CN209926330U -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26330U
CN209926330U CN201920628037.7U CN201920628037U CN209926330U CN 209926330 U CN209926330 U CN 209926330U CN 201920628037 U CN201920628037 U CN 201920628037U CN 209926330 U CN209926330 U CN 209926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avity
water
waste heat
super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80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6280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26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26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263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其上端设有装置主体、蒸汽增压装置,装置主体内设有余热利用机构、蒸汽驱动机构;蒸汽进管;蒸汽驱动机构的进气口与蒸汽增压装置的增压蒸汽出气口连通;余热利用机构的进气口与蒸汽驱动机构的出气口连通;回收处理机构,其包括:冷凝回收装置,其设置在装置主体内,其进气口与余热利用机构的出气口连通;集水箱,其设置在底座上,冷凝回收装置中蒸汽冷凝形成的回收水流入集水箱的进水口;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其设置在集水箱上;水净化机构,其设置在底座上,集水箱出水口与水净化机构进水口连通,水净化机构出水口连接有水质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对蒸汽的利用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经常遇到使用蒸汽对设备进行加热、消毒等或者对原料进行加热、蒸发等,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并且这些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大部分的尾气的温度很高,这样直接造成了热能的浪费。现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仅通过热交换利用蒸汽加热后直接将蒸汽排放,从而对蒸汽的利用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仅通过热交换利用蒸汽加热后直接将蒸汽排放,从而对蒸汽的利用效果较差的缺点。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余热利用机构;
蒸汽增压装置,所述蒸汽增压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端、且位于装置主体右侧,所述蒸汽增压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有蒸汽进管;
蒸汽驱动机构,所述蒸汽驱动机构设置在装置主体内、且位于余热利用机构上方,所述蒸汽驱动机构的进气口与蒸汽增压装置的增压蒸汽出气口连通;
所述余热利用机构的进气口与蒸汽驱动机构的出气口连通;
回收处理机构,所述回收处理机构包括:冷凝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回收装置设置在装置主体内、且位于余热利用机构下方,所述冷凝回收装置进气口与余热利用机构的出气口连通;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冷凝回收装置下方,所述冷凝回收装置中蒸汽冷凝形成的回收水流入集水箱的进水口;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所述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设置在集水箱上;水净化机构,所述水净化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集水箱出水口与水净化机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净化机构出水口连接有水质检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蒸汽增压装置包括:
第一增压装置主体,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主体设置在底座上端、且位于装置主体右侧,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主体内上部设有第一增压腔,下部设有第二增压腔;
连接腔,所述连接腔设置在第一增压装置主体内、且位于第一增压腔和第二增压腔之间,所述连接腔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增压腔的上连接部,所述连接腔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增压腔的下连接部;
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滑动设置在连接腔内;
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下端设置在第一活塞上端,所述上连接杆上端贯穿所述上连接部后与第一增压腔内壁滑动配合;
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上端设置在第一活塞下端,所述上连接杆下端贯穿所述下连接部后与第二增压腔内壁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增压腔下部连接有蒸汽进管、上部设有增压蒸汽出气口,所述第二增压腔下部设有增压蒸汽出气口、上部连接有蒸汽进管,所述增压蒸汽出气口处均连接有增压蒸汽排气管,所述增压蒸汽排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增压蒸汽排气管与蒸汽驱动机构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增压蒸汽出气口处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均设有压缩气体进口,所述压缩气体进口处连接有压缩气体进气管,所述压缩气体进气管通过第二电磁阀控制交替向第一活塞上下两端的连接腔内通入压缩气体,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
换热室,所述换热室顶部设有进气口,所述换热室底部连接有出气口;
隔热棉,所述隔热棉固定连接在换热室内壁;
若干换热柱,所述换热柱连接在所述换热室内壁,所述换热柱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粘连有换热片;
