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3587U -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3587U
CN209853587U CN201920647030.XU CN201920647030U CN209853587U CN 209853587 U CN209853587 U CN 209853587U CN 201920647030 U CN201920647030 U CN 201920647030U CN 209853587 U CN209853587 U CN 209853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lower trolley
hoisting mechanism
hoisting
shore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70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迎九
郑雪峰
郭树旺
肖强
赵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470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3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3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3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高效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和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下小车起升机构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带动下小车吊具起降。其中下小车起升机构也置于岸桥机房内,下小车起升机构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A、下小车起升机构B和浮动联轴节,下小车起升机构A与下小车起升机构B之间通过浮动联轴节相连,其中浮动联轴节水平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的后方,下小车起升机构A和下小车起升机构B分别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的左侧和右侧。本实用新型无需进行机房改造便可实现起升机构等的安置问题,同时设计了一套钢丝绳缠绕系统保证下小车稳定起升。

Description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高效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为传统单小车岸桥,采用单小车装卸集装箱的方式,单机装卸效率达到极限,仍不能满足码头对装卸效率的要求。在面对大型集装箱船时,多采用增加岸桥作业数量的方式提高船时装卸效率,受制于岸桥作业间距,简单增加岸桥作业数量已不能满足船运客户对船时效率的需求。若是直接将传统单小车岸桥废弃,新建更换更先进的岸桥系统,则面临着巨额投资成本以及现有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为了降低投资成本、提高传统岸桥装卸效率,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对传统岸桥进行升级改造。首先将现有岸桥大梁改造成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即大梁内侧铺设有原有上小车运行轨道,原有上小车在大梁内侧的轨道上行走;在大梁外侧铺设有新增下小车运行轨道,新增下小车倒挂在大梁外侧的轨道上行走。
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新增下小车的起升机构以及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的安装位置以及布置方式面临一定的技术难题,主要体现在:传统岸桥机房空间有限,若是新增机房又面临改造空间受限、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传统岸桥原有上小车结构简单、尺寸小,简易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便可实现其升降,但是新增下小车结构较复杂,因此还需要设计一套保证下小车稳定起升的钢丝绳缠绕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通过巧妙地结构设计,无需进行机房改造便可实现起升机构等的安置问题,同时设计了一套新增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保证下小车稳定起升,以带动下小车吊具的起升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岸桥机房内布置有上小车的上小车起升机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和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下小车起升机构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带动下小车吊具起降。下小车起升机构也置于岸桥机房内,其中下小车起升机构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A、下小车起升机构B和浮动联轴节,下小车起升机构A与下小车起升机构B之间通过浮动联轴节相连,其中浮动联轴节水平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的后方,下小车起升机构A和下小车起升机构B分别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的左侧和右侧。其中浮动联轴节的设置可以保证下小车起升机构A、下小车起升机构B运行同步,防止两个机构运行不同步导致带动的下小车吊具发生倾转问题,这是下小车起升机构的一大创新;另外,由于机房的空间有限,为了安置新增的下小车起升机构A、下小车起升机构B,还不需要新建机房、降低改造成本,浮动联轴节起到很好地连贯作用,将浮动联轴节小尺寸设置,左右分别连接下小车起升机构A与下小车起升机构B,充分利用原有机房的剩余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新增下小车稳定运行。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A包括起升卷筒A、电机、减速器,其中电机的一侧同轴连接有减速器,电机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起升卷筒A;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B包括起升卷筒B、电机、减速器,其中电机的一侧同轴连接有减速器,电机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起升卷筒B。