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71224U - 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71224U
CN209671224U CN201920190837.5U CN201920190837U CN209671224U CN 209671224 U CN209671224 U CN 209671224U CN 201920190837 U CN201920190837 U CN 201920190837U CN 209671224 U CN209671224 U CN 209671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ust bearing
rotor
fixing axle
rotation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08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槻登
仓谷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Fuset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Fuset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Fuset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Fusets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71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712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装置,即使可以防止推力轴承的、伴随转子的旋转的共转,也能够降低固定轴的成本。在泵装置(1)中,在形成吸入口(10a)的壳体(10)的底部(10d),形成从吸入口(10a)吸入的液体通过的贯通孔(10h)。在壳体(10)上形成:保持固定轴(18)的下端部的轴保持部(10e)、以包围贯通孔(10h)的方式以在转子(6)的周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并将轴保持部(10e)和底部(10d)相连的多个连结部(10j)。在连结部(10j)的上端侧形成有向比轴保持部(10e)的上端面靠上侧突出的突出部(10p),至少一个突出部(10p)为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

Description

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装置,具备:电动机、和通过电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的叶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一种泵装置,具备:具有转子及定子的电动机、和固定于转子的叶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的外廓,是由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并且覆盖定子的外壳、和覆盖外壳的开口侧的壳体所构成。在外壳和壳体之间,形成有流体通过的泵室。电动机具备:能够旋转地支承转子的固定轴。固定轴的一端部保持于壳体,固定轴的另一端部保持于外壳。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在固定轴的两端部安装有在固定轴的轴向上支承转子的推力轴承。在两个推力轴承之间,配置有构成转子的一部分的套筒。在固定轴的两端部实施D切割加工,固定轴的两端部的横截面形状为D形状。即,固定轴的两端部为形成有D切割面的D切割面形成部。形成于固定轴的一端部的D切割面形成部的长度(固定轴的轴向的长度),比形成于固定轴的另一端部的D切割面形成部的长度(固定轴的轴向的长度)长。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在推力轴承上形成有插通D切割面形成部的固定轴插入孔。在固定轴插入孔的内周面,形成有与D切割面对置的平面,利用形成于固定轴插入孔的内周面的平面和形成于固定轴的D切割面,防止推力轴承相对于固定轴的旋转。另外,通过防止推力轴承相对于固定轴的旋转,防止伴随转子的旋转的推力轴承的共转。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壳体形成为外壳侧开口的有底的筒状,壳体具备:形成为筒状的筒部、和封闭筒部的一端的底部。在壳体上,形成有流体流入的导入口部、和排出流体的排出口部。导入口部的前端为流体的吸入口。导入口部配置于底部的中心。另外,导入口部配置于与固定轴的同轴上。另外,在壳体上,形成有保持固定轴的一端部的轴保持部。轴保持部与底部为一体形成,与底部的中心部相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764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为了防止推力轴承相对于固定轴的旋转,且防止伴随转子的旋转的推力轴承的共转,因此,对固定轴的两端部实施了D切割加工。即,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对形成为细长的圆柱状的固定轴的两端侧的一部分实施了D切割加工。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固定轴的成本提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泵装置,具备:转子、固定于转子的叶轮、能够旋转地支承转子及叶轮的固定轴、在固定轴的轴向上支承转子及叶轮的推力轴承,其中,即使可以防止伴随转子的旋转的推力轴承的共转,也能够降低固定轴的成本。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装置,包括:电动机,具有转子及定子;以及叶轮,固定于转子且通过电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其中,在收容转子、定子及叶轮的泵壳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吸入的液体朝向喷出口通过的泵室。电动机包括:固定轴,能够旋转地支承转子及叶轮;以及推力轴承,在将固定轴的轴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所述推力轴承配置于固定轴的第一方向端侧且被固定轴插通,并且,在固定轴的轴向上支承转子及叶轮。泵壳具备:形成有吸入口的壳体,壳体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壳体具有:形成为筒状的筒部、和封闭筒部的一端的底部。形成为筒状的筒部的轴向与固定轴的轴向一致,底部封闭筒部的第一方向端,在底部形成有在固定轴的轴向上贯通底部并且供从吸入口吸入的液体通过的贯通孔,在从固定轴的轴向观察时,固定轴的轴心和贯通孔的中心一致。在壳体上形成有:轴保持部,所述轴保持部配置于比底部靠第二方向侧,且保持固定轴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多个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以包围贯通孔的方式以在转子的周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且将轴保持部和底部相连。通过了贯通孔的液体,通过转子的周向上的多个连结部之间而流入泵室。在至少两个连结部的第二方向端侧,形成有向比轴保持部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面靠第二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推力轴承配置于轴保持部的第二方向侧,并且,推力轴承的至少一部分在转子的径向上配置于突出部的内侧。至少一个突出部为:用于防止推力轴承在转子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中,在形成吸入口的壳体的底部,形成有从吸入口吸入的液体通过的贯通孔。