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通过卡扣连接在换热柱外表面,所述换热室一侧设有循环水管进口和循环水管出口。
优选的,所述蒸汽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腔,所述驱动腔的进气口与蒸汽增压装置的增压蒸汽出气口连通,所述驱动腔的出气口与余热利用机构的进气口连通;
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驱动腔一侧,所述发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发电机的叶轮位于驱动腔内。
优选的,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包括:
冷凝回收装置壳体,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壳体上端设有蒸汽进口,下端设有回收水出口,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壳体为椎形结构;
冷凝水管组,所述冷凝水管组设置在冷凝回收装置壳体内,所述冷凝水管组顶部设有冷媒入口,所述冷凝水管组底部设有冷媒出口,所述冷凝水管组包括:
若干横向冷凝水管,所述横向冷凝水管横向设置在冷凝回收装置壳体内;
两个径向冷凝水管,所述径向冷凝水管沿冷凝回收装置壳体径向设置,所述两个径向冷凝水管分别设置在横向冷凝水管的两端,所述径向冷凝水管设置与横向冷凝水管彼此连通;
多个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沿径向设置在相邻横向冷凝水管之间,所述回收单元包括:第一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由两个平行设置的横向弯折的第一连接板和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围合构成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弯折处向外设有半圆弧形的弧形部件,所述弧形部件内部中空、且弧形部件内部与容纳腔连通;
所述冷凝水管组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容纳腔、弧形部件、横向冷凝水管和径向冷凝水管内均设有冷媒介质。
优选的,所述蒸汽增压装置包括:
第二增压装置主体,所述第二增压装置主体设置在底座上端、且位于装置主体右侧;
若干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顶端与第二增压装置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体底端与底座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设置在第二增压装置主体内,所述第二增压装置主体内位于第二安装腔左端设有第三增压腔,所述第三增压腔顶部设有排气腔;
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三增压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相通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沿所述第三增压腔顶部内壁延伸;
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设置在第三增压腔底部、且与第三增压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底部相通设有蒸汽进管,所述蒸汽进管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排气腔接口正下方;
压板,所述压板滑动连接在第三增压腔内,所述压板右端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在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压板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为半球壳状结构,所述第二活塞与排气腔底部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用以密封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端口;
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顶部,所述第三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设置第二安装腔内、与第二安装腔内壁上下两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左端端面与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贯穿所述滑动板且与之滑动配合连接;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嵌设在第二安装腔内壁,所述第二电机前端部动力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轴;
飞轮,所述飞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飞轮前端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铰接连接有第五连接杆;
凸轮,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飞轮后端,所述凸轮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左端与所述滑动板之间铰接连接有第四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包括:
药箱,所述药箱内储存水质稳定剂,所述药箱通过连接管与集水箱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水泵;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集水箱顶部,用于搅拌集水箱内回收水。
优选的,所述水净化机构: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净化机构壳体,所述水净化机构壳体内部平行设有多个连接板,相邻连接板之间以及两端连接板与水净化机构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内设有过滤网,由进水至出水方向,过滤网的过滤精度逐渐升高。
优选的,所述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包括:
加药箱,所述加药箱设置在集水箱上端,所述加药箱上端连接有进药口,所述加药箱下端设有出药口,所述集水箱顶端对应所述出药口设有开口;
