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9816U - 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电动泵 - Google Patents

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电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9816U
CN209459816U CN201790001121.5U CN201790001121U CN209459816U CN 209459816 U CN209459816 U CN 209459816U CN 201790001121 U CN201790001121 U CN 201790001121U CN 209459816 U CN209459816 U CN 209459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ressure sensor
exposed division
capacitor
ex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11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村惠宏
小林喜幸
片冈慈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9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98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0061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01L19/0084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the outside of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14Hou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14Housings
    • G01L19/147Details about the mounting of the sensor to support or cov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2Casings with localised screening
    • H05K9/0039Galvanic coupling of ground layer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to conductive ca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电动泵,传感器壳体具有:传感器容纳部;从传感器容纳部向第1方向延伸的第1端子容纳部;以及从传感器容纳部向第2方向延伸的第2端子容纳部。第1端子容纳部具有向上侧开口的第1上侧开口部和向下侧开口的第1下侧开口部。第2端子容纳部具有向上侧开口的第2上侧开口部和向下侧开口的第2下侧开口部。第1端子部具有上表面经由第1上侧开口部露出于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第1下侧开口部露出于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的第1露出部。第2端子部具有上表面经由第2上侧开口部露出于第2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第2下侧开口部露出于第2端子容纳部的外部的第2露出部。第1露出部具有接合有第1引线的第1引线接合部。第2露出部具有接合有第2引线的第2引线接合部。

Description

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电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电动泵。
背景技术
已知有测量流体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安装于流体配管的压力传感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559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电动泵内部的流体的压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电动泵内配置压力传感器的结构。但是,若只是将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压力传感器配置在电动泵内,则存在电动泵大型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电动泵大型化的结构的电动泵用的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具有这样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电动泵。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一个方式为电动泵用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测量所述电动泵内部的流体的压力;第1端子部,所述第1端子部从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朝着水平方向一侧延伸的第1方向突出;第2端子部,所述第2端子部从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朝着水平方向另一侧延伸的第2方向突出;传感器壳体,所述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压力传感器;第1引线,所述第1引线与所述第1 端子部电连接;以及第2引线,所述第2引线与所述第2端子部电连接,所述传感器壳体具有:传感器容纳部,所述传感器容纳部容纳所述压力传感器;第1端子容纳部,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从所述传感器容纳部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容纳所述第1端子部;以及第2端子容纳部,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从所述传感器容纳部向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容纳所述第2端子部,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具有向上侧开口的第1上侧开口部和向下侧开口的第1下侧开口部,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具有向上侧开口的第2上侧开口部和向下侧开口的第2下侧开口部,所述第1端子部具有第1露出部,所述第1 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所述第1上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所述第1下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所述第2端子部具有第2露出部,所述第2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所述第2上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2 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所述第2下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的外部,所述第1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1引线的第1引线接合部,所述第2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2引线的第2引线接合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装置还包括:第3端子部,所述第3端子部从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所述第1方向突出;第1电容器,所述第1电容器配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水平方向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部与所述第3端子部之间;以及第3引线,所述第3引线与所述第3端子部电连接,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容纳所述第3端子部,所述第3端子部具有第3露出部,所述第3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所述第 1上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所述第1下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所述第1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1电容器的第1电容器接合部,所述第3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3引线的第3引线接合部;以及接合有所述第1电容器的第3电容器接合部,所述第1电容器接合部在所述第1 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不同的位置处,所述第3电容器接合部在所述第 1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3引线接合部不同的位置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装置还包括:第4端子部,所述第4端子部从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所述第2方向突出,并与所述第3端子部电连接;以及第2电容器,所述第2电容器配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水平方向另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 2端子部与所述第4端子部之间,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容纳所述第4端子部,所述第 