在壳体上,形成有:保持固定轴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的轴保持部、和以包围贯通孔的方式以在转子的周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且将轴保持部和底部相连的多个连结部。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至少两个连结部的第二方向端侧,形成有向比轴保持部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面靠第二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进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推力轴承配置于轴保持部的第二方向侧,并且,推力轴承的至少一部分在转子的径向上配置于突出部的内侧,至少一个突出部为防止推力轴承在转子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使至少不对固定轴的第一方向端侧实施D切割加工,也能够使用形成于壳体的连结部的旋转防止部,来防止推力轴承的旋转。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使可以防止伴随转子的旋转的推力轴承的共转,也能够降低固定轴的成本。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利用将轴保持部和底部相连的连结部来防止伴随转子的旋转的推力轴承的共转,所以,无需另行设置用于防止推力轴承的共转的部件。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简化泵装置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例如,在推力轴承上,形成有朝向推力轴承的外周侧突出的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在第一突起部,形成有能够从转子的周向上的一侧与旋转防止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面。在第二突起部,形成有能够从转子的周向上的另一侧与旋转防止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面。所述情况下,能够使用向推力轴承的外周侧突出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可靠地防止伴随转子的旋转的推力轴承的共转。另外,所述情况下,在组装泵装置时,以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为标记,容易在轴保持部的第二方向侧组装推力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中,例如,一个突出部为旋转防止部。旋转防止部在转子的周向上,被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夹。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在突出部的第二方向端侧,形成防止推力轴承向第二方向侧脱离的防脱离部。当这样构成时,能够防止安装于壳体的推力轴承从壳体脱落。因此,容易进行组装泵装置时的推力轴承的处理。另外,由于在组装泵装置时,在轴保持部的第二方向侧可靠地配置推力轴承,所以,能够防止在泵装置完成时,在轴保持部的第二方向侧未配置推力轴承的组装错误。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电动机具备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配置于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端侧,被插通固定轴,并且,在固定轴的轴向上支承转子及叶轮。泵壳具备:构成电动机的一部分的电动机壳。在电动机壳上,形成有保持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第二轴保持部。在第二轴保持部,形成有用于防止第二推力轴承在转子的周向上的旋转的第二旋转防止部。
当这样构成时,即使不对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端侧实施D切割加工,也能够使用形成于泵壳的第二轴保持部的第二旋转防止部,来防止第二推力轴承的旋转。亦即,即使不对固定轴的两端侧实施D切割加工,也能够防止伴随转子的旋转的推力轴承及第二推力轴承的共转。因此,即使能够防止伴随转子的旋转的推力轴承及第二推力轴承的共转,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固定轴的成本。另外,当这样构成时,由于利用保持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第二轴保持部防止了伴随转子的旋转的第二推力轴承的共转,所以,无需另外设置用于防止第二推力轴承的共转的部件。因此,能够简化泵装置的结构。
另外,当这样构成时,由于可以不对固定轴的两端侧实施D切割加工,所以,能够使用形成为简单的细长的圆柱状的固定轴。因此,能够防止在组装泵装置时,使固定轴的安装方向错误的错误组装。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由于形成于固定轴的一端侧的D切割面形成部的长度和形成于固定轴的另一端侧的D切割面形成部的长度不同,所以,在组装泵装置时,可能产生使固定轴的安装方向错误的组装错误。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虽然为了防止使固定轴的安装方向错误的组装错误,也可以使形成于固定轴的一端侧的D切割面形成部的长度和形成于固定轴的另一端侧的D切割面形成部的长度相同,但在所述情况下,由于在固定轴的两端侧必须使D切割面形成部的长度相同,所以,泵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叶轮具备:插通固定轴的圆筒状的轴承部,轴承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与推力轴承对置。在轴承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形成有从轴承部的内周面通向外周面并且朝向第二方向侧凹陷的连通槽。
当这样构成时,在叶轮旋转时,利用离心力从轴承部的内周面朝向外周面沿着连通槽流通液体,因此,能够利用形成于固定轴的外周面与轴承部的内周面之间的极小的间隙、和形成于轴承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的连通槽,而在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端侧与第一方向端侧之间形成液体的流路。因此,可以在固定轴的外周面和轴承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液体的膜,其结果,能够抑制固定轴的磨损及轴承部的内周面的磨损。另外,由于利用离心力从轴承部的内周面朝向外周面沿着连通槽而流通液体,所以,可以在轴承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和推力轴承之间形成液体的膜。因此,能够抑制轴承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的磨损及推力轴承的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在旋转防止部形成有朝向转子的径向的内侧膨出的卡合凸部,在推力轴承上形成有与卡合凸部卡合而防止推力轴承在转子的周向上的旋转的卡合凹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例如,电动机具备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配置于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端侧,被插通固定轴,并且,在固定轴的轴向上支承转子及叶轮。泵壳具备:构成电动机的一部分的电动机壳。在电动机壳上,形成有保持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第二轴保持部。在第二轴保持部,形成有朝向第二方向侧凹陷并且配置第二推力轴承的配置凹部。在配置凹部的侧面,形成有朝向转子的径向的内侧膨出的第二卡合凸部。第二推力轴承形成为与推力轴承相同的形状。在第二推力轴承上形成有第二卡合凹部,第二卡合凹部与第二卡合凸部卡合,防止第二推力轴承在转子的周向上的旋转。