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7986B -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 Google Patents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7986B
CN110027986B CN201910376692.2A CN201910376692A CN110027986B CN 110027986 B CN110027986 B CN 110027986B CN 201910376692 A CN201910376692 A CN 201910376692A CN 110027986 B CN110027986 B CN 110027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lower trolley
redirecting
traveling
wire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66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7986A (zh
Inventor
赵迎九
肖强
郭树旺
郑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766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27986B/zh
Priority to SG11202112179TA priority patent/SG11202112179TA/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95668 priority patent/WO20202240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027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7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7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7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9/00Travelling gear incorporated in or fitted to trolleys or cranes
    • B66C9/08Runners; Runner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9/00Travelling gear incorporated in or fitted to trolleys or cranes
    • B66C9/14Trolley or crane travel dr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型高效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本发明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5)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下小车行走机构(5)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带动下小车(3)沿着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方向移动。下小车行走机构(5)置于机房(4)内,下小车行走机构(5)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A(8)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9),下小车行走机构A(8)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9)分别设于上小车行走机构(7)的左侧和右侧。本发明无需进行机房改造便可实现行走机构等的安置问题,设计了一套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保证下小车沿着大梁外侧运行。

Description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高效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为传统单小车岸桥,采用单小车装卸集装箱的方式,单机装卸效率达到极限,仍不能满足码头对装卸效率的要求。在面对大型集装箱船时,多采用增加岸桥作业数量的方式提高船时装卸效率,受制于岸桥作业间距,简单增加岸桥作业数量已不能满足船运客户对船时效率的需求。若是直接将传统单小车岸桥废弃,新建更换更先进的岸桥系统,则面临着巨额投资成本以及现有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为了降低投资成本、提高传统岸桥装卸效率,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对传统岸桥进行升级改造。首先将现有岸桥大梁改造成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即大梁内侧铺设有原有上小车运行轨道,原有上小车在大梁内侧的轨道上行走;在大梁外侧铺设有新增下小车运行轨道,新增下小车倒挂在大梁外侧的轨道上行走。
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新增下小车的行走机构以及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的安装位置以及布置方式面临一定的技术难题,主要体现在:传统岸桥机房空间有限,若是新增机房又面临改造空间受限、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传统岸桥原有上小车结构简单、尺寸小,简易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便可实现其行走,但是新增下小车结构较复杂,因此还需要设计一套保证下小车稳定行走的钢丝绳缠绕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通过巧妙地结构设计,无需进行机房改造便可实现行走机构等的安置问题,同时设计了一套新增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保证下小车沿着大梁外侧运行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岸桥机房内布置有上小车的上小车行走机构。本发明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下小车行走机构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带动下小车沿着双梯形四轨道大梁方向移动。下小车行走机构也置于机房内,其中下小车行走机构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A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下小车行走机构A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分别设于上小车行走机构的左侧和右侧。由于机房的空间有限,本发明能够安置新增的下小车行走机构A、下小车行走机构B,还不需要新建机房、降低改造成本,充分利用原有机房的剩余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新增下小车稳定运行。通过对下小车行走机构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下小车行走机构、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与上小车行走机构、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有效错开,互不干扰;同时,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与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也有效错开,互不干扰。