4端子部具有第4露出部,所述第4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所述第2上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所述第2下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2 端子容纳部的外部,所述第2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2电容器的第2电容器接合部,所述第4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2电容器的第4电容器接合部,所述第2电容器接合部在所述第2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2引线接合部不同的位置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设置于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中的一方,所述第1电容器接合部设置于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中的另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配置于比所述第1电容器接合部靠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侧的位置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壳体的下表面具有与所述电动泵的设置部接触的设置面,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设置于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所述第1电容器接合部设置于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1下侧开口部的下端到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比从所述第1上侧开口部的上端到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3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 1个所述第1上侧开口部而露出,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3露出部的下表面经由1个所述第1下侧开口部而露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具有保持所述第1电容器的第1电容器保持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引线具有:第1引线主体;以及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连接固定件,所述第1连接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引线主体的末端部,并与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接合,所述第1连接固定件具有向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侧突出的第1凸部,所述传感器壳体具有第1凹部,所述第1凹部向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侧凹陷,并供所述第1凸部插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所成的角是钝角。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一个方式包括:轴,所述轴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马达部,所述马达部使所述轴旋转;以及泵部,所述泵部与所述轴连接,并借助通过所述马达部旋转的所述轴而被驱动,所述电动泵还包括上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所述第 1端子部配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周向一侧,所述第2端子部配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周向另一侧,所述压力传感器装置配置于所述电动泵内。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电动泵大型化的结构的、电动泵用的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包括这样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电动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和泵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和泵体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剖视图,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从上侧观察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仰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的局部的图,是图5中的XI-XI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中的第1引线以及第1电容器的接合方法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传感器装置中的第1引线以及第1电容器的接合方法的步骤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是将油作为流体进行加压并输送的电动油泵。如图1所示,电动泵10包括:容纳并保持电动泵10的各部分的壳体1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而旋转的轴21;使轴21旋转的马达部20;借助通过马达部20旋转的轴21而被驱动的泵部30;汇流条单元100;电路板110;以及压力传感器装置50。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压力传感器装置50。
中心轴线J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以下说明中,除特别注明外,将与中心轴线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附图中,适当地示出沿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Z轴,将Z轴的正侧称作“上侧”,将Z轴的负侧称作“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马达部20具有转子23和定子22。转子23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定子22配置于转子23的径向外侧,并包围转子23。定子22具有:定子铁芯26;安装于定子铁芯26的绝缘件24;以及隔着绝缘件24安装于定子铁芯26的多个线圈25。
泵部30与轴2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泵部30位于马达部20的上下方向一侧。在图1中,泵部30位于马达部20的下侧。泵部30具有泵体31、泵齿轮32以及泵罩36。泵体31在马达部20的下侧在轴向上隔着间隙而与马达部20相对配置。泵体 31具有从下侧的面朝向上侧凹陷并容纳泵齿轮32的泵室35。省略图示,但泵室35 的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形状是圆形状。泵体31具有贯通孔31a。贯通孔31a向上下方向两端开口,下侧的开口向泵室35开口。轴21穿过贯通孔31a。
泵体31具有从上侧的面朝向下侧凹陷的传感器容纳凹部37。传感器容纳凹部37配置于比贯通孔31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如图2所示,传感器容纳凹部37呈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在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底面设置有向下侧凹陷的2个内螺纹孔37a。另外,传感器容纳凹部37也可以是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状。在图2以及图3中,简化示出了泵体31。
如图1所示,泵体31在中央具有密封保持部38。密封保持部38呈向上侧开口的筒状。密封保持部38配置于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径向内侧。在密封保持部38的内部保持有油封40。密封保持部38的内部与贯通孔31a连通。轴21穿过密封保持部38的内部。
泵齿轮32随着轴21的旋转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泵齿轮32安装于轴21 的下端部。泵齿轮32具有:固定于轴21的下端部中的外周面的内转子33;以及包围内转子33的径向外侧的外转子34。另外,内转子33和轴21也可以是在某种程度上容许绕中心轴线J1相对转动的状态。泵罩36安装于泵体31的下侧。泵罩36呈在径向上扩展的盖状。泵罩36封闭泵室35的下侧的开口。
泵部30具有导入油路91、排出油路92以及检测油路93。在图1中,导入油路91设置于泵罩36。导入油路91是与泵室35相连并将油导入到泵室35的油路。在图 1中,排出油路92设置于泵体31。排出油路92是与泵室35相连并从泵室35排出油的油路。检测油路93是设置于泵体31并连接排出油路92与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油路。在图1中,检测油路93从排出油路92向斜上方且径向外侧延伸。如图2所示,检测油路93的上端向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底面开口。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底面中的检测油路93所开口的位置例如在周向上为2个内螺纹孔37a彼此之间的中心。
如图1所示,汇流条单元100配置于马达部20的上侧。汇流条单元100具有:与定子22电连接的汇流条;与电路板110电连接的汇流条;以及保持各汇流条的筒状的汇流条保持架101。电路板110在汇流条保持架101的径向内侧被汇流条保持架 101保持。省略图示,压力传感器装置50与电路板110电连接。