所述情况下,由于将第二推力轴承形成为与推力轴承同形状,所以,能够降低泵装置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第二卡合凸部相对于固定轴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三个部位以上。当这样构成时,在第二卡合凸部未卡合第二卡合凹部的情况下,在固定轴的轴向上,将第二推力轴承整体配置于比设计上的配置位置靠第一方向侧。因此,能够提高在第二卡合凸部未卡合第二卡合凹部时的、转子的旋转负荷,其结果,在组装了泵装置后的检查中,能够发现推力轴承未被装入正确位置的泵装置。此外,在第二卡合凸部例如形成于一个部位的情况下,当未在第二卡合凸部卡合第二卡合凹部时,由于第二推力轴承会被以倾斜的状态配置,所以,即使不在第二卡合凸部卡合第二卡合凹部,转子的旋转负荷也不易变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第二卡合凸部相对于固定轴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三个部位。第二卡合凹部相对于固定轴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六个部位或九个部位。当这样构成时,在将第二推力轴承配置于配置凹部时,容易在第二卡合凸部卡合第二卡合凹部。因此,例如,即使配置凹部的凹陷量增大,也能够容易地在第二卡合凸部卡合第二卡合凹部。
[实用新型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泵装置,具备:转子、固定于转子的叶轮、能够旋转地支承转子及叶轮的固定轴、在固定轴的轴向上支承转子及叶轮的推力轴承,其中,即使可以防止伴随转子的旋转的推力轴承的共转,也能够降低固定轴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叶轮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从图1的E-E方向说明第二推力轴承及配置凹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在图4所示的轴保持部配置有推力轴承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轴保持部、连结部及推力轴承等的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连结部及推力轴承的俯视图。
图8A至图8D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的推力轴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的推力轴承及突出部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9所示的突出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A是图9所示的推力轴承的俯视图。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的第二推力轴承的俯视图。
图12是用于从图1的E-E方向说明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的配置凹部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泵装置
2:电动机
3:叶轮
3a:轴承部
3f:连通槽
6:转子
7:定子
8:泵壳
9:电动机壳
9g:底部(第二轴保持部)
9j:配置凹部
9r:平面(第二旋转防止部)
9v:卡合凸部(第二卡合凸部)
10:壳体
10a:吸入口
10b:喷出口
10c:筒部
10d:底部
10e:轴保持部
10h:贯通孔
10j:连结部
10p:突出部
10p1:突出部(旋转防止部)
10r:防脱离部
10v:卡合凸部
11:泵室
18:固定轴
20:推力轴承
20c:突起部(第一突起部)
20d:突起部(第二突起部)
20e:接触面(第一接触面)
20f:接触面(第二接触面)
20p:卡合凹部
21:推力轴承(第二推力轴承)
21p:卡合凹部(第二卡合凹部)
Z:固定轴的轴向
Z1:第二方向
Z2: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泵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叶轮3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从图1的E-E方向说明推力轴承21及配置凹部9j的结构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Z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将上下方向的一侧即图1的Z1方向侧设为“上”侧,将其相反侧即图1的Z2方向侧设为“下”侧。
本方式的泵装置1是被称作密闭式泵(密闭式电动泵)的类型的离心泵。泵装置1具备:电动机2、以电动机2的动力进行旋转的叶轮3、用于控制电动机2的电路基板4。电动机2是DC无刷电动机。电动机2具备转子6和定子7。叶轮3、转子6及定子7收容于泵壳8。泵壳8具备:构成电动机2的一部分的电动机壳9、以及固定于电动机壳9的下端侧的壳体10。
在壳体10上,形成有水等液体的吸入口10a、和液体的喷出口10b(参照图4)。在泵壳8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10a吸入的液体朝向喷出口10b通过的泵室11。泵室11由电动机壳9和壳体10划分。在电动机壳9和壳体10的接合部分,配置有用于确保泵室11的密闭性的环状的密封部件12。密封部件12为O型环。电动机壳9和壳体10通过多个螺丝13相互固定。
转子6具备:形成为圆筒状的驱动用磁铁16、和固定驱动用磁铁16的圆筒状的磁铁保持部件17。形成为圆筒状的磁铁保持部件17以磁铁保持部件17的轴向和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驱动用磁铁16固定于磁铁保持部件17的内周面。在驱动用磁铁16的内周面,在周向上交替磁化有N极和S极。磁铁保持部件17由软磁性体形成。在磁铁保持部件17的下端侧固定有叶轮3。即,叶轮3固定于转子6。
叶轮3及转子6被配置于泵室11的内部。另外,叶轮3及转子6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固定轴18。即,电动机2具备:能够旋转地支承叶轮3及转子6的固定轴18。固定轴18形成为细长的圆柱状。叶轮3及转子6以固定轴18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固定轴18以固定轴18的轴向和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即上下方向(Z方向)为固定轴18的轴向。另外,本方式的下方向(Z2方向)为固定轴18的轴向的一方即第一方向,上方向(Z1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
叶轮3由树脂形成。叶轮3具备:插通固定轴18的轴承部3a。轴承部3a形成为圆筒状,在轴承部3a的内周侧插通有固定轴18。固定轴18的下端部保持于壳体10,固定轴18的上端部保持于电动机壳9。在壳体10和轴承部3a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20,在电动机壳9和轴承部3a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21。即,电动机2具备:在上下方向(固定轴18的轴向)上支承叶轮3及转子6的推力轴承20、21。本方式的推力轴承21是第二推力轴承。
推力轴承20、21是形成为平板状的滑动轴承。推力轴承20、21以推力轴承20、21的厚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推力轴承20、21中插通有固定轴18。即,在推力轴承20上形成有插通固定轴18的圆孔状的贯通孔20a,在推力轴承21上形成有插通固定轴18的圆孔状的贯通孔21a。
推力轴承20配置于固定轴18的下端侧,推力轴承21配置于固定轴18的上端侧。推力轴承21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在推力轴承21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1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平面21b(参照图3)。关于推力轴承20的具体结构,如后所述。
