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6755U - 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6755U
CN209666755U CN201920499901.8U CN201920499901U CN209666755U CN 209666755 U CN209666755 U CN 209666755U CN 201920499901 U CN201920499901 U CN 201920499901U CN 209666755 U CN209666755 U CN 209666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in shaft
universal wheel
chassis
type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999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聪
孙元元
张发光
江旭东
巩庆梅
郭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nhui Tats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nhui Tats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nhui Tats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nhui Tats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999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6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6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6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包括两个后驱动轮、两个前万向轮和底盘,两个后驱动轮通过轴承与底盘固定连接,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第一前万向轮和第二前万向轮;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V型梁,两个V型梁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两个V型梁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在底盘上,两个V型梁的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三连接件活动连接,通过在两个前万向轮设置双平衡杆,利用四连杆机构保持两侧的万向轮的Z轴与底盘平面面垂直,万向轮的柔性结构设置可以保持四个轮子全都有附着力,不会出现悬空的情况,极大的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现有的车辆两驱底盘是由两个驱动轮,两个万向轮构成四轮,但是因为没有设置柔性结构,地面适应力不好,在地面不是绝对水平的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轮悬空,从而容易导致车辆倾斜甚至发生翻车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通过在两个前万向轮设置双平衡杆,利用四连杆机构保持两侧的万向轮的Z轴与底盘平面面垂直,万向轮的柔性结构设置可以保持四个轮子全都有附着力,不会出现悬空的情况,极大的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柔性底盘结构;
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包括两个后驱动轮、两个前万向轮和底盘,两个后驱动轮通过轴承与底盘固定连接,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第一前万向轮和第二前万向轮;
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V型梁,两个V型梁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两个V型梁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在底盘上,两个V型梁的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三连接件活动连接。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两个V型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四连杆机构。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两个前万向轮的Z轴与底盘平面垂直。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所述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平行于车体方向,两个V型梁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销轴垂直于底盘,所述第一前万向轮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四销轴、第五销轴和第六销轴,所述第四销轴和第五销轴平行于车体方向,两个V型梁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四销轴和第五销轴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六销轴垂直于底盘,所述第二前万向轮通过第六销轴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还包括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销轴和第六销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中心位置设有第七销轴和第八销轴,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与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连接的一端分别为一对夹板,每对夹板分别通过第七销轴和第八销轴与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连接。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两个V型梁均为上开口,分别为第一V型梁和第二V型梁,所述第一V型梁和第二V型梁上下平行设置。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两个V型梁的开口角度为α,其中90°<α<180°。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一对夹板,所述夹板之间设有第九销轴和第十销轴,所述第九销轴和第十销轴平行于车体方向,所述两个V型梁的中间位置分别通过第九销轴和第十销轴与第三连接件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本公开所述的内容通过在两个前万向轮设置双平衡杆,利用四连杆机构保持两侧的万向轮的Z轴与底盘平面面垂直,万向轮的柔性结构设置可以保持四个轮子全都有附着力,不会出现悬空的情况,极大的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本公开所述的内容通过设置四连杆机构,使得两个前万向轮的Z轴始终与底盘平面垂直,保证了车辆的平衡性。
本公开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通过连接件上的销轴与底盘连接,极大的提高了柔性底盘结构的灵活性,同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极大的降低了断轴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示意图。
1-第一后驱动轮;2-第二后驱动轮;3-第一前万向轮;4-第二前万向轮;5-第一销轴;6-第二销轴;7-第三销轴;8-第四销轴;9-第五销轴;10-第六销轴;11-第七销轴;12-第八销轴;13-第九销轴;14-第十销轴;15-第一连接件;16-第二连接件;17-第三连接件;18-第四连接件;19-第五连接件;20-第一V型梁;21-第二V型梁;22-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型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型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2所述,本公开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包括两个后驱动轮(1,2)、两个前万向轮(3,4)和底盘,两个后驱动轮通过轴承与底盘22固定连接,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所述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上分别设有第一前万向轮3和第二前万向轮4;
