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47026U - 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47026U
CN208947026U CN201821776857.2U CN201821776857U CN208947026U CN 208947026 U CN208947026 U CN 208947026U CN 201821776857 U CN201821776857 U CN 201821776857U CN 208947026 U CN208947026 U CN 208947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beam
trailing arm
ontology
closing
open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68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鹤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VI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VI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VI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VI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768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47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47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47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扭力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包括扭力梁本体,所述扭力梁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纵臂和右纵臂,且所述左纵臂和右纵臂为关于扭力梁本体的中轴线对称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封闭梁开口方向朝后设计,调节后扭力梁的侧倾中心,改变了传统封闭后扭力梁侧倾中心高度都是通过上下移动横梁本体和倾斜少许角度调整,调整侧倾中心能力有限的问题,并通过在夹槽处设计有复原弹簧,不影响扭力梁的正常工作的同时,在扭力梁出现形变的时候,从内部接触提高扭力梁自身的应力传输效果,从而提高扭力梁的使用寿命,防止瞬时应力过大直接作用在梁体上导致梁体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力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
背景技术
扭力梁式悬挂是汽车后悬挂类型的一种,是通过一个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在跳动过程中,扭力梁的受力可近似举重中用到举重杆,两侧受力出现角度变动。现在的封闭后扭力梁都是开口方向向下的扭力梁,并且研究表明侧倾中心高度只是悬架的几何特性,由几何结构决定,是悬架的固有特性,所以在设计时就可以对它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开口方向向下的后扭力梁的侧倾中心高度往往不那么容易调整,不能达到想要的高度。侧倾中心高度对前后轴侧偏角、外倾角都有影响,进而影响车辆的转向性能和轮胎抓地能力。车辆侧倾角及侧倾角速度是评价车辆操作稳定性和平顺性的重要参数。过大的侧倾角会使驾驶员感到不稳定、不安全、也会使乘客感到不舒适。而如果侧倾角过小,即侧倾刚度过大,在单侧车轮遇到凸起或者凹坑时,会影响轮胎的随地性能,车辆感受到的冲击也会比较剧烈。而且侧倾角数值本身也会影响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响应性能。并且在行驶过程中,上下侧倾角度发生变化,全靠扭力梁和弹簧盘上的弹簧进行回复,却没有一个能削弱扭力梁自身应力的装置,来提高扭力梁的抗扭力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扭力梁开口向下不易调节中心和扭力梁自身没有传导应力的装置来协助保护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包括扭力梁本体,所述扭力梁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纵臂和右纵臂,且所述左纵臂和右纵臂为关于扭力梁本体的中轴线对称安装,所述左纵臂的顶部焊接有套管,所述左纵臂的左侧连接有轮毂板,所述左纵臂的底部焊接有减震器支架,所述左纵臂的前表面焊接有弹簧盘,所述扭力梁本体内腔上下两侧均均匀安装有平整垫,上下两组平整垫之间安装有复原弹簧。
优选的,所述扭力梁本体的横截面为V型面。
优选的,所述扭力梁本体的V字开口处与左纵臂的垂直向后放置。
优选的,所述平整垫的底部开设有与扭力梁本体的倾斜角相匹配的平整面。
优选的,从中间到两端的所述复原弹簧的弹性系数依次上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封闭梁开口方向朝后设计,调节后扭力梁的侧倾中心,改变了传统封闭后扭力梁侧倾中心高度都是通过上下移动横梁本体和倾斜少许角度调整,调整侧倾中心能力有限的问题,并通过在夹槽处设计有复原弹簧,不影响扭力梁的正常工作的同时,在扭力梁出现形变的时候,从内部接触提高扭力梁自身的应力传输效果,从而提高扭力梁的使用寿命,防止瞬时应力过大直接作用在梁体上导致梁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扭力梁本体后视剖视图。
图中:1扭力梁本体、2左纵臂、3右纵臂、4套管、5轮毂板、6减震器支架、7弹簧盘、8平整垫、9复原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包括扭力梁本体1,所述扭力梁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纵臂2和右纵臂3,且所述左纵臂2和右纵臂3为关于扭力梁本体1的中轴线对称安装,所述左纵臂2的顶部焊接有套管4,所述左纵臂2的左侧连接有轮毂板5,所述左纵臂2的底部焊接有减震器支架6,所述左纵臂2的前表面焊接有弹簧盘7,所述扭力梁本体1内腔上下两侧均均匀安装有平整垫8,上下两组平整垫8之间安装有复原弹簧9,设置有复原弹簧9,起到在扭力梁本体1弯折形变量过大时进行防护作用,和将扭力梁本体1的受到的应力进行导出,避免瞬时受力过大导致扭力梁本体1弯折角度过大容易出现折弯或断裂的危险。