另外,叶轮3具备:固定于磁铁保持部件17的下端且封闭磁铁保持部件17的下端的圆板状的叶片形成部3b、和从叶片形成部3b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多个叶片部3c。在磁铁保持部件17的下端,固定有叶片形成部3b的外周侧部分。如图2所示,在叶片形成部3b形成有排气用的多个贯通孔3d。贯通孔3d是贯通叶片形成部3b的圆孔。轴承部3a与叶片形成部3b的中心相连。轴承部3a的大半部分从叶片形成部3b的上表面突出。另外,轴承部3a的下端面配置于比叶片形成部3b的下表面稍靠下侧。
轴承部3a的下端面与推力轴承20对置,轴承部3a的上端面与推力轴承21对置。如图2所示,在轴承部3a的下端面,形成有从轴承部3a的内周面通向外周面的连通槽3f。连通槽3f从轴承部3a的下端面朝向上侧凹陷。另外,连通槽3f呈沿转子6的径向伸出的直线状而形成。连通槽3f的宽度窄。在本方式中,以180°节距将两条连通槽3f形成于轴承部3a的下端面。
定子7配置于驱动用磁铁16的内周侧。即,本方式的电动机2是将构成转子6的一部分的驱动用磁铁16配置于定子7的外周侧的外转子型的电动机。另外,定子7配置于固定轴18及轴承部3a的外周侧。另外,定子7配置于泵室11的外部。定子7具备:多个驱动用线圈23、和定子芯材24。驱动用线圈23经由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绝缘体25,而卷绕于定子芯材24的突极部24a。
电路基板4是玻璃环氧基板等的刚性基板,形成为平板状。电路基板4配置于定子7的上端侧。另外,电路基板4载置于构成电动机壳9的后述的连接部9c的上表面。驱动用线圈23与电路基板4电连接。电路基板4及定子芯材24被收容于电动机壳9。此外,电路基板4及定子7由灌封树脂覆盖。
电动机壳9由树脂形成。电动机壳9具备:配置于叶轮3及转子6、和定子7之间,且将叶轮3及转子6、和定子7隔开的隔壁9a。隔壁9a划定泵室11的一部分,起到防止泵室11内的液体流入定子7及电路基板4的配置部位的作用。
隔壁9a具备:配置于定子7的外周侧且驱动用磁铁16的内周侧的筒状的外侧隔壁部9d、和配置于定子7的内周侧的筒状的内侧隔壁部9e。外侧隔壁部9d和内侧隔壁部9e形成为圆筒状,并且配置为以固定轴18为中心的同心状。另外,隔壁9a具备:将外侧隔壁部9d的下端与内侧隔壁部9e的下端相连的环状的环状隔壁部9f、和封闭内侧隔壁部9e的上端的底部9g。另外,电动机壳9具备:配置于隔壁9a的外周侧的筒状的外周筒部9b、和将隔壁9a与外周筒部9b相连的连接部9c。
壳体10固定于外周筒部9b的下端侧。连接部9c形成为圆环状,并且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板状。连接部9c从外侧隔壁部9d的上端向转子6的径向的外侧扩展,将外周筒部9b的上端部和外侧隔壁部9d的上端相连。在连接部9c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对电路基板4定位并且进行固定的多个突起9h。内侧隔壁部9e配置于固定轴18及轴承部3a的外周侧。环状隔壁部9f形成为圆环状,并且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板状。
底部9g保持固定轴18的上端部。在底部9g的下表面的中心,形成有配置推力轴承21的配置凹部9j。配置凹部9j形成为从底部9g的下表面朝向上侧凹陷的大致圆孔状。配置凹部9j的底面(上表面)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推力轴承21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叶轮3的轴承部3a和配置凹部9j的底面之间。在配置凹部9j的底面的中心,形成有插入固定轴18的上端部的插入孔9k。插入孔9k形成为从配置凹部9j的底面朝向上侧凹陷的圆孔状。本方式的底部9g是保持固定轴18的上端部的第二轴保持部。
配置凹部9j的内径比推力轴承21的外径稍大。如图3所示,在配置凹部9j的侧面,形成有与推力轴承21的平面21b对置的平面9r。在本方式中,利用推力轴承21的平面21b和底部9g的平面9r,来防止推力轴承21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本方式的平面9r是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1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第二旋转防止部。
(推力轴承的结构及壳体的结构)
图4是图1所示的壳体10的立体图。图5是在图4所示的轴保持部10e上配置有推力轴承20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轴保持部10e、连结部10j及推力轴承20等的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连结部10j及推力轴承20的俯视图。
壳体10由树脂形成。壳体10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具有:形成为筒状的筒部10c、和封闭筒部10c的一端的底部10d。形成为筒状的筒部10c的轴向与上下方向一致。底部10d封闭了筒部10c的下端。筒部10c的内周侧及底部10d的上侧为泵室11。在壳体10上,形成有:保持固定轴18的下端部的轴保持部10e、前端形成吸入口10a的圆筒状的吸入口形成部10f、以及前端形成喷出口10b的圆筒状的喷出口形成部10g。
喷出口形成部10g从筒部10c的外周面朝向外周侧突出。吸入口形成部10f从底部10d的中心朝向下侧突出。形成为圆筒状的吸入口形成部10f的轴心与固定轴18的轴心一致。在底部10d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底部10d的贯通孔10h。贯通孔10h形成于底部10d的中心。
贯通孔10h形成为圆孔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贯通孔10h的中心和吸入口形成部10f的轴心一致。即,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贯通孔10h的中心和固定轴18的轴心一致。贯通孔10h的内径为与吸入口形成部10f的内径相同的大小。从吸入口10a吸入的液体通过吸入口形成部10f的内周侧及贯通孔10h。
轴保持部10e配置于转子6的径向上的中心。另外,轴保持部10e配置于比底部10d靠上侧。轴保持部10e与底部10d的中心部相连。具体而言,轴保持部10e经由三个连结部10j与底部10d的中心部相连。即,在壳体10上形成有将轴保持部10e和底部10d相连的三个连结部10j。
轴保持部10e由形成为圆柱状的上侧部分和形成为圆锥状的下侧部分构成。形成为圆锥状的轴保持部10e的下侧部分的外径随着朝向下侧而依次减小。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轴保持部10e的中心和贯通孔10h的中心一致。轴保持部10e的上端面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在轴保持部10e的上端面的中心,形成有插入固定轴18的下端部的插入孔10k。插入孔10k形成为从轴保持部10e的上端面朝向下侧凹陷的圆孔状。推力轴承20配置于轴保持部10e的上侧。
连结部10j从底部10d的上表面朝向上侧立起。另外,连结部10j从贯通孔10h的周缘朝向上侧立起。三个连结部10j以包围贯通孔10h的方式配置。另外,三个连结部10j在转子6的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三个连结部10j在转子6的周向上以一定的节距配置。即,三个连结部10j按以贯通孔10h为中心的120°节距形成。三个连结部10j形成为相同形状。
转子6的径向上的连结部10j的内侧面为凹曲面。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转子6的径向上的连结部10j的内侧面的形状为:以贯通孔10h的中心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转子6的径向上的连结部10j的内侧面的曲率半径与贯通孔10h的曲率半径相等,转子6的径向上的连结部10j的内侧面与贯通孔10h的内周面平滑地相连。通过了贯通孔10h的液体,通过转子6的周向上的三个连结部10j之间而流入泵室11。
