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5323U - 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5323U
CN209835323U CN201920604676.XU CN201920604676U CN209835323U CN 209835323 U CN209835323 U CN 209835323U CN 201920604676 U CN201920604676 U CN 201920604676U CN 209835323 U CN209835323 U CN 209835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film
inner tube
bracket
roll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46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维良
李雪冬
黄乾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jiya (beij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jiya (beij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jiya (beij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jiya (beij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46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5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5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5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用于将绝热膜缠绕在医用真空绝热管的内管外周,绝热膜缠绕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内管并驱动内管旋转的旋转固定组件、张紧固定组件、托架、用于驱动托架沿平行于内管的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等。所述张紧固定组件包括转轴,用于固定绝热膜卷,转轴相对内管倾斜布置,还包括张紧电机,用于向转轴施加与转轴的转向相反的转矩,以张紧绝热膜。该绝热膜缠绕装置能够实现绝热膜的自动缠绕,相比人工手动缠绕,效率更高、产品一致性更好,且不易损坏绝热膜和内管、成品率更高,且不会使绝热膜沾染皮肤油脂、利于保证医用真空绝热管的抽真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真空绝热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冷冻消融手术中,利用真空绝热管将低温介质(比如液氮)输送至消融针。真空绝热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为管径很小的毛细管,内管外周缠绕有绝热膜。
目前,生产这类医用真空绝热管时,是人工手动将绝热膜缠绕在内管上。手动缠绕存在以下弊端:
1、生产效率低,无法保证产品一致性;
2、由于内管和绝热膜均很容易变形,手动缠绕时很容易造成内管的折断和绝热膜的断裂,导致成品率低;
3、手动缠绕时皮肤接触绝热膜,会使绝热膜上沾染皮肤油脂,影响真空绝热管的抽真空效果。
有鉴于此,开发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取代手动缠绕,从而规避手动缠绕的上述弊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热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用于将绝热膜缠绕在医用真空绝热管的内管外周,所述绝热膜缠绕装置包括:
旋转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内管并驱动内管旋转;
张紧固定组件,包括:转轴,用于固定绝热膜卷,所述转轴相对内管倾斜布置;张紧电机,用于向所述转轴施加与所述转轴的转向相反的转矩,以张紧绝热膜;
托架,所述张紧固定组件连于所述托架;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托架沿平行于内管的方向移动。
如此设置,应用时,先将绝热膜的端部固定在内管外周,在内管的转动作用下,绝热膜能够缠绕在内管外周。由于固定绝热膜卷的转轴相对内管倾斜布置,所以绝热膜能够斜向缠绕在内管外周,加之,内管转动的同时绝热膜卷随托架在平行于内管的方向移动,所以绝热膜能够自内管的一端逐渐缠绕到另一端。
该绝热膜缠绕装置实现了绝热膜的自动缠绕,相比目前的人工手动缠绕,效率更高、产品一致性更好,且不易损坏绝热膜和内管、成品率更高,且不会使绝热膜沾染皮肤油脂、利于保证医用真空绝热管的抽真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绝热膜缠绕装置还包括整定组件,所述整定组件连于所述托架,以随所述托架沿平行于内管的方向移动;所述整定组件包括用于平整绝热膜的平整部;所述平整部包括多个第一滚筒和多个第二滚筒,各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周与绝热膜的顶面接触,各所述第二滚筒的外周与绝热膜的底面接触,各所述第一滚筒和各所述第二滚筒均平行于绝热膜的宽度方向,且各所述第一滚筒和各所述第二滚筒沿绝热膜的长度方向依次交错布置。
如此设置,应用时,第一滚筒辊压绝热膜的顶面,第二滚筒辊压绝热膜的底面,使绝热膜呈平展状态,从而能够平整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平整部还包括第一调整螺钉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滚筒或所述第二滚筒的第一支架,所述托架设有第一长形孔,所述第一长形孔的长度沿绝热膜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调整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长形孔与所述第一支架拧接在一起。
