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9840U - 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9840U
CN209329840U CN201920043237.6U CN201920043237U CN209329840U CN 209329840 U CN209329840 U CN 209329840U CN 201920043237 U CN201920043237 U CN 201920043237U CN 209329840 U CN209329840 U CN 209329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brush
end cap
rear end
brush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432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师伟
欧常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Welling Washer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Welling Washer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Welling Washer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Welling Washer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432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9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9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9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其中后端盖组件包括:主盖体和碳刷。主盖体的中心设有轴承安装孔,轴承安装孔具有中轴线。碳刷在远离中轴线的第一位置和临近中轴线的第二位置之间可伸缩地设在主盖体上。其中,主盖体上还设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通槽,通槽对应碳刷设置,当碳刷位于第二位置时,通槽位于碳刷的轴向一侧,通槽与轴承安装孔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在安装在电机上时,通槽内可穿设支撑结构将碳刷由第二位置拨到第一位置,安装时碳刷和电机轴承之间不产生作用力。后端盖组件安装效率高,装配成品率高。

Description

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
背景技术
膈膜式增压泵是容积输送式泵的一种,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中,由橡胶或树脂制成的膈膜通过往复运动控制止回阀的开、闭,使隔膜式增压泵得以吸入液体、输送液体和排出液体。
膈膜式增压泵内设有碳刷,碳刷用于传递电机的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之间的能量或信号,且碳刷是一种易磨损部件。为了防止隔膜式增压泵在使用时碳刷寿命极速降低,防止碳刷在工作时位置偏移不能与换向器形成良好的接触,常将碳刷设置在隔膜式增加泵内,或隔膜式增压泵的端盖上。
当将碳刷设置在增压泵端盖上时,在安装端盖于增压泵壳体上时,常采用人工装配的方式,安装时碳刷容易造成端盖与增压泵壳体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或碳刷与电机的其他部件相挤压受损,因此造成了增压泵的组装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且装配时容易发生漏装零部件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的后端盖组件,所述电机的后端盖组件易于装配,可制造性高。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端盖组件的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包括:主盖体,所述主盖体的中心设有轴承安装孔,所述轴承安装孔具有中轴线;碳刷,所述碳刷在远离所述中轴线的第一位置和临近所述中轴线的第二位置之间可伸缩地设在所述主盖体上;其中,所述主盖体上还设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对应所述碳刷设置,当所述碳刷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通槽位于所述碳刷的轴向一侧,所述通槽与所述轴承安装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轴承安装孔中可配合装入电机轴,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在通槽中置入支撑件可将碳刷从第二位置拨到第一位置,使主盖体上的碳刷避开电机轴和电机轴上的换向器,有效的防止了安装时碳刷的错位,且避免了安装过程中碳刷与电机轴之间的径向作用力对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安装造成的不便,提高了电机的后端盖组件的安装效率,避免了碳刷等零部件的损坏,防止漏装各个零部件,节约了电机的后端盖组件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还包括碳刷盒,所述碳刷盒设在所述主盖体上,且所述碳刷盒位于所述轴承安装孔的周向外侧,所述碳刷设在所述碳刷盒内,所述碳刷盒的朝向所述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供所述碳刷伸出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碳刷盒、所述碳刷均沿所述主盖体的径向设置,所述通槽沿所述轴承安装孔的径向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所述碳刷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槽与所述碳刷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碳刷盒上沿所述主盖体的径向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碳刷的延伸方向、