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0273U - 一种车载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70273U CN209870273U CN201920342391.3U CN201920342391U CN209870273U CN 209870273 U CN209870273 U CN 209870273U CN 201920342391 U CN201920342391 U CN 201920342391U CN 209870273 U CN209870273 U CN 2098702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clamping
- electronic equipment
- upper cover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支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所述车载支架包括壳体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设置,且与所述壳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并且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使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支架中,需要用户手动将车载支架的夹持部拉开,然后将电子产品放入夹持部之间,夹持部复位后夹持电子设备。通过该方法对电子设备进行夹持不方便用户快速夹持电子设备,在行车过程中夹持电子设备时发生危险,并且这种车载支架大多结构复杂,造价和购置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支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所述车载支架包括壳体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设置,且与所述壳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并且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使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电子设备。
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具有两端的弹性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限位槽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一端与所述限位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一者抵持,以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车载支架上取出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到夹持所述电子设备之前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具有两端的弹性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限位槽和限位板,所述弹性件、限位槽和限位板均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其中一个所述弹性件设置于一侧所述限位槽内,一端与该侧所述限位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抵持;另一个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另一侧所述限位槽内,一端与该侧所述限位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抵持。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滑槽和缺口,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部分从所述缺口穿出,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外,以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从所述滑槽穿出,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夹持电子设备。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其中一者上设有卡槽,其中另一者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的位置对应,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卡接,实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定位孔,其中另一者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的位置对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插接,实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防滑件,所述防滑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以夹持所述电子设备,所述防滑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以支撑电子设备;所述防滑件与所述电子设备接触的位置设有凹陷部,以配合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沿接触。
优选地,所述防滑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套接后可相对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转动,以方便电子设备放入或取出。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滑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螺钉实现互相交叉连接,并且所述螺钉可在所述滑轨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实现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一端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球形孔,球形孔沿固定件的轴向方向开设有多道槽口,将外部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球形孔中,并通过与所述固定件适配的螺母旋紧,可挤压球形孔以固定所述车载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互相交叉设置,且与壳体组件转动连接,并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支撑电子设备;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以夹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重力作用下,以在电子设备取出后,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恢复到夹持电子设备之前的位置,因此夹持电子设备时无需手动拉开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使用方便;通过壳体组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配合即可实现夹持功能,结构简单,造价和购置费用低。
2.通过在壳体组件内设置限位槽和限位板以为弹性件的形变提供导向,将弹性件的一端与限位板抵持,另一端与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其中一者抵持,以在电子设备取出后,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实现快速复位,以方便下次一夹持电子设备。
3.将限位槽、限位板及弹性件对称设置于壳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各抵持一弹性件,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复位时所受的力更均匀。
3.滑槽的尺寸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的尺寸适配,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壳体组件内不会发生晃动。
4.通过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上设置防滑件,使电子设备被夹持得更加稳定。