如此设置,使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位置可调,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绝热膜卷。
进一步地,所述整定组件还包括夹紧部,所述夹紧部包括顶部滚筒和底部滚筒,两者的轴线均沿内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顶部滚筒的外周与绝热膜的顶面接触,所述底部滚筒的外周与绝热膜的底面接触,以夹紧绝热膜,并且,绝热膜靠近内管先被缠绕的一端的宽度侧所受的夹紧力大于另一宽度侧所受的夹紧力。
如此设置,能够使绝热膜始终保持斜向缠绕,从而能够顺利地自内管的一端缠绕到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部还包括第二调整螺钉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二长形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长形孔的长度和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均沿绝热膜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顶部滚筒的滚轴端部伸入所述第二长形孔,所述第二调整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顶部滚筒的滚轴端部拧接在一起。
如此设置,使顶部滚筒和底部滚筒的位置可调,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绝热膜,并且便于调整绝热膜的不同宽度侧所受的夹紧力。
进一步地,所述整定组件还包括卷紧部,所述卷紧部包括布置在内管外周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轴线均平行于内管,且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外周均与缠绕在内管上的绝热膜接触,以卷紧缠绕在内管上的绝热膜。
如此设置,在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辊压作用下,使绝热膜紧密地缠绕在内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卷紧部包括第三调整螺钉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三长形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长形孔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沿内管的同一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压辊的轮轴伸入所述第三长形孔,所述第三调整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压辊的轮轴拧接在一起。
如此设置,使第一压辊的位置可调,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内管。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固定组件包括旋转电机、第一弹簧卡头、第二弹簧卡头和卡头支座;所述第一弹簧卡头和所述第二弹簧卡头分别卡接在内管的两端;所述第一弹簧卡头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弹簧卡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卡头支座。
如此设置,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内管的固定和旋转,而且可以使内管在第一弹簧卡头和第二弹簧卡头的牵拉下保持笔直不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绝热膜缠绕装置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平行于内管的直线导轨;还包括与所述直线导轨精密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卡头支座固连于所述第一滑块;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卡头支座或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弹簧卡头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绝热膜缠绕装置的基座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二弹簧卡头有一定的位移余量,且位移方向始终沿内管的长度方向,从而可以使内管既可被拉直还不会被拉折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带,与所述托架相连,以带动所述托架沿平行于内管的方向移动;第二滑块,与所述托架相连并与所述直线导轨精密配合;导向滑块,与所述托架相连;导向轨,与所述导向滑块配合且平行于所述直线导轨。
如此设置,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托架的移动,而且,通过设置与直线导轨精密配合的第二滑块以及相互适配的导向滑块和导向轨,可以精准导向托架的移动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热膜缠绕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托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平整部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夹紧部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卷紧部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卷紧部的剖视图。
