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37071U - 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37071U
CN209637071U CN201920180282.6U CN201920180282U CN209637071U CN 209637071 U CN209637071 U CN 209637071U CN 201920180282 U CN201920180282 U CN 201920180282U CN 209637071 U CN209637071 U CN 209637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slab
scoreboard
laminated floor
mounting groove
bottom mus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02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路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Liancheng Hou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802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37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37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37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其中,该叠合楼板包括底板、底筋以及桁架筋;所述底板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分板,相邻的所述分板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底筋预埋于所述分板并连接相邻的所述分板,所述底筋伸出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底筋位于所述安装槽的部分外露;桁架筋埋设在所述分板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提高叠合楼板结构性能,以降低装配式连接节点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能环保、提高生产力水平,并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PC构件(Precast concrete,PC,预制混凝土)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元件。
但是,由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成本要高于现浇式建筑,故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的关键在于利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吊装速度。
在使用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楼板是应用最多的楼盖类型,而目前常见的叠合楼板的安装方式是,叠合楼板在支座(梁、柱和墙板)节点处需断开,叠合板的两端分别搭在支座的两端,然后在节点处再进行现浇。
这样,由于跨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小空间,梁较多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叠合楼板的数量较多,从而严重影响吊装速度,增加施工成本,并且结构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合楼板,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性能好,且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叠合楼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叠合楼板包括底板、底筋以及桁架筋;所述底板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分板,相邻的所述分板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底筋预埋于所述分板并连接相邻的所述分板,所述底筋伸出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底筋位于所述安装槽的部分外露;桁架筋埋设在所述分板中。可选地,所述安装槽为贯通槽。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中容置可拆卸的预埋件。
可选地,所述预埋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底筋和所述桁架筋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底筋和所述桁架筋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桁架筋与所述底筋呈错开式分布。
可选地,所述桁架筋在所述安装槽处断开或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板的形状为方形,所述分板的上板面上设有多个吊接部,多个所述吊接部间隔分布于所述分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包括支座及叠合楼板,该叠合楼板包括底板、底筋以及桁架筋;所述底板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分板,相邻的所述分板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底筋预埋于所述分板并连接相邻的所述分板,所述底筋身伸出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底筋位于所述安装槽的部分外露;桁架筋埋设在所述分板中。所述支座的顶端与所述安装槽适配,所述安装槽两端的所述分板的边缘搭接所述支座。
可选地,所述装配式连接节点还包括浇筑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相较于目前常见的在节点处断开的普通叠合楼板,本叠合楼板由于相邻的分板之间形成安装槽,且底筋预埋于分板并连接相邻的分板,故在安装时,就只需通过安装槽与支座适配,安装槽两端的分板的边缘搭接支座,就可实现只需吊装一块叠合楼板的目的,从而大大减少了原来需吊装的叠合楼板的数量,能有效提高叠合楼板的吊装速度,从而减少了人工和机具的浪费,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叠合楼板处于安装状态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桁架筋的正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底板 2 底筋
3 桁架筋 11 分板
12 安装槽 33 腹杆钢筋
4 支座 6 混凝土层
13 吊接部 31 上弦钢筋
32 下弦钢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叠合楼板和具有该叠合楼板的装配式连接节点。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叠合楼板包括底板1、底筋2以及桁架筋3;底板1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分板11,相邻的分板11之间形成安装槽12;底筋2预埋于分板11,并连接相邻的分板11,底筋2伸出于底板1的相对两端,底筋2位于安装槽12的部分外露;桁架筋3埋设于分板11中。
在此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叠合楼板可适用于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的使用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中,也可适用于钢结构建筑,例如,本叠合楼板在预应力叠合板,空心板等情况下都可适用。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装配式连接节点通常还包括支座4等,其中支座4包括但不限于剪力墙、梁、柱等。在实际安装时,支座4的顶端与安装槽12适配,安装槽12两端的分板11的边缘搭接支座4。支座4有凸出的钢筋,进而在本装配式连接节点处,支座4的钢筋与底筋2构成钢筋网,然后再现浇混凝土而实现连接。进一步地,装配式连接节点还包括浇筑于安装槽12内的混凝土层6,该混凝土层6可加强叠合楼板与支座4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然而,目前常见的叠合楼板的安装方式是叠合楼板在支座4节点处需断开,叠合板的两端分别搭在支座4的两端,然后在节点处再进行现浇。这样,由于跨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小空间,梁较多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叠合楼板的数量较多,从而严重影响吊装速度,增加施工成本,并且结构性能差。
在本实施例中,相较于目前常见的在节点处断开的普通叠合楼板,本叠合楼板由于相邻的分板11之间形成安装槽12,且底筋2预埋于分板11并连接相邻的分板11,故在安装时,就只需通过安装槽12与支座4适配,安装槽12两端的分板11的边缘搭接支座4,就可实现只需吊装一块叠合楼板的目的,从而大大减少了原来需吊装的叠合楼板的数量,能有效提高叠合楼板的吊装速度,从而减少了人工和机具的浪费,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成本。与此同时,在叠合楼板制作时,由于可以将多块小的叠合楼板一起预制成一块较大的叠合楼板,故在生产时,原来生产一块叠合楼板需要4块挡边模,则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就可以减少原设于安装槽12处的侧边模,从而具有节约生产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和安装效率的优势;而且,通过底筋2不断开的设置,还可以提高两相邻分板11之间的连接受力情况,使得叠合楼板的整体性更好。此外,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若底板1中的底筋2在节点处不断开的话,还可以避免两块叠合楼板在拼接时,可能出现底筋2在支座4处相冲突而影响安装的问题。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吊装对位以及后续的混凝土浇注,安装槽12优选为贯通槽。且进一步地,在叠合楼板制作时,为方便在两相邻分板11之间形成安装槽12,可在安装槽12中容置可拆卸的预埋件(未图示),然后在吊装前将这些预埋件去除。优选地,预埋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橡胶和泡沫材料等,然本设计不限于此,预埋件还可以是由钢铁或木材等材料制成,但在本实施例中,除了材料成本方面的考虑,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预埋件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故更有利于在后续吊装前取出。
