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7936U -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77936U
CN209577936U CN201920058383.6U CN201920058383U CN209577936U CN 209577936 U CN209577936 U CN 209577936U CN 201920058383 U CN201920058383 U CN 201920058383U CN 209577936 U CN209577936 U CN 209577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rib
workbench
turn
docking system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583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诚
戴莉
郭家寅
高德祥
王旭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583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77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77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77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包括:加强筋存放车,工作台,输送围帮的滚筒输送机,用于在加强筋存放车和工作台之间、以及在工作台和滚筒输送机之间转移加强筋的机械手,以及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方、用于承接来自机械手的加强筋、并将加强筋翻面后置于工作台上的翻面机构。所述翻面机构上设有可固定和释放加强筋的翻转架,翻面机构具有翻转架朝上、承接来自机械手释放的加强筋的初始状态,以及翻转架朝下、将加强筋释放到工作台上的翻转状态。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围帮和加强筋的对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背景技术
围帮是组成电梯轿厢的重要部件,整体为长方形钣金件。为保证围帮强度,在围帮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在围帮上对接加强筋,然后进行铆接、割膜等后道加工。该加强筋为安装在围帮中部的长条形钣金件,有正反面之分,一面为凸面,另一面为贴靠围帮的凹面。加强筋叠放时不同朝向间隔布置,因此,在对接围帮和加强筋之前,需要将其中一朝向的加强筋进行翻面之后再转移叠置在围帮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可以提高围帮和加强筋的对接效率。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用于将加强筋叠置在围帮上,所述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包括:
加强筋存放车;
工作台;
输送围帮的滚筒输送机;
用于在加强筋存放车和工作台之间,以及在工作台和滚筒输送机之间转移加强筋的机械手;
处在工作台上方用于承接来自机械手的加强筋、并将加强筋翻面后置于工作台上的翻面机构;
所述翻面机构上设有可固定和释放加强筋的翻转架;翻面机构具有:
翻转架朝上、承接来自机械手释放的加强筋的初始状态;以及
翻转架朝下、将加强筋释放到工作台上的翻转状态。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翻转架整体为长条形,且长度方向与所述加强筋存放车中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一致。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的两端固定有立置的支撑板,所述翻转架的两端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与所述翻面机构对应处为翻面工位;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用于校验加强筋长度的检测工位,以及将加强筋从翻面工位移至检测工位的转移机构。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有多个间隔排布、承载加强筋的滑杆,所述检测工位在滑杆的一端,所述翻面工位在滑杆的中部,所述转移机构包括推动加强筋沿滑杆滑至检测工位的推料件以及与该推料件联动的驱动机构。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在翻面工位处设有承接所述翻面机构上的加强筋并将加强筋转移至滑杆的升降板,该升降板具有上升状态和下降状态;在上升状态,升降板上方紧靠处于翻转状态的翻转架;在下降状态,升降板沉于滑杆下方。
可选的,所述翻转架包括:
翻转杆,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翻转吸盘,沿翻转杆的杆长方向排布多个,初始状态时,各翻转吸盘均朝上。
可选的,在所述检测工位设有测量机构,该测量机构包括:
固定板,固定在检测工位一端的所述工作台上,供处于检测工位的加强筋的一端抵靠;
移动板,具有靠近处于检测工位的加强筋另一端的测量状态和远离加强筋的避让状态;
位移测量机构,检测移动板的位移量,当测得的位移量不符合预设时向生产控制系统发送报警信号,当测得的位移量符合预设时向机械手发送将加强筋转移到所述滚筒输送机上的围帮上的转移信号。
可选的,所述位移测量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同步带,以及测量齿轮角位移的编码器,所述移动板与同步带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翻转杆上邻近所述翻转吸盘处设有支撑加强筋的支撑台,支撑台的高度低于翻转吸盘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实现了加强筋的自动转移和翻面,提高了围帮和加强筋的对接效率,同时还能在转移加强筋的过程中对加强筋的长度进行校验,从而防止因存放加强筋时操作失误造成的批量报废,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滚筒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加强筋存放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小车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工作台及翻面机构的主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工作台及翻面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加强筋存放车;11、隔板;12、定位槽;13、“V”形开口;14、限位板;15、第一限位开关;16、定位块;2、工作台;21、支撑板;22、翻面工位;23、检测工位;24、固定板;25、移动板;26、齿轮;27、同步带;28、编码器;3、围帮;29、滑杆;210、推料件;211、第四限位开关;212、触头;213、旋转气缸;214、升降板;4、滚筒输送机;411、前板;412、背板;413、弹性件;414、导向件;415、感应开关;421、夹杆;422、同步带;423、压力感应开关;5、加强筋;6、机械手;61、支架横梁;62、活动垂臂;63、转移吸盘;64、立柱;65、转移导轨;66、齿条;671、第一安装板;6711、横移气缸;672、第二安装板;6721、横移电机;681、第二限位开关;682、第三限位开关;691、左极限开关;692、右极限开关;71、翻转架;711、翻转杆;712、翻转吸盘;713、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用于将加强筋叠置在围帮上,该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包括加强筋存放车1,工作台2和输送围帮3的滚筒输送机4,用于在加强筋存放车1和工作台2之间以及在工作台2和滚筒输送机4之间转移加强筋5的机械手6,以及设在工作台2上方、用于承接来自机械手6的加强筋5、并将加强筋5翻面后置于工作台2上的翻面机构。
翻面机构上设有可固定和释放加强筋5的翻转架71;翻面机构具有翻转架71朝上、承接来自机械手6释放的加强筋5的初始状态;以及翻转架71朝下、将加强筋5释放到工作台2上的翻转状态。
在对接工作开始之前,围帮3处在滚筒输送机4上,加强筋5放置在加强筋存放车1上,加强筋存放车1上的加强筋5有两种可能的摆放状态。在其中一种摆放状态下,加强筋5的凸面朝上,此时,机械手6可直接将加强筋5转移到滚筒输送机4上的围帮3上。在另一种摆放状态下,加强筋5的凹面朝上,此时,机械手6先将加强筋5转移到处于初始状态的翻转架71上,加强筋5固定在翻转架71上并随翻转架71向下翻转,到达翻转状态后,翻转架71释放加强筋5,加强筋5落至工作台2上,翻转机构回到初始状态,机械手6将工作台2上的加强筋5转移到滚筒输送机4上的围帮3上,从而完成围帮和加强筋的对接。
为了在对接围帮3和加强筋5时,围帮3在滚筒输送机4上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滚筒输送机4上设有能够将围帮3阻挡在输送前进方向上的挡停机构,和将围帮3调整定位到滚筒输送机4宽度方向中心位置的对中机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挡停机构包括挡板组和驱动挡板组升降的驱动机构。挡板组具有阻挡在围帮输送通道上的阻挡状态,和离开围帮输送通道的避让状态。挡板组包括沿围帮输送方向排列的前板411和背板412,前板411和背板412之间设有弹性件413,以及引导前板411朝围帮输送方向运动的导向件4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导向件414为一端固定在前板411上,另一端滑动穿过背板412的导杆,弹性件413为套设在导杆上的弹簧。背板412上还设有感应开关415。
初始时,弹性件413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抵押在前板411和背板412之间,使前板411不接触背板412上的感应开关415。滚筒输送机4带动围帮3向前输送,围帮3碰触前板411后推动前板411压向背板412,直到前板411触发感应开关415,感应开关415发送信号给对中机构,开始对中工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中机构包括沿围帮输送方向延伸的一对夹杆421和夹杆驱动机构。该对夹杆具有抵压围帮两侧、将围帮调整到滚筒输送机4的中央的夹紧状态,以及避让围帮输送通道的释放状态。夹杆驱动机构驱动夹杆进入夹紧状态和释放状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夹杆驱动机构为齿轮同步带机构,其中同步带422沿围帮宽度方向延伸,同步带分为相互平行、反向运动的去程段和回程段,去程段和回程段分别与该对夹杆中的一夹杆固定连接。
