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5610U -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5610U
CN209795610U CN201920073434.2U CN201920073434U CN209795610U CN 209795610 U CN209795610 U CN 209795610U CN 201920073434 U CN201920073434 U CN 201920073434U CN 209795610 U CN209795610 U CN 209795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fixed
buffer
flange
buff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734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yi Hongyu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yi Hongyu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yi Hongyu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yi Hongyu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734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5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5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56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其包括板体、防撞梁、位于板体与防撞梁之间的缓冲盒,所述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孔口,所述缓冲盒一端与板体连接,另一端与防撞梁连接;所述防撞梁为弧形空心结构,所述缓冲盒的侧壁为波纹状且内部空心,所述缓冲盒与所述防撞梁连接的一端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缓冲盒与所述板体连接的一端的截面面积;所述缓冲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缓冲盒分别位于所述防撞梁的两端;所述缓冲盒一端固定有第一法兰,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防撞梁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板体通过螺栓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汽车设计中,安全是汽车生产厂家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都在不断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汽车的车身结构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占据了主要方面,汽车在遭受碰撞时,轻者伤车,严重时则会给车内人员带来危险。
汽车的前围内板是指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它和地板、前立柱连接,安装在前围上盖板之下。前围内板上有许多孔口,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还要配合踏板、方向机柱等机件安装位置。
作为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屏障,汽车前围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碰撞时,才能有效避免前围内板过度后移。现有的汽车前围内板零件偏软,一般在前围内板上增加加强板,增加局部强度。汽车遭受撞击时,汽车前围内板很难承受前端传递过来的能量,导致此区域折弯溃缩,从而前围侵入量过大,同时在此区域内能量传导路径比较单一,不利于车身两侧构件均匀受力,使得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具有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包括板体、防撞梁、位于板体与防撞梁之间的缓冲盒,所述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孔口,所述缓冲盒一端与板体连接,另一端与防撞梁连接,所述防撞梁为弧形空心结构,所述缓冲盒的侧壁为波纹状且内部空心,所述缓冲盒与所述防撞梁连接的一端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缓冲盒与所述板体连接的一端的截面面积;所述缓冲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缓冲盒分别位于所述防撞梁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碰撞过程,前梁受力后,直接将作用力传递给前围内板,造成前围内板受到的应力集中,导致前围侵入量超标,车内人员受到伤害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在前围内板外设置防撞梁,该前围内板为现有技术,在板体外侧设置防撞梁可以增强板体的强度。汽车受到撞击后,最先撞击到防撞梁,若撞击力不大,防撞梁不会弯曲变形;若撞击力过大,空心的防撞梁有一定的变形程度后,再将作用力传递到缓冲盒,缓冲盒的侧壁设置成波纹状,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可以减小传递到板体上的作用力。缓冲盒与板体接触的一端的截面大,应力可以分散到板体各处,不会使板体受到的应力集中,如此,可以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盒一端固定有第一法兰,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防撞梁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板体通过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盒可拆连接,通过法兰螺栓的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更换,汽车遭到撞击后,更换缓冲盒,可以降低维修费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梁与所述板体之间设置有缓冲泡沫,所述缓冲泡沫一端与所述防撞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板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泡沫的质量轻、比强度高,可以吸收冲击载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法兰底部固定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在所述第二法兰的周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梁受到撞击后,应力传递到缓冲盒,缓冲盒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后,再将应力传递到板体上。在第二法兰底面设置橡胶垫,在应力传递到板体上之前,提供一个缓冲,减小缓冲盒对板体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梁与所述板体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组件,可以使得防撞梁在受到撞击后,沿着导向组件的方向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防撞梁下端的导向柱、固定在板体上的套筒,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套筒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梁受到撞击后,导向柱在套筒内滑动,避免防撞梁过分倾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的底端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梁受到撞击后,导向柱在套筒内滑动,减震弹簧被压缩,减震弹簧对导向柱的弹力与导向柱受到的作用力相反。如此可以减小部分导向柱受到的作用力,从而减小板体受到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弹簧外套设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的底端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减震弹簧外设置的保护管,可以保护减震弹簧,避免减震弹簧锈蚀,影响减震弹簧的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防撞梁增加板体的强度,缓冲盒分散板体受到的应力,避免板体受到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2.减震弹簧对导向柱的弹力向上,可以抵消部分加强板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减小对板体的作用力;