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由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外周套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搅拌杆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在加药箱内,且第一搅拌杆位于加药箱内部分外周侧设有第一叶片;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周套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连接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设置在集水箱上端;
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与集水箱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贯穿集水箱上端,且位于集水箱内部分外周侧设有第二叶片;
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安装在集水箱上端,所述第二皮带轮套装在第二搅拌杆位于集水箱外部分的外周,所述第一皮带轮套装在第一连接杆外周,所述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蒸汽增压装置将蒸汽增压后排入蒸汽驱动机构中,对蒸汽驱动机构内可通过蒸汽驱动的器件进行驱动,蒸汽驱动机构排放出的蒸汽通过其出气口进入余热利用机构,在余热利用机构中通过热交换对其内相应部件进行加热,实现充分利用蒸汽的压力和热量,余热利用机构排放出的蒸汽进入冷凝回收装置进行冷凝形成的回收水流入集水箱中,将蒸汽冷凝形成回收水,充分利用水资源,且设置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添加水质稳定剂、以及设置水净化机构对水进行净化,使得回收水的水质达标后再利用回收水,避免直接排放回收水产生污染,且实现充分利用水资源。综上,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充分利用的压力、热量以及将蒸汽冷凝形成回收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对蒸汽的利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换热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换热柱与循环水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凝回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回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增压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装置主体;3、余热利用机构;31、换热室;32、换热室出气口;33、换热柱;331、挡板;332、换热片;333、循环水管;4、蒸汽增压装置;41、蒸汽进管;42、第一增压装置主体;43、第一增压腔;44、第二增压腔;45、增压蒸汽出气口;46、连接腔;47、上连接部;48、下连接部;49、第一活塞;410、上连接杆;411、下连接杆;412、增压蒸汽排气管;413、压缩气体进气管;414、第二电磁阀;415、压缩气体进口;416、第二增压装置主体;417、支撑柱体;418、第二安装腔;419、第三增压腔;420、排气腔;421、第一连接通道;422、第二连接通道;423、压板;424、第二连接杆;425、滑动板;426、第三连接杆;427、第二活塞;428、飞轮;429、凸轮;430、第四连接杆;431、圆环;432、转轴;433、第五连接杆;5、蒸汽驱动机构;51、驱动腔;52、发电机;521、叶轮;61、冷凝回收装置;611、冷凝回收装置壳体;612、冷凝水管组;6121、冷媒入口;6122、冷媒出口;6123、横向冷凝水管;6124、径向冷凝水管;6125、回收单元;61251、第一容纳腔体;62152、第一连接板;62153、第二连接板;62154、弧形部件;62、集水箱;63、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631、加药箱;6311、进药口;6312、出药口;632、第一搅拌杆;6321、第一叶片;633、第一电机;634、第一锥齿轮;635、第二锥齿轮;636、第一连接杆;637、第一皮带轮;638、第二皮带轮;639、第二搅拌杆;6391、第二叶片;6310、皮带;64、水净化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设有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内设有余热利用机构3;
蒸汽增压装置4,所述蒸汽增压装置4设置在底座1上端、且位于装置主体2右侧,所述蒸汽增压装置4的进气口连接有蒸汽进管41;
蒸汽驱动机构5,所述蒸汽驱动机构5设置在装置主体2内、且位于余热利用机构3上方,所述蒸汽驱动机构5的进气口与蒸汽增压装置4的增压蒸汽出气口45连通;
所述余热利用机构3的进气口与蒸汽驱动机构5的出气口连通;
回收处理机构,所述回收处理机构包括:冷凝回收装置61,所述冷凝回收装置61设置在装置主体2内、且位于余热利用机构3下方,所述冷凝回收装置61进气口与余热利用机构3的出气口连通;集水箱62,所述集水箱62设置在底座1上,且位于冷凝回收装置61下方,所述冷凝回收装置61中蒸汽冷凝形成的回收水流入集水箱62的进水口;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63,所述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63设置在集水箱62上,用于向集水箱62内添加水质稳定剂;水净化机构64,所述水净化机构64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集水箱62出水口与水净化机构64进水口连通,所述水净化机构64出水口连接有水质检测装置,水质检测装置为现有水质检测装置,可采用LB-CNP型多参数水质检测仪。
水质稳定剂就是为防止冷却水对设备的腐蚀和结垢而加入循环冷却水中的化学药剂。水质稳定剂目前已有两个品种,分为固体粉状和液体产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蒸汽通过蒸汽进管41进入蒸汽增压装置4中,蒸汽增压装置4对蒸汽进行增压,增压后的蒸汽通过增压蒸汽出气口45进入蒸汽驱动机构5,对蒸汽驱动机构5中可通过蒸汽驱动的器件进行驱动,蒸汽驱动机构5排放出的蒸汽通过其出气口进入余热利用机构3,在余热利用机构3中通过热交换对其内相应部件进行加热,余热利用机构3排放出的蒸汽进入冷凝回收装置61进行冷凝,冷凝形成的回收水流入集水箱62中,通过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63将水质稳定剂加入集水箱62,防止回收水中在集水箱62中结垢和对集水箱62腐蚀,集水箱62中回收水流入水净化机构64进行净化,所述水净化机构64出水口连接有水质检测装置对水净化机构64出水口水质进行检测,达到排放标准时将回收水进行排放利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蒸汽增压装置4将蒸汽增压后排入蒸汽驱动机构5中,对蒸汽驱动机构5内可通过蒸汽驱动的器件进行驱动,蒸汽驱动机构5排放出的蒸汽通过其出气口进入余热利用机构3,在余热利用机构3中通过热交换对其内相应部件进行加热,实现充分利用蒸汽的压力和热量,余热利用机构3排放出的蒸汽进入冷凝回收装置61进行冷凝形成的回收水流入集水箱62中,将蒸汽冷凝形成回收水,充分利用水资源,且设置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63添加水质稳定剂、以及设置水净化机构64对水进行净化,使得回收水的水质达标后再利用回收水,避免直接排放回收水产生污染,且实现充分利用水资源。综上,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充分利用的压力、热量以及将蒸汽冷凝形成回收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对蒸汽的利用效果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增压装置4包括:
