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6586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66586U CN207766586U CN201721773615.3U CN201721773615U CN207766586U CN 207766586 U CN207766586 U CN 207766586U CN 201721773615 U CN201721773615 U CN 201721773615U CN 207766586 U CN207766586 U CN 2077665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king apparatus
- pot coil
- heating device
- coil
- inspection p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及检锅线圈,烹饪主体上具有供锅具放置的承载部;检锅线圈设于烹饪主体上,用以在锅具放置于承载部上时,感应锅具的磁场而使该检锅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烹饪器具的结构,提高了烹饪器具检测锅具类型的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适用于电磁炉、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锅具一般可分为陶瓷锅具和金属锅具,对于金属锅具,烹饪器具一般会选择大功率进行加热,而对于陶瓷锅具,烹饪器具则不能使用大功率进行加热,否则会出现陶瓷锅具被烧裂的问题。
但是,现有的烹饪器具无法很好的区分金属锅具和陶瓷锅具,当用户对陶瓷锅具使用大功率进行加热时,会导致陶瓷锅具在烹饪过程中出现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旨在方便检测和识别烹饪器具所使用的锅具类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上具有供锅具放置的承载部;
检锅线圈,设于所述烹饪主体上,所述检锅线圈用以在锅具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时,感应所述锅具的磁场而使该检锅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
优选地,所述烹饪主体具有安装腔,所述检锅线圈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烹饪主体具有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下方,所述检锅线圈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承载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承载部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检锅线圈设于所述承载部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阻式加热部件,所述检锅线圈设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所述检锅线圈与所述加热装置相互热隔离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式加热部件,所述检锅线圈与所述加热装置相互电隔离设置。
优选地,所述检锅线圈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有电绝缘隔离件。
优选地,所述电绝缘隔离件具有呈柱状的绕制部,所述检锅线圈绕设于所述绕制部的外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外侧壁上凸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检锅线圈与加热装置之间,以限制所述检锅线圈朝向所述加热装置方向位移。
优选地,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外侧壁还凸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检锅线圈背离所述加热装置的一侧,以限制所述检锅线圈朝向远离所述加热装置方向位移。
优选地,所述电绝缘隔离件内形成有腔体,所述检锅线圈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腔体的内周壁设置有沿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检锅线圈安装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凹槽,所述电绝缘隔离件插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卡持固定。
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顶部凹陷以形成所述腔体,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检锅线圈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烹饪主体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检锅线圈电连接,用以检测所述检锅线圈电感量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烹饪主体上还设置有电容,所述电容与所述检锅线圈连接组成LC振荡电路,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LC振荡电路电连接,用以检测所述LC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上设置检锅线圈,当不同类型(金属含量不同)的锅具放置于烹饪器具的承载部上时,不同类型的锅具产生的磁场会使检锅线圈产生不同的电感量变化。因此,通过直接检测检锅线圈的电感量变化,或者,将检锅线圈与电容连接组成LC振荡电路,使检锅线圈成为LC振荡电路的振荡线圈,然后通过烹饪器具内置的控制装置检测检LC振荡电路谐振频率的变化,即可很方便检测和识别烹饪器具所使用的锅具类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及锅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烹饪器具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绝缘隔离件及检锅线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绝缘隔离件及检锅线圈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锅具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电路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锅具检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电路功能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烹饪主体 | 90 | LC振荡电路 |
