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03777U - 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03777U CN209503777U CN201920116902.XU CN201920116902U CN209503777U CN 209503777 U CN209503777 U CN 209503777U CN 201920116902 U CN201920116902 U CN 201920116902U CN 209503777 U CN209503777 U CN 2095037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nding wheel
- wrist
- workbench
- cylinder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包括:工作台、第一砂轮、第二砂轮与转盘,第一砂轮、第二砂轮与转盘均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呈锐角设置,转盘设置在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下方,转盘边缘设置有固定件供手表表盖的放置,转盘在靠近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自第一砂轮下方旋转到第二砂轮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与下料机构,上料机构与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上料机构设置在靠近第二砂轮一侧,下料机构设置在靠近第一砂轮一侧。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动作、减少人力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表盖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手表,或称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或显示时间的仪器,手表表盖打磨设备是一种对手表上的表盖进行打磨的设备。
现有的手表表盖打磨设备包括:工作台、第一砂轮、第二砂轮、驱动电机与转盘,第一砂轮、第二砂轮、驱动电机与转盘均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呈锐角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只是在与轴线平行的侧面上方安装了挡板对该侧面进行隔挡,转盘设置在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下方,转盘边缘设置有固定件,手表表盖从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被放置在固定件上,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离的一侧,在手表表盖需要打磨时,操作人员手动将手表表盖从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放置到转盘上的固定件上,手表表盖在转盘的带动下首先旋转到第一砂轮下端被第一砂轮打磨,之后经过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远离的一侧,再从第二砂轮下方被第二砂轮打磨,回到对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手表表盖打磨工作结束后被操作人员手动从固定件上取下,同时换上未打磨的手表表盖,开始下一轮的打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手表表盖在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被放置在转盘上的固定件上,在此过程中手表表盖是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放置在固定件上的,在手表表盖打磨结束之后,也是操作人员手动将打磨好的手表表盖从固定件上取下,手表表盖的放置与取下均是由操作人员手动完成,就会消耗比较多的人力,提升人力成本,而且操作人员一直重复一个动作,容易加快身体的疲劳速度,故而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具有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动作、减少人力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包括:工作台、第一砂轮、第二砂轮与转盘,所述第一砂轮、所述第二砂轮与所述转盘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砂轮与所述第二砂轮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呈锐角设置,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第一砂轮与所述第二砂轮下方,所述转盘边缘设置有固定件供手表表盖的放置,所述转盘在靠近所述第一砂轮与所述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自所述第一砂轮下方旋转到所述第二砂轮下方,还包括:上料机构与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砂轮与所述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砂轮一侧,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砂轮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手表表盖打磨时,使用上料机构将未打磨的手表表盖放置在固定件上,由转盘带动固定件向第二砂轮所在的方向转动,经过第二砂轮下方被第二砂轮打磨,之后被第二砂轮打磨过的手表表盖再在转盘的带动下转过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远离的一侧,到达第一砂轮的下方,被第二砂轮打磨过的手表表盖经过第一砂轮被第一砂轮打磨,被第一砂轮打磨完之后手表表盖又回到了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经过下料机构的下方,被下料机构从固定件上拿走,固定件被转盘带动转动到上料机构的下方再一次被放置未打磨的手表表盖,与现有的人工手动将手表表盖放置与取下的方式相比,此种方式更加节省人力成本,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动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旋转组件与第一吸附组件,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工