5.在壳体组件上设置固定件,使得车载支架与外部的连接装置连接后,可以绕固定件的任意方向旋转,以方便不同位置的用户观看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车载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车载支架中壳体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车载支架中壳体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车载支架中夹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车载支架中夹持组件和上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车载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载支架;11、壳体组件;12、夹持组件;111、上盖;112、下盖;113、缺口;114、容置空间;114、固定件;121、第一连杆;122、第二连杆;123、弹性件;124、防滑件;1111、卡槽;1112、定位孔;1113、限位板;1114、限位槽;1121、卡扣;1122、定位柱;1123、滑槽;1141、球形孔;1142、槽口;1211、第一支撑部;1212、第一夹持部;1213、连接柱;1221、第二支撑部;1222、第二夹持部;1223、连接孔;1241、凹陷部。
2、车载支架;21、壳体组件;22、夹持组件;221、第一连杆;222、第二连杆;223、弹性件;2113、限位板;2114、限位槽;2211、第一支撑部;2212、第一夹持部;2221、第二支撑部;2222、第二夹持部;23、螺钉;231、螺杆部;232、端帽部;211、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支架1,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组件11和夹持组件12,壳体组件11可固定放置在汽车内,或与外部的连接装置可活动连接,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夹持组件12上时,在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可使夹持组件12相对壳体组件11转动,进而夹持电子设备;取出电子设备时,将电子设备从夹持组件12上拿起,电子设备的重力从夹持组件12上消失,夹持组件12恢复到夹持电子设备之前的位置,为下一次夹持电子设备做准备。本实用新型车载支架1的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夹持电子设备,使用方便。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导航仪等。
请参阅图2A-2B,壳体组件11包括上盖111和下盖112,上盖111和下盖112连接,并在上盖111和下盖112之间形成具有一缺口113的容置空间114,夹持组件12置于容置空间114内,并且部分从缺口113穿出,用于放置电子设备。
具体地,上盖111靠近下盖112的一面上设有卡槽1111和定位孔1112,卡槽1111围设于上盖111的四周,下盖112靠近上盖111的一面上设有卡扣1121和定位柱1122,卡扣1121的位置与卡槽1111的位置对应,定位柱1122的位置与定位孔1112的位置对应,上盖111和下盖112通过对应的定位孔1112和定位柱1122插接,以将上盖111和下盖112连接并固定,进而通过对应的卡槽1111和卡扣1121实现卡接固定,进一步将上盖111和下盖112固定,并在上盖111和下盖112之间形成具有一缺口113的容置空间114,以容纳夹持组件12。
作为一种变形,定位孔1112和定位柱1122的位置可以互换;卡槽1111和卡扣1121的位置可以互换。
作为一种变形,定位孔1112和定位柱1122可以省略,上盖111和下盖112通过卡槽1111和卡扣1121实现卡接固定。
作为一种变形,卡槽1111和卡扣1121可以省略,上盖111和下盖112可通过螺钉等方式实现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A-2B,上盖111靠近下盖112的一面上设有限位板1113和限位槽1114,限位槽1114为具有一开口的U形槽,限位板1113设置于限位槽1114的U形开口端,以与夹持组件12配合,以在电子设备从夹持组件12上拿起后,使夹持组件12恢复到夹持电子设备之前的位置,下盖112开设有滑槽1123,夹持组件12部分通过滑槽1123外露于下盖112,以夹持电子设备。上盖111远离下盖112的一面连接有固定件114,可与车内的连接装置连接以固定车载支架1。
固定件114为具有外螺纹的圆柱,固定件114的一端与上盖111连接,固定件114远离上盖111的一端开设有球形孔1141,球形孔1141沿固定件114的轴向方向开设有多道槽口1142,通过挤压槽口1142,可使球形孔1141发生形变,以使球形孔1141与外部连接装置上的连接球连接,并通过与固定件114适配的螺母旋紧,以挤压球形孔1141,即可完成车载支架1的固定,并且在球形孔1141的连接下,车载支架1可绕球形孔1141朝任意方向选转。可以理解,固定件114与上盖111可以为一体成型或螺纹的方式连接。
作为一种变形,固定件114可以省略,车载支架1通过双面胶与车内的仪表台粘贴,或通过吸盘与车内玻璃吸附,实现车载支架1的固定。
请结合图2A、图2B及图3,夹持组件12包括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第一连杆121上设有连接柱1213,第二连杆122上设有连接孔1223,第一连杆121与第二连杆122通过对应的连接柱1213和连接孔1223互相交叉连接,并且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可绕其连接处相对旋转。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均处于容置空间114内,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部分从缺口113穿出以支撑电子设备,部分通过滑槽1123外露于下盖112,以夹持电子设备。即第一连杆121与第二连杆122从缺口113穿出的部分,在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朝向远离缺口113的方向运动,同时在滑槽1123的作用下,使第一连杆121与第二连杆122通过滑槽1123外露于下盖112的部分相对靠近,以夹持电子设备。
作为一种变形,连接柱1213和连接孔1223的位置可以互换。
作为一种变形,第一连杆121与第二连杆122可通过螺钉、插销等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1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部1211和第一夹持部1212,第二连杆1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支撑部1221和第二夹持部1222,缺口113开设于壳体组件11靠近第一支撑部1211和第二支撑部1212的一侧,以供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从缺口113穿出,使第一支撑部1211和第二支撑部1212配合支撑电子设备。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容纳于容置空间114的一端,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通过滑槽1123外露于下盖112,以夹持电子设备,滑槽1123的尺寸与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的尺寸适配,以防止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相对壳体组件11发生晃动。
请参阅图4,夹持组件12还包括弹性件123,弹性件123设置于限位槽1114内,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远离下盖112的一端与可在限位槽1114内滑动,弹性件123一端与限位板1113抵持,另一端与限位槽1114内的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中的一者抵持。当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夹持电子设备时,可使弹性件123发生弹性形变,当电子设备从车载支架1上取出后,弹性件123可恢复弹力,以使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旋转至转动前的位置。通过限位槽1114可为弹性件123的形变提供导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3、限位板1113及限位槽1114均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上盖111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弹性件123与第一夹持部1212抵持,另一个弹性件123的与第二夹持部1222抵持,以使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旋转至转动前的位置时所受的力更均匀。可以理解,弹性件123可以为弹簧、弹片等。
