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8115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88115U CN209588115U CN201822259406.8U CN201822259406U CN209588115U CN 209588115 U CN209588115 U CN 209588115U CN 201822259406 U CN201822259406 U CN 201822259406U CN 209588115 U CN209588115 U CN 2095881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panel
-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measurement component
- electromagnetic ov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2186 septum of brai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06 Fillers/Extender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group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1760 high fev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464 silicon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位于底壳(1)上的面板(10)、位于底壳(1)内的线圈盘(2)、电路板(30)以及与电路板(30)电连接的测温组件(4);线圈盘(2)包括线圈(22),线圈盘(2)的中心处设置有导磁体(5);测温组件(4)固定在面板(10)的下表面,从而在保证测温组件有效测温的同时,使得导磁体能够将线圈产生的磁场在线圈盘中心区引导,使磁场在线圈盘中心处得到加强,大大缩小了加热时锅具的中心冷区,使得锅具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无烟尘、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位于底壳内的线圈盘和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测温组件、位于底壳上的面板;其中,线圈盘包括线圈,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力线切割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在锅具底部形成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其中,测温组件具体设置在线圈盘的中心处,测温组件可以用来检测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的温度,也可以用来检测线圈盘的温度或者底壳内腔的温度等,并将温度传递至电路板,以实现电磁炉的控温等。
然而,现有技术的电磁炉中,由于线圈盘的中心处有测温组件存在,导致在线圈盘中心处无法形成聚拢的磁场,中心磁场相互排斥,利用电磁炉加热时,锅具上会存在一个较大的冷区中心圈,导致锅具加热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提高加热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位于所述底壳上的面板、位于所述底壳内的线圈盘、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测温组件;所述线圈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盘的中心处设置有导磁体;
所述测温组件固定在所述面板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在线圈盘的中心处设置导磁体,同时将测温组件固定在面板的下表面,从而在保证测温组件有效测温的同时,使得导磁体能够将线圈产生的磁场在线圈盘中心区引导,使之聚拢,从而使磁场在线圈盘中心处得到加强,即,整体加热能量分布区向线圈盘中心扩展,从而大大缩小了加热时锅具的中心冷区,使高热区被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使得锅具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可选的,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粘接。
这样在装配时,直接将测温组件粘接在面板的下表面即可实现测温组件的固定,安装方便且可靠。
可选的,所述测温组件通过丝印的方式印设在所述面板的下表面。
这样使得测温组件与面板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使测温组件更加稳定,为准确测温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测温组件被所述线圈盘和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夹设在其中。
可选的,所述线圈盘还包括线圈盘架,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线圈盘架上,所述线圈盘架上具有朝向所述面板凸起的凸部,所述测温组件被夹设在所述面板和所述凸部之间。
即,测温组件被线圈盘抵顶在面板的下表面。
可选的,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的导线外侧包覆有隔热材料层。
这样可对测温元件进行有效保护,防止测温元件的导线因高温影响而损坏。
可选的,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的检测端位于所述导磁体的正上方。
通过使测温元件的检测端位于导磁体正上方,即,使测温元件的检测端与线圈盘中心位置对应,使得当测温组件用于检测锅具的温度时,测温准确性更高,提高了电磁炉对锅具控温的精度。
可选的,所述线圈包括内环线圈绕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线圈绕组外侧的外环线圈绕组,且所述内环线圈绕组的外缘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环形间隔区域;
所述内环线圈绕组绕设在所述导磁体的外侧。