三个连结部10j的上端部与轴保持部10e相连。具体而言,三个连结部10j的上端部与形成为圆柱状的轴保持部10e的上侧部分的外周面相连。在三个连结部10j的上端侧,形成有向比轴保持部10e的上端面靠上侧突出的突出部10p。突出部10p的高度(具体而言,从轴保持部10e的上端面至突出部10p的上端面的高度)比推力轴承20的厚度高。突出部10p形成为曲板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转子6的径向上的突出部10p的内侧面的曲率中心、及转子6的径向上的突出部10p的外侧面的曲率中心,与贯通孔10h的中心一致。转子6的周向上的突出部10p的端面为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平面。
如上所述,推力轴承20形成为平板状。推力轴承20由形成为圆板状的圆板部20b、和从圆板部20b朝向推力轴承20的外周侧突出的两个突起部20c、20d构成。即,在推力轴承20上,形成有朝向推力轴承20的外周侧突出的两个突起部20c、20d。贯通孔20a形成于圆板部20b的中心。圆板部20b的曲率半径,比转子6的径向上的突出部10p的内侧面的曲率半径稍小。
两个突起部20c、20d在转子6的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状态形成。转子6的周向上的两个突起部20c、20d的间隔,比转子6的周向上的突出部10p的宽度稍宽。圆板部20b在转子6的径向上配置于三个突出部10p的内侧。即,推力轴承20的一部分在转子6的径向上配置于三个突出部10p的内侧。三个突出部10p中的一个突出部10p,在转子6的周向上被夹于突起部20c和突起部20d之间。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夹于突起部20c和突起部20d之间的一个突出部10p与剩余的两个突出部10p区别表示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突出部10p设为“突出部10p1”。
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突起部20c的突出部10p1侧,形成有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平面。所述平面与周向上的突出部10p1的一端面对置,成为能够与转子6的周向上的突出部10p1的一端面接触的接触面20e。即,在突起部20c,形成有能够从转子6的周向的一侧与突出部10p1接触的接触面20e。
另外,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突起部20d的突出部10p1侧,形成有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平面。所述平面与转子6的周向上的突出部10p1的另一端面对置,成为能够与转子6的周向上的突出部10p1的另一端面接触的接触面20f。即,在突起部20d,形成有能够从转子6的周向的另一侧与突出部10p1接触的接触面20f。
在本方式中,利用突起部20c、20d和突出部10p1,来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本方式的突出部10p1是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即,三个突出部10p中的一个突出部10p1为: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另外,本方式的突起部20c为第一突起部,突起部20d为第二突起部,接触面20e为第一接触面,接触面20f为第二接触面。
推力轴承2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叶轮3的轴承部3a和轴保持部10e的上端面之间。在推力轴承20和轴承部3a之间及推力轴承21和轴承部3a之间的至少一方,形成有间隙(推力间隙)。此外,在驱动泵装置1时,推力轴承20与轴承部3a接触,在推力轴承21和轴承部3a之间形成推力间隙。
在三个突出部10p的上端侧,形成有防止推力轴承20向上侧的脱离的防脱离部10r(参照图6、图7)。具体而言,在转子6的径向上配置于三个突出部10p的内侧的圆板部20b的、防止向上侧的脱离的防脱离部10r,形成于三个突出部10p的上端部。防脱离部10r形成于突出部10p的上端部的、转子6的径向上的内侧端。
本方式的防脱离部10r通过以将推力轴承20载置于轴保持部10e的上表面后,且突出部10p的上端部的一部分覆盖于圆板部20b的上表面的方式,使树脂制的壳体10的突出部10p的上端部熔融而形成。例如,防脱离部10r通过超声波焊接机而形成。此外,防脱离部10r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形成。另外,图5中,省略防脱离部10r的图示。
(本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方式中,利用形成于壳体10的突出部10p1和形成于推力轴承20的突起部20c、20d,而防止了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因此,在本方式中,即使不对固定轴18的下端侧实施D切割加工,也能够防止推力轴承20的旋转。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利用形成于电动机壳9的底部9g的平面9r和形成于推力轴承21的平面21b,来防止推力轴承21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所以,即使不对固定轴18的上端侧实施D切割加工,也能够防止推力轴承21的旋转。
即,在本方式中,即使不对固定轴18实施D切割加工,也能够防止推力轴承20、21的旋转。因此,在本方式中,即使能够防止伴随转子6的旋转的推力轴承20、21的共转,也能够降低固定轴18的成本。另外,在本方式的泵装置1中,由于使用了形成为未实施D切割加工的简单的细长的圆柱状的固定轴18,所以,能够防止在组装泵装置1时使固定轴18的安装方向错误的组装错误。
在本方式中,由于利用将轴保持部10e和底部10d相连的连结部10j,来防止伴随转子6的旋转的推力轴承20的共转,所以,无需另行设置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的共转的部件。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利用保持固定轴18的上端部的底部9g,来防止伴随转子6的旋转的推力轴承21的共转,所以,无需另行设置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1的共转的部件。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简化泵装置1的结构。
在本方式中,在推力轴承20上,形成有朝向推力轴承20的外周侧突出的两个突起部20c、20d。因此,在本方式中,在组装泵装置1时,以突起部20c、20d为标记,容易在轴保持部10e的上侧组装推力轴承20。
在本方式中,在三个突出部10p的上端侧,形成有防止推力轴承20向上侧的脱离的防脱离部10r。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防止安装于壳体10的推力轴承20从壳体10的脱落。因此,在本方式中,容易进行组装泵装置1时的推力轴承20的处理。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在组装泵装置1时,推力轴承20被可靠地配置在轴保持部10e的上侧,所以,能够防止在泵装置1完成时,推力轴承20未配置在轴保持部10e的上侧的组装错误。
在本方式中,在轴承部3a的下端面,形成有从轴承部3a的内周面通向外周面的连通槽3f。因此,在本方式中,在叶轮3旋转时,利用离心力从轴承部3a的内周面朝向外周面而沿着连通槽3f流通液体。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利用形成于固定轴18的外周面与轴承部3a的内周面之间的极小的间隙、和形成于轴承部3a的下端面的连通槽3f,而在固定轴18的上端侧和下端侧之间形成液体的流路。其结果,在本方式中,可以在固定轴18的外周面和轴承部3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液体的膜。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抑制固定轴18的磨损及轴承部3a的内周面的磨损。
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通过离心力从轴承部3a的内周面朝向外周面而沿着连通槽3f流通液体,所以,能够在轴承部3a的下端面和推力轴承20之间形成液体的膜。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抑制轴承部3a的下端面的磨损及推力轴承20的磨损。