进一步地,夹持组件12还包括防滑件124,防滑件124为四个,且分别套接于第一支撑部1211、第二支撑部1221、第一夹持部1212及第二夹持部1222上,防滑件124套接于第一夹持部1212及第二夹持部1222上之后,可相对第一夹持部1212及第二夹持部1222转动,以方便电子设备放入或取出;防滑件124与电子设备接触可防止电子设备被夹持后滑落。防滑件124与电子设备接触的位置设有凹陷部1241,以容置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固定件114、限位板1113、限位槽1114及滑槽1123可以设置于上盖111或下盖112中的任一者上,只要保证固定件114与滑槽1123不在同一平面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并结合图2A,夹持电子设备时,将电子设备放置于第一支撑部1211和第二支撑部1221的防滑件124上,在电子设备重力的作用下,使第一支撑部1211和第二支撑部1221向远离上盖111的方向运动,进而使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同时相对上盖111转动,以使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沿滑槽1123相对滑动,即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同时靠近电子设备,同时弹性件123被压缩,最后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上的防滑件124与电子设备接触并夹持住电子设备,完成夹持操作。取出电子设备时,沿重力反方向拿起电子设备,弹性件123恢复弹力,使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在滑槽1123中沿夹持电子设备的反方向滑动,解除对电子设备的夹持,进而可以拿出电子设备,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在弹力的作用下同时相对上盖111转动,带动第一支撑部1211和第二支撑部1221沿靠近上盖111的方向运动,以方便下一次夹持电子设备的操作。可以理解,弹性件123的弹力小于电子设备的重力。
作为一种变形,弹性件123可以省略,连接柱1213和连接孔1223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靠近第一支撑部1211和第二支撑部1221的一端,因此在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中,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的重力大于第一支撑部1211和第二支撑部1221的重力,以在电子设备取出后,通过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的重力,使第一连杆121和第二连杆122恢复到夹持电子设备之前的位置,以为下次夹持做准备。
作为一种变形,上盖111和下盖112可以为一体成型等不可拆卸连接的方式组成壳体组件11,在壳体组件11成型之前,将夹持组件12放置于壳体组件11中,使第一夹持部1212和第二夹持部1222从滑槽1123中穿出,第一支撑部1211和第二支撑部1221从缺口113穿出,以实现夹持电子设备的功能。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支架2,其包括壳体组件21和夹持组件22,夹持组件22和壳体组件21可活动连接。
夹持组件22包括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及弹性件223,第一连杆221与第二连杆222交叉连接,并且可相对转动,第一连杆221的两端设有第一支撑部2211和第一夹持部2212,第二连杆222的两端设有第二支撑部2221和第二夹持部2222,第一支撑部2211和第二支撑部2221用于放置电子设备,并且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使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相对壳体组件21转动,以使第一夹持部2212和第二夹持部2222夹持电子设备;壳体组件21内设有限位槽2114和限位板2113,弹性件223设置于限位槽2114内,一端与限位板211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持部2212和第二夹持部2222其中一者连接,以在所述电子设备从车载支架2上取出后,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在弹性件223的作用下恢复到夹持电子设备之前的位置。
可以理解,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通过螺钉23连接,螺钉23包括螺杆部231和端帽部232,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与螺杆部231连接,使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可绕螺杆部231相对转动,壳体组件21上设置有与螺钉23尺寸适配的轨道211,端帽部232置于轨道211内,螺杆部231与轨道211滑动连接,以防止螺钉23从轨道211中脱落,即防止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从壳体组件21上脱落。
电子设备放置于第一支撑部2211和第二支撑部2221上之后,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在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使螺钉23在轨道211上滑动,并在螺钉23滑动到轨道211的端部之后,使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相对转动,即使第一夹持部2212和第二夹持部2222相对靠近并夹持电子设备,同时弹性件223被压缩;当电子设备取出后,弹性件223释放弹力,使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恢复到夹持电子设备之前的位置。
作为一种变形,滑轨211可以替换为插孔,螺钉23与插孔插接,以使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相对壳体组件21转动,进而夹持电子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互相交叉设置,且与壳体组件转动连接,并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支撑电子设备;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以夹持电子设备,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重力作用下,以在电子设备取出后,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恢复到夹持电子设备之前的位置,因此夹持电子设备时无需手动拉开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使用方便;通过壳体组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配合即可实现夹持功能,结构简单,造价和购置费用低。
2.通过在壳体组件内设置限位槽和限位板以为弹性件的形变提供导向,将弹性件的一端与限位板抵持,另一端与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其中一者抵持,以在电子设备取出后,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实现快速复位,以方便下次一夹持电子设备。
3.将限位槽、限位板及弹性件对称设置于壳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各抵持一弹性件,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复位时所受的力更均匀。
3.滑槽的尺寸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的尺寸适配,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壳体组件内不会发生晃动。
4.通过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上设置防滑件,使电子设备被夹持得更加稳定。