压力传感器装置50是电动泵10用的压力传感器装置,配置在电动泵10内。如图1以及图3所示,压力传感器装置50容纳在传感器容纳凹部37内,并固定于泵体 31。压力传感器装置50的固定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在图3中,压力传感器装置50 利用分别紧固于图2所示的内螺纹孔37a的2个螺钉70而固定于泵体31。
如图4至图6所示,压力传感器装置50呈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较小的扁平状。压力传感器装置50具有压力传感器53、传感器壳体51、第1端子部81、第2端子部82、第3端子部83、第4端子部84、第1引线61、第2引线62、第3引线63、第1电容器85以及第2电容器86。传感器壳体51容纳压力传感器53、第1端子部 81、第2端子部82、第3端子部83、第4端子部84、第1电容器85以及第2电容器86。
压力传感器53测量电动泵10内部的流体即本实施方式中为油的压力。压力传感器53呈传感器中心轴线J2通过中心的扁平圆柱状。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与中心轴线 J1平行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如图2以及图3所示,传感器中心轴线J2在径向上远离中心轴线J1而配置。传感器中心轴线J2位于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径向的中心。如图7所示,压力传感器53局部埋入并保持于传感器壳体51的后述的传感器容纳部 51a内。
如图6所示,压力传感器53具有端子支承部56、传感器芯片55、上侧罩57以及下侧罩58。端子支承部56呈传感器中心轴线J2通过中心的圆环状。端子支承部 56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端子支承部56的中央的支承部贯通孔56a。支承部贯通孔56a的从上侧观察的形状是大致正方形状。端子支承部56对第1端子部81、第2端子部82、第3端子部83以及第4端子部84进行支承。如图7所示,端子支承部56 被埋入到传感器壳体51的后述的传感器容纳部51a内。
如图6所示,传感器芯片55具有:正方形板状的传感器芯片主体55a;以及与传感器芯片主体55a的上表面电连接的3个芯片端子55b。如图7所示,传感器芯片主体55a配置于支承部贯通孔56a的内侧。传感器芯片主体55a配置于下侧罩58的上表面。在图7中,传感器芯片主体55a封闭后述的检测孔58a的上端开口。如图8 所示,3个芯片端子55b分别与第1端子部81、第2端子部82、第3端子部83以及第4端子部84电连接。另外,还能够通过对铝等材料进行引线键合而做成芯片端子,能够将传感器芯片55的各电极与各端子部81~84之间进行电连接。
如图7所示,上侧罩57配置于传感器芯片55的上侧。上侧罩57覆盖传感器芯片55的上侧。如图6所示,上侧罩57呈传感器中心轴线J2通过中心的圆板状。如图7所示,上侧罩57具有从下表面中央向上侧凹陷的上侧凹部57a。上侧罩57的下表面中的外周缘部与端子支承部56的上表面接触。
下侧罩58配置于传感器芯片55的下侧。如图6所示,下侧罩58呈传感器中心轴线J2通过中心的圆板状。如图7所示,下侧罩58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下侧罩 58的检测孔58a;以及从下表面中央向上侧凹陷的下侧凹部58b。检测孔58a的下端向下侧凹部58b内开口。如上述,检测孔58a的上端被传感器芯片主体55a封闭。如图6所示,检测孔58a的俯视形状是传感器中心轴线J2通过中心的圆形状。如图9 所示,下侧凹部58b的从下侧观察的形状是传感器中心轴线J2通过中心的圆形状。
如图7所示,在压力传感器装置50固定于传感器容纳凹部37内的状态下,下侧罩58的下表面中的下侧凹部58b的外周缘部与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底面接触。在下侧凹部58b的内侧配置有O形圈71。O形圈71呈沿下侧凹部58b的内周缘的圆环状。 O形圈71与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底面以及下侧凹部58b的顶面接触,对下侧罩58 与泵体31之间进行密封。检测油路93的上端向下侧凹部58b的内部开口。
如图6所示,第1端子部81至第4端子部84呈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板状。第1 端子部81至第4端子部84中的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埋入并固定于压力传感器53的内部。如图5以及图8所示,第1端子部81以及第3端子部83从压力传感器53向朝着水平方向一侧延伸的第1方向D1突出。第2端子部82 以及第4端子部84向朝着水平方向另一侧延伸的第2方向D2突出。更详细地说,如图6所示,第1端子部81以及第3端子部83从端子支承部56向第1方向D1突出。第2端子部82以及第4端子部84从端子支承部56向第2方向D2突出。
如图5所示,第1端子部81和第3端子部83在与第1方向D1以及上下方向这两者垂直的第3方向D3上排列配置。第2端子部82和第4端子部84在与第2方向 D2以及上下方向这两者垂直的第4方向D4上排列配置。第1端子部81、第2端子部82、第3端子部83以及第4端子部84的板面平行于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水平面,配置于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同一水平面上。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方向例如是与图5所示的俯视观察时连接中心轴线J1与传感器中心轴线J2的假想线C1垂直的水平方向HD即图5中的左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方向一侧是水平方向HD的正侧(+HD侧)、即图5中的左侧,水平方向另一侧是水平方向HD的负侧(-HD侧)即图5中的右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水平方向一侧延伸的第1方向D1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多个水平方向中的一个,并且是从作为压力传感器53的中心的传感器中心轴线J2 向假想线C1的右侧(+HD侧)的区域延伸的方向中的一个。在图5中,第1方向 D1从传感器中心轴线J2相对于与假想线C1垂直的水平方向HD向中心轴线J1侧(图 5的下侧)倾斜而向左侧延伸。第1方向D1是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中的一个。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水平方向另一侧延伸的第2方向D2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多个水平方向中的一个,并且是从作为压力传感器53的中心的传感器中心轴线 J2向假想线C1的右侧(-HD侧)的区域延伸的方向中的一个。在图5中,第2方向 D2从传感器中心轴线J2相对于与假想线C1垂直的水平方向HD向中心轴线J1侧(图 5的下侧)倾斜而向右侧延伸。第2方向D2是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中的一个。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所成的角θ是钝角。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第1方向D1中的以某一对象为基准靠近传感器中心轴线J2的一侧称作“第1方向内侧”,将以某一对象为基准远离传感器中心轴线J2的一侧称作“第1方向外侧”。并且,将第2方向D2中的以某一对象为基准靠近传感器中心轴线J2的一侧称作“第2方向内侧”,将以某一对象为基准远离传感器中心轴线J2 的一侧称作“第2方向外侧”。
如图8所示,第1端子部81中的作为第1方向内侧的部分的第1被支承部81a 的大致整体被埋入到端子支承部56内,且被端子支承部56支承。第1被支承部81a 沿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延伸。第1被支承部81a的上表面中的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的内缘部从端子支承部56露出。在第1被支承部81a的上表面中的露出的部分电连接有芯片端子55b中的1个。
第2端子部82中的作为第2方向内侧的端部的第2被支承部82a的大致整体被埋入到端子支承部56内,且被端子支承部56支承。第2被支承部82a的上表面中的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的内缘部从端子支承部56露出。在第2被支承部 82a的上表面中的露出的部分连接有芯片端子55b中的不同于与第1被支承部81a连接的芯片端子55b的1个芯片端子55b。
第3端子部83中的作为第1方向内侧的端部的第3被支承部83a的大致整体被埋入到端子支承部56内,且被端子支承部56支承。第3被支承部83a的上表面中的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的内缘部从端子支承部56露出。在第3被支承部 83a的上表面中的露出的部分连接有芯片端子55b中的不同于与第1被支承部81a连接的芯片端子55b以及与第2被支承部82a连接的芯片端子55b的剩余1个芯片端子 55b。
第4端子部84中的作为第2方向内侧的端部的第4被支承部84a的大致整体被埋入到端子支承部56内,且被端子支承部56支承。第4被支承部84a的上表面中的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的内缘部从端子支承部56露出。第4端子部84 与第3端子部83电连接。更详细地说,第3被支承部83a与第4被支承部84a借助连接部87而连接,由此第3端子部83与第4端子部84电连接。第4端子部84通过与第3端子部83电连接,与连接于第3端子部83的芯片端子55b电连接。
连接部87沿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端子部83、第4端子部84以及连接部87被构成为一体的部件。第1端子部81、第2 端子部82、第3端子部83以及第4端子部84以相互远离并绝缘的状态配置。
如图5所示,第1端子部81以及第3端子部83配置于压力传感器53的周向一侧。第2端子部82以及第4端子部84配置于压力传感器53的周向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传感器53的周向一侧是从上侧观察时从压力传感器53以中心轴线 J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前进的一侧。压力传感器53的周向另一侧是从上侧观察时从压力传感器53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前进的一侧。
