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38095U - 一种背光源托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38095U
CN209038095U CN201821927315.0U CN201821927315U CN209038095U CN 209038095 U CN209038095 U CN 209038095U CN 201821927315 U CN201821927315 U CN 201821927315U CN 209038095 U CN209038095 U CN 209038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source module
backlight source
sec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273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孝坤
赵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Chatan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273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38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38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380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托盘,该背光源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托盘本体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侧壁及底面配合形成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中: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具有共用区,且具有共用区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中每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共用区间两侧、用以对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进行尺寸限定的限定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可以拓宽托盘本体的适用性,使得托盘本体可满足对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的承载运输,避免了每个托盘本体仅能承载一个尺寸背光源模组的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从而可降低制作成本以及节省线体和仓库的储存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托盘。
背景技术
随着背光源型号的多样性增加,不同尺寸的背光源在产品运输及周转过程中均需要对应的托盘对其进行防护,值得注意的是,托盘不仅对背光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对背光源品质起到改善作用。
但是,由于目前托盘设计的单一性,一个托盘内仅能放置一个尺寸背光源,因而,该结构不仅增加了制作成本,还占用线体及仓库的储存空间,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托盘,上述背光源托盘通过改变结构,可承载不同尺寸的背光源模组,实现一个背光源托盘多用,便于节省材料成本及背光源托盘开模费用,节省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源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及底面配合形成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所述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中:
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具有共用区,且具有所述共用区的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中每个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共用区间两侧、用以对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进行尺寸限定的限定区。
上述背光源托盘中,背光源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托盘本体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形成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当使用上述背光源托盘运输背光源模组时,由于第一凹槽形成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且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中至少有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具有共用区,而这两个具有共用区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中的每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还保护设于共用区两侧的限定区,因而,托盘本体可对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进行运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可以拓宽托盘本体的适用性,使得托盘本体可满足对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的承载运输,避免了每个托盘本体仅能承载一个尺寸背光源模组的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从而可降低制作成本以及节省线体和仓库的储存空间。
因此,上述背光源托盘通过改变结构,可承载不同尺寸的背光源模组,实现一个背光源托盘多用,便于节省材料成本及背光源托盘开模费用,节省资源。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以及底面配合形成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两个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之间具有一个所述共用区,且每个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还包括两个所述限定区。
优选地,两个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的延伸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托盘本体的底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及底面配合形成一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
优选地,所述托盘本体的底部具有三个所述第二凹槽,三个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三个所述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具有至少两种尺寸规格。
优选地,三个所述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的延伸方向平行。
优选地,每相邻两个所述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之间具有间隔台,每个所述间隔台凸向背离所述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一侧表面形成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的辅助承载面。
优选地,所述托盘本体还包括设于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周侧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与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形状匹配、且使所述托盘本体形成正六边形。
优选地,所述边缘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一侧的平整面和位于所述平整面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一侧的小折边,所述小折边沿垂直所述平整面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小折边位于所述平整面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又一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又一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又一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又一使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又一使用示意图。
图标:1-托盘本体;2-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3-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4-背光源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托盘本体1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侧壁及底面配合形成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
请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托盘本体1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侧壁及底面配合形成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中:
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具有共用区,且具有共用区的背光源模组4承载区中每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共用区间两侧、用以对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进行尺寸限定的限定区。
上述背光源托盘中,背光源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托盘本体1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形成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当使用上述背光源托盘运输背光源模组4时,由于第一凹槽形成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且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中至少有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具有共用区,而这两个具有共用区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中的每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还保护设于共用区两侧的限定区,因而,托盘本体1可对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4进行运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可以拓宽托盘本体1的适用性,使得托盘本体1可满足对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4的承载运输,避免了每个托盘本体1仅能承载一个尺寸背光源模组4的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从而可降低制作成本以及节省线体和仓库的储存空间。
因此,上述背光源托盘通过改变结构,可承载不同尺寸的背光源模组4,实现一个背光源托盘多用,便于节省材料成本及背光源托盘开模费用,节省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以第一凹槽的侧壁及底面配合可形成三种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为例:
可设置三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中的至少两个存在共用区,此时,选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进行背光源模组4运输时,可在未存在共用区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内放置符合尺寸的背光源模组4,同时,可选取存在共用区的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中的一个放置与之尺寸符合的背光源模组4。
其余设置方式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同理,在此不在赘述。
明显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可以实现一个托盘本体1的多用,使得托盘本体1可满足对多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4进行选择性承载运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凹槽的侧壁以及底面配合形成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为减小托盘本体1的体积,以便节省运输以及存储空间,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之间具有一个共用区,且每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共用区间两侧、用以对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进行尺寸限定的限定区。