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内管,02绝热膜卷;
11第一座部,12第二座部,13第三座部,14第四座部;
2托架,21托板,211第一水平面,212第二水平面,213第三水平面,214第一竖直面,215第二竖直面,22第一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31第一长形孔,24第三连接板;
31旋转电机,32第一弹簧卡头,33第二弹簧卡头,34卡头支座;
41直线导轨,42第一滑块,43弹性件;
51张紧电机,52压板,53转轴;
61驱动电机,62传动带,63第二滑块,64压块,65导向滑块,66导向轨;
71平整部,711第一滚筒,712第二滚筒,713第一支架,72夹紧部,721顶部滚筒,722底部滚筒,723第二支架,7231第二长形孔,7232第一通孔,73卷紧部,731第一压辊,732第二压辊,733第三支架,7331第三长形孔,733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热膜缠绕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绝热膜缠绕装置包括基座、旋转固定组件、张紧固定组件、托架2和驱动组件。
其中,旋转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内管01并驱动内管01旋转。
其中,张紧固定组件包括转轴和张紧电机。转轴用于固定绝热膜卷02,转轴与内管01对内管01倾斜布置,张紧电机用于向转轴施加与转轴的转向相反的转矩,以张紧绝热膜。
其中,托架2用于支撑张紧固定组件,张紧固定组件连在托架2上,当托架移动时,张紧固定组件和固定在张紧固定组件上的绝热膜卷02均会随之移动。
其中,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托架2沿平行于内管01的方向移动。
如此设置,应用时,先将绝热膜的端部固定在内管01外周,在内管01的转动作用下,绝热膜能够缠绕在内管01外周。由于固定绝热膜卷02的转轴相对内管01倾斜布置,所以绝热膜能够斜向缠绕在内管01外周,加之,内管01转动的同时绝热膜卷02随托架2在平行于内管01的方向移动,所以绝热膜能够自内管01的一端逐渐缠绕到另一端。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绝热膜缠绕装置还可以包括弹性组件,用于使内管01的一端沿直线方向弹性连接于张紧固定组件,从而可以使内管01既可被拉直还不会被拉折变形。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绝热膜缠绕装置还可以包括整定组件,整定组件连在托架2上,以随托架2移动。具体的,整定组件可以包括用于平整绝热膜的平整部71,还可以包括用于使绝热膜始终保持斜向缠绕的夹紧部72,还可以包括用于使绝热膜紧密地缠绕在内管上的卷紧部73。应用时,使绝热膜的端部依次穿过平整部71、夹紧部72、卷紧部73后固定在内管01外周。
下面详细介绍各部分的结构。
一、基座和托架2
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包括四个座部,分别为第一座部11、第二座部12、第三座部13和第四座部14,四者自前向后依次间隔布置。
请一并参考图3,图3为图1中托架2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托架2包括托板21,托板21自左至右依次形成第一水平面211、第一竖直面214、第二水平面212、第二竖直板面215、水平面213,且后视视角下托板21大致呈“几”字形。托架2还包括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和第三连接板24,第一连接板22竖直固定在第二水平面212上,第二连接板23和第三连接板24竖直固定在第三水平面213上。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2和托板21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板23和第三连接板24均为角形板,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托板21上。如此设置托架21,利于提升装置的集成度。
二、旋转固定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旋转固定组件包括旋转电机31、第一弹簧卡头32、第二弹簧卡头33和卡头支座34。
旋转电机31固定在第四座部14,第一弹簧卡头32与旋转电机31的输出轴相连,卡头支座34内嵌装有轴承,第二弹簧卡头33嵌装在轴承内孔中
内管01的前端卡接在第二弹簧卡头33的卡口内、内管01的后端卡接在第一弹簧卡头32的卡口内,使内管01在第一弹簧卡头32和第二弹簧卡头33的牵拉下保持笔直。
三、弹性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组件包括直线导轨41、第一滑块42和弹性件43。
直线导轨41支撑在基座上,且与内管01平行。
第一滑块42与直线导轨41精密配合,卡头支座34固定在第一滑块42上。
弹性件43的后端连接卡头支座34远离第一弹簧卡头32的一侧,前端连接第一座部11,或者,弹性件43的后端也可以连接在第一滑块42远离第一弹簧卡头32的一侧。图中,弹性件43为弹簧。
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二弹簧卡头33有一定的位移余量,且位移方向始终沿内管01的长度方向,从而可以使内管01既可被拉直还不会被拉折变形。
四、张紧固定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张紧固定组件包括转轴53、张紧电机51和压板52。
张紧电机51固定在第三连接板24上,转轴53与张紧电机51的输出轴相连,转轴53的两端各设置一块压板52,绝热膜卷02固套在转轴53上,两压板52的分别抵压绝热膜卷02的两端以防止绝热膜卷02沿转轴53的轴向移动。
内管01转动时,带动绝热膜卷02和转轴53一并转动,张紧电机51向转轴53施加与转轴53转向相反的转矩,由此,可以张紧绝热膜。