由于若内环线圈绕组的外缘与外环线圈绕组的内缘之间不存在间隙,则会导致内环线圈绕组产生的磁力线与外环线圈绕组产生的磁力线在两者连接处重叠,导致该位置处磁力线过于密集,导致该位置处高热,锅具对应该位置处容易糊锅,因此,通过使内环线圈绕组的外缘与外环线圈绕组的内缘之间形成环形间隔区域,使得内环线圈绕组和外环线圈绕组分别形成了内外两个区域的电磁场,内、外两组磁场分别向各自的外侧发散,在环形间隔区域汇聚,形成与内环线圈绕组和外环线圈绕组正上方磁力线密度大致相当的均匀电磁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锅具加热的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环形间隔区域对应设置。
通过将测温组件与环形间隔区域对应设置,在制作时,由于环形间隔区域与面板之间的空间比较充裕,因此无需在面板下方预留较大安装空间,有效利用了底壳内部的空间,使得装配更加方便,且测温组件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而且可避免电磁炉过厚的情况出现,使得电磁炉可向较薄化发展。
可选的,所述测温组件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测温组件间隔排布在所述面板的下表面;
所述线圈包括内环线圈绕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线圈绕组外侧的外环线圈绕组,且所述内环线圈绕组的外缘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环形间隔区域,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环形间隔区域对应设置时,至少两个所述测温组件沿所述环形间隔区域的周向间隔排布在所述面板的下表面。
通过将测温组件设置为至少两个,从而可对不同位置处进行测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温的精确性以及可测范围,使得电磁炉的控温更加准确。另外,当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的温度时,由于测温组件至少为两个,即使锅具发生一定的偏移,测温组件仍然可以检测到锅具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测温的可靠性和可测范围。
可选的,所述导磁体为导磁柱;
或者,所述导磁体包括多个导磁条,多个所述导磁条以所述线圈盘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排布;
或者,所述导磁体包括多个导磁条,多个所述导磁条以所述线圈盘的中心为圆心周向排布呈环状。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对应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10—面板;
101—进风孔;
102—出风孔;
11—上盖;
12—下盖;
2—线圈盘;
21—线圈盘架;
211—磁条覆盖区;
212—非磁条覆盖区;
22—线圈;
221—内环线圈绕组;
222—外环线圈绕组;
23—磁条;
20—环形间隔区域;
210—安装孔;
3—电路板组件;
30—电路板;
31—散热器;
4—测温组件;
41—测温元件;
411—导线;
40—隔热材料层;
5—导磁体;
6—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2为图1对应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俯视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具体可包括:底壳1、线圈盘2、电路板组件3、散热风机、测温组件4、灯板6以及面板10。其中,面板10位于底壳1的顶部,面板10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对面板10的材质不作限定。底壳1和面板10共同围成可容置线圈盘2、电路板组件3、散热风机、灯板6以及测温组件4的空腔。
其中,线圈盘2具体包括线圈22。电路板组件3具体包括电路板30,线圈22与电路板30电连接。散热风机用于为线圈盘2以及电路板组件3等器件进行散热。具体实现时,电路板30上一般设置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和整流桥堆等电子元件,IGBT和整流桥堆发热很大,因此为了对电路板30进行更好的散热,电路板组件3还可以包括散热器31,散热器31与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接触,电子元件发出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器31,通过散热器31将热量散发出去。
具体可以在底壳1的侧面上设置操作旋钮,通过转动该操作旋钮可实现电磁炉的开启、关闭、时间调节或者功率调节或者模式选择等。当然,也可以在面板10上设置操作按键,通过操作按键同样实现电磁炉的开启、关闭、时间调节或者功率调节或者模式选择等,该操作按键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按键。
当使用电磁炉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上,给电磁炉通电,即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线圈盘2上的线圈22,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从而在锅具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
其中,底壳1上开设有进风孔101和出风孔102,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孔101进入底壳1内,然后吹向线圈盘2、电路板组件3等发热元件,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出风孔102吹出至电磁炉外部,从而实现电磁炉的散热。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孔101具体开设在底壳1的底壁上,且位于散热风机的正下方。出风孔102具体开设在底壳1的远离散热风机的侧壁上。当然,进风孔101也可以开设在底壳1的侧壁上,出风孔102也可以开设在底壳1的底壁上。
底壳1具体可包括:下盖12以及位于下盖上方的上盖11。在本实施例中,下盖12具体为腔体结构,上盖11可以为框形盖。下盖12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出风孔102具体开设在下盖12的侧壁上。当然,也可以是,上盖11包括侧壁,上盖11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在该种情况下,出风孔102具体可开设在上盖11的侧壁上。或者,底壳1包括上盖体、中盖体和下盖体,中盖体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在该种情况下,出风孔102具体可开设在中盖体的侧壁上。
