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5044U -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5044U
CN208885044U CN201821665631.5U CN201821665631U CN208885044U CN 208885044 U CN208885044 U CN 208885044U CN 201821665631 U CN201821665631 U CN 201821665631U CN 208885044 U CN208885044 U CN 208885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basement
line load
building
point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656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
刘磊
赵建红
李东华
高琪
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urth Construc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urth Construc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urth Construc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urth Construction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656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5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5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5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地下室底板上;包括有线荷载支撑柱、点荷载支撑柱、地下室顶板和轨道梁;所述线荷载支撑柱有两组,并且两组线荷载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与建筑物底部的桁架梁之间的间距相适应;所述线荷载支撑柱的下端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线荷载支撑柱的上端超出地下室顶板的顶面;所述点荷载支撑柱间隔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上,其中点荷载支撑柱的上端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平齐;所述轨道梁有两根,其中,每根轨道梁对应设置在一组线荷载支撑柱的顶部;所述轨道梁的底部与地下室顶板之间留有间距。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既有建筑物在整体迁移就位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改造中,经常出现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和规划用地矛盾的问题,为减少经济损失,避免在建筑物(构筑物)拆除中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采用将建筑物整体平移的措施。在迁移就位时需要有足够安全的支撑体系来承担移动点荷载和线荷载。现有建筑物整体迁移施工中,对被迁移建筑采取在基础顶面或室外地面进行托换改造,通过液压顶升,滚柱(滚轮)或滑靴(滑板)加导轨的行走方式,进行建筑物的迁移,但在迁移就位时采用的下轨道均为固定于建筑物基础上的易拆卸式钢桁架组成,但对于超大型、大跨度、大体量、强台风地区进行建筑物的迁移采用传统的钢桁架下轨道梁进行迁移就位,风险系数增大,经过多次方案讨论最终选择使用混凝土柱+混凝土桁架轨道作为下轨道梁,此种施工方法保证了建筑物在迁移就位时的整体稳定性,顺利完成了建筑物的迁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要解决既有建筑物在整体迁移就位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地下室底板上;包括有线荷载支撑柱、点荷载支撑柱、地下室顶板和轨道梁;所述线荷载支撑柱有两组,并且两组线荷载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与建筑物底部的桁架梁之间的间距相适应;所述线荷载支撑柱的下端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线荷载支撑柱的上端超出地下室顶板的顶面;所述点荷载支撑柱间隔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上,其中点荷载支撑柱的上端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平齐;所述轨道梁有两根,其中,每根轨道梁对应设置在一组线荷载支撑柱的顶部;所述轨道梁的底部与地下室顶板之间留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地下室顶板上设有隔震支座下柱墩,该隔震支座下柱墩与建筑物中的结构柱对应设置;所述隔震支座下柱墩的高度为500mm~1000mm;在每根隔震支座下柱墩的底部周围布置有一组所述点荷载支撑柱,并且一组点荷载支撑柱沿隔震支座下柱墩的环向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线荷载支撑柱的下端和点荷载支撑柱的下端均伸入地下室底板中,且伸入部分的长度为350mm~450mm。
优选的,所述轨道梁的梁底与地下室顶板之间的间距大于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用了混凝土桁架支撑施工技术,即点荷载位置在基础底板增设点荷载支撑柱柱进行解决,线荷载位置新增线荷载支撑柱并增设钢筋混凝土桁架轨道梁进行解决,这种结构的设计保证了超大型建筑在整体迁移就位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在现有建筑物整体迁移施工中,对被迁移建筑采取在基础顶面或室外地面进行托换改造,通过液压顶升,滚柱(滚轮)或滑靴(滑板)加导轨的行走方式,进行建筑物的迁移,但在迁移就位时采用的下轨道均为固定于建筑物基础上的易拆卸式钢桁架组成,但对于超大型、大跨度、大体量、强台风地区进行建筑物的迁移采用传统的钢桁架下轨道梁进行迁移就位,风险系数增大;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混凝土柱+混凝土桁架轨道作为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的下轨道梁,此种施工方法保证了建筑物在迁移就位时的整体稳定性,顺利完成了建筑物的迁移。