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所述主盖体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主盖体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环绕所述轴承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所述主盖体上设有盖体安装孔,所述盖体安装孔的周围设有第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所述主盖体在设置有所述碳刷的一侧设有绕线棒,所述绕线棒靠近所述碳刷盒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所述主盖体上设有固线夹,所述固线夹靠近所述绕线棒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电机轴承;后端盖组件,所述后端盖组件为上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所述后端盖组件上连接所述电机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电机在安装后端盖组件时,电机轴承可避开碳刷,安装方便,安装效率高,不会损坏碳刷。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端盖组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端盖组件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端盖组件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机与后端盖组件的配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端盖组件与支撑工装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端盖组件与支撑工装的另一个角度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碳刷盒、碳刷、支撑棒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后端盖组件100;
主盖体1;轴承安装孔11;通槽12;第一加强筋13;第二加强筋14;盖体安装孔15;第三加强筋151;安装柱152;配合柱16;
碳刷2;碳刷引线21;
碳刷盒3;开口31;过线槽32;弹簧33;扣盖34;
绕线棒4;
固线夹5;固线孔51;
电机200;
电机壳体210;电机轴承211;换向器212;
支撑工装300;
支撑棒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200的后端盖组件100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机200的后端盖组件100,包括:主盖体1和碳刷2。
如图1、图2、图3、图4、图6所示,主盖体1的中心设有轴承安装孔11,轴承安装孔11具有中轴线。
如图1、图2、图4、图6所示,碳刷2在远离中轴线的第一位置和临近中轴线的第二位置之间可伸缩地设在主盖体1上。
其中,如图1、图2、图3、图6所示,主盖体1上还设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通槽12,通槽12对应碳刷2设置,当碳刷2位于第二位置时,通槽12位于碳刷2的轴向一侧,通槽12与轴承安装孔11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200的后端盖组件100,轴承安装孔11中可配合装入电机轴211,碳刷2则在后端盖组件100安装后与电机轴211上的换向器212抵接。
碳刷2相对于主盖体1可伸缩活动,当碳刷2在第二位置时,更靠近中轴线,方便将来与换向器212形成配合关系;当碳刷2在第一位置时,则更远离中轴线,方便安装后端盖组件100。
由于通槽12贯通主盖体1的厚度方向,且通槽12对应碳刷2设置,因此通槽12中可通入支撑部件对碳刷2施力,为碳刷2的可伸缩活动提供一个外力源。当在后端盖组件100安装电机轴211时,可由外部的支撑部件通过通槽12将碳刷2从第二位置拨到第一位置,如此,使主盖体1上的碳刷2在安装时可避开电机轴211和其上的换向器212。
当碳刷2在第一位置时安装电机轴211,可有效防止安装时碳刷2的错位,且避免了碳刷2在第二位置时,安装过程中碳刷2与电机轴211之间抵接产生的径向作用力对后端盖组件100安装造成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机200的后端盖组件100的特有的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端盖和碳刷的结构,显著提高了安装效率,避免了安装过程中碳刷2等零部件的损坏,防止漏装各个零部件,节约了电机200的后端盖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后端盖组件100还包括碳刷盒3,碳刷盒3设在主盖体1上,且碳刷盒3位于轴承安装孔11的周向外侧,碳刷2设在碳刷盒3内,碳刷盒3的朝向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供碳刷2伸出的开口31。碳刷2设置在碳刷盒3内,碳刷盒3为碳刷2提供了可活动范围和支撑连接点,可防止碳刷2在运动过程中形成较多的易位,使碳刷2更容易沿着碳刷盒3的长度方向进行伸缩运动,开口31中通出的碳刷2方便与电机200的相关部件形成接触配合。
可选的,碳刷盒3上沿主盖体1的径向设有过线槽32。过线槽32中可通入与碳刷2连接的碳刷引线21,当碳刷2在伸缩运动时,碳刷引线21在过线槽32中可形成前后移动,有利于延长碳刷引线21的使用寿命,有利于碳刷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调节,方便碳刷2的安装。
有利的,过线槽32的延伸方向、碳刷2的延伸方向、通槽12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如此设置便于加工,且有利于碳刷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的,如图2、图4、图6、图7所示,碳刷盒3的后部可拆卸的设有扣盖34,扣盖34上设有弹簧33,弹簧33的另一端与碳刷2连接。扣盖34与碳刷盒3分体设计,方便安装碳刷2。
具体的,碳刷盒3的后部形成卡扣结构,扣盖34配合在卡扣结构上形成可拆卸连接。