作台一端,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远离与所述工作台一端,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还处于所述固定件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上料时处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吸附组件吸附住未打磨的手表表盖,在第一旋转组件的带动下,转动到固定件的上方,第一吸附组件再将未打磨的手表表盖放置在固定件上,完成上料的动作,使得上料的动作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动作,节省了操作人员的体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齿条与第一气缸,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工作台一端,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第一齿条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架需要旋转时,第一气缸推动第一齿条运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运动,第一齿轮再带动第一支架完成旋转的动作,在需要第一支架转回原来位置时,第一气缸收缩,将第一齿条拉回,第一齿轮反向旋转带动第一支架反向旋转,达到第一支架旋转回原来位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一吸盘与第一气泵,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工作台一端且处于所述固定件正上方,所述第一吸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中活塞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吸盘处于所述固定件正上方,所述第一吸盘上设置有吸气孔,所述第一气泵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吸气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吸附组件需要吸附未打磨的手表表盖时,第二气缸推动第一吸盘向靠近未打磨的手表表盖方向运动,在第二吸盘接触未打磨的手表表盖表面时,第一气泵通过吸气孔将第一吸盘中的空气吸走,使得第一吸盘与未打磨的手表表盖之间形成真空环境,大气压将未打磨的手表表盖牢牢的压在第一吸盘上,被第一吸盘吸住,之后第二气缸收缩将未打磨的手表表盖带起,为将未打磨的手表表盖放上固定件做准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旋转组件与第二吸附组件,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上,所述第二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工作台一端,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工作台一端,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还处于所述固定件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打磨好的手表表盖拿下时,处于固定件上方的第二吸附组件将打磨好的手表表盖吸住并将其从固定件上吸下来,之后第二旋转组件带动第二支架旋转,第二支架旋转将第二吸附组件带离固定件上方,最后第二吸附组件再将打磨好的手表表盖放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齿轮、第二齿条与第三气缸,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工作台一端,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气缸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第二齿条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需要旋转时,第三气缸推动第二齿条运动,第二齿条运动之后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再带动第二支架转动,在支架需要旋转回来时,第三气缸回收将第二齿条拉回,使得第二齿轮向反方向转动并带动第二支架回转到原来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第二吸盘与第二气泵,所述第四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远离工作台一端,所述第二吸盘设置在所述第四气缸中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吸盘上设置有导气孔,所述第二气泵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导气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吸附组件需要吸附打磨好的手表表盖时,第四气缸推动第二吸盘向靠近打磨好的手表表盖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吸盘抵接在打磨好的手表表盖表面,之后第二气泵通过导气孔将第二吸盘内部的空气吸走,在第二吸盘与打磨好的手表表盖之间形成真空环境,打磨好的手表表盖被大气压压紧在第二吸盘上,之后第四气缸回收,将打磨好的手表表盘带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架靠近第二旋转组件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将所述第二齿轮、第二齿条与第三气缸罩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护罩的设置,将第二齿轮、第二齿条与第三气缸罩住,使得外界环境不易影响到第二齿轮、第二齿条与第三气缸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架靠近第一旋转组件一端设置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将所述第一齿轮、第一齿条与第一气缸罩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护罩的设置,将第一齿轮、第一齿条与第一气缸罩住,将其与外界环境隔开,使得外界环境不易对第一齿轮、第一齿条与第一气缸的工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需要对手表表盖打磨时,使用上料机构将未打磨的手表表盖放置在固定件上,由转盘带动固定件向第二砂轮所在的方向转动,经过第二砂轮下方被第二砂轮打磨,之后被第二砂轮打磨过的手表表盖再在转盘的带动下转过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远离的一侧,到达第一砂轮的下方,被第二砂轮打磨过的手表表盖经过第一砂轮被第一砂轮打磨,被第一砂轮打磨完之后手表表盖又回到了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轴线相交的一侧,经过下料机构的下方,被下料机构从固定件上拿走,固定件被转盘带动转动到上料机构的下方再一次被放置未打磨的手表表盖,与现有的人工手动将手表表盖放置与取下的方式相比,此种方式更加节省人力成本,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动作;
