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0205U -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0205U
CN209420205U CN201821762601.6U CN201821762601U CN209420205U CN 209420205 U CN209420205 U CN 209420205U CN 201821762601 U CN201821762601 U CN 201821762601U CN 209420205 U CN209420205 U CN 209420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adiator
rib
controller
motor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626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元江
沈文君
程扶诚
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ertek 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ertek 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ertek 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ertek 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626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20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0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0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散热器包括:散热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散热翅片,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翅片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设有安装缺口,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的所述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安装腔;以及,风扇,容置于所述安装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对电机控制器进行有效散热,保证电机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机控制器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若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一般是采用自然对流的方式对电机控制器进行散热,但是自然对流散热的方式效率较低,当电机控制器上设置较多的发热元件时,较多的发热元件同时发热,导致热量较多而难以及时排出,进而影响到电机控制器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器,旨在对电机控制器进行有效散热,保证电机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器,包括:
散热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多个散热翅片,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翅片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设有安装缺口,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的所述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安装腔;以及,
风扇,容置于所述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散热翅片包括第一肋条、第二肋条和第三肋条,所述第一肋条与所述第一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肋条的两端各设有一所述第二肋条,且所述第二肋条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肋条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二肋条连接,所述第一肋条和两所述第二肋条之间共同形成所述安装缺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组件,包括控制器以及散热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表面上,所述控制器上设有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并正对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所述散热器包括:
散热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多个散热翅片,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翅片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设有安装缺口,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的所述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安装腔;以及,
风扇,容置于所述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散热器均靠近所述控制器的同一边缘设置,且所述控制器的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绝缘导热层,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绝缘导热层抵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本体上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其中一侧壁,并分别凸出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所述电机控制器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朝向所述挡板的敞口,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散热器自所述敞口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挡板盖合所述敞口设置,所述外壳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正对所述安装腔设置,且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可选地,所述外壳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而呈阶梯状,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壳体正对所述散热器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所述通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散热器错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的正对所述安装腔设置的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挡板平齐。
可选地,所述外壳为金属件。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挡板抵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当将待散热件例如电机控制器放置于散热器上时,电机控制器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风扇转动产生强对流,能够迅速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使得散热器降温。同时,由于散热翅片的设置,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流效果,能够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该采用风扇强对流和散热翅片自然对流相结合进行散热的方式能够对散热器进行有效散热,即可以迅速带走待散热件例如电机控制器上的热量,保证电机控制器的正常工作。此外,由于风扇是隐藏在散热本体内的,能够充分利用散热本体的内部空间,减小整机体积。再者,由于散热翅片遮挡在风扇的一端面,一方面相邻两散热翅片之间形成的间隙便于风扇转动产生的强对流迅速带走散热翅片上的热量,另一方面能够隔开风扇,避免用户手伸入风扇内被割伤,再一方面也可以阻挡外界物体与风扇接触而对风扇的转动造成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未示出;
