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1370U - 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1370U
CN208881370U CN201821517206.1U CN201821517206U CN208881370U CN 208881370 U CN208881370 U CN 208881370U CN 201821517206 U CN201821517206 U CN 201821517206U CN 208881370 U CN208881370 U CN 208881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iquid
liquid supply
face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172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泽教幸
石泽卓
水谷忠弘
大屋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1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13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3Features not dealing with the colouring process per se, e.g. construction of printers or heads, driving circuit adap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69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based on the amount printed or to be printed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容纳多种墨水的第二容器中,能够适当地维持装置侧端子与接触部的接触的技术。容器中,多个接触部中的设置在X方向的中央的中央接触部与第一中心面相交,并且,在X方向上,多个接触部的一部分位于容器侧卡合部所处的范围内,卡合中心设置在第一中心面与第二中心面之间。

Description

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利用两种容器向打印机供给墨水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5)。两种容器中的一个第一容器容纳一种墨水(例如,黑色的墨水)。两种容器中的另一个第二容器容纳例如多种墨水(例如,黄色、青色、品红色的墨水)。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两种容器分别具备通过与打印机所具备的打印机侧端子接触而电连接的接触部。通过接触部与打印机侧端子电连接,在打印机与容器之间交换与容器有关的信息。作为与容器有关的信息,例如有表示容纳的液体的种类的信息、表示容纳的液体的量的信息、表示液体的消耗量的信息、表示容器的制造年月日的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3-5207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4-233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5-160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7-276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99/59823号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用于向打印机侧供给容器的墨水的供给机构,已知有烟囱型的供给机构(例如,专利文献1~3、5)和针型的供给机构(例如,专利文献4)。在烟囱型的供给机构中,在保持容器所具有的墨水供给部的墨水的面与打印机所具有的墨水导出部的顶面面接触的状态下,从墨水供给部向墨水导出部供给墨水。在针型的供给机构中,在将打印机所具有的墨水供给针插入到容器所具有的墨水供给口内的状态下,向墨水供给针内的墨水流路供给墨水。
在针型的供给机构中,有时在墨水供给口内设置用于对墨水供给口内的流路进行开闭的阀部件或用于防止墨水从墨水供给针与墨水供给口之间的间隙漏出的密封部件。因此,在墨水供给针插到入墨水供给口内的情况下,有时容器会从墨水供给针经由阀部件或密封部件受到外力。由于容器受到外力,即使在容器安装于打印机的状态下,容器也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移动。
另外,在具有往复移动的托架的打印机上使用的容器中,容器受到伴随托架的往复移动的惯性力。即,在托架的移动方向从一个方向(例如,往方向)向另一方向(复方向)的移动方向切换时,因托架的加减速而向容器施加较大的惯性力(外力),存在容器旋转或摇动。
另外,根据容器上的接触部的配置位置,配置有接触部的部分有可能因外力而发生变形。由此,接触部的位置发生位移,有可能无法维持打印机侧端子与接触部的接触。
当容器移动时,容器的接触部的位置发生变动,有可能无法维持打印机侧端子与接触部的接触。因此,一直以来期望能够适当地维持打印机侧端子与接触部的接触的技术。特别是,容纳多种墨水的第二容器具有比容纳一种墨水的第一容器普遍重量大的倾向。因此,第二容器较大地承受由托架的加减速产生的惯性力,有可能随着托架的往复移动而大幅移动。在第二容器中,为了适当地维持打印机侧端子与接触部的接触,需要与第一容器不同的手段。另外,这样的要求并不限于容纳用于向打印机供给的墨水的容器,在容纳用于向打印机以外的液体喷射装置供给的液体的容器中是共通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容器,其与具备一个液体供给口的其他容器排列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的托架上,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当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作为Z方向、X方向和Y方向时,在所述X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托架;在所述托架内在所述X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液体供给针;设置在所述托架内的装置侧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托架内的装置侧卡合部。该容器具有:在所述Z方向上对置的底面和顶面;在所述Y方向上对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三个以上的奇数个的液体供给口,其在所述X方向上排列配置于所述底面上的、距离所述第二侧面比距离所述第一侧面更近的位置,并且分别具有沿着所述Z方向的中心轴线;多个接触部,其在所述X方向上排列配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距离所述底面比距离所述顶面更近的位置;以及卡合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比所述多个接触部靠所述顶面侧的位置,其中,在所述容器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安装状态下,所述液体供给口接纳所述液体供给针,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装置侧端子接触,作为所述卡合部件的一部分的容器侧卡合部卡定于所述装置侧卡合部的下侧的面,当将所述三个以上的奇数个的液体供给口中的、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作为第一中心轴线,将包含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且与所述X方向垂直的面作为第一中心面,将位于所述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旁边的两个所述液体供给口中的、靠近所述托架的所述X方向的中心的一侧的所述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作为第二中心轴线,将包含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且与所述X方向垂直的面作为第二中心面,将所述容器侧卡合部的所述X方向的中心作为卡合中心时,所述多个接触部中的设置在所述X方向的中央的中央接触部与所述第一中心面相交,在所述X方向上,所述多个接触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器侧卡合部所处的范围内,所述卡合中心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面与所述第二中心面之间。
