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4914U - 滚床及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滚床及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4914U
CN209814914U CN201920187112.0U CN201920187112U CN209814914U CN 209814914 U CN209814914 U CN 209814914U CN 201920187112 U CN201920187112 U CN 201920187112U CN 209814914 U CN209814914 U CN 209814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kid
shaft
lift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71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哲哲
李志光
冯波
张荣昌
李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871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4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4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4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滚床及输送系统。滚床包括动力装置和两个传输装置,两个传输装置之间设置有能够通过自动导引运输车的间隙,且两组传输装置能够沿直线传输台车或滑撬;动力装置分别与两个传输装置连接,且动力装置用于驱动两个传输装置工作。输送系统包括上述滚床,还包括自动导引运输车;两个传输装置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沿与传输装置的运转方向延伸设置的运输车导轨,自动导引运输车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分别沿两条运输车导轨滚动的滚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床及输送系统,保证了从台车或滑撬从AGV到滚床上的位置精度,非常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滚床及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滚床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白车身焊装自动化生产线上,体积较大的白车身总成件通常放置在台车或滑撬等定位承载装置上,台车或滑撬通过滚床输送至各焊装工位,以完成各种生产活动。随着汽车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商业模式的进化,客户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车型的更新换代日益频繁;工业4.0时代,消费者与工厂直接对话的 C2M模式将成为主流。基于此种模式下的车身定制生产技术,将越来越多的采用独立工作站和生产单元的离散式生产模式与高自动化串联流水线模式相组合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多车型多工艺的快速混线生产。
独立工作站和生产单元的离散式生产模式下因为各车身总成焊接工位都是独立分散的,无法采用传统的滚床输送方式将台车或滑撬连同车身焊接的总成零件输送至各焊装工位,目前较先进的做法是通过智能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方式来完成台车或滑撬的输送,但如何实现AGV与滚床(独立工作与自动化串联流水线)之间传输的转化是一个核心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滚床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床,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滚床存在的难以与AGV(自动导引运输车)顺利对接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床,包括两个传输装置和动力装置,两个所述传输装置之间设置有能够通过自动导引运输车的间隙,且两组所述传输装置能够沿直线传输台车或滑撬;所述动力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传输装置连接,且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传输装置运转。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滚床还包括两个升降装置,两个所述传输装置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升降装置上,且所述动力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升降装置上升或下降。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升降托架、至少一个竖直导轨和与所述竖直导轨一一对应的滑块,其中,所述升降托架与所述传输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导轨均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滑块均固定在所述升降托架上,所述滑块与对应的所述竖直导轨滑动配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升降装置均包括水平导轨和至少两个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均包括旋转轴和执行轴;所述水平导轨固定在所述升降托架上,所述偏心轮的旋转轴与所述支撑架转动配合,所述偏心轮的执行轴与所述水平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动力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偏心轮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转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每个所述升降装置还均包括第一传送带和至少两组第一带轮组,每组所述第一带轮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轮,且每组所述第一带轮组中的第一带轮共轴设置。