(推力轴承的变形例1)
图8A至图8D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的推力轴承20的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在图8A至图8D中,对于与上述的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
在上述的方式中,以突起部20c的接触面20e和突起部20d的接触面20f可以与同一突出部10p1接触的方式,而形成有突起部20c、20d,但如图8A、图8B所示,突起部20c的接触面20e可接触的突出部10p、和突起部20d的接触面20f可接触的突出部10p,也可以不同。所述情况下,接触面20e可接触的突出部10p、和接触面20f可接触的突出部10p这两个突出部10p,成为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
另外,如图8C所示,也可以在推力轴承20上形成一个突起部20g,来代替突起部20c、20d。所述情况下,转子6的周向上的突起部20g的一端面20h可接触的突出部10p和转子6的周向上的突起部20g的另一端面20j可接触的突出部10p不同。所述情况下,端面20h可接触的突出部10p和端面20j可接触的突出部10p这两个突出部10p,成为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
另外,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不在推力轴承20形成突起部20c、20d。所述情况下,例如,如图8D所示,在推力轴承20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三个平面20k。另外,所述情况下,转子6的径向上的突出部10p的内侧面,成为与平面20k对置的平面10t。所述情况下,利用平面20k和平面10t,来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另外,所述情况下,三个突出部10p成为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
此外,在图8D所示的变形例中,形成于推力轴承20的平面20k的数量及与平面20k对置的平面10t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一个。在平面20k的数量及平面10t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两个突出部10p成为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另外,在平面20k的数量及平面10t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一个突出部10p成为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此外,在图8A至图8D中,省略防脱离部10r的图示。
(推力轴承的变形例2)
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的推力轴承20及突出部10p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用于说明图9所示的突出部10p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1A是图9所示的推力轴承20的俯视图。图11B是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的推力轴承21的俯视图。图12是用于从图1的E-E方向说明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的配置凹部9j的结构的图。此外,图9~图12中,对于与上述的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
在上述的方式中,在推力轴承20上未形成突起部20c、20d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三个突出部10p上形成有朝向转子6的径向的内侧膨出的卡合凸部10v(参照图10)。所述情况下,在推力轴承20上,形成有与卡合凸部10v卡合而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卡合凹部20p(参照图11A)。所述情况下,三个突出部10p成为用于防止推力轴承20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即,在旋转防止部上形成有卡合凸部10v。
卡合凸部10v形成于转子6的径向上的突出部10p的内侧面。另外,卡合凸部10v形成为大致半圆柱状。卡合凹部20p朝向推力轴承20的径向的内侧凹陷。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卡合凹部20p的形状为圆弧状。另外,卡合凹部20p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六个部位。即,在推力轴承20上形成有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60°节距配置的六个卡合凹部20p。
另外,所述情况下,例如,如图12所示,在电动机壳9的配置凹部9j的侧面,形成有朝向转子6的径向的内侧膨出的作为第二卡合凸部的卡合凸部9v。推力轴承21形成为与推力轴承20相同形状,在推力轴承21上,形成有与卡合凸部9v卡合而防止推力轴承21在转子6的周向上的旋转的作为第二卡合凹部的卡合凹部21p(参照图11B)。
卡合凸部9v形成为大致半圆柱状。卡合凸部9v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三个部位。即,在配置凹部9j的侧面,形成有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120°节距配置的三个卡合凸部9v。卡合凹部21p朝向推力轴承21的径向的内侧凹陷。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卡合凹部21p的形状为圆弧状。另外,卡合凹部21p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六个部位。即,在推力轴承21上,形成有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60°节距配置的六个卡合凹部21p。
在所述变形例中,由于推力轴承21形成为与推力轴承20相同形状,所以,能够降低泵装置1的成本。另外,在所述变形例中,由于在推力轴承20上未形成突起部20c、20d,所以,不存在因突起部20c、20d的影响导致泵室11中的液体的流动改变。
另外,在所述变形例中,由于卡合凸部9v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三个部位,所以,当未在卡合凸部9v卡合所述卡合凹部21p时,推力轴承21整体被配置于比设计上的配置位置靠下侧。因此,当未在卡合凸部9v卡合所述卡合凹部21p时,推力轴承20、21和轴承部3a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变窄。因此,能够提高未在卡合凸部9v卡合所述卡合凹部21p时的、转子6的旋转负荷,其结果,在组装了泵装置1后的检查中,能够发现推力轴承21未被装入正确位置的泵装置1。此外,在卡合凸部9v例如形成于一个部位的情况下,当未在卡合凸部9v卡合所述卡合凹部21p时,由于推力轴承21被以倾斜的状态配置,所以,即使未在卡合凸部9v卡合所述卡合凹部21p,转子6的旋转负荷也不易变高。
进而,在所述变形例中,卡合凸部9v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三个部位,卡合凹部21p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六个部位,因此,在将推力轴承21配置于配置凹部9j时,容易在卡合凸部9v卡合所述卡合凹部21p。因此,即使在封闭内侧隔壁部9e的上端的底部9g形成配置凹部9j,也能够容易地在卡合凸部9v卡合所述卡合凹部21p。