当然,碳刷盒3和扣盖34的一个上可设置插槽,另一个上则设置插扣形成可拆卸连接。其他简单变换的可拆卸式的扣盖34和碳刷盒3之间的连接结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也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碳刷盒3的后部敞口,碳刷盒3上连接扭簧的一端,碳刷2上连接扭簧的另一端,当碳刷2在第一位置时,扭簧形成一定的扭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碳刷盒3、碳刷2均沿主盖体1的径向设置,通槽12沿轴承安装孔11的径向延伸设置。由于轴承安装孔141设置在主盖体1的中心,当通槽12径向延伸设置时,可在最短的距离内延伸至碳刷2的下方。便于加工、布置各部件。
当然,碳刷盒3、碳刷2也可以不沿主盖体1的径向设置,如设置在主盖体1的周向,设置在偏离主盖体1径向的方位上。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碳刷2设有至少两个,通槽12与碳刷2一一对应设置。一一对应设置的通槽12和碳刷2方便在安装时,单独的支撑部件穿入各个通槽12中分别控制各个碳刷2,控制准确。
有利的,当碳刷2设置两个时,碳刷2对称设置在轴承安装孔11的两侧,且碳刷2沿主盖体1的径向设置。方便加工,且碳刷2和电机轴211等部件抵接时,作用点相平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6所示,主盖体1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3和第二加强筋14,第一加强筋13沿主盖体1的径向设置,第二加强筋14环绕轴承安装孔11设置,第一加强筋13与第二加强筋14相连。第一加强筋13和第二加强筋14之间的交错设置,增加了主盖体1整体的强度,防止电机轴211在转动过程中,主盖体1破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6所示,主盖体1上设有盖体安装孔15,盖体安装孔15的周围设有第三加强筋151。盖体安装孔15中可装入螺栓将主盖体15与电机壳体210(见后文所述)固定连接。第三加强筋151增加了盖体安装孔15的局部强度。
可选的,盖体安装孔15的周围向内凸出形成安装柱152,盖体安装孔15贯穿安装柱152的长度方向和盖体1的厚度方向。安装柱152的顶面与电机壳体210的安装面配合,贴合紧密,且安装柱152为螺栓的安装提供了走向,增强了局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6所示,主盖体1在设置有碳刷2的一侧设有绕线棒4,绕线棒4靠近碳刷盒3布置。绕线棒4可将碳刷引线21及其他线体进行导引并做局部固定,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防止线体之间互相缠绕,避免线体卷在运动部件中。
可选的,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主盖体1上设有固线夹5,固线夹5靠近绕线棒4布置。固线夹5将从绕线棒4引来的线体通出到外部,并对线体的一端形成限位。
可选的,固线夹5在主盖体1的径向方向开设有通孔,通孔的数量与绕线棒4的数量一一对应。线体可从通孔中穿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主盖体1的内表面凸出设有多个配合柱16。配合柱16用于安装电机轴承211于后端盖组件100上时的限位,为后端盖组件100上的各零件预留一定的空间,使后端盖组件100与电机200之间更好的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机200,如图4所示,包括:电机壳体210和后端盖组件100,其中,电机壳体210内设有电机轴承211。后端盖组件100为上述的电机200的后端盖组件100,后端盖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这里不做赘述。后端盖组件100上连接电机轴承211。
具体的,如图5、图6所示,电机轴承211在安装到轴承安装孔11中时,可配合使用支撑工装300对碳刷2进行限位。
支撑工装300的端部设有支撑棒310,支撑棒310通入轴承安装孔11中后,沿着通槽12移动至碳刷2的一端,并将位于第二位置的碳刷2拨到第一位置,使碳刷2远离轴承安装孔11的中轴线。当将电机轴承211安装到轴承安装孔11,且螺栓锁紧后端盖组件100和电机壳体210后,撤出支撑棒310完成整体的安装,此时碳刷2自动弹至第一位置,与电机轴承211和其上的换向器212接触。
可选的,支撑棒310为细条形,从而使支撑棒310便于从通槽12中通入或通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电机200,电机200在安装后端盖组件100时,电机轴承211可避开碳刷2,安装方便,安装效率高,不会损坏碳刷2。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后端盖组件100、电机200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后端盖组件100包括主盖体1、碳刷2、碳刷盒3、绕线棒4、固线夹5。
其中,主盖体1的中心设有轴承安装孔11,轴承安装孔11具有中轴线,主盖体1上还设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通槽12,通槽12与轴承安装孔11连通。如图1、图2、图3、图6所示,主盖体1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3和第二加强筋14,第一加强筋13沿主盖体1的径向设置,第二加强筋14环绕轴承安装孔11设置,第一加强筋13与第二加强筋14相连。另外,主盖体1上设有盖体安装孔15,盖体安装孔15的周围设有第三加强筋151。
如图1、图2、图4、图6所示,碳刷盒3设在主盖体1的轴承安装孔11的侧边,且碳刷盒3沿主盖体1的径向设置,碳刷盒3对称设有两个。碳刷盒3的后部卡接连接有扣盖34。扣盖34上连接有弹簧33,弹簧33的另一端连接在碳刷2上。碳刷盒3上沿主盖体1的径向设有过线槽32,碳刷盒3的朝向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供碳刷2伸出的开口31。碳刷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伸缩地设在碳刷盒3内,碳刷2在靠近中轴线的位置为第二位置,碳刷2在远离中轴线的位置为第一位置。碳刷2的上部连接有碳刷引线21,碳刷引线21从过线槽32中引出。
如图1、图2、图6所示,主盖体1上设有绕线棒4,绕线棒4靠近碳刷盒3布置,两个绕线棒4分别设置在碳刷盒3的同一侧。绕线棒4之间的主盖体1上设有固线夹5,固线夹5上设有两个固线孔51。碳刷引线21从过线槽32中引出后,经绕线棒4卷绕后,从固线孔51中穿出。