其中,测温组件4与电路板30电连接。测温组件4可以用于检测放置在面板10上的锅具的温度,也可以用于检测底壳1内腔的温度,还可以用于检测线圈盘2的温度或者底壳1内其他器件的温度等,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测温组件4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至电路板30,从而实现电磁炉的控温等功能。
由于现有技术的电磁炉中,测温组件具体位于线圈盘的中心处,由于线圈盘中心处测温组件的存在,导致在线圈盘中心处无法形成聚拢的磁场,导致中心磁场相互排斥,利用电磁炉加热时,锅具上会存在一个较大的冷区中心圈,导致锅具加热不均匀。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线圈盘2的中心处设置有导磁体5,且测温组件4固定在面板10的下表面。导磁体5具体可以是软磁材料,本实用新型对其具体材质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对磁力线进行有效引导即可。
也就是说,通过在线圈盘2的中心处设置导磁体5,同时将测温组件4固定在面板10的下表面,从而在保证测温组件4有效测温的同时,使得导磁体5能够将线圈22产生的磁场在线圈盘2中心区引导,使之聚拢,从而使磁场在线圈盘2中心处得到加强,即,整体加热能量分布区向线圈盘2中心扩展,从而大大缩小了加热时锅具的中心冷区,使高热区被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使得锅具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具体实现时,测温组件4包括测温元件41,测温元件41与电路板30电连接,测温元件41具体可以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NTC),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测温元件41也可以是热电偶等,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测温组件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支撑测温元件41的支架,比如,支架为硅胶支架,硅胶支架上具有可容置测温元件41的容置槽。
在本实施例中,导磁体5具体为导磁柱,其中,导磁柱具体可以是实心导磁柱,也可以是空心导磁柱,比如,环形导磁柱。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导磁体5为环形导磁柱时,该环形导磁柱的内环腔的大小小于测温组件4的外轮廓大小。具体的,现有技术的线圈盘的中心处设置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的外围具有磁条或者磁环,磁条或者磁环围成的空间可容置测温组件,由于测温组件位于中心处,因此线圈盘中心处无法形成聚拢的磁场,而本实施例中的导磁体为环形导磁柱时,环形导磁柱围成的空间远远小于测温组件,因此,该导磁体能够对磁场进行很好的引导,使线圈盘中心处形成聚拢的磁场,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导磁体与现有技术中测温组件外围的磁条或磁环完全不同。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导磁体5包括多个导磁条,多个导磁条以线圈盘2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排布,或者,多个导磁条以线圈盘2的中心为圆心周向间隔排布呈环状,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导磁条排布呈环状时,该环状结构的内腔尺寸远远小于测温组件的外轮廓大小,如上描述,本实施例的导磁体与现有技术中测温组件外围的磁条或磁环完全不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线圈盘2的中心处设置导磁体5,同时将测温组件4固定在面板10的下表面,从而在保证测温组件4有效测温的同时,使得导磁体5能够将线圈22产生的磁场在线圈盘2中心区引导,使之聚拢,从而使磁场在线圈盘2中心处得到加强,即,整体加热能量分布区向线圈盘2中心扩展,从而大大缩小了加热时锅具的中心冷区,使高热区被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使得锅具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其中,线圈盘2具体可包括线圈盘架21,线圈22具体绕设在线圈盘架21上。其中,可以在线圈盘架21上设置绕线槽,线圈22沿着绕线槽绕设。
在第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测温组件4粘接在面板10的下表面,比如,通过耐高温黏结剂硅酮胶将测温组件4粘接在面板10下表面。示例性的,可以在面板10下表面设置打胶槽,装配时,向打胶槽中点胶,然后将测温组件4粘接上去即可,安装方便且可靠。
在第二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测温组件4可通过丝印的方式印设在面板10的下表面。这样使得测温组件4与面板10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使测温组件4更加稳定,为准确测温提供了保障。
在第三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测温组件4被线圈盘2和面板10的下表面夹设在其中。即,测温组件4被线圈盘2抵顶在面板10的下表面。具体实现时,可以是,线圈盘架21上具有朝向面板10凸起的凸部,该凸部例如可以是凸筋或者凸块,凸部可以与线圈盘架21一体成型,测温组件4具体被夹设在面板10和凸部之间,从而同样可将测温组件4固定在面板10的下表面。
为了防止高温对测温元件41的导线411造成影响,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在测温元件41的导线411的外侧包覆隔热材料层40,其中,隔热材料层40可以将整个导线411包覆在内,即,仅将测温元件41的检测端露出,也可以只包覆导线411的一部分。其中,隔热材料层40具体可以是纤维材质或者气凝胶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即可,由于隔热材料层40的存在,可防止测温元件41的导线411受高温影响而损坏的情况出现,对测温组件4进行了有效保护。
其中,线圈22具体可包括:内环线圈绕组221以及设置在内环线圈绕组221外侧的外环线圈绕组222,且内环线圈绕组221的外缘与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形成为环形间隔区域20。其中,内环线圈绕组221绕设在导磁体5的外侧。