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包括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和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下小车起升机构A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带动下小车吊具起降,同时下小车起升机构B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带动下小车吊具起降。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所述下小车包括第一水平支架A、第一水平支架B、第二水平支架、第一竖直支架A和第二竖直支架B,其中第二水平支架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竖直支架A,第二水平支架的另一端竖直设有第二竖直支架B,所述第一竖直支架A远离第二水平支架的一端水平设有第一水平支架A,所述第二竖直支架B远离第二水平支架的一端水平设有第一水平支架B。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包括安装在岸桥上的第一岸桥改向滑轮和第二岸桥改向滑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A上的第十三滑轮、第十四滑轮、第十五滑轮、第二十二滑轮、第二十三滑轮、第二十四滑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竖直支架A上的第十六滑轮、第二十一滑轮,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上的第十七滑轮、第十八滑轮、第十九滑轮、第二十滑轮,还包括安装在下小车吊具上的吊具滑轮A,还包括安装在岸桥的双梯形四轨道大梁上的岸桥滑轮A。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包括起升钢丝绳A,还包括安装在岸桥上的第三岸桥改向滑轮和第四岸桥改向滑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B上的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十滑轮、第十一滑轮、第十二滑轮,还包括安装在第二竖直支架B上的第四滑轮、第九滑轮,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上的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第八滑轮,还包括安装在下小车吊具上的吊具滑轮B,还包括安装在岸桥的双梯形四轨道大梁上的岸桥滑轮B。起升钢丝绳A的一端缠绕在起升卷筒B上,起升钢丝绳A的另一端先从上方绕过第三岸桥改向滑轮,再从下方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然后从下方绕过第一滑轮后改向180°绕过第二滑轮,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三滑轮,然后向下绕过第四滑轮,继续向下绕过第五滑轮,然后水平改向后绕过第六滑轮,竖直改向后绕过吊具滑轮B,然后竖直向上改向180°绕过第七滑轮,然后向下绕过第八滑轮,然后竖直向上绕过第九滑轮,然后向上绕过第十滑轮,然后绕过第十一滑轮后水平改向180°,继续绕过第十二滑轮,水平改向180°后绕过岸桥滑轮B,然后绕过岸桥滑轮A,然后绕过第十三滑轮,改向180°后绕过第十四滑轮,改向180°后绕过第十五滑轮,再向下绕过第十六滑轮,继续向下绕过第十七滑轮,水平改向后绕过第十八滑轮,竖直改向后绕过吊具滑轮A,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十九滑轮,然后绕过第二十滑轮,然后绕过第二十一滑轮,然后绕过第二十二滑轮,然后绕过第二十三滑轮,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十四滑轮,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然后绕过第一岸桥改向滑轮,最后缠绕在起升卷筒A上。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第十六滑轮、第二十一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十七滑轮、第二十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十八滑轮、第十九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五滑轮、第八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四滑轮、第九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岸桥滑轮A、岸桥滑轮B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二岸桥改向滑轮、第四岸桥改向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一岸桥改向滑轮、第三岸桥改向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二十二滑轮、第十五滑轮、第二十四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一滑轮、第十滑轮、第三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其中第一岸桥改向滑轮、第二岸桥改向滑轮、第三岸桥改向滑轮、第四岸桥改向滑轮设置于下小车的一侧,岸桥滑轮A、岸桥滑轮B设置于下小车的另一侧。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双梯形四轨道大梁的外侧面沿着大梁长度方向还设有若干个拖绳架,所述起升钢丝绳A设于拖绳架上。所述拖绳架用于托起起升钢丝绳A。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所述浮动联轴节包括浮动联系轴组支架、浮动联系轴组,其中浮动联系轴组设于浮动联系轴组支架上。浮动联系轴组支架主要用于固定浮动联系轴组。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浮动联系轴组支架包括钢结构件和多个轴承座,多个轴承座等间距设于钢结构件上,其中浮动联系轴组与轴承座同轴布置;轴承座将浮动联系轴组与钢结构件连接起来。其中浮动联系轴组包括多个万向节和轴系,相邻轴系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轴系通过万向节连接保证同步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浮动联轴节的设置可以保证下小车起升机构A、下小车起升机构B运行同步,防止两个机构运行不同步导致带动的下小车吊具发生倾转问题,这是下小车起升机构的一大创新;由于机房的空间有限,为了安置新增的下小车起升机构A、下小车起升机构B,还不需要新建机房、降低改造成本,浮动联轴节起到很好地连贯作用,将浮动联轴节小尺寸设置,左右分别连接下小车起升机构A与下小车起升机构B,充分利用原有机房的剩余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新增下小车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地结构设计,无需进行机房改造便可实现起升机构等的安置问题。