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49980U - 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9980U
CN209649980U CN201920414783.6U CN201920414783U CN209649980U CN 209649980 U CN209649980 U CN 209649980U CN 201920414783 U CN201920414783 U CN 201920414783U CN 209649980 U CN209649980 U CN 209649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buffer part
trailing arm
inner frame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147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训
吴斌
尹伟
廖程亮
龙亮
曾小荣
印遂
刘雄
钟丙武
刘小明
丁健
徐子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147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9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9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9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该衬套包括内骨架、环绕布置在内骨架外围的外骨架、以及形成于内骨架和外骨架之间的橡胶结构,橡胶结构的硬度位于58°至65°之间,橡胶结构包括:两根筋条部,沿第一方向对称设于内骨架的两侧,并连接在外骨架和内骨架之间;两个第一缓冲部,沿第二方向对称设于内骨架的两侧,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以及两个第二缓冲部,设于外骨架的内表面上,且每一第一缓冲部正对一个第二缓冲部,第一缓冲部与第二缓冲部之间的间距位于2.5mm至3.5mm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的衬套,从材料及结构上均降低了橡胶结构的硬度,减小衬套的动刚度,保证了衬套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其汽车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是人们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在汽车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中设计多个系统设备和零部件,其中后纵臂(也称后纵向推杆)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后纵臂用于连接车身和车轮制动器,是汽车悬架中一种弹性元件,其作用是减弱路面传递给车身的震动和颠簸。
后纵臂总成一般包括后纵臂本体、以及设置于后纵臂本体一端的衬套安装内的衬套,衬套与车轮制动器连接,后纵臂本体另一端连接车身。由于衬套内设有橡胶缓冲结构,从而能够起到减弱震动的作用。
现有技术当中,目前使用的衬套,缺乏合理设计,导致动刚度过大,减震效果差,无法较好的满足舒适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的衬套动刚度过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衬套,包括内骨架、环绕布置在所述内骨架外围的外骨架、以及形成于所述内骨架和所述外骨架之间的橡胶结构,所述橡胶结构的硬度位于58°至65°之间,所述橡胶结构包括:
两根筋条部,沿第一方向对称设于所述内骨架的两侧,并连接在所述外骨架和所述内骨架之间;
两个第一缓冲部,沿第二方向对称设于所述内骨架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
两个第二缓冲部,设于所述外骨架的内表面上,且每一所述第一缓冲部正对一个所述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到所正对的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最小间距位于2.5mm至3.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部面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表面上形成有呈波浪形的缓冲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部到所正对的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间距从中心往两侧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部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缓冲部为等厚度的扁平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筋条部的中部设有一镂空。
进一步地,所述镂空的位于所述筋条部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镂空呈“人”字形。
进一步地,当所述衬套安装于后纵臂本体上时,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后纵臂本体的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后纵臂总成,包括后纵臂本体,所述后纵臂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衬套安装孔,所述后纵臂总成还包括上述的衬套,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衬套安装孔中。
上述衬套,一方面将其上的橡胶结构的硬度控制在58°至65°之间,从材料上降低了橡胶结构的硬度,减小衬套的动刚度;另一方面,设计了合理的橡胶结构,特别是将第一缓冲部与第二缓冲部间隔布置,且将两者间距控制在2.5mm至3.5mm之间,增大了橡胶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的形变空间,以从结构减小衬套的动刚度,保证了衬套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衬套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衬套的平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衬套的平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后纵臂总成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衬套10,包括内骨架11、环绕布置在所述内骨架11外围的外骨架12、以及形成于所述内骨架11和所述外骨架12之间的橡胶结构13,其中:
所述橡胶结构13的硬度位于58°至65°之间,本实施例优选硬度为60°。所述橡胶结构13具体包括两根筋条部131、两个第一缓冲部132、以及两个第二缓冲部133,所述两根筋条部131沿第一方向X对称设于所述内骨架11的两侧,并连接在所述外骨架12和所述内骨架11之间。所述两个第一缓冲部132沿第二方向Y对称设于所述内骨架11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缓冲部133设于所述外骨架12的内表面上,且每一所述第一缓冲部132正对一个所述第二缓冲部133,所述第一缓冲部132到所正对的所述第二缓冲部133之间的最小间距位于2.5mm至3.5mm之间,本实施例优选为3mm。
其中,当所述衬套10安装于后纵臂本体上时,所述第二方向Y沿所述后纵臂本体的长度方向,该方向为车轮制动器与车身的振动传递方向,当车轮制动器受到地面冲击时,将沿后纵臂本体的长度方向传递给车身,本实施例将第一缓冲部132与第二缓冲部133间隔布置,且将两者间距控制在2.5mm至3.5mm之间,增大了橡胶结构13在这一方向上的形变空间,从而增大缓冲能力,减小动刚度。
