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7831U - 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 - Google Patents

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7831U
CN209837831U CN201920434339.0U CN201920434339U CN209837831U CN 209837831 U CN209837831 U CN 209837831U CN 201920434339 U CN201920434339 U CN 201920434339U CN 209837831 U CN209837831 U CN 209837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self
sleeve
pos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43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绎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343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7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7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7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涉及汽车防撞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用、成本低、对车身无损伤的防撞柱,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包括底座、弹簧、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底座和上部结构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上部结构为塑料或橡胶。所述下部结构的下端穿过弹簧与底座连接,上端伸入上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设有脆性套管,所述脆性套管的管壁内有检测线。汽车撞上所述上部结构后,所述脆性套管和检测线被破坏,报警器发出警报。汽车驶离后,所述弹簧将防撞柱恢复原位。相比更换现有被撞断后的防撞柱,更换脆性套管的成本更低,而且新型防撞柱对车身无损伤。

Description

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恢复的弹性汽车防撞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市场上常用的汽车防撞柱有两种,其中一种材质为金属材质,虽然耐用结实,但成本高,且可轻易对车身造成损伤;另一种是塑料制作的防撞柱,虽然成本低,但防撞柱本身极易损坏,稍有碰撞就会变形失效。所以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既结实耐用又不会对车身造成损伤的防撞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实耐用、成本较低、不会对车身造成损伤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包括底座、弹簧、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底座和上部结构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上部结构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上部结构由塑料或橡胶制成。所述下部结构的下端穿过弹簧与底座连接,所述下部结构的上端伸入上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包括套管和活动杆,所述套管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套管的内部穿插有活动杆。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连接杆,所述底板的内部安装有断线报警器。所述连接杆连接到底板上表面,所述连接杆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与套管的内径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位于弹簧内部,所述弹簧的下端与底板的上表面连接。
进一步,所述套管由脆性材料制成,所述套管的下端嵌套在连接杆上。
进一步,所述活动杆的下端与连接杆的顶端通过球铰进行连接。
进一步,所述断线报警器包括接线柱a、接线柱b、探测线、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容C1、电容C2、IC集成芯片、扬声器d、电源E和开关S。所述接线柱a和接线柱b之间连接有探测线,所述探测线预埋在套管的管壁内,所述探测线延伸到套管的整个高度范围。
进一步,所述上部结构的外表面张贴有若干反光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应用到室内停车场,其上部结构的材质为塑料或橡胶,汽车不慎撞上此防撞柱后,车身不会被损坏,此时下部结构中的脆性套管受水平荷载会被破坏,从而脆性套管管壁内的探测线被折断,断线报警器发出警报,起到警示作用。汽车驶离后,防撞柱受弹簧作用恢复原位,更换脆性套管即可再投入使用。相比更换现有被撞断后的防撞柱,更换脆性套管的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防撞柱主视图;
图2为新型防撞柱剖视图;
图3为断线报警器电路图。
图中:底座 1、底板 101、连接杆 102、弹簧 2、上部结构 3、下部结构 4、套管401、活动杆 402、断线报警器 5、接线柱 a501、接线柱 b502和探测线 5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公开了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在室内停车场的应用,包括底座1、弹簧2、上部结构3和下部结构4,所述底座1和上部结构3之间连接有弹簧2。参见图1,所述下部结构4的下端穿过弹簧2与底座1连接,所述下部结构4的上端伸入上部结构3。
参见图2,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01和连接杆102,所述底板101的内部安装有断线报警器5。所述连接杆102连接到底板101上表面,所述连接杆101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连接杆101位于弹簧2内部,所述弹簧2的下端与底板101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上部结构3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上部结构3由塑料或橡胶制成。参见图1,所述上部结构3的外表面张贴有若干反光贴。
参见图2,所述下部结构4包括套管401和活动杆402,所述套管401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套管401的内部穿插有活动杆4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401为注有柔软剂的脆性PVC管,所述脆性PVC管的内径与连接杆101的直径与相匹配,将所述脆性PVC管的下端嵌套在连接杆101上。
参见图2,所述活动杆402的下端与连接杆102的顶端通过球铰进行连接。
参见图3,所述断线报警器5包括接线柱a501、接线柱b502、探测线503、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容C1、电容C2、IC集成芯片、扬声器d、电源E和开关S。参见图2,所述接线柱a501和接线柱b502之间连接有探测线503,所述探测线503穿插在注塑管内,所述注塑管设置在脆性PVC管的壳壁内,所述注塑管延伸到脆性PVC管的整个高度范围。
在室内停车场,当驾驶员操作失误时,汽车会首次撞上所述新型防撞柱的上部结构3,所述弹簧2受力会发生偏移。由于所述上部结构3由塑料或橡胶制成,碰撞过程不会对车身造成损坏。驾驶人员通过倒车雷达发现汽车撞上所述防撞柱后,立即纠正错误,将汽车驶离所述新型防撞柱。由于所述下部结构4的活动杆402与底座1通过球铰连接,汽车驶离后,所述上部结构3和下部结构4受弹簧2的作用恢复原位。
当汽车首次撞上所述新型防撞柱,且驾驶员未及时发觉错误时,汽车将继续对所述上部结构3撞击。所述弹簧2发生偏移的幅度增大,导致所述脆性PVC管被破坏,从而所述脆性PVC管壁内的探测线503被折断,所述断线报警器5发出警报。驾驶员听见警报声立即纠正错误驾驶,室内停车场值班人员听见警报声立即提醒驾驶员。汽车驶离后,所述上部结构3和下部结构4受弹簧2的作用恢复原位。
警报声可提醒维修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工作,从所述上部结构3上端的开口处取出已被破坏的脆性PVC管,将新的所述脆性PVC管的下端嵌套在连接杆102上。新的所述脆性PVC管的管壁内设置有注塑管,完好的所述探测线503插入注塑管,将所述探测线503的两端接在接线柱a501和接线柱b502上,所述新型防撞柱即可再次投入使用。相比更换现有被撞断后的防撞柱,更换脆性套管的成本更低,而且新型汽车防撞柱不会对车身造成损伤。