齿轮同步带机构还包括与同步带422配合的两齿轮,其中一齿轮安装在对中驱动电机上。各夹杆上分别设有感应围帮对夹杆压力的压力感应开关423。初始时,夹杆421靠近滚筒输送机4的侧边以避让围帮。围帮被挡停机构挡停后,对中驱动电机收到信号开始转动,并通过齿轮同步带驱动夹杆向滚筒输送机4的中心移动,当两夹杆均抵压到围帮两侧并夹紧围帮时,压力感应开关423向控制系统发送围帮就位信号。
为方便机械手转移加强筋,并增加加强筋的存放密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加强筋存放车1包括车框和车轮,其中车框空间被多个立置的隔板11分隔为多个与加强筋5宽度相适应的存放槽,各加强筋5朝上和朝下交替堆叠在存放槽内。如图1、图2所示,加强筋存放车1为并排的多个,各加强筋存放车1的底部地面均设有如图5所示的小车定位装置。小车定位装置包括固定于地面的长条形的定位槽12,定位槽12的一端为引导加强筋存放车1进入定位槽12的“V”形开口13,定位槽12的另一端安装有限位板14,限位板14上设有与加强筋存放车1的车框相作用的第一限位开关15。如图4所示,加强筋存放车1的车框底部设有沿定位槽12滑动的定位块16。
“V”形开口13引导加强筋存放车1进入定位槽12,加强筋存放车1底部的定位块16被定位槽12限位,使加强筋存放车1沿定位槽12的长度方向前进,直至加强筋存放车1的车框前端卡在第一限位开关15内,此时加强筋存放车1的位置已经固定,第一限位开关15向控制系统发送加强筋就位信号。
当控制系统同时收到围帮就位信号和加强筋就位信号时,机械手开始转移加强筋。由于加强筋按规律朝上和朝下交替堆叠在存放槽内,机械手将加强筋从加强筋存放车转移到滚筒输送机时,也分两条路径交替进行。具体的,加强筋凸面朝上时,机械手将加强筋从加强筋存放车直接转移到滚筒输送机;加强筋凹面朝上时,机械手将加强筋从加强筋存放车先转移到工作台上的翻面机构,加强筋经过翻面机构翻面后落入工作台,再被机械手转移到滚筒输送机。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机械手6包括:横跨在加强筋存放车1、工作台2和滚筒输送机4上方的支架横梁61,沿支架横梁61水平滑动和垂直升降的活动垂臂62,和固定在活动垂臂下端的转移吸盘63。机械手6通过转移吸盘63抓取和释放加强筋,通过活动垂臂62移动加强筋。
就机械手6自身的动作而言,可利用现有技术实施,并非本实用新型改进重点,本实用新型重点之一在于配合加强筋叠放的特点,设置了翻面机构,避免同向叠置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相互嵌合难以分离。
具体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机械手6还包括分别位于滚筒输送机4和加强筋存放车1外侧的一对立柱64,支架横梁61连接在两立柱64之间。沿支架横梁61的延伸方向设有转移导轨65和齿条66,沿转移导轨65滑动配合有第一安装板671和第二安装板672。活动垂臂62为两个,分别沿第一安装板671和第二安装板672竖向滑动。在支架横梁61上,正对滚筒输送机4的上方处设有第二限位开关681;在支架横梁61上,工作台2的上方处设有第三限位开关682。第二限位开关681用于将第一安装板671定位在与滚筒输送机4对应处,第三限位开关682用于将第二安装板672定位在与工作台2上方的翻转架71对应处。在支架横梁61的两端还设有防止活动垂臂62移出支架横梁61的左极限开关691和右极限开关692。第一安装板671在左极限开关691和第三限位开关682之间行走,第二安装板672在第三限位开关682和右极限开关692之间行走。
如图1、图2所示,第二安装板672上设有横移电机6721,横移电机6721的输出轴固定有与齿条66相配合的齿轮。支架横梁61上还设有横移气缸6711,横移气缸6711的活塞杆与第一安装板671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671和第二安装板672上均设有与转移导轨65相配合的滑块。第一安装板671由横移气缸6711驱动在滚筒输送机4和工作台2之间移动,第二安装板672由横移电机6721驱动在工作台2和加强筋存放车1之间移动。活动垂臂62沿第一安装板671或第二安装板672的升降由升降气缸驱动。
通过设置两套活动垂臂62可以使从工作台2转移加强筋到滚筒输送机4的过程,和从加强筋存放车1转移加强筋到工作台2的过程同时进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工作时,对于凸面朝上的加强筋,第二安装板672上的活动垂臂62通过转移吸盘63从加强筋存放车1的存放槽内取出加强筋5,并将加强筋5直接转移到工作台2上;第一安装板671上的活动垂臂62再通过转移吸盘63将工作台2上的加强筋5转移到滚筒输送机4上。
对于凹面朝上的加强筋,第二安装板672上的活动垂臂62通过转移吸盘63从加强筋存放车1的存放槽内取出加强筋5,并将加强筋5转移到翻转架71上,翻转架71将加强筋5翻面后释放到工作台2上,第一安装板671上的活动垂臂62再通过转移吸盘63将工作台2上的加强筋5转移到滚筒输送机4上。