此外,所述第二缓冲部133为等厚度的扁平状结构,所述第一缓冲部132到所正对的所述第二缓冲部133之间的间距从中心往两侧逐渐增大,中间距离为2.5mm至3.5mm,优选为3mm,且所述第一缓冲部132优选为呈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扩大橡胶结构13在第二方向Y上的形变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部132面向所述第二缓冲部133的表面上形成有呈波浪形的缓冲结构1321,该缓冲结构1321使该第一缓冲部132的外侧更易产生形变,并且减少了碰撞接触面积,从而虚弱第一缓冲部132撞击第二缓冲部133的碰撞强度,提高吸收振动能量的能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衬套10,一方面将其上的橡胶结构13的硬度控制在58°至65°之间,从材料上降低了橡胶结构13的硬度,减小衬套10的动刚度;另一方面,设计了合理的橡胶结构13,特别是将第一缓冲部132与第二缓冲部133间隔布置,且将两者间距控制在2.5mm至3.5mm之间,增大了橡胶结构13在第二方向Y上的形变空间,以从结构减小衬套10的动刚度,保证了衬套10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衬套10,本实施例当中的衬套10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衬套10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筋条部131的中部设有一镂空1311,所述镂空1311的位于所述筋条部1311的中部。该镂空1311降低了筋条部131的阻尼强度,使筋条部131能够更好的形变,降低了动刚度。
优选地,所述镂空1311呈人”字形结构,使得该筋条部131在往第二方向Y的两侧都可以发生更好的形变。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一些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后纵臂总成,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当中的后纵臂总成,包括衬套10及后纵臂本体20,所述后纵臂本体20的一端设置有衬套安装孔21,所述衬套1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当中的衬套10的结构相同,所述衬套10安装于所述衬套安装孔21中。
在具体使用时,该后纵臂本体20远离衬套安装孔21的一端可与车身连接,衬套10的内骨架11可与车轮制动器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衬套,包括内骨架、环绕布置在所述内骨架外围的外骨架、以及形成于所述内骨架和所述外骨架之间的橡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结构的硬度位于58°至65°之间,所述橡胶结构包括:
两根筋条部,沿第一方向对称设于所述内骨架的两侧,并连接在所述外骨架和所述内骨架之间;
两个第一缓冲部,沿第二方向对称设于所述内骨架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
两个第二缓冲部,设于所述外骨架的内表面上,且每一所述第一缓冲部正对一个所述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到所正对的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最小间距位于2.5mm至3.5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面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表面上形成有呈波浪形的缓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到所正对的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间距从中心往两侧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缓冲部为等厚度的扁平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部的中部设有一镂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的位于所述筋条部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呈“人”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衬套安装于后纵臂本体上时,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后纵臂本体的长度方向。
9.一种后纵臂总成,包括后纵臂本体,所述后纵臂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衬套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臂总成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衬套,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衬套安装孔中。
CN201920414783.6U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 Active CN209649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4783.6U CN209649980U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4783.6U CN209649980U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9980U true CN209649980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8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14783.6U Active CN209649980U (zh) 2019-03-28 2019-03-28 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99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5615A (zh) * 2020-09-27 2020-12-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散热器减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5615A (zh) * 2020-09-27 2020-12-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散热器减振装置
CN112145615B (zh) * 2020-09-27 2022-03-18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散热器减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07013289A (es) Componente de enlace de forma de horquilla y sistemas de suspension que incorporan el mismo.
CN209649980U (zh) 一种衬套及后纵臂总成
CN204236395U (zh) 一种保险杠总成
CN206201827U (zh) 一种减震车轮
CN207657538U (zh) 一种新型车辆悬架结构
CN203835088U (zh) 一种汽车外门把手
CN107449595B (zh) 一种车辆板簧刚柔耦合模拟方法
CN202301727U (zh) 一种汽车悬置橡胶缓冲衬套
CN204586587U (zh) 一种车辆座椅的空气减振结构
CN202331314U (zh) 计算机硬盘双重减震装置
CN104376839A (zh) 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架子鼓
CN204172639U (zh) 一种汽车悬架支柱座
CN104290555B (zh) 一种汽车悬架支柱座
CN204095425U (zh) 控制臂橡胶衬套
CN208442191U (zh) 钢板弹簧
CN203198657U (zh) 一种汽车摆臂总成
CN203211036U (zh) 一种汽车三角臂结构
CN202091418U (zh) 汽车驾驶室悬置胶垫
CN206357948U (zh) 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
CN203211033U (zh) 一种汽车摆臂总成
CN205130843U (zh) 一种车身后缓冲块总成
CN205446927U (zh) 一种车辆管夹及汽车
CN200995726Y (zh) 摩托车减震座垫
CN209874779U (zh) 车内把手
CN208085431U (zh) 衬套及后纵向推杆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