Claims (7)

1.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弹簧(2)、上部结构(3)和下部结构(4),所述底座(1)和上部结构(3)之间连接有弹簧(2);所述上部结构(3)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上部结构(3)由塑料或橡胶制成;所述下部结构(4)的下端穿过弹簧(2)与底座(1)连接,所述下部结构(4)的上端伸入上部结构(3);所述下部结构(4)包括套管(401)和活动杆(402),所述套管(401)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套管(401)的内部穿插有活动杆(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01)和连接杆(102),所述底板(101)的内部安装有断线报警器(5);所述连接杆(102)连接到底板(101)上表面,所述连接杆(102)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连接杆(102)的直径与套管(401)的内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02)位于弹簧(2)内部,所述弹簧(2)的下端与底板(101)的上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01)由脆性材料制成,所述套管(401)的下端嵌套在连接杆(1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402)的下端与连接杆(102)的顶端通过球铰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线报警器(5)包括接线柱a(501)、接线柱b(502)、探测线(503)、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容C1、电容C2、IC集成芯片、扬声器d、电源E和开关S;所述接线柱a(501)和接线柱b(502)之间连接有探测线(503),所述探测线(503)预埋在套管(401)的管壁内,所述探测线(503)延伸到套管(401)的整个高度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3)的外表面张贴有若干反光贴。
CN201920434339.0U 2019-04-02 2019-04-02 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 Active CN209837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4339.0U CN209837831U (zh) 2019-04-02 2019-04-02 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4339.0U CN209837831U (zh) 2019-04-02 2019-04-02 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7831U true CN209837831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9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4339.0U Active CN209837831U (zh) 2019-04-02 2019-04-02 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7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37831U (zh) 自恢复弹性汽车防撞柱
US20120128416A1 (en) Highway protection barrier
US20190329704A1 (en) Safety sign device with modular dual sign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0714659A (zh) 具有姿态变动报警功能的护栏及警示方法
US20180345852A1 (en) Safety sign device with modular dual sign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2474310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力充电连接器插头内的插针
CN203846415U (zh) 复位式反光道口标柱
CN218966716U (zh) 一种防撞型充电桩
CN213712964U (zh) 一种汽车雾灯用led模组
CN205296000U (zh) 有效避免因冲撞引起的交通事故的限高架
CN107380061B (zh) 行人碰撞感知器
CN205259100U (zh) 道闸闸杆的接触式缓冲防砸装置
CN204715241U (zh) 一种限高架和人行天桥报警保护装置
CN112238775B (zh) 一种具有防撞提示功能的充电桩
CN207776541U (zh) 一种停车位挡轮装置
JP2007308944A (ja) 視線誘導標識柱
CN210368715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路桩
JP2006348561A (ja) 道路標識具
CN110843669A (zh) 一种汽车盲区碰撞预警装置及方法
CN211173380U (zh) 具有姿态变动报警功能的护栏
CN212000721U (zh) 一种路障警示器
SE524251C2 (sv) Anordning för varning och skydd
CN219512532U (zh) 报警电路及装置
CN205062698U (zh) 一种电驱阻挡杆
CN220639558U (zh) 一种充电桩的防撞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