其中,所述扭力梁本体1的横截面为V型面,开口扭力梁的对称结构类型,所述扭力梁本体1的V字开口处与左纵臂2的垂直向后放置,通过向后设置开口处,便于对称形状的扭力梁本体1的中心调节,所述平整垫8的底部开设有与扭力梁本体1的倾斜角相匹配的平整面,便于复原弹簧9的安装,从中间到两端的所述复原弹簧9的弹性系数依次上升,在运动过程中,扭力梁本体1的两端受力形变量较大,需要弹性系数较高的复原弹簧9进行防止扭力梁本体1的形变量过大,导致扭力梁本体1的折弯或折断。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扭力梁本体1的开口处后置,V型开口的中心大多位于凸起部,便于中心的上下调节,并通过在扭力梁本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复原弹簧9,在扭力梁本体1的两端发生形变进行弯曲过程中,随着形变量的不断增大,与复原弹簧9的接触力度不断上升,复原弹簧9的复原力也不断提高,起到防止扭力梁本体1形变量过大时,容易导致扭力梁本体1的折弯和断裂的危险,提到保护效果,而传统的开口向下的扭力梁无法进行复原弹簧9的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包括扭力梁本体(1),所述扭力梁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纵臂(2)和右纵臂(3),且所述左纵臂(2)和右纵臂(3)为关于扭力梁本体(1)的中轴线对称安装,所述左纵臂(2)的顶部焊接有套管(4),所述左纵臂(2)的左侧连接有轮毂板(5),所述左纵臂(2)的底部焊接有减震器支架(6),所述左纵臂(2)的前表面焊接有弹簧盘(7),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梁本体(1)内腔上下两侧均均匀安装有平整垫(8),上下两组平整垫(8)之间安装有复原弹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梁本体(1)的横截面为V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梁本体(1)的V字开口处与左纵臂(2)的垂直向后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垫(8)的底部开设有与扭力梁本体(1)的倾斜角相匹配的平整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从中间到两端的所述复原弹簧(9)的弹性系数依次上升。
CN201821776857.2U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 Active CN208947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6857.2U CN208947026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6857.2U CN208947026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47026U true CN208947026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4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6857.2U Active CN208947026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4702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5924A (zh) * 2019-07-31 2019-10-11 天人汽车底盘(芜湖)股份有限公司 板料成型的高性能扭力梁
CN110385955A (zh) * 2019-07-31 2019-10-29 天人汽车底盘(芜湖)股份有限公司 板料成型的抗疲劳扭力横梁
CN110843451A (zh) * 2019-10-31 2020-02-28 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结构的封闭后扭力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5924A (zh) * 2019-07-31 2019-10-11 天人汽车底盘(芜湖)股份有限公司 板料成型的高性能扭力梁
CN110385955A (zh) * 2019-07-31 2019-10-29 天人汽车底盘(芜湖)股份有限公司 板料成型的抗疲劳扭力横梁
CN110843451A (zh) * 2019-10-31 2020-02-28 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结构的封闭后扭力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47026U (zh) 一种开口方向朝后的封闭后扭力梁
EP2233330B1 (en)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
US7407174B2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
US8061726B2 (en) Wheel suspension for a front axle of a motor vehicle
CN102363408A (zh) 自补偿浮动摆臂独立悬挂系统
KR100667428B1 (ko) 대형 버스의 리어서스펜션 구조
US4345778A (en)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KR102563433B1 (ko) 차량용 현가장치
CN206030992U (zh) 一种汽车的悬挂机构
JP6662355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6585303B (zh) 汽车四连杆独立后悬架、汽车
GB2405382A (en) Four-link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1319939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后稳定杆安装结构
CN214450099U (zh) 一种具有多级减震装置的汽车悬架
KR100936986B1 (ko) 현가장치용 롤 억제유닛
CN210526681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四点悬浮式前悬置系统
CN209521790U (zh) 一种用于互联网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CN107208723A (zh) 用于车辆的弹簧
CN207190699U (zh) 一种汽车扭力梁式悬架
CN219789823U (zh) 一种整体式大行程螺旋簧独立悬架装置
CN110481261A (zh) 一种扭梁总成及车辆
CN218316121U (zh) 一种加强缓冲防撞型汽车摆
CN206124660U (zh) 多功能横向空心稳定杆
CN217495774U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横向稳定杆限位装置
CN215621262U (zh) 一种变刚度横向稳定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