如图4所示,第1引线61与第1端子部81电连接。第1引线61具有第1引线主体61a和第1连接固定件61b。第1连接固定件61b固定于第1引线主体61a的末端部。第1连接固定件61b呈向第1方向D1延伸并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板状。第1连接固定件61b固定于第1端子部81的上表面。更详细地说,第1连接固定件61b与后述的第1引线接合部81d接合。第1连接固定件61b具有向第1方向D1的压力传感器53侧即第1方向内侧突出的第1凸部61c。第1引线主体61a借助第1连接固定件61b与第1端子部81电连接。
第2引线62与第2端子部82电连接。第2引线62具有第2引线主体62a和第 2连接固定件62b。第2连接固定件62b固定于第2引线主体62a的末端部。第2连接固定件62b呈向第2方向D2延伸并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板状。第2连接固定件62b 固定于第2端子部82的上表面。更详细地说,第2连接固定件62b与后述的第2引线接合部82d接合。第2连接固定件62b具有向第2方向D2的压力传感器53侧即第2方向内侧突出的第2凸部62c。第2引线主体62a借助第2连接固定件62b与第 2端子部82电连接。
第3引线63与第3端子部83电连接。第3引线63具有第3引线主体63a和第 3连接固定件63b。第3连接固定件63b固定于第3引线主体63a的末端部。第3连接固定件63b呈向第1方向D1延伸并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板状。第3连接固定件63b 固定于第3端子部83的上表面。更详细地说,第3连接固定件63b与后述的第3引线接合部83d接合。第3连接固定件63b具有向第1方向D1的压力传感器53侧即第1方向内侧突出的第3凸部63c。第3引线主体63a借助第3连接固定件63b与第 3端子部83电连接。
各引线是向压力传感器装置50供给电源的电源用引线、用于使压力传感器装置50的接地的接地用引线以及用于将压力传感器装置50所测量的压力的值作为电信号输出的输出用引线中的任一个。作为一例,第1引线61是电源用引线。第2引线62 是输出用引线。第3引线63是接地用引线。
如上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端子部81以及第2端子部82从压力传感器53 向作为水平方向中的一个的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延伸。因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缩小压力传感器装置50。并且,第1端子部81和第2端子部82从压力传感器53向相互朝水平方向的相反侧前进的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突出。因此,与使第1端子部81以及第2端子部82向同一方向突出而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上下方向以及径向上缩小压力传感器装置50。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上下方向以及径向这两个方向上缩小压力传感器装置50,整体上能够设成扁平状且细长的形状。因此,通过沿电动泵10的中心轴线J1的周向配置压力传感器装置50,能够在将压力传感器装置50配置于电动泵10内时抑制电动泵10大型化。
具体地说,如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压力传感器53的周向一侧配置第1端子部81,在压力传感器53的周向另一侧配置第2端子部82,能够沿周向配置压力传感器装置 50。由此,能够抑制电动泵10大型化,并能够将压力传感器装置50配置在电动泵 10内。尤其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所成的角θ是钝角的情况下,容易使压力传感器装置50整体的形状接近沿周向的形状,容易在沿周向延伸的传感器容纳凹部37内配置压力传感器装置50。由此,能够更加抑制电动泵10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如上述那样设置有第1端子部81以及第2端子部82之外,还设置有第3端子部83以及第4端子部84。而且,第1端子部81以及第3端子部 83向第1方向D1突出,第2端子部82以及第4端子部84向第2方向D2突出。因此,即使在设置有4个端子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上下方向以及径向这两个方向上缩小压力传感器装置50,能够抑制电动泵10大型化。
第1电容器85配置于压力传感器53的水平方向一侧(+HD侧),并连接于第1 端子部81与第3端子部83之间。第2电容器86配置于压力传感器53的水平方向另一侧(-HD侧),并连接于第2端子部82与第4端子部84之间。这样,通过使4个端子部以每2个向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突出,能够将第1电容器85和第2 电容器86相对于压力传感器53配置在水平方向的相互相反侧。因此,与将第1电容器85和第2电容器86配置在压力传感器53的同一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上下方向以及径向上缩小压力传感器装置50。并且,能够通过第1电容器85以及第2电容器 86抑制产生浪涌电流。
如图6所示,第1电容器85具有第1电容器主体85a和2个第1连接端子85b。第1电容器主体85a配置在第1端子部81和第3端子部83的第1方向D1的延长线上。2个第1连接端子85b从第1电容器主体85a向第1方向内侧延伸。2个第1连接端子85b沿第3方向D3并排配置。
第2电容器86具有第2电容器主体86a和2个第2连接端子86b。第2电容器主体86a配置在第2端子部82和第4端子部84的第2方向D2的延长线上。2个第 2连接端子86b从第2电容器主体86a向第2方向内侧延伸。2个第2连接端子86b 沿第4方向D4并排配置。
如图10所示,2个第1连接端子85b中的一个与第1端子部81的下表面中的第 1方向外侧的端部连接。2个第1连接端子85b中的另一个与第3端子部83的下表面中的第1方向外侧的端部连接。由此,第1电容器85连接于第1端子部81与第3 端子部83之间。
2个第2连接端子86b中的一个与第2端子部82的下表面中的第2方向外侧的端部连接。2个第2连接端子86b中的另一个与第4端子部84的下表面中的第2方向外侧的端部连接。由此,第2电容器86连接于第2端子部82与第4端子部84之间。
如图11所示,第1电容器主体85a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第1端子部81 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省略图示,第2电容器主体86a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第2端子部82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图6所示,传感器壳体51具有传感器容纳部51a、第1端子容纳部51b、第2 端子容纳部51c以及一对固定部51d。传感器容纳部51a呈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传感器容纳部51a容纳压力传感器53。更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在传感器容纳部51a内埋入并保持有压力传感器53的一部分。传感器容纳部51a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传感器容纳部51a的中央的容纳部贯通孔51f。如图8所示,容纳部贯通孔51f的从上侧观察的形状是传感器中心轴线J2通过中心的大致正方形状。在容纳部贯通孔51f中的以传感器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内侧配置有传感器芯片主体55a。
如图7所示,在传感器容纳部51a的下部埋入并保持有下侧罩58。下侧罩58的下表面从传感器容纳部51a露出。下侧罩58的上表面覆盖容纳部贯通孔51f的下端。在传感器容纳部51a的上部埋入并保持有端子支承部56。
由下侧罩58的上表面、传感器容纳部51a的内侧面、端子支承部56的内侧面以及上侧罩57的下表面构成了容纳传感器芯片55的容纳空间72。省略图示,在容纳空间72内配置有覆盖传感器芯片55的密封件。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1端子容纳部51b从传感器容纳部51a向第1方向D1 延伸。第1端子容纳部51b呈在第1方向D1上长的长方形箱状。第1端子容纳部51b 容纳第1端子部81、第3端子部83以及第1电容器85。
如图6以及图9所示,第1端子容纳部51b具有向上侧开口的第1上侧开口部71a和向下侧开口的第1下侧开口部71b。第1上侧开口部71a以及第1下侧开口部 71b的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形状是在第1方向D1上长的长方形状。第1上侧开口部71a 与第1下侧开口部71b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上侧开口部 71a与第1下侧开口部71b相互连通,构成了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1端子容纳部51b 的贯通孔。如图11所示,从第1下侧开口部71b的下端到第1露出部81f的下表面 81c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H2比从第1上侧开口部71a的上端到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81b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H1大。
如图5以及图10所示,通过设置第1上侧开口部71a和第1下侧开口部71b,第1端子部81的一部分以及第3端子部83的一部分露出于第1端子容纳部51b的外部。即,第1端子部81具有第1露出部81f。第3端子部83具有第3露出部83f。如图5所示,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经由第1上侧开口部71a露出于第1端子容纳部51b的外部,并且如图10所示,第1露出部81f的下表面经由第1下侧开口部71b 露出于第1端子容纳部51b的外部。如图5所示,第3露出部83f的上表面经由第1 上侧开口部71a露出于第1端子容纳部51b的外部,并且如图10所示,第3露出部 83f的下表面经由第1下侧开口部71b露出于第1端子容纳部51b的外部。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2端子容纳部51c从传感器容纳部51a向第2方向D2 延伸。第2端子容纳部51c呈在第2方向D2上长的长方形箱状。第2端子容纳部51c 容纳第2端子部82、第4端子部84以及第2电容器86。