第一增压装置主体42,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主体42设置在底座1上端、且位于装置主体2右侧,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主体42内上部设有第一增压腔43,下部设有第二增压腔44;
连接腔46,所述连接腔46设置在第一增压装置主体42内、且位于第一增压腔43和第二增压腔44之间,所述连接腔46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增压腔43的上连接部47,所述连接腔46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增压腔44的下连接部48;
第一活塞49,所述第一活塞49滑动设置在连接腔46内;
上连接杆410,所述上连接杆410下端设置在第一活塞49上端,所述上连接杆410上端贯穿所述上连接部47后与第一增压腔43内壁滑动配合;
下连接杆411,所述下连接杆411上端设置在第一活塞49下端,所述上连接杆410下端贯穿所述下连接部48后与第二增压腔44内壁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增压腔43下部连接有蒸汽进管41、上部设有增压蒸汽出气口45,所述第二增压腔44下部设有增压蒸汽出气口45、上部连接有蒸汽进管41,所述增压蒸汽出气口45处均连接有增压蒸汽排气管412,所述增压蒸汽排气管412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可控制第一电磁阀,交替将第一增压腔43和第二增压腔44内排出的增压蒸汽进入蒸汽驱动机构5,所述增压蒸汽排气管412与蒸汽驱动机构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增压蒸汽出气口45处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上连接部47和下连接部48均设有压缩气体进口415,所述压缩气体进口415处连接有压缩气体进气管413,所述压缩气体进气管413通过第二电磁阀414控制交替向第一活塞49上下两端的连接腔46内通入压缩气体,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414与控制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414工作,当第二电磁阀414控制上连接部47的压缩气体进口415向连接腔46内上部通入压缩空气时,压缩空气推动第一活塞49、上连接杆410、下连接杆411向下运动,下连接杆411挤压第二增压腔44内的蒸汽而实现第二增压腔44内蒸汽增压;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增压蒸汽出口45处蒸汽压力值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当第二增压腔44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标准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工作,将第二增压腔44内增压后的蒸汽排放至蒸汽驱动机构5中;
反之,当第二电磁阀414控制下连接部48的压缩气体进口415向连接腔46内下部通入压缩空气时,压缩空气推动第一活塞49、下连接杆411、上连接杆410向上运动,上连接杆410挤压第一增压腔44内的而实现第一增压腔43内蒸汽增压;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增压蒸汽出口处蒸汽压力值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当第一增压腔43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标准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工作,将第一增压腔43内增压后的蒸汽排放至蒸汽驱动机构5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可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控制器为MCU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其打开不同通道为现有技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简单,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作用向第一增压腔43、第二增压腔44内交替输入压缩空气,从而分别实现第一增压腔43、第二增压腔44内蒸汽的增压。且当压力传感器采集到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标准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工作,交替将第一增压腔43、第二增压腔44内增压后的蒸汽排放至蒸汽驱动机构5中;且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控制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利用机构3包括:
换热室31,所述换热室31顶部设有进气口,所述换热室31底部连接有出气口;
隔热棉,所述隔热棉固定连接在换热室31内壁;隔热棉可采用硅化物隔热棉,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抵抗大多数腐蚀剂的侵袭,即使隔热棉被蒸汽浸湿,干燥后,其耐热及物理性质仍可完全恢复,并且耐高低温、保温隔热效果佳等特点;
若干换热柱33,所述换热柱33连接在所述换热室31内壁,所述换热柱33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331,所述挡板331底部粘连有换热片332;
循环水管333,所述循环水管333通过卡扣连接在换热柱33外表面,所述换热室31一侧设有循环水管333进口和循环水管333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蒸汽进入换热室31与换热室31内循环水管333中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蒸汽通过换热室出气口32排出。上述结构简单,换热柱33、换热片332、循环水管333的设置具有换热效果好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驱动机构5包括:
驱动腔51,所述驱动腔51的进气口与蒸汽增压装置4的增压蒸汽出气口45连通,所述驱动腔51的出气口与余热利用机构3的进气口连通;
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驱动腔51一侧,所述发电机52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发电机52的叶轮521位于驱动腔51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增压后的蒸汽进入驱动腔51内带动发电机52的叶轮52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发电机52发电(发电机52通过叶轮521转动实现发电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可有效将废气转化为电能,实现蒸汽的充分利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回收装置61包括:
冷凝回收装置壳体611,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壳体611上端设有蒸汽进口,下端设有回收水出口,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壳体611为椎形结构;锥形使得蒸汽进入冷凝回收装置壳体611内蒸汽阻力减小;
冷凝水管组612,所述冷凝水管组612设置在冷凝回收装置壳体611内,所述冷凝水管组612顶部设有冷媒入口6121,所述冷凝水管组612底部设有冷媒出口6122,所述冷凝水管组612包括:
若干横向冷凝水管6123,所述横向冷凝水管6123横向设置在冷凝回收装置壳体611内;
两个径向冷凝水管6124,所述径向冷凝水管6124沿冷凝回收装置壳体611径向设置,所述两个径向冷凝水管6124分别设置在横向冷凝水管6123的两端,所述径向冷凝水管6124设置与横向冷凝水管6123彼此连通;
多个回收单元6125,所述回收单元6125沿径向设置在相邻横向冷凝水管6123之间,所述回收单元6125包括:第一容纳腔体61251,所述第一容纳腔体61251由两个平行设置的横向弯折的第一连接板62152和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62153围合构成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板62152的弯折处向外设有半圆弧形的弧形部件62154,所述弧形部件62154内部中空、且弧形部件62154内部与容纳腔连通;
所述冷凝水管组612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容纳腔、弧形部件62154、横向冷凝水管6123和径向冷凝水管6124内均设有冷媒介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设置横向冷凝水管6123、径向冷凝水管6124、回收单元6125能够充分将蒸汽冷凝,从而形成回收水进入集水箱6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增压装置4包括:
第二增压装置主体416,所述第二增压装置主体416设置在底座1上端、且位于装置主体2右侧;
若干支撑柱体417,所述支撑柱体417顶端与第二增压装置主体416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体417底端与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安装腔418,所述第二安装腔418设置在第二增压装置主体416内,所述第二增压装置主体2内位于第二安装腔418左端设有第三增压腔419,所述第三增压腔419顶部设有排气腔420;
第一连接通道421,所述第三增压腔419与所述排气腔420之间相通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连接通道421,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21沿所述第三增压腔419顶部内壁延伸;
第二连接通道422,所述第二连接通道422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422设置在第三增压腔419底部、且与第三增压腔419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422底部相通设有蒸汽进管41,所述蒸汽进管41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通道42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21与所述排气腔420接口正下方;
压板423,所述压板423滑动连接在第三增压腔419内,所述压板423右端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在第二连接杆424,所述第二连接杆424远离压板423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418内;
第二活塞427,所述第二活塞427为半球壳状结构,所述第二活塞427与排气腔420底部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用以密封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21端口;
第三连接杆426,所述第三连接杆426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427顶部,所述第三连接杆426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426所述第二活塞427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418内;
滑动板425,所述滑动板425设置第二安装腔418内、与第二安装腔418内壁上下两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425左端端面与第二连接杆424远离所述第二活塞42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24贯穿所述滑动板425且与之滑动配合连接;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嵌设在第二安装腔418内壁,所述第二电机前端部动力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轴432,即第二电机旋转轴与所述转轴432固定连接,实现第二电机驱动转轴432旋转;
飞轮428,所述飞轮428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432上,所述飞轮428前端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24之间铰接连接有第五连接杆433;
