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0917U - 一种转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80917U CN209080917U CN201821936627.8U CN201821936627U CN209080917U CN 209080917 U CN209080917 U CN 209080917U CN 201821936627 U CN201821936627 U CN 201821936627U CN 209080917 U CN209080917 U CN 2090809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duct
- tool
- conveying device
- amplexis
- production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接系统,用于将产品从第一生产线移动到第二生产线,转接系统包括升降装置、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产品从第一生产线移动至升降装置处,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产品从升降装置移动到第二生产线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滑轨及抱具,抱具与升降滑轨可滑动地相连,抱具具有抱接位及转接位;抱具位于抱接位时,用于从第一输送装置处抱接产品;抱具位于转接位时,用于将产品转接到第二输送装置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系统上的抱具与升降滑轨配合,进行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升降滑轨能够保证抱具移动的稳定性,从而使产品在生产线之间移动时,能够平稳进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转接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白车身需要经过多条生产线,白车身在各个生产线之间移动时,需要转接系统进行转接。现有技术中,汽车加工中的焊接生产线位置往往高于装调生产线,且二者不共线设置,白车身在由焊接生产线移动至装调生产线时,是通过剪刀叉升降抱具从焊接生产线上接车,然后剪刀叉将白车身移动到装调生产线。
剪刀叉升降抱具存在升降不稳定的弊端,容易造成生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白车身转接过程中存在的升降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白车身转接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接系统,用于将产品从第一生产线移动到第二生产线,第一生产线位于第二生产线的上层或下层,包括升降装置、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产品从第一生产线移动至升降装置处,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产品从升降装置移动到第二生产线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滑轨及抱具,抱具与升降滑轨可滑动地相连,抱具具有抱接位及转接位;抱具位于抱接位时,用于从第一输送装置处抱接产品;抱具位于转接位时,用于将产品转接到第二输送装置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系统上的抱具与升降滑轨配合,进行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升降滑轨能够保证抱具移动的稳定性,从而使产品在生产线之间移动时,能够平稳进行。
为了实现抱具与产品的对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优选方案:
抱具包括支架及支腿,支架与升降滑轨可滑动相连,支腿具有与支架配合以围成抱接空间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打开抱接空间的第二工作位置。在生产时,支腿先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支架与产品对接,直到产品位于抱接空间中,然后支腿切换到第一工作位置,兜住产品底部,从而实现抱接。进一步的,支腿与支架可转动地相连,通过电机驱动支腿,可以实现支腿的转动。
为了实现产品从第一生产线上快速持续地向升降装置处运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优选方案:
第一输送装置包括旋转机构、移行机构和滑撬;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从第一输送装置上移动到移行机构上;移行机构用于在抱具抱接产品时支撑产品;滑撬用于带动所述产品移动。在生产时,首先,滑撬带动产品先从第一生产线移动到旋转机构上,然后旋转机构转动方向,移行机构运动至抱具下方,滑撬带动产品运动到移行机构上,抱具抱接产品。在抱具抱接产品的同时,旋转机构复位,等待接受下一个产品。抱具抱接产品完成后,移行机构复位,抱具带动产品移动到第二输送装置处。
为了实现上述的抱接过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优选方案:
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旋转机构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用于等待接收产品;旋转机构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用于等待滑撬将接收的产品移动到移行机构;移行机构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移行机构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与滑撬分离;移行机构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用于位于抱具下方以等待抱具抱接产品。在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机构、移行机构都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按照上述程序实现产品从第一生产线上移动到抱具上,且不占用空间,各个机构之间的运动互不干涉、互不影响,有利于加快生产节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系统机架,旋转机构与系统机架可旋转地相连,移行机构与机构可滑动地相连。