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V型梁(20,21),所述两个V型梁均为上开口,分别为第一V型梁20和第二V型梁21,所述第一V型梁20和第二V型梁21上下平行设置,所述两个V型梁的开口角度为α,其中90°<α<180°;两个V型梁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5活动连接,两个V型梁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16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三连接件17,所述第三连接件17固定在底盘22上,两个V型梁的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三连接件17活动连接;所述两个V型梁、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两个前万向轮(3,4)的Z轴与底盘22平面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上设有第一销轴5、第二销轴6和第三销轴7,所述第一销轴5和第二销轴6平行于车体方向,两个V型梁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5和第二销轴6与第一连接件15连接,所述第三销轴7垂直于底盘,所述第一前万向3轮通过第三销轴7与第一连接件15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16上设有第四销轴8、第五销轴9和第六销轴10,所述第四销轴8和第五销轴9平行于车体方向,两个V型梁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四销轴8和第五销轴与第二连接件16连接,所述第六销轴10垂直于底盘,所述第二前万向轮4通过第六销轴10与第二连接件16连接。
还包括第四连接件18和第五连接件19,所述第四连接件18和第五连接件19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万向3轮和第二万向轮4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18和第五连接件1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销轴7和第六销轴10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万向轮3和第二万向轮4中心位置设有第七销轴11和第八销轴12,第四连接件18和第五连接件19与第一万向轮3和第二万向轮4连接的一端分别为一对夹板,每对夹板分别通过第七销轴11和第八销轴12与第一万向轮3和第二万向轮4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17上设有一对夹板,所述夹板之间设有第九销轴13和第十销轴14,所述第九销轴13和第十销轴14平行于车体方向,所述两个V型梁的中间位置分别通过第九销轴13和第十销轴14与第三连接件17连接。
通过在两个前万向轮设置双平衡杆,利用四连杆机构保持两侧的万向轮的Z轴与底盘平面面垂直,万向轮的柔性结构设置可以保持四个轮子全都有附着力,不会出现悬空的情况,极大的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后驱动轮、两个前万向轮和底盘,两个后驱动轮通过轴承与底盘固定连接,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第一前万向轮和第二前万向轮;
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V型梁,两个V型梁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两个V型梁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在底盘上,两个V型梁的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三连接件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V型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四连杆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万向轮的Z轴与底盘平面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所述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平行于车体方向,两个V型梁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销轴垂直于底盘,所述第一前万向轮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四销轴、第五销轴和第六销轴,所述第四销轴和第五销轴平行于车体方向,两个V型梁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四销轴和第五销轴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六销轴垂直于底盘,所述第二前万向轮通过第六销轴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销轴和第六销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中心位置设有第七销轴和第八销轴,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与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连接的一端分别为一对夹板,每对夹板分别通过第七销轴和第八销轴与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V型梁均为上开口,分别为第一V型梁和第二V型梁,所述第一V型梁和第二V型梁上下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V型梁的开口角度为α,其中90°<α<18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一对夹板,所述夹板之间设有第九销轴和第十销轴,所述第九销轴和第十销轴平行于车体方向,所述两个V型梁的中间位置分别通过第九销轴和第十销轴与第三连接件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底盘结构。
CN201920499901.8U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09666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9901.8U CN209666755U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9901.8U CN209666755U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6755U true CN209666755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74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99901.8U Active CN209666755U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6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09956U (zh) 一种与车身连接的电池包框架
CN112440647A (zh) 一种含有悬架结构的移动机器人底盘
CN102745052A (zh) 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的固定装置
CN209666755U (zh) 一种柔性底盘结构及车辆
CN208134319U (zh) 一种独立气室制动鼓车桥
CN110626944A (zh) 一种用于单轨吊车的齿轮驱动装置
EP3858655A1 (en) Maglev vehicle and suspension frame assembly thereof
CN105329061A (zh) 实现车轮上下随地形变化的减震器承载压力互通转换系统
CN208868052U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CN201205919Y (zh) 橡胶式轴箱悬挂装置
CN205311261U (zh) 实现车轮上下随地形变化的减震器承载压力互通转换系统
CN204236166U (zh) 一种双前轴杠杆平衡悬架系统
CN202827757U (zh) 低地板铰接式列车或客车的铰接系统
CN208021130U (zh) 一种挂车连体吊耳
CN206520451U (zh) 断开式平衡轴
CN108382147A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汽车车桥总成
CN110949551A (zh) 一种fsae赛车调节攻角的翼片结构
CN217022724U (zh) 一种agv的自适应浮动底盘
CN109606390A (zh) 一种用于单轨吊机车的连接座
CN205097914U (zh) 一种电机后置的后驱电动车驱动轴装配结构
CN216545548U (zh) 一种架构简单的高强度水田拖拉机前桥
CN213649270U (zh) 一种新型机甲机器人
CN212447010U (zh) 推力杆组件、平衡悬架和车辆
CN207747947U (zh) 一种车辆摇摆装置
CN208530211U (zh) 汽车后扭力梁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