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61755U - 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 Google Patents

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61755U
CN209361755U CN201821640555.2U CN201821640555U CN209361755U CN 209361755 U CN209361755 U CN 209361755U CN 201821640555 U CN201821640555 U CN 201821640555U CN 209361755 U CN209361755 U CN 209361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frame
articulated
handle assembly
elliptical machine
machine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405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岩卫
孙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6405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61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61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6175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包括主架、把手组件、惯性轮、左、右脚蹬、鞍座、转轴和左、右曲柄;动感单车还包括两踏杆、旋转支杆、延展装置和支撑装置;旋转支杆的底端枢接于主架,旋转支杆的顶端枢接于把手组件,两踏杆的各一端分别与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对应相连接,两踏杆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装置相配合;延展装置连接在主架与把手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使得动感单车的鞍座与车把之间能够腾出足够的空间来让骑行者以站姿的行态来操控实现椭圆机功能的部件,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健身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背景技术
动感单车和健身车都是属于脚蹬式健身器材,动感单车和健身车在结构组成上大致相同,都有车把、飞轮、鞍座和脚蹬等部件,但是,在构成上仍有区别,比如:动感单车的飞轮直径比较大,而健身车的飞轮直径比较小,而且动感单车的飞轮的惯性要大于健身车的飞轮的惯性;动感单车的脚踏的运动是双向的;健身车的脚踏的运动方式,惯量如果超过安规要求必须是单向运动,对于椭圆机来说,飞轮的惯性越大,骑行就越顺畅;且椭圆机脚踏也是双向运动。动感单车的鞍座的高度较健身车的鞍座的高度要高,也相当于动感单车的鞍座与车把的高度差要小于健身车的鞍座与车把的高度差,这种布局方式使得动感单车的骑行者要呈身体前倾的匍匐状态,健身车通常为坐式骑行,而动感单车既可坐式骑行也可站式骑行;健身车的骑行者通常是用手抓住车把,而动感单车的骑行者在用手抓住车把的同时还会用手肘抵在车把上。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区别使的动感单车和健身车的车架具有一定的区别,动感单车的车架会使得鞍座与车把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而健身车的车架会使得鞍座与车把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为了扩大健身器材的功能,现有技术中是将健身车的功能融合到椭圆机中,使得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健身车应运而生,这种椭圆机是在结构上增加了鞍座,使得椭圆机具有健身车的功能,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而现有技术的动感单车就没有增加椭圆机的功能,来利用动感单车骑行时有足够惯性的特性应用到椭圆机中,让健身者能在锻炼中感到更舒适,更有效果;这是因为动感单车的鞍座与车把之间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来让骑行者以站姿的行态来操控实现椭圆机功能的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通过对动感单车的结构改进,使得动感单车的鞍座与车把之间能够腾出足够的空间来让骑行者以站姿的行态来操控实现椭圆机功能的部件,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包括主架、把手组件、惯性轮、左、右脚蹬、鞍座、转轴和左、右曲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架上,所述惯性轮安装于主架并与所述转轴相联动;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曲柄的各一端对应相连接,所述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右脚蹬;所述鞍座和把手组件按照符合动感单车要求的对应位置配置在主架上;且鞍座与主架相固定;动感单车还包括两踏杆、旋转支杆、延展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旋转支杆的底端枢接于所述主架,所述旋转支杆的顶端固接于所述把手组件;所述两踏杆的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对应相连接,所述两踏杆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装置相配合;所述延展装置连接在所述主架与所述把手组件之间,以在延展装置打开时,使把手组件能够围绕旋转支杆的底端转动而向前移动,从而扩展把手组件与鞍座之间的距离,腾出符合操作椭圆机功能的操作空间。
所述延展装置包括内杆件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枢接于所述主架的上部,所述内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所述内杆件的另一端滑动插套于所述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装有第一弹性定位销,所述内杆件设有与所述外套管的第一弹性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内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的相枢接处的位置高于所述外套管与所述主架的相枢接处的位置。
所述主架包括朝前斜向设置的第一后支撑,所述第一后支撑的上部设有用来容纳所述内杆件的另一端的容纳腔。
所述延展装置包括斜向设置的第一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所述主架包括朝前斜向设置的第一后支撑,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后支撑上,所述第一后支撑装有锁紧装置,所述第一杆件设有用来与所述第一后支撑的锁紧装置相配合的定位条形孔。
所述延展装置包括双连杆,双连杆的各一端分别与主架相枢接,双连杆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所述双连杆上还装有拼紧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为两摆杆,两摆杆的上部分别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两摆杆的下部分别与所述两踏杆的各另一端相枢接。
所述支撑装置为两轨道和两滚轮,两轨道分别安装在主架的下部,所述两踏杆的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滚轮,两滚轮分别对应适配在两轨道上。
所述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还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两踏杆的各一端,从而使得所述脚蹬与曲柄的连接位置高于所述踏杆与曲柄的连接位置。
所述摆杆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第一摆杆的底端与所述踏杆的另一端相枢接,第一摆杆的顶端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所述第二摆杆通过可折叠机构或伸缩机构与第一摆杆的顶端相连接。
