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3557U - 回气管和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回气管和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3557U
CN209763557U CN201920246715.3U CN201920246715U CN209763557U CN 209763557 U CN209763557 U CN 209763557U CN 201920246715 U CN201920246715 U CN 201920246715U CN 209763557 U CN209763557 U CN 209763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muffler
translation
straigh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67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文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United State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United State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United State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United State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467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3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3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3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回气管和室外机,其中,回气管,包括:相互平行的入管段和出管段;平移管组,设于入管段与出管段之间,入管段与平移管组相连的第一弯管的弯折角度与出管段与平移管组相连的第二弯管的弯折角度相同,其中,入管段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直线管段。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和安装工序,另一方面,通过在入管段底部设置至少一个直线管段,可有效增大管路柔性,降低流体进入入管段时的振动。

Description

回气管和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气管以及一种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已渐渐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设备,然而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因室外机噪音过大从而极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在解决噪音的过程中,现有技术将回气管设计为U型,然而采用上述解决方案的回气管,在空调工作时仍然会由于发生振动而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回气管,包括:相互平行的入管段和出管段;平移管组,设于入管段与出管段之间,入管段与平移管组相连的第一弯管的弯折角度与出管段与平移管组相连的第二弯管的弯折角度相同,其中,入管段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直线管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气管,通过入管段和出管段设为相互平行,以利于在与回气管两端相连的设备的位置设置,即两端相连的设备中与回气管相接的接口轴线相互平行,以避免由于设备接口存在夹角发生需要额外转接管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和安装工序。此外,在入管段和出管段之间设有平移管组,便于在空间内根据相连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通过限定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弯折角度相同,保持流体在回气管中流动的对称性,也利于回气管的加工。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在入管段底部设置至少一个直线管段,可有效增大管路柔性,降低流体进入入管段时的振动。
其中,具体地,入管段和出管段之间相互平行,入管段与出管段的开口朝向相同,或入管段和出管段的开口朝向相反呈180°。
需要说明的是,入管段的底部的直线管段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平移管组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平移管组整体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流体在平移管组内流动时较为平稳,同时在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弯折角度相同的情况下,更利于回气管所在空间内其余设备的排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平移管组具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平移直管和至少一个平移弯管,其中,每个平移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平移直管,平移弯管的弯折角度的角度范围为120°~150°。
在该技术方案中,平移管组包括有平移直管和平移弯管,通过将平移弯管的两端连接有平移直管,且限定平移弯管的弯折角度为120°~150°,流体在平移管组内流动时,流动的速率较为平稳,从而降低流动时产生的噪音。
此外,由于每个平移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平移直管,即平移弯管和平移直管间隔设置,便于调整流体的流动路径。
其中,优选地,平移弯管的弯折角度为13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平移弯管的数量为偶数个,每个平移弯管的弯折角度均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平移弯管的数量为偶数个时,且通过限定平移弯管的弯折角度均相同,在平移弯管两端均设有一个平移直管的基础上,流体在平移直管流动到下一平移直管时的流动更为顺畅,且采用多个弯折角度相同的平移弯管降低生产建模成本,提高产品通用性。
其中,优选地,平移弯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平移弯管的弯折角度均为130°,平移管组中平移直管的数量为三个,平移管组整体关于连接两个平移弯管的平移直管轴线的中轴线对称,置于两侧的平移直管分别与入管段和出管段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入管段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多个第二直管、第三直管,其中,第一直管与平移管组相连,第三直管与第一直管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直管的夹角为120°~180°。
在该技术方案中,入管段由多个直管构成,具体来说,入管段包括有与平移管组连接的第一直管、与第一直管平行的第三直管,此外,在第一直管和第三直管之间根据实际管路的空间布置设有多个第二直管,通过多个第二直管的连接,将由第三直管流入入管段的流体导入第一直管,由于第一直管和第三直管之间相互平行,便于回气管整体的空间设置。