设计了一套新增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保证下小车稳定起升,以带动下小车吊具的起升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房布置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起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浮动联轴节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浮动联轴节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浮动联系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浮动联系轴组支架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浮动联系轴组支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双梯形四轨道大梁,2-上小车,3-下小车,4-机房,5-下小车起升机构,6-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7-上小车起升机构,8-下小车起升机构A,9-下小车起升机构B,10-浮动联轴节,11-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2-浮动联系轴组,13-万向节,14-轴系,15-钢结构件,16-轴承座,17-起升钢丝绳A,18-起升卷筒B,19-吊具滑轮A,20-吊具滑轮B,21-岸桥滑轮A,22-岸桥滑轮B,23-起升卷筒A,24-拖绳架,25-下小车吊具,26-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27-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28-电机,29-减速器,30-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1-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2-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3-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4-第一水平支架A,35-第一水平支架B,36-第二水平支架,37-第一竖直支架A,38-第二竖直支架B,101-第一滑轮,102-第二滑轮,103-第三滑轮,104-第四滑轮,105-第五滑轮,106-第六滑轮,107-第七滑轮,108-第八滑轮,109-第九滑轮,110-第十滑轮,111-第十一滑轮,112-第十二滑轮,113-第十三滑轮,114-第十四滑轮,115-第十五滑轮,116-第十六滑轮,117-第十七滑轮,118-第十八滑轮,119-第十九滑轮,120-第二十滑轮,121-第二十一滑轮,122-第二十二滑轮,123-第二十三滑轮,124-第二十四滑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图9所示,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岸桥机房4内布置有上小车2的上小车起升机构7。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5和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下小车起升机构5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带动下小车吊具25起降。其中下小车起升机构5也置于岸桥机房4内,下小车起升机构5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下小车起升机构B9和浮动联轴节10,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与下小车起升机构B9之间通过浮动联轴节10相连,其中浮动联轴节10水平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7的后方,下小车起升机构A8和下小车起升机构B9分别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7的左侧和右侧。其中浮动联轴节10的设置可以保证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下小车起升机构B9运行同步,防止两个机构运行不同步导致带动的下小车吊具25发生倾转问题,这是下小车起升机构5的一大创新;另外,由于机房4的空间有限,为了安置新增的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下小车起升机构B9,还不需要新建机房、降低改造成本,浮动联轴节10起到很好地连贯作用,将浮动联轴节10小尺寸设置,左右分别连接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与下小车起升机构B9,充分利用原有机房4的剩余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新增下小车稳定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A8包括起升卷筒A23、电机28、减速器29,其中电机28的一侧同轴连接有减速器29,电机28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起升卷筒A23;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B9包括起升卷筒B18、电机28、减速器29,其中电机28的一侧同轴连接有减速器29,电机28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起升卷筒B18。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包括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26和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27,下小车起升机构A8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26带动下小车吊具25起降,同时下小车起升机构B9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27带动下小车吊具25起降。
