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66278U - 后部中梁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部中梁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66278U CN209366278U CN201821744043.0U CN201821744043U CN209366278U CN 209366278 U CN209366278 U CN 209366278U CN 201821744043 U CN201821744043 U CN 201821744043U CN 209366278 U CN209366278 U CN 2093662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beam
- cross beam
- vehicle
- center sill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部中梁及车辆,其中,该后部中梁包括:横梁,横梁的内部中空,横梁的内部设置有隔板,以将横梁的内部分隔为多个空间;横梁的顶壁开设有电池预装配孔。本实用新型中,横梁的顶壁开设有电池预装配孔,当横梁装配于车辆的座椅后方时,一方面可对与横梁高度相似的电池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可承受电池脱落对座椅上的乘客的冲击力,保证了乘客的生命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横梁的内部为中空,可以避免增设后部中梁对整车的重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横梁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可在实现横梁的轻量化的同时保证横梁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部中梁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相对于燃油汽车而言,电动汽车具有节约能源、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当电池设置于电动车的后部时,电池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或脱落的情况下会对其他车身结构存在冲击,冲击会对其他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且如果电池位于座椅的后方,则此冲击会传递至座椅上的乘客,存在着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部中梁及车辆,旨在解决目前电池后置会冲击其他车身结构或者电池脱落导致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部中梁,该后部中梁包括:横梁,横梁的内部中空,横梁的内部设置有隔板,以将横梁的内部分隔为多个空间;横梁的顶壁开设有电池预装配孔。
进一步地,上述后部中梁中,隔板至少为两个,各隔板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于横梁的顶壁与横梁的底壁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后部中梁中,横梁具有一倾斜侧壁,倾斜侧壁沿横梁的底壁至横梁的顶壁的方向逐渐向横梁的内部倾斜。
进一步地,上述后部中梁中,倾斜侧壁开设有后围板安装过孔。
进一步地,上述后部中梁中,后围板安装过孔至少为两个,各后围板安装过孔均匀分布于靠近横梁的两端的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后部中梁中,横梁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中,横梁的顶壁开设有电池预装配孔,当横梁装配于车辆的座椅后方时,一方面可对与横梁高度相似的电池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可承受电池的冲击力,保证了其他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可承受电池脱落对座椅上的乘客的冲击力,保证了乘客的生命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横梁的内部为中空,可以避免增设后部中梁对整车的重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横梁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可在实现横梁的轻量化的同时保证横梁的强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骨架和后部中梁;其中,车身骨架包括:第一后上梁和第二后上梁,后部中梁的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上梁和第二后上梁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车辆中,横梁具有一倾斜侧壁,倾斜侧壁朝向座椅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该车辆的车身骨架设置有后部中梁,后部中梁可以对电池提供定位点,且可承受电池的冲击力,保证了其他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当后部中梁位于座椅后,当电池脱落时,后部中梁可承受电池脱落对座椅上的乘客的冲击力,保证了乘客的生命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横梁的内部为中空,可以避免对整车的重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横梁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可在实现横梁的轻量化的同时保证后部中梁的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部中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部中梁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部中梁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部中梁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部中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后部中梁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后部中梁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后部中梁包括:横梁1。横梁1的内部为中空,横梁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从而将横梁1的内部分隔为多个空间3。横梁1的顶壁开设有电池预装配孔4,叠放的多个电池中,与横梁1高度相似的电池可以通过电池预装配孔4固定在横梁1上。参见图3,在进行整车装配时,横梁1设置于车身骨架的后方,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上梁7和第二后上梁8相连接,也就是说,横梁1位于座椅的后方。
本实施例中,横梁1的顶壁开设有电池预装配孔4,当横梁1装配于车辆的座椅后方时,一方面可对与横梁1高度相似的电池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可承受电池的冲击力,保证了其他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可承受电池脱落对座椅上的乘客的冲击力,保证了乘客的生命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横梁1的内部为中空,可以避免增设后部中梁对整车的重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横梁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可在实现横梁1的轻量化的同时保证横梁1的强度。
上述实施例中,隔板2至少为两个,每个隔板2沿着横梁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并且,每个隔板2均连接于横梁1的顶壁与横梁1的底壁之间,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横梁1的抗冲击能力。
参见图4和图5,横梁1具有一倾斜侧壁5,该倾斜侧壁5沿着横梁1的底壁至横梁1的顶壁的方向逐渐向横梁1的内部倾斜,即横梁1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例如为直角梯形。倾斜侧壁5上开设有后围板安装过孔6,以避免车身骨架增设横梁1会影响后围板的安装。后围板安装过孔6至少为两个,当后围板安装过孔6的个数为偶数时,各个后围板安装过孔6均匀地分布于靠近横梁1的两端的位置,以便于后围板的安装,且倾斜侧壁5的倾斜角度更符合后围板的安装需要。当后围板安装过孔6的个数为奇数时,分布于横梁1的两端的个数不宜相差过多。
