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9732U - 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9732U
CN211109732U CN201921601360.1U CN201921601360U CN211109732U CN 211109732 U CN211109732 U CN 211109732U CN 201921601360 U CN201921601360 U CN 201921601360U CN 211109732 U CN211109732 U CN 211109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ing
cylinder
lifting
transfer device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013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春红
沈国栋
蔡丹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heeler Gene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heeler Gener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heeler Gene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013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9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9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9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结构包括工件支撑板、旋转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升降平台和升降驱动机构,升降平台连接升降驱动机构,顶升机构设置于升降平台,所述顶升机构上方设置旋转驱动机构,工件支撑板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连接的升降平台、顶升机构、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工件支撑板进行升降、顶升和旋转的一系列动作,能够通过旋转结合顶升执行动作完成工件转运工作,通过旋转执行动作解决工件和输送线结构干涉问题,且结构简化、稳定性更强、执行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的工件输送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具有高度差的链条输送线之间,工件顶升和旋转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线在工业领域使用范围广,应用场合多。其中链条输送线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输送线设计形式之一,链条输送线主要原理是通过平行设置的两组输送链机构分别支撑工件的两侧,并且由输送链带动工件向指定方向移动。由于现在生产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很多单纯的直流或者旋转回流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产线的需求,在实际工况中为适应场地及自动加工需求,经常需要配置具有高度差的上下层输送线。因此必须配置专门的转运装置,将工件在上下层输送线之间转移,以满足工件自动化连续断输送的需求。以下层输送线转运至上层输送线为例,转运装置需要将工件从下层输送线上卸下,将工件抬升到上层输送线的高度,再将工件放置在上层输送线上,上层输送线转运到下层输送线的工作流程则相反。
由于链条输送线的上述工作特点,工件宽度将大于输送线两侧输送链的间距,这样转运装置直接抬升或下降工件高度时,必须要考虑工件与输送线结构干涉的问题。为解决工件转运过程中避让输送线结构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转运装置采用平移和升降相结合的执行方式,从而通过驱动工件平移的方式避让输送线结构,将工件从输送线上卸下或摆放至输送线上。但是这类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缺陷:(1)若将升降执行结构安装在平移执行机构上,升降执行机构的全部质量是叠加在水平执行机构上的,平移执行机构的负载较大,进而易出现平移升降不平稳的现象;(2)若将平移执行机构安装在升降执行结构上,则在平移工件过程中,整个结构的重心变化及偏移会对升降执行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造成较大影响;(3)结构较为复杂,平移执行机构和升降机构分布动作,造成转运执行动作繁琐,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输送线转运装置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旋转结合顶升执行动作完成工件转运工作,通过旋转执行动作解决工件和输送线结构干涉问题,且结构简化、稳定性更强、执行效率更高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包括工件支撑板、旋转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升降平台和升降驱动机构,升降平台连接升降驱动机构,顶升机构设置于升降平台,所述顶升机构上方设置旋转驱动机构,工件支撑板连接旋转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依次连接的升降平台、顶升机构、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工件支撑板进行升降、顶升和旋转的一系列动作。