进一步的,所述下小车3包括第一水平支架A34、第一水平支架B35、第二水平支架36、第一竖直支架A37和第二竖直支架B38,其中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竖直支架A37,第二水平支架36的另一端竖直设有第二竖直支架B38,所述第一竖直支架A37远离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一端水平设有第一水平支架A34,所述第二竖直支架B38远离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一端水平设有第一水平支架B35。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26包括安装在岸桥上的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0和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1,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A34上的第十三滑轮113、第十四滑轮114、第十五滑轮115、第二十二滑轮122、第二十三滑轮123、第二十四滑轮124,还包括安装在第一竖直支架A37上的第十六滑轮116、第二十一滑轮121,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36上的第十七滑轮117、第十八滑轮118、第十九滑轮119、第二十滑轮120,还包括安装在下小车吊具25上的吊具滑轮A19,还包括安装在岸桥的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上的岸桥滑轮A21。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27包括起升钢丝绳A17,还包括安装在岸桥上的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2和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3,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B35上的第一滑轮101、第二滑轮102、第三滑轮103、第十滑轮110、第十一滑轮111、第十二滑轮112,还包括安装在第二竖直支架B38上的第四滑轮104、第九滑轮109,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36上的第五滑轮105、第六滑轮106、第七滑轮107、第八滑轮108,还包括安装在下小车吊具25上的吊具滑轮B20,还包括安装在岸桥的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上的岸桥滑轮B22。起升钢丝绳A17的一端缠绕在起升卷筒B18上,起升钢丝绳A17的另一端先从上方绕过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2,再从下方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3,然后从下方绕过第一滑轮101后改向180°绕过第二滑轮102,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三滑轮103,然后向下绕过第四滑轮104,继续向下绕过第五滑轮105,然后水平改向后绕过第六滑轮106,竖直改向后绕过吊具滑轮B20,然后竖直向上改向180°绕过第七滑轮107,然后向下绕过第八滑轮108,然后竖直向上绕过第九滑轮109,然后向上绕过第十滑轮110,然后绕过第十一滑轮111后水平改向180°,继续绕过第十二滑轮112,水平改向180°后绕过岸桥滑轮B22,然后绕过岸桥滑轮A21,然后绕过第十三滑轮113,改向180°后绕过第十四滑轮114,改向180°后绕过第十五滑轮115,再向下绕过第十六滑轮116,继续向下绕过第十七滑轮117,水平改向后绕过第十八滑轮118,竖直改向后绕过吊具滑轮A19,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十九滑轮119,然后绕过第二十滑轮120,然后绕过第二十一滑轮121,然后绕过第二十二滑轮122,然后绕过第二十三滑轮123,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十四滑轮124,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1,然后绕过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0,最后缠绕在起升卷筒A23上。具体的,第十六滑轮116、第二十一滑轮121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十七滑轮117、第二十滑轮120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十八滑轮118、第十九滑轮119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六滑轮106、第七滑轮107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五滑轮105、第八滑轮108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四滑轮104、第九滑轮109等高度平行布置;岸桥滑轮A21、岸桥滑轮B22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1、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3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0、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2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二十二滑轮122、第十五滑轮115、第二十四滑轮124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一滑轮101、第十滑轮110、第三滑轮103等高度平行布置。其中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0、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1、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2、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3设置于下小车3的一侧,岸桥滑轮A21、岸桥滑轮B22设置于下小车3的另一侧。另外,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的外侧面沿着大梁长度方向还设有十四个拖绳架24,所述起升钢丝绳A17设于拖绳架24上。所述拖绳架24用于托起起升钢丝绳A17。
