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2135U -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2135U
CN209262135U CN201822241159.9U CN201822241159U CN209262135U CN 209262135 U CN209262135 U CN 209262135U CN 201822241159 U CN201822241159 U CN 201822241159U CN 209262135 U CN209262135 U CN 209262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amping
damping
column
protective jacket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11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Human Horizon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411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2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2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2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所述减振防护套包括减振柱、减振外护套和减振内护套;减振外护套套设在减振柱的外侧;减振柱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一卡台,所述减振外护套卡设在两第一卡台之间;减振柱的中心设置有内侧孔,内侧孔沿所述减振柱的轴向设置,减振内护套卡套在所述内侧孔内,且所述减振内护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第二卡台,所述减振柱卡设在两所述第二卡台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减振防护套失效的功能,延长了减振防护套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减振防护套或装置是现代化发展中经常用到的部件,其能够降低或吸收相应的振幅,以使本身具有振动的物体或受振动影响的物体得到缓冲,避免了本身具有振动的物体过分振动或受减振影响的物体过分受振动影响,而出现故障、损坏或对外界产生噪音等不利影响。
但是对于振动频繁且振动较大的物体,减振防护套或装置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失效或性能下降,导致减振效果不理想。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上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驾环境的电动压缩机,其可为高压电器、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提供冷却;对于带有热泵新能源车型,电动压缩机既要在夏季负责制冷,冬季还有负责制热功能。可见,电动压缩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必不可少。但是电动压缩机的转速高,工作时的振动与噪音会影响新能源车的用户主观评价。目前配置在电动压缩机上的减振垫或装置,由于电动压缩机的转速高,在使用过程中,减振垫容易失效,所以长期使用时也很难达到用户的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防护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振垫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失效或减振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减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振垫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失效或减振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防护套,所述减振防护套包括减振柱、减振外护套和减振内护套;
所述减振外护套套设在所述减振柱的外侧;所述减振柱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一卡台,所述减振外护套卡设在两所述第一卡台之间;
所述减振柱的中心设置有内侧孔,所述内侧孔沿所述减振柱的轴向设置,所述减振内护套卡套在所述内侧孔内,且所述减振内护套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二卡台,所述减振柱卡设在两所述第二卡台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内护套的中心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沿所述减振内护套的轴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台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减振外护套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柱包括柱型筒,所述柱型筒的中空孔形成所述内侧孔;
所述柱型筒的外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缘,相邻凸缘之间通过弧形板连接,所述弧形板与所述柱型筒的外周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面向所述柱型筒的一侧设置有加强凸肋,所述加强凸肋与所述柱型筒的外周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上沿高于所述柱型筒的上沿,所述第一卡台设置在所述弧形板的上沿的外周上;
所述减振外护套的上端对应于相邻所述弧形板之间的部分能够插入相邻所述弧形板之间的凸缘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台的外径与所述柱型筒的外径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防护套还包括与所述固定孔适配的螺栓以及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
所述螺栓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螺母螺接在所述固定孔的一端的螺栓上,且所述螺母与所述减振内护套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螺栓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减振防护套的固定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减振外护套的外径。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用于对需减振构件进行减振,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能够安装所述需减振构件;
