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9440U -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9440U
CN209469440U CN201821870070.2U CN201821870070U CN209469440U CN 209469440 U CN209469440 U CN 209469440U CN 201821870070 U CN201821870070 U CN 201821870070U CN 209469440 U CN209469440 U CN 209469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rriageway
tunnel
traffic
synthe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700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良
王惠芹
王美斋
董甲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700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9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9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9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管片衬砌,隧道本体的内部还设置行车道板,行车道板与管片衬砌相连,行车道板上能够供车辆通行,行车道板的底部设置纵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与行车道板相连,纵向支撑板、行车道板与管片衬砌围成的通道形成过水通道。行车道板能够供车辆行驶,在行车道板底部设置纵向支撑板,减少了行车道板上汽车振动的相互影响,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将过水通道分开,方便过水通道的检修。

Description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交通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现有的地下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显得日渐不足,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雨季经常会出现城市内涝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城市交通日益拥堵,汽车使用率增加是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由于汽车的方便,导致市区内车流日益升高,每逢尖峰时间,上班的、旅游的、购物的车流从四面八方涌入市中心;另外,道路容量不足亦为造成塞车的因素,随着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道路扩建的速度又跟不上车流量增加的数度,使得市中心的道路拥挤不堪,城市人们生活的时间成本在逐渐增大,为解决交通问题,地下交通隧道正蓬勃发展,地下交通隧道正是既保证速度、又不占据城市空间的最好选择,但是修建地下交通隧道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为保障地下排水又增加了一重难度。
因此,如何在发展地下交通隧道的同时兼顾城市地下排水,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地下隧道能够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做到地下排水通畅,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管片衬砌,所述隧道本体的内部还设置行车道板,所述行车道板与所述管片衬砌相连,所述行车道板上能够供车辆通行,所述行车道板的底部设置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与所述行车道板相连,所述纵向支撑板、所述行车道板与所述管片衬砌围成的通道形成过水通道。
优选地,所述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还包括底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与所述行车道板相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板连接所述行车道板和所述底部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纵向支撑板所在平面与所述行车道板所在平面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纵向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支撑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行车道板、所述底部连接板和所述纵向支撑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优选地,所述隧道本体内部还设置通风设施,所述通风设施设置于所述隧道本体的顶部,所述通风设施与外部空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隧道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行车道板的宽度较所述隧道本体横截面的直径小。
优选地,所述行车道板靠近所述管片衬砌的两侧均设置凸台。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管片衬砌,隧道本体的内部还设置行车道板,行车道板与管片衬砌相连,行车道板上能够供车辆通行,行车道板的底部设置纵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与行车道板相连,纵向支撑板、行车道板与管片衬砌围成的通道形成过水通道。行车道板能够供车辆行驶,在行车道板底部设置纵向支撑板,减少了行车道板上汽车振动的相互影响,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将过水通道分开,方便过水通道的检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为隧道本体,2为管片衬砌,3为行车道板,4为纵向支撑板,5为底部连接板,6为通风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地下隧道能够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做到地下排水通畅,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1,隧道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管片衬砌2,隧道本体1的内部还设置行车道板3,行车道板3与管片衬砌2相连,行车道板3上能够供车辆通行,行车道板3的底部设置纵向支撑板4,纵向支撑板4与行车道板3相连,纵向支撑板4、行车道板3与管片衬砌2围成的通道形成过水通道。
行车道板3能够供车辆行驶,在行车道板3底部设置纵向支撑板4,减少了行车道板3上汽车振动的相互影响,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将过水通道分开,方便过水通道的检修。
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还包括底部连接板5,底部连接板5与行车道板3相连接,纵向支撑板4连接行车道板3和底部支撑板,设置底部连接板5,增强了整体结构强度。
其中,纵向支撑板4所在平面与行车道板3所在平面相垂直,纵向支撑板4与行车道板3相垂直,能够对行驶在行车道板3上的车辆提供支撑作用。
具体地,纵向支撑板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纵向支撑板4对称设置,将过水通道分为三跨,并尽量等跨度布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中,还可以根据过水通道的过水量或其他承载因素布置不同数量的纵向支撑板4,并设置纵向支撑板4之间的间隔。
为了避免有压排水时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行车道板3、底部连接板5和纵向支撑板4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另外,隧道本体1内部还设置通风设施6,通风设施6设置于隧道本体1的顶部,通风设施6与外部空气相连通。
更具体地,隧道本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行车道板3的宽度较隧道本体1横截面的直径小,为行驶车辆预留合理空间。
进一步地,行车道板3靠近管片衬砌2的两侧均设置凸台,凸台处为底部连接板5与行车道板3连接处,设置凸台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同时凸台能够令车辆与隧道本体1保持安全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行车道板3能够供车辆行驶,在行车道板3底部设置纵向支撑板4,减少了行车道板3上汽车振动的相互影响,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将过水通道分开,方便过水通道的检修。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管片衬砌,所述隧道本体的内部还设置行车道板,所述行车道板与所述管片衬砌相连,所述行车道板上能够供车辆通行,所述行车道板的底部设置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与所述行车道板相连,所述纵向支撑板、所述行车道板与所述管片衬砌围成的通道形成过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与所述行车道板相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板连接所述行车道板和所述底部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板所在平面与所述行车道板所在平面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支撑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道板、所述底部连接板和所述纵向支撑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内部还设置通风设施,所述通风设施设置于所述隧道本体的顶部,所述通风设施与外部空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行车道板的宽度较所述隧道本体横截面的直径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道板靠近所述管片衬砌的两侧均设置凸台。
CN201821870070.2U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Active CN209469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0070.2U CN209469440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0070.2U CN209469440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9440U true CN209469440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8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70070.2U Active CN209469440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9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4732A (zh) * 2018-11-14 2019-01-11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4732A (zh) * 2018-11-14 2019-01-11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1572A (zh) 一种道路交通路线设计方法
CN204608534U (zh) 一种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局结构
CN209469440U (zh)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CN202688809U (zh) 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
CN109184732A (zh) 一种兼顾排水与交通的综合隧道结构
CN103088734B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104093905B (zh)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CN105350416A (zh) 一种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方法
CN204982577U (zh) 城市十字路口全方位立体交通设施
CN203782508U (zh) 预浇注式道路交叉口结构系统
CN107217561A (zh) 城市中心区既有道路疏堵畅行系统设计方案
CN110616611A (zh) 一种涵洞式立体交通系统及其通行方法
CN104831595A (zh) 一种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局结构
CN1851129B (zh) 行人直穿式丁字路口全互通立交桥
CN102605694A (zh) 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
CN203411922U (zh) 一种沥青减速带
CN203096539U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202671991U (zh) 万向畅通小巧立交桥
CN202323601U (zh) 城市道路井型立交桥
CN101806027A (zh) 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
CN104093906B (zh) T字路口结构
CN206090618U (zh) 一种半地下防洪综合管廊
CN204753288U (zh) 沉浮式立交桥
CN204782143U (zh) 一种半地下短坡道立体停车库
CN101974883B (zh) 桥梁拖拉滑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