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7801U - 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7801U
CN209237801U CN201822149182.5U CN201822149182U CN209237801U CN 209237801 U CN209237801 U CN 209237801U CN 201822149182 U CN201822149182 U CN 201822149182U CN 209237801 U CN209237801 U CN 209237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rod
compound tank
transmission unit
liquid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491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良
马永祥
夏栋
闵建彬
沈浩君
徐娟
朱朝旻
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Suzhou waterproof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ATERPROOF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ATERPROOF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filed Critical SUZHOU WATERPROOF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Priority to CN2018221491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7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7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7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该液下加料装置包括粉料仓、送料系统,其中送料系统包括位于粉料仓出料口的下方并水平设置的第一螺杆输送单元、出料端插入配料罐内且与第一螺杆输送单元向对接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部位于配料罐内液位的下方,液下加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部用于将粉料向四周分散开来的分散组件,其中分散组件与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螺杆同步转动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与螺杆同步转动的分散组件设置,使得分离经过分撒后自出料口向西周和底部散开,防止粉料在出料口的堆积,进而大幅度提高改性沥青的搅拌均匀性,同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Description

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备防水材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制改性沥青用的配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中有一步重要生产工艺为改性料的配制,就是沥青中加入改性剂、填料等其他物料在搅拌罐中进行搅拌混合,经过一段规定时间后,工序就完成了,其中,在配制过程中会加入的填料大多为一定细度的无机粉料,如滑石粉、碳酸钙粉等,简称为石粉。
而目前所用的配料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配料罐1′、搅拌机构2′、连接在配料罐1′上用于将粉料仓3′内的粉料输送至配料罐1′内的输料机构4′、以及用排除烟气的排烟管道5′,其中粉料(石粉)通过输料机构4′自由落体进入配料罐1′的改性沥青中,并在搅拌机构2′的作用下进行混合搅拌,但是,由于配料罐1′中物料是液态,其液位线7一般与配料罐1′的顶部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石粉在投放时必须经过这个空间再进入到液料中混合,因此,该加料方式存在了明显的不足:
1)、粉料在投放过程中,配料罐1′液面上空间的扬尘比较多,使得部分颗粒自烟气的排烟管道5′排出,造成材料的浪费。
)、配料罐1′液面上空间的扬尘容易吸入排烟管道5′,造成排烟管道5′堵塞,增加环保处理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于2015-12-31提交了一种配制改性沥青用的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专利号为ZL201521129502.0)。
具体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加料装置,其用于将粉料输送至配料罐中,且加料装置包括粉料仓、以及用于将粉料仓内的粉料输送至配料罐的送料系统,特别是,送料系统的出料端伸入配料罐内、并位于配料罐内液位的下方。通过液下加料的方式,能够彻底解决粉料在加料时所产生的扬尘问题,一方面防止粉料颗粒随烟气的排放,防止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减小排烟的排烟管道堵塞概率,降低环保处理成本。
然而,针对上述这种加料方式,申请人使用后,发现一个缺陷,该缺陷在于物料由螺旋管道加入搅拌罐时,物料会堆积在出料口,不易很顺畅的混入物料中,因此,非常不利于改性沥青的均匀搅拌,进而影响改性沥青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改进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配料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用于将粉料输送至配料罐中,且液下加料装置包括粉料仓、以及用于将粉料仓内的粉料输送至配料罐的送料系统,其中送料系统包括位于粉料仓出料口的下方并水平设置的第一螺杆输送单元、出料端插入配料罐内且与第一螺杆输送单元向对接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其中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部位于配料罐内液位的下方,液下加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部用于将粉料向四周分散开来的分散组件,其中分散组件与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螺杆同步转动设置。
优选地,第一螺杆输送单元和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螺套、位于螺套内的螺杆、以及驱动螺杆转动的马达,其中螺杆与螺套的内壁构成供粉料传送的螺旋通道,分散组件包括绕着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螺杆下端部的周向分布的多个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分散组件还包括连接在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螺套下端部且位于多个叶片外周的防护套,其中防护套的内壁与多个叶片及螺杆下端部构成分散区,在多个叶片搅拌下,物料向四周分散的添入。该防护套的设置,主要限定出分散区,这样一来在搅拌桨式分散叶片的离心搅拌作用力下,瞬间就分散进物料中,从而提高改性沥青用的搅拌均匀性。