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所述下小车行走机构A包括行走卷筒A、电机、减速器,其中减速器的一侧轴连接有电机,减速器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行走卷筒A;所述下小车行走机构B包括行走卷筒B、电机、减速器,其中减速器的一侧轴连接有电机,减速器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行走卷筒B。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包括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下小车行走机构A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带动下小车正向行走,下小车行走机构B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带动下小车反向行走。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所述下小车包括第一水平支架、第二水平支架、第一竖直支架A和第二竖直支架B,其中第二水平支架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竖直支架A,第二水平支架的另一端竖直设有第二竖直支架B,第一水平支架设于第二水平支架的上方且与之平行布置,第一水平支架的一端与第一竖直支架A连接,第一水平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支架B连接。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包括正向行走钢丝绳,还包括安装在岸桥两侧的第一岸桥改向滑轮、第二岸桥改向滑轮,还包括安装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两侧的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左右两侧的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左右两侧的下小车改向滑轮a、下小车改向滑轮b,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行走卷筒A上,正向行走钢丝绳的另一端先绕过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然后绕过第一岸桥改向滑轮,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竖直向下改向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a,然后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b,竖直向上改向绕过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然后改向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最后缠绕到行走卷筒B上。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包括反向行走钢丝绳,还包括安装在岸桥两侧的第三岸桥改向滑轮、第四岸桥改向滑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左右两侧的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左右两侧的下小车改向滑轮c、下小车改向滑轮d,其中反向行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行走卷筒A上,且反向行走钢丝绳的缠绕方向与正向行走钢丝绳的缠绕方向相反,反向行走钢丝绳的另一端先绕过第三岸桥改向滑轮,改向180°后绕过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然后竖直向下改向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c,然后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d,竖直向上改向绕过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然后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改向180°后缠绕到行走卷筒B上。所述正向行走钢丝绳、反向行走钢丝绳与所述起升钢丝绳组在下小车上的缠绕均不相互干涉。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所述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的上方还设有第一张紧装置,所述第一张紧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推动杆,其中液压油缸的端部与推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第二张紧滑轮、第三张紧滑轮,其中第一滑轮、第三张紧滑轮等高度前后布置,第二张紧滑轮设于第一滑轮和第三张紧滑轮的上方,第二张紧滑轮固定于推动杆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第二张紧滑轮在推动杆的作用下能够前后移动;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先从下方绕过第一滑轮,竖直向上绕过第二张紧滑轮,改向180°后竖直向下绕过第三张紧滑轮。当岸桥运行时间过长时,行走钢丝绳可能太紧或者太松,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张紧装置对其进行调整;另外,若是下小车吊装的集装箱位置稍微不正,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张紧装置使下小车的吊具倾转,完成对箱作业。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所述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张紧装置,所述第二张紧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推动杆,其中液压油缸的端部与推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包括第四滑轮、第五张紧滑轮、第六滑轮,其中第四滑轮、第六滑轮等高度前后布置,第五张紧滑轮设于第四滑轮和第六滑轮的上方,第五张紧滑轮固定于推动杆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第五张紧滑轮在推动杆的作用下能够前后移动;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先从下方绕过第六滑轮,竖直向上绕过第五张紧滑轮,改向180°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四滑轮。当岸桥运行时间过长时,行走钢丝绳可能太紧或者太松,此时可以通过第二张紧装置对其进行调整;另外,若是下小车吊装的集装箱位置稍微不正,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张紧装置使下小车的吊具倾转,完成对箱作业。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所述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包括第七滑轮、第八滑轮、第九滑轮、第十滑轮,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先从下方绕过第七滑轮,改向180°后水平绕过第八滑轮,然后绕过与第八滑轮垂直布置的第九滑轮,然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十滑轮,继续向下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a。