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减振孔,所述减振孔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防护套,所述减振防护套的轴向与所述减振孔的轴向一致,且所述减振外护套卡接固定在所述减振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防护套,所述减振防护套包括减振柱、减振外护套和减振内护套;所述减振外护套套设在所述减振柱的外侧;所述减振柱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一卡台,所述减振外护套卡设在两所述第一卡台之间;所述减振柱的中心设置有内侧孔,所述内侧孔沿所述减振柱的轴向设置,所述减振内护套卡套在所述内侧孔内,且所述减振内护套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二卡台,所述减振柱卡设在两所述第二卡台之间。本实用新型减振防护套通过减振柱内外各设置一层减振护套的结构,具有优良的减振效果。同时,减振内护套可通过第二卡台从两端支撑减振柱,减小了减振柱与减振内护套之间受剪切作用力的影响;同时,减振柱可通过第一卡台反包减振外护套,减小了减振柱与减振外护套之间受剪切力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减振柱因剪切作用力与减振内护套、减振外护套剥离的风险,保证了减振柱的稳定。也即在减振内护套和减振外护套的作用下,减振柱可始终稳定在所需位置,使得减振柱不发生偏移,保证了减振柱的减振效果,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减振防护套具有防止减振防护套失效的功能,延长了减振防护套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装置包括支架,支架能够安装所述需减振构件;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减振孔,所述减振孔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防护套。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减振装置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防护套具有相同的有效果,通过上文对本实用新型减振装置的有益效果的描述,也能够直观的获知,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振防护套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振防护套与横梁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振防护套的俯视示意图。
图标:1-减振防护套;11-减振外护套;12-减振柱;121-第一卡台;122-凸缘;123-弧形板;124-加强凸肋;125-柱型筒;13-减振内护套;131-第二卡台;132-固定孔;2-支架;3-横梁;4-螺栓;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防护套1,包括减振柱12、减振外护套11和减振内护套13。
减振外护套11、减振柱12以及减振内护套13依次套设设置。具体的,减振外护套11套设在减振柱12的外侧。减振柱12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一卡台121,减振外护套11卡设在两第一卡台121之间。减振柱12的中心设置有内侧孔,内侧孔沿减振柱12的轴向设置,减振内护套13卡套在内侧孔内,且减振内护套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二卡台131,减振柱12卡设在两第二卡台131之间。
其中,减振外护套11的外侧可与相应构件连接,例如,减振外护套11套设在减振孔内,以实现整体的减振防护套1的外侧固定。减振内护套13可与相应构件连接,以实现整体的减振防护套1的内侧固定。
一般而言,减振外护套11、减振内护套13以及减振柱12为橡胶材料制成,自然,其他具有可塑性、微弹性的材料也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振防护套1通过减振柱12内外各设置一层减振防护套的结构,具有优良的减振效果。同时,减振内护套13可通过第二卡台131从两端支撑减振柱12,减小了减振柱12与减振内护套13之间受剪切作用力的影响;同时,减振柱12可通过第一卡台121反包减振外护套11,减小了减振柱12与减振外护套11之间受剪切力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减振柱12因剪切作用力与减振内护套13、减振外护套11剥离的风险,保证了减振柱12的稳定,也即在减振内护套13和减振外护套11的作用下,减振柱12可始终稳定在所需位置,使得减振柱12不发生偏移,保证了减振柱12的减振的效果,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减振防护套1具有防止减振防护套1失效的结构,延长了橡胶减振防护套的使用寿命。
如图1、3或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振防护套1的减振内护套13的中心设置有固定孔132,固定孔132沿减振内护套13的轴向设置。
减振防护套1还包括与所述固定孔适配的螺栓4以及与所述螺栓4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栓4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螺母螺接或一体成型在所述固定孔的一端的螺栓4上,且所述螺母与所述减振内护套之间设置有垫片5;所述螺栓4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能够与减振防护套1的固定机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减振防护套1的固定机构为相应的使用该减振防护套1进行减振的需减振构件的固定机构,例如,减振防护套1应用于汽车的电动压缩机进行减振,所述减振防护套1的固定机构可以是车体或车体上用于对接压缩机安装支架的横梁3等,本实施例以减振防护套的固定机构为横梁3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减振内护套13的上的固定孔132可通过螺栓配合螺母将整体的减振防护套压紧。也即,在螺母面向横梁3旋转,在螺母和横梁3的夹紧作用下,减振内护套13通过第二卡台131压紧减振柱12,减振柱12通过第一卡台121压紧减振外护套11,从而实现了整体的减振防护套1的紧密固定。