优选地,在防护套的底部还设有能够将散落的粉料向底部和/或四周散开的导流件。导流件的设置,使得粉料能够自不同通道中向物料的添入,进一步提高分散性,以防止在出料口出造成堆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第二螺杆输送单元自配料罐的顶部插入配料罐内、并沿着配料罐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配料罐的中下部。
或者,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自配料罐的侧部、自上而下倾斜的插入配料罐内。
优选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配料罐所在侧的中下部。
优选地,在配料罐上还设有液面基准线,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位于所述液面基准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制改性沥青用的配料系统,其包括配料罐、搅拌机构、以及用于排出配料罐内烟气的排烟管道,其中配料罐竖直设置,搅拌机构包括位于配料罐顶部的搅拌电机、沿着配料罐高度方向设置的搅拌轴、固定在搅拌轴的搅拌桨叶,配料系统还包括上述的液下加料装置。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与螺杆同步转动的分散组件设置,使得分离经过分撒后自出料口向西周和底部散开,防止粉料在出料口的堆积,进而大幅度提高改性沥青的搅拌均匀性,同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配料装置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配料装置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分散组件自防护套中部的水平方向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配料装置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其中:1,1′、配料罐;2,2′、搅拌机构;20、搅拌电机;21、搅拌轴; 22、搅拌桨叶;3、液下加料装置;30、粉料仓;31、送料系统;311、第一螺杆输送单元;312、第二螺杆输送单元;a、螺套;b、螺杆;c、马达;32、分散组件;320、叶片;321、防护套;322、导流件;Q、分散区;4,5′、排烟管道;5、液面基准线;3′、粉料仓;4′、输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配料系统,其包括配料罐1、搅拌机构2、粉料的液下加料装置3、用于排出配料罐1内烟气的排烟管道4,其中液下加料装置3包括粉料仓30、以及用于将粉料仓30内的粉料输送至配料罐1的送料系统31,该送料系统31的出料端伸入配料罐1内、并位于配料罐1内液位的下方。
具体的,配料罐1竖直设置,在配料罐1上设有液面基准线5,送料系统31的出料端位于液面基准线5的下方、并靠近配料罐1的底部。
搅拌机构2包括位于配料罐1顶部的搅拌电机20、沿着配料罐1高度方向设置的搅拌轴21、固定在搅拌轴21的搅拌桨叶22。
送料系统31包括位于粉料仓30出料口的下方并水平设置的第一螺杆输送单元311、出料端插入配料罐1内且与第一螺杆输送单元311相对接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其中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的出料端位于液面基准线5的下方。
第一螺杆输送单元310和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螺套a、位于螺套a内的螺杆b、以及驱动螺杆b转动的马达c,其中螺杆b与螺套a的内壁构成供粉料传送的螺旋通道。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液下加料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的出料端部用于将粉料向四周分散开来的分散组件32,其中分散组件32与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的螺杆b同步转动设置。
分散组件32包括绕着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的螺杆c下端部的周向分布的多个叶片320、连接在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的螺套a下端部且位于多个叶片320外周的防护套321、以及设置在防护套321的底部且能够将散落的粉料向底部和/或四周散开的导流件322。
具体的,防护套321的内壁与多个叶片320及螺杆c下端部构成分散区Q,在多个叶片320搅拌下,物料向四周分散的添入。该防护套321的设置,主要限定出分散区,这样一来在搅拌桨式分散叶片的离心搅拌作用力下,瞬间就分散进物料中,从而提高改性沥青用的搅拌均匀性。
导流件322的设置,使得粉料能够自不同通道中向物料的添入,进一步提高分散性,以防止在出料口出造成堆积。
本例中,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自配料罐1的顶部插入配料罐1内、并沿着配料罐1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设置(垂直插入)。
进一步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的出料端位于配料罐1的中下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中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的出料端自配料罐1的侧部、自上而下倾斜的插入配料罐1内。
进一步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312的出料端位于配料罐1所在侧的中下部。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石粉在配料罐的液面下方的加入配料罐内,彻底解决粉料在加料时所产生的扬尘问题,一方面防止粉料颗粒随烟气的排放,防止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减小排烟的排烟管道堵塞概率,降低环保处理成本,同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同时,本申请中所采用的送料系统不拘泥于螺旋输送,也可以为其他形式;进入配料罐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可以是斜的,水平的,或者是垂直的,但石粉的出料口是在液面以下。