凸轮429,所述凸轮429设置在所述转轴432上、且位于所述飞轮428后端,所述凸轮429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圆环431,所述圆环431左端与所述滑动板425之间铰接连接有第四连接杆43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中,蒸汽通过蒸汽进管41进入第三增压腔419内,且在其内被所述压板423分隔,然后启动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转轴432转动,所述转轴432带动所述飞轮428和所述凸轮429同时转动,所述飞轮428通过所述第五连接杆433和所述第二连接杆424的作用,使所述压板423周期性左右移动,从而压缩压板423左右两侧蒸汽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21进入所述排气腔420内,同时,所述凸轮429通过所述圆环431、所述第三连接杆426、所述滑动板425和所述第四连接杆430的作用,使所述第二活塞427左右周期移动,从而将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21周期性左右打开关闭其中一个,从而提高蒸汽压缩的效果与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63包括:
药箱,所述药箱内储存水质稳定剂,所述药箱通过连接管与集水箱62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水泵;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集水箱62顶部,用于搅拌集水箱62内回收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向集水箱62添加水质稳定剂,且设置搅拌装置将水质稳定剂与回收水搅拌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净化机构64: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净化机构64壳体,所述水净化机构64壳体内部平行设有多个连接板,相邻连接板之间以及两端连接板与水净化机构64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内设有过滤网,由进水至出水方向,过滤网的过滤精度逐渐升高。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水净化机构64简单,且设置多个过滤网,由进水至出水方向,过滤网的过滤精度逐渐升高,使得过滤效果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63包括:
加药箱631,所述加药箱631设置在集水箱62上端,所述加药箱631上端连接有进药口6311,所述加药箱631下端设有出药口6312,所述集水箱62顶端对应所述出药口6312设有开口;
第一搅拌杆632,所述第一搅拌杆632由第一电机633驱动旋转,可将第一搅拌杆632一端与第一电机633的电机轴一端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电机633驱动第一搅拌杆632旋转,所述第一电机633的电机轴外周套装有第一锥齿轮634,所述第一搅拌杆632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在加药箱631内,且第一搅拌杆632位于加药箱631内部分外周侧设有第一叶片6321;
第一连接杆636,所述第一连接杆636外周套装有第二锥齿轮635,所述第一连接杆636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635与第一锥齿轮634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连接杆636转动设置在集水箱62上端;
第二搅拌杆639,所述第二搅拌杆639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639与集水箱62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639贯穿集水箱62上端,且位于集水箱62内部分外周侧设有第二叶片6391;
第一皮带轮637、第二皮带轮638,所述第一皮带轮637、第二皮带轮638安装在集水箱62上端,所述第二皮带轮638套装在第二搅拌杆639位于集水箱62外部分的外周,所述第一皮带轮637套装在第一连接杆636外周,所述第一皮带轮637、第二皮带轮638通过皮带6310传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第一电机633转动驱动第一搅拌杆632转动,所述第一电机633的电机轴外周套装有第一锥齿轮634,第一锥齿轮634与第一连接杆636外的第二锥齿轮635啮合传动,使得第一连接杆636转动,通过第一皮带轮637、第二皮带轮638、皮带6310的传动使得第二搅拌杆639转动,水质稳定剂通过进药口6311加入加药箱631,第一搅拌杆632上的第一叶片6321对水质稳定剂进行搅拌(尤其是当水质稳定剂为粉末块状时或者水质稳定剂长时间存放存在沉淀通过搅拌便于其进入集水箱62与回收水混合),水质稳定剂通过出药口6312进入集水箱62与其内的回收水进行混合,通过第二搅拌杆639上的第二叶片6391使得回收水与水质稳定剂混合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设有余热利用机构;
蒸汽增压装置,所述蒸汽增压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端、且位于装置主体右侧,所述蒸汽增压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有蒸汽进管;
蒸汽驱动机构,所述蒸汽驱动机构设置在装置主体内、且位于余热利用机构上方,所述蒸汽驱动机构的进气口与蒸汽增压装置的增压蒸汽出气口连通;
所述余热利用机构的进气口与蒸汽驱动机构的出气口连通;
回收处理机构,所述回收处理机构包括:冷凝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回收装置设置在装置主体内、且位于余热利用机构下方,所述冷凝回收装置进气口与余热利用机构的出气口连通;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冷凝回收装置下方,所述冷凝回收装置中蒸汽冷凝形成的回收水流入集水箱的进水口;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所述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设置在集水箱上;水净化机构,所述水净化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集水箱出水口与水净化机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净化机构出水口连接有水质检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增压装置包括:
第一增压装置主体,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主体设置在底座上端、且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右侧,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主体内上部设有第一增压腔,下部设有第二增压腔;