如图6以及图9所示,第2端子容纳部51c具有向上侧开口的第2上侧开口部 72a和向下侧开口的第2下侧开口部72b。第2上侧开口部72a以及第2下侧开口部 72b的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形状是在第2方向D2上长的长方形状。第2上侧开口部72a 与第2下侧开口部72b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上侧开口部 72a与第2下侧开口部72b相互连通,构成了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2端子容纳部51c 的贯通孔。省略图示,从第2下侧开口部72b的下端到第2露出部82f的下表面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比从第2上侧开口部72a的上端到第2露出部82f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大。
如图5以及图10所示,通过设置第2上侧开口部72a和第2下侧开口部72b,第2端子部82的一部分以及第4端子部84的一部分露出于第2端子容纳部51c的外部。即,第2端子部82具有第2露出部82f。第4端子部84具有第4露出部84f。如图5所示,第2露出部82f的上表面经由第2上侧开口部72a露出于第2端子容纳部51c的外部,并且如图10所示,第2露出部82f的下表面经由第2下侧开口部72b 露出于第2端子容纳部51c的外部。如图5所示,第4露出部84f的上表面经由第2 上侧开口部72a露出于第2端子容纳部51c的外部,并且如图10所示,第4露出部 84f的下表面经由第2下侧开口部72b露出于第2端子容纳部51c的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上侧开口部71a以及第1下侧开口部71b分别只设置有1 个。由此,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以及第3露出部83f的上表面经由1个第1上侧开口部71a而露出。第1露出部81f的下表面以及第3露出部83f的下表面经由1个第1下侧开口部71b而露出。因此,容易增大第1上侧开口部71a的大小以及第1下侧开口部71b的大小,在后述的电阻焊接中容易将电极EP1、EP2插入到各开口部内。由此,容易进行电阻焊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上侧开口部72a以及第2下侧开口部72b分别只设置有1 个。由此,第2露出部82f的上表面以及第4露出部84f的上表面经由1个第2上侧开口部72a而露出。第2露出部82f的下表面以及第4露出部84f的下表面经由1个第2下侧开口部72b而露出。因此,能够增大第2上侧开口部72a的大小以及第2下侧开口部72b的大小,在后述的电阻焊接中容易将电极EP1、EP2插入到各开口部内。由此,容易进行电阻焊接。
如图4所示,第1露出部81f具有接合有第1引线61的第1引线接合部81d。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引线接合部81d设置于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 81b。如图10所示,第1露出部81f具有接合有第1电容器85的第1电容器接合部 81e。在第1电容器接合部81e接合有一个第1连接端子85b。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容器接合部81e设置于第1露出部81f的下表面81c。即,第1引线接合部81d设置于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81b以及第1露出部81f的下表面81c 中的一方,第1电容器接合部81e设置于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81b以及第1露出部81f的下表面81c中的另一方。第1电容器接合部81e在第1方向D1上配置于与第1引线接合部81d不同的位置。第1引线接合部81d配置于比第1电容器接合部 81e靠第1方向D1的压力传感器53侧即第1方向内侧的位置处。
如图4所示,第2露出部82f具有接合有第2引线62的第2引线接合部82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引线接合部82d设置于第2露出部82f的上表面。如图10所示,第2露出部82f具有接合有第2电容器86的第2电容器接合部82e。在第2电容器接合部82e接合有一个第2连接端子86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容器接合部82e设置于第2露出部82f的下表面。省略图示,第2电容器接合部82e在第2方向D2上配置于与第2引线接合部82d不同的位置。第2引线接合部82d配置于比第2电容器接合部82e靠第2方向D2的压力传感器53侧即第2方向内侧的位置。
如图4所示,第3露出部83f具有接合有第3引线63的第3引线接合部83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引线接合部83d设置于第3露出部83f的上表面。如图10所示,第3露出部83f具有接合有第1电容器85的第3电容器接合部83e。在第3电容器接合部83e接合有另一个第1连接端子85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电容器接合部83e 设置于第3露出部83f的下表面。省略图示,第3引线接合部83d配置于比第3电容器接合部83e靠第1方向D1的压力传感器53侧即第1方向内侧的位置。
第4露出部84f具有接合有第2电容器86的第4电容器接合部84e。在第4电容器接合部84e接合有另一个第2连接端子86b。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阻焊接而进行各引线以及各电容器与各露出部的接合。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引线接合部以及各电容器接合部是通过电阻焊接而形成的部分。电阻焊接是以下接合方法:利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电极EP1、EP2夹持所焊接的2个固定件,一边施加加压力一边使电流流过电极EP1、EP2,由此利用通过接触电阻而产生的热使固定件彼此熔融粘接。根据电阻焊接,能够简便地接合2个固定件,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压力传感器装置50,从而能够提高压力传感器装置50的生产率。
以下,对将引线以及各电容器与各露出部接合的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各引线以及各电容器与各露出部接合的方法分别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有时代表性地只对将第1引线61以及第1电容器85与第1露出部81f接合的情况说明步骤以及作用效果。
首先,如图12所示,在设置第1引线61之前,使第1电容器85的第1连接端子85b与第1露出部81f的下表面81c接触配置。然后,将电极EP1插入到第1上侧开口部71a内,并使其与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81b接触,并且将电极EP2插入到第1下侧开口部71b内,并使其与第1连接端子85b的下端接触。电极EP1和电极 EP2设成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电流流过电极EP1和电极 EP2,在第1露出部81f与第1连接端子85b的接触部位产生通过接触电阻而形成的热,各接触部位彼此被熔融粘接。由此,如图13所示,形成第1电容器接合部81e,第1端子部81与第1电容器85被接合。
接着,在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81b重叠配置第1连接固定件61b。然后,将电极EP1插入到第1上侧开口部71a内,并使其与第1连接固定件61b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将电极EP2插入到第1下侧开口部71b内,并使其与第1露出部81f的下表面 81c接触。电极EP1和电极EP2设成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此时,电极EP1、EP2 的第1方向D1的位置设成比第1电容器接合部81e靠第1方向内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电流流过电极EP1和电极EP2,在第1露出部81f与第1连接固定件 61b的接触部位产生通过接触电阻而形成的热,各接触部位彼此被熔融粘接。由此,形成图11所示的第1引线接合部81d,第1端子部81与第1引线61被接合。
通过如以上,第1引线61以及第1电容器85与第1露出部81f接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传感器壳体51具有第1端子容纳部51b和第2端子容纳部51c,第1端子部81和第2端子部82被传感器壳体51覆盖。因此,在将压力传感器装置50配置于电动泵10内时,能够保持电动泵10中的设置压力传感器装置50 的部分与各端子部之间的绝缘。例如,如本实施方式,在压力传感器装置50配置于泵体31的情况下,若泵体31由金属制成,则需要使各端子部与泵体31之间绝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各端子部容纳在传感器壳体51内,不另外实施绝缘处理而能够保持各端子部与泵体31之间的绝缘,并且能够将压力传感器装置50配置于泵体 31。因此,能够容易地设置压力传感器装置50,能够容易地组装电动泵10。如图9 以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壳体51的下表面具有与电动泵10的设置部接触的设置面50a。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泵10的设置部相当于泵体31中的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底面。即,设置面50a与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底面接触。
并且,第1端子容纳部51b具有第1上侧开口部71a和第1下侧开口部71b,第1端子部81具有上下表面经由第1上侧开口部71a以及第1下侧开口部71b而露出的第1露出部81f。因此,能够在将第1端子部81容纳在传感器壳体51内的状态下,分别从第1上侧开口部71a和第1下侧开口部71b插入电极EP1、EP2,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第1端子部81与第1引线61。并且,第2端子容纳部51c具有第2上侧开口部72a和第2下侧开口部72b,第2端子部82具有上下表面经由第2上侧开口部 72a以及第2下侧开口部72b而露出的第2露出部82f。因此,能够在将第2端子部 82容纳在传感器壳体51内的状态下,分别从第2上侧开口部72a和第2下侧开口部 72b插入电极EP1、EP2,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第2端子部82与第2引线62。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传感器壳体51简便地保持第1端子部81与第2端子部 82之间的绝缘,并且能够提高压力传感器装置50的组装效率,从而能够提高压力传感器装置50的生产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3端子部83具有上下表面经由第1上侧开口部 71a以及第1下侧开口部71b而露出的第3露出部83f,因此能够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第3端子部83与第3引线63。由此,能够更加提高压力传感器装置50的组装效率,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压力传感器装置50的生产率。