优选的,垫片5的外径不小于减振外护套11的外径,也即,垫片5的外径应当能够完全覆盖减振外护套11的端面,以使螺母压紧减振防护套1时,其对减振防护套1稳定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螺母可以是与螺栓一体的结构,也即是本身一端带有螺母的螺栓,本实施例可采用六角法兰面螺栓。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台121的外径优选不大于减振外护套11的外径,但是第一卡台121的外径不宜过小,一般第一卡台121的外径与减振外护套11的外径一致最优。
如图5所示,本实施减振防护套1的减振柱12包括柱型筒125,柱型筒125的中空孔形成内侧孔。柱型筒125的外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缘122,相邻凸缘122之间通过弧形板123连接,弧形板123与柱型筒125的外周之间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凸缘122、柱型筒125以及弧形板123可为一体构造,弧形板123与柱型筒125之间间隔设置以及相邻凸缘12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了柱型筒125的缓冲减振空间,使得减振柱12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配合本实施例的减振柱12的结构形式,第一卡台121可设置在弧形板123的上沿的外周上,且所述第一卡台121与弧形板123为一体结构,第一卡台121可理解为弧形板123的上沿向外延伸形成。
优选的,弧形板123的上沿可高于柱型筒125的上沿,从而减振外护套11的上端对应于相邻弧形板123之间的部分能够插入相邻弧形板123之间的凸缘122的上方。此时,减振外护套11的上端向内包住了减振柱12的凸缘122的上沿,配合减振柱12向外的第一卡台121结构,减振外护套11与减振柱12的之间形成了互扣形式,进一步降低了减振外护套11与减振柱12之间受剪切力的影响,保证了减振柱12以及整体的减振防护套1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减振防护套1的减振柱12的弧形板123面向柱型筒125的一侧设置有加强凸肋124,加强凸肋124与柱型筒125的外周之间间隔设置。
对应于本实施例减振防护套1的减振柱12的结构形式,第二卡台131的外径与柱型筒125的外径一致。也即,第二卡台131恰好完全覆盖柱型筒125的上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振防护套在使用时,可将减振外护套11、减振柱12、减振内护套13成型在一起后安装到相应需减振构件的支架的减振孔内,且减振防护套1的轴向应当与减振孔的轴向一致,且减振防护套1的减振柱12的轴向两端至少能够裸露在减振孔的两端的外侧,以起到减振作用。减振防护套1安装到支架的减振孔内后,可进一步通过螺栓4配合螺母通过减振内护套13的固定孔将减振防护套1以及安装支架一并锁紧固定在相应的固定机构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减振防护套在减振柱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一减振护套,并通过互扣机构,形成了减振防护套的防时效结构,延长了减振垫的使用寿命。同时,螺栓配合内减振防护套的固定孔,可有效避免减振防护套发生断裂时从相应的固定机构(例如横梁)上掉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装置,用于对需减振构件进行减振,其中,所述需减振构件可以是电动压缩机。所述减振装置包括支架2,电动压缩机安装在支架2上,支架2上设置有减振孔,所述减振孔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减振防护套1。
减振防护套1包括减振柱12、减振外护套11和减振内护套13。减振外护套11、减振柱12以及减振内护套13依次套设设置。具体的,减振外护套11套设在减振柱12的外侧。减振柱12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一卡台121,减振外护套11卡设在两第一卡台121之间。减振柱12的中心设置有内侧孔,内侧孔沿减振柱12的轴向设置,减振内护套13卡套在内侧孔内,且减振内护套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二卡台131,减振柱12卡设在两第二卡台131之间。减振内护套13的中心设置有固定孔132,固定孔132沿减振内护套13的轴向设置。减振防护套1还包括与所述固定孔132适配的螺栓4以及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栓4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螺母螺接在所述固定孔132的一端的螺栓上,且所述螺母与所述减振内护套13之间设置有垫片5;所述螺栓4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能够与减振防护套1的固定机构连接。
支架2以及其上的压缩机具体可通过螺栓配合螺母穿过减振内防护套的固定孔螺接在相应的横梁3上。
优选的,减振外护套11的下端的外径大于减振孔的内径,以降低整体的减振防护套1从减振孔内脱落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减振装置,首先,具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减振防护套1防失效的优点。同时,减振外护套11的下端的外径大于减振孔的内径,降低了整体减振防护套1从减振孔内脱落的风险;同时,螺栓4配合垫片锁紧支架2以及减振防护套1,可以有效防止减振防护套1发生断裂后电动压缩机的支架2从横梁3上脱落下来;二者形成了减振防护套1防失效后的双层防脱落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压缩机也可以是其他需减振的构件,相应的支架也应当是能够安装支撑需减振的构件的支架,横梁相应的替换为需减振的构件支架的固定机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防护套包括减振柱、减振外护套和减振内护套;
所述减振外护套套设在所述减振柱的外侧;所述减振柱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一卡台,所述减振外护套卡设在两所述第一卡台之间;
所述减振柱的中心设置有内侧孔,所述内侧孔沿所述减振柱的轴向设置,所述减振内护套卡套在所述内侧孔内,且所述减振内护套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的第二卡台,所述减振柱卡设在两所述第二卡台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内护套的中心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沿所述减振内护套的轴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台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减振外护套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柱包括柱型筒,所述柱型筒的中空孔形成所述内侧孔;
