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2118U - 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2118U
CN211782118U CN202020081458.5U CN202020081458U CN211782118U CN 211782118 U CN211782118 U CN 211782118U CN 202020081458 U CN202020081458 U CN 202020081458U CN 211782118 U CN211782118 U CN 211782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ranch pipe
branch
section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14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Sibei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Sibei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Sibei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Sibeida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2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2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该制冷系统管件包括经挤压后一体成型且相互连通的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第一支管沿主管的轴向或平行于主管的轴向延伸,第二支管从主管的侧面向外延伸,第一支管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的中轴线相交形成锐角。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弯曲过渡段和第一延伸段,第一弯曲过渡段连接于第一支管。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二弯曲过渡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二弯曲过渡段连接于第二支管,第二延伸段位于第一延伸段的一侧且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段的延伸方向相同。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空调等制冷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在现有的空调系统中,气体和制冷剂的分配主要是通过三通管件来进行分流。如图1所示,现在的三通管件中第一支管1-2与主管1-1同轴设置,而第二支管1-3的轴线则垂直于主管1-1的轴线。这种结构的三通管件中第二支管1-3和主管1-1垂直连接不仅使得流体或气体进入第二支管1-3内的阻力要大于第一支管1-2且连接处形成的折弯也会使该处的流场分布不均匀,这些因素的结合势必使得第一支管1-2和第二支管1-3内的流量存在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进一步的,当现有的三通管件用于分配气体时,由于第一支管1-2和第二支管1-3相互垂直,其中一支管因气流截断而产生的回弹气流会对另一支管的进气产生严重的干扰。以现有的三通管件向多缸压缩机提供两路吸气气流为例进行说明。在多缸压缩机运动中,在一个周期内,两个气缸交替运行。当与第二支管相连接的压缩机吸气管路关闭,由于气流的截断第二支管上会产生一回弹气流,如图1中箭头a所示,回弹气流沿第二支管1-3的轴向往回传输,其传输方向刚好垂直于第一支管1-2的进气方向,如图1中箭头b。回弹的气流会严重阻第一支管1-2的进气气流,从而出现进气不顺畅的问题。同样的,当与第一支管相连接的压缩机管路关闭时,由于气流的截断第一支管上会产生一回弹气流,该回弹气流沿第一支管的轴向回弹,回弹的气流刚好垂直第二支管的进气方向,同样严重干扰第二支管的进气。进一步的,气流的回弹会对三通管件的管壁进行碰撞,因此会造成很大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管件。该制冷系统管件包括经挤压后一体成型且相互连通的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第一支管沿主管的轴向或平行于主管的轴向延伸,第二支管从主管的侧面向外延伸,第一支管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的中轴线相交形成锐角。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弯曲过渡段和第一延伸段,第一弯曲过渡段连接于第一支管。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二弯曲过渡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二弯曲过渡段连接于第二支管,第二延伸段位于第一延伸段的一侧且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段的延伸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支管与主管同轴且沿主管的轴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支管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的中轴线相交形成的锐角大于或等于25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延伸段平行于第二延伸段且两者的中轴线均垂直于主管的中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一弯曲过渡段和第一延伸段一体成型后焊接连接于第一支管;或者第一弯曲过渡段与第一支管一体成型,第一延伸段焊接连接于第一弯曲过渡段;或者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支管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二连接管上的第二弯曲过渡段和第二延伸段一体成型后焊接连接于第二支管;或者第二连接管与第二支管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制冷系统管件为多缸压缩机储液器的出气管,多缸压缩机储液器内仅具有一根导气管,制冷系统管件上的主管连接于储液器壳体内的导气管,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向多缸压缩机所在的一侧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主管焊接连接于导气管或者与导气管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制冷系统管件还包括设置于主管内的滤网。