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支撑部和把手部,所述支撑部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把手部连接在支撑部的上部,所述延展装置连接在所述主架与所述把手组件的支撑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了在动感单车上还设置有两踏杆、旋转支杆、延展装置和支撑装置;且所述旋转支杆的底端枢接于所述主架,所述旋转支杆的顶端枢接于所述把手组件;所述两踏杆的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对应相连接,所述两踏杆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装置相配合;所述延展装置连接在所述主架与所述把手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动感单车的鞍座与车把之间能够腾出足够的空间来让骑行者以站姿的行态来操控实现椭圆机功能的部件,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延展装置未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延展装置未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延展装置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延展装置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脚蹬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主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主架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主架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延展装置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延展装置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延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延展装置未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延展装置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延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包括主架1、把手组件2、惯性轮31、左、右脚蹬32、鞍座33、转轴34和左、右曲柄35;所述转轴34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架1上,所述惯性轮31安装于主架1并与所述转轴34相联动;所述转轴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曲柄35的各一端对应相连接,所述左、右曲柄35的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右脚蹬32;所述鞍座33和把手组件2按照符合动感单车要求的对应位置配置在主架1上;且鞍座33与主架1相固定;动感单车还包括两踏杆4、旋转支杆5、延展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旋转支杆5的底端枢接于所述主架1,所述旋转支杆5的顶端固接于所述把手组件2;所述两踏杆4的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曲柄35的各另一端对应相连接,所述两踏杆4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装置相配合;所述延展装置连接在所述主架1与所述把手组件2之间,以在延展装置打开时,使把手组件2能够围绕旋转支杆5的底端转动而向前移动,从而扩展把手组件2与鞍座33之间的距离,腾出符合操作椭圆机功能的操作空间。
本实施例中,主架1包括朝前斜向设置的第一后支撑11、朝后斜向设置的前支撑12、底支撑13、第二后支撑14、前底管15和后底管16;前底管15固接在底支撑13的前端,后底管16固接在底支撑13的后端,第一后支撑11的底端与底支撑13的后端相固接,前支撑12的底端与底支撑13的前端相固接,第一后支撑11的顶端与前支撑12的顶端相固定;第二后支撑14的底端固接在第一后支撑11的大致中部位置。转轴34是安装在第一后支撑11上,惯性轮31安装在前支撑12上,鞍座33固定在第二后支撑14的顶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延展装置包括内杆件61和外套管62,所述外套管62枢接于所述主架1的上部,具体的是枢接于前支撑12的上部,前支撑12设有弯折部,使得前支撑12的上部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小;所述内杆件61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2相枢接,所述内杆件61的另一端滑动插套于所述外套管62;所述外套管62装有第一弹性定位销63,所述内杆件61设有与所述外套管的第一弹性定位销63相配合的定位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杆件61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2的相枢接处的位置高于所述外套管62与所述主架1的相枢接处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支撑11的上部设有用来容纳所述内杆件61的另一端的容纳腔。
本实施例中,旋转支杆5为圆弧长条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为两摆杆7,两摆杆7的上部分别与所述把手组件2相枢接,两摆杆7的下部分别与所述两踏杆4的各另一端相枢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摆杆7包括第一摆杆71和第二摆杆72,第一摆杆71的底端与所述踏杆4的另一端相枢接,第一摆杆71的顶端与所述把手组件2相枢接;所述第二摆杆72通过可折叠机构或伸缩机构与第一摆杆71的顶端相连接。第二摆杆72设有抓握部,便于操作者用手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曲柄35的各另一端还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41连接所述两踏杆4的各一端,从而使得所述脚蹬32与曲柄35的连接位置高于所述踏杆4与曲柄35的连接位置。两踏杆4的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42连接两摆杆7的底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组件2包括支撑部21和把手部22,所述支撑部21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把手部22连接在支撑部21的上部,所述延展装置的内杆件61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的支撑部21相连接。
当延展装置未展开时,鞍座33和把手组件2的位置处于符合动感单车要求的对应位置处,锻炼者可以骑在鞍座33上进行操作动感单车的骑行锻炼。当需要使用椭圆机功能时,将延展装置的第一弹性定位销63拉出,使内杆件61可以沿外套管62滑动,拉出内杆件61,使把手组件2能够围绕旋转支杆5的底端转动而向前移动,从而扩展把手组件2与鞍座33之间的距离,腾出符合操作椭圆机功能的操作空间,内杆件61移出到位后,再将第一弹性定位销63插入内杆件61的另一个定位孔,使内杆件61与外套管62相对固定,此时,锻炼者可以站在踏杆4上,实现椭圆机功能的操作,踏杆4上还可以装有脚踏43,便于锻炼者脚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采用了在动感单车上还设置有两踏杆4、旋转支杆5、延展装置和支撑装置;且所述旋转支杆5的底端枢接于所述主架1,所述旋转支杆5的顶端枢接于所述把手组件2;所述两踏杆4的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曲柄35的各另一端对应相连接,所述两踏杆4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装置相配合;所述延展装置连接在所述主架1与所述把手组件2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动感单车的鞍座与车把之间能够腾出足够的空间来让骑行者以站姿的行态来操控实现椭圆机功能的部件,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见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两轨道73和两滚轮74,两轨道73分别安装在主架1的下部,所述两踏杆4的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滚轮74,两滚轮74分别对应适配在两轨道73上。
实施例三
参见图1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延展装置包括斜向设置的第一杆件8,第一杆件8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2相枢接,所述第一杆件8的另一端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后支撑11上,所述第一后支撑11装有锁紧装置81,所述第一杆件8设有用来与所述第一后支撑的锁紧装置81相配合的定位条形孔82。