根据上述方式,在容器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的托架上的安装状态下,能够抑制在受到伴随外力或托架的往复移动的惯性力的影响时的容器的移动。由此,能够减少接触部相对于装置侧端子的位置的变动。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1-2)上述方式,可以是,还具有:在所述X方向上对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以及凹部,其设置在以下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上: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交的角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交的角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交的角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交的角部,所述凹部接纳设置在所述托架上的、用于对所述容器的安装进行引导的引导用凸部,其中,所述凹部从所述底面侧向所述顶面侧延伸。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通过凹部而限制容器的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并且能够更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1-3)上述方式,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X方向的一个端部和所述X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至少任意一个端部处,设置有与设置在所述托架上的容器识别用凸部嵌合的凹凸部,所述凹凸部从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底面侧向所述顶面侧延伸。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通过凹凸部而限制容器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并且能够更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容器,其与具备一个液体供给口的其他容器排列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的托架上,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当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作为Z方向、X方向和Y方向时,沿着所述X方向往复移动的托架;在所述托架内在所述X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液体供给针;以及设置在所述托架上的装置侧端子。该容器具有:在所述Z方向上对置的底面和顶面;在所述Y方向上对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三个以上的奇数个的液体供给口,其在所述X方向上排列配置于所述底面上的、距离所述第二侧面比距离所述第一侧面更近的位置,并且分别具有沿着所述Z方向的中心轴线;以及多个接触部,其在所述X方向上排列配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距离所述底面比距离所述顶面更近的位置,其中,在所述容器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安装状态下,所述液体供给口接纳所述液体供给针,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装置侧端子接触,所述第二侧面具有:第一面部;第二面部;以及突出面部,其在所述Y方向上比所述第一面部以及所述第二面部更加向所述托架侧突出,其中,所述第一面部位于作为所述X方向的一个方向的-X方向侧,所述第二面部位于作为所述X方向的另一方向的+X方向侧,在所述X方向上,所述突出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面部与所述第二面部之间,所述突出面部与包含所述三个以上的奇数个的液体供给口中的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并且和与所述X方向正交的规定YZ平面相交,在所述突出面部上,设置有配置所述多个接触部的配置部,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突出面部的所述-X方向侧的第一侧部和所述+X方向侧的第二侧部位于设置在所述托架上的两个限制部之间,当向所述Y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二侧面侧朝向所述第一侧面侧的方向观察所述容器时,在所述X方向上,所述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突出面部所处的范围内,在所述X方向上,比所述中央的液体供给口靠所述-X方向侧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一面部所处的范围内,在所述X方向上,比所述中央的液体供给口靠所述+X方向侧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二面部所处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在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面部、第二面部以及突出面部,因此能够提高第二侧面的刚性。另外,根据该方式,在刚性更高的突出面部上设置配置部,并在该配置部上设置接触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从而能够更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使突出面部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位于两个限制部之间,能够通过限制部而抑制配置有接触部的突出面部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因此能够更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能够利用与第一面部以及第二面部在Y方向上对置的空间而设置限制部,因此能够增大限制部的Y方向的尺寸而提高限制部的刚性。因此,能够通过提高了刚性的限制部而限制突出面部的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