实施例2:如图1-图9所示,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岸桥机房4内布置有上小车2的上小车起升机构7。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5和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下小车起升机构5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带动下小车吊具25起降。其中下小车起升机构5也置于岸桥机房4内,下小车起升机构5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下小车起升机构B9和浮动联轴节10,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与下小车起升机构B9之间通过浮动联轴节10相连,其中浮动联轴节10水平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7的后方,下小车起升机构A8和下小车起升机构B9分别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7的左侧和右侧。其中浮动联轴节10的设置可以保证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下小车起升机构B9运行同步,防止两个机构运行不同步导致带动的下小车吊具25发生倾转问题,这是下小车起升机构5的一大创新;另外,由于机房4的空间有限,为了安置新增的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下小车起升机构B9,还不需要新建机房、降低改造成本,浮动联轴节10起到很好地连贯作用,将浮动联轴节10小尺寸设置,左右分别连接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与下小车起升机构B9,充分利用原有机房4的剩余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新增下小车稳定运行。所述浮动联轴节10包括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浮动联系轴组12,其中浮动联系轴组12设于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上。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主要用于固定浮动联系轴组12。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包括钢结构件15和八个轴承座16,八个轴承座16等间距设于钢结构件15上,其中浮动联系轴组12与轴承座16同轴布置;轴承座16将浮动联系轴组12与钢结构件15连接起来。其中浮动联系轴组12包括六个万向节13和轴系14,相邻轴系14之间通过万向节13连接。轴系14通过万向节13连接保证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位于大梁外侧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用于传统岸桥升级改造后下小车吊具起升动作。具体为:改造常规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大梁外侧轨道上外挂有下小车3,机房4内的下小车起升机构5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带动下小车吊具25起降。
其中,下小车起升机构5具体为:下小车起升机构5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下小车起升机构B9,布置在上小车起升机构7两侧,通过浮动联轴节10连接,保证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下小车起升机构B9运行同步,防止两个机构运行不同步导致带动的下小车吊具25发生倾转问题。浮动联轴节10由浮动联系轴组12及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组成,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主要用于固定浮动联系轴组12。浮动联系轴组12是由数个万向节13与轴系14组成,轴系14通过万向节13连接,保证同步转动,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是通过钢结构件15及数个轴承座16组成,轴承座16将浮动联系轴组12与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连接起来。
其中,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具体为:起升钢丝绳A17由起升卷筒B18上引出,通过两个岸桥改向滑轮绕到下小车3上,再通过下小车3右侧上的滑轮绕到下小车3右侧的吊具滑轮上,再通过岸桥上的岸桥滑轮绕到下小车3左侧滑轮上,再到左侧的吊具滑轮上,再通过下小车3上的滑轮及两个岸桥改向滑轮绕到起升卷筒A23上,绕线结束。还可以再设置一根起升钢丝绳,新增起升钢丝绳从起升卷筒B18上绕出,方式与起升钢丝绳A17一致,只是改向滑轮布置不同,有效错开,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更具体的,起升钢丝绳A17的一端缠绕在起升卷筒B18上,起升钢丝绳A17的另一端先从上方绕过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2,再从下方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3,然后从下方绕过第一滑轮101后改向180°绕过第二滑轮102,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三滑轮103,然后向下绕过第四滑轮104,继续向下绕过第五滑轮105,然后水平改向后绕过第六滑轮106,竖直改向后绕过吊具滑轮B20,然后竖直向上改向180°绕过第七滑轮107,然后向下绕过第八滑轮108,然后竖直向上绕过第九滑轮109,然后向上绕过第十滑轮110,然后绕过第十一滑轮111后水平改向180°,继续绕过第十二滑轮112,水平改向180°后绕过岸桥滑轮B22,然后绕过岸桥滑轮A21,然后绕过第十三滑轮113,改向180°后绕过第十四滑轮114,改向180°后绕过第十五滑轮115,再向下绕过第十六滑轮116,继续向下绕过第十七滑轮117,水平改向后绕过第十八滑轮118,竖直改向后绕过吊具滑轮A19,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十九滑轮119,然后绕过第二十滑轮120,然后绕过第二十一滑轮121,然后绕过第二十二滑轮122,然后绕过第二十三滑轮123,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十四滑轮124,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1,然后绕过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0,最后缠绕在起升卷筒A23上。通过独特的下小车起升机构5及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下小车3的起升缠绕系统与上小车2的起升缠绕系统有效错开,互不干扰,并带动下小车吊具25的起升,实现独立的起升运动,从而使两部小车同时独立作业,提高岸桥效率。

Claims (9)

1.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岸桥机房(4)内布置有上小车(2)的上小车起升机构(7),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5)和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下小车起升机构(5)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带动下小车吊具(25)起降;