并且,例如若欲将重叠的3个固定件利用电极EP1、EP2夹持,并通过电阻焊接而进行接合,则有时根据重叠的3个固定件的厚度以及电阻的不同等而无法得心应手地进行接合。具体地说,有时只有3个固定件中的任意2个固定件彼此被接合,或者有时3个固定件均未被接合。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露出部81f中,第1引线接合部81d与第1 电容器接合部81e在第1方向D1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因此,如上述,通过将第1 露出部81f与第1连接端子85b重叠来进行电阻焊接之后,将第1露出部81f与第1 连接固定件61b重叠来进行电阻焊接,能够在分别重叠2个固定件的状态下进行电阻焊接。由此,能够利用电阻焊接而适宜地将第1电容器85和第1引线61这两者与第 1露出部81f接合。并且,在第3露出部83f中,第3引线接合部83d与第3电容器接合部83e在第1方向D1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因此,与上述的第1露出部81f的情况同样地,能够利用电阻焊接而适宜地将第1电容器85和第3引线63这两者与第 3露出部83f接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露出部82f中,第2引线接合部82d与第2电容器接合部82e在第2方向D2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因此,与上述的第1露出部81f 的情况同样地,能够利用电阻焊接而适宜地将第2电容器86和第2引线62这两者与第2露出部82f接合。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引线接合部81d与第1电容器接合部81e在第1露出部81f的上下表面中设置于相互相反的一侧的面。因此,在将第1引线61和第1 电容器85依次与第1露出部81f接合时,所接合的各部件彼此不易发生干涉。因此,容易地将第1引线61和第1电容器85分别与第1露出部81f接合。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引线接合部81d配置于比第1电容器接合部81e靠第1方向D1的压力传感器53侧的位置。因此,如上述,容易适宜地进行先将第1 电容器85与第1露出部81f接合之后将第1引线61与第1露出部81f接合的接合方法,容易适宜地将第1引线61以及第1电容器85与第1露出部81f接合。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81b设置有第1引线接合部 81d。因此,在使设置面50a与泵体31接触而设置压力传感器装置50时,能够从与设置有设置面50a的一侧相反侧一侧即上侧引出第1引线61。由此,容易拉绕与第1 露出部81f接合的第1引线61。
并且,在进行电阻焊接时,所焊接的固定件的熔融物的一部分有时向周围飞散。例如,若飞散的熔融物附着于设置面50a,则需要在设置压力传感器装置50之前,从设置面50a去除所附着的熔融物,比较麻烦。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1 下侧开口部71b的下端到第1露出部81f的下表面81c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H2比从第1上侧开口部71a的上端到第1露出部81f的上表面81b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H1 大。因此,能够增大由第1上侧开口部71a和第1下侧开口部71b构成的第1端子容纳部51b的内部空间中的配置于第1露出部81f的下侧的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由此,在进行电阻焊接时,即使第1露出部81f的一部分或者第1连接端子85b的一部分熔融而飞散,熔融物也会附着于构成配置于第1露出部81f的下侧的空间的内侧面而不易到达至设置面50a。因而,能够抑制熔融物附着于设置面50a,能够减少设置压力传感器装置50时的麻烦。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1端子容纳部51b具有保持第1电容器85的第1电容器保持部52a。因此,在将第1电容器85与第1露出部81f以及第3露出部83f接合时,能够固定第1电容器85的位置。由此,容易将第1电容器85与第1露出部81f 以及第3露出部83f接合。
第1电容器保持部52a是第1端子容纳部51b中的第1方向外侧的端部。如图5、图6以及图11所示,第1电容器保持部52a具有一对侧壁部52c、底壁部52d、顶壁部52e以及突出部52f。一对侧壁部52c是沿着上下方向立起并沿第1方向D1延伸的壁。一对侧壁部52c在第1电容器85的第3方向D3的两侧隔着第1电容器85而相对配置。如图5所示,一对侧壁部52c分别具有向另一方的侧壁部52c突出的电容器保持凸部52g。电容器保持凸部52g的末端与第1电容器主体85a中的第3方向 D3的侧面接触。即,第1电容器主体85a以将第3方向D3的两侧与电容器保持凸部52g接触的状态被夹持。由此,能够抑制第1电容器主体85a在第3方向D3上移动。
如图6所示,底壁部52d连接一对侧壁部52c的下端中的第1方向外侧的端部彼此。如图11所示,底壁部52d的上表面与第1电容器主体85a的下表面接触。第1 电容器主体85a从下侧被底壁部52d支承。如图6所示,顶壁部52e连接一对侧壁部 52c的上端彼此。顶壁部52e配置于比一对侧壁部52c的第1方向外侧的端部向第1 方向内侧远离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顶壁部52e的第1方向内侧设置有第1上侧开口部71a。如图11所示,顶壁部52e配置于比底壁部52d靠第1方向内侧的位置。由此,第1电容器保持部52a在设置有底壁部52d的部分向上侧开口。顶壁部52e的下表面与第1电容器主体85a的上表面中的第1方向内侧的部分接触。这样,第1电容器主体85a在上下方向上被底壁部52d和顶壁部52e夹持。由此,能够抑制第1电容器主体85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突出部52f从顶壁部52e的下表面中第1方向内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1电容器主体85a的第1方向内侧的端部从第1方向外侧与突出部52f的第1方向外侧的端部抵接。由此,在第1方向D1上对第1电容器主体85a进行定位。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2端子容纳部51c具有保持第2电容器86的第2电容器保持部52b。因此,在将第2电容器86与第2露出部82f以及第4露出部84f接合时,能够固定第2电容器86的位置。由此,容易将第2电容器86与第2露出部82f 以及第4露出部84f接合。第2电容器保持部52b是第2端子容纳部51c中的第2方向外侧的端部。第2电容器保持部52b的其他结构与第1电容器保持部52a相同。
一对固定部51d从传感器容纳部51a向水平方向HD的两侧突出。在一对固定部51d分别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固定部51d的圆形状的固定孔51e。如图8所示,在固定孔51e的内部固定有圆筒部件59。如图6所示,圆筒部件59呈向上下方向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如图2以及图3所示,将压力传感器装置50固定于泵体31的螺钉 70从上侧穿过圆筒部件59的内部而紧固于内螺纹孔37a内。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传感器壳体51具有向第1方向D1的压力传感器53侧即第1方向内侧凹陷的第1凹部51g。第1凹部51g设置于第1上侧开口部71a的内侧面。第1凹部51g向上侧开口。在图4以及图5中,第1凹部51g在第3方向D3上排列设置有2个。在一个第1凹部51g内插入有第1连接固定件61b的第1凸部61c。在另一个第1凹部51g内插入有第3连接固定件63b的第3凸部63c。因此,能够对第1连接固定件61b以及第3连接固定件63b进行定位。由此,在将第1引线61与第1露出部81f接合时以及将第3引线63与第3露出部83f接合时,能够抑制第1 引线61的位置以及第3引线63的位置偏移。因而,容易将第1引线61与第1露出部81f接合,容易将第3引线63与第3露出部83f接合。
传感器壳体51具有向第2方向D2的压力传感器53侧即第2方向内侧凹陷的第 2凹部51h。第2凹部51h设置于第2上侧开口部72a的内侧面。第2凹部51h向上侧开口。在图4以及图5中,第2凹部51h只设置有1个。在第2凹部51h内插入有第2连接固定件62b的第2凸部62c。因此,能够对第2连接固定件62b进行定位。由此,在将第2引线62与第2露出部82f接合时,能够抑制第2引线62的位置偏移。因而,容易将第2引线62与第2露出部82f接合。
如图6所示,传感器壳体51具有第1导向凸部51i和一对第2导向凸部51j。分别在第1端子容纳部51b以及第2端子容纳部51c设置有第1导向凸部51i以及一对第2导向凸部51j。设置于第1端子容纳部51b的各导向凸部和设置于第2端子容纳部51c的各导向凸部除了所设置的容纳部不同之外均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代表性地对设置于第1端子容纳部51b的第1导向凸部51i以及第2导向凸部51j进行说明。
第1导向凸部51i从顶壁部52e向上侧突出。第1导向凸部51i配置于顶壁部52e 的第3方向D3的中央。第1导向凸部51i向第1方向D1延伸。一对第2导向凸部 51j从一对侧壁部52c向上侧突出。第2导向凸部51j向第1方向D1延伸。第1导向凸部51i配置于一对第2导向凸部51j的第3方向D3之间。省略图示,在第1导向凸部51i与一个第2导向凸部51j之间配置有第1引线61的一部分。在第1导向凸部 51i与另一个第2导向凸部51j之间配置有第3引线63的一部分。因此,抑制了第1 引线61以及第3引线63在第3方向D3上移动。由此,容易将第1引线61以及第3 引线63分别与各露出部接合。并且,能够通过第1导向凸部51i保持第1引线61与第3引线63之间的绝缘。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第1导向凸部51i以及第2导向凸部51j的图示。