2.在需要上料时处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吸附组件吸附住未打磨的手表表盖,在第一旋转组件的带动下,转动到固定件的上方,第一吸附组件再将未打磨的手表表盖放置在固定件上,完成上料的动作,使得上料的动作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动作,节省了操作人员的体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去掉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11、安装柱;12、第一支撑块;13、第二支撑块;14、第一滑杆;15、第三支撑块;16、第四支撑块;17、第二滑杆;18、驱动电机;2、第一砂轮;3、第二砂轮;4、转盘;41、固定件;5、上料机构;51、第一支架;511、第一竖杆;512、第一横杆;52、第一旋转组件;521、第一齿轮;522、第一齿条;5221、第一滑块;523、第一气缸;53、第一吸附组件;531、第二气缸;532、第一吸盘;5321、吸气孔;533、第一气泵;6、下料机构;61、第二支架;611、第二竖杆;612、第二横杆;62、第二旋转组件;621、第二齿轮;622、第二齿条;6221、第二滑块;623、第三气缸;63、第二吸附组件;631、第四气缸;632、第二吸盘;6321、导气孔;633、第二气泵;7、第二防护罩;8、第一防护罩;9、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包括:工作台1、第一砂轮2、第二砂轮3、转盘4、上料机构5与下料机构6,工作台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工作台1中间位置焊接有一根圆柱形的安装柱11,第一砂轮2、第二砂轮3与转盘4均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安装柱11上,第一砂轮2与第二砂轮3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呈锐角设置,第一砂轮2粗糙度小于第二砂轮3的粗糙度,驱动电机18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处于第一砂轮2与第二砂轮3相离的一侧,驱动电机18是用来带动带动第一砂轮2与第二砂轮3转动的,第一砂轮2与第二砂轮3上方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壳9,防护壳9呈弧形且为不锈钢材质,转盘4设置在第一砂轮2与第二砂轮3下方,转盘4边缘均匀设置有八个固定件41供手表表盖的放置,固定件41为内胀式夹具,转盘4在靠近第一砂轮2与第二砂轮3轴线相交的一侧自第一砂轮2下方旋转到第二砂轮3下方,上料机构5与下料机构6设置在第一砂轮2与第二砂轮3轴线相交的一侧,上料机构5设置在靠近第二砂轮3一侧,下料机构6设置在靠近第一砂轮2一侧。
参照图1与图4,上料机构5包括:第一支架51、第一旋转组件52与第一吸附组件53,第一支架51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一支架51呈L形且为不锈钢材质,第一支架51包括第一竖杆511与第一横杆512,第一竖杆511远离工作台1一端与第一横杆512一端焊接,工作台1上开设有一个第一凹槽,第一竖杆511靠近工作台1一端与第一凹槽相适配以达到转动连接的目的,第一竖杆511呈圆柱形,第一横杆512呈长方体条形,第一旋转组件52设置在第一竖杆511靠近工作台1一端,第一吸附组件53设置在第一横杆512远离第一竖杆511一端,第一吸附组件53还处于固定件41上方。
参照图1与图4,第一旋转组件52包括:第一齿轮521、第一齿条522与第一气缸523,第一齿轮521套设在第一支架51靠近工作台1一端,第一齿轮521与第一支架51键连接,第一齿条522与第一齿轮521啮合,第一气缸523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与第一齿条522一端焊接,在第一气缸523与工作台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支撑块12,第一支撑块12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第一支撑块12焊接在工作台1上,第一气缸523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撑块12上,在第一齿条522远离第一气缸523一端的下方工作台1上焊接有一个第二支撑块13,第二支撑块13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在第一支撑块12与第二支撑块13之间插接有一根第一滑杆14,第一滑杆14呈圆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在第一齿条522靠近第一滑杆14一侧中间位置焊接有一个第一滑块5221,第一滑块5221呈长方体条形且为不锈钢材质,第一滑块5221与第一齿条522相垂直,在第一滑块5221上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滑杆14相适配,第一滑块5221通过第一通孔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杆14上,使得第一齿条522在被第一气缸523推动时运动路径更加的规范。
参照图1与图5,第一吸附组件53包括:第二气缸531、第一吸盘532与第一气泵533(参照图4),第二气缸531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横杆512远离第一竖杆511一端端部且处于固定件41正上方,第二气缸531与第一横杆512相垂直,第一吸盘532套设在第二气缸531中活塞杆的端部,第一吸盘532呈圆锥形且为橡胶材质,第一吸盘532处于固定件41正上方,第一吸盘532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吸气孔5321,两个吸气孔5321与第二气缸531的活塞杆对称,方便吸气孔5321导气时第一吸盘532受力更加均匀,第一气泵533(参照图4)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1上且通过导气管与吸气孔5321连通。
参照图1与图4,第一支架51靠近第一旋转组件52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防护罩7,第二防护罩7将第一齿轮521、第一齿条522与第一气缸523罩住,第二防护罩7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