相对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缸压缩机储液器,其包括储液器壳体、设置于储液器壳体内的一导气管以及上述制冷系统管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中第一支管沿主管的轴向或平行于主管的轴向延伸,而第二支管沿主管的侧面向外延伸,第一支管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的中轴线相交成锐角。倾斜设置的第二支管使得主管内的气体或流体能顺畅地沿两者的交界处进入第二支管内,从而大大提高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内流量分配的均匀性。进一步的,倾斜设置的第二支管改变了第二支管和主管连接处的气流传输方向,该处的气流方向沿第二支管的中轴线传输,其不再垂直阻挡第一支管和主管连接处的气流传输方向;从而实现回弹气流和进气气流相互避让,两者不再相互干扰。该设置不仅大大提高了两根支管的气流传输顺畅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管件的噪音。而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设置在实现了两根支管内气流的导向的同时很好地匹配了现有制冷系统内的管路。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传统三通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传统的具有双导气管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中回弹气流和进气气流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制冷系统管件与具有单根导气管的储液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4中导气管和制冷系统管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A和图7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与导气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三通管件中,第二支管与主管的垂直连接使得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的流量分配不均匀;而第二支管与第一支管的垂直连接则会造成回弹气流和吸气气流的相互干扰。有鉴于此,本实施提供一种既能提高流量分配均匀性又能很好解决气流干扰问题的制冷系统管件。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包括经挤压后一体成型且相互连通的主管1、第一支管2和第二支管3,第一连接管4以及第二连接管5。第一支管2沿主管1的轴向或平行于主管1的轴向延伸,第二支管3从主管1的侧面向外延伸,第一支管2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3的中轴线相交形成锐角。第一连接管4包括第一弯曲过渡段41和第一延伸段42,第一弯曲过渡段41连接于第一支管2。第二连接管5包括与第二支管3相连接的第二弯曲过渡段51和第二延伸段52,第二延伸段52位于第一延伸段42的一侧且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段42的延伸方向相同。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支管2与主管1同轴且沿主管1的轴向延伸。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管也可平行于主管的轴向延伸,此时第一支管和主管之间具有一弯管部。
相比传统的三通管件,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中第二支管3倾斜设置,对进入第二支管3内的流体或气体的传输方向进行分析可得,倾斜设置的第二支管3具有沿第一支管2所在一侧的分量,该分量使得主管1内的流体或气体能更好地进入到第二支管3内,从而提高第一支管2和第二支管3内的流量分配均匀性。第一支管2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3的中轴线相交所成的锐角θ的角度越小其流量分配将越均匀。然而,考虑到管件布局的空间,设置锐θ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25度。优选的,锐角θ的角度为45度或50度。
于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管件10为多缸压缩机储液器的出气管。多缸压缩机储液器内仅具有一根导气管20,制冷系统管件10上的主管1连接于储液器壳体内的导气管20,第一延伸段42和第二延伸段52均向多缸压缩机所在的一侧延伸。
在具有两个并联气缸的多缸压缩机中,为使两个并联气缸均工作,多缸压缩机上需要配备有两根吸气管。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与该类型的多缸压缩机相匹配的具有双导气管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在该结构中,两根导气管以储液器壳体的中心线为轴线对称分布。从储液器进气管路进入的气体分流至两根导气管内。在分流的过程中,气流会冲刷储液器壳体的内壁和两根导气管的外壁,从而使得储液器内的噪声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具有单根导气管的储液器。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10上的主管1与储液器内的单根导气管20相连接,两根支管则和多缸压缩机上的双吸气管相连接。连接后的结构可替换传统的具有双吸气管的储液器。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导气管20流出的气体进入主管1后进入第一支管2和第二支管3,第二支管3的倾斜设置实现了气体从导气管20到多缸压缩机上的两根吸气管上的均匀分配,使得具有单根导气管的储液器在功能上等同于现有的具有双根导气管的储液器。