需要说明的是,当使用上述背光源托盘运输背光源模组4时,可采用托盘本体1上一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运输与其尺寸对应的背光源模组4,或者,采用其他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运输与该尺寸规格对应的背光源模组4。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可以实现一个托盘本体1的多用,使得托盘本体1可满足对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4进行选择性承载运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便于设计共用区的形状以及尺寸,可选取: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利用率,实现对多种型号背光源模组4的同时承载,优选的,托盘本体1的底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每个第二凹槽的侧壁及底面配合形成一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运输背光源模组4时,可在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内放置背光源模组4,同时,也可在第二凹槽形成的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内放置背光源模组4。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4可实现对多种型号的背光源模组4的同时承载运输,实现了不同型号背光源模组4共用同一托盘本体1。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托盘本体1的底部具有三个第二凹槽,三个第二凹槽形成的三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具有至少两种尺寸规格。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具有至少两种尺寸规格这一结构,进一步拓宽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承载范围,提升了托盘本体1的适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设置:三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的延伸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中,三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因而,三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之间并不存在交集。因而,在选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进行背光源模组4运输工作时,可在三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内同时放置背光源模组4,明显的,该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的承载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提升置于背光模组承载区间内的背光模组的稳定性,优选设置:每相邻两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之间具有间隔台,每个间隔台凸向背离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一侧表面形成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的辅助承载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背光模组置于背光模组承载区间内,辅助承载面可以形成对背光模组的辅助支撑。
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包括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和三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且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存在共用区,三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的延伸方向平行为例:
设置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可承载背光源模组4的尺寸分别为:27英寸和23.8英寸;
设置三个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可承载背光源模组4的尺寸分别为:21.5英寸、19英寸和19英寸。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各承载区间:
设置a为第一个用于承载19英寸背光源模组4的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
设置b为第二个用于承载19英寸背光源模组4的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
设置c为用于承载21.5英寸背光源模组4的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且如图1所示,a、b、c依次排列;
设置d为用于承载23.8英寸背光源模组4的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
设置e为用于承载27英寸背光源模组4的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3。
当仅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内放置单片背光源模组4时:
a与b之间存在间隔台,为了防止背光源模组4堆叠后对产品发光面有干涉作用,设计当选取a或b内放置背光源模组4时,如图2所示,背光源模组4顶面距间隔台的辅助承载面距离A满足在4.5mm~6mm范围内;
b与c之间存在间隔台,为了防止背光源模组4堆叠后对产品发光面有干涉作用,设计当选取c内放置背光源模组4时,如图3所示,背光源模组4顶面距间隔台的辅助承载面距离B满足5~6.5mm范围内;
由于d与e位于同层,因而,设计当选取d或e放置背光源模组4时,请参考图4和图5,背光源模组4顶面距离托盘顶面的距离C=距离D,且二者均满足5.5~7mm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可实现对多种尺寸型号的背光源模组4的承载运输,实现了托盘本体1的多用功能。
当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内同时放置三片背光源模组4时,例如:
19英寸背光源模组4、21.5英寸背光源模组4和23.8英寸背光源模组4同时放置,请参考图6,23.8英寸背光源模组4的底面距21.5英寸背光源模组4的顶面距离E满足5~6mm范围内;
19英寸背光源模组4、21.5英寸背光源模组4和27英寸背光源模组4同时放置,请参考图7,27英寸背光源模组4的底面距21.5英寸背光源模组4的顶面距离F满足5~6mm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托盘本体1还包括设于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周侧的边缘部,为了便于多个托盘本体1之间的存放操作,且设置边缘部与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2形状匹配、且使托盘本体1形成正六边形。
具体的,设置:边缘部包括位于第一凹槽的侧壁背离第一凹槽的底面一侧的平整面和位于平整面背离第一凹槽的侧壁一侧的小折边,小折边沿垂直平整面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托盘本体1置于同一运输平面是,小折边可提升相邻托盘本体1之间的稳定性,避免相邻托盘本体1之间交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托盘内放置背光源模组4时,小折边划伤背光源模组4,优选设置:边位于平整面朝向第一凹槽的底面一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及底面配合形成至少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所述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中:
至少两个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具有共用区,且具有所述共用区的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中每个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共用区间两侧、用以对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进行尺寸限定的限定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以及底面配合形成两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两个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之间具有一个所述共用区,且每个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还包括两个所述限定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的延伸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的底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及底面配合形成一种尺寸规格的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的底部具有三个所述第二凹槽,三个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三个所述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具有至少两种尺寸规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的延伸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之间具有间隔台,每个所述间隔台凸向背离所述背光源模组底部承载区间一侧表面形成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的辅助承载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还包括设于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周侧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与所述背光源模组承载区间形状匹配、且使所述托盘本体形成正六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一侧的平整面和位于所述平整面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一侧的小折边,所述小折边沿垂直所述平整面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折边位于所述平整面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一侧。
CN201821927315.0U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背光源托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38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7315.0U CN209038095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背光源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7315.0U CN209038095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背光源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38095U true CN209038095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43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2731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38095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背光源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38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0069B (zh) 运输箱
CN204624126U (zh) 液晶显示模组的托盘
JP2004315089A5 (zh)
KR101234473B1 (ko) 비접촉 반송 장치에서의 지지플랫폼
KR20110017735A (ko) 반도체칩 트레이
CN204624114U (zh) 托盘
TW201226277A (en) A box for transporting
CN103253426A (zh) 运送托盘及采用该运送托盘的运送包装组件和方法
CN209038095U (zh) 一种背光源托盘
CN105881482A (zh) 一种车身板件的存储运输装置
CN104443852A (zh) 包装结构及包装结构的组装方法
CN204548702U (zh) 可粘附毛边碎屑的托盘
KR200465410Y1 (ko) 코일 운송용 스키드 받침대
CN105789106B (zh) 夹持装置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KR101812221B1 (ko) 워크 적재 장치
JP5357261B2 (ja) 収納トレイ
CN210080966U (zh) 一种激光切割治具
CN210285023U (zh) 一种用于承载电路板的托盘
CN211700220U (zh) 一种水平放片舟结构
CN204802402U (zh) 包装箱
CN205770727U (zh) 一种轴类工件托盘结构
CN206750378U (zh) 一种塑料物流托盘
CN210417376U (zh) 一种手机显示屏运输托盘
CN216834794U (zh) 一种高强度的阻燃型吸塑盘
CN214825000U (zh) 一种多功能防水纸托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