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轮齿,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带轮组均对应一条所述第一传送带,且所述第一传送带分别与相对应的两组所述第一带轮组中的两个第一带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装置上相对的两组所述第一带轮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与相应的的两组所述第一带轮组共轴设置。
每个所述偏心轮均对应一组所述第一带轮组,且所述偏心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带轮组中的第一带轮共轴设置并固定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个所述传输装置均包括安装架和至少两个半径相同的导轮,所述导轮均与所述安装架转动配合,且所述导轮的中心轴均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导轮的顶部用于承载台车或滑撬。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传输装置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轮固定连接,且所述传动轴的中心轴与对应的两个所述导轮共轴设置,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
每个传输装置中的相邻两个导轮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条第二传送带,每个所述导轮上均固定有轮齿个数相同的第二带轮,且每条所述第二传送带上均设置有轮齿,且每条所述第二传送带均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导轮上的第二带轮啮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滚床还包括控制模块、安装座、至少两个用于感测台车或滑撬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至少两个用于感测所述传输装置的位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输装置上,且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沿传输装置的传输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还均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台车或滑撬在垂直于传输方向的位置的凸出件,且所述传输装置的尾端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传输装置上的台车或滑撬脱离所述传输装置的限位件。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上述滚床,还包括自动导引运输车。
两个所述传输装置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沿与所述传输装置的运转方向延伸设置的运输车导轨,所述自动导引运输车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分别沿两条所述运输车导轨滚动的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床主要由动力装置和两个传输装置组成,将两个传输装置间隔设置,并使得两个传输装置之间间隙的大小设置为能够通过AGV(自动导引运输车),以便于AGV能够驶入两个传输装置之间,从而,使得AGV上的台车或滑撬(台车或滑撬上可以依据需要连接车身焊接的总成零件)能够到达传输装置的正上方;AGV到位后可将台车或滑撬放到传输装置上,此时,可启动动力装置以驱动两个传输装置工作,以使得台车或滑撬能够在传输装置的带动下沿直线移动,直到到达目标位置。
很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床能够使AGV进入内部,能够充分利用AGV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的优势,将台车或滑撬以原状态顺利放到滚床的传输装置上,保证了从台车或滑撬从AGV到滚床上的位置精度,非常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其包括有上述滚床和自动导引运输车,因其包含有上述滚床而具有上述滚床的所有优点,精度高且方便实用。
此外,在两个传输装置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沿传输装置的运转方向延伸设置的运输车导轨,并在自动导引运输车的两侧设置滚轮,在 AGV进入滚床内的过程中,AGV上的滚轮能够沿运输车导轨滚动,从而使得AGV的运动轨迹得到进一步校正,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床(带有运输车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床(无运输车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展示升降装置的内部结构,删掉了一部分外壳结构;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展示出内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床(无运输车导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配合有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F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配合有楔形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配合有安装座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传输装置;2-升降装置;3-动力装置;4-控制模块;5-安装座;6-第一位置传感器;7-第二位置传感器;8-运输车导轨;9-楔形结构;
11-安装架;12-导轮;13-第二传送带;14-第二带轮;15-凸出件;16-限位件;
21-支撑架;22-升降托架;23-竖直导轨;24-滑块;25-水平导轨;26-偏心轮;261-旋转轴;262-执行轴;27-第一传送带;28-第一带轮;