20 | 加热装置 | 101 | 承载部 |
30 | 锅具 | 102 | 安装腔 |
40 | 检锅线圈 | 501 | 第一限位部 |
41 | 检锅线圈 | 502 | 第二限位部 |
50 | 电绝缘隔离件 | 503 | 绕制部 |
51 | 电绝缘隔离件 | 511 | 腔体 |
60 | 温度传感器 | 512 | 卡槽 |
70 | 控制装置 | 513 | 卡持部 |
80 | 电容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参照图1,上述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10及检锅线圈40,该烹饪主体10上具有供锅具30放置的承载部101,检锅线圈40设置在烹饪主体10上,该检锅线圈40用以在锅具30放置于承载部101上时,感应锅具30的磁场而使检锅线圈40的电感量产生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不同类型(金属含量不同)的锅具底部或侧壁的金属含量不同,例如:陶瓷锅具底部或侧壁的金属含量与金属锅具底部或侧壁的金属含量存在区别。因此,将不同类型的锅具放置于烹饪器具的承载部101上时,不同类型锅具的底部或侧壁产生的磁场会使对应的检锅线圈40产生不同电感量变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检测检锅线圈40的电感量变化,即可很方便检测和识别烹饪器具所使用的锅具类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烹饪主体10上还可以设置控制装置70,该控制装置70与检锅线圈40电连接,以组成用于检测锅具类型的锅具检测装置,控制装置70用以检测检锅线圈40的电感量的大小,从而检测和识别烹饪器具所使用的锅具类型。
或者,烹饪主体10上还设置有电容80,该电容80与检锅线圈40与连接组成LC振荡电路90,控制装置80与该LC振荡电路90电连接,以组成用于检测锅具类型的锅具检测装置。由于检锅线圈40成为LC振荡电路90的振荡线圈,检锅线圈40的电感量的变化会引起LC振荡电路90谐振频率的变化,控制装置80通过检测LC振荡电路90谐振频率的大小,从而判断出烹饪器具所使用的锅具类型。
由上述可知,由于本实施能够准确、方便的判断出烹饪器具所使用的锅具类型,进而就可以选择对应的输出功率,因此,可以进一步避免锅具被烧裂的风险。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1所示,烹饪主体10具有安装腔102,如此,可以将检锅线圈40设于安装腔102内,并使检锅线圈40位于承载部101的下方,从而使检锅线圈40对锅具30的底部进行检测,以提高检锅线圈40的检测精度。例如:当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时,可以将检锅线圈40设置在承载部101的下方,以对锅具30底部的金属产生的磁场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出锅具30的类型。
当然,检锅线圈30也可以位于烹饪器具的其它位置,具体可根据烹饪器具的结构而定。例如:当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结构时,其一般包括外锅以及放置于外锅内的内锅(即锅具30),可以将检锅线圈40设置在外锅的侧壁上,以对内锅的侧壁产生的磁场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出锅具30的类型。
另外,检锅线圈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然,当检锅线圈40的数量为多个时,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另外,当检锅线圈40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将所有的检锅线圈设置在承载部101的下方,以对锅具30的底部产生的磁场进行检测;也可以将所有的检锅线圈40与锅具30的侧壁对应设置,以对锅具30的侧壁产生的磁场进行检测;还可以将一部分检锅线圈40设置在承载部101的下方,另一部分和锅具30的侧壁对应的位置,以对锅具30的底部和侧壁产生的磁场同时进行检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10还具有安装在其安装腔102内的加热装置20,该加热装置20位于承载部101的下方以对锅具30的底部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可以使检锅线圈40位于加热装置20与承载部101之间,从而使检锅线圈40更加靠近锅具30的底部,以提高检锅线圈40的检测准确率。其中,承载部101具有相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一步地,可以将检锅线圈40设置在承载部101的下表面上,以进一步减小检锅线圈40与锅具30底部之间的距离,提高检锅线圈40的检测准确率。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粘贴、卡扣等方式将检锅线圈40安装到承载部101的下表面上,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由于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一般会将锅具30放置于加热装置20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还可以将检锅线圈40设置在加热装置20上,以使检锅线圈40位于锅具30的底部的正下方,从而进一步提高检锅线圈40检测准确率。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装置20可以为电磁式加热部件,也可以为电阻式加热部件,具体可根据烹饪器具的类型而定。当加热装置20为电阻式加热部件时,为了避免电阻式加热部件的高温影响检锅线圈40的检测准确率,可以使检锅线圈40与电阻式加热部件相互热隔离设置。其中,可以在检锅线圈40与电阻式加热部件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件,或者,使检锅线圈40与电阻式加热部件之间间隔一定距离等方式,以达到检锅线圈40与电阻式加热部件之间相互热隔离的目的。而当加热装置20为电磁式加热部件时,可以使检锅线圈40与电磁式加热部件之间相互电隔离设置,以避免电磁式加热部件中的电流对检锅线圈40的检测准确率造成影响。其中,可以在检锅线圈40与电磁式加热部件之间设置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电绝缘隔离件,或者,将检锅线圈40设置在承载部101的下表面,并使检锅线圈40与电磁式加热部件之间间隔一定距离等方式,以达到检锅线圈40与电磁式加热部件之间相互电隔离的目的。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上述电绝缘隔离件可以是图1及图3中所示的电绝缘隔离件50的结构。