转轴53相对内管01倾斜布置(图中,转轴53的后端相对前端向左倾斜),也就是说,转轴53的延长线与内管01呈一定夹角,如此设置,可以使绝热膜斜向缠绕在内管01上。具体的,转轴53的延长线与内管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左右。
三、驱动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61、传动带62、第二滑块63、压块64以及相互适配的导向滑块65和导向轨66。
驱动电机61带动传动带62运转,传动带62与托板21相连,从而能够带动托架2移动。具体的,传动带62水平布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位于直线导轨41的左侧。托板21的第一水平面211和第一竖直面214也均位于直线导轨41的左侧,并且,第一水平面211位于传动带62的下方并向上顶压传动带62的底面。压块64固定于第一竖直面214,并且,压块64位于传动带62的上方并向下抵压传动带62的顶面,使传动带62压紧在压块64的下侧面和托板21的第一水平面211之间。
第二滑块63与直线导轨41精密配合,并且与托板21相连。具体的,托板21的第一竖直面214和第二竖直面215分别位于直线导轨41的左右两侧,第二滑块63夹固在两者之间。
导向滑块65与托板21相连。具体的,导向滑块65位于托板21的第三水平面213下方并固定于托板21的第三水平面213。
导向轨66支撑于基座上,且与直线导轨41平行。
四、整定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整定组件包括平整部71、夹紧部72和卷紧部73。
请一并参考图4,图4为图1中平整部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平整部71包括三个第一滚筒711和三个第二滚筒71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滚筒711的个数和第二滚筒712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但是均至少为两个。
使用时,各第一滚筒711的外周与绝热膜的顶面接触,各第二滚筒712的外周与绝热膜的底面接触。并且,各第一滚筒711和各第二滚筒712的轴线均沿绝热膜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各第一滚筒711和各第二滚筒712沿绝热膜的长度方向依次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平整部71还包括两个第一调整螺钉(图中未示出)和两个第一支架713,各第一滚筒711可转动地连接在一个第一支架713上,各第二滚筒712可转动地连接在另一个第一支架713上,并使绝热膜位于各第一滚筒711和各第二滚筒712之间,通过位于绝热膜两侧的交替设置的各第一滚筒711和各第二滚筒712依此滚压,以达到使绝热膜平整的目的
托架2的第二连接板2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长形孔231,两者的长度均沿绝热膜的厚度方向延伸,可以理解,所谓长形孔的长度方向并非其轴向而是其横截面的长度方向。每个第一调整螺钉贯穿通过一个第一长形孔231拧于一个第一支架713。
应用时,可以根据绝热膜卷02的卷径调整两个第一支架713的位置,使绝热膜水平输出时恰好能够自第一滚筒711和第二滚筒712之间穿过。具体调整过程为:旋松第一调整螺钉,沿第一长形孔231的长度方向调整第一支架713的位置,调整好后,拧紧第一调整螺钉使第一支架713固定在该位置。
请一并参考图5,图5为图1中夹紧部72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夹紧部72包括顶部滚筒721和底部滚筒722,两者的轴线均沿内管01的长度方向延伸,顶部滚筒721的外周与绝热膜的顶面接触,底部滚筒722的外周与绝热膜的底面接触,使绝热膜夹紧在两者之间,并且,两者施加给绝热膜靠近内管01先被缠绕的一端的宽度侧(图中后宽度侧)的夹紧力,大于两者施加给绝热膜另一宽度侧的夹紧力,换言之,顶部滚筒721和底部滚筒722后端的夹紧力大于前端的夹紧力。具体的,可以通过使顶部滚筒721的后端略微向下倾斜或者底部滚筒722的后端略微向上倾斜实现。
进一步地,夹紧部72还包括第二支架723和两个第二调整螺钉(图中未示出)。
第二支架723包括底臂和两个竖向支臂,两个竖向支臂设在底臂的两端,使第二支架723整体呈U形。底臂固定于托板21的第二竖直面215。
每个竖向支臂上设有圆孔、第二长形孔7231和第一通孔7232。顶部滚筒721的滚轴端部伸入第二长形孔7231内,底部滚筒722的滚轴端部嵌固在圆孔内。
第二长形孔7231的长度沿绝热膜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通孔7232的轴线也沿绝热膜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通孔7232与第一长形孔231贯通。第二调整螺钉贯穿过第一通孔7232伸入第一长形孔231内,与位于该第一长形孔231内的顶部滚筒721的滚轴端部拧接在一起。
应用时,拧动第二调整螺钉,可以调整顶部滚筒721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绝热膜,还可以调整顶部滚筒721的倾斜角度,以改变施加给绝热膜不同宽度侧的夹紧力。
请一并参考图6和图7,图6为图1中卷紧部73的示意图;图7为图1中卷紧部的剖视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卷紧部73包括布置在内管01外周的第一压辊731和第二压辊732,图中,设置了一个第一压辊731和两个第二压辊732。第一压辊731和第二压辊732的轮轴均平行于内管01,且第一压辊731和第二压辊732的外周均与缠绕在内管01上的绝热膜接触,以卷紧缠绕在内管01上的绝热膜。
进一步地,卷紧部73还包括第三支架733和第三调整螺钉(图中未示出)。
第三支架733包括侧壁和两个水平支臂,两个水平支臂分别固定在侧壁的两端,使第三支架733整体呈U形。
每个水平支臂上开设有圆孔、第三长形孔7331和第二通孔7332。第一压辊731的轮轴端部伸入第三长形孔7331内,第二压辊732的轮轴端部嵌固在圆孔内。