所述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包括第十一滑轮、第十二滑轮、第十三滑轮、第十四滑轮,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先绕过第十一滑轮,竖直向上绕过第十二滑轮,然后绕过第十三滑轮,然后绕过与第十三滑轮垂直布置的第十四滑轮,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所述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包括第十五滑轮、第十六滑轮、第十七滑轮、第十八滑轮,其中反向行走钢丝绳先从下方绕过第十五滑轮,改向180°后水平绕过第十六滑轮,然后绕过与第十六滑轮垂直布置的第十七滑轮,然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十八滑轮,继续向下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c。所述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包括第十九滑轮、第二十滑轮、第二十一滑轮、第二十二滑轮,其中反向行走钢丝绳先绕过第十九滑轮,然后竖直向上绕过第二十滑轮,继续绕过与第二十滑轮垂直布置的第二十一滑轮,然后绕过与第二十一滑轮垂直布置的第二十二滑轮,改向180°后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其中第三岸桥改向滑轮、第四岸桥改向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且布置于的前方;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等高度平行布置,且布置于的后方;第一岸桥改向滑轮、第二岸桥改向滑轮等高度平行布置,且布置于的后方;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设于行走卷筒A与第一岸桥改向滑轮之间,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设于行走卷筒B与第二岸桥改向滑轮之间。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其中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等高度水平布置,且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布置于下小车的后方,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布置于下小车的前方;其中下小车改向滑轮a、下小车改向滑轮b、下小车改向滑轮c、下小车改向滑轮d等高度水平布置,且下小车改向滑轮a、下小车改向滑轮b布置于下小车的后方,下小车改向滑轮c、下小车改向滑轮d布置于下小车的前方。
前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所述第二水平支架的外侧面还设有若干个拖绳架,所述行走卷筒A、反向行走钢丝绳分别设于拖绳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由于机房的空间有限,本发明能够安置新增的下小车行走机构A、下小车行走机构B,还不需要新建机房、降低改造成本,充分利用原有机房的剩余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新增下小车稳定运行;
2、通过对下小车行走机构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下小车行走机构、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与上小车行走机构、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有效错开,互不干扰;同时,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与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也有效错开,互不干扰。具体的,所述正向行走钢丝绳、反向行走钢丝绳与所述起升钢丝绳组在下小车上的缠绕均不相互干涉;
3、当岸桥运行时间过长时,行走钢丝绳可能太紧或者太松,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张紧装置对其进行调整;另外,若是下小车吊装的集装箱位置稍微不正,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张紧装置使下小车的吊具倾转,完成对箱作业;当岸桥运行时间过长时,行走钢丝绳可能太紧或者太松,此时可以通过第二张紧装置对其进行调整;另外,若是下小车吊装的集装箱位置稍微不正,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张紧装置使下小车的吊具倾转,完成对箱作业;
综上所述,该种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通过巧妙地结构设计,无需进行机房改造便可实现行走机构等的安置问题,同时设计了一套新增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保证下小车沿着大梁外侧运行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机房布置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下小车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也是本发明中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双梯形四轨道大梁,2-上小车,3-下小车,4-机房,5-下小车行走机构,6-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7-上小车行走机构,8-下小车行走机构A,9-下小车行走机构B,10-第三岸桥改向滑轮,11-行走卷筒A,12-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3-第一张紧装置,14-第二张紧装置,15-正向行走钢丝绳,16-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7-反向行走钢丝绳,18-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9-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3-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4-拖绳架,25-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6-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27-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28-电机,29-减速器,30-下小车改向滑轮a,31-下小车改向滑轮b,32-行走卷筒B,33-下小车改向滑轮c,34-第一水平支架,35-下小车改向滑轮d,36-第二水平支架,37-第一竖直支架A,38-第二竖直支架B,101-第一滑轮,102-第二张紧滑轮,103-第三滑轮,104-第四滑轮,105-第五张紧滑轮,106-第六滑轮,107-第七滑轮,108-第八滑轮,109-第九滑轮,110-第十滑轮,111-第十一滑轮,112-第十二滑轮,113-第十三滑轮,114-第十四滑轮,115-第十五滑轮,116-第十六滑轮,117-第十七滑轮,118-第十八滑轮,119-第十九滑轮,120-第二十滑轮,121-第二十一滑轮,122-第二十二滑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岸桥机房4内布置有上小车2的上小车行走机构7。