其中,电绝缘隔离件50可以由绝缘硅胶、绝缘橡胶、绝缘塑料、绝缘陶瓷等绝缘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当电绝缘隔离件为图3中所示的电绝缘隔离件50结构时,如图3所示,可以使电绝缘隔离件50具有呈柱状的绕制部503,并将检锅线圈40绕设于绕制部503的外周壁上,以避免检锅线圈40变形而影响检锅线圈40的检测准确率。
其中,检锅线圈40的结构根据绕制部503的结构而定。例如:当电绝缘隔离件50的绕制部503为圆柱形结构时,绕设于绕制部503上的检锅线圈40为圆形环结构;当绕制部503为四棱柱时,绕设于电绝缘隔离件50上的检锅线圈40为矩形环结构。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电绝缘隔离件50的外侧壁上凸设第一限位部501,该第一限位部501位于检锅线圈40与加热装置20之间,以限制检锅线圈40相对电绝缘隔离件50朝向加热装置20方向位移而与加热装置20接触。
其中,第一限位部501可以是沿电绝缘隔离件5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凸起结构,并且,当第一限位部501为多个凸起结构时,可以使多个该凸起结构沿电绝缘隔离件50的周向分布,以提高第一限位部501的限位效果。
另外,第一限位部501可以与电绝缘隔离件50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粘贴等方式与电绝缘隔离件5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限制检锅线圈40相对电绝缘隔离件50朝向加热装置20方向位移,具体可根据烹饪器具的结构而定。例如: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将检锅线圈40与绕制部503固定连接,从而限制检锅线圈40相对电绝缘隔离件50朝向加热装置20方向位移;或者,也可以将绕制部503设置成下粗上细的圆台结构,从而限制检锅线圈40相对电绝缘隔离件50朝向加热装置20方向位移。
为了进一步对检锅线圈40在绕置部503上的位移进行限制,避免检锅线圈40相对电绝缘隔离件50沿电绝缘隔离件50的轴向移动而被电绝缘隔离件50或烹饪器具内的其它部件划伤,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电绝缘隔离件50的外侧壁上凸设第二限位部502,该第二限位部502位于检锅线圈40背离加热装置20的一侧,以限制检锅线圈40相对电绝缘隔离件50朝向远离加热装置20方向位移。
其中,第二限位部502的结构以及第二限位部502与电绝缘隔离件5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上述第一限位部501的结构以及第一限位部501与电绝缘隔离件50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件50在烹饪主体10的安装腔102内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将电绝缘隔离件50与加热装置20固定连接,也可以将电绝缘隔离件50与承载部101固定连接,另外,还可以使电绝缘隔离件50被加热装置20与承载部101夹持固定,具体可根据加热装置20及承载部101的结构而定。
本实施例中,当加热装置20为电磁式加热部件,且电绝缘隔离件50与该电磁式加热部件固定连接时,可以在电磁式加热部件上形成凹槽,使电绝缘隔离件50插入到该凹槽内并被该凹槽卡持固定。其中,可以在电磁式加热部件的中心处形成凹槽,以减小在电磁式加热部件上开设凹槽后对电磁式加热线盘的加热功率所造成的影响。
另外,当电绝缘隔离件5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501时,也可以使电绝缘隔离件50的第一限位部501与凹槽卡持固定,以提高凹槽对电绝缘隔离件50的卡持效果。
在另一可选地实施例中,上述电绝缘隔离件可以是图4中所示的电绝缘隔离件51的结构。如图4所示,电绝缘隔离件51与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20及承载部101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照电绝缘隔离件50与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20及承载部101之间的连接关系,此处不再赘述,其区别在于,电绝缘隔离件51内形成有腔体511,检锅线圈41设置在该腔体511内,从而避免安装有检锅线圈41的电绝缘隔离件51在安装到烹饪器具内的过程中,检锅线圈41被烹饪器具内其他零部件划伤。
其中,腔体511可以是电绝缘隔离件51上开设的盲孔,也可以是电绝缘隔离件51上开设的通孔,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另外,可以使电绝缘隔离件51顶部或底部凹陷以形成腔体511,也可以使电绝缘隔离件51的外周壁凹陷以形成腔体511,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腔体511可以为自电绝缘隔离件51的顶部贯穿至电绝缘隔离件51底部的通孔,以方便检锅线圈41的安装,并减少电绝缘隔离件51的用材,降低成本。
为了避免检锅线圈41在腔体511内晃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在腔体511的内周壁上设置沿电绝缘隔离件51的周向延伸的卡槽512,并将检锅线圈41安装于该卡槽512内,以限制检锅线圈41相对电绝缘隔离件51的位移。
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粘贴、卡扣等方式将检锅线圈41固定于电绝缘隔离件51的腔体511内。