此外,通过限定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直管之间的夹角为120°~180°,在流体流经第二直管时更为平缓,减少撞击管壁发出的噪音音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入管段呈U型,入管段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第三弯管、第二直管、第四弯管、第三直管,其中,第一直管与平移管组相连,第一直管和第三直管之间相互平行,第三弯管的弯折角度与第四弯管的弯折角度相同,第一弯管的角度范围为80°~100°。
在该技术方案中,入管段整体呈U型,具体来说,U型两侧的管路分别为相互平行的第一直管和第三直管,与第一直管和第三直管相连的管路由第三弯管、第二直管和第四弯管构造呈U型的下U部分,一方面便于回气管整体的空间设置,25另一方面,底部通过采用弯-直-弯的设计,而非一个180°的大弯角,可有效增大管路柔性,降低振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直管的长度范围为15mm~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第二直管的长度范围在15mm至30mm之间,提供流体从第二弯管流下时的缓冲空间,在上述长度范围内,提升流体撞击内壁产生的噪音的减弱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室外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回气管,回气管的入管段与四通阀相连,回气管的出管段与压缩机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通过将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回气管的入管段与四通阀相连,且将回气管的出管段与压缩机相连,从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降噪结构,设于回气管与压缩机之间,且降噪结构与回气管之间存在间隙,降噪结构与压缩机之间存在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回气管和压缩机之间设有降噪结构,可有效降低由于压缩机自身振动而产生的噪音,此外,通过限定降噪结构和回气管以及压缩机之间分别存在有间隙,可有效减少由于降噪结构处于压迫状态下,即降噪结构的内外壁紧贴于压缩机和回气管上,而使得由压缩机振动产生的噪音通过降噪结构传至回气管,从而对回气管内的流体产生影响,甚至在管路中出现低频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消声器,消声器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路连接至四通阀的一个阀口处,其中,连接管路呈S型,四通阀的阀口的轴线与消声器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mm~4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四通阀的阀口通过S型管路相连的消声器,且四通阀的阀口的轴线与消声器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mm~40mm,可在总流动趋势不变的基础上对其余管路或装置进行避让,以提高回气管和消声器所在空间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消声器和压缩机分别设于四通阀的两侧,消声器的轴线与回风管的入管段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6mm~2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消声器轴线与入管段轴线的距离,即限定回风管与消声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消声器和压缩机分别设于四通阀的两侧的基础上,为降噪结构的设置留出空间,增大空间利用率。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入管段呈U型时,其轴线为与四通阀相连的第一个直管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回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回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室外机,2回气管,22入管段,221第一直管,222第二直管,223第三直管,224第三弯管,225第四弯管,23第一弯管,24出管段,25第二弯管,26平移管组,262平移直管,264平移弯管,3四通阀,4消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个实施例的回气管2,包括:相互平行的入管段22和出管段24;平移管组26,设于入管段22与出管段24之间,入管段22与平移管组26相连的第一弯管23的弯折角度与出管段24与平移管组26相连的第二弯管25的弯折角度相同,其中,入管段22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直线管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气管2,通过入管段22和出管段24设为相互平行,以利于在与回气管2两端相连的设备的位置设置,即两端相连的设备中与回气管2相接的接口轴线相互平行,以避免由于设备接口存在夹角发生需要额外转接管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和安装工序。此外,在入管段22和出管段24之间设有平移管组26,便于在空间内根据相连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通过限定第一弯管23和第二弯管25的弯折角度相同,保持流体在回气管2中流动的对称性,也利于回气管2的加工。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在入管段22底部设置至少一个直线管段,可有效增大管路柔性,降低流体进入入管段22时的振动。
其中,冷媒由入管段22流入回气管2,再经出管段24流入压缩机。
其中,具体地,入管段22和出管段24之间相互平行,入管段22与出管段24的开口朝向相同,或入管段22和出管段24的开口朝向相反呈180°。
需要说明的是,入管段22的底部的直线管段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平移管组26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平移管组26整体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流体在平移管组26内流动时较为平稳,同时在第一弯管23和第二弯管25的弯折角度相同的情况下,更利于回气管2所在空间内其余设备的排布。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通过将平移管组26整体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流体在平移管组26内流动时较为平稳,同时在第一弯管23和第二弯管25的弯折角度相同的情况下,更利于回气管2所在空间内其余设备的排布。
在该实施例中,平移管组26包括有平移直管262和平移弯管264,通过将平移弯管264的两端连接有平移直管262,且限定平移弯管264的弯折角度为120°~150°,流体在平移管组26内流动时,流动的速率较为平稳,从而降低流动时产生的噪音。
此外,由于每个平移弯管264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平移直管262,即平移弯管264和平移直管262间隔设置,便于调整流体的流动路径。