本发明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5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下小车行走机构5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带动下小车3沿着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方向移动。下小车行走机构5也置于机房4内,其中下小车行走机构5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A8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9,下小车行走机构A8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9分别设于上小车行走机构7的左侧和右侧。由于机房4的空间有限,本发明能够安置新增的下小车行走机构A8、下小车行走机构B9,还不需要新建机房、降低改造成本,充分利用原有机房4的剩余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新增下小车稳定运行。通过对下小车行走机构5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下小车行走机构5、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与上小车行走机构7、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有效错开,互不干扰;同时,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与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也有效错开,互不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下小车行走机构A8包括行走卷筒A11、电机28、减速器29,其中减速器29的一侧轴连接有电机28,减速器29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行走卷筒A11;所述下小车行走机构B9包括行走卷筒B32、电机28、减速器29,其中减速器29的一侧轴连接有电机28,减速器29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行走卷筒B32。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包括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26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27,下小车行走机构A8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26带动下小车3正向行走,下小车行走机构B9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27带动下小车3反向行走。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小车3包括第一水平支架34、第二水平支架36、第一竖直支架A37和第二竖直支架B38,其中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竖直支架A37,第二水平支架36的另一端竖直设有第二竖直支架B38,第一水平支架34设于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上方且与之平行布置,第一水平支架34的一端与第一竖直支架A37连接,第一水平支架3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支架B38连接。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26包括正向行走钢丝绳15,还包括安装在岸桥两侧的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6、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还包括安装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两侧的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34左右两侧的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36左右两侧的下小车改向滑轮a30、下小车改向滑轮b31,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的一端缠绕在行走卷筒A11上,正向行走钢丝绳15的另一端先绕过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然后绕过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6,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竖直向下改向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a30,然后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b31,竖直向上改向绕过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然后改向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最后缠绕到行走卷筒B32上。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27包括反向行走钢丝绳17,还包括安装在岸桥两侧的第三岸桥改向滑轮10、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2,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34左右两侧的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36左右两侧的下小车改向滑轮c33、下小车改向滑轮d35,其中反向行走钢丝绳17的一端缠绕在行走卷筒A11上,且反向行走钢丝绳17的缠绕方向与正向行走钢丝绳15的缠绕方向相反,反向行走钢丝绳17的另一端先绕过第三岸桥改向滑轮10,改向180°后绕过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然后竖直向下改向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c33,然后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d35,竖直向上改向绕过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然后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2,改向180°后缠绕到行走卷筒B32上。所述正向行走钢丝绳15、反向行走钢丝绳17与所述起升钢丝绳组在下小车3上的缠绕均不相互干涉。