顶升机构驱动工件支撑板能够从底部托起并支撑链条输送线上工件。旋转驱动机构旋转工件支撑板,使工件转向避让链条输送线两侧的输送链条。升降平台及升降驱动机构调整工件高度至指定转运的链条输送线上方,旋转驱动机构旋转工件支撑板复位,使工件转回原始方向,在由顶升机构复位将工件放置于指定转运的链条输送线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旋转工件,解决工件和输送线结构干涉问题,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工件平移的技术方案,本方案中工件重心始终保持在同一竖直方向上,使机构运行更为稳定,且结构简化。并且顶升或放置工件执行动作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工件旋转动作,有效提高了执行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对支撑立柱、导轨、升降座、连接支架和升降气缸,所述一对支撑立柱平行竖直设置,每根支撑立柱侧面竖直设有导轨,升降座两侧滑动连接导轨,升降气缸安装于支撑立柱,升降气缸连接升降座并驱动升降座升降,升降座两侧设置连接支架连接升降平台。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气缸为无杆气缸,升降气缸包括缸体和滑动件,所述升降气缸设置于两根支撑立柱之间且平行支撑立柱,升降座连接无杆气缸的滑动件。
升降气缸驱动升降平台升降,进而调整工件支撑板上的工件高度,适应具有高度差的链条输送线之间的工件转运。升降气缸选用无杆气缸可以有效降低整个装置的高度和结构整体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的顶端设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固定安装板横置于两根支撑立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板两端弯曲延伸形成连接翻边;支撑立柱的外侧设有“L”形的机构安装板。
作为优选,支撑立柱侧面在导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缓冲器安装板,所述缓冲器安装板朝向导轨一侧设有缓冲器。
缓冲器设置在导轨上下端,用于缓冲升降平台升降至导轨末端时的冲击力,从而防止工件支撑板上的工件由于振动掉落,同时也提供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立柱外侧在靠近导轨上下端的高度位置分别两设有开关支架,所述开关支架设有接近开关,升降座两侧设有感应支架。
接近开关一方面可以感应工件由输送线运输到达转运位置,进而开始一系列转运动作,另一方面可以感应升降座两侧的感应支架升降到位,从而执行停止升降气缸及后续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工件支撑板顶面四角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形状为锥形结构。
所述限位块用于限位工件,并带动工件随工件支撑板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工件支撑板形状为矩形,工件支撑板环绕其中心设置若干减重通孔。
减重通孔用于减轻工件支撑板的重量。
作为优选,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顶升板和导杆,所述顶升气缸竖直安装在升降平台底部,顶升气缸的缸杆向上穿过升降平台连接顶升板,导杆上端连接顶升板的底部,导杆下端穿过升降平台并与升降平台滑动连接。
顶升气缸顶升旋转驱动机构和工件支撑板,从而将工件从链条输送线上抬起。导杆在顶升气缸两侧起到导向稳定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安装于顶升机构顶部,旋转气缸的转盘连接工件支撑板的底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适用于具有高度差的上下链条输送线之间的工件快速转运,通过旋转顶升的方式解决工件便让两侧输送线结构的问题;(2)避免了工件平移,机构运行稳定高效;(3)设置缓冲器缓冲机构间冲击力,延长装置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的侧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中:
1、工件支撑板;101、限位块;102、减重通孔;2、升降平台;3、支撑立柱;4、导轨;5、升降座;6、连接支架;7、升降气缸;701、缸体;702、滑动件;8、固定安装板;9、机构安装板;10、缓冲器安装板;11、缓冲器;12、开关支架;13、接近开关;14、顶升气缸、15、顶升板;16、导杆;17、旋转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包括工件支撑板1、旋转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升降平台2和升降驱动机构,升降平台2 连接升降驱动机构,顶升机构设置于升降平台2,所述顶升机构上方设置旋转驱动机构,工件支撑板1连接旋转驱动机构。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对支撑立柱3、导轨4、升降座5、连接支架6和升降气缸7,所述一对支撑立柱3平行竖直设置,每根支撑立柱3侧面竖直设有导轨4,升降座5两侧滑动连接导轨4,升降气缸7安装于支撑立柱3,升降气缸7连接升降座5并驱动升降座5升降,升降座5两侧设置连接支架6连接升降平台2。所述升降气缸7为无杆气缸,升降气缸7包括缸体 701和滑动件702,滑动件702滑动连接缸体701,所述升降气缸7的缸体701 设置于两根支撑立柱3之间且平行支撑立柱3,升降座5连接无杆气缸的滑动件。
升降气缸7驱动升降平台2升降,进而调整工件支撑板1上的工件高度,适应具有高度差的链条输送线之间的工件转运。升降气缸7选用无杆气缸可以有效降低整个装置的高度和结构整体性。
所述导轨4的顶端设有固定安装板8,所述固定安装板8横置于两根支撑立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板8两端弯曲延伸形成连接翻边;支撑立柱3的外侧设有“L”形的机构安装板9。