为了实现产品从抱具到第二输送装置上的顺利转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优选方案:
第二输送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带动产品转接到第二生产线上;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停止运动以等待接收产品。在产品由抱具运动到第二输送装置上时,第二输送装置停止运动,使得产品在运动到第二输送装置上时,能够与第二输送装置平稳接触,避免产生事故、损坏产品。
为了实现第二输送装置与产品的平稳接触,提高定位精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优选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二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定位支脚和第二机架;传送机构上设有用于支撑产品的支撑件,定位支脚与第二机架可旋转地相连;定位支脚具有用于与支撑件抵接,以对支撑件定位的第一工作位置;定位支脚还具有用于与支撑件分离,以允许第二输送装置带动产品移动的第二工作位置。在第二输送装置带动产品移动时,定位支脚位于第二工作位置,定位支脚与支撑件分离,传送机构能够持续运动,从而使支撑件上的产品持续运动;在产品转接到支撑件的过程中,定位支脚旋转至第一工作位置,定位支脚与支撑件抵接,使得传送机构与定位支脚一起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二机架上还设有顶升件,所述顶升件能够升起直到所述顶升件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所述机架还能够下降直到所述顶升件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
对于大型产品的转接,产品和系统的移动过程耗时相对较长,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型产品的转接过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优选方案:
抱具还具有第一等待位和第二等待位;抱具位于第一等待位时,用于等待产品靠近抱接位;抱具位于第二等待位时,用于等待第二输送装置就位。
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系统用于汽车白车身转接时,转接系统中的第一生产线为汽车白车身转接过程中的焊接生产线,转接系统中的第二生产线为汽车白车身转接过程中的装调生产线。产品为汽车白车身。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升降滑轨带动抱具进行移动,能够保证抱具移动的平稳性,减小发生事故的概率;
2.通过滑撬、移行机构和旋转机构的配合,使得产品从第一生产线移动到抱具上的过程能够持续进行,且各个机构之间互不干涉,有利于提高生产节拍;
3.第二输送装置具有两种工作状态,有利于白车身平稳地转接到第二输送装置上;
4.抱具具有两个等待位,避免转接系统中移动的部件对产品带来损害;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系统,在用于汽车白车身的生产时,能够提高生产节拍,提高白车身转接过程中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以及抱具的四个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具的支脚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输送装置在步骤A1中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输送装置在步骤A2中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输送装置在步骤A4中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输送装置在步骤A21中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输送装置在步骤C1中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输送装置在步骤C3中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输送装置在步骤C5中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输送装置在步骤D1中的示意图。
图标:1-升降装置;11-升降滑轨;12-支架;13-支腿;L1-第一等待位;L2-抱接位;L3-第二等待位;L4-转接位;131-管梁;132-套筒;133-销轴;134-转块;135-轴承;136-止动垫圈;137-螺母;138-旋转支撑架;139-支撑块;31-通孔;41-旋转机构;42-移行机构;43-滑撬;51-支撑件;52-传送机构;53-顶升件;54-定位支脚;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系统及转接方法,这种转接系统及转接方法用于将产品由第一生产线移动到第二生产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系统及转接方法能够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在生产线间的转接过程。
本实施例中,以将汽车白车身从焊装生产线转接到装调生产线为例进行说明。生产中,汽车焊装生产线一般位于装调生产线的上部,且二者不共线设置,因此,要将白车身从焊装生产线转接到装调生产线,需要进行白车身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以及水平面上的移动或转动。