具体的,所述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的上方还设有第一张紧装置13,所述第一张紧装置13包括液压油缸、推动杆,其中液压油缸的端部与推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包括第一滑轮101、第二张紧滑轮102、第三张紧滑轮103,其中第一滑轮101、第三张紧滑轮103等高度前后布置,第二张紧滑轮102设于第一滑轮101和第三张紧滑轮103的上方,第二张紧滑轮102固定于推动杆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第二张紧滑轮102在推动杆的作用下能够前后移动;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先从下方绕过第一滑轮101,竖直向上绕过第二张紧滑轮102,改向180°后竖直向下绕过第三张紧滑轮103。当岸桥运行时间过长时,行走钢丝绳可能太紧或者太松,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张紧装置13对其进行调整;另外,若是下小车3吊装的集装箱位置稍微不正,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张紧装置13使下小车3的吊具倾转,完成对箱作业。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张紧装置14,所述第二张紧装置14包括液压油缸、推动杆,其中液压油缸的端部与推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包括第四滑轮104、第五张紧滑轮105、第六滑轮106,其中第四滑轮104、第六滑轮106等高度前后布置,第五张紧滑轮105设于第四滑轮104和第六滑轮106的上方,第五张紧滑轮105固定于推动杆远离液压油缸的一端,第五张紧滑轮105在推动杆的作用下能够前后移动;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先从下方绕过第六滑轮106,竖直向上绕过第五张紧滑轮105,改向180°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四滑轮104。当岸桥运行时间过长时,行走钢丝绳可能太紧或者太松,此时可以通过第二张紧装置14对其进行调整;另外,若是下小车3吊装的集装箱位置稍微不正,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张紧装置14使下小车3的吊具倾转,完成对箱作业。
另外,所述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包括第七滑轮107、第八滑轮108、第九滑轮109、第十滑轮110,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先从下方绕过第七滑轮107,改向180°后水平绕过第八滑轮108,然后绕过与第八滑轮108垂直布置的第九滑轮109,然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十滑轮110,继续向下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a30。所述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包括第十一滑轮111、第十二滑轮112、第十三滑轮113、第十四滑轮114,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先绕过第十一滑轮111,竖直向上绕过第十二滑轮112,然后绕过第十三滑轮113,然后绕过与第十三滑轮113垂直布置的第十四滑轮114,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所述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包括第十五滑轮115、第十六滑轮116、第十七滑轮117、第十八滑轮118,其中反向行走钢丝绳17先从下方绕过第十五滑轮115,改向180°后水平绕过第十六滑轮116,然后绕过与第十六滑轮116垂直布置的第十七滑轮117,然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十八滑轮118,继续向下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c33。所述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包括第十九滑轮119、第二十滑轮120、第二十一滑轮121、第二十二滑轮122,其中反向行走钢丝绳17先绕过第十九滑轮119,然后竖直向上绕过第二十滑轮120,继续绕过与第二十滑轮120垂直布置的第二十一滑轮121,然后绕过与第二十一滑轮121垂直布置的第二十二滑轮122,改向180°后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2。
进一步的,其中第三岸桥改向滑轮10、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2等高度平行布置,且布置于5的前方;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等高度平行布置,且布置于5的后方;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6、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等高度平行布置,且布置于5的后方;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设于行走卷筒A11与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6之间,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设于行走卷筒B32与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之间。
其中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等高度水平布置,且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布置于下小车3的后方,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布置于下小车3的前方;其中下小车改向滑轮a30、下小车改向滑轮b31、下小车改向滑轮c33、下小车改向滑轮d35等高度水平布置,且下小车改向滑轮a30、下小车改向滑轮b31布置于下小车3的后方,下小车改向滑轮c33、下小车改向滑轮d35布置于下小车3的前方。所述第二水平支架36的外侧面还设有若干个拖绳架24,具体的每侧可设置两个拖绳架24,所述行走卷筒A11、反向行走钢丝绳17分别设于拖绳架24上。
实施例2:如图1-图5所示,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岸桥机房4内布置有上小车2的上小车行走机构7。本发明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5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下小车行走机构5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带动下小车3沿着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方向移动。下小车行走机构5也置于机房4内,其中下小车行走机构5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A8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9,下小车行走机构A8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9分别设于上小车行走机构7的左侧和右侧。由于机房4的空间有限,本发明能够安置新增的下小车行走机构A8、下小车行走机构B9,还不需要新建机房、降低改造成本,充分利用原有机房4的剩余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新增下小车稳定运行。通过对下小车行走机构5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下小车行走机构5、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与上小车行走机构7、上小车行走缠绕系统有效错开,互不干扰;同时,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与下小车起升缠绕系统也有效错开,互不干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位于大梁外侧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用于传统岸桥升级改造后下小车沿大梁方向的运动,同时与上小车没有任何干涉。具体为:改造常规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大梁外侧轨道上外挂一个下小车3,机房4内的下小车行走机构5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带动下小车3沿大梁方向上移动。