31-第一电机;32-第一传动轴;33-第二电机;34-第二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滚床,包括动力装置3和两个传输装置1,两个所述传输装置1之间设置有能够通过自动导引运输车的间隙,且两组所述传输装置1能够沿直线传输台车或滑撬;所述动力装置3分别与两个所述传输装置1连接,且所述动力装置3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传输装置1工作。
分析上述结构的主要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可知:将两个传输装置 1间隔设置,并使得两个传输装置1之间间隙的大小设置为能够通过 AGV(自动导引运输车),以便于AGV能够驶入两个传输装置1之间,从而,使得AGV上的台车或滑撬(台车或滑撬上可以依据需要连接车身焊接的总成零件)能够到达传输装置1的正上方;AGV到位后可将台车或滑撬放到传输装置1上,此时,可启动动力装置3以驱动两个传输装置1工作,以使得台车或滑撬能够在传输装置1的带动下沿直线移动,直到到达目标位置。
很显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滚床能够使AGV进入内部,能够充分利用AGV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的优势,将台车或滑撬以原状态顺利放到滚床的传输装置1上,保证了从台车或滑撬从AGV到滚床上的位置精度,非常方便实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如下增添了具体的结构的方案,并说明了每个技术方案相应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可将两个传输装置1分别固定在两个升降装置2上,以使得在升降装置2的作用下,传输装置1能够上升或下降,从而,可依据需要升高或降低传输装置1,例如:在传输装置1等待接收台车或滑撬时,可启动动力装置3驱动升降装置2降低到最低位,以便于 AGV小车驶入时传输装置1不会碰到台车或滑撬;在传输装置1需要与较高的后续装置接合时,可启动动力装置3驱动升降装置2使其上升以使得传输装置1能够到达后续装置所在的高度,便于之后的操作,适应性更强。
参见图2和图3,在每个升降装置2的具体结构中还均设置支撑架21、升降托架22、至少一个竖直导轨23和与竖直导轨23一一对应的滑块24,其中,升降托架22与传输装置1固定连接,即传输装置1能够在升降托架22的带动下升降;将竖直导轨23固定在支撑架 21上,将滑块24固定在升降托架22上,并使得滑块24能够与对应的竖直导轨23滑动配合,从而,固定有滑块的升降托架22就会在固定在支撑架21上的竖直导轨23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升降,以限制升降托架2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防止其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进一步提高了传输装置1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精度,而且还使得传输装置1 的升降过程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参见图4-图7,在每个升降装置2中还设置有水平导轨25和至少两个偏心轮26,其中,每个偏心轮26还均包括有旋转轴261和执行轴262,水平导轨25固定在升降托架22上,偏心轮的旋转轴261与支撑架21转动配合,执行轴262与水平导轨25滑动配合;动力装置3能够驱动偏心轮26以旋转轴261为中心轴转动,从而使得执行轴262绕旋转轴261转动而发生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符合运动,此时,执行轴262就会在带动升降托架22升降的过程中沿水平导轨25移动,以使得水平方向的位移不会影响升降托架22的移动,进而使得升降托架22能沿竖直方向移动,结构非常巧妙。
具体地,可将竖直导轨23与偏心轮26一一对应设置,并将每个竖直导轨23均靠近对应的偏心轮26设置。同时,还可将偏心轮26 设置为两个,并将两个偏心轮26分别设置在传输装置1的两端,以提高其对传输装置1的支撑效果,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还可在升降装置2中设置第一传送带27和至少两组第一带轮组,每组第一带轮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轮28,并将同一第一带轮组中的第一带轮28同轴设置,以使得同一第一带轮组中的第一带轮28能够绕同一轴线转动,保证同步运转;在第一传送带27上设置轮齿,将每相邻两组第一带轮组之间均对应设置一条第一传送带27,并将第一传送带27分别与相对应的两组第一带轮组中的两个第一带轮28啮合。在动力装置3中设置第一电机31和第一传动轴 32,并将第一电机31与第一传动轴32连接以利用第一电机31带动第一传动轴32转动,将第一传动轴32分别与两个升降装置2上的两组第一带轮组固定连接,并将第一传动轴32的中心轴与相应的的两组第一带轮组共轴设置,以使得第一传动轴32能够带动与其连接的两组第一带轮组同步转动,然后利用第一传送带27的联动作用,使得所有的第一带轮28都同步转动。每个偏心轮26均对应一组第一带轮组,且偏心轮的旋转轴261与第一带轮组中的第一带轮28共轴设置并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偏心轮26能够在第一带轮组的带动下绕旋转轴261转动,显然,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电机31就实现了对两个升降装置2的控制,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还能进一步使得两个升降装置2的升降速度趋于相等,防止传输装置1出现倾斜的情况,保证了台车或滑撬的位置精度。
进一步的,可在两组第一带轮组之间设置张紧轮,并将张紧轮与第一传送带27啮合,以利用张紧轮支撑张紧第一传送带27。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可将第一带轮组设置为三组,在两端的两组第一带轮组中均设置一个第一带轮28,并在中间的第一带轮组中设置两个第一带轮28,以使得中间的两个第一带轮28能分别与两端的两个第一带轮28配合。
进一步的,可将偏心轮26设置为两个,将第一传动轴32与其中一端的第一带轮组中的第一带轮28固定连接,并将两个偏心轮26 分别与另外两组第一带轮组连接,以使得第一电机31能够设置在传输装置1的端部,如此第一电机31就不会妨碍AGV的进入。