综上,本实施例中,横梁1的顶壁开设有电池预装配孔4,当横梁1装配于车辆的座椅后方时,一方面可对与横梁1高度相似的电池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可承受电池的冲击力,保证了其他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可承受电池脱落对座椅上的乘客的冲击力,保证了乘客的生命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横梁1的内部为中空,可以避免增设后部中梁对整车的重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横梁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可在实现横梁1的轻量化的同时保证横梁1的强度。
车辆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再次参见图3,该车辆包括:车身骨架和后部中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车身骨架的后方包括第一后上梁7和第二后上梁8。后部中梁的横梁1的一端与第一后上梁7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后上梁8相连接。由于横梁1是连接在第一后上梁7和第二后上梁8之间,所以,横梁1位于座椅的后方,当电池脱落时,后部中梁可以承受电池对座椅上的乘客的冲击力。具体实施时,后部中梁为一次挤压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后部中梁的具体结构参见后部中梁实施例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横梁1的倾斜侧壁5朝向座椅设置,这样,后围板安装过孔6就朝向后围板所在的位置设置,便于后围板的安装。
综上,本实施例中,由于该车辆的车身骨架设置有后部中梁,后部中梁可以对电池提供定位点,且可承受电池的冲击力,保证了其他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当后部中梁位于座椅后,当电池脱落时,后部中梁可承受电池脱落对座椅上的乘客的冲击力,保证了乘客的生命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横梁1的内部为中空,可以避免对整车的重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横梁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可在实现横梁1的轻量化的同时保证后部中梁的强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后部中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1),所述横梁(1)的内部中空,所述横梁(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以将所述横梁(1)的内部分隔为多个空间(3);
所述横梁(1)的顶壁开设有电池预装配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中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2)至少为两个,各所述隔板(2)沿所述横梁(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横梁(1)的顶壁与所述横梁(1)的底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中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1)具有一倾斜侧壁(5),所述倾斜侧壁(5)沿所述横梁(1)的底壁至所述横梁(1)的顶壁的方向逐渐向所述横梁(1)的内部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中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侧壁(5)开设有后围板安装过孔(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部中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围板安装过孔(6)至少为两个,各所述后围板安装过孔(6)均匀分布于靠近所述横梁(1)的两端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中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1)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骨架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后部中梁;其中,
所述车身骨架包括:第一后上梁(7)和第二后上梁(8),所述后部中梁的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后上梁(7)和所述第二后上梁(8)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1)具有一倾斜侧壁(5),所述倾斜侧壁(5)朝向座椅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44043.0U CN209366278U (zh) | 2018-10-25 | 2018-10-25 | 后部中梁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44043.0U CN209366278U (zh) | 2018-10-25 | 2018-10-25 | 后部中梁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66278U true CN209366278U (zh) | 2019-09-10 |
Family
ID=67839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44043.0U Active CN209366278U (zh) | 2018-10-25 | 2018-10-25 | 后部中梁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66278U (zh) |
-
2018
- 2018-10-25 CN CN201821744043.0U patent/CN2093662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43626A (zh) | 电动汽车前部下方车身结构 | |
CN111619670B (zh) | 前车身结构及汽车 | |
CN106143646A (zh) | 电动汽车车身下部结构 | |
CN207826349U (zh) |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 |
CN104670341B (zh) | 汽车加强地板结构和汽车 | |
US11130525B2 (en) | Rear crash safety profile | |
CN211568102U (zh) |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 |
CN109515152B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舱 | |
EP3293077A1 (en) | Front wall | |
CN108502023A (zh) | 一种客车及其顶盖结构 | |
CN209366278U (zh) | 后部中梁及车辆 | |
CN204623579U (zh) |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 |
US10661832B2 (en) | Angle and geometry of the front cross member | |
CN212099081U (zh) | 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 |
CN105172890A (zh) | 一种电动四驱汽车及其底盘结构 | |
CN107933696B (zh) |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 |
CN107416036B (zh) | 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 |
US10703185B2 (en) | Rear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CMS) | |
CN211252803U (zh) | 一种汽车后地板 | |
CN115214777A (zh) | 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205034185U (zh) | 电动汽车及其底盘 | |
CN211494253U (zh) | 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 | |
CN109291996B (zh) | 电动汽车的框梁及电动汽车 | |
CN209366283U (zh) | 后部上梁及车辆 | |
CN211308219U (zh) | 蓄电池托盘的加强结构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