下小车行走机构5具体为:下小车行走机构5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A8、下小车行走机构B9,布置在上小车行走机构7两侧,行走钢丝绳由下小车行走机构A8、下小车行走机构B9引出,与上小车行走机构7钢丝绳没有任何干涉,有效错开。下小车行走机构A8、下小车行走机构B9在机房4的布置位置由原有岸桥大梁布置宽度决定,行走钢丝绳顺着岸桥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布置。
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具体为:如图5所示,其中的下小车行走机构8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26带动下小车3正向行走。具体的,正向行走钢丝绳15的一端缠绕在行走卷筒A11上,正向行走钢丝绳15的另一端先从下方绕过第一滑轮101,竖直向上绕过第二张紧滑轮102,改向180°后竖直向下绕过第三张紧滑轮103,然后绕过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6,然后改向180°后从下方绕过第七滑轮107,改向180°后水平绕过第八滑轮108,然后绕过与第八滑轮108垂直布置的第九滑轮109,然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十滑轮110,竖直向下改向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a30,然后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b31,竖直向上改向先绕过第十一滑轮111,竖直向上绕过第十二滑轮112,然后绕过第十三滑轮113,然后绕过与第十三滑轮113垂直布置的第十四滑轮114,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改向180°后先从下方绕过第六滑轮106,竖直向上绕过第五张紧滑轮105,改向180°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四滑轮104,最后缠绕到行走卷筒B32上。
其中的下小车行走机构B9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27带动下小车3反向行走。具体的,反向行走钢丝绳17的一端缠绕在行走卷筒A11上,且反向行走钢丝绳17的缠绕方向与正向行走钢丝绳15的缠绕方向相反,反向行走钢丝绳17的另一端先绕过第三岸桥改向滑轮10,改向180°先从下方绕过第十五滑轮115,改向180°后水平绕过第十六滑轮116,然后绕过与第十六滑轮116垂直布置的第十七滑轮117,然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十八滑轮118,然后竖直向下改向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c33,然后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d35,竖直向上改向先绕过第十九滑轮119,然后竖直向上绕过第二十滑轮120,继续绕过与第二十滑轮120垂直布置的第二十一滑轮121,然后绕过与第二十一滑轮121垂直布置的第二十二滑轮122,改向180°后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2,改向180°后缠绕到行走卷筒B32上。所述正向行走钢丝绳15、反向行走钢丝绳17与所述起升钢丝绳组在下小车3上的缠绕均不相互干涉。本发明通过独特的下小车行走机构5及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与上小车2钢丝绳有效错开,互不干扰,并带动下小车3沿大梁方向的移动,实现独立的行走,从而使两部小车同时独立作业,提高岸桥效率。

Claims (6)

1.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岸桥机房(4)内布置有上小车(2)的上小车行走机构(7),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5)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下小车行走机构(5)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带动下小车(3)沿着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方向移动;
下小车行走机构(5)也置于机房(4)内,其中下小车行走机构(5)包括下小车行走机构A(8)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9),下小车行走机构A(8)和下小车行走机构B(9)分别设于上小车行走机构(7)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下小车行走机构A(8)包括行走卷筒A(11)、电机A、减速器A,其中减速器A的一侧轴连接有电机A,减速器A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行走卷筒A(11);所述下小车行走机构B(9)包括行走卷筒B(32)、电机B、减速器B,其中减速器B的一侧轴连接有电机B,减速器B的另一侧轴连接有行走卷筒B(32);
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系统(6)包括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26)和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27),下小车行走机构A(8)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26)带动下小车(3)正向行走,下小车行走机构B(9)通过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27)带动下小车(3)反向行走;
所述下小车(3)包括第一水平支架(34)、第二水平支架(36)、第一竖直支架A(37)和第二竖直支架B(38),其中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一端竖直设有第一竖直支架A(37),第二水平支架(36)的另一端竖直设有第二竖直支架B(38),第一水平支架(34)设于第二水平支架(36)的上方且与之平行布置,第一水平支架(34)的一端与第一竖直支架A(37)连接,第一水平支架(3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支架B(38)连接;
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组A(26)包括正向行走钢丝绳(15),还包括安装在岸桥两侧的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6)、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还包括安装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两侧的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34)左右两侧的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36)左右两侧的下小车改向滑轮a(30)、下小车改向滑轮b(31),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的一端缠绕在行走卷筒A(11)上,正向行走钢丝绳(15)的另一端先绕过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然后绕过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6),然后改向180°后绕过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竖直向下改向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a(30),然后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b(31),竖直向上改向绕过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然后改向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最后缠绕到行走卷筒B(32)上;