在图7所示的压力传感器装置50固定于泵体31的状态下,从检测油路93流入到传感器容纳凹部37内的油流入到检测孔58a内。更详细地说,从检测油路93流入到下侧罩58的下侧凹部58b内的油流入到检测孔58a内。由于检测孔58a的上端被传感器芯片55封闭,因此流入到检测孔58a内的油与传感器芯片55接触。由此,传感器芯片55检测从检测孔58a流入的油的压力。这样一来,能够使用压力传感器装置50测量电动泵10内的油的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下侧凹部58b内配置有对下侧罩58与泵体31之间进行密封的O形圈71,因此能够抑制流入到下侧凹部58b内的油向传感器容纳凹部37的外部泄漏。并且,由于在容纳空间72内配置有覆盖传感器芯片55的未图示的密封件,因此能够抑制传感器芯片55以及芯片端子55b等金属部氧化(腐蚀)。
另外,传感器芯片55例如也可以借助隔膜等而间接地检测油的压力。在该情况下,检测孔58a的上端部被隔膜封闭,传感器芯片55从上侧与隔膜接触地配置。由此,传感器芯片55能够借助隔膜对流入到检测孔58a内的油的压力进行检测。
并且,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形成的角θ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直角,或者也可以是平角。并且,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也可以是与水平方向HD平行的方向。
并且,第1上侧开口部71a与第1下侧开口部71b也可以不连通。第2上侧开口部72a与第2下侧开口部72b也可以不连通。并且,端子部的数量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3个。并且,也可以不设置第1电容器85以及第2电容器86。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只要是输送流体的电动泵,则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将油进行加压并输送的电动泵10,还能够适用于任何电动泵。
并且,上述的各结构在互不矛盾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组合。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7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47531号的优先权,并援用该日本申请中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符号说明
10…电动泵、20…马达部、21…轴、30…泵部、50…压力传感器装置、50a…设置面、51…传感器壳体、51a…传感器容纳部、51b…第1端子容纳部、51c…第2端子容纳部、51g…第1凹部、52a…第1电容器保持部、53…压力传感器、61…第1引线、61a…第1引线主体、61b…第1连接固定件、61c…第1凸部、62…第2引线、 63…第3引线、71a…第1上侧开口部、71b…第1下侧开口部、72a…第2上侧开口部、72b…第2下侧开口部、81…第1端子部、81d…第1引线接合部、81e…第1电容器接合部、81f…第1露出部、82…第2端子部、82d…第2引线接合部、82e…第2 电容器接合部、82f…第2露出部、83…第3端子部、83d…第3引线接合部、83e…第3电容器接合部、83f…第3露出部、84…第4端子部、84e…第4电容器接合部、 84f…第4露出部、85…第1电容器、86…第2电容器、D1…第1方向、D2…第2方向、HD…水平方向、J1…中心轴线。

Claims (12)

1.一种压力传感器装置,其是电动泵用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力传感器装置包括:
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测量所述电动泵内部的流体的压力;
第1端子部,所述第1端子部从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朝着水平方向一侧延伸的第1方向突出;
第2端子部,所述第2端子部从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朝着水平方向另一侧延伸的第2方向突出;
传感器壳体,所述传感器壳体容纳所述压力传感器;
第1引线,所述第1引线与所述第1端子部电连接;以及
第2引线,所述第2引线与所述第2端子部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壳体具有:
传感器容纳部,所述传感器容纳部容纳所述压力传感器;
第1端子容纳部,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从所述传感器容纳部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容纳所述第1端子部;以及
第2端子容纳部,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从所述传感器容纳部向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容纳所述第2端子部,
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具有向上侧开口的第1上侧开口部和向下侧开口的第1下侧开口部,
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具有向上侧开口的第2上侧开口部和向下侧开口的第2下侧开口部,
所述第1端子部具有第1露出部,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所述第1上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所述第1下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
所述第2端子部具有第2露出部,所述第2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所述第2上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所述第2下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的外部,
所述第1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1引线的第1引线接合部,
所述第2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2引线的第2引线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传感器装置还包括:
第3端子部,所述第3端子部从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所述第1方向突出;
第1电容器,所述第1电容器配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水平方向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部与所述第3端子部之间;以及
第3引线,所述第3引线与所述第3端子部电连接,
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容纳所述第3端子部,
所述第3端子部具有第3露出部,所述第3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所述第1上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所述第1下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的外部,
所述第1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1电容器的第1电容器接合部,
所述第3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3引线的第3引线接合部;以及接合有所述第1电容器的第3电容器接合部,
所述第1电容器接合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不同的位置处,
所述第3电容器接合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3引线接合部不同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传感器装置还包括:
第4端子部,所述第4端子部从所述压力传感器向所述第2方向突出,并与所述第3端子部电连接;以及
第2电容器,所述第2电容器配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水平方向另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部与所述第4端子部之间,
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容纳所述第4端子部,
所述第4端子部具有第4露出部,所述第4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所述第2上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的外部,并且下表面经由所述第2下侧开口部露出于所述第2端子容纳部的外部,
所述第2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2电容器的第2电容器接合部,
所述第4露出部具有接合有所述第2电容器的第4电容器接合部,
所述第2电容器接合部在所述第2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2引线接合部不同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设置于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中的一方,
所述第1电容器接合部设置于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中的另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配置于比所述第1电容器接合部靠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侧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壳体的下表面具有与所述电动泵的设置部接触的设置面,
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设置于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
