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6969U - 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6969U
CN208896969U CN201820349343.2U CN201820349343U CN208896969U CN 208896969 U CN208896969 U CN 208896969U CN 201820349343 U CN201820349343 U CN 201820349343U CN 208896969 U CN208896969 U CN 208896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ler
rearview mirror
radar
vehicle
mounted rad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493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 Shi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Uise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 Shi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 Shi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 Shi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493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6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6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6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车载雷达设置于后视镜壳体内,这样能够避免专门的针对该车载雷达设置支架,有助于降低车辆的制作难度,避免影响车辆美观。另外,由于后视镜一般可以相对于车身旋转,将车载雷达设置与后视镜壳体内还有助于调整车载雷达的扫描方向。

Description

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
背景技术
智能驾驶车辆上一般需要安装车载雷达进行环境信息的采集。目前智能驾驶车辆领域在智能驾驶车辆上大部分都采用外部搭设支架。这样就需要对出厂车体进行改装,造成车体上出现各式的支架突出点,在影响车身美观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行车的危险性,甚至有些安装位置导致车辆在人工驾驶状态下极度的不安全。同时安装在支架上的雷达还受到了天气的影响,使雷达的工作环境很恶劣,很多雷达都出现进水损坏的事件。现有的雷达支架在安装、调节方向和角度上基本上都比较硬朗,手法比较机械化,造成雷达的扫描角度以及方向不能长久的保持精确度和稳定性,车辆行驶的震动使雷达的角度和方向发生偏移。因雷达成本较高现有的支架安装方式缺少柔性,未过多考虑对雷达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提到至少一个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壳体、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内的后视镜镜片以及车载雷达系统;所述车载雷达系统至少包括车载雷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雷达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内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在接收到车载控制系统发送的驱动信号时驱动所述车载雷达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角度方向调整电机以及传动切换装置;所述传动切换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将角度方向调整电机与车载雷达连接,以驱动所述车载雷达旋转;或者将角度方向调整电机与后视镜镜片连接,以驱动所述后视镜镜片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切换装置142具有单向止锁结构;该单向止锁结构被设置为第一状态时,传动切换装置142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将角度方向调整电机与车载雷达连接,以驱动所述车载雷达旋转;在单向止锁结构被设置为第二状态时,所述传动切换装置不能与车载雷达连接以驱动所述车载雷达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视镜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后视镜受到的压力,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雷达系统还包括:除湿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为加热除湿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雷达为激光雷达和/或毫米波雷达。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控制系统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所述后视镜可旋转的连接到所述车门上;所述车辆控制系统与所述车载雷达系统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车载雷达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车辆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车辆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后视镜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为智能驾驶车辆。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车载雷达设置于后视镜壳体内,这样能够避免专门的针对该车载雷达设置支架,有助于降低车辆的制作难度,避免影响车辆美观。另外,由于后视镜一般可以相对于车身旋转,将车载雷达设置与后视镜壳体内还有助于调整车载雷达的扫描方向。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后视镜10的结构;
图2示出了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后视镜10的结构;
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图1和图2描绘了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后视镜10的结构的示意图,主要包括:后视镜壳体11、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11内的后视镜镜片12、车载雷达13。
以工作原理划分,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车载雷达13可以是指激光雷达和/或毫米波雷达;以功能划分,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车载雷达可以是指用以测量障碍物信息的雷达,也可以是指用以测量速度信息等的雷达。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后视镜10中还一般包括能够使得车载雷达13与车载控制系统进行通信的相关通信接口,这里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无线的通信接口,或者也可以是指有线的通信接口。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车载雷达13设置与于视镜壳体11内,这样能够避免专门的针对该车载雷达设置支架,有助于降低车辆的制作难度,避免影响车辆美观。另外,由于后视镜10一般可以相对于车身旋转,将车载雷达13设置与后视镜壳体11内还有助于调整车载雷达11的扫描方向。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后视镜壳体1与现有技术中的后视镜壳体的概念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参见图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后视镜壳体1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位于上方,用于容纳后视镜镜片12,第二部分位于下方,容纳车载雷达13。这样的设计能够将车载雷达13和后视镜镜片12相对隔离,减少后视镜镜片12在水平方向上对车载雷达13的扫描范围的遮挡。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后视镜壳体1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计,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容纳后视镜12以及车载雷达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上述的后视镜1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4;第一驱动装置14用于在接收到车载控制系统发送的驱动信号时驱动车载雷达13的旋转。
设置第一驱动装置14的优点是使得车载控制系统能够控制车载雷达的旋转,从而调整扫描的方向。
在具体实施时,这里的第一驱动装置14可以主要包括一个角度方向调整电机14,该角度方向调整电机14可以驱动车载雷达13的旋转,从而调整车载雷达13在水平方向上的朝向。与相关技术中通过手动的方式机械的调整车载雷达13的朝向相比,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调整的精度,并能够降低车载雷达13被损坏的风险。
进一步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传动切换装置15;传动切换装置15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将第一驱动装置14与车载雷达13连接,以驱动车载雷达13旋转;或者将第一驱动装置14与后视镜镜片12连接,以驱动后视镜镜片12旋转。
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驱动装置14在需要驱动车载雷达13旋转时,驱动车载雷达13的旋转,从而调整车载雷达在水平方向上的朝向;在需要驱动后视镜镜片12的旋转时,驱动后视镜镜片12的旋转,从而调整后视镜镜片12的反射角度。这样就实现了第一驱动装置14的复用,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4对车载雷达13进行调整,与相关技术中手动调整的方式相比,具有较高的调节精度,以及较低的调节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切换装置142具有单向止锁结构;该单向止锁结构被设置为第一状态时,传动切换装置142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将角度方向调整电机与车载雷达连接,以驱动车载雷达13旋转;在单向止锁结构被设置为第二状态时,传动切换装置142不能与车载雷达13连接以驱动所述车载雷达旋转。
这样在车辆调试期间,调试人员可以将单向止锁结构设置为第一状态,从而完成对镜片12以及对车载雷达13的调试。而在调试结束之后,可以将单向止锁结构设置为第二状态,避免传动切换装置142连接到车载雷达13,从而能够防止用户误操作,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的车载雷达13的朝向的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上述任一项提到的后视镜10还可以包括一个压力传感器16,该所述压力传感器16用于感应后视镜10受到的压力,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输出给所连接的车载控制系统。
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车载控制系统在后视镜10受到相应的碰撞、挤压、刮擦时,获知到相应的压力信息。进而车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该压力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比如在检测到压力大于设定值之后,将后视镜折叠,以避免损害后视镜片12和车载雷达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上述任一项提到的后视镜10还可以包括除湿装置17,该除湿装置17可以具体是指加热除湿装置。设置除湿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根据车载控制系统的控制对后视镜镜片12和车载雷达13进行除湿,从而提高车载雷达13在雨雪天气等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加热除湿装置17可以由电致发热元件以及相应的控制芯片等组成。控制芯片接收车载控制系统的信号并控制电致发热元件发热。
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控制系统20以及上述的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后视镜10;其中,后视镜可旋转的连接到所述车门30上;所述车辆控制系统20与车载雷达系统(包括车载雷达,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4、压力传感器15和除湿装置16等)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的车载雷达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的车辆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装置40;第二驱动装置40与车辆控制系统20通信连接,用于根据车辆控制系统20的控制信号驱动后视镜10的旋转。
在具体实施时,这里的第二驱动装置40可以主要包括一个电机,该电机与车辆控制系统20可以通过通信总线等进行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为智能驾驶车辆。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9)

