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3905B -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3905B
CN104093905B CN201280067997.1A CN201280067997A CN104093905B CN 104093905 B CN104093905 B CN 104093905B CN 201280067997 A CN201280067997 A CN 201280067997A CN 104093905 B CN104093905 B CN 104093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crossroad
arterial highway
earth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79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3905A (zh
Inventor
霍树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3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3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在第一干道(1)的靠近交叉路口中央的两端设有两条高度既不低于2米又不超过3米的低矮隧道(3、4),第一干道(1)的地表路面被低矮隧道分隔成左右两条行车方向相反而且可供大型车辆行走的地表车道(5、6),在低矮隧道的上方路面形成一个横跨于所述两条地表车道之间的、可供大型车辆行走的掉头平台(7)。该结构非常方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无需对第二干道进行任何改动,也无需在第一干道建造高架桥,利用两条低矮隧道(3、4)和两个掉头平台(7),就能实现大、小车辆和各个方向车辆分流行驶,使十字路口变得更顺畅。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半下沉半抬高式隧道结构,令施工更容易,耗资更少。

Description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结构,特别是十字路口的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怎样才算好交通?交汇处通就是最好的交通!在现有的各种十字路口中,有一种十字路口的共同特点是,相交的两条干道的车流量较大,其中第一干道出现严重交通堵塞,而第二干道由于已建好了地下高净空隧道或高架桥快速道路,使得第一干道无法再新建隧道,只能建高架桥,而建高架桥不但耗资大,而且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受到较多的条件限制,从而导致这类十字路口难以改造。这类十字路口承担二个方向车辆的直行、转左、右,和第二干道的转左、右的通行压力,随着城市车流量的增加,特别是小汽车的显著增加,这类十字路口就成为城市交通的堵塞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这类难以改造的十字路口,解决交汇处交通的难题,提供一种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本发明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包括十字交叉的第一干道和第二干道,第一干道和第二干道都是双向车道,在第一干道的靠近交叉路口中央的两端设有两条双向行车的低矮隧道,低矮隧道的车辆通行高度不低于2米而且不超过3米,两条低矮隧道位于同一行驶路线上,两条低矮隧道在交叉路口中央上升恢复至地表,在低矮隧道所在的位置,第一干道的地表路面被低矮隧道分隔成左右两条行车方向相反而且可供大型车辆行走的地表车道,在低矮隧道的上方路面形成一个横跨于所述两条地表车道之间的、可供大型车辆行走的掉头平台,掉头平台的行车宽度至少是两条掉头方向相反的掉头车道的宽度之和。
作为进一步改进或者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可采取下述附属的技术方案。
所述低矮隧道的车辆通行高度为2.50-2.60米。
所述低矮隧道的车辆通行高度由该隧道的底部路面下沉深度和该隧道的顶部路基抬起高度共同构成。
所述掉头平台的行车宽度还包括供行人横过第一干道的人行道。
所述的被低矮隧道分隔而成的两条地表车道,每条地表车道至少具有两条车道的宽度。
在所述的两条低矮隧道中,在每条低矮隧道的距离路口中央较远的一侧,于该低矮隧道与地表路面衔接的部位设有隆起的雨水分隔带。
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1、无需对第二干道的结构进行任何改动,也无需在第一干道建造高架桥,只要在第一干道上建造出所述的两条低矮隧道以及相应的两个掉头平台,就能实现大、小车和各个方向车辆分流行驶,第一干道的两条低矮隧道,构成全路段小车快速通行线,可有效避免大型车辆占快线行驶而阻慢行车速度,使第一干道和第二干道上地表的车流变得更顺畅。
2、在第一干道上直行的小汽车能够从低矮隧道毫无阻碍地快速通行,使第一干道的车流通畅性得到明显提升,该优点在以小汽车为主的城市交通中尤为显著。
3、低矮隧道的车辆通行高度不超过3米,施工量少,施工时间短,耗资少。
4、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低矮隧道的车辆通行高度由该隧道的底部路面下沉深度和该隧道的顶部路基抬起高度共同构成。这种半下沉半抬高式隧道结构进一步减小了建造低矮隧道所需开挖的地面下沉深度,避免遭遇地下水,基础桩更容易施工,可用简单围敝处理,有效减少了施工的时间,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原路面打烂的碎块、挖掘的硬质沙、泥土可以混入混凝土调均衡后,用于填充路面上升部位的垫层,不用把挖出的泥土全都运走,减少施工期间重型运输车路面辆对交通的影响。再者,减小地面下沉深度还有利于下水道的迁移改造。