下小车起升机构(5)也置于岸桥机房(4)内,其中下小车起升机构(5)包括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下小车起升机构B(9)和浮动联轴节(10),下小车起升机构A(8)与下小车起升机构B(9)之间通过浮动联轴节(10)相连,其中浮动联轴节(10)水平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7)的后方,下小车起升机构A(8)和下小车起升机构B(9)分别设于上小车起升机构(7)的左侧和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A(8)包括起升卷筒A(23)、电机(28)、减速器(29),其中电机(28)的一侧同轴连接有减速器(29),电机(28)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起升卷筒A(23);所述下小车起升机构B(9)包括起升卷筒B(18)、电机(28)、减速器(29),其中电机(28)的一侧同轴连接有减速器(29),电机(28)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起升卷筒B(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6)包括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26)和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27),下小车起升机构A(8)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26)带动下小车吊具(25)起降,同时下小车起升机构B(9)通过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27)带动下小车吊具(25)起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3)包括第一水平支架A(34)、第一水平支架B(35)、第二水平支架(36)、第一竖直支架A(37)和第二竖直支架B(38),其中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竖直支架A(37),第二水平支架(36)的另一端竖直设有第二竖直支架B(38),所述第一竖直支架A(37)远离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一端水平设有第一水平支架A(34),所述第二竖直支架B(38)远离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一端水平设有第一水平支架B(35);
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组A(26)包括安装在岸桥上的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0)和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1),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A(34)上的第十三滑轮(113)、第十四滑轮(114)、第十五滑轮(115)、第二十二滑轮(122)、第二十三滑轮(123)、第二十四滑轮(124),还包括安装在第一竖直支架A(37)上的第十六滑轮(116)、第二十一滑轮(121),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36)上的第十七滑轮(117)、第十八滑轮(118)、第十九滑轮(119)、第二十滑轮(120),还包括安装在下小车吊具(25)上的吊具滑轮A(19),还包括安装在岸桥的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上的岸桥滑轮A(21);
所述下小车起升缠绕组B(27)包括起升钢丝绳A(17),还包括安装在岸桥上的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2)和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3),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B(35)上的第一滑轮(101)、第二滑轮(102)、第三滑轮(103)、第十滑轮(110)、第十一滑轮(111)、第十二滑轮(112),还包括安装在第二竖直支架B(38)上的第四滑轮(104)、第九滑轮(109),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36)上的第五滑轮(105)、第六滑轮(106)、第七滑轮(107)、第八滑轮(108),还包括安装在下小车吊具(25)上的吊具滑轮B(20),还包括安装在岸桥的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上的岸桥滑轮B(22);
起升钢丝绳A(17)的一端缠绕在起升卷筒B(18)上,起升钢丝绳A(17)的另一端先从上方绕过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2),再从下方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3),然后从下方绕过第一滑轮(101)后改向180°绕过第二滑轮(102),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三滑轮(103),然后向下绕过第四滑轮(104),继续向下绕过第五滑轮(105),然后水平改向后绕过第六滑轮(106),竖直改向后绕过吊具滑轮B(20),然后竖直向上改向180°绕过第七滑轮(107),然后向下绕过第八滑轮(108),然后竖直向上绕过第九滑轮(109),然后向上绕过第十滑轮(110),然后绕过第十一滑轮(111)后水平改向180°,继续绕过第十二滑轮(112),水平改向180°后绕过岸桥滑轮B(22),然后绕过岸桥滑轮A(21),然后绕过第十三滑轮(113),改向180°后绕过第十四滑轮(114),改向180°后绕过第十五滑轮(115),再向下绕过第十六滑轮(116),继续向下绕过第十七滑轮(117),水平改向后绕过第十八滑轮(118),竖直改向后绕过吊具滑轮A(19),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十九滑轮(119),然后绕过第二十滑轮(120),然后绕过第二十一滑轮(121),然后绕过第二十二滑轮(122),然后绕过第二十三滑轮(123),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十四滑轮(124),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1),然后绕过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0),最后缠绕在起升卷筒A(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第十六滑轮(116)、第二十一滑轮(121)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十七滑轮(117)、第二十滑轮(120)