3.缓冲盒与防撞梁及板体通过法兰连接,连接方式简单,缓冲盒便于更换,汽车遭到撞击后,更换缓冲盒,降低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及缓冲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板体;11、孔口;2、防撞梁;3、缓冲盒;31、第一法兰;32、第二法兰;33、橡胶垫;4、缓冲泡沫;5、导向组件;51、导向柱;52、套筒;53、减震弹簧;54、保护管;55、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包括板体1、防撞梁2、位于板体1与防撞梁2之间的缓冲盒3。板体1上开设有多个孔口11,孔口11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
如图2所示,防撞梁2为弧形空心结构,缓冲盒3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防撞梁2两端。缓冲盒3一端固定有第一法兰31,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法兰32,第一法兰31通过螺栓与防撞梁2固定,第二法兰32通过螺栓与板体1固定。缓冲盒3的侧壁为波纹状且缓冲盒3内部中空,缓冲盒3的侧壁设置成波纹状,具有一定的形变量。缓冲盒3自与防撞梁2固定的一端至缓冲盒3与板体1固定的一端,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有利于将作用力分散到板体1各处。
如图2所示,第二法兰32的底面固定有橡胶垫33,橡胶垫33在第二法兰32的周向设置,防撞梁2受到撞击后,应力传递到缓冲盒3,缓冲盒3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后,再将应力传递到板体1上。在第二法兰32底面设置橡胶垫33,在应力传递到板体1上之前,提供一个缓冲,减小缓冲盒3对板体1的作用力。
如图2所示,防撞梁2与板体1之间设置有缓冲泡沫4,缓冲泡沫4一端与防撞梁2固定,另一端与板体1固定。缓冲泡沫4的质量轻、比强度高,可以吸收冲击载荷。
如图2-图3所示,防撞梁2与板体1之间还设置有导向组件5,导向组件5包括导向柱51、套筒52、减震弹簧53,导向柱51固定在防撞梁2下端,套筒52固定在板体1上,导向柱51与套筒52滑动配合。减震弹簧53一端与套筒52底端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柱51下端固定,防撞梁2受到撞击后,导向柱51在套筒52内滑动,减震弹簧53被压缩,减震弹簧53对导向柱51的弹力与导向柱51受到的作用力相反。如此可以减小部分导向柱51受到的作用力,从而减小板体1受到的作用力。减震弹簧53外套设有保护管54,保护管54一端与套筒52底端固定,另一端与导向柱51下端固定。在减震弹簧53外设置的保护管54,可以保护减震弹簧53,避免减震弹簧53锈蚀,影响减震弹簧53的性能。
如图3所示,套筒52上端面上固定有弹性片55,防撞梁2受到撞击后,导向柱51向下滑动,防撞梁2与套筒52的端面会抵接,设置的弹性片55,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防撞梁2对套筒52的冲击力过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汽车碰撞过程,前梁受力后,直接将作用力传递给前围内板,造成前围内板受到的应力集中,导致前围侵入量超标,车内人员受到伤害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在前围内板外设置防撞梁2,该前围内板为现有技术,在板体1外侧设置防撞梁2可以增强板体1的强度。汽车受到撞击后,最先撞击到防撞梁2,若撞击力不大,防撞梁2不会弯曲变形;若撞击力过大,空心的防撞梁2有一定的变形程度后,再将作用力传递到缓冲盒3,缓冲盒3的侧壁设置成波纹状,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可以减小传递到板体1上的作用力。缓冲盒3与板体1接触的一端的截面大,应力可以分散到板体1各处,不会使板体1受到的应力集中,如此,可以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包括板体(1)、防撞梁(2)、位于板体(1)与防撞梁(2)之间的缓冲盒(3),所述板体(1)上开设有多个孔口(11),所述缓冲盒(3)一端与板体(1)连接,另一端与防撞梁(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2)为弧形空心结构,所述缓冲盒(3)的侧壁为波纹状且内部空心,所述缓冲盒(3)与所述防撞梁(2)连接的一端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缓冲盒(3)与所述板体(1)连接的一端的截面面积;所述缓冲盒(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缓冲盒(3)分别位于所述防撞梁(2)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盒(3)一端固定有第一法兰(31),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法兰(32);所述第一法兰(31)与所述防撞梁(2)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法兰(32)与所述板体(1)通过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2)与所述板体(1)之间设置有缓冲泡沫(4),所述缓冲泡沫(4)一端与所述防撞梁(2)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板体(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32)底部固定有橡胶垫(33),所述橡胶垫(33)在所述第二法兰(32)的周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2)与所述板体(1)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5)包括固定在防撞梁(2)下端的导向柱(51)、固定在板体(1)上的套筒(52),所述导向柱(51)与所述套筒(52)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2)内设置有减震弹簧(53),所述减震弹簧(53)一端与所述套筒(52)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51)的底端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53)外套设有保护管(54),所述保护管(54)一端与所述套筒(52)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51)的底端固定。
CN201920073434.2U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95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73434.2U CN209795610U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73434.2U CN209795610U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5610U true CN209795610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7343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95610U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5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13705569U (zh) 一种汽车前端骨架总成及汽车
CN113954970A (zh)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CN209955930U (zh) 前端结构及车辆
CN212401376U (zh)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09795610U (zh)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CN109823410B (zh) 一种前机舱封板连接结构
CN217048531U (zh) 一种汽车前端碰撞吸能结构及汽车
CN215245126U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6861594U (zh) 一种抗弯曲变形的汽车纵梁
CN114954676A (zh)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CN110481642B (zh) 一种乘用车小偏置防撞总成
CN112572614B (zh) 车辆的梁结构组件以及具有该梁结构组件的车辆
CN209795611U (zh) 一种汽车前围内板
CN210526649U (zh) 一种防撞吸能结构
CN113968285A (zh) 一种越野车车身前机舱结构
CN113415342A (zh)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5284690U (zh) 汽车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18229152U (zh) 一种车辆的机舱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8949326U (zh)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CN111746650A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汽车
CN113978564B (zh) 一种商用车车身的前部碰撞吸能结构及平头商用车
CN219215172U (zh) 前舱总成及车辆
CN215097820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CN211731302U (zh) 一种连接纵梁及吸能盒的铝合金纵梁前端安装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