5、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低矮隧道与地表路面衔接的部位设有隆起的雨水分隔带,由此可阻挡大量雨水通过车道流入低矮隧道,不但可防止车辆通行因积水而受阻,而且减少了抽水机的工作量,整座城市节能显著。
6、本发明适用于所有发达国家的城市,特别适用于对道路上小车数量占多数而导致交通堵塞的路口进行普遍的改造,从而用有限的资源让更多的路口得到畅通,不需扩宽路面就能达到增加城市交通道路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雨水分隔带所在位置的道路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适用于左行规则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各种车道的宽度不限于图示,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标准设计路面的宽度。本发明所述的“十字交叉”不局限于垂直交叉,十字交叉的两条干道的交叉角度不局限于90度。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是针对那种在第二干道上已经建有高架跨线桥快速道路11,而第一干道是市区主道路的十字路口,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十字路口结构对其进行改造的例子。
如图1所示,该十字路口结构包括十字交叉的第一干道1和第二干道2,第一干道1和第二干道2都是双向车道。在第一干道1的靠近交叉路口中央的两端设有两条双向行车的低矮隧道3、4,低矮隧道3、4的车辆通行高度不低于2米而且不超过3米。作为最佳值,两条低矮隧道3、4的车辆通行高度最好为2.50-2.60米。两条低矮隧道3、4位于同一行驶路线上。两条低矮隧道3、4在交叉路口中央上升恢复至地表。在低矮隧道3、4所在的位置,第一干道1的地表路面被低矮隧道分隔成左右两条行车方向相反而且可供大型车辆行走的地表车道5、6。在低矮隧道3、4的上方路面形成一个横跨于该两条地表车道5、6之间的、可供大型车辆行走的掉头平台7。掉头平台7的行车宽度是两条掉头方向相反的掉头车道8、9的宽度之和,再加上一条人行道10的宽度。由于在掉头平台7上的车流量最少,因此在掉头平台7上设置人行道较为安全。
两条低矮隧道3、4的车辆通行高度可完全由路面下挖深度构成,但作为最佳实施方式,两条低矮隧道3、4的车辆通行高度应由该隧道的底部路面下沉深度和该隧道的顶部路基抬起高度共同构成。这种半下沉半抬高式隧道结构进一步减小了建造低矮隧道所需开挖的地面下沉深度,令施工更容易,减少了施工的时间,降低了建设成本,也有利下水道的迁移改造,原路面打烂的碎块、挖掘的硬质沙、泥土可以混入混凝土调均衡后,用于填充路面上升部位的垫层,不用把挖出的泥土全都运走,减少施工期间重型运输车辆对交通的影响。如果两条低矮隧道3、4的车辆通行高度为2.50-2.60米,再结合半下沉半抬高式隧道结构,那么在实际施工时,挖掘泥土的总深度大约可取2.3m。
作为最佳实施方式,两条地表车道5、6各自都应至少具有两条车道的宽度,以使得在掉头车道8、9上掉头的车辆与直行的车辆互不干涉。
为防止大量雨水通过车道流入两条低矮隧道3、4,可在该两条低矮隧道的距离路口中央较远的一侧,即图1中的A、B所示位置,于低矮隧道与地表路面衔接的部位设置隆起的雨水分隔带。
雨水分隔带的结构可如图3所示,在低矮隧道口前约60-80m设置基点,在此基点起坡度向上约15-20m,升高0.60-0.80m后坡度转平约长15m-20m,之后再向下进入低矮隧道。
为更好地阻挡雨水进入低矮隧道,可在低矮隧道的入口和出口处加设透光雨棚,以有效防止雨水对低矮隧道带来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主要通行方式是,在第一干道1上的直行小汽车经过两条低矮隧道3、4毫无阻碍地快速通行;在第一干道1上的直行大型车辆在低矮隧道左右两边的地表车道5、6上行驶;在第一干道1上的所有左转弯车辆先驶过十字路口,再在掉头平台7上掉头,然后右转弯进入第二干道2;在第一干道1上的所有掉头车辆无需驶过十字路口,而是在十字路口之前的掉头平台7上利用掉头车道8掉头;第二干道2上的所有直行车辆都可从原有的高架跨线桥11上通过;第二干道2上的所有左转车辆并不直接横过第一干道1,而是先右转进入第一干道1,然后在掉头平台7上利用掉头车道9掉头;第二干道2上的所有掉头车辆经高架跨线桥11底下的掉头车道12掉头。
从上述通行方式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十字路口结构,使得大、小车辆和各个方向车辆分流行驶,第一干道的两条低矮隧道,构成全路段小车快速通行线,可有效避免大型车辆占快线行驶而阻慢行车速度,使第一干道和第二干道上地表的车流变得更顺畅。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本实施例是针对那种在第二干道2上已经建有高净空隧道13,而第一干道1是市区主道路的十字路口,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十字路口结构对其进行改造的例子。
本实施例的第一干道1的道路结构采用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通行方式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干道2上的所有直行车辆都是经原有的高净空隧道13通过。本实施例具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都是针对靠右行驶的国家和地区,但是本发明同样适用于靠左行驶的国家和地区。例如,将图2水平翻转180度,变成图4所示的实施例,就是一个适用于左行规则的例子。图4与图2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

Claims (6)

