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0415U - 暖被机 - Google Patents

暖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0415U
CN209840415U CN201920626551.7U CN201920626551U CN209840415U CN 209840415 U CN209840415 U CN 209840415U CN 201920626551 U CN201920626551 U CN 201920626551U CN 209840415 U CN209840415 U CN 209840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heating device
air duc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65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剑虹
张宏
陈智敏
文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nde Guangdong Reach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nde Guangdong Reach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nde Guangdong Reach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nde Guangdong Reach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65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0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0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0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被机,包括壳体、风道组件和加热装置,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离心风轮及导风筒,所述蜗壳具有用于收容所述离心风轮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排风口,所述导风筒的一端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导风筒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而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弧形风道,所述加热装置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自所述排风口送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弧形风道后可旋转预设角度而均匀分布于所述加热装置的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暖被机可使气流均匀分布于加热装置的表面,使加热装置受风更为均匀。

Description

暖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暖被机。
背景技术
暖被机可将冷空气加热形成热风吹出,以对被褥进行加热或干燥,从而给用户提供一个舒适温暖的睡眠环境。传统暖被机大多采用蜗壳与离心叶轮组成的涡轮风扇模式,如图1所示,涡轮风扇的风口101与蜗壳100的出风口102之间形成直线状的风道结构,涡轮风扇的风口101呈直线轨迹对着加热装置300送风,受涡轮风扇出风原理的限制,离心叶轮200的出风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与涡轮风扇的风口101存在一定的角度,因此,自离心叶轮200吹出的气流与加热装置300表面存在一定的盲点301,使得加热装置受风散热不均匀,导致加热装置功率不稳定、效率低且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暖被机的加热装置受风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暖被机,该暖被机可保证加热装置均匀受风。
一种暖被机,包括壳体、风道组件和加热装置,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离心风轮及导风筒,所述蜗壳具有用于收容所述离心风轮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排风口,所述导风筒的一端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导风筒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而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弧形风道,所述加热装置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自所述排风口送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弧形风道后可旋转预设角度而均匀分布于所述加热装置的表面。
上述的暖被机通过导风筒与蜗壳组合形成弧形风道结构,蜗壳的排风口与加热装置并不处于同一直线轨迹上,离心风轮将气流自排风口处倾斜送出,自排风口送出的气流经过弧形风道的导向作用后可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出风方向调整至与加热装置大体呈同一直线,可消除风道盲点,出风更为均匀,从而使气流可均匀分布于加热装置的表面,使加热装置受风更为均匀。相较于传统的暖被机,本实用新型的暖被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弧形风道结构代替传统的直线风道结构,可消除风道盲点,出风更为均匀;2、加热装置受风均匀,使得加热装置的功率更为稳定、效率更高,可延长使用寿命;3、弧形风道出风均匀,可避免产生涡流,从而可有效降低噪音;4、离心叶轮出风后并非直接对着加热装置吹风,而是经由一段弧形风道后吹至加热装置表面,使得风压较小,对受热物体局部损害较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筒包括相互连通的直筒段和弯筒段,所述弯筒段的端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直筒段的端口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弯筒段的内壁面形成有弧形导风面,所述弧形导风面用于对自所述排风口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筒段与所述弯筒段的邻接处光滑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壳与所述导风筒为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轮包括电机及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电热丝、电热管及发热盘的任意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暖被机还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出风口对接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暖被机还包括喷嘴,所述喷嘴设于所述出风管的出风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管为软管,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出风管的收纳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暖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暖被机的结构示意图。
10、壳体,21、蜗壳,201、容置腔,202、排风口,22、离心风轮,221、电机,222、离心叶轮,23、导风筒,230、出风口,231、直筒段,232、弯筒段,2321、弧形导风面,30、加热装置,40、出风管,50、喷嘴,60、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请参照图2,一种暖被机包括壳体10、风道组件和加热装置30,风道组件设于壳体10内,风道组件包括蜗壳21、离心风轮22及导风筒23,蜗壳21具有用于收容离心风轮22的容置腔201,以及与容置腔201连通的排风口202,导风筒23的一端与排风口202连通,导风筒23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0而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出风口230,排风口202与出风口230之间形成有弧形风道,加热装置30邻近出风口230设置,自排风口202送出的气流经由弧形风道后可旋转预设角度而均匀分布于加热装置30的表面。