图4为图3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电机控制器组件的主视图;
图6为图3中电机控制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已示出;
图7为图6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散热器10包括:
散热本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
多个散热翅片13,设于第一表面111,多个散热翅片13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散热翅片13的朝向第一表面111的一侧设有安装缺口134,多个散热翅片的安装缺口134与第一表面111之间共同形成一安装腔;以及,
风扇12,容置于安装腔。
本实施例中,散热本体11大体呈方形,当然,散热本体11也可呈圆形或五边形等其它形状。散热本体11和散热翅片13的材质为金属,例如,散热本体11和散热翅片13的材质为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选地,散热本体11和散热翅片13是一体成型的,当然,散热翅片13也可与散热本体11分体设置,例如散热翅片13与散热本体11插接固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风扇12为小型风扇12,例如该风扇12的长*宽*高尺寸可为40mm*40mm*10mm,有利于隐藏在散热本体11内,充分利用散热本体11的内部空间。当然,风扇12的尺寸根据需要进行具体选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对其尺寸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当将待散热件例如电机控制器放置于散热器10上时,电机控制器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10,风扇12转动产生强对流,能够迅速带走散热器10的热量,使得散热器10降温。同时,由于散热翅片13的设置,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流效果,能够增加散热器10的散热效果。该采用风扇12强对流和散热翅片13自然对流相结合进行散热的方式能够对散热器10进行有效散热,即可以迅速带走待散热件例如电机控制器上的热量,保证电机控制器的正常工作。此外,由于风扇12是隐藏在散热本体11内的,能够充分利用散热本体11的内部空间,减小整机体积。再者,由于散热翅片13遮挡在风扇12的一端面,一方面相邻两散热翅片13之间形成的间隙便于风扇12转动产生的强对流迅速带走散热翅片13上的热量,另一方面能够隔开风扇12,避免用户手伸入风扇12内被割伤,再一方面也可以阻挡外界物体与风扇12接触而对风扇12的转动造成干涉。
本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3包括第一肋条131、第二肋条132和第三肋条133,第一肋条131与第一表面111间隔设置,第一肋条131的两端各设有一第二肋条132,且第二肋条132与第一表面111连接,第三肋条133设于第一表面111上,并与第二肋条132连接,第一肋条131和两第二肋条132之间共同形成安装缺口134。可选地,在每一第二肋条132上均设有一第三肋条133,另外,第三肋条1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肋条13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朝远离第一肋条131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相当于散热器10在设有风扇12的位置形成鼓包来供风扇12容置,而在未设置风扇12的位置处的厚度较薄,能够避免散热器10各个位置处的厚度均较大而占用较大的空间,故在通过风扇12和散热翅片13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能够避免整机体积过大。
本实施例中,风扇12是从最外侧的散热翅片13上的安装缺口134伸入到安装腔内的,且风扇12与散热翅片13固定;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在散热本体11上开设一安装孔来供风扇12安装。
请结合参考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组件,电机控制器组件包括控制器20以及如上所述的散热器10,控制器20位于散热器10的第二表面112上,控制器20上设有发热元件22,发热元件22朝向第二表面112,并正对第二表面112设置。其中,控制器20包括PCB板21,发热元件22设于PCB板21上,发热元件22指的是MOS管等能够产生热量的元件。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发热元件22朝向第二表面112并正对第二表面112设置,相当于发热元件22靠近或接触散热器10设置,则发热元件22产生的热量能够被散热器10的散热本体11带走,从而保证发热元件22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2和散热器10均靠近控制器20的同一边缘设置,且控制器20的朝向第二表面112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112的面积,即PCB板21的尺寸大于散热本体11的尺寸。通过将发热元件22全部集中在控制器20的某一靠近边缘的区域设置,在控制器20的其它位置处不设置发热元件22,如此散热器10仅需要覆盖该设有发热元件22的区域即可,故能够减小散热器10的整体体积,减小散热器10对整机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整机设备更加小型化。另外,PCB板21通常是呈长方形的,可选地,发热元件22和散热器10均靠近PCB板21的一短边沿设置,且散热器10沿着该短边沿延伸,散热器10的沿着PCB板21长边沿方向的长度小于PCB板21的长度,即散热器10仅需要沿着PCB板21长边沿延伸至能够覆盖设有发热元件22的区域即可,因而能够减少散热器10的材料,有利于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在第二表面112上还设有绝缘导热层15,发热元件22与绝缘导热层15抵接。可选地,绝缘导热层15为硅脂,硅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可将发热元件22的热量更好地传递给散热器10;并且硅脂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能够填补控制器20和散热器10之间的装配空隙,保证发热元件22与硅脂接触,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缝隙而通过传热性能较差的空气进行传热;此外硅脂具有绝缘的作用,能够将散热器10和控制器20进行电隔离,提高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散热器10的散热本体11上还设有挡板14,挡板14设于散热本体11的其中一侧壁,并分别凸出散热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设置,控制器20即PCB板21与挡板14抵接。可选地,挡板14与散热本体11一体成型,能够简化安装。通过将控制器20与挡板14抵接,能够对控制器20进行定位。同时,控制器20也可固定在挡板14上,例如将PCB板21与挡板14通过焊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图6和图7,电机控制器组件还包括外壳30,外壳30具有一朝向挡板14的敞口33,控制器20和散热器10自敞口33安装于外壳30内,挡板14盖合敞口33设置,外壳30的朝向第一表面111的一侧设有通风口31,通风口31正对安装腔设置,且外壳3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散热孔32。具体地,外壳30大体呈方形,外壳30的材质可为金属,例如铝,以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外壳30的侧壁呈格栅状设置,相邻的两格栅条之间的间隙构成散热孔32;当然,外壳30的侧壁也可呈筛网状设置,筛网的网孔构成散热孔32。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外壳30的侧壁指的是与设有通风口31的一侧所邻接的侧壁。并且,外壳30与挡板14固定,例如,外壳30与挡板14通过螺钉或卡扣等进行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外壳30能够对控制器20和散热器10进行保护,防止控制器20和散热器10被碰撞损毁。通过挡板14盖合敞口33的方式,能够对外壳30的固定进行定位,限制外壳30朝挡板14所在的一侧过度移动。通过设置通风口31和散热孔32,能够保证风扇12转动时实现空气对流和散热,例如散热孔32可作为进风孔,通风口31则作为出风孔,以保证空气能够进出外壳30。