此外,在所述变形例中,推力轴承20和推力轴承21也可以不形成为相同形状。另外,在所述变形例中,卡合凸部10v也可以形成于两个或一个突出部10p。另外,形成于推力轴承20的卡合凹部20p的数量可以为五个以下,也可以为七个以上。另外,卡合凹部20p也可以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不以等角度节距形成。
另外,形成于推力轴承21的卡合凹部21p的数量可以为五个以下,也可以为七个以上。例如,卡合凹部21p也可以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九个部位。即使在所述情况下,在将推力轴承21配置于配置凹部9j时,也容易在卡合凸部9v卡合所述卡合凹部21p。另外,卡合凹部21p也可以相对于固定轴18的轴心不以等角度节距形成。
另外,形成于配置凹部9j的侧面的卡合凸部9v的数量,根据卡合凹部21p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为四个以上。在卡合凸部9v形成于四个部位以上的情况下,在未在卡合凸部9v卡合所述卡合凹部21p时,由于将推力轴承21整体配置于比设计上的配置位置靠下侧,所以,在组装了泵装置1后的检查中,也能够发现未将推力轴承21装入正确的位置的泵装置1。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的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式之一例,但不限于此,可以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的方式中,形成于壳体10的连结部10j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另外,形成于壳体10的连结部10j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以上。在连结部10j的数量为四个以上的情况下,可以在所有的连结部10j的上端侧形成突出部10p,也可以存在在上端侧未形成突出部10p的连结部10j。但是,即使在存在上端侧未形成突出部10p的连结部10j的情况下,也会在至少两个连结部10j的上端侧形成有突出部10p。
在上述的方式中,防脱离部10r通过使突出部10p的上端部熔融而形成,但也可以在突出部10p的上端侧预先形成与推力轴承20的上表面卡扣卡合的防脱离部10r。另外,在上述的方式中,只要能够防止推力轴承20向上侧的脱离,也可以在三个突出部10p中的仅两个突出部10p的上端侧形成防脱离部10r。另外,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不在突出部10p的上端侧形成防脱离部10r。所述情况下,突出部10p的高度可比推力轴承20的厚度薄。另外,所述情况下,为了防止推力轴承20向上侧的脱离,也可以在转子6的径向上的三个突出部10p的内侧压入推力轴承20。
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对固定轴18的上端侧实施D切割加工。即,也可以在固定轴18的上端侧形成D切割面。所述情况下,在推力轴承21的贯通孔21a形成有与固定轴18的D切割面对置的平面。所述情况下,因为在固定轴18的下端侧未实施D切割加工,所以能够降低固定轴18的成本。另外,在上述的方式中,电动机2也可以是内转子型的电动机。

Claims (10)

1.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动机,具有转子及定子;以及
叶轮,固定于所述转子且通过所述电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
其中,在收容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及所述叶轮的泵壳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口吸入的液体朝向喷出口通过的泵室,
所述电动机包括:
固定轴,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以及
推力轴承,在将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所述推力轴承配置于所述固定轴的第一方向端侧且被所述固定轴插通,并且,在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上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
所述泵壳具备:形成有所述吸入口的壳体,
所述壳体形成为有底的筒状,所述壳体具有:形成为筒状的筒部、和封闭所述筒部的一端的底部,
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筒部的轴向与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一致,
所述底部封闭所述筒部的第一方向端,
在所述底部,形成有在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上贯通所述底部并且供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液体通过的贯通孔,
在从所述固定轴的轴向观察时,所述固定轴的轴心和所述贯通孔的中心一致,
在所述壳体上有形成:轴保持部,所述轴保持部配置于比所述底部靠第二方向侧,且保持所述固定轴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多个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以包围所述贯通孔的方式以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且将所述轴保持部和所述底部相连,
通过了所述贯通孔的所述液体,通过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的多个所述连结部之间而流入所述泵室,
在至少两个所述连结部的第二方向端侧,形成有向比所述轴保持部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面靠第二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推力轴承配置于所述轴保持部的第二方向侧,并且,所述推力轴承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突出部的内侧,
至少一个所述突出部为:用于防止所述推力轴承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的旋转的旋转防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推力轴承上,形成有朝向所述推力轴承的外周侧突出的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
在所述第一突起部,形成有能够从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的一侧与所述旋转防止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面,
在所述第二突起部,形成有能够从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的另一侧与所述旋转防止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突出部为所述旋转防止部,
所述旋转防止部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被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所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的第二方向端侧,形成防止所述推力轴承向第二方向侧脱离的防脱离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具备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配置于所述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端侧,被插通所述固定轴,并且,在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上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