参照图1和图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底筋2和桁架筋3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底筋2和桁架筋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底板1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就能实现对底板1更大的支撑效果。在此,多个底筋2和桁架筋3优选在沿底板1的宽度方向上等间距间隔分布,以提高叠合楼板的受力均匀性。且进一步地,桁架筋3与底筋2呈错开式分布,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涉以及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具体地,预埋在底板1中的每一桁架筋3通过位于上方的上弦钢筋31、位于下方的两根下弦钢筋32,以及连接上弦钢筋31和下弦钢筋32的多个腹杆钢筋33而组成一个立体支撑框架,可有效提高本叠合楼板的整体强度;其中,上弦钢筋31和下弦钢筋32通常采用HRB400规格,腹杆钢筋33通常采用HRB300规格,直径则按楼板的实际设计值选择。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叠合楼板的吊装,桁架筋3优选在安装槽12处断开。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若桁架筋3在支座4处不易制作成断开状态时,桁架筋3也可以呈在安装槽12处连接设置,此时,增加相应的工装也可以实现该类型叠合楼板的吊装。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分板11具体形状为方形,并由多个分板11组成一个底板1,其中,分板11的上板面上设有多个吊接部13,吊接部13为预埋的挂件,多个吊接部13优选间隔分布于分板11。本叠合楼板的吊装过程具体如下:首先,在支座4吊装就位后,对水平度、安装位置、标高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用框式吊梁起吊本叠合楼板,即用吊索两端分别挂到吊接部13和框式吊梁,然后进行起吊;然后,支座4的顶端与安装槽12适配,安装槽12两端的分板11的边缘搭接支座4,且每边约搭接15mm或10mm,并通过可调托座进行调节;然后,对相邻预制构件的平整度、高度差、拼缝尺寸等进行校核与调整;最后浇筑叠合层的混凝土,形成整体楼板。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分板11的上板面上设有四个吊接部13,且四个吊接部13优选对称式分布于分板11的四个转角处。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吊接部13也可以只设于底板1的四个转角处,但此设置可能会因板件的重力作用,造成底筋2在安装槽12处显露的部分易发生弯折,而不利于保持板件平整以及吊装便利,而在本实施例中,当分板11的四个转角处均优选对称式分布有吊接部13后,就可以避免前述问题,而且还可使吊装力度分布均匀,有利于在吊装过程中保持板件平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分板,相邻的所述分板之间形成安装槽;
底筋,所述底筋预埋于所述分板并连接相邻的所述分板,所述底筋伸出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底筋位于所述安装槽的部分外露;以及,
桁架筋,所述桁架筋埋设于所述分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为贯通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中容置可拆卸的预埋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筋和所述桁架筋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底筋和所述桁架筋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筋与所述底筋呈错开式分布。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筋在所述安装槽处断开或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板的形状为方形,所述分板的上板面上设有多个吊接部,多个所述吊接部间隔分布于所述分板。
9.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所述支座的顶端与所述安装槽适配,所述安装槽两端的所述分板的边缘搭接所述支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连接节点还包括浇筑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混凝土层。
CN201920180282.6U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 Active CN209637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0282.6U CN209637071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0282.6U CN209637071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37071U true CN209637071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2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0282.6U Active CN209637071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370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9329A (zh) * 2020-11-13 2021-03-09 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楼板桁架及底筋排布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9329A (zh) * 2020-11-13 2021-03-09 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楼板桁架及底筋排布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3817B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连接装置
CN104652830B (zh) 一种预制楼面板和预制墙板搭建的施工方法
CN206070562U (zh) 局部装配式地下结构
CN204826619U (zh) 一种叠合板工具式吊模
CN104563384A (zh) 一种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大型预制外挂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8072950U (zh) 一种组合定型钢模板
CN206467827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CN108643428A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
CN103352569A (zh) 一体化浇注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
CN105908965A (zh) 装配式混凝土墙板、装配化建筑及装配方法
CN107882244A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方法
CN209637071U (zh) 一种叠合楼板和装配式连接节点
CN105155836B (zh) 建筑用铝合金模板及其使用方法
CN207363014U (zh) 民用组装、装配式楼房
CN109914667A (zh) 一种叠合预制空心楼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7936A (zh) 一种预制组合式双联阳台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3174773U (zh) 一种支撑体系免拆型后浇带结构
CN1702252B (zh) 加工砼网梁楼盖的方法
CN209469000U (zh) 用于铝合金模板的桁架以及桁架铝合金隧道模板
CN208363460U (zh) 一种设置后浇段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楼梯
CN206636045U (zh) 便于吊装作业的钢结构墙体构件
CN203412143U (zh) 一体化浇注建筑房屋的墙体结构
CN208618627U (zh) 一种预制楼板及其连接结构
CN206916767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电梯基础
CN110042962A (zh) 降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8

Address after: 221000 west of Jinpeng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north of Xuzhou Avenue, Xuzhou Industrial Park,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uzhou Liancheng Hou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Liancheng Housing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