为方便机械手转移加强筋,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翻转架71整体为长条形,且长度方向与加强筋存放车1中加强筋5的长度方向一致。
将翻转架71设置为条形,与加强筋5的形状相对应,使翻转架71支撑加强筋5时,加强筋5各处均匀受力,减少加强筋5因受力不均匀造成的弯曲变形。通过设置翻转架71的长度方向与加强筋存放车1中加强筋5的长度方向一致,机械手6在从加强筋存放车1中转移加强筋5到翻转架71时,无需调整加强筋5的朝向,简化了搬运的动作过程,提高了围帮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工作台2的两端固定有立置的支撑板21,翻转架的两端转动安装在支撑板21上。通过翻转架绕自身长度方向旋转180°带动加强筋翻面,使加强筋翻面时占用较小的空间,避免了使用复杂的机械手结构和翻面动作,减少了翻面过程中与其他装置的干涉。
如图6、图7所示,翻转架包括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撑板21上的翻转杆711,以及固定在翻转杆711上的翻转吸盘712。翻转吸盘712沿翻转杆711的杆长方向排布多个,初始状态时,各翻转吸盘712均朝上,使各翻转吸盘712的开口在同一高度,且沿直线排列。当翻面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各翻转吸盘712朝上,机械手将加强筋转移到翻转吸盘712上方,此时,加强筋的凸面与翻转吸盘712的开口正对。加强筋接触到翻转吸盘712后,翻转吸盘712通过吸气将加强筋固定,翻转杆711带动翻转吸盘712和加强筋翻转180°后,翻转吸盘712充气将加强筋释放到工作台上。
为避免翻转架在承接加强筋时,因翻转吸盘712受压变形使加强筋滑落,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翻转杆711上邻近翻转吸盘712处设有支撑加强筋的支撑台713,支撑台713的高度低于翻转吸盘712的高度。工作时,机械手通过活动垂臂上的转移吸盘将加强筋压靠在支撑台713上,此时,翻转吸盘712紧贴加强筋的凸面,并被加强筋轻微下压。翻转吸盘712通过吸气将加强筋固定在支撑台713上,机械手释放加强筋,翻转架71带动加强筋翻转后将加强筋释放到工作台上。
在工作台和滚筒输送机、加强筋存放车之间转移加强筋时,为了避免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发生空间干涉,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工作台上与翻面机构对应处为翻面工位22;工作台上还设有用于校验加强筋长度的检测工位23,以及将加强筋从翻面工位22移至检测工位23的转移机构。
第一安装板上的转移吸盘将加强筋转移至翻面机构,经过翻面机构翻面后的加强筋落入工作台上的翻面工位22处,转移机构将翻面工位22处的加强筋转移到检测工位23处,校验加强筋长度是否与围帮匹配。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检测工位设有测量机构,该测量机构包括固定板24、移动板25、和用于检测移动板25的位移量的位移测量机构。其中,固定板24固定在检测工位一端的工作台上,供处于检测工位的加强筋5的一端抵靠;移动板25具有靠近处于检测工位的加强筋5另一端的测量状态和远离加强筋5的避让状态;当位移测量机构测得的移动板25的位移量不符合预设时,向生产控制系统发送报警信号;当测得的位移量符合预设时,向机械手发送将加强筋转移到滚筒输送机上的围帮上的转移信号。
当加强筋5固定在检测工位23时,加强筋5的一端抵靠在固定板24,位置相对固定;根据加强筋5的不同长度,加强筋5的另一端的位置发生变化,引起抵靠在加强筋5的另一端的移动板25的位移量发生变化。当移动板25的位移量与预设值出现明显偏差时,说明可能由于操作人员失误,将其他规格的加强筋放在了加强筋存放车内,此时,通过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检测加强筋的规格是否正确,但确定规格错误时使生产系统停止,从而避免了围帮产品批量报废,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位移测量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26和同步带27,以及测量齿轮26角位移的编码器28,移动板25与同步带27固定连接。移动板25的线位移通过同步带27转变为齿轮26的角位移,并通过编码器28检测出齿轮26的角位移量。
为了方便安装位移测量机构和转移机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工作台上固定有多个间隔排布、承载加强筋5的滑杆29,检测工位23在滑杆29的一端,翻面工位22在滑杆29的中部,转移机构包括推动加强筋沿滑杆29滑至检测工位的推料件210以及与该推料件210联动的驱动机构。
具体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相邻滑杆29的间隙处布置与滑杆29延伸方向一致的无杆气缸,推料件210为竖向延伸的杆件,推料件210固定在无杆气缸的滑块上,推料件210的顶端高于滑杆29,推料件210的顶端低于处于翻转状态的翻转架。