本实施例中,当在加热装置20上设置凹槽以卡持电绝缘隔离件51时,如图4所示,可以在电绝缘隔离件51的周向外壁上凸设卡持部513,该卡持部513与加热装置20上的凹槽适配,以提高凹槽对电绝缘隔离件51的卡持效果。其中,卡持部513可以是沿电绝缘隔离件51的周向分布的多个凸起结构,也可以是沿电绝缘隔离件51的周向延伸的凸筋结构,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3及图4所示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60,该温度传感器60设于承载部101的下方以对锅具30的温度进行检测。当发热装置20上设置有电绝缘隔离件时,可以将温度传感器60设置在电绝缘隔离件上,以方便温度传感器60的安装和对锅具30温度的检测。其中,可以将温度传感器60设置在电绝缘隔离件的顶部,以使温度传感器60更加靠近锅具30的底部,提高温度传感器60的检测精度。
其中,当电绝缘隔离件为图3所示的电绝缘隔离件50的结构时,可以在电绝缘隔离件50的顶部对应温度传感器60的位置设置容纳腔,将温度传感器60安装在容纳腔内,并使温度传感器60的上表面低于电绝缘隔离件50的顶面,或与电绝缘隔离件50的顶面平齐,以避免电绝缘隔离件50的顶部与承载部101的下表面抵接时,温度传感器60受到挤压而损坏。
而当电绝缘隔离件为图4所示的电绝缘隔离件51的结构时,可以使电绝缘隔离件51的顶部凹陷以形成腔体511,将检锅线圈41和温度传感器60安装到该腔体511内,并使温度传感器60位于检锅线圈41的上方,以提高温度传感器60的检测精度。其中,可以对腔体511的深度进行设置,以使温度传感器60的上表面低于电绝缘隔离件51的顶面,或与电绝缘隔离件51的顶面平齐,以避免电绝缘隔离件51的顶部与承载部101的下表面抵接时,温度传感器60受到挤压而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是基于在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10上设置检锅线圈,使不同类型的锅具30放置于烹饪器具的承载部101上时,通过线圈与金属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得检锅线圈的电感量呈现出不同。
由此,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70通过直接检测检锅线圈40的电感量变化,或者,如图4所示,将检锅线圈40与电容80连接组成LC振荡电路90,使检锅线圈40成为LC振荡电路90的振荡线圈,然后通过控制装置70检测LC振荡电路90谐振频率的变化,从而很方便的检测和识别烹饪器具所使用的锅具类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上具有供锅具放置的承载部;
检锅线圈,设于所述烹饪主体上,所述检锅线圈用以在锅具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时,感应所述锅具的磁场而使该检锅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主体具有安装腔,所述检锅线圈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主体具有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下方,所述检锅线圈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承载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检锅线圈设于所述承载部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阻式加热部件,所述检锅线圈设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所述检锅线圈与所述加热装置相互热隔离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式加热部件,所述检锅线圈设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所述检锅线圈与所述加热装置相互电隔离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锅线圈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有电绝缘隔离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件具有呈柱状的绕制部,所述检锅线圈绕设于所述绕制部的外周壁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外侧壁上凸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检锅线圈与加热装置之间,以限制所述检锅线圈朝向所述加热装置方向位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外侧壁还凸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检锅线圈背离所述加热装置的一侧,以限制所述检锅线圈朝向远离所述加热装置方向位移。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件内形成有腔体,所述检锅线圈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周壁设置有沿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检锅线圈安装在所述卡槽内。
13.如权利要求7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凹槽,所述电绝缘隔离件插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卡持固定。
14.如权利要求7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顶部。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件的顶部凹陷以形成所述腔体,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检锅线圈的上方。
16.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主体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检锅线圈电连接,用以检测所述检锅线圈电感量的大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主体上还设置有电容,所述检锅线圈与所述电容连接组成LC振荡电路,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LC振荡电路电连接,用以检测所述LC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大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73615.3U CN207766586U (zh) | 2017-12-14 | 2017-12-14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73615.3U CN207766586U (zh) | 2017-12-14 | 2017-12-14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66586U true CN207766586U (zh) | 2018-08-24 |