5.在壳体组件上设置固定件,使得车载支架与外部的连接装置连接后,可以绕固定件的任意方向旋转,以方便不同位置的用户观看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支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支架包括壳体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叉设置,且与所述壳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设有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并且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使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电子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具有两端的弹性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限位槽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一端与所述限位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一者抵持,以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车载支架上取出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到夹持所述电子设备之前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具有两端的弹性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限位槽和限位板,所述弹性件、限位槽和限位板均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其中一个所述弹性件设置于一侧所述限位槽内,一端与该侧所述限位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抵持;另一个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另一侧所述限位槽内,一端与该侧所述限位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抵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滑槽和缺口,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部分从所述缺口穿出,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外,以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从所述滑槽穿出,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夹持电子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其中一者上设有卡槽,其中另一者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的位置对应,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卡接,实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定位孔,其中另一者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的位置对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插接,实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防滑件,所述防滑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以夹持所述电子设备,所述防滑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以支撑电子设备;
所述防滑件与所述电子设备接触的位置设有凹陷部,以配合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沿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套接后可相对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转动,以方便电子设备放入或取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滑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螺钉实现互相交叉连接,并且所述螺钉可在所述滑轨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实现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一端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球形孔,球形孔沿固定件的轴向方向开设有多道槽口,将外部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球形孔中,并通过与所述固定件适配的螺母旋紧,可挤压球形孔以固定所述车载支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42391.3U CN209870273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一种车载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42391.3U CN209870273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一种车载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70273U true CN209870273U (zh) | 2019-12-31 |
Family
ID=68955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42391.3U Active CN209870273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一种车载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702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92434A (zh) * | 2021-10-08 | 2022-09-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支架 |
-
2019
- 2019-03-15 CN CN201920342391.3U patent/CN2098702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92434A (zh) * | 2021-10-08 | 2022-09-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支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59279B2 (en) | Support for attaching a portable device to a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 |
CN107968868B (zh) | 一种手机支架 | |
CN209870273U (zh) | 一种车载支架 | |
CN109058689B (zh) | 电子设备支架 | |
CN210822081U (zh) | 车载用折叠式手机支架 | |
EP2311688A1 (en) | A rotatable holder for a mobile phone or othe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creen | |
CN209767608U (zh) | 一种车载手机重力支架 | |
CN109040390B (zh) | 电子设备支架 | |
CN107089201B (zh) | 汽车靠椅后背车载支架 | |
CN202911657U (zh) | 车载仪器夹 | |
CN211670879U (zh) | 移动设备重力支架 | |
CN214744584U (zh) | 移动终端支架 | |
CN210867816U (zh) | 一种角度易调节的车载手机支架 | |
CN211127886U (zh) | 手机重力支架 | |
TW201011173A (en) | Device's base used for different scales | |
CN109131139B (zh) | 一种隐藏式车载手机安装支架 | |
CN107738082B (zh) | 治具 | |
KR200487229Y1 (ko) | 마운팅 부재 | |
CN213413665U (zh) | 自动夹持式车载支架 | |
CN216789797U (zh) | 一种电子设备夹持装置 | |
CN215154353U (zh) | 一种用于车载后座的连接装置以及夹持装置 | |
CN211684909U (zh) | 移动终端支架 | |
CN219237243U (zh) |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 |
CN220342343U (zh) |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 |
CN219619023U (zh) | 汽车后枕伸缩自锁支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