连接腔,所述连接腔设置在第一增压装置主体内、且位于第一增压腔和第二增压腔之间,所述连接腔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增压腔的上连接部,所述连接腔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增压腔的下连接部;
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滑动设置在连接腔内;
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下端设置在第一活塞上端,所述上连接杆上端贯穿所述上连接部后与第一增压腔内壁滑动配合;
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上端设置在第一活塞下端,所述上连接杆下端贯穿所述下连接部后与第二增压腔内壁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增压腔下部连接有蒸汽进管、上部设有增压蒸汽出气口,所述第二增压腔下部设有增压蒸汽出气口、上部连接有蒸汽进管,所述增压蒸汽出气口处均连接有增压蒸汽排气管,所述增压蒸汽排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增压蒸汽排气管与蒸汽驱动机构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增压蒸汽出气口处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均设有压缩气体进口,所述压缩气体进口处连接有压缩气体进气管,所述压缩气体进气管通过第二电磁阀控制交替向第一活塞上下两端的连接腔内通入压缩气体,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
换热室,所述换热室顶部设有进气口,所述换热室底部连接有出气口;
隔热棉,所述隔热棉固定连接在换热室内壁;
若干换热柱,所述换热柱连接在所述换热室内壁,所述换热柱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粘连有换热片;
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通过卡扣连接在换热柱外表面,所述换热室一侧设有循环水管进口和循环水管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腔,所述驱动腔的进气口与蒸汽增压装置的增压蒸汽出气口连通,所述驱动腔的出气口与余热利用机构的进气口连通;
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驱动腔一侧,发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发电机的叶轮位于驱动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包括:
冷凝回收装置壳体,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壳体上端设有蒸汽进口,下端设有回收水出口,所述冷凝回收装置壳体为椎形结构;
冷凝水管组,所述冷凝水管组设置在冷凝回收装置壳体内,所述冷凝水管组顶部设有冷媒入口,所述冷凝水管组底部设有冷媒出口,所述冷凝水管组包括:
若干横向冷凝水管,所述横向冷凝水管横向设置在冷凝回收装置壳体内;
两个径向冷凝水管,所述径向冷凝水管沿冷凝回收装置壳体径向设置,所述两个径向冷凝水管分别设置在横向冷凝水管的两端,所述径向冷凝水管设置与横向冷凝水管彼此连通;
多个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沿径向设置在相邻横向冷凝水管之间,所述回收单元包括:第一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由两个平行设置的横向弯折的第一连接板和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围合构成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弯折处向外设有半圆弧形的弧形部件,所述弧形部件内部中空、且弧形部件内部与容纳腔连通;
所述冷凝水管组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容纳腔、弧形部件、横向冷凝水管和径向冷凝水管内均设有冷媒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增压装置包括:
第二增压装置主体,所述第二增压装置主体设置在底座上端、且位于装置主体右侧;
若干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顶端与第二增压装置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体底端与底座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设置在第二增压装置主体内,所述第二增压装置主体内位于第二安装腔左端设有第三增压腔,所述第三增压腔顶部设有排气腔;
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三增压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相通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沿所述第三增压腔顶部内壁延伸;
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设置在第三增压腔底部、且与第三增压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底部相通设有蒸汽进管,所述蒸汽进管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排气腔接口正下方;
压板,所述压板滑动连接在第三增压腔内,所述压板右端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在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压板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为半球壳状结构,所述第二活塞与排气腔底部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用以密封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端口;
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顶部,所述第三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设置第二安装腔内、与第二安装腔内壁上下两端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左端端面与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贯穿所述滑动板且与之滑动配合连接;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嵌设在第二安装腔内壁,所述第二电机前端部动力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轴;