所述下小车行走缠绕组B(27)包括反向行走钢丝绳(17),还包括安装在岸桥两侧的第三岸桥改向滑轮(10)、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2),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水平支架(34)左右两侧的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水平支架(36)左右两侧的下小车改向滑轮c(33)、下小车改向滑轮d(35),其中反向行走钢丝绳(17)的一端缠绕在行走卷筒A(11)上,且反向行走钢丝绳(17)的缠绕方向与正向行走钢丝绳(15)的缠绕方向相反,反向行走钢丝绳(17)的另一端先绕过第三岸桥改向滑轮(10),改向180°后绕过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然后竖直向下改向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c(33),然后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d(35),竖直向上改向绕过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然后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2),改向180°后缠绕到行走卷筒B(32)上;
所述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包括第七滑轮(107)、第八滑轮(108)、第九滑轮(109)、第十滑轮(110),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先从下方绕过第七滑轮(107),改向180°后水平绕过第八滑轮(108),然后绕过与第八滑轮(108)垂直布置的第九滑轮(109),然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十滑轮(110),继续向下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a(30);
所述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包括第十一滑轮(111)、第十二滑轮(112)、第十三滑轮(113)、第十四滑轮(114),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先绕过第十一滑轮(111),竖直向上绕过第十二滑轮(112),然后绕过第十三滑轮(113),然后绕过与第十三滑轮(113)垂直布置的第十四滑轮(114),改向180°后绕过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
所述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包括第十五滑轮(115)、第十六滑轮(116)、第十七滑轮(117)、第十八滑轮(118),其中反向行走钢丝绳(17)先从下方绕过第十五滑轮(115),改向180°后水平绕过第十六滑轮(116),然后绕过与第十六滑轮(116)垂直布置的第十七滑轮(117),然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十八滑轮(118),继续向下绕过下小车改向滑轮c(33);
所述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包括第十九滑轮(119)、第二十滑轮(120)、第二十一滑轮(121)、第二十二滑轮(122),其中反向行走钢丝绳(17)先绕过第十九滑轮(119),然后竖直向上绕过第二十滑轮(120),继续绕过与第二十滑轮(120)垂直布置的第二十一滑轮(121),然后绕过与第二十一滑轮(121)垂直布置的第二十二滑轮(122),改向180°后绕过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的上方还设有第一张紧装置(13),所述第一张紧装置(13)包括第一液压油缸、第一推动杆,其中第一液压油缸的端部与第一推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包括第一滑轮(101)、第二张紧滑轮(102)、第三张紧滑轮(103),其中第一滑轮(101)、第三张紧滑轮(103)等高度前后布置,第二张紧滑轮(102)设于第一滑轮(101)和第三张紧滑轮(103)的上方,第二张紧滑轮(102)固定于第一推动杆远离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第二张紧滑轮(102)在第一推动杆的作用下能够前后移动;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先从下方绕过第一滑轮(101),竖直向上绕过第二张紧滑轮(102),改向180°后竖直向下绕过第三张紧滑轮(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张紧装置(14),所述第二张紧装置(14)包括第二液压油缸、第二推动杆,其中第二液压油缸的端部与第二推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包括第四滑轮(104)、第五张紧滑轮(105)、第六滑轮(106),其中第四滑轮(104)、第六滑轮(106)等高度前后布置,第五张紧滑轮(105)设于第四滑轮(104)和第六滑轮(106)的上方,第五张紧滑轮(105)固定于第二推动杆远离第二液压油缸的一端,第五张紧滑轮(105)在第二推动杆的作用下能够前后移动;其中正向行走钢丝绳(15)先从下方绕过第六滑轮(106),竖直向上绕过第五张紧滑轮(105),改向180°后竖直向下绕过第四滑轮(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三岸桥改向滑轮(10)、第四岸桥改向滑轮(12)等高度平行布置,且布置于下小车行走机构(5)的前方;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等高度平行布置,且布置于下小车行走机构(5)的后方;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6)、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等高度平行布置,且布置于下小车行走机构(5)的后方;第一大梁改向滑轮组(23)设于行走卷筒A(11)与第一岸桥改向滑轮(16)之间,第二大梁改向滑轮组(25)设于行走卷筒B(32)与第二岸桥改向滑轮(1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等高度水平布置,且第一下小车改向滑轮组(19)、第二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0)布置于下小车(3)的后方,第三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1)、第四下小车改向滑轮组(22)布置于下小车(3)的前方;其中下小车改向滑轮a(30)、下小车改向滑轮b(31)、下小车改向滑轮c(33)、下小车改向滑轮d(35)等高度水平布置,且下小车改向滑轮a(30)、下小车改向滑轮b(31)布置于下小车(3)的后方,下小车改向滑轮c(33)、下小车改向滑轮d(35)布置于下小车(3)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支架(36)的外侧面还设有若干个拖绳架(24),所述行走卷筒A(11)、反向行走钢丝绳(17)分别设于拖绳架(24)上。
CN201910376692.2A 2019-05-04 2019-05-04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Active CN110027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6692.2A CN110027986B (zh) 2019-05-04 2019-05-04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SG11202112179TA SG11202112179TA (en) 2019-05-04 2019-07-12 Travelling wire rope winding system and travelling mechanism for external lower trolley of conventional quay crane