所述第1电容器接合部设置于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下侧开口部的下端到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比从所述第1上侧开口部的上端到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露出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3露出部的上表面经由1个所述第1上侧开口部而露出,
所述第1露出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3露出部的下表面经由1个所述第1下侧开口部而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端子容纳部具有保持所述第1电容器的第1电容器保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线具有:
第1引线主体;以及
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连接固定件,所述第1连接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引线主体的末端部,并与所述第1引线接合部接合,
所述第1连接固定件具有向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侧突出的第1凸部,
所述传感器壳体具有第1凹部,所述第1凹部向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侧凹陷,并供所述第1凸部插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所成的角是钝角。
12.一种电动泵,其包括:
轴,所述轴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
马达部,所述马达部使所述轴旋转;以及
泵部,所述泵部与所述轴连接,并借助通过所述马达部旋转的所述轴而被驱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泵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装置,
所述第1端子部配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周向一侧,
所述第2端子部配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周向另一侧,
所述压力传感器装置配置于所述电动泵内。
CN201790001121.5U 2016-07-27 2017-07-25 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电动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598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7531A JP6650367B2 (ja) 2016-07-27 2016-07-27 圧力センサ装置、および電動ポンプ
JP2016-147531 2016-07-27
PCT/JP2017/026811 WO2018021280A1 (ja) 2016-07-27 2017-07-25 圧力センサ装置、および電動ポン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9816U true CN209459816U (zh) 2019-10-01

Family

ID=61016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112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59816U (zh) 2016-07-27 2017-07-25 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电动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8373B2 (zh)
JP (1) JP6650367B2 (zh)
CN (1) CN209459816U (zh)
WO (1) WO2018021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8717B2 (en) * 2019-06-28 2022-02-15 Automatic Switch Company Modular smart solenoid valve
JP7434833B2 (ja) 2019-11-25 2024-02-21 ニデックパワートレイ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7434834B2 (ja) 2019-11-25 2024-02-21 ニデックパワートレイ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7434835B2 (ja) 2019-11-25 2024-02-21 ニデックパワートレイ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センサユニット
JP7415607B2 (ja) 2020-01-30 2024-01-17 ニデックパワートレイ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センサ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1410A (en) * 1987-06-01 1989-11-2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ltraminiature pressur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120201A (en) * 1990-12-17 1992-06-09 Walbro Corporation Brushless DC fuel pump responsive to pressure sensor
JP3309808B2 (ja) * 1998-08-04 2002-07-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圧力検出装置
JP4168772B2 (ja) 2003-02-10 2008-10-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圧力センサの構造
JP4301048B2 (ja) * 2004-03-19 2009-07-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圧力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8005153A1 (de) 2008-01-18 2009-07-23 Robert Bosch Gmbh Druckmessmodul
JP2014211391A (ja) * 2013-04-19 2014-11-13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圧力検出装置
JP2015083940A (ja) * 2013-10-25 2015-04-3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圧力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吸気圧測定装置
DE102014111721A1 (de) * 2014-08-18 2016-02-18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Fluidbeaufschla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118769B4 (de) * 2014-12-16 2017-11-2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rucksensor-Modul mit einem Sensor-Chip und passiven Bauelementen innerhalb eines gemeinsamen Gehäu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65120A1 (en) 2019-08-29
WO2018021280A1 (ja) 2018-02-01
JP6650367B2 (ja) 2020-02-19
JP2018017588A (ja) 2018-02-01
US10948373B2 (en)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59816U (zh) 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电动泵
CN105074410B (zh) 压力检测单元
CN104246465B (zh) 压力检测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JP5761126B2 (ja) 圧力検出装置
CN104583783A (zh) 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000758B2 (en) Rotation angle detecting device
CN104236785A (zh) 传感器
CN103384927B (zh) 电池单元及电气设备
CN209459815U (zh) 压力传感器装置以及电动泵
JP5494091B2 (ja) 液面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8635961U (zh) 压力检测装置
CN104931112B (zh) 传感器
JP2017037039A (ja) 物理量センサ装置および物理量センサ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211391A (ja) 圧力検出装置
JPWO2009119349A1 (ja) 圧力センサパッケージ
CN109154532B (zh) 压力检测装置以及保存压力检测装置的电动液压泵
US9810569B2 (en) Measur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property of fuel inside fuel tank
CN107078265B (zh) 原电池和用于制造原电池的方法
CN108375447A (zh) 压力传感器
CN212567745U (zh) 一种无引线封装压力传感器
JP2014081271A (ja) 圧力センサ
CN106030853A (zh) 蓄电模块
JP4049109B2 (ja) 圧力センサ
JP2014211389A (ja) 圧力検出装置
CN111649850A (zh) 一种无引线封装压力传感器以及其封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