所述柱型筒的外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缘,相邻凸缘之间通过弧形板连接,所述弧形板与所述柱型筒的外周之间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面向所述柱型筒的一侧设置有加强凸肋,所述加强凸肋与所述柱型筒的外周之间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减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上沿高于所述柱型筒的上沿,所述第一卡台设置在所述弧形板的上沿的外周上;
所述减振外护套的上端对应于相邻所述弧形板之间的部分能够插入相邻所述弧形板之间的凸缘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减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台的外径与所述柱型筒的外径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防护套还包括与所述固定孔适配的螺栓以及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
所述螺栓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螺母螺接在所述固定孔的一端的螺栓上,且所述螺母与所述减振内护套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螺栓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减振防护套的固定机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减振外护套的外径。
10.一种减振装置,用于对需减振构件进行减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能够安装所述需减振构件;
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减振孔,所述减振孔内设置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振防护套,所述减振防护套的轴向与所述减振孔的轴向一致,且所述减振外护套卡接固定在所述减振孔内。
CN201822241159.9U 2018-12-28 2018-12-28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Active CN209262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1159.9U CN209262135U (zh) 2018-12-28 2018-12-28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1159.9U CN209262135U (zh) 2018-12-28 2018-12-28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2135U true CN209262135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83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1159.9U Active CN209262135U (zh) 2018-12-28 2018-12-28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21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684A (zh) * 2018-12-28 2019-08-23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CN114393411A (zh) * 2022-02-14 2022-04-26 苏州迪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冷却功能的汽车零配件生产用冲压钻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9684A (zh) * 2018-12-28 2019-08-23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CN114393411A (zh) * 2022-02-14 2022-04-26 苏州迪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冷却功能的汽车零配件生产用冲压钻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62135U (zh)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CN205498856U (zh) 一种游览车用保险杠
CN215322320U (zh) 一种汽车智能监控终端设备
CN209320698U (zh) 一种汽车燃油箱支架总成
CN114802463A (zh) 电动车辆支柱塔架到车身结构的接口支架
CN110154694A (zh) 压缩机固定装置及汽车
CN209262149U (zh) 缓冲装置及压缩机
CN110159684A (zh) 减振防护套及减振装置
CN209336441U (zh) 压缩机固定装置及汽车
US11703041B2 (en) Vehicular electric compressor
CN207334986U (zh) 一种电机支架及空调室外机
CN106314113B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供电装置
CN211075410U (zh) 一种带减震结构的汽车前轴本体外加强件
CN205097920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吊挂保护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439938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和车载充电机的集成装置
CN109415090A (zh) 电动车、电动车底盘及其电池组件
CN205908351U (zh) 一种后处理系统安装机构
SE1251257A1 (sv) Monteringsanordning vid ett fordon
CN207190705U (zh) 一种汽车后减振器上安装支架
CN208112404U (zh) 一种竖放电机减震降噪机构
CN206644610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安装支架
CN207670358U (zh) 一种具有防撞缓冲功能的重型汽车防撞梁
CN207683627U (zh) 一种汽车挡泥板
CN105216601A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吊挂保护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667221U (zh) 一种汽车顶盖横梁定位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