在工作台上,靠近检测工位处设有至少两个第四限位开关211,第四限位开关211的触头212朝向检测工位。加强筋5在检测工位23处时,加强筋5的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被固定板24和移动板25夹持固定,加强筋5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被触头212和推料件210夹持固定。移动板25的驱动机构为与检测工位23处加强筋5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无杆气缸,移动板25通过弹性件连接在该无杆气缸的滑块上,该滑块与同步带27固定连接。
初始时,推料件210位于翻面工位22的一侧且背向检测工位23,加强筋5被翻转架释放到工作台上的翻面工位22后,推料件210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推动加强筋5向第四限位开关211靠近,直到加强筋5的侧沿抵靠在第四限位开关211上,当两个第四限位开关211均被加强筋5抵压时说明加强筋5在其宽度方向上已经与翻面工位22对齐,两个第四限位开关211均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当控制系统收到两个第四限位开关211的控制信号时,向移动板25的驱动机构发送信号,移动板25靠向加强筋5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并与固定板24配合将加强筋5固定在检测工位23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翻转架的驱动机构为固定在其中一支撑板21上的旋转气缸213。固定板24和远离旋转气缸213的另一支撑板21为一体结构。
为了使加强筋从翻转架落在滑杆的过程更加缓和,减少冲击造成的加强筋变形,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工作台在翻面工位22处设有承接翻面机构上的加强筋5并将加强筋5转移至滑杆29的升降板214,该升降板214具有上升状态和下降状态;在上升状态,升降板214上方紧靠处于翻转状态的翻转架;在下降状态,升降板214沉于滑杆29下方。
初始时,升降板214处于下降状态,不影响推料件210移动加强筋5。当翻面机构携带加强筋处于翻转状态时,升降板214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到达上升状态,上升状态时,升降板214距离翻转吸盘712的距离较近,翻转吸盘712释放加强筋5后,加强筋5只经过微小的垂直距离落在升降板214上,升降板214下降将加强筋5缓慢转移到滑杆29上,从而减少了冲击和噪声,提高了生产系统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升降板214和支撑台713均采用塑料材质,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
以上实施例中提供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实现了加强筋的自动转移和翻面,提高了围帮和加强筋的对接效率,同时还能在转移加强筋的过程中对加强筋的长度进行校验,从而防止因存放加强筋时操作失误造成的批量报废,节约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用于将加强筋叠置在围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包括:
加强筋存放车;
工作台;
输送围帮的滚筒输送机;
用于在加强筋存放车和工作台之间,以及在工作台和滚筒输送机之间转移加强筋的机械手;
处在工作台上方用于承接来自机械手的加强筋、并将加强筋翻面后置于工作台上的翻面机构;
所述翻面机构上设有可固定和释放加强筋的翻转架;翻面机构具有:
翻转架朝上、承接来自机械手释放的加强筋的初始状态;以及
翻转架朝下、将加强筋释放到工作台上的翻转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整体为长条形,且长度方向与所述加强筋存放车中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两端固定有立置的支撑板,所述翻转架的两端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与所述翻面机构对应处为翻面工位;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用于校验加强筋长度的检测工位,以及将加强筋从翻面工位移至检测工位的转移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有多个间隔排布、承载加强筋的滑杆,所述检测工位在滑杆的一端,所述翻面工位在滑杆的中部,所述转移机构包括推动加强筋沿滑杆滑至检测工位的推料件以及与该推料件联动的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在翻面工位处设有承接所述翻面机构上的加强筋并将加强筋转移至滑杆的升降板,该升降板具有上升状态和下降状态;在上升状态,升降板上方紧靠处于翻转状态的翻转架;在下降状态,升降板沉于滑杆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包括:
翻转杆,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翻转吸盘,沿翻转杆的杆长方向排布多个,初始状态时,各翻转吸盘均朝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工位设有测量机构,该测量机构包括:
固定板,固定在检测工位一端的所述工作台上,供处于检测工位的加强筋的一端抵靠;
移动板,具有靠近处于检测工位的加强筋另一端的测量状态和远离加强筋的避让状态;
位移测量机构,检测移动板的位移量,当测得的位移量不符合预设时向生产控制系统发送报警信号,当测得的位移量符合预设时向机械手发送将加强筋转移到所述滚筒输送机上的围帮上的转移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测量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同步带,以及测量齿轮角位移的编码器,所述移动板与同步带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杆上邻近所述翻转吸盘处设有支撑加强筋的支撑台,支撑台的高度低于翻转吸盘的高度。
CN201920058383.6U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Active CN209577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8383.6U CN209577936U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8383.6U CN209577936U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77936U true CN209577936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58383.6U Active CN209577936U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779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2002A (zh) * 2019-01-14 2019-05-10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CN111169879A (zh) * 2019-12-31 2020-05-19 江苏速升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坯立体仓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2002A (zh) * 2019-01-14 2019-05-10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CN111169879A (zh) * 2019-12-31 2020-05-19 江苏速升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坯立体仓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77936U (zh)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CN103395638B (zh) 单机器人简易式自动装车装置
CN110146502A (zh) 汽车通讯模块的外观检测设备
CN103101698A (zh) 一种垃圾处理装置
CN208531740U (zh) 码袋装车装置
CN107127559A (zh) 多机械手协同作业高效流水线成套装备
CN211391864U (zh) 一种纸箱打包机的推摞机构
JPH02305729A (ja) 枚葉印刷機の給紙紙積装置
CN109205326A (zh) 码垛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WO2012067581A1 (en) Device for dismantling of chosen parts of assembled pallets
US4632620A (en) Apparatus for stacking pallets on which articles, preferably large sacks, have been deposited
CN108844608A (zh) 一种提升式自动称重机
JP4119026B2 (ja) 敷板回収装置
CN109701885A (zh) 一种3c产品尺寸检测设备
CN109732002A (zh) 一种围帮和加强筋对接系统
US4772169A (en) Device for providing signature stacks with endboards and for the conveyance of said stacks in stackers for printing works and the like
CN206751000U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卡车卸货分拣操作平台
CN207618548U (zh) 一种定子自动叠压机
CN104076087B (zh) 涡流探伤机的工件输送装置
CN108147138B (zh) 轮胎码垛定位辅助装置
KR100986863B1 (ko) 불량블랭크배출장치
CN111085457B (zh) 一种雨刮传动组件扭矩在线检测自动化系统
CN209583524U (zh) 一种围帮生产线
CN209577918U (zh) 一种围帮加工系统
KR101097936B1 (ko) 패널배출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