参照图1与图3,下料机构6包括:第二支架61、第二旋转组件62与第二吸附组件63,第二支架61转动设置在工作上,第二支架61呈L形且为不锈钢材质,第二支架61包括:第二竖杆611与第二横杆612,第二竖杆611呈圆柱形,第二横杆612呈长方体条形,第二横杆612一端与第二竖杆611远离工作台1一端焊接,工作台1上成型有一个第二凹槽,第二竖杆611靠近工作台1一端通过与第二凹槽的相适配以达到转动连接的目的,第二横杆612与第一横杆512长度之和小于第二竖杆611与第一竖杆511之间的距离,第二旋转组件62设置在第二竖杆611靠近工作台1一端,第二吸附组件63设置在第二横杆612远离第二竖杆611一端,第二吸附组件63还处于固定件41上方。
参照图3与图4,第二旋转组件62包括:第二齿轮621、第二齿条622与第三气缸623,第二齿轮621套设在第二竖杆611靠近工作台1(参照图1)一端,第二齿轮621与第二竖杆611键连接,第二齿条622与第二齿轮621啮合,第三气缸623设置在工作台1(参照图1)上且与第二齿条622一端焊接,在第三气缸623与工作台1(参照图1)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块15,第三支撑块15形状材质与第一支撑块12相同,第三支撑块15焊接在工作台1(参照图1)上,第三气缸623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三支撑块15上,在第二齿条622远离第三气缸623的一端下方工作台1(参照图1)上焊接有第四支撑块16,第四支撑块16形状材质与第二支撑块13相同,在第三支撑块15与第四支撑块16之间插接有一根第二滑杆17,第二滑杆17形状材质与第一滑杆14相同,在第二齿条622靠近第二滑杆17一侧焊接有第二滑块6221,第二滑块6221形状材质与第一滑块5221相同,第二滑块6221上也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形状相同的第二通孔,第二滑块6221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滑杆17滑动连接。
参照图1与图6,第二吸附组件63包括:第四气缸631、第二吸盘632与第二气泵633,第四气缸631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横杆612远离第一竖杆511的一端端部,第二吸盘632套设在第四气缸631中伸缩杆的一端,第二吸盘632形状材质与第一吸盘532(参照图5)相同,第二吸盘632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导气孔6321,两个导气孔6321与第四气缸631的活塞杆对称,导气孔6321与吸气孔5321(参照图5)形状相同,第二气泵633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1上且与导气孔6321连通。
参照图1与图3,第二支架61靠近第二旋转组件62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防护罩8,第一防护罩8将第二齿轮621、第二齿条622与第三气缸623罩住,第一防护罩8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打磨手表表盖时,首先驱动第一气缸523使得第一支架51离开第二砂轮3,再驱动第二气缸531将第一吸盘532向靠近未打磨手表表盘的位置靠近,通过第一气泵533与第一吸盘532将未打磨的手表表盘吸住,之后再驱动第一气缸523使得第一支架51向靠近第二砂轮3一侧运动,将未打磨的手表表盘放置在固定件41上,未打磨的手表表盘在转盘4的带动下首先经过第二砂轮3打磨,之后进入到第一砂轮2处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第四气缸631驱动第二吸盘632向靠近固定件41的方向运动,通过第二吸盘632与第二气泵633将打磨好的手表表盖吸附住,之后在第三气缸623的带动下,第二支架61将打磨好的手表表盖带离固定件41,完成取下打磨好的手表表盖的动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包括:工作台(1)、第一砂轮(2)、第二砂轮(3)与转盘(4),所述第一砂轮(2)、所述第二砂轮(3)与所述转盘(4)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砂轮(2)与所述第二砂轮(3)轴线在水平方向上呈锐角设置,所述转盘(4)设置在所述第一砂轮(2)与所述第二砂轮(3)下方,所述转盘(4)边缘设置有固定件(41)供手表表盖的放置,所述转盘(4)在靠近所述第一砂轮(2)与所述第二砂轮(3)轴线相交的一侧自所述第一砂轮(2)下方旋转到所述第二砂轮(3)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5)与下料机构(6),所述上料机构(5)与所述下料机构(6)设置在所述第一砂轮(2)与所述第二砂轮(3)轴线相交的一侧,所述上料机构(5)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砂轮(3)一侧,所述下料机构(6)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砂轮(2)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5)包括:第一支架(51)、第一旋转组件(52)与第一吸附组件(53),所述第一支架(51)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旋转组件(5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51)靠近所述工作台(1)一端,所述第一吸附组件(5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51)远离所述工作台(1)一端,所述第一吸附组件(53)还处于所述固定件(41)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52)包括:第一齿轮(521)、第一齿条(522)与第一气缸(523),所述第一齿轮(521)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51)靠近所述工作台(1)一端,所述第一齿条(522)与所述第一齿轮(521)啮合,所述第一气缸(523)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与所述第一齿条(522)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53)包括:第二气缸(531)、第一吸盘(532)与第一气泵(533),所述第二气缸(53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51)远离所述工作台(1)一端且处于所述固定件(41)正上方,所述第一吸盘(532)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531)中活塞