第三长形孔7331的长度沿内管01的径向延伸,第二通孔7332的轴线也沿内管01的同一径向延伸,且第二通孔7332与第三长形孔7331贯通。第三调整螺钉贯穿过第二通孔7332伸入第三长形孔7331内,与位于该第三长形孔7331内的第一压辊731的轮轴端部拧接在一起。
应用时,拧动第三调整螺钉,即可使第一压辊731沿第三长形孔733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其更靠近或远离第二压辊732,由此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内管。
下面简要说明该绝热膜缠绕装置的使用过程:
预先调整好第一调整螺钉、第二调整螺钉和第三调整螺钉;
然后,使绝热膜的端部依次穿过平整部71、夹紧部72、卷紧部73后固定在内管01的外周,固定住后,打开张紧电机51,使绝热膜保持张力;
然后,开启旋转电机31,带动内管01旋转,并开启驱动电机61,使绝热膜卷02、整定组件、张紧固定组件随托架2向前移动,使绝热膜自内管01的后端逐渐缠绕到前端,当托架2接近第一滑块42时,利用接近开关,控制驱动电机61和旋转电机31停止;
然后,切断绝热膜,关闭张紧电机51,将缠绕好的内管01卸下;
然后,开启驱动电机61,使其反转,带动托架2向后复位到初始位置,以备下一轮缠绕作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用于将绝热膜缠绕在医用真空绝热管的内管(01)外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膜缠绕装置包括:
旋转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内管(01)并驱动内管(01)旋转;
张紧固定组件,包括:转轴(53),用于固定绝热膜卷,所述转轴(53)内管(01)相对内管(01)倾斜布置;张紧电机(51),用于向所述转轴(53)施加与所述转轴(53)的转向相反的转矩,以张紧绝热膜;
托架(2),所述张紧固定组件连于所述托架(2);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托架(2)沿平行于内管(01)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膜缠绕装置还包括整定组件,所述整定组件连于所述托架(2),以随所述托架(2)沿平行于内管(01)的方向移动;所述整定组件包括用于平整绝热膜的平整部(71);所述平整部(71)包括多个第一滚筒(711)和多个第二滚筒(712),各所述第一滚筒(711)的外周与绝热膜的顶面接触,各所述第二滚筒(712)的外周与绝热膜的底面接触,各所述第一滚筒(711)和各所述第二滚筒(712)均平行于绝热膜的宽度方向,且各所述第一滚筒(711)和各所述第二滚筒(712)沿绝热膜的长度方向依次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部(71)还包括第一调整螺钉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滚筒(711)或所述第二滚筒(712)的第一支架(713),所述托架(2)设有第一长形孔(231),所述第一长形孔(231)的长度沿绝热膜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调整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长形孔(231)与所述第一支架(713)拧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定组件还包括夹紧部(72),所述夹紧部(72)包括顶部滚筒(721)和底部滚筒(722),两者的轴线均沿内管(0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顶部滚筒(721)的外周与绝热膜的顶面接触,所述底部滚筒(722)的外周与绝热膜的底面接触,以夹紧绝热膜,并且,绝热膜靠近内管(01)先被缠绕的一端的宽度侧所受的夹紧力大于另一宽度侧所受的夹紧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72)还包括第二调整螺钉和第二支架(723);所述第二支架(723)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二长形孔(7231)和第一通孔(7232),所述第二长形孔(7231)的长度和所述第一通孔(7232)的轴线均沿绝热膜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顶部滚筒(721)的滚轴端部伸入所述第二长形孔(7231),所述第二调整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7232)与所述顶部滚筒(721)的滚轴端部拧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定组件还包括卷紧部(73),所述卷紧部(73)包括布置在内管(01)外周的第一压辊(731)和第二压辊(732),所述第一压辊(731)和所述第二压辊(732)的轴线均平行于内管(01),且所述第一压辊(731)和所述第二压辊(732)的外周均与缠绕在内管(01)上的绝热膜接触,以卷紧缠绕在内管(01)上的绝热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紧部(73)包括第三调整螺钉和第三支架(733);所述第三支架(733)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三长形孔(7331)和第二通孔(7332),所述第三长形孔(733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通孔(7332)的轴线沿内管(01)的同一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压辊(731)的轮轴伸入所述第三长形孔(7331),所述第三调整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7332)与所述第一压辊(731)的轮轴拧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固定组件包括旋转电机(31)、第一弹簧卡头(32)、第二弹簧卡头(33)和卡头支座(34);所述第一弹簧卡头(32)和所述第二弹