3、本实用新型中的施工方法较传统的钢桁架轨道梁具有自重大,强度高,刚度大,整体稳定性好和安全系数高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中的施工方法施工条理清楚、施工步骤明确、应用面较广,相对传统的解决方式能够节约了成本,提高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的安全系数。
5、本实用新型中待地下室基础结、及点荷载支撑柱、线荷载支撑柱和轨道梁达到设计强度时,原址建筑物经过两次顶升和平移后滑移至地下室顶板上的轨道梁,并在轨道梁上继续滑移,上部所有荷载通过轨道梁传递至线荷载支撑柱,滑移就位后,在点荷载支撑柱位置安置千斤顶继续顶升1000mm,原址隔震支座下柱墩与新址结构柱采取隔震支座进行连接;此种迁移就位的方法保证了建筑物在迁移就位时的整体稳定性,顺利完成了建筑物的迁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荷载支撑柱布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线荷载支撑柱上设置轨道梁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线荷载支撑柱设置在地下室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点荷载支撑柱设置在地下室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点荷载支撑柱布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地下室底板、2-线荷载支撑柱、3-点荷载支撑柱、4-地下室顶板、5-轨道梁、6-隔震支座下柱墩、7-独立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这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地下室底板1上;包括有线荷载支撑柱2、点荷载支撑柱3、地下室顶板4和轨道梁5;所述线荷载支撑柱2有两组,并且两组线荷载支撑柱2之间的间距与建筑物底部的桁架梁之间的间距相适应;所述线荷载支撑柱2的下端支撑在地下室底板1上,线荷载支撑柱2的上端超出地下室顶板4的顶面;所述点荷载支撑柱3间隔布置在地下室底板1上,其中点荷载支撑柱3的上端与地下室顶板4的顶面平齐;所述轨道梁5有两根,其中,每根轨道梁5对应设置在一组线荷载支撑柱2的顶部;所述轨道梁5的底部与地下室顶板4之间留有间距。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荷载支撑柱2的底部和点荷载支撑柱3的底部均设置有独立基础7,一组线荷载支撑柱2中相邻线荷载支撑柱2之间的间距为3500mm。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线荷载支撑柱2之间的间距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般为3000mm~40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下室顶板4上设有隔震支座下柱墩6,该隔震支座下柱墩6与建筑物中的结构柱对应设置;所述隔震支座下柱墩6的高度为500mm~1000mm;在每根隔震支座下柱墩6的底部周围布置有一组所述点荷载支撑柱3,并且一组点荷载支撑柱3沿隔震支座下柱墩6的环向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荷载支撑柱2的下端和点荷载支撑柱3的下端均伸入地下室底板1中,且伸入部分的长度为350mm~45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5的梁底与地下室顶板4之间的间距大于50mm。
这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移动荷载包括线荷载和点荷载,在新建建筑物基础以上施工点荷载支撑柱3+线荷载支撑柱2+轨道梁5来承担建筑物整体迁移就位时的移动点荷载和移动线荷载,其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建筑物新址位置处进行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下室基础的施工,新址土方开挖采用5台1.2m³的履带式挖掘机进行开挖,土方外运,新址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的长边最长为208m,宽边最宽为56m,厚度为400mm ,筏板基础的砼标号为C35,抗渗等级为P6,总面积为11092㎡。
步骤二,在地下室基础施工完后,绑扎地下室底板1的钢筋、线荷载支撑柱2的钢筋、点荷载支撑柱3的钢筋和地下室顶板4的钢筋。
步骤三,支设地下室底板1的模板,线荷载支撑柱2的模板、点荷载支撑柱3的模板和地下室顶板4的模板;点荷载支撑柱3、线荷载支撑柱2与地下室顶板4整体浇筑,模板采用18厚覆膜多层板,主龙骨采用48.3钢管,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 M14穿墙螺杆进行加固,砼标号为C35。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包括浇筑地下室底板1的混凝土、线荷载支撑柱2的混凝土、点荷载支撑柱3的混凝土和地下室顶板4的混凝土,并进行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标号为不低于C35。
步骤五,地下室顶板4封顶后开始进行轨道梁5的施工。
步骤六,待线荷载支撑柱2的混凝土、点荷载支撑柱3的混凝土和轨道梁5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将顶升和平移后的建筑物滑移至地下室顶板4上,使建筑物底部的桁架梁与轨道梁5对接,并在轨道梁5上继续滑移。
步骤七,滑移就位后,在地下室顶板4上、对应点荷载支撑柱3的位置处安置千斤顶,利用千斤顶继续顶升建筑物,将建筑物的地下室顶板4上的隔震支座下柱墩6采取隔震支座进行连接,迁移就位后将原建筑结构柱柱根钢筋剔凿漏出钢筋,隔震支座下柱墩6的钢筋与原建筑结构柱剔凿出的钢筋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同时做好抗震隔震支座的预埋和连接工作。
步骤八,隔震支座位置处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线荷载支撑柱2,迁移完成。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线荷载支撑柱2的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柱纵筋采用10φ22,箍筋为φ10@100mm,点荷载支撑柱3的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柱纵筋采用10φ18,箍筋为φ8@100mm。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线荷载支撑柱2的截面尺寸和点荷载支撑柱3的截面尺寸还可以根据迁移的建筑物的规模而定。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绑扎钢筋时,线荷载支撑柱2的钢筋的下端锚入地下室底板1中,线荷载支撑柱2的钢筋的上端穿过地下室顶板4,并且锚入轨道梁5中;所述点荷载支撑柱3的钢筋的下端锚入地下室底板1中,点荷载支撑柱3的钢筋的上端锚入地下室顶板4中;线荷载支撑柱2的钢筋和点荷载支撑柱3的钢筋锚入地下室底板1中的高度范围内均设箍筋,箍筋间距为不大于100mm,在地下室底板1浇筑前,安装线荷载支撑柱2的钢筋定位箍和点荷载支撑柱3的钢筋定位箍,防止砼振捣时柱位偏差。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浇筑混凝土时,点荷载支撑柱3的顶部标高与地下室顶板4的顶面标高一致,线荷载支撑柱2的顶部标高高于地下室顶板4的顶面标高。