由于若内环线圈绕组221的外缘与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内缘之间不存在间隙,则会导致内环线圈绕组221产生的磁力线与外环线圈绕组222产生的磁力线在两者连接处重叠,导致该位置处磁力线过于密集,致使该位置处高热,锅具对应该位置处容易糊锅,因此,通过使内环线圈绕组221的外缘与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内缘之间形成环形间隔区域20,使得内环线圈绕组221和外环线圈绕组222分别形成了内外两个区域的电磁场,内、外两组磁场分别向各自的外侧发散,在环形间隔区域20汇聚,形成与内环线圈绕组221和外环线圈绕组222正上方磁力线密度大致相当的均匀电磁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锅具加热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2中,内环线圈绕组221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外环线圈绕组22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范围为0.3至1.2,和/或,环形间隔区域20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线圈盘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范围为0.15至0.42。
具体地,可将内环线圈绕组221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外环线圈绕组22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设置为0.5,和/或,将环形间隔区域20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线圈盘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设置为0.42。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的描述可知,环形间隔区域20内的磁场是通过内环线圈绕组221和外环线圈绕组222分别形成的内外两个区域的电磁场向环形间隔区域20扩散所形成的,因此内环线圈绕组221和外环线圈绕组222各自形成的磁场分布面积至关重要。
当内环线圈绕组221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外环线圈绕组22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过小时,和/或,环形间隔区域20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线圈盘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过小时,则说明内环线圈绕组221在整个线圈盘2上的分布区域过小,其产生的磁场不足以分布至环形间隔区域20的预定位置,从而无法与外环线圈绕组222产生的磁场进行对接,并且均匀分布在整个环形间隔区域20内,造成环形间隔区域20内的磁场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整个线圈盘2加热的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内环线圈绕组221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外环线圈绕组22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过大时,和/或,环形间隔区域20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线圈盘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过大时,则又会使得内环线圈绕组221在整个线圈盘2上的分布区域过大,其产生的磁场与外环线圈绕组222产生的磁场进行重叠,造成重叠位置的磁场强度较大,因此产生加热高温区,同样会造成环形间隔区域20内的磁场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整个线圈盘2加热的均匀性。
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内环线圈绕组221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外环线圈绕组22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以及环形间隔区域20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与线圈盘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比例可以在上述的范围内进行取值,本实施例上述两个比例的具体数值并不加以限定。
经测试发现,现有技术中线圈盘2的中心位置未设置本实施例的导磁体5,并且线圈的排布是由线圈盘的中心位置一直绕制至边缘位置,其加热的锅具上存在环形的加热区域,该加热区域的内径为45mm,外径为150mm,加热高温区的温度为273℃。
本实施例的线圈盘2中心位置设置导磁体5,线圈22分区的绕制方式,在锅具上同样会形成环形的加热区域,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区域的内径减小为30mm,外径增大为160mm,并且加热高温区的温度降低为223℃。因此实验结果可以表明,本实施例的线圈盘2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缩小靠近中心位置以及靠近边缘位置的加热冷区的面积,并且加热高温区的温度有进一步的减小,其呈现出的加热效果即为扩大了靠近边缘位置的加热区域,并且削弱了环形间隔区域20的加热高温区的加热温度,使得现有的加热高温区被分散至更大的区域,从而保证热量在锅具整体分布更加均匀,优化电磁炉的加热效果。
示例性的,内环线圈绕组221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12-25mm。环形间隔区域20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60-116mm,环形间隔区域20的外径的取值范围为118-134mm。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外径的取值范围为155-190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环形间隔区域20的内径为68-76mm。环形间隔区域20的外径为126-134mm。