为方便描述以下将以图3和图4中制冷系统管件10的结构来描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延伸方向。具体而言,第一支管2沿主管1的轴向垂直向下延伸,而第二支管3则沿左下方延伸。参考图2,在现有的双导气管储液器中,两根导气管的末端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与多缸压缩机上的双吸气管匹配连接。故为实现替换,于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管件还包括分别连接第一支管2和第二支管3的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其中,第一连接管4上的第一弯曲过渡段41和第二连接管5上第二弯曲过渡段51改变了气体的传输方向,使得气体向多缸压缩机所在的一侧传输;而第一延伸段42和第二延伸段52不仅引导气流沿水平方向传输且为连接多缸压缩机上的两根吸气管预留了装配距离。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42平行于第二延伸段52且两者的中轴线均垂直于主管20的中轴线。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当制冷系统管件应用于其它场合时,可根据需要装配的外部管件的位置来调整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的延伸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不仅实现了单根导气管20和双吸气管之间的气体均匀分配;更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的设置则实现了安装空间上的匹配,从而使得具有单根导气管的储液器能完全替代现有的具有双导气管的储液器,不仅大大减小了噪音、提高了焊接质量;且导气管数量的减小也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弯曲过渡段51和第二延伸段52一体成型后焊接连接于第二支管3;第一连接管4则与第一支管2一体成型。在制冷系统内,为确保管路的安全性,通常会设计管路连接处的爆破压力在其工作压力的四倍以上。为满足该爆破压力,于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弯曲过渡段51和第二支管3的装配有效长度L大于或等于4毫米。所述装配有效长度L指的是第二弯曲过渡段51内套或外套于第二支管3时两者套接的最短长度。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也可与第二支管一体成型。或者,第一弯曲过渡段和第一延伸段一体成型后焊接连接于第一支管(如图7A所示);或者第一弯曲过渡段与第一支管一体成型,第一延伸段焊接连接于第一弯曲过渡段(如图7B所示)。
为进一步减少出气管件上的焊点以降低泄漏率,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主管1与导气管20一体成型;即导气管20、主管1、第一支管2、第二支管3以及第一连接管4均一体成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主管也可焊接连接于导气管。
在现有的多缸压缩机中两个缸体在一个循环周期的不同时间段内交替工作以达到最小的功率波动幅度而持续平稳地提供压缩功率。交替工作的缸体势必会使得其中一管路逐渐关闭而另一管路打开,此时与逐渐关闭的管路相连接的支管因气流截断就会产生回弹气流。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三通管件中,第一支管2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3的中轴线垂直,在这种结构中,当其中一支管因管路关闭而产生回弹气流时则会严重干扰另一支管的进气顺畅度。本实施例以制冷系统管件作为具有单根导气管的多缸压缩机储液器的出气管为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还可用于其中一管路关闭而另一管路开通的其它场合。
以与第二支管3相连接的吸气管关闭而第一支管2进行进气为例进行说明。图4中箭头A为第二支管3内回弹气流的传输方向,而箭头B则为第一支管2内的气流传输方向。从图4中箭头A和箭头B所呈现的气流传输方向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支管3内回弹的气流沿其中轴线向主管1内逐渐输出并沿主管1、第一支管2以及第二支管3三者的交界区域的左侧进入主管1内;而此时,主管1输出的气流则从交界区域的右侧进入第一支管2内;从避免了第二支管3内回弹气流和第一支管2内进气气流的正交对流,大大提高了第一支管2的进气顺畅度。
同样的,当第一支管2所连接的管路关闭而第二支管3连接的管路开始吸气时,第一支管2内产生的回弹气流沿箭头B的相反方向传输至主管1内,而主管1内的气流则沿箭头A的相反方向进入第二支管3内;同样实现了两股气流的正交对流,大大提高了进气的顺畅度。
相对应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缸压缩机储液器,其包括储液器壳体30、设置于储液器壳体内的一导气管20以及与导气管20相连接的本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管件10。此时,制冷系统管件10为多缸压缩机储液器的出气管。
实施例二
在制冷系统内,气液分离器在起到气液分离、过滤以及消音的同时还具备了储液器所具有的介质存储缓冲的功能。现有的制冷系统中往往同时设有储液器和气液分离器以满足储液、补液及气液分离的要求,但是由于空调机组安装空间有限,同时设置两个配件造成安装空间浪费且增加了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替换现有储液器的制冷系统管件。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及其变化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制冷系统管件10还包括设置于主管内的滤网6。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10,主管1实现进气,而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5则与多缸压缩机上两根吸气管相连接。倾斜设置的第二支管3使得主管1内的气流能均匀地分配至两根吸气管上。于此同时,中轴线相交的第一支管2和第二支管3还避免了因其中一管路关闭而产生的回弹气流对另一管路中的进气气流的干扰。而主管1内的滤网6则替代储液器内的过滤组件。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10可很好地替代现有制冷系统内的储液器以减小空调机组的安装空间和生成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系统管件中第一支管沿主管的轴向或平行于主管的轴向延伸,而第二支管沿主管的侧面向外延伸,第一支管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的中轴线相交成锐角,倾斜设置的第二支管使得主管内的气体或流体能顺畅地沿两者的交界处进入第二支管内,从而大大提高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内流量分配的均匀性。进一步的,倾斜设置的第二支管改变了第二支管和主管连接处的气流传输方向,该处的气流方向沿第二支管的中轴线传输,其不再垂直阻挡第一支管和主管连接处的气流传输方向;从而实现回弹气流和进气气流相互避让,两者不再相互干扰。该设置不仅大大提高了两根支管的气流传输顺畅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管件的噪音。而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设置在实现了两根支管内气流的导向的同时很好地匹配了现有制冷系统内的管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经挤压后一体成型且相互连通的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沿主管的轴向或平行于主管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支管从主管的侧面向外延伸,第一支管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的中轴线相交形成锐角;