本实施例中,步骤五中施工轨道梁5时,轨道梁5的截面尺寸为500mm×650mm,轨道梁5的支座为超出地下室顶板4的线荷载支撑柱2,轨道梁5的的所有集中标注纵筋采用机械连接I级接头进行连接,并且纵筋全梁段通长设置,每一断面的接头百分率不大于该断面上纵筋总数的25%,轨道梁5的梁底与地下室顶板4之间的间距大于50mm。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地下室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线荷载支撑柱(2)、点荷载支撑柱(3)、地下室顶板(4)和轨道梁(5);所述线荷载支撑柱(2)有两组,并且两组线荷载支撑柱(2)之间的间距与建筑物底部的桁架梁之间的间距相适应;所述线荷载支撑柱(2)的下端支撑在地下室底板(1)上,线荷载支撑柱(2)的上端超出地下室顶板(4)的顶面;所述点荷载支撑柱(3)间隔布置在地下室底板(1)上,其中点荷载支撑柱(3)的上端与地下室顶板(4)的顶面平齐;所述轨道梁(5)有两根,其中,每根轨道梁(5)对应设置在一组线荷载支撑柱(2)的顶部;所述轨道梁(5)的底部与地下室顶板(4)之间留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4)上设有隔震支座下柱墩(6),该隔震支座下柱墩(6)与建筑物中的结构柱对应设置;所述隔震支座下柱墩(6)的高度为500mm~1000mm;在每根隔震支座下柱墩(6)的底部周围布置有一组所述点荷载支撑柱(3),并且一组点荷载支撑柱(3)沿隔震支座下柱墩(6)的环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荷载支撑柱(2)的下端和点荷载支撑柱(3)的下端均伸入地下室底板(1)中,且伸入部分的长度为350mm~4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5)的梁底与地下室顶板(4)之间的间距大于50mm。
CN201821665631.5U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 Active CN208885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5631.5U CN208885044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5631.5U CN208885044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5044U true CN208885044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5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65631.5U Active CN208885044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50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9427A (zh) * 2018-10-15 2018-12-14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853855A (zh) * 2020-12-31 2021-05-28 中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9427A (zh) * 2018-10-15 2018-12-14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99427B (zh) * 2018-10-15 2023-10-24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853855A (zh) * 2020-12-31 2021-05-28 中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堆场及拼装场地架空的便捷式转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05635U (zh) 一种大跨径贝雷架钢便桥结构
CN202954282U (zh) 一种钢结构人行天桥
CN111945891B (zh) 一种环桁架高空原位散拼施工方法
CN108999427A (zh)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839601A (zh) 门式刚架天桥钢墩柱与承台固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39553B (zh) 一种钢桥面和钢箱拱肋安装方法
CN103184722B (zh) 大跨度双层贝雷桁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738556U (zh) 一种用于文物建筑整体移位的装置
CN208885044U (zh) 一种建筑物迁移就位时移动荷载的支撑结构
CN105133856A (zh) 一种利用拼装拖车对建筑物进行整体移位的方法
CN202787055U (zh) 钢结构天桥的墩台固结构造
CN207176731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管廊支架
CN102535344A (zh) 一种用于沟壑地区高墩桥梁梁体混凝土运输的方法
CN110485258B (zh) 一种全装配式钢结构引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10684430U (zh) 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主桥顶升系统
CN116516845A (zh) 一种潮汐区桥梁水中墩的维修加固方法
CN215107098U (zh) 一种剧院主舞台汽车吊吊装平台
CN108005119B (zh) 支护墙廊一体化的混凝土管廊及其安装方法
CN107299596B (zh) 混凝土支撑栈桥板下支撑梁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3203667U (zh) 一种地库顶板跨后浇带临时车道支撑结构
CN211285076U (zh) 一种铁路轨道架空加固结构
CN110374018B (zh) 一种组合式钢大横梁架设多跨便梁线路加固方法
CN203923923U (zh) 高墩钢桁梁架设门式提升站
CN112813852A (zh) 一种在役桥梁桥面沉陷的修复加固方法
CN110629613B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综合体场内永临结合道路加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