参见图8和图9,在传输装置1的具体结构中包括有安装架11 和至少两个导轮12,将导轮12均与安装架11转动配合,以使得导轮12能够在安装架11上自由转动;将导轮12的半径均设置为相同的大小,将导轮12的中心轴轴相互平行设置,并将导轮12的中心轴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导轮12的顶部能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台车或滑撬能与每个导轮12的顶部接触,以使得每个导轮12 都能发挥作用实现传输台车或滑撬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4,在动力装置3中可设置第二电机33和第二传动轴34,将第二传动轴34分别与两个传输装置1 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导轮12固定连接,以使得这两个导轮12能够在第二电机33的驱动下转动,机械驱动不会浪费人力;在每个传输装置 1中的相邻两个导轮12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条第二传送带13,并在每个导轮12上均固定轮齿个数相同的第二带轮14,同时,在每条第二传送带13上均设置轮齿,从而,使得每条第二传送带13均能分别与对应的两个导轮12上的第二带轮14啮合,因此,利用一个第二电机33便能实现对所有导轮12的之间或间接驱动,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也较低。
参见图9-图13,在滚床的具体结构中还设置有控制模块4和至少两个用于感测台车或滑撬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6,将第一位置传感器6沿传输装置1的传输方向依次安装在传输装置1上,以利用第一位置传感器6感测台车或滑撬的位置,并将第一位置传感器6通过控制模块4与动力装置3电连接(具体结构中控制模块直接与第一电机31电连接),即控制模块4能够在获得第一位置传感器6的感测信号后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处理信息向动力装置下发指令控制动力装置3的运行状态。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可将第一位置传感器6设置为两个,并将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6分别设置在传输装置1的两端,可依据台车或滑撬的进入方向调整控制模块4,以使得台车或滑撬的头部在外部装置的作用下滑上传输装置1被其中一端的第一位置传感器6感应到,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运转,使得导轮12开始转动,以利用导轮12带动台车或滑撬向前移动;当台车或滑撬的头部到达另一端被另一端的第一位置传感器6感应到时,控制模块4 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停止运转,使得导轮12停止转动,以使得台车或滑撬停留在传输装置1上。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可将第一位置传感器6设置为四个,并将四个第一位置传感器6分别设置在传输装置1的两端(即每一端都有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6),可依据台车或滑撬的进入方向调整控制模块4,以使得台车或滑撬的头部在外部装置的作用下滑上传输装置 1被一端的其中一个第一位置传感器6感应到,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运转,使得导轮12开始转动,以利用导轮12 带动台车或滑撬向前移动;当台车或滑撬的头部到达另一端被另一端靠近内侧的第一位置传感器6感应到时,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减速,使得导轮12同步减速;此时,台车或滑撬在跟随导轮12开始做减速运动,直到处于外侧的第一位置传感器6感应到时,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停止,使得导轮 12停止转动,以使得台车或滑撬停止移动,显然,这种方式能使得台车或滑撬在动力装置3停止运转时能更加及时地停止移动,位置更加精准,而且还能减小台车或滑撬与导轮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其中,在传输装置1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6,是为了能够根据台车或滑撬的驶入方向通过控制模块4调节第一位置传感器6的作用方式,即不管台车或滑撬从传输装置1的哪一段进入,都能实现上述效果,适应性更强。
进一步的,参见图13和图15,在可设置至少两个用于感测传输装置1位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7和安装第二位置传感器7的安装座5 (可将安装座5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将第二位置传感器7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并将第二位置传感器7通过控制模块4与动力装置3 电连接(具体结构中控制模块4与第二电机33电连接),即控制模块 4能够对第二位置传感器7的感测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动力装置3的运转状态。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可将第二位置传感器7设置为两个,并将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传输装置1的最低位和工作位,以使得传输装置1在下降到最低位时能够被处于下方的第二位置传感器7感应到,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运转,使得升降装置2停止下降;当传输装置1在上升到工作位时能够被处于上方的第二位置传感器7感应到,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停止运转,使得升降装置2停止上升,以使得传输装置1停留在工作位置。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可将第二位置传感器7设置为四个,并将四个第二位置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安装座5的上下两端(即每一端都有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6),可依据升降装置2的升降状态调整控制模块4;升降装置2在上升时被处于上方的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7靠下的那一个感应到,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 减速,使得升降装置2减速,使得传输装置1同步减速,直到处于靠上的第二位置传感器7感应到时,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停止运转,使得升降装置2停止上升,以使得传输装置1 停止移动;升降装置2在下降时被处于下方的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7 靠上的那一个感应到,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 减速,使得升降装置2减速,使得传输装置1同步减速,直到处于靠下的第二位置传感器7感应到时,控制模块4收到感应信号会控制动力装置3停止运转,使得升降装置2停止下降,以使得传输装置1 停止移动,显然,这种方式能使得传输装置1在动力装置3停止运转时能更加及时地停止移动,位置更加精准。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位置传感器7设置为几个,位置设置在哪儿,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比如根据工作位的个数和位置来调整第二位置传感器7的个数和位置。