根据上述方式,在X方向上,突出面部设置在第一面部与第二面部之间,并且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在X方向上位于突出面部所处的范围内。由此,在X方向上,能够利用两个限制部从突出面部的X方向两侧均衡地限制突出面部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从而能够更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根据上述方式,在X方向上,突出面部设置在第一面部与第二面部之间,并且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在X方向上位于突出面部所处的范围内。由此,能够使第一面部以及第二面部的X方向的尺寸在某种程度上较大。其结果,由于能够使限制部的X方向的尺寸与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对应地在某种程度上较大,因此能够提高限制部的刚性。因此,能够通过提高了刚性的限制部而限制突出面部的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
根据上述方式,使用者在将容器向托架安装时,能够将突出面部作为标记。因此,能够降低在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反的状态下将容器向托架安装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在突出面部上设置用于配置有多个接触部的配置部,从而在使用者或制造者误使容器落下的情况下,配置部比其他部位先与落下面碰撞的可能性被提高。接触部大多设置在电路基板上。另外,在电路基板上或其周边,大多设置存储装置(存储器)。即,在上述方式中,在容器落下的情况下,电路基板或存储装置被积极地破坏。由此,在将容器安装在托架上时,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容易地检测出容器的不良。
(2-2)上述方式,可以是,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比所述多个接触部靠所述顶面侧的位置的卡合部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作为所述卡合部件的一部分的容器侧卡合部卡定于设置在所述托架上的装置侧卡合部的下侧的面。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具有卡合部件,能够减少容器的移动。由此,能够减少接触部相对于装置侧端子的位置的变动,从而能够更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2-3)上述2-2的方式,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侧部上,设置有向所述-X方向突出的第一突起,在所述第二侧部上,设置有向所述+X方向突出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Z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接触部更靠所述顶面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所述卡合部件更靠所述底面侧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两个限制部的一个所述限制部抵接,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两个限制部的另一个所述限制部抵接。
根据上述方式,第一突起与一个限制部抵接,第二突起与另一个限制部抵接,由此能够进一步限制突出面部的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从而能够进一步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另外,根据上述方式,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在Z方向上位于比接触部更靠顶面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卡合部件更靠底面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容器的摇动。
(2-4)上述方式,可以是,所述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突出面部上。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在刚性更高的突出面部上设置卡合部件,能够降低突出面部的变形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减少卡合部件的变形、卡定位置的偏移。因此,能够更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2-5)上述(2-1)方式,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侧部上,设置有向所述-X方向突出的第一突起,在所述第二侧部上,设置有向所述+X方向突出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Z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接触部更靠所述顶面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所述卡合部件更靠所述底面侧的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突起与所述两个限制部的一个所述限制部抵接,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两个限制部的另一个所述限制部抵接。
根据上述方式,第一突起与一个限制部抵接,第二突起与另一个限制部抵接,由此能够进一步限制突出面部的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从而能够进一步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另外,根据上述方式,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在Z方向上位于比接触部更靠顶面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容器的摇动。
(2-6)上述方式,可以是,在所述第一面部和所述第二面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突出面部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凹部和凸部的至少一者。根据上述方式,能够提高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的刚性。
(2-7)在上述方式中,还可以是,在所述底面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底面上的、距离所述第一侧面比距离所述第二侧面更近的位置,所述突起以隔着包含所述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且与所述X方向垂直的面的方式设置有两个。根据上述方式,通过突起,能够限制容器沿着与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YZ平面旋转的移动。
(2-8)上述方式,可以是,所述多个接触部中的设置在所述X方向的中央的中央接触部与包含所述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且与所述X方向垂直的面相交。根据上述方式,能够减小多个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
(2-9)上述方式,可以是,所述多个接触部配置成,以包含所述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且与所述X方向垂直的面为中心在所述X方向上对称。根据上述方式,能够减小接触部的最大变动量。