在此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内环线圈绕组221的内径为15.6mm。环形间隔区域20的内径为76mm。环形间隔区域20的外径为126mm。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外径为171mm。
通过将内环线圈绕组221、环形间隔区域20以及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尺寸设置为上述的范围,可以有效均匀磁感线在线圈盘2上的分布,从而提高线圈盘2的加热均匀性。
在实际的使用中,内环线圈绕组221的内径、环形间隔区域20的内径、环形间隔区域20的外径以及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外径可以根据在上述的范围内设定,本实施例对其具体数值并不加以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使测温元件41的检测端位于导磁体5的正上方。通过使测温元件41的检测端位于导磁体5的正上方,即,使测温元件41的检测端与线圈盘2中心位置对应,使得当测温组件4用于检测锅具的温度时,测温准确性更高,提高了电磁炉对锅具控温的精度。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测温组件4具体与环形间隔区域20对应设置。通过将测温组件4与环形间隔区域20对应设置,由于环形间隔区域20与面板10之间的空间比较充裕,在制作时,无需在面板10下方预留较大安装空间,有效利用了底壳1内部的空间,使得装配更加方便,且测温组件4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而且可避免电磁炉过厚的情况出现,使得电磁炉可向较薄化发展。
具体地,可使测温组件4在线圈盘2上的投影位于环形间隔区域20的靠近内环线圈绕组221的一侧,其中,可将测温组件4在线圈盘2上的投影至线圈盘2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与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外径的比例设置在0.2至0.25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前的电磁炉使用时,锅具的底部中心一般与线圈22的中心相对应,锅具的底部边缘一般与线圈22的外缘相对应,锅具的边缘位置散热更快,因此若将测温组件4对应在环形间隔区域20内靠近线圈盘2边缘位置一侧,测量的温度会比实际的加热温度低,降低测温结果的精确性。而靠近锅具的中心位置,散热较慢,温度相对较为稳定,因此将测温组件4对应在环形间隔区域20内靠近线圈盘2中心位置一侧,测量的温度更接近实际的加热温度,可以有效保证测温结果的精确性和增强电磁炉的控温效果。
进一步地,当锅具较小时,若将测温组件4对应在环形间隔区域20的中间位置,或者靠近外环线圈绕组222的一侧,导致测温组件4与锅具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测温组件4无法准确测量锅具的实时加热温度。基于此,本实施例将测温组件4与环形间隔区域20的靠近内环线圈绕组221的一侧对应,可以使得测温组件4能够更加接近锅具所在位置,从而获取锅具的实时加热温度,保证测温组件4的测温精度。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测温组件4也可以固定在面板10的下表面,且位于线圈盘2所在区域的外围,同样可实现测温。
具体实现时,线圈盘架21的中心处具有安装孔210,导磁体5具体位于该安装孔210中,导磁体5具体可粘接在安装孔210中,或者,安装孔210中具有用于固定导磁体5的固定结构,比如,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孔210的底端的支撑面,或者,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孔210的内侧壁上的限位筋,通过限位筋将导磁体5卡设在安装孔210中。
由于线圈22通电产生的磁力线为上下双向的,为了使线圈22通电产生的磁力线尽可能多的聚集在线圈盘2上方,使得更多的磁力线切割锅具,提高对锅具的加热效果,线圈盘2还可以包括磁条23,磁条23具体位于线圈盘架21的下方。具体地,线圈盘架21可包括磁条覆盖区211和非磁条覆盖区212,磁条23对应设置在磁条覆盖区211的下方。通过磁条23对向下的磁力线进行屏蔽,防止磁力线向下泄露,不仅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果,还可以防止向下的磁力线切割含金属材质的桌面而导致桌面发热的现象出现,即,磁条23还起到了防反向加热的作用。
其中,为了使线圈盘2得以更好的散热,可以将非磁条覆盖区212的至少部分设置为镂空结构。也就是说,通过将非磁条覆盖区212的整体或者部分挖空,即,形成镂空结构,使得线圈盘2的热量可通过镂空处散出,提高了线圈盘2的散热效果,且减少了线圈盘2的制作耗材,节省了成本。
示例性的,磁条23具体可以为多个,多个磁条23以线圈盘架21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间隔排布。其中,可以在线圈盘架21的底面设置凹槽,将磁条23安装在凹槽内,这样使得磁条23的安装更方便,且减小了整个线圈盘2的厚度,进而使电磁炉不会太厚。
其中,测温组件4可以为一个,即,实现一点测温,或者,测温组件4也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即,实现多点测温。当测温组件4至少为两个时,至少两个测温组件4间隔排布在面板10的下表面。当测温组件4与环形间隔区域20对应设置时,至少两个测温组件4可沿环形间隔区域20的周向间隔排布在面板10的下表面。通过将测温组件4设置为至少两个,从而可对不同位置处进行测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温的精确性以及可测范围,使得电磁炉的控温更加准确。
另外,当测温组件4用于检测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的温度时,由于测温组件4至少为两个,即使锅具发生一定的偏移,测温组件4仍然可以检测到锅具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测温的可靠性和可测范围。
而且,若其中一个测温组件4发生故障或者损坏时,可通过其他测温组件4进行测温,保证了电磁炉的正常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位于所述底壳(1)上的面板(10)、位于所述底壳(1)内的线圈盘(2)、电路板(30)以及与所述电路板(30)电连接的测温组件(4);所述线圈盘(2)包括线圈(2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2)的中心处设置有导磁体(5);