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弯曲过渡段和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弯曲过渡段连接于第一支管;
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二弯曲过渡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二弯曲过渡段连接于第二支管,第二延伸段位于第一延伸段的一侧且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段的延伸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管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管与主管同轴且沿主管的轴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管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管的中轴线和第二支管的中轴线相交形成的锐角大于或等于2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平行于所述第二延伸段且两者的中轴线均垂直于主管的中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管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一弯曲过渡段和第一延伸段一体成型后焊接连接于第一支管;或者第一弯曲过渡段与第一支管一体成型,第一延伸段焊接连接于第一弯曲过渡段;或者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支管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管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管上的第二弯曲过渡段和第二延伸段一体成型后焊接连接于第二支管;或者第二连接管与第二支管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管件为多缸压缩机储液器的出气管,所述多缸压缩机储液器内仅具有一根导气管,所述制冷系统管件上的主管连接于储液器壳体内的导气管,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向多缸压缩机所在的一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管件,其特征在于,主管焊接连接于导气管或者与导气管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管件还包括设置于主管内的滤网。
10.一种多缸压缩机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器壳体;
设置于储液器壳体内的一导气管;以及
与导气管相连接的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管件。
CN202020081458.5U 2019-11-26 2020-01-13 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 Active CN2117821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59618 2019-11-26
CN201922085961 2019-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2118U true CN211782118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93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1458.5U Active CN211782118U (zh) 2019-11-26 2020-01-13 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2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3038A (zh) 家用空调系统室内、外机组间的连接管路
CN202252355U (zh) 汽车空调管路尼龙管夹
CN211782118U (zh) 制冷系统管件及多缸压缩机储液器
CN105258318A (zh) 一种降噪除异音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制冷剂的流动方法
CN202812525U (zh) 一种自带消音器的一体化波纹连接管
CN2937740Y (zh) 家用空调系统室内、外机组间的连接管路
CN206247598U (zh) 空调器的消声器和空调器
CN208282360U (zh) 空调连接管
CN205066119U (zh) 一种降低压力脉动的消声器及具有该消声器的空调系统
CN210978893U (zh) 制冷设备用管件
CN203478741U (zh) 一种空调用分流器
CN204880868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N204006605U (zh) 空调管路消音器
CN202928230U (zh) 高压阀部件和空调室外机
CN208090838U (zh) 空调室外机的配管系统及空调器
CN207229989U (zh) 中央空调通风管道
CN209385729U (zh) 一种空调截止阀及空调器
CN109341052A (zh) 空调用消声器和空调器
CN2826117Y (zh) 空调器室内外机连接管转接头结构
CN2289122Y (zh) 流体管路的消声装置
CN203771653U (zh) 一种消音器
CN209208401U (zh) 空调消音器
CN113970200A (zh) 一种降噪的节流短管
CN219841214U (zh) 管路总成、车用空调和汽车
CN20571605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用节能型制冷管路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