上述的暖被机通过导风筒23与蜗壳21组合形成弧形风道结构,蜗壳21的排风口202与加热装置30并不处于同一直线轨迹上,离心风轮22将气流自排风口202处倾斜送出(图2中箭头方向为出风方向),自排风口202送出的气流经过弧形风道的导向作用后可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出风方向调整至大体与加热装置30同一直线,可消除风道盲点,出风更为均匀,从而使气流可均匀分布于加热装置30的表面,使加热装置30受风更为均匀。相较于传统的暖被机,本实用新型的暖被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弧形风道结构代替传统的直线风道结构,可消除风道盲点,出风更为均匀;2、加热装置30受风均匀,使得加热装置30的功率更为稳定、效率更高,可延长使用寿命;3、弧形风道出风均匀,可避免产生涡流,从而可有效降低噪音;4、离心叶轮222出风后并非直接对着加热装置30吹风,而是经由一段弧形风道后吹至加热装置30表面,使得风压较小,对受热物体局部损害较小。
进一步地,导风筒23包括相互连通的直筒段231和弯筒段232,弯筒段232的端口与排风口202连通,直筒段231的端口形成出风口230,弯筒段232的内壁面形成有弧形导风面2321,弧形导风面2321用于对自排风口202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具体地,冷风自排风口202倾斜吹出,经由弧形导风面2321后旋转一定角度而使出风方向调整至与加热装置30位于同一直线,使得加热装置30的表面受风均匀,经由加热装置30加热后形成热风自出风口230吹出。通过弧形导风面2321可对气流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还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小风压。
进一步地,直筒段231与弯筒段232的邻接处光滑连接。如此,使得气流可平稳转向,减小涡流,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蜗壳21与导风筒23为一体成型设置。例如,蜗壳21与导风筒23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加工工艺简单。当然,蜗壳21与导风筒23也可设置为独立部件,再进行拼合。
进一步地,离心风轮22包括电机221及离心叶轮222,离心叶轮222与电机2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具体地,离心叶轮222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离心叶片,通过电机221驱动离心叶片转动,气流自离心风轮22的轴向进入,并经由离心风轮22的径向输出,可有效提升出风效率。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30为PTC加热器、电热丝、电热管及发热盘的任意一种。优选地,加热装置30为PTC加热器,可有效提升加热效率,同时还可保证使用安全性。
请继续参照图2,暖被机还包括出风管40,出风管40的进风端与出风口230对接并连通。通过设置出风管40,可将自出风口230吹出的热风集中导流至需要进行加热的部位,避免热风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热量耗散,从而可有效保提升暖被机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暖被机还包括喷嘴50,喷嘴50设于出风管40的出风端。如此,通过调整喷嘴50的类型而可改变出风形式,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优选地,出风管40为软管,壳体10上还设有用于收纳出风管40的收纳槽60。将出风管40设置为软管,用户只需调整出风管40的位置,便可对出风方向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当使用完后,只需将出风管40弯成与收纳槽60适配的形状,放置于收纳槽60中即可,便于收纳,且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暖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风道组件和加热装置,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离心风轮及导风筒,所述蜗壳具有用于收容所述离心风轮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排风口,所述导风筒的一端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导风筒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而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弧形风道,所述加热装置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自所述排风口送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弧形风道后可旋转预设角度而均匀分布于所述加热装置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包括相互连通的直筒段和弯筒段,所述弯筒段的端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直筒段的端口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弯筒段的内壁面形成有弧形导风面,所述弧形导风面用于对自所述排风口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筒段与所述弯筒段的邻接处光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与所述导风筒为一体成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包括电机及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电热丝、电热管及发热盘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进风端与所述出风口对接并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嘴,所述喷嘴设于所述出风管的出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为软管,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出风管的收纳槽。
CN201920626551.7U 2019-04-30 2019-04-30 暖被机 Active CN209840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6551.7U CN209840415U (zh) 2019-04-30 2019-04-30 暖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6551.7U CN209840415U (zh) 2019-04-30 2019-04-30 暖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0415U true CN209840415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5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6551.7U Active CN209840415U (zh) 2019-04-30 2019-04-30 暖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0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17614B2 (ja) 送風機組立体
US20110162225A1 (en) Hair dryer, an attachment for a hair dryer, and a hair dryer provided with such an attachment
CN112273833A (zh) 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
CN209750153U (zh) 一种使用舒适的电吹风
CN209840415U (zh) 暖被机
CN113749375A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CN111418986A (zh) 一种使用舒适的电吹风
CN209840414U (zh) 暖被机
AU2012200112B2 (en) A fan assembly
CN215982779U (zh) 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取暖器
KR20170089314A (ko) 피티시 히터를 갖춘 전기 열풍기
CN216439034U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
CN209840431U (zh) 暖被机的风道组件和暖被机
CN201180688Y (zh) 热循环风机
CN208127999U (zh) 电机的定子与电机
CN111219345A (zh) 一种双风叶冷暖循环扇
CN109386867B (zh) 暖风机
CN220227242U (zh) 风扇机头
CN214711016U (zh) 一种护发吹风机
CN215603719U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CN218817237U (zh) 一种轴流风机的散热结构
CN213045836U (zh) 一种新型电吹风
WO2022213747A1 (zh) 壁挂式洗涤设备
CN217976726U (zh) 一种贯流风叶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15776124U (zh) 大风量吹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