簧卡头(33)分别卡接在内管(01)的两端;所述第一弹簧卡头(32)与所述旋转电机(3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弹簧卡头(33)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卡头支座(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膜缠绕装置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平行于内管(01)的直线导轨(41);还包括与所述直线导轨(41)精密配合的第一滑块(42),所述卡头支座(34)固连于所述第一滑块(42);还包括弹性件(43),所述弹性件(43)的一端与所述卡头支座(34)或所述第一滑块(42)远离所述第一弹簧卡头(32)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绝热膜缠绕装置的基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热膜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61)和传动带(62),所述传动带(62)与所述驱动电机(61)相连并与所述托架(2)相连,以带动所述托架(2)沿平行于内管(01)的方向移动;第二滑块(63),与所述托架(2)相连并与所述直线导轨(41)精密配合;导向滑块(65),与所述托架(2)相连;导向轨(67),与所述导向滑块(65)配合且平行于所述直线导轨(41)。
CN201920604676.XU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 Active CN209835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4676.XU CN209835323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4676.XU CN209835323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5323U true CN209835323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4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4676.XU Active CN209835323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532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2706A (zh) * 2020-03-27 2020-07-17 徐州小螺号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软管编织层加工系统及加工工艺
CN112092352A (zh) * 2020-08-12 2020-12-18 阿苏尔哈 一种钢管辅助缠绕薄膜装置
CN115847787A (zh) * 2023-02-07 2023-03-28 浙江华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生产模具的聚酯薄膜包裹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2706A (zh) * 2020-03-27 2020-07-17 徐州小螺号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软管编织层加工系统及加工工艺
CN111422706B (zh) * 2020-03-27 2020-10-27 卓凡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软管编织层加工系统及加工工艺
CN112092352A (zh) * 2020-08-12 2020-12-18 阿苏尔哈 一种钢管辅助缠绕薄膜装置
CN115847787A (zh) * 2023-02-07 2023-03-28 浙江华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生产模具的聚酯薄膜包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35323U (zh) 一种医用真空绝热管的绝热膜缠绕装置
CN102315477B (zh) 电池卷绕机
CN110712781B (zh) 型材包膜装置
CN111847033A (zh) 一种塑料薄膜收卷机
CN112122401A (zh) 一种镀锌带钢精整工序自动化加工系统
CN207481420U (zh) 一种收料装置及设有该收料装置的烫金机
CN106945099B (zh) 一种铁氟龙管精密全自动裁切设备及方法
CN218015491U (zh) 一种弹簧机可矫正式送料机构
CN111195800A (zh) 一种自动纠偏数控成套制管机
CN212062197U (zh) 插片装置
CN215923945U (zh) 一种多功能复卷机
CN113145690B (zh) 基于不锈钢门加工的钢管切割口整形装置及整形方法
CN216359283U (zh) 柔性复合管管口撑径器
JPH06503547A (ja) 材料ウェブ、特に紙ウェブまたはカートンウェブを巻き取るための巻取り機
CN213976234U (zh) 一种铝材用pe膜收纳切割装置
CN214243056U (zh) 一种镭射电化铝模压机
CN217148123U (zh) 一种应用于管材收卷的排线装置
CN214527103U (zh) 一种固定效果好的金属卷材放卷装置
CN220596482U (zh) 一种基于接装纸烫金机用的收卷装置
CN209238773U (zh) 一种卷簧成型机构
CN219525724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设备收卷装置
CN218754306U (zh) 一种电缆管卷绕收放装置
CN218057836U (zh) 用于复合膜分切机的分切装置
CN219817557U (zh) 一种调直装置
CN212608805U (zh) 一种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