PCT/CN2019/095668 WO2020224047A1 (zh) 2019-05-04 2019-07-12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6692.2A CN110027986B (zh) 2019-05-04 2019-05-04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7986A CN110027986A (zh) 2019-07-19
CN110027986B true CN110027986B (zh) 2024-05-14

Family

ID=67241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6692.2A Active CN110027986B (zh) 2019-05-04 2019-05-04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27986B (zh)
SG (1) SG11202112179TA (zh)
WO (1) WO2020224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1793B (zh) * 2021-07-12 2023-08-22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力卸船机用小车装置
CN115744383B (zh) * 2022-08-29 2024-05-24 华电蓝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车系统及卸船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5236A (ja) * 2009-03-30 2010-10-21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クレーンのロープ掛け構造
CN104261267A (zh) * 2014-10-11 2015-01-07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式双小车节能岸桥系统
CN210340099U (zh) * 2019-05-04 2020-04-17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1244A (en) * 1978-03-31 1979-10-12 Hitachi Ltd Device for steadily resting hanging tool
SU990635A1 (ru) * 1981-04-20 1983-01-23 Одес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нженеров морского флота Привод грузовой тележки крана
JP2006327735A (ja) * 2005-05-25 2006-12-07 Ishikawajima Transport Machinery Co Ltd コンテナクレーン
CN100358795C (zh) * 2005-07-01 2008-01-02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起重机起升和小车复合运动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04111203U (zh) * 2014-10-11 2015-01-21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式双小车的连接结构
CN104261268A (zh) * 2014-10-11 2015-01-07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式双小车的连接结构
CN104340863B (zh) * 2014-10-11 2017-03-01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式双小车系统及穿越式多小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5236A (ja) * 2009-03-30 2010-10-21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クレーンのロープ掛け構造
CN104261267A (zh) * 2014-10-11 2015-01-07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式双小车节能岸桥系统
CN210340099U (zh) * 2019-05-04 2020-04-17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4047A1 (zh) 2020-11-12
CN110027986A (zh) 2019-07-19
SG11202112179TA (en)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7986B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CN102616666A (zh) 半牵引小车式轻型门式起重机
CN112429451A (zh) 一种低温冷冻环境下大承载智能立库系统
CN102619370B (zh) 半地下多层升降停车设备
CN203669443U (zh) 用于立体车库的载车板存取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立体车库
CN110002347B (zh) 一种新型的下小车系统
CN203716562U (zh) 一种停车库升降机
CN209853587U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CN204416951U (zh) 一种低净空双梁桥式起重机
CN103669940A (zh) 一种停车库升降机
CN108946579A (zh) 一种立体货架用有轨巷道式单立柱堆垛机
CN110002344B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起升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起升机构
CN210340099U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CN210286537U (zh) 一种运输船吊装仓盖用四点起重机
CN104591002B (zh) 一种低净空双梁桥式起重机
CN213442186U (zh) 重力补偿式移动接触网
CN210286532U (zh) 一种液压拖曳起升式双梁钢丝绳吊机
CN209507494U (zh) 一种立体货架用有轨巷道式单立柱堆垛机
CN210066384U (zh) 一种城市轨道散铺法机械化施工设备
CN204079283U (zh) 一种上下小车缠绕系统
JP7290799B2 (ja) アップグレードして改良された岸壁クレーンシステム及び運用プロセス
CN217732449U (zh) 一种桥梁设计施工用吊运系统
CN209957248U (zh) 一种传统岸桥改造中上下小车的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14192300U (zh) 一种穿越式减速箱节能岸桥双小车钢丝绳缠绕系统
CN210340128U (zh) 一种升级改造后的岸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1

Address after: 100160 8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1 floor 11,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of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