优选的,参见图9,可在升降装置2的顶部设置用于限制台车或滑撬位置的凸出件15,以配合台车或滑撬上的定位件,这样,当传输装置1在最低位接收到台车或滑撬时,凸出件15能够与定位件配合,从而,使得台车或滑撬在垂直于传输方向的位置能够被限制,进一步提高了台车或滑撬在传输装置1上的位置精度。
特别的,可将凸出件15设置为滚动方向与传输装置1的传输方向垂直的滚轮结构,若台车或滑撬的位置有所偏移,下落的过程中滚轮就能发生滚动,能减小磨损。
进一步的,参见图14,可在传输装置1的尾端设置限位件16,以能够在控制模块4出现故障时,通过限位件16防止传输装置1上的台车或滑撬脱离传输装置1。
具体结构中,可在限位件16的正下方设置楔形结构9,并将限位件16铰接在传输装置1上,当传输装置1处于最低位时限位件16 的底端能够被楔形结构9所支撑,此时,限位件16的顶端就会低于传输装置1承载台车或滑撬的顶面,以使得台车或滑撬在AGV的运输下顺利进入滚床的内部,避免限位件16对台车或滑撬造成阻碍;当传输装置1处于工作位时,限位件16的底端就会失去楔形结构9的支撑,在重力的作用下绕铰接点转动,此时,限位件16的顶端就会高于传输装置1承载台车或滑撬的顶面,以使得在控制模块4出现故障,导轮12转向有误,导致台车或滑撬向传输装置1的尾端运输时,限位件16能够挡住台车或滑撬,防止台车或滑撬从传输装置1上掉下,提高了安全性。
参见图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其包括上述滚床,还包括自动导引运输车;两个所述传输装置1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沿与所述传输装置1的运转方向延伸设置的运输车导轨8,所述自动导引运输车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分别沿两条所述运输车导轨 8滚动的滚轮。
很显然,输送系统因其包含有上述滚床而具有上述滚床的所有优点,精度高且方便实用。此外,在两个传输装置1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沿传输装置1的运转方向延伸设置的运输车导轨8,并在自动导引运输车的两侧设置滚轮,在AGV进入滚床内的过程中,AGV上的滚轮能够沿运输车导轨8滚动,从而使得AGV的运动轨迹得到进一步校正,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滚床及输送系统,其克服了传统的滚床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床及输送系统,精度高且方便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滚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和两个传输装置,两个所述传输装置之间设置有能够通过自动导引运输车的间隙,且两组所述传输装置能够沿直线传输台车或滑撬;所述动力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传输装置连接,且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传输装置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升降装置,两个所述传输装置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升降装置上,且所述动力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升降装置上升或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升降托架、至少一个竖直导轨和与所述竖直导轨一一对应的滑块,其中,所述升降托架与所述传输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导轨均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滑块均固定在所述升降托架上,所述滑块与对应的所述竖直导轨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升降装置均包括水平导轨和至少两个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均包括旋转轴和执行轴;
所述水平导轨固定在所述升降托架上,所述偏心轮的旋转轴与所述支撑架转动配合,所述偏心轮的执行轴与所述水平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动力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偏心轮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
每个所述升降装置还均包括第一传送带和至少两组第一带轮组,每组所述第一带轮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轮,且每组所述第一带轮组中的第一带轮共轴设置;
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轮齿,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带轮组均对应一条所述第一传送带,且所述第一传送带分别与相对应的两组所述第一带轮组中的两个第一带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装置上相对的两组所述第一带轮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与相应的两组所述第一带轮组共轴设置;