飞轮,所述飞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飞轮前端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铰接连接有第五连接杆;
凸轮,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飞轮后端,所述凸轮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左端与所述滑动板之间铰接连接有第四连接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包括:
药箱,所述药箱内储存水质稳定剂,所述药箱通过连接管与集水箱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水泵;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集水箱顶部,用于搅拌集水箱内回收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净化机构: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净化机构壳体,所述水净化机构壳体内部平行设有多个连接板,相邻连接板之间以及两端连接板与水净化机构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内设有过滤网,由进水至出水方向,过滤网的过滤精度逐渐升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稳定剂添加装置包括:
加药箱,所述加药箱设置在集水箱上端,所述加药箱上端连接有进药口,所述加药箱下端设有出药口,所述集水箱顶端对应所述出药口设有开口;
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由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外周套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搅拌杆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在加药箱内,且第一搅拌杆位于加药箱内部分外周侧设有第一叶片;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周套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连接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设置在集水箱上端;
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与集水箱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贯穿集水箱上端,且位于集水箱内部分外周侧设有第二叶片;
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安装在集水箱上端,所述第二皮带轮套装在第二搅拌杆位于集水箱外部分的外周,所述第一皮带轮套装在第一连接杆外周,所述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
CN201920628037.7U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26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8037.7U CN209926330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8037.7U CN209926330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26330U true CN209926330U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89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803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26330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263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3976A (zh) * 2019-05-05 2019-07-05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3976A (zh) * 2019-05-05 2019-07-05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06975U (zh) 一种甲醇钠生产系统
CN210107949U (zh) 一种果蔬烘干装置
CN209926330U (zh)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CN109973976A (zh) 一种多功能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CN111735325A (zh) 一种环保型水性nbr涂层材料余热利用及材料回收制备装置
CN208389409U (zh) 一种用于甲醇钠的烘干系统
CN206944212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3657552U (zh) 电炉氩氧精炼炉余热高效产汽装置
CN210163162U (zh) 适用于电镀高盐废水的mvr蒸发结晶干燥装置
CN207163292U (zh) 一种建筑物冷却水管网热量回收装置
CN113979608B (zh) 市政污泥干化处理设备及干化处理方法
CN207126357U (zh) 一种废气净化环保设备
CN218620403U (zh) 一种新型废水三效蒸发器
CN114797142A (zh) 一种环氧乙烷低压冷凝液后处理系统
CN217093494U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生产用材料合成反应设备
CN209166176U (zh) 一种化学助剂生产用换热装置
CN214892716U (zh) 一种u型管式蒸发器
CN218627817U (zh) 一种新型解聚冷凝器
CN111998686A (zh) 一种废旧蓄电池铅回收用熔炼废气热回收处理装置
CN215691706U (zh) 一种氨水蒸发器
CN106439763B (zh) 一种环保节能工业用加热装置
CN214332668U (zh) 一种用于回收除氧器乏汽的收能加热装置
CN218379689U (zh)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低露点除湿机组
CN220327930U (zh) 一种环氧树脂提纯装置
CN215312391U (zh) 一种新型缩合物水解反应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