本实施例中,转接系统包括升降装置1、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和系统机架。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产品从第一生产线移动至升降装置1处,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产品从升降装置1移动到第二生产线处。
系统机架包括上层和下层,系统机架的上层上设有通孔31,升降装置1穿过该通孔31。
请参阅图1-图3。升降装置1包括升降滑轨11及抱具。抱具与升降滑轨11可滑动地相连。升降滑轨11在转接系统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允许抱具沿转接系统的高度方向滑动。抱具具有四个工作位置,分别为第一等待位L1、抱接位L2、第二等待位L3及转接位L4。抱具能够在各个工作位置处停止,并能够由其中一个工作位置运动滑动至另一个工作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等待位L1、抱接位L2、第二等待位L3及转接位L4从上到下依次分布。
抱具包括支架12和支腿13。支架12与升降滑轨11可滑动相连,支腿13与支架12可转动地相连。具体的,支架12包括管梁131、套筒132、销轴133、轴承135、转块134、止动垫圈136、螺母137、旋转支撑架138和支撑块139。
管梁131、套筒132与销轴133固定相连,转块134套设与销轴133外侧,且转块134与销轴133之间通过轴承135相连。销轴133在转接系统的上下方向上布置,转块134下方设有螺母137和止动线圈,使转块134能够稳定地套设与销轴133外侧。旋转支撑架138与转块134固定相连,使得旋转支撑架138能够在转块134的带动下一起运动。旋转支撑架138的上表面设有支撑块139,支撑块139在使用时用于与白车身接触。支撑块139与旋转支撑架138通过螺钉相连。
升降装置1还包括电机和连杆机构,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平面连杆机构与转块134相连,从而将电机输出轴的圆周运动转化成转块134的往复转动。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杆机构的转化下,电机输出轴的圆周运动转化成转块134在0°-90°范围内的往复转动。其中,转块134转动角度为0°时,支腿13位于第一工作位置;转块134转动角度为90°时,支腿13位于第二工作位置。
支腿13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支腿13与支架12配合以围成抱接空间;支腿13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支腿13打开抱接空间。
第一输送装置包括旋转机构41、移行机构42和滑撬43。旋转机构41用于将产品从第一输送装置上移动到移行机构42上;移行机构42用于在抱具抱接产品时支撑产品;滑撬43用于带动所述产品移动。
具体的,旋转机构41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旋转机构41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用于等待接收产品;旋转机构41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用于等待滑撬43将接收的产品移动到移行机构42;移行机构42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移行机构42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与滑撬43分离;移行机构42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用于位于抱具下方以等待抱具抱接产品。进一步的,移行机构42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移行机构42远离抱具,从而避免影响移行机构42影响抱具的移动。
进一步的,该转接系统的二层平台所处的平面上具有第一方向X,以及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
旋转机构41与通孔31在第一方向X上分布,移行机构42与通孔31第二方向Y上布置。旋转机构41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其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Y平行;旋转机构41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其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移行机构42能够沿第二方向Y移动到通孔31上方,且此时,滑撬43能够沿第一方向X由旋转机构41移动至移行机构42上方。移行机构42、旋转机构41分设于两个方向上,使得滑撬43、移行机构42之间的运动互不干涉。
进一步的,当移行机构42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旋转机构41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移行机构42的长度方向与旋转机构41的长度方向共线,使得滑撬43能够直接沿第一方向X移动到移行机构42上。
进一步的,移行机构42、旋转机构41上均设有用于控制滑撬43停止的接近开关。当滑撬43在移行机构42或旋转机构41上就位时,接近开关控制滑撬43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41为汽车生产领域用的旋转辊床,滑撬43也为汽车生产领域的现有产品,移行机构42也为汽车生产领域用的产品,因此,对于旋转机构41、滑撬43及移行机构42的具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予赘述。
第二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构52、定位支脚54和第二机架。传送机构52上设有用于支撑产品的支撑件51,定位支脚54与第二机架可旋转地相连。
在第二输送装置移动产品时,产品置于支撑件51上,传送机构52带动产品移动。
进一步的,定位支脚54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定位支脚5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定位支脚54用于与支撑件51抵接,以对支撑件51定位。定位支脚54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定位支脚54还具有用于与支撑件51分离,以允许传送机构52带动产品移动。