1.一种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壳体、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内的后视镜镜片以及车载雷达系统;所述车载雷达系统至少包括车载雷达;
所述车载雷达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内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在接收到车载控制系统发送的驱动信号时驱动所述车载雷达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角度方向调整电机以及传动切换装置;所述传动切换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将角度方向调整电机与车载雷达连接,以驱动所述车载雷达旋转;或者将角度方向调整电机与后视镜镜片连接,以驱动所述后视镜镜片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切换装置具有单向止锁结构;该单向止锁结构被设置为第一状态时,传动切换装置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将角度方向调整电机与车载雷达连接,以驱动所述车载雷达旋转;在单向止锁结构被设置为第二状态时,所述传动切换装置不能与车载雷达连接以驱动所述车载雷达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后视镜受到的压力,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雷达系统还包括:除湿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为加热除湿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雷达为激光雷达和/或毫米波雷达。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控制系统以及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后视镜;所述后视镜可旋转的连接到所述车辆的车门上;所述车辆控制系统与所述车载雷达系统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车载雷达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车辆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车辆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后视镜的旋转。
CN201820349343.2U 2018-03-14 2018-03-14 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 Active CN208896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49343.2U CN208896969U (zh) 2018-03-14 2018-03-14 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49343.2U CN208896969U (zh) 2018-03-14 2018-03-14 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6969U true CN208896969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5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49343.2U Active CN208896969U (zh) 2018-03-14 2018-03-14 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6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81649B1 (en) Windshield wiper system
US7237913B2 (en) Multiplex mirror
JP6882600B2 (ja) ワイパのスマート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EP1420971B1 (en) Air intake for motor vehicles
CN102416902B (zh) 外部镜
WO1998029285A9 (en) Windshield wiper system
CN106660487B (zh) 外部后视镜系统
CN202574001U (zh) 外后视镜智能调节装置
CN208896969U (zh) 后视镜以及具有后视镜的车辆
CN102232029A (zh) 风挡刮水器控制系统
KR20040013013A (ko) 자동 다이밍 자동차 밀러
CN107826040B (zh) 自动调节车内后视镜
CN109109749A (zh) 车辆、车辆后视镜及其镜面姿态调节装置
CN106043236B (zh) 用于控制刮水器系统的刮水器电动机的装置
CN110228408B (zh) 一种汽车中控阳光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US9896032B2 (en) Folding mirro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fuel efficiency
JP2004503436A (ja) 車両ミラー制御回路装置
CN108216010A (zh) 一种基于扭力弹簧回复的自适应车灯切换装置
JP2006109164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アドレス設定方法
CN112865665B (zh) 以无传感器的方式驱动电机的电子控制单元
CN220791219U (zh) 一种采煤机用附加式激光定位装置
CN204340879U (zh) 汽车后视镜自动收合装置
CN102642502A (zh) 基于原车结构的外后视镜多功能智能控制模块
KR20140095649A (ko) 솔라셀을 이용한 차량용 환기 장치
US20210237649A1 (en) Settable unit for installation in or on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