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件8为圆弧长条形。
实施例四
参见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延展装置包括双连杆9,双连杆9的各一端分别与主架1相枢接,双连杆9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把手组件2相枢接;所述双连杆9上还装有拼紧装置91,双连杆9中的其中一个连杆设有一个圆孔,双连杆9中的另一个连杆设有一个长条孔92。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包括主架、把手组件、惯性轮、左、右脚蹬、鞍座、转轴和左、右曲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架上,所述惯性轮安装于主架并与所述转轴相联动;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曲柄的各一端对应相连接,所述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右脚蹬;所述鞍座和把手组件按照符合动感单车要求的对应位置配置在主架上;且鞍座与主架相固定;其特征在于:动感单车还包括两踏杆、旋转支杆、延展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旋转支杆的底端枢接于所述主架,所述旋转支杆的顶端固接于所述把手组件;所述两踏杆的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对应相连接,所述两踏杆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装置相配合;所述延展装置连接在所述主架与所述把手组件之间,以在延展装置打开时,使把手组件能够围绕旋转支杆的底端转动而向前移动,从而扩展把手组件与鞍座之间的距离,腾出符合操作椭圆机功能的操作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装置包括内杆件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枢接于所述主架的上部,所述内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所述内杆件的另一端滑动插套于所述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装有第一弹性定位销,所述内杆件设有与所述外套管的第一弹性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的相枢接处的位置高于所述外套管与所述主架的相枢接处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包括朝前斜向设置的第一后支撑,所述第一后支撑的上部设有用来容纳所述内杆件的另一端的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装置包括斜向设置的第一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所述主架包括朝前斜向设置的第一后支撑,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后支撑上,所述第一后支撑装有锁紧装置,所述第一杆件设有用来与所述第一后支撑的锁紧装置相配合的定位条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装置包括双连杆,双连杆的各一端分别与主架相枢接,双连杆的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所述双连杆上还装有拼紧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两摆杆,两摆杆的上部分别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两摆杆的下部分别与所述两踏杆的各另一端相枢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两轨道和两滚轮,两轨道分别安装在主架的下部,所述两踏杆的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滚轮,两滚轮分别对应适配在两轨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曲柄的各另一端还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两踏杆的各一端,从而使得所述脚蹬与曲柄的连接位置高于所述踏杆与曲柄的连接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第一摆杆的底端与所述踏杆的另一端相枢接,第一摆杆的顶端与所述把手组件相枢接;所述第二摆杆通过可折叠机构或伸缩机构与第一摆杆的顶端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支撑部和把手部,所述支撑部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把手部连接在支撑部的上部,所述延展装置连接在所述主架与所述把手组件的支撑部之间。
CN201821640555.2U 2018-10-10 2018-10-10 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61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40555.2U CN209361755U (zh) 2018-10-10 2018-10-10 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40555.2U CN209361755U (zh) 2018-10-10 2018-10-10 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61755U true CN209361755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3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40555.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61755U (zh) 2018-10-10 2018-10-10 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617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0535A (zh) * 2018-10-10 2019-01-15 侯岩卫 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0535A (zh) * 2018-10-10 2019-01-15 侯岩卫 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CN109200535B (zh) * 2018-10-10 2024-02-13 侯岩卫 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6434B2 (en) Exercise bike
JP3196617U (ja) 折り畳み式二輪車
CN209361755U (zh) 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CN105946948B (zh) 多功能婴儿推车
CN201012727Y (zh) 改良的滑行车
CN109200535A (zh) 一种带椭圆机功能的动感单车
CN207955912U (zh) 一种便捷式折叠自行车
CN202508244U (zh) 快速折叠式踩踏车
CN207403850U (zh) 儿童多功能健身车
CN212637780U (zh) 儿童三轮车
CN209254021U (zh) 一种椭圆竟赛车
CN207631413U (zh) 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
CN204447110U (zh) 两用式健身车
CN207342190U (zh) 一种可骑乘机械装置
CN204956825U (zh) 一种脚踏式健身跑步自行车
CN206938952U (zh) 一种双驱动健身三轮车
CN205971432U (zh) 多功能婴儿推车
CN105080054A (zh) 新型多功能可折叠磁控车
CN204979105U (zh) 健身自行车
CN109398564A (zh) 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
CN204077941U (zh) 可转换为婴儿推车的三轮折叠自行车
CN219029650U (zh) 一种独轮自行车
CN206537415U (zh) 模块化组合自行车
CN208021636U (zh) 一种自行车用的折叠车架结构
CN207744804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式旅行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