进一步的,传送机构52上设有多个支撑件51。在支撑件51与定位支脚54抵接时,支撑件51与抱具的位置对应,使得抱具上的白车身能够随着抱具的下降被转移到支撑件51上。支撑件51上设有定位销,用于与白车身上的销孔配合实现定位。
进一步的,第二机架上还设有顶升件53,顶升件53能够升起直到顶升件53的高度高于支撑件51的高度,使抱具将白车身置于顶升件53上;顶升件53还能够下降直到顶升件53的高度低于支撑件51的高度,从而将白车身转接于支撑件51上。在传送机构52的传动方向上,顶升件53能够以定位支脚54为基准,随定位支脚54一起移动。如此,在支撑件51与定位支脚54抵接时,顶升件53和支撑件51均以定位支脚54为基准移动,从而便于将顶升件53上的白车身转接到支撑件51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为板链输送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系统进行产品的转接,尤其是将汽车白车身由焊接生产线向装调生产线的转接时,转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输送装置将白车身从第一生产线移动至抱接位L2;
B.抱具从第一等待位L1移动至抱接位L2,抱具抱接白车身;
C.抱具将白车身从抱接位L2移动至第二输送装置上;
D.第二输送装置将白车身移动到第二生产线。
步骤A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旋转机构41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滑撬43带动白车身沿第二方向Y靠近旋转机构41,直至滑撬43在旋转机构41上就位(请参阅图4);
A2.旋转机构41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此时移行机构42位于第一工作位置(请参阅图5);
A3.移行机构42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
A4.滑撬43沿第一方向X移动到移行机构42上,等待抱具抱接(请参阅图6)。
进一步的,在步骤A3开始时,抱具需要位于第一等待位L1,移行机构42上不能放置滑撬43。因此,步骤A2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A21.旋转机构41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此时移行机构42位于第一工作位置,将抱具上升至第一等待位L1,移行机构42上已存在的滑撬43沿滑出移行机构42(请参阅图7)。
步骤B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抱具从第一等待位L1下移到抱接位L2,直到白车身被置于抱接空间中,此时,支腿13位于第二工作位置;
B2.支腿13转动到第一工作位置,围成抱接空间,支腿13形成对抱接空间中的白车身的支撑;
B3.抱具上升到第一等待位L1,移行机构42回到第一工作位置。
进一步的,若要实现白车身的连续转接,则在步骤B1还可以包括:
B11.旋转机构41旋转到第二工作位置,等待下一个白车身。
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C1.传送机构52保持运动,抱具沿升降滑轨11下降,直到抱具移动到第二等待位L3(请参阅图8);
C2.顶升件53升起;
C3.抱具沿升降滑轨11继续下降,直到移动到转接位L4,抱具将白车身置于顶升件53上,支腿13旋转到第二工作位置,抱具上升(请参阅图9);
C4.定位支脚54旋转到第一工作位置,传送机构52运动到直至支撑件51与定位支脚54抵接,传送机构52定位支脚54保持同步运动;
C5.顶升机构下降至高度低于支撑件51的高度,同时顶升机构向定位支脚54方向运动,直至顶升机构与定位支脚54抵接,支撑件51上的定位销与白车身上的销孔配合,白车身被转接到支撑件51上(请参阅图10)。
步骤D包括:
D1.定位支脚54旋转到第二工作位置,传送机构52继续运动(请参阅图11)。
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中,对其中一个白车身进行步骤C的同时,可以对另一个白车身进行步骤A,以提高转接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车身转接系统及转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升降滑轨11带动抱具进行移动,能够保证抱具移动的平稳性,减小发生事故的概率;
2.通过滑撬43、移行机构42和旋转机构41的配合,使得产品从第一生产线移动到抱具上的过程能够持续进行,且各个机构之间互不干涉,有利于提高生产节拍;
3.第二输送装置具有两种工作状态,有利于白车身平稳地转接到第二输送装置上;
4.抱具具有两个等待位,避免转接系统中移动的部件对产品带来损害;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系统,在用于汽车白车身的生产时,能够提高生产节拍,提高白车身转接过程中的平稳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转接系统,用于将产品从第一生产线移动到第二生产线,所述第一生产线位于所述第二生产线的上层或下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产品从所述第一生产线移动至所述升降装置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产品从所述升降装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生产线处;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滑轨及抱具,所述抱具与所述升降滑轨可滑动地相连,所述抱具具有抱接位及转接位;
所述抱具位于抱接位时,用于从第一输送装置处抱接所述产品;
所述抱具位于转接位时,用于将所述产品转接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具包括支架及支腿,所述支架与所述升降滑轨可滑动相连,所述支腿具有与所述支架配合以围成抱接空间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打开所述抱接空间的第二工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旋转机构、移行机构和滑撬;