支撑立柱3侧面在导轨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缓冲器安装板10,所述缓冲器安装板10朝向导轨4一侧设有缓冲器11。
缓冲器11设置在导轨4上下端,用于缓冲升降平台2升降至导轨4末端时的冲击力,从而防止工件支撑板1上的工件由于振动掉落,同时也提供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支撑立柱3外侧在靠近导轨4上下端的高度位置分别两设有开关支架 12,所述开关支架12设有接近开关13,升降座5两侧设有感应支架。所述感应支架结构为设置在升降座5两侧的“L”型金属板,当升降座5升降至接近开关 13高度时,感应支架遮挡接近开关13,从而触发接近开关13。
接近开关13一方面可以感应工件由输送线运输到达转运位置,进而开始一系列转运动作,另一方面可以感应升降座5两侧的感应支架升降到位,从而执行停止升降气缸7及后续动作。
所述工件支撑板1顶面四角分别设有限位块101,所述限位块101形状为锥形结构。所述工件支撑板1形状为矩形,工件支撑板1环绕其中心设置若干减重通孔102。所述限位块101用于限位工件,并带动工件随工件支撑板1旋转。减重通孔102用于减轻工件支撑板1的重量。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14、顶升板15和导杆16,所述顶升气缸14竖直安装在升降平台2底部,顶升气缸14的缸杆向上穿过升降平台2连接顶升板 15,导杆16上端连接顶升板15的底部,导杆16下端穿过升降平台2并与升降平台2滑动连接。
顶升气缸14顶升旋转驱动机构和工件支撑板1,从而将工件从链条输送线上抬起。导杆16在顶升气缸14两侧起到导向稳定的作用。导杆16和升降平台2之间还设有直线轴承。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气缸17,所述旋转气缸17安装于顶升机构顶部,旋转气缸17的转盘连接工件支撑板1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依次连接的升降平台2、顶升机构、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工件支撑板1进行升降、顶升和旋转的一系列动作。顶升机构驱动工件支撑板1能够从底部托起并支撑链条输送线上工件。旋转驱动机构旋转工件支撑板1,使工件转向避让链条输送线两侧的输送链条。升降平台2及升降驱动机构调整工件高度至指定转运的链条输送线上方,旋转驱动机构旋转工件支撑板1 复位,使工件转回原始方向,在由顶升机构复位将工件放置于指定转运的链条输送线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旋转工件,解决工件和输送线结构干涉问题,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工件平移的技术方案,本方案中工件重心始终保持在同一竖直方向上,使机构运行更为稳定,且结构简化。并且顶升或放置工件执行动作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工件旋转动作,有效提高了执行效率。
本装置的具体的工作方式是(以下层输送线向上层输送线转运工件为例):将此装置安装在两层不等高的链条输送线连接处,下层输送线的工件输送到接近开关13感应处停止,顶升气缸14接收到接近开关13的信号开始带动工件向上顶升,移动到位后反馈信号给旋转气缸17,旋转气缸17进行旋转,从而使工件方向改变避免和上层输送线结构的干涉。也可以在工件初步顶升过程中,提前开始工件转向,以提高效率。当工件旋转完成90度时,反馈信号给升降气缸 7,升降气缸7开始驱动升降平台2沿着导轨4上升,当感应支架被上方的接近开关13所感应时,升降气缸7停止运动,旋转气缸17进行旋转复位,从而使工件回到原来方向。旋转气缸17复位完成,信号反馈给顶升气缸14,顶升气缸 14复位,工件放置在上层输送线的链条上,工件转运工作完成。同理也可以在旋转气缸17复位过程中,顶升气缸14延时复位,从而提高效率。同理,本装置也能将上层输送线工件输送至下层输送线,工作原理基本一致。

Claims (10)

1.一种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工件支撑板(1)、旋转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升降平台(2)和升降驱动机构,升降平台(2)连接升降驱动机构,顶升机构设置于升降平台(2),所述顶升机构上方设置旋转驱动机构,工件支撑板(1)连接旋转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对支撑立柱(3)、导轨(4)、升降座(5)、连接支架(6)和升降气缸(7),所述一对支撑立柱(3)平行竖直设置,每根支撑立柱(3)侧面竖直设有导轨(4),升降座(5)两侧滑动连接导轨(4),升降气缸(7)安装于支撑立柱(3),升降气缸(7)连接升降座(5)并驱动升降座(5)升降,升降座(5)两侧设置连接支架(6)连接升降平台(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气缸(7)为无杆气缸,升降气缸(7)包括缸体(701)和滑动件(702),所述升降气缸(7)设置于两根支撑立柱(3)之间且平行支撑立柱(3),升降座(5)连接无杆气缸的滑动件(7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轨(4)的顶端设有固定安装板(8),所述固定安装板(8)横置于两根支撑立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板(8)两端弯曲延伸形成连接翻边;支撑立柱(3)的外侧设有“L”形的机构安装板(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支撑立柱(3)侧面在导轨(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缓冲器安装板(10),所述缓冲器安装板(10)朝向导轨(4)一侧设有缓冲器(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立柱(3)外侧在靠近导轨(4)上下端的高度位置分别两设有开关支架(12),所述开关支架(12)设有接近开关(13),升降座(5)两侧设有感应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工件支撑板(1)顶面四角分别设有限位块(101),所述限位块(101)形状为锥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工件支撑板(1)形状为矩形,工件支撑板(1)环绕其中心设置若干减重通孔(1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14)、顶升板(15)和导杆(16),所述顶升气缸(14)竖直安装在升降平台(2)底部,顶升气缸(14)的缸杆向上穿过升降平台(2)连接顶升板(15),导杆(16)上端连接顶升板(15)的底部,导杆(16)下端穿过升降平台(2)并与升降平台(2)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气缸(17),所述旋转气缸(17)安装于顶升机构顶部,旋转气缸(17)的转盘连接工件支撑板(1)的底部。