如图4所示,一种电机200,具有电机壳体210和电机轴承211,电机轴承211的外部套设有换向器212。电机轴承211配合安装到轴承安装孔11中,后端盖组件100配合安装在电机壳体210上。安装时,通过支撑工装300的支撑棒310将碳刷2由第二位置拨至第一位置,使碳刷2避开换向器212的安装位置;安装好后,撤去支撑棒310对碳刷2的作用力,碳刷2与换向器212相互抵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厚度”、“上”、“下”、“前”、“后”、“顶”、“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中显示了两个碳刷盒3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一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碳刷盒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的其他构成例如碳刷与电机相关部件的配合,以及碳刷的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盖体,所述主盖体的中心设有轴承安装孔,所述轴承安装孔具有中轴线;
碳刷,所述碳刷在远离所述中轴线的第一位置和临近所述中轴线的第二位置之间可伸缩地设在所述主盖体上;其中,
所述主盖体上还设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对应所述碳刷设置,当所述碳刷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通槽位于所述碳刷的轴向一侧,所述通槽与所述轴承安装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碳刷盒,所述碳刷盒设在所述主盖体上,且所述碳刷盒位于所述轴承安装孔的周向外侧,所述碳刷设在所述碳刷盒内,所述碳刷盒的朝向所述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供所述碳刷伸出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盒、所述碳刷均沿所述主盖体的径向设置,所述通槽沿所述轴承安装孔的径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槽与所述碳刷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盒上沿所述主盖体的径向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碳刷的延伸方向、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体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主盖体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环绕所述轴承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体上设有盖体安装孔,所述盖体安装孔的周围设有第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体在设置有所述碳刷的一侧设有绕线棒,所述绕线棒靠近所述碳刷盒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盖体上设有固线夹,所述固线夹靠近所述绕线棒布置。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电机轴承;
后端盖组件,所述后端盖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后端盖组件,所述后端盖组件上连接所述电机轴承。
CN201920043237.6U 2019-01-10 2019-01-10 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 Active CN209329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3237.6U CN209329840U (zh) 2019-01-10 2019-01-10 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3237.6U CN209329840U (zh) 2019-01-10 2019-01-10 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9840U true CN209329840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30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43237.6U Active CN209329840U (zh) 2019-01-10 2019-01-10 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9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29840U (zh) 电机的后端盖组件及电机
CN207480016U (zh) 一种用于自动装配机器人的螺丝拆卸机构
CN109982813A (zh) 钉打机
CN108724164A (zh) 两段式柔性操作臂
CN208241510U (zh) 推杆组件及电动推杆
CN202013806U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夹线座组
CN207159591U (zh) 一种滚筒洗衣机门铰链结构
CN207848242U (zh) 涨紧套及电动机
CN108471191B (zh) 一种低阻尼谐波减震电机
CN107314521A (zh) 空调室内机的电机安装结构和空调室内机
CN206439290U (zh) 发动机曲轴及其发动机
CN208914181U (zh) 刀头连接结构、刀头、手柄及剃须刀
CN208663659U (zh) 工件压装装置
CN205062495U (zh) 一种引线固定装置
CN208651457U (zh) 一种电机传动轴的连接结构
CN207602494U (zh) 牵引杆及断路器
CN208381101U (zh) 软轴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驱动装置
CN207782526U (zh) 变频电机的转子部件、变频电机及压缩机
CN208226697U (zh) 转子及电机、压缩机
CN209313551U (zh) 一种电机转子铆压结构
CN207701619U (zh) 电机轴端组件以及电机
CN207868963U (zh) 电机定子浸漆设备用工装
CN205630472U (zh) 汽车球销控制臂球销的组装工装
CN206000833U (zh) 运输螺栓组件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11420203U (zh) 便捷式拔毛仪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