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6817U - 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36817U CN209336817U CN201821873456.9U CN201821873456U CN209336817U CN 209336817 U CN209336817 U CN 209336817U CN 201821873456 U CN201821873456 U CN 201821873456U CN 209336817 U CN209336817 U CN 2093368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ssis
- reset spring
- attachment device
- connecting rod
- auto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0826860 Trapezium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1872 Body Remai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包括底盘,底盘底端的四个拐角处连接有车轮,同排的两个车轮横向之间通过转轴相互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在该汽车底盘连接装置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缓冲柱之间在空间上良好配合,带有复位弹簧的连接装置将汽车底盘与汽车车身良好的连接在一起,当汽车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前后左右的颠簸均能够通过底盘与汽车车身之间连接的四个复位弹簧进行有效缓冲,使得汽车车身时刻保持平稳,使得汽车内部的承载人员时刻享受舒适的乘车环境,且复位弹簧弹性功能良好,复位弹簧中部还等间距设置有结点,使得该复位弹簧持久保持良好的弹性及状态,本实用新型功能实用,适合被广泛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现代化社会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汽车在结构技术上总体的设计优良是至关重要的,关于汽车的底盘连接装置在结构技术上设计的优良也关乎到汽车的总体性能和总体质量。
现有的汽车底盘连接装置由于在结构技术上的设计存在一些缺陷,从而使得其在投入到汽车上进行实用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现有的汽车底盘连接装置将汽车底盘与汽车进行连接后,连接装置本身没有设计出良好的减震结构,当汽车行驶底盘遇见颠簸路面时,汽车也随之颠簸,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汽车的平稳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使得汽车车身时刻保持平稳,使得汽车内部的承载人员时刻享受舒适的乘车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为弓形结构,底盘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在底盘的中部焊接有横向稳定杆;所述底盘的前端与后端通过连接轴相互连接,该连接为相互可调节结构;所述底盘底端的四个拐角处连接有车轮,同排的两个车轮横向之间通过转轴相互传动连接;所述底盘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圆柱体结构,在连接杆的上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内部嵌接缓冲柱,所述缓冲柱与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缓冲柱与复位弹簧在空间搭配上相互配合;所述缓冲柱为可压缩结构,所述缓冲柱及复位弹簧相对于连接杆均为可伸缩结构,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端子,在连接端子的上表面开有嵌接槽,在四个连接端子之间设置有平衡台。
进一步的,四个车轮相对于底盘为可转动结构,同排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转轴的末端均焊接有端头。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前端与后端两侧均设置有防撞块,所述防撞块的外表面为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中部等间距的设置有结点,所述结点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结点与复位弹簧在空间上相互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下盘,所述下盘的上表面面积大于连接杆的上表面面积,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连接于下盘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述底盘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焊接有锥形座,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锥形座之间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中部焊接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关于底盘的中轴线对称的焊接有两个,两个所述加固块均为U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两端中部设置有凹形槽,所述锥形座固定连接于凹形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在弓形汽车底盘连接装置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汽车车身良好套接后,复位弹簧与缓冲柱之间在空间上良好配合,带有复位弹簧的连接装置将汽车底盘与汽车车身良好的连接在一起,当汽车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前后左右的颠簸均能够通过底盘与汽车车身之间连接的四个复位弹簧进行有效缓冲,使得汽车车身时刻保持平稳,使得汽车内部的承载人员时刻享受舒适的乘车环境;且复位弹簧弹性功能良好,复位弹簧中部还等间距设置有结点,使得该复位弹簧持久保持良好的弹性及状态,且底盘的前端与后端通过连接轴相连接,使得该底盘的前端与后端之间能够完成相对应的缓冲转动;该底盘的中部焊接有横向稳定杆,能够保证该汽车底盘在运动时的横向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功能实用,适合被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盘与连接装置之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嵌接槽,2-连接端子,3-复位弹簧,4-缓冲柱,5-下盘,6-连接杆,7-锥形座,8-车轮,9-防撞块,10-端头,11-底盘,12-转轴,13-平衡台,14-凹形槽,15-加固块,16-结点,17-横向稳定杆,18-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包括底盘11,所述底盘11为弓形结构,所述底盘11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所述底盘11的中部焊接有横向稳定杆17,所述底盘11的前端与后端通过连接轴18相互连接,该连接为相互可调节结构;所述底盘11底端的四个拐角处连接有车轮8,同排的两个车轮8横向之间均通过转轴12相互传动连接,所述底盘11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连接杆6的上端连接有复位弹簧3,所述复位弹簧3的内部嵌接有缓冲柱4,所述缓冲柱4与连接杆6之间相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柱4与复位弹簧3在空间搭配上相互配合;所述缓冲柱4为可压缩结构,所述缓冲柱4与复位弹簧3相对于连接杆6均为可伸缩结构,所述复位弹簧3的上端均连接有连接端子2,所述连接端子2的上表面开有嵌接槽1,在四个所述连接端子2之间设置有平衡台13。