所述测温组件(4)固定在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4)与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粘接;
或者,所述测温组件(4)通过丝印的方式印设在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4)被所述线圈盘(2)和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夹设在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2)还包括线圈盘架(21),所述线圈(22)绕设在所述线圈盘架(21)上,所述线圈盘架(21)上具有朝向所述面板(10)凸起的凸部,所述测温组件(4)被夹设在所述面板(10)和所述凸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4)包括测温元件(41),所述测温元件(41)的导线(411)外侧包覆有隔热材料层(4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4)包括测温元件(41),所述测温元件(41)的检测端位于所述导磁体(5)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2)包括内环线圈绕组(221)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线圈绕组(221)外侧的外环线圈绕组(222),且所述内环线圈绕组(221)的外缘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环形间隔区域(20);
所述内环线圈绕组(221)绕设在所述导磁体(5)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4)与所述环形间隔区域(20)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4)至少为两个;
至少两个所述测温组件(4)间隔排布在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
所述线圈(22)包括内环线圈绕组(221)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线圈绕组(221)外侧的外环线圈绕组(222),且所述内环线圈绕组(221)的外缘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222)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环形间隔区域(20),所述测温组件(4)与所述环形间隔区域(20)对应设置时,至少两个所述测温组件(4)沿所述环形间隔区域(20)的周向间隔排布在所述面板(10)的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5)为导磁柱;
或者,所述导磁体(5)包括多个导磁条,多个所述导磁条以所述线圈盘(2)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排布;
或者,所述导磁体(5)包括多个导磁条,多个所述导磁条以所述线圈盘(2)的中心为圆心周向排布呈环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59406.8U CN209588115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电磁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59406.8U CN209588115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电磁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88115U true CN209588115U (zh) | 2019-11-05 |
Family
ID=6835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59406.8U Active CN209588115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电磁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88115U (zh) |
-
2018
- 2018-12-29 CN CN201822259406.8U patent/CN2095881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588121U (zh) | 电磁炉 | |
JPH06101850A (ja) | 調理用レンジのための電気加熱装置 | |
CN209588115U (zh) | 电磁炉 | |
JP2004171926A (ja) | 誘導加熱装置 | |
JP2004171926A5 (zh) | ||
CN207766586U (zh) | 烹饪器具 | |
US20210259060A1 (en) | Induction heating type cooktop for estimating temperature of thin film | |
CN209512113U (zh) | 电磁炉 | |
CN209588122U (zh) | 电磁炉 | |
CN209659652U (zh) | 电磁炉 | |
KR20180004567A (ko) | 워킹 코일 베이스 | |
CN209877004U (zh) | 电磁炉 | |
CN209914103U (zh) | 电磁炉 | |
CN210075632U (zh) | 电磁炉 | |
CN210069950U (zh) | 电磁炉 | |
CN211345426U (zh) | 电磁炉 | |
CN210069947U (zh) | 电磁炉 | |
CN210007929U (zh) | 电磁炉 | |
CN207947912U (zh) | 加热膜板和电加热厨具 | |
CN210075631U (zh) | 电磁炉 | |
JP2003317919A (ja) | 誘導加熱調理機器 | |
CN221409161U (zh) | 一种线圈盘及烹饪设备 | |
CN218105623U (zh) | 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 |
CN220912501U (zh)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
CN221444499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