CN201921601360.1U 2019-09-25 2019-09-25 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Active CN211109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1360.1U CN211109732U (zh) 2019-09-25 2019-09-25 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1360.1U CN211109732U (zh) 2019-09-25 2019-09-25 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9732U true CN211109732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8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01360.1U Active CN211109732U (zh) 2019-09-25 2019-09-25 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97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6123A (zh) * 2021-07-01 2021-09-03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顶升限位组件
CN115092662A (zh) * 2022-08-24 2022-09-23 杭州智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加工的重型零件顶升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6123A (zh) * 2021-07-01 2021-09-03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顶升限位组件
CN115092662A (zh) * 2022-08-24 2022-09-23 杭州智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加工的重型零件顶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09732U (zh) 输送线顶升旋转转运装置
CN205240535U (zh) 输送装置
CN204489979U (zh) 超低型高负重升降装置
KR20080027155A (ko) 이송장치에 있어서의 승강대의 부착구조
CN211812921U (zh) 一种固定式液压导轨升降货梯
CN209291346U (zh) 一种机加工立体库存取货系统
CN216105823U (zh) 一种多级升降平台
CN109850583A (zh) 一种砌块码垛输出方法及其砌块码垛输出装置
CN211366134U (zh) 一种用于输送线带的托盘挡停装置
JP2008074545A (ja) ユニット化した移載装置
CN204503793U (zh) 轧制线冷床送料车机构
CN206955201U (zh) 一种板料衔接过渡机构
CN103552848B (zh) 自重翻板式拆盘码盘机
KR100774392B1 (ko) 자동차 구조 작업장의 시설 구성 시스템
CN203558570U (zh) 自重翻板式拆盘码盘机
CN206743688U (zh) 一种双轨四机头贴片机
CN110980184A (zh) 一种横移走料机构
CN216971865U (zh) 一种链条传动机构
CN201580805U (zh) 坯料链式输送装置
CN209080917U (zh) 一种转接系统
CN210366846U (zh) 一种电动液压升降输送器
CN211033936U (zh) 瓷砖移动载具及瓷砖仓库周转系统
JP4496567B2 (ja) 自動倉庫用搬送装置および自動倉庫
CN208070846U (zh) 框架式托盘叠盘机
CN212425197U (zh) 一种金属件定位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i Chunhong

Inventor before: Yi Chunhong

Inventor before: Shen Guodong

Inventor before: Cai Danni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88, Shunfeng Road, Donghu street, Linpi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1103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u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100 No. 33, Hongken Road, Hongken Farm,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WHEELER GENERAL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