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车轮8相对于底盘11之间为可转动结构,同排的两个车轮8之间的转轴12的末端均焊接有端头10,车轮8的转动带动底盘11和车身前进。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11的前端与后端两侧均设置有防撞块9,所述防撞块9的外表面为梯形结构,设置有防撞块9的底盘11具有良好的防撞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3的中部等间距设置有结点16,所述结点16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结点16与复位弹簧3在空间上相互匹配,设置有结点16的复位弹簧3更加的具有稳固性和弹性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6的顶端设置有下盘5,所述下盘5的上表面面积大于连接杆6的上表面面积,所述复位弹簧3固定连接于下盘5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11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焊接有锥形座7,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与锥形座7之间相固定连接,连接杆6通过与底盘11上表面的锥形座7相连接,使得连接杆6相对于底盘11更加的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11的中部焊接有加固块15,所述加固块15关于底盘11的中轴线对称的焊接有两个,两个所述加固块15均为U形结构,焊接有U形结构加固块15的底盘11,使得底盘11更加的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11的两端中部设置有凹形槽14,所述锥形座7固定连接于凹形槽14的内部,锥形座7固定连接于凹形槽14的内部,使得锥形座7相对于底盘11之间更加稳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底盘1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通过连接轴18相连接,使得该底盘11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在底盘11运动时能够完成相对应的缓冲转动,该底盘11的中部焊接有横向稳定杆17,能够保证该汽车的底盘11在运动时的横向的稳定性,汽车底盘11与车身之间的四个拐角处通过该带有复位弹簧3的连接杆6连接后,当汽车行驶在路面,四个车轮8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四个带有复位弹簧3的连接杆6相对应的进行扩张与收缩,对汽车机身相对于底盘11之间进行有效的颠簸缓冲,使得汽车机身内部的乘坐人员时刻保持着平稳的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包括底盘(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为弓形结构,底盘(11)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在底盘(11)的中部焊接有横向稳定杆(17);所述底盘(11)的前端与后端通过连接轴(18)相互连接,该连接为相互可调节结构;所述底盘(11)底端的四个拐角处连接有车轮(8),同排的两个车轮(8)横向之间通过转轴(12)相互传动连接;所述底盘(11)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固定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为圆柱体结构,在连接杆(6)的上端设有复位弹簧(3),所述复位弹簧(3)内部嵌接缓冲柱(4),所述缓冲柱(4)与连接杆(6)之间固定连接,缓冲柱(4)与复位弹簧(3)在空间搭配上相互配合;所述缓冲柱(4)为可压缩结构,所述缓冲柱(4)及复位弹簧(3)相对于连接杆(6)均为可伸缩结构,所述复位弹簧(3)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端子(2),在连接端子(2)的上表面开有嵌接槽(1),在四个连接端子(2)之间设置有平衡台(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车轮(8)相对于底盘(11)为可转动结构,同排的两个车轮(8)之间的转轴(12)的末端均焊接有端头(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的前端与后端两侧均设置有防撞块(9),所述防撞块(9)的外表面为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3)的中部等间距的设置有结点(16),所述结点(16)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结点(16)与复位弹簧(3)在空间上相互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的顶端设置有下盘(5),所述下盘(5)的上表面面积大于连接杆(6)的上表面面积,所述复位弹簧(3)固定连接于下盘(5)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焊接有锥形座(7),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与锥形座(7)之间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的中部焊接有加固块(15),所述加固块(15)关于底盘(11)的中轴线对称的焊接有两个,两个所述加固块(15)均为U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的两端中部设置有凹形槽(14),所述锥形座(7)固定连接于凹形槽(14)的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73456.9U CN209336817U (zh) | 2018-11-14 | 2018-11-14 | 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73456.9U CN209336817U (zh) | 2018-11-14 | 2018-11-14 | 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36817U true CN209336817U (zh) | 2019-09-03 |
Family
ID=6774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7345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36817U (zh) | 2018-11-14 | 2018-11-14 | 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36817U (zh) |
-
2018
- 2018-11-14 CN CN201821873456.9U patent/CN20933681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06716U (zh) | 汽车用整体桥式悬架结构 | |
US20030034643A1 (en) | Rear frame rail that incorporates leaf spring clearance zone | |
CN209336817U (zh) | 一种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 | |
CN202727902U (zh) | 电动汽车使用的前后四轮独立悬架装置 | |
CN102358128A (zh) | 一种前悬架总成 | |
CN210062597U (zh) | 一种多功能的抗震和抗翻车机动车辆悬挂结构 | |
CN202213463U (zh) | 一种前悬架总成 | |
CN203358724U (zh) |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03158098U (zh) | 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 |
CN104527360A (zh) | 电动厢式运输车拖曳臂式后悬挂系统 | |
CN210882479U (zh) | 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 | |
CN209176845U (zh) | 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 | |
CN214606970U (zh) | 一种车辆减震悬挂装置 | |
CN103625586A (zh) | 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 | |
CN201900950U (zh) | 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 | |
EP0275407A1 (en) | Unit for elastically suspending the wheels from the frame of a motor vehicle | |
CN206067396U (zh) | 一种独立双叉臂防侧滑精密悬架 | |
CN219237267U (zh) | 电动车减震结构以及电动车 | |
CN214875182U (zh) | 一种沙漠车驾驶室后悬置减震装置 | |
CN221137483U (zh) | 一种降低撞击力的悬挂减震组件 | |
CN205651911U (zh) | 一种电动汽车悬挂系统 | |
CN204736969U (zh) |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电动车 | |
CN216034892U (zh) | 一种单轮后置正三轮摩托车的后悬架结构 | |
CN215205230U (zh) | 电动自行车的后中心独立减震结构 | |
CN204641882U (zh) | 一种车架结构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