本实施例中,外壳30具有朝向第一表面111的第一壳体34和第二壳体35,第一壳体34和第二壳体35相互连接而呈阶梯状,且第一壳体34与控制器2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壳体35与控制器20之间的距离,第一壳体34正对散热器10设置,第一壳体34上设有通风口31,第二壳体35与散热器10错开设置。具体而言,第一壳体34和第二壳体35均是与PCB板21平行设置,且第一壳体34与PCB板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壳体35与PCB板21之间的距离。由于散热器10的设置,使得电机控制器组件在该处的厚度较大,而在未设置散热器10的位置,电机控制器组件的厚度较小,故通过将第一壳体34与PCB板21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较大,能够保证散热器10的正常安装,而通过将第二壳体35与PCB板21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较小,能够减小外壳30的整体外部尺寸,进而减小外壳30对整机空间的占用。
可选地,散热器10的正对安装腔设置的散热翅片13与第一壳体34、挡板14平齐,具体而言,散热器10的正对安装腔设置的散热翅片13指的是第一肋条131,通过将第一肋条131、第一壳体34和挡板14三者设置为平齐,使得外壳30刚好包裹整个控制器20和散热器10即可,有利于减小外壳30的整体尺寸。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多个散热翅片,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翅片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设有安装缺口,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的所述安装缺口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共同形成一安装腔;以及,
风扇,容置于所述安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包括第一肋条、第二肋条和第三肋条,所述第一肋条与所述第一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肋条的两端各设有一所述第二肋条,且所述第二肋条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肋条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二肋条连接,所述第一肋条和两所述第二肋条之间共同形成所述安装缺口。
3.一种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表面上,所述控制器上设有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并正对所述第二表面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散热器均靠近所述控制器的同一边缘设置,且所述控制器的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绝缘导热层,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绝缘导热层抵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本体上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其中一侧壁,并分别凸出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所述电机控制器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朝向所述挡板的敞口,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散热器自所述敞口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挡板盖合所述敞口设置,所述外壳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正对所述安装腔设置,且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而呈阶梯状,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壳体正对所述散热器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所述通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散热器错开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正对所述安装腔设置的散热翅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挡板平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金属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挡板抵接固定。
CN201821762601.6U 2018-10-29 2018-10-29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Active CN209420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2601.6U CN209420205U (zh) 2018-10-29 2018-10-29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2601.6U CN209420205U (zh) 2018-10-29 2018-10-29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0205U true CN209420205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2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62601.6U Active CN209420205U (zh) 2018-10-29 2018-10-29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202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539A (zh) * 2023-09-11 2023-11-28 贝德凯利电气(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风机水冷散热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539A (zh) * 2023-09-11 2023-11-28 贝德凯利电气(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风机水冷散热结构
CN117134539B (zh) * 2023-09-11 2024-03-19 贝德凯利电气(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风机水冷散热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2030B (zh) 无人机及散热结构
JP5706149B2 (ja) 電気装置
CN209420205U (zh)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CN208890915U (zh) 一种散热组件和摄像机
CN215379663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散热结构
CN207674759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装置
CN105977571A (zh) 电池包
KR102569024B1 (ko) 높은 방열효율을 갖는 헤어 드라이기
JP200913353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3473499B2 (ja) 電気部品の冷却構造
CN207604110U (zh) 散热结构及机箱
CN104066298B (zh) 电子装置及该电子装置的散热结构
JP200027474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11321892U (zh) 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网关
CN212231753U (zh)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CN209420206U (zh) 散热器和电机控制器组件
CN211748958U (zh) 发热盘和烹饪器具
JP4737067B2 (ja) 電子機器
CN216287880U (zh) 电抗器组件和空调器
CN212486731U (zh) 一种可变指向性传声器组装体
CN213768943U (zh) 无人机机头及无人机
JP3168350U (ja) 制御箱型傾斜状フィン式熱交換器
CN213901307U (zh) 手持风扇
CN208435324U (zh) 电路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346718U (zh) 空调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