Family
ID=63187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773615.3U Active CN207766586U (zh) | 2017-12-14 | 2017-12-14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6658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80086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磁加热器具及其的温度控制方法和检测装置 |
CN112393282A (zh) * | 2019-08-12 | 2021-02-2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WO2022048837A1 (de) * | 2020-09-02 | 2022-03-10 | BSH Hausgeräte GmbH | Induktionskochfeld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temperaturmessung bei einem induktionskochfeld |
-
2017
- 2017-12-14 CN CN201721773615.3U patent/CN2077665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80086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电磁加热器具及其的温度控制方法和检测装置 |
CN112393282A (zh) * | 2019-08-12 | 2021-02-2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12393282B (zh) * | 2019-08-12 | 2023-04-2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WO2022048837A1 (de) * | 2020-09-02 | 2022-03-10 | BSH Hausgeräte GmbH | Induktionskochfeld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temperaturmessung bei einem induktionskochfeld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199919A1 (en) | Induction hob with boiling detection and induction energy control, method for heating food with an induction hob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CN207766586U (zh) | 烹饪器具 | |
US20140098835A1 (en) |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ssembly for a cooking hob | |
CN204427623U (zh) | 电磁炉炊具 | |
US20200163171A1 (en) | Induction cooktop | |
RU2721682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тчик мощности и способы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мощности | |
US8492684B2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a cooking vessel on an induction cooking hob and hob using such method | |
JP2013523363A (ja) | 調理容器、加熱装置及び調理システム | |
CN106153683A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材质的检测装置、方法和烹饪器具 | |
CN107289474A (zh) | 一种电磁炉炊具的控制方法及其电磁炉炊具 | |
US20180376545A1 (en) |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nsing a cooking vessel on a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 |
CN110312335A (zh) | 锅具材质检测电路、烹饪器具以及检测锅具材质的方法 | |
US2023040376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 |
CN109744856B (zh) | 无线测温装置、无线测温锅具及无线测温锅灶系统 | |
CN105823099B (zh) | 一种电磁炉 | |
CN204561856U (zh) | 设置有无线测温装置的烹饪器具 | |
CN204600158U (zh) | 加热装置 | |
CN204698317U (zh) | 外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108309037A (zh) |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检测系统和失效提示方法 | |
CN20775500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678213U (zh) | 防溢探头及烹饪器具 | |
CN204133128U (zh) | 感温装置和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 |
CN206710918U (zh) | 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 | |
CN208463876U (zh) |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 |
CN210891796U (zh) | 电磁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