最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与螺杆同步转动的分散组件设置,使得分离经过分撒后自出料口向西周和底部散开,防止粉料在出料口的堆积,进而大幅度提高改性沥青的搅拌均匀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用于将粉料输送至配料罐中,且所述液下加料装置包括粉料仓、以及用于将所述粉料仓内的粉料输送至所述配料罐的送料系统,其中所述送料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粉料仓出料口的下方并水平设置的第一螺杆输送单元、出料端插入所述配料罐内且与所述第一螺杆输送单元向对接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其中所述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部位于所述配料罐内液位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下加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部用于将粉料向四周分散开来的分散组件,其中所述的分散组件与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螺杆同步转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杆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螺套、位于所述螺套内的螺杆、以及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马达,其中所述螺杆与螺套的内壁构成供粉料传送的螺旋通道,所述的分散组件包括绕着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螺杆下端部的周向分布的多个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螺套下端部且位于所述多个叶片外周的防护套,其中所述防护套的内壁与所述多个叶片及所述螺杆下端部构成分散区,在所述的多个叶片搅拌下,物料向四周分散的添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护套的底部还设有能够将散落的粉料向底部和/或四周散开的导流件。
5.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螺杆输送单元自所述配料罐的顶部插入所述配料罐内、并沿着所述配料罐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设置。
6.根据权要求5所述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配料罐的中下部。
7.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自所述配料罐的侧部、自上而下倾斜的插入所述配料罐内。
8.根据权要求7所述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配料罐所在侧的中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配料罐上还设有液面基准线,所述第二螺杆输送单元的出料端位于所述液面基准线的下方。
10.一种配制改性沥青用的配料系统,其包括配料罐、搅拌机构、以及用于排出所述配料罐内烟气的排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罐竖直设置,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配料罐顶部的搅拌电机、沿着所述配料罐高度方向设置的搅拌轴、固定在所述搅拌轴的搅拌桨叶,所述的配料系统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下加料装置。
CN201822149182.5U 2018-12-20 2018-12-20 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 Active CN209237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9182.5U CN209237801U (zh) 2018-12-20 2018-12-20 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9182.5U CN209237801U (zh) 2018-12-20 2018-12-20 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7801U true CN209237801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33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49182.5U Active CN209237801U (zh) 2018-12-20 2018-12-20 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37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50794U (zh) 混凝土搅拌器
CN209155726U (zh) 一种膨胀纤维抗裂剂混料机
CN209237801U (zh) 配制改性沥青用的液下加料装置及配料系统
CN107243277A (zh) 一种具有高效搅拌出料机构的混料箱
CN109808061A (zh) 一种砂浆搅拌设备
CN206406245U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系统
CN210617000U (zh) 一种生产塑料管的原料搅拌机
CN218689192U (zh) 催化剂连续混料装置
CN218553811U (zh) 一种大容量液态清洗剂混匀设备
CN110152547A (zh) 一种高效塑料着色剂加工用混料设备
CN207605660U (zh)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CN109621794A (zh) 一种低速高效水平型圆筒混合机
CN214447313U (zh) 高效搅拌机
CN209828892U (zh) 一种饲料酶制剂添加设备
CN210874926U (zh) 用于制备降解材料的混合装置
CN209152319U (zh) 一种饲料生产系统
CN209493564U (zh) 餐厨垃圾完全生物降解消灭专用双轴刮板式混合机
CN209612782U (zh) 一种低速高效水平型圆筒混合机
CN214514248U (zh) 一种保育猪浓缩饲料生产装置
CN209254557U (zh) 一种搅拌机
CN205435538U (zh) 一种外加热式搅拌混合器
CN216825706U (zh) 搅拌装置及制备系统
CN209476387U (zh) 高速剪切调胶槽
CN109225031A (zh) 一种污泥搅拌输送装置
CN218576622U (zh) 一种干粉砂浆充分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8 284 Guangji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Suzhou waterproof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82, Guangji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Waterproof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