其中,优选地,平移弯管264的弯折角度为130°。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平移弯管264的数量为偶数个,每个平移弯管264的弯折角度均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在平移弯管264的数量为偶数个时,且通过限定平移弯管264的弯折角度均相同,在平移弯管264两端均设有一个平移直管262的基础上,流体在平移直管262流动到下一平移直管262时的流动更为顺畅,且采用多个弯折角度相同的平移弯管264降低生产建模成本,提高产品通用性。
其中,优选地,平移弯管26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平移弯管264的弯折角度均为130°,平移管组26中平移直管262的数量为三个,平移管组26整体关于连接两个平移弯管264的平移直管262轴线的中轴线对称,置于两侧的平移直管262分别与入管段22和出管段24相连。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入管段22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221、多个第二直管222、第三直管223,其中,第一直管221与平移管组26相连,第三直管223与第一直管221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直管222的夹角为120°~180°。
在该实施例中,入管段22由多个直管构成,具体来说,入管段22包括有与平移管组26连接的第一直管221、与第一直管221平行的第三直管223,此外,在第一直管221和第三直管223之间根据实际管路的空间布置设有多个第二直管222,通过多个第二直管222的连接,将由第三直管223流入入管段22的流体导入第一直管221,由于第一直管221和第三直管223之间相互平行,便于回气管2整体的空间设置。
此外,通过限定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直管222之间的夹角为120°~180°,在流体流经第二直管222时更为平缓,减少撞击管壁发出的噪音音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入管段22呈U型,入管段22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221、第三弯管224、第二直管222、第四弯管225、第三直管223,其中,第一直管221与平移管组26相连,第一直管221和第三直管223之间相互平行,第三弯管224的弯折角度与第四弯管225的弯折角度相同,第一弯管23的角度范围为80°~100°。
在该实施例中,入管段22整体呈U型,具体来说,U型两侧的管路分别为相互平行的第一直管221和第三直管223,与第一直管221和第三直管223相连的管路由第三弯管224、第二直管222和第四弯管225构造呈U型的下U部分,一方面便于回气管2整体的空间设置,另一方面,底部通过采用弯-直-弯的设计,而非一个180°的大弯角,可有效增大管路柔性,降低振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二直管222的长度范围为15mm~30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第二直管222的长度范围在15mm至30mm之间,提供流体从第二弯管25流下时的缓冲空间,在上述长度范围内,提升流体撞击内壁产生的噪音的减弱效果。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室外机1,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回气管2,回气管2的入管段22与四通阀3相连,回气管2的出管段24与压缩机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1,通过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回气管2的入管段22与四通阀3相连,且将回气管2的出管段24与压缩机相连,从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降噪结构,设于回气管2与压缩机之间,且降噪结构与回气管2之间存在间隙,降噪结构与压缩机之间存在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回气管2和压缩机之间设有降噪结构,可有效降低由于压缩机自身振动而产生的噪音,此外,通过限定降噪结构和回气管2以及压缩机之间分别存在有间隙,可有效减少由于降噪结构处于压迫状态下,即降噪结构的内外壁紧贴于压缩机和回气管2上,而使得由压缩机振动产生的噪音通过降噪结构传至回气管2,从而对回气管2内的流体产生影响,甚至在管路中出现低频音。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消声器4,消声器4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路连接至四通阀3的一个阀口处,其中,连接管路呈S型,四通阀3的阀口的轴线与消声器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mm~40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四通阀3的阀口通过S型管路相连的消声器4,且四通阀3的阀口的轴线与消声器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mm~40mm,可在总流动趋势不变的基础上对其余管路或装置进行避让,以提高回气管2和消声器4所在空间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消声器4和压缩机分别设于四通阀3的两侧,消声器4的轴线与回风管的入管段2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6mm~25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消声器4轴线与入管段22轴线的距离,即限定回风管与消声器4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消声器4和压缩机分别设于四通阀3的两侧的基础上,为降噪结构的设置留出空间,增大空间利用率。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入管段22呈U型时,其轴线为与四通阀3相连的第一个直管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回气管2和室外机1的具体实施例,回气管2顶部(平移管组26)存在三个直线段(平移直管262)和两个弯位(平移弯管264),平移弯管264的弯折角度为130°,回气管2下U(入管段22的底部,第三弯管224、第二直管222和第四弯管225所构成的结构)位置位于室外机1内消声器4的上部,回气管2的出管段24竖直连接到压缩机储液罐中,入管段22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221、第三弯管224、第二直管222、第四弯管225、第三直管223,其中,第一直管221与平移管组26相连,第一直管221和第三直管223之间相互平行,第三弯管224的弯折角度与第四弯管225的弯折角度相同,角度为90°。此外,消声器4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路连接至四通阀3的一个阀口处,其中,连接管路呈S型,四通阀3的阀口的轴线与消声器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30mm,回气管2与四通阀3连接管的中线线与消声器4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即消声器4的轴线与回风管的入管段2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8mm,且在空间布局上,回气管2和压缩机之间设有阻尼颗粒袋(降噪结构),能够保证阻尼颗粒袋与回气管2和压缩机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保证不因为挤压引起管路低频音存在。