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十八滑轮(118)、第十九滑轮(119)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六滑轮(106)、第七滑轮(107)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五滑轮(105)、第八滑轮(108)等高度平行布置,第四滑轮(104)、第九滑轮(109)等高度平行布置;岸桥滑轮A(21)、岸桥滑轮B(22)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1)、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3)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0)、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2)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二十二滑轮(122)、第十五滑轮(115)、第二十四滑轮(124)等高度平行布置;第一滑轮(101)、第十滑轮(110)、第三滑轮(103)等高度平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岸桥改向滑轮(30)、第二岸桥改向滑轮(31)、第三岸桥改向滑轮(32)、第四岸桥改向滑轮(33)设置于下小车(3)的一侧,岸桥滑轮A(21)、岸桥滑轮B(22)设置于下小车(3)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的外侧面沿着大梁长度方向还设有若干个拖绳架(24),所述起升钢丝绳A(17)设于拖绳架(24)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联轴节(10)包括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浮动联系轴组(12),其中浮动联系轴组(12)设于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浮动联系轴组支架(11)包括钢结构件(15)和多个轴承座(16),多个轴承座(16)等间距设于钢结构件(15)上,其中浮动联系轴组(12)与轴承座(16)同轴布置;其中浮动联系轴组(12)包括多个万向节(13)和轴系(14),相邻轴系(14)之间通过万向节(13)连接。
CN201920647030.XU 2019-05-04 2019-05-04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Active CN209853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7030.XU CN209853587U (zh) 2019-05-04 2019-05-04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7030.XU CN209853587U (zh) 2019-05-04 2019-05-04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3587U true CN209853587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40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7030.XU Active CN209853587U (zh) 2019-05-04 2019-05-04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35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2344A (zh) * 2019-05-04 2019-07-12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2344A (zh) * 2019-05-04 2019-07-12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WO2020224048A1 (zh) * 2019-05-04 2020-11-12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53587U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CN110817708B (zh) 一种可移动式上船及输缆装置
CN204751958U (zh) 一种单梁电动葫芦
CN110027986B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CN204416951U (zh) 一种低净空双梁桥式起重机
WO2020224048A1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KR20210149783A (ko) 신형의 로어 트롤리 시스템
CN210286537U (zh) 一种运输船吊装仓盖用四点起重机
CN210340099U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CN104591002B (zh) 一种低净空双梁桥式起重机
CN204958216U (zh) 一种三梁双小车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CN209853595U (zh) 一种新型的下小车系统
CN210286533U (zh) 一种液压拖曳起升式单梁钢丝绳吊机
CN210286532U (zh) 一种液压拖曳起升式双梁钢丝绳吊机
CN103010925B (zh) 环管反应器的捆绑吊装方法
CN101537983B (zh) 厂房内大型设备高空就位的吊装方法
CN202897913U (zh) 一种可在水平方向移动吊耳的垂吊设备
CN201660377U (zh) 超长大吨位专用龙门吊车
JP7290799B2 (ja) アップグレードして改良された岸壁クレーンシステム及び運用プロセス
CN209957248U (zh) 一种传统岸桥改造中上下小车的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04417004U (zh) 一种水泥电线杆起吊运输车
CN211895768U (zh) 一种穿越式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14570265U (zh) 一种可旋转的单轨吊起吊系统
CN215439369U (zh) 一种集装箱桥式起重机
CN210528306U (zh) 一种屋顶光伏电站便携手动起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8

Address after: 100160 8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1 11 / F,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6, Automobile Museum Ea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