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吸盘(532)处于所述固定件(41)正上方,所述第一吸盘(532)上设置有吸气孔(5321),所述第一气泵(533)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与所述吸气孔(532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6)包括:第二支架(61)、第二旋转组件(62)与第二吸附组件(63),所述第二支架(61)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上,所述第二旋转组件(6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61)靠近所述工作台(1)一端,所述第二吸附组件(6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61)远离所述工作台(1)一端,所述第二吸附组件(63)还处于所述固定件(41)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62)包括:第二齿轮(621)、第二齿条(622)与第三气缸(623),所述第二齿轮(621)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架(61)靠近所述工作台(1)一端,所述第二齿条(622)与所述第二齿轮(621)啮合,所述第三气缸(623)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与所述第二齿条(622)一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组件(63)包括:第四气缸(631)、第二吸盘(632)与第二气泵(633),所述第四气缸(63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61)远离工作台(1)一端,所述第二吸盘(632)设置在所述第四气缸(631)中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吸盘(632)上设置有导气孔(6321),所述第二气泵(633)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与所述导气孔(632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61)靠近第二旋转组件(62)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护罩(8),所述第一防护罩(8)将所述第二齿轮(621)、第二齿条(622)、第三气缸(623)罩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1)靠近第一旋转组件(52)一端设置有第二防护罩(7),所述第二防护罩(7)将所述第一齿轮(521)、第一齿条(522)、第一气缸(523)罩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16902.XU CN209503777U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16902.XU CN209503777U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03777U true CN209503777U (zh) | 2019-10-18 |
Family
ID=68202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16902.XU Active CN209503777U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03777U (zh) |
-
2019
- 2019-01-22 CN CN201920116902.XU patent/CN2095037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565895U (zh) |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磨刀装置 | |
CN109590825B (zh) | 陶瓷棒研磨装置 | |
CN108044439A (zh) | 一种镀锌板端盖止口打磨去除装置 | |
CN209503777U (zh) | 手表表盖自动打磨设备 | |
CN108466151A (zh) | 一种保温杯自动抛光机 | |
CN209062810U (zh) | 一种瓶盖内抛光机 | |
CN115365942A (zh) | 一种义齿咬合修正装置 | |
CN215825099U (zh) | 一种精度高的成型研磨机 | |
CN208147582U (zh) | 一种保温杯自动抛光机 | |
CN210414032U (zh) | 一种联轴器抛光装置 | |
CN108838820B (zh) | 一种注射针头生产设备的切割传送装置 | |
CN210452625U (zh) | 一种便于调整桌面角度的机械设计用操作台 | |
CN208034330U (zh) | 一种立式光谱制样机 | |
CN207953529U (zh) | 一种前角研磨机 | |
CN207464889U (zh) | 一种简易型自动磨削设备 | |
CN218136846U (zh) | 一种管道法兰端面磨削机 | |
CN218363893U (zh) | 一种木材加工仿形机用夹紧机构 | |
CN220680110U (zh) | 一种手机折叠屏转轴cnc加工治具 | |
CN220613493U (zh) | 一种除锈装置 | |
CN218194262U (zh) | 一种用于载板玻璃边部研磨的机器装置 | |
CN219684864U (zh) | 一种非金属矿物制品生产用磨边机构 | |
CN214162422U (zh) | 一种用于车辆配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220516448U (zh) |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的抛光装置 | |
CN212946957U (zh) | 一种装饰板加工用磨边装置 | |
CN221364331U (zh) | 一种碎屑易收集的抛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000 No.57, Jinkang Road, Jinsha community, Kengzi office,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nsanwei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2 No. 57 Jinkang Road, Jinsha Community, Kengzi Office,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san Industry (Shenzhen)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