每个所述偏心轮均对应一组所述第一带轮组,且所述偏心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带轮组中的第一带轮共轴设置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滚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输装置均包括安装架和至少两个半径相同的导轮,所述导轮均与所述安装架转动配合,且所述导轮的中心轴均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导轮的顶部用于承载台车或滑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传输装置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轮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与两个所述导轮共轴设置,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
每个传输装置中的相邻两个导轮之间均对应设置有一条第二传送带,每个所述导轮上均固定有轮齿个数相同的第二带轮,且每条所述第二传送带上均设置有轮齿,且每条所述第二传送带均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导轮上的第二带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滚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安装座、至少两个用于感测台车或滑撬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至少两个用于感测所述传输装置的位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输装置上,且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沿传输装置的传输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还均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台车或滑撬在垂直于传输方向的位置的凸出件,且所述传输装置的尾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传输装置上的台车或滑撬脱离所述传输装置的限位件。
1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滚床,还包括自动导引运输车;
两个所述传输装置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沿与所述传输装置的运转方向延伸设置的运输车导轨,所述自动导引运输车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分别沿两条所述运输车导轨滚动的滚轮。
CN201920187112.0U 2019-02-02 2019-02-02 滚床及输送系统 Active CN209814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7112.0U CN209814914U (zh) 2019-02-02 2019-02-02 滚床及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7112.0U CN209814914U (zh) 2019-02-02 2019-02-02 滚床及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4914U true CN209814914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2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7112.0U Active CN209814914U (zh) 2019-02-02 2019-02-02 滚床及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49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2368A (zh) * 2021-09-13 2021-12-10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体转挂故障检测系统及其故障检测方法
CN114682952A (zh) * 2020-12-30 2022-07-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旁夹具对中定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2952A (zh) * 2020-12-30 2022-07-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旁夹具对中定位装置
CN113772368A (zh) * 2021-09-13 2021-12-10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体转挂故障检测系统及其故障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64694U (zh) 一种焊装主线滚床输送机构
KR20090027448A (ko) 차량용 대차 이송 시스템
CN109436657B (zh) 能够自动转向和升降的工件输送车
CN209814914U (zh) 滚床及输送系统
WO2023020157A1 (zh) 一种搬运车及搬运车系统
CN216336383U (zh) 举升装置、搬运车及搬运车系统
CN110143163B (zh) Agv小车及其自动搬运方法
CN111994543B (zh) 一种agv输送装置及agv
JP3687834B2 (ja) 作業用台車式搬送装置
CN218143656U (zh) 一种多仓位物料配送机器人
CN112141724A (zh) 一种物流码垛系统
CN113788091A (zh) 柔性化汽车装配系统
US11820601B2 (en)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having separate workstation and method of use
JP2013099990A (ja) 台車搬送システム
CN213706953U (zh) 一种物料输送设备
JP3906900B2 (ja) 自動車の組立用搬送装置
CN212374295U (zh) 轮胎输送装置
CN211811599U (zh) 一种接触式供电具双向运动的有轨rgv穿梭小车
CN113184213A (zh) 一种基于机械臂的机场出港行李快速定位搬运系统
CN112141728A (zh) 一种码垛机
JP4293022B2 (ja) 自走台車
CN216343728U (zh) 张紧装置及搬运车
CN218287934U (zh) 搬运车及搬运车系统
CN214327045U (zh) 自动化基板搬送系统用提升机
CN218113864U (zh) 一种货物移载小车和仓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