1.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包括十字交叉的第一干道(1)和第二干道(2),第一干道(1)和第二干道(2)都是双向车道,其特征是:在第一干道(1)的靠近交叉路口中央的两端设有两条双向行车的低矮隧道(3、4),低矮隧道(3、4)的车辆通行高度不低于2米而且不超过3米,两条低矮隧道位于同一行驶路线上,两条低矮隧道(3、4)在交叉路口中央上升恢复至地表,在低矮隧道所在的位置,第一干道(1)的地表路面被低矮隧道分隔成左右两条行车方向相反而且可供大型车辆行走的地表车道(5、6),在低矮隧道的上方路面形成一个横跨于所述两条地表车道之间的、可供大型车辆行走的掉头平台(7),掉头平台(7)的行车宽度至少是两条掉头方向相反的掉头车道(8、9)的宽度之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低矮隧道(3、4)的车辆通行高度为2.50-2.60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低矮隧道(3、4)的车辆通行高度由该隧道的底部路面下沉深度和该隧道的顶部路基抬起高度共同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掉头平台(7)的行车宽度还包括供行人横过第一干道的人行道(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被低矮隧道分隔而成的两条地表车道(5、6),每条地表车道至少具有两条车道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两条低矮隧道(3、4)中,在每条低矮隧道的距离路口中央较远的一侧,于该低矮隧道与地表路面衔接的部位设有隆起的雨水分隔带。
CN201280067997.1A 2012-11-12 2012-11-12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Active CN104093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01529 WO2014071540A1 (zh) 2012-11-12 2012-11-12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3905A CN104093905A (zh) 2014-10-08
CN104093905B true CN104093905B (zh) 2016-05-25

Family

ID=50683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7997.1A Active CN104093905B (zh) 2012-11-12 2012-11-12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3905B (zh)
WO (1) WO20140715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2881A (zh) * 2015-01-08 2015-04-29 刘志壮 一种一环三洞或一环两洞式路口立体交通系统
CN108999043A (zh) * 2018-10-09 2018-12-14 韦炳伦 一种无红灯十字路口立交桥
CN110616611A (zh) * 2019-10-09 2019-12-27 湖南志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一种涵洞式立体交通系统及其通行方法
CN110629614A (zh) * 2019-10-22 2019-12-31 陈正权 一种城市干道无障碍高速立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7020A (en) * 1996-09-17 1998-09-15 Chen; Chien-Yuan Traffic guide constructions at road intersections to provide smooth traffic flows and methods of traffic control thereof
CN1065014C (zh) * 1995-10-18 2001-04-25 邹振卓 微型立体交叉系统
CN1306127A (zh) * 2001-03-20 2001-08-01 北京大学 道路主干道上的车辆双向调头桥梁
KR100512408B1 (ko) * 2003-06-19 2005-09-05 안동순 교차로시스템
CN2782751Y (zh) * 2005-03-28 2006-05-24 王世明 高低双路分流式小高度复合立交桥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90908U (zh) * 2010-12-15 2011-09-28 许永祥 一种快捷畅通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立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14C (zh) * 1995-10-18 2001-04-25 邹振卓 微型立体交叉系统
US5807020A (en) * 1996-09-17 1998-09-15 Chen; Chien-Yuan Traffic guide constructions at road intersections to provide smooth traffic flows and methods of traffic control thereof
CN1306127A (zh) * 2001-03-20 2001-08-01 北京大学 道路主干道上的车辆双向调头桥梁
KR100512408B1 (ko) * 2003-06-19 2005-09-05 안동순 교차로시스템
CN2782751Y (zh) * 2005-03-28 2006-05-24 王世明 高低双路分流式小高度复合立交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71540A1 (zh) 2014-05-15
CN104093905A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3907B (zh) 一种城市十字路口结构
CN201648898U (zh) 十字路口无红绿灯交通系统
CN104093905B (zh)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CN106567301A (zh) 一种交叉路口左转弯立交桥
CN103643607B (zh) 全封闭全立交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CN105155374A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CN103088734B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201738207U (zh) 高通过能力十字路口全互通立交桥
CN108978384A (zh) 一种地上直行立交桥
CN104313966A (zh) 没有红绿灯的十字交叉路口道路交通系统
CN203096539U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104093904B (zh) 城市十字路口主、次干道交叉结构
CN104160090B (zh) 一种城市十字路口结构
CN204803699U (zh) 经济型十字立交桥
CN104093906B (zh) T字路口结构
CN204803700U (zh) 快速十字立交桥
CN204875403U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CN102359045A (zh) 利用低架桥让行人优先平直通行的交通通行方法
CN202064249U (zh) 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
CN203284705U (zh) 城市主干街道工字型双层公路
CN104032634A (zh) 城市主干街道工字型双层公路
CN112323555A (zh) 城市丁字、十字路口立交桥
CN104652207A (zh) 双向六车道路口快速通行桥
CN114457639A (zh) 一种地下桥
CN116289366A (zh) 街区绿灯综合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