所述泵壳具备:构成所述电动机的一部分的电动机壳,
在所述电动机壳上,形成有保持所述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第二轴保持部,
在所述第二轴保持部,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推力轴承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的旋转的第二旋转防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具备:插通所述固定轴的圆筒状的轴承部,
所述轴承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与所述推力轴承对置,
在所述轴承部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形成有从所述轴承部的内周面通向外周面并且朝向第二方向侧凹陷的连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防止部,形成有朝向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内侧膨出的卡合凸部,
在所述推力轴承上,形成有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而防止所述推力轴承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的旋转的卡合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具备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配置于所述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端侧,被插通所述固定轴,并且,在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上支承所述转子及所述叶轮,
所述泵壳具备:构成所述电动机的一部分的电动机壳,
在所述电动机壳上,形成有保持所述固定轴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第二轴保持部,
在所述第二轴保持部,形成有朝向第二方向侧凹陷并且配置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配置凹部,
在所述配置凹部的侧面,形成有朝向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内侧膨出的第二卡合凸部,
所述第二推力轴承形成为与所述推力轴承相同的形状,
在所述第二推力轴承上形成有第二卡合凹部,所述第二卡合凹部与所述第二卡合凸部卡合,防止所述第二推力轴承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合凸部相对于所述固定轴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三个部位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合凸部相对于所述固定轴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三个部位,
所述第二卡合凹部相对于所述固定轴的轴心,以等角度节距形成于六个部位或九个部位。
CN201920190837.5U 2018-02-14 2019-02-12 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7122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3707 2018-02-14
JP2018-023707 2018-02-14
JP2018-221516 2018-11-27
JP2018221516A JP7208774B2 (ja) 2018-02-14 2018-11-27 ポ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71224U true CN209671224U (zh) 2019-11-22

Family

ID=67695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083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71224U (zh) 2018-02-14 2019-02-12 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08774B2 (zh)
CN (1) CN2096712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545A (zh) * 2018-02-14 2019-08-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11441B2 (ja) * 2020-02-28 2023-07-19 三菱重工マリンマシナリ株式会社 コンプレッサ装置及び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9122A (ja) * 1989-10-14 1991-06-03 Jatco Corp スラストベアリング取付機構
JP4716505B2 (ja) 2006-04-10 2011-07-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電動機器
JP2010236539A (ja) 2009-03-11 2010-10-21 Nidec Shibaura Corp ポンプ用固定軸
DE102011086460A1 (de) 2011-11-16 2013-05-16 Robert Bosch Gmbh Flüssigkeitspumpe mit axialer Anlaufscheib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545A (zh) * 2018-02-14 2019-08-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泵装置
US11286940B2 (en) 2018-02-14 2022-03-29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Pump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38297A (ja) 2019-08-22
JP7208774B2 (ja)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4008B2 (en) Blood pump and pump unit
CN209494723U (zh) 泵装置
JP5580448B2 (ja) ポジティブ・エアウェイ・プレッシャ装置
CN209671224U (zh) 泵装置
JP5564377B2 (ja) ポンプ装置
JP5943291B2 (ja) 軸受装置および送風ファン
CN110873061B (zh) 泵体及用于泵体的转子组件的制造方法
KR100319005B1 (ko) 전자적으로정류된전동기
US10916992B2 (en) Drive device
CN100545460C (zh) 磁耦合泵装置
CN108980074A (zh) 电动机组件
JP2013204784A (ja) 軸受装置および送風ファン
JP2012070517A (ja) ポンプ装置
CN110159546A (zh) 泵装置
CN110319012A (zh) 电动压缩机
CN110268604A (zh)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105805018B (zh) 离心泵
CN110159545A (zh) 泵装置
JP2013132143A (ja) 電動モータ及び流体ポンプ
CN110268603A (zh)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106609761B (zh) 泵装置
CN110939592B (zh) 送风装置
CN109196229A (zh) 泵装置
CN209638020U (zh) 泵装置
CN107709793A (zh) 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