在对比现有方案的噪音以及运用本方案后室外机1的噪音对比如下:
噪音最大值 噪音平均值
原机 55.4dBA 53.5dBA
本实施例 53dBA 51.7dBA
其中,噪音的获取是通过机体内不同方向和位置的声音分贝检测器实现的,可直观看到最大噪音减少了2.4dBA,平均值降低了1.8dBA。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和安装工序,另一方面,通过在入管段底部设置至少一个直线管段,可有效增大管路柔性,降低流体进入入管段时的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回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平行的入管段和出管段;
平移管组,设于所述入管段与所述出管段之间,所述入管段与所述平移管组相连的第一弯管的弯折角度与所述出管段与所述平移管组相连的第二弯管的弯折角度相同,
其中,所述入管段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直线管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管组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管组具体包括:
相互连接的多个平移直管和至少一个平移弯管,
其中,每个所述平移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平移直管,所述平移弯管的弯折角度的角度范围为120°~1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平移弯管的数量为偶数个,每个所述平移弯管的弯折角度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管段具体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多个第二直管、第三直管,
其中,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平移管组相连,所述第三直管与所述第一直管平行,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直管的夹角为120°~18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管段呈U型,所述入管段具体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第三弯管、第二直管、第四弯管、第三直管,
其中,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平移管组相连,所述第三直管与所述第一直管平行,所述第三弯管的弯折角度与所述第四弯管的弯折角度相同,所述第三弯管的角度范围为80°~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管的长度范围为15mm~30mm。
8.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气管,所述回气管的入管段与四通阀相连,所述回气管的出管段与压缩机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降噪结构,设于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压缩机之间,且所述降噪结构与所述回气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降噪结构与所述压缩机之间存在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消声器,所述消声器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一个阀口处,
其中,所述连接管路呈S型,所述四通阀的阀口的轴线与所述消声器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mm~4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和所述压缩机分别设于所述四通阀的两侧,所述消声器的轴线与所述回风管的入管段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6mm~25mm。
CN201920246715.3U 2019-02-27 2019-02-27 回气管和室外机 Active CN209763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6715.3U CN209763557U (zh) 2019-02-27 2019-02-27 回气管和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6715.3U CN209763557U (zh) 2019-02-27 2019-02-27 回气管和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3557U true CN209763557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2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6715.3U Active CN209763557U (zh) 2019-02-27 2019-02-27 回气管和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3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63557U (zh) 回气管和室外机
CN105157128A (zh) 一种空调用连接管及空调
CN116108605A (zh) 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受限空间风管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CN210978893U (zh) 制冷设备用管件
CN112344440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管路组件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15892740U (zh) 空调降噪装置及空调
CN202812525U (zh) 一种自带消音器的一体化波纹连接管
CN213931179U (zh) 空调消声器及空调器
CN114294504A (zh) 降噪结构及具有其的模塑设备
CN212868021U (zh) 节能吊柜
CN211289172U (zh) 一种侧向分离旋转消音器
CN212842338U (zh) 四通阀管路系统和空调器
CN104471341A (zh) 车辆用中间冷却器
CN216716386U (zh) 新风管组件及空调器
CN211782118U (zh) 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
CN215637647U (zh) 室外机配管组件、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06695264U (zh) 避震管及空调器
CN217685827U (zh) 消声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506U (zh) 压缩机的排气管、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0056982A (zh) 空调室外机及其配管组件
CN217685829U (zh) 消声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177493U (zh) 应用于家用空调的消音四通阀组件
CN215949831U (zh) 一种用于罗茨风机出风口的抗式消音器
CN216845083U (zh) 一种消声静压箱球形喷口装置
CN215719345U (zh) 消音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