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将产品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移动到所述移行机构上;
所述移行机构用于在所述抱具抱接所述产品时支撑所述产品;
所述滑撬用于带动所述产品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旋转机构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用于等待接收产品;所述旋转机构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用于等待滑撬将接收的产品移动到所述移行机构;
所述移行机构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移行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与所述滑撬分离;所述移行机构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用于位于抱具下方以等待抱具抱接所述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系统机架,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系统机架可旋转地相连,所述移行机构与所述系统机架可滑动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带动所述产品转接到第二生产线上;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停止运动以等待接收所述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定位支脚和第二机架;
所述传送机构上设有用于支撑产品的支撑件,所述定位支脚与所述第二机架可旋转地相连;
所述定位支脚具有用于与所述支撑件抵接,以对所述支撑件定位的第一工作位置;
所述定位支脚还具有用于与所述支撑件分离,以允许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带动所述产品移动的第二工作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架上还设有顶升件,所述顶升件能够升起直到所述顶升件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所述机架还能够下降直到所述顶升件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具还具有第一等待位和第二等待位;
所述抱具位于第一等待位时,用于等待所述产品靠近抱接位;
所述抱具位于第二等待位时,用于等待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就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36627.8U CN209080917U (zh) | 2018-11-22 | 2018-11-22 | 一种转接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36627.8U CN209080917U (zh) | 2018-11-22 | 2018-11-22 | 一种转接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80917U true CN209080917U (zh) | 2019-07-09 |
Family
ID=67125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36627.8U Active CN209080917U (zh) | 2018-11-22 | 2018-11-22 | 一种转接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80917U (zh) |
-
2018
- 2018-11-22 CN CN201821936627.8U patent/CN2090809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77003B (zh) | 基板输送机器人及系统 | |
CN211109732U (zh) | 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 |
CN107622966B (zh) | 一种光伏硅晶电池片花篮智能传输系统 | |
CN203865383U (zh) | 升降式输送辊床 | |
CN212893697U (zh) | 举升装置及搬运设备 | |
CN203529405U (zh) | 一种包装运输车的升降装置 | |
CN209080917U (zh) | 一种转接系统 | |
CN109279346A (zh) | 一种转接系统及其应用 | |
CN217200967U (zh) | 自动化装卸设备 | |
CN113443579A (zh) | 举升装置及搬运设备 | |
CN109399161A (zh) | 一种转接方法及其应用 | |
KR102062096B1 (ko) | 기판 반송용 핸드 및 기판 반송 방법 | |
CN207489832U (zh) | 提升机构、输送装置及硅片自动输送制造设备 | |
CN211418660U (zh) | 一种工件自动上线装置 | |
CN212725261U (zh) | 一种适于半导体晶片储蓄花篮的中转输送线 | |
JP2011032001A (ja) | 搬送車システム | |
CN102344036A (zh) | 摩擦滑杆输送机 | |
CN210763098U (zh) | 一种多位置智能抓取设备 | |
CN210456322U (zh) | 转台 | |
CN217675316U (zh) | 一种智能机械自动化转载装置 | |
CN109230563A (zh) | 一种滑橇堆垛装置及输送系统 | |
CN213595399U (zh) | 一种玻璃载具移载装置 | |
US11352209B2 (en) | Rear suspension member transfe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 |
CN210414539U (zh) | 一种转向输送机械手 | |
CN217457695U (zh) | 一种转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