(2-10)上述方式,可以是,所述三个以上的奇数个的液体供给口配置在与所述X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根据上述方式,能够良好地维持液体供给口与液体供给针的连接,并且能够减少液体的泄漏或空气向液体供给针的侵入。
(2-11)上述方式,还可以是,具有凹部,该凹部设置在所述底面上的、距离所述第一侧面比距离所述第二侧面更近的位置,并且接纳设置在所述托架上的装置侧突起。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向凹部插入装置侧突起,能够限制容器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的位置的变动,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接触部与装置侧端子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以容器、容器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以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容器和打印头的液体喷射系统、具有具备一个液体供给口的容器和具备奇数个的液体供给口的容器的容器套件等方式而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托架的第一俯视图。
图3是托架的第二俯视图。
图4是托架的第一立体图。
图5是托架的第二立体图。
图6是说明接点机构的结构的第一说明图。
图7是说明接点机构的结构的第二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打印头的示意图。
图9是图2的9-9截面图。
图10是图2的10-10截面图。
图11是第一容器的第一立体图。
图12是第一容器的第二立体图。
图13是第二容器的第一立体图。
图14是第二容器的第二立体图。
图15是第二容器的俯视图。
图16是第二容器的仰视图。
图17是第二容器的后视图。
图18是第二容器的主视图。
图19是第二容器的左视图。
图20是第二容器的右视图。
图21是电路基板的主视图。
图22是电路基板的侧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第二容器的各要素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施加于第二容器的外力的第一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施加于第二容器的外力的第二图。
图26是用于说明限制第二容器的移动的结构的图。
图27是用于说明第二容器的X方向的移动的限制的图。
图28是表示第一参考例的第二容器的示意图。
图29是表示第二参考例的第二容器的示意图。
图30是图23的30-30截面图。
图31是图30的由四边形所包围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32是图23的32-32截面图。
图33是用于说明使用了转接器的第二容器的图。
图34是用于说明使用了转接器的第二容器的图。
图35是第二容器的概念图。
图36是第二容器的概念图。
图37是第二容器的概念图。
图38是第二容器的概念图。
图39是第二容器的概念图。
图40是第二容器的概念图。
图41是二体型的第二容器的概念图。
图42是二体型的第二容器的示意图。
图43是二体型的第二容器的概念图。
图44是二体型的第二容器的示意图。
图45是用于说明第二容器的图。
图46是用于说明第二容器的图。
图47是用于说明第二容器的图。
图48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端子形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49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端子形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50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端子形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51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端子形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标号说明]
5:容器套件;10:第一容器;12:外壳;13:顶面;14:底面;15:背面;16:正面;17:左侧面;18:右侧面;19:大气导入口;20、20a~20m、20V、20W:第二容器;21、21c、21d、21e、21f、21g、21h、21i、21j:外壳;22、23:间隔壁;30:电路基板;31:容器侧端子;50:液体喷射装置;60:容器支架;70、70A、70B:接点机构;71~79:端子;89:铰链;90:液体喷射系统;100:第一液体容纳室;120:卡合部件;122:容器侧卡合部;142:连通孔;150:阀机构;152:阀体;155:施力部件;180:液体供给口;183:膜;188:开口;200、200A、200B、200C:第二液体容纳室;201、201i:底面;202、202i:顶面;203、203i:第二侧面;204、204i:第一侧面;205、205i:第三侧面;206、206i:第四侧面;213、221、222:凹部;230、230k:卡合部件;231:第一端部;232:第二端部;233:凹部;235:容器侧卡合部;241:第二面部;242:第一面部;245:突出面部;246:第一突出面部;246A:第二侧部;246B:第一侧部;247:第二突出面部;248:第二突起;249:第一突起;250:凸部;252:凹部;257:凹凸部;258:凹部;258fa、258fb:面;262:第一突起;263:第二突起;264:凹部;270、270b:转接器;277:壳体部件;277i:外壳;278:容纳部件;278i:外壳;279:壳体部件;279j:外壳;280:液体供给口;280A:液体供给口;280B:液体供给口(中央液体供给口);280C:液体供给口;282:限制凸部;283A、283B、283C:周围部件;284:阀机构;285:施力部件;286:阀体;287:密封部;288:开口;289:液体供给部;292、292j:开口部;293:开口部;299:液体吸收体;400、400a~400d:电路基板;400fa:表面;400fb:背面;401:凸台槽;402:凸台孔;405:基板端部;431~439:容器侧端子;439P:第二外侧部分;499:容器侧端子组;510:控制部;515:印刷介质;517:柔性电缆;520:托架;522:托架电机;524:驱动带;532:输送电机;534:压纸卷筒;540:打印头;542:下表面;544A、544B、544C:第二种喷射口部;544D:第一种喷射口部;546、546A、546B、546C、546D:喷射口;601:装置侧底壁部;602:容器安装部;602T:第二安装部;602W:第一安装部;603: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4: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R:划分壁;605: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06: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11:区域;615:装置侧限制壁部;616:容器识别用凸部;617:引导用凸部;632、632A、632D:装置侧卡合部;633:面;635:限制部;635A:第一限制部;635B:第二限制部;635C:第三限制部;635fa:第一限制壁面;635fb:第二限制壁面;635fc:第三限制壁面;635fd:第四限制壁面;638:装置侧突起;640、640A~640D:液体供给针;642:顶端部;645:基端部;701、702:狭缝;703、704:接点形成部件;705:保持部件;710~790:装置侧端子;790A:中继基板;792:端部;793:端部;799:装置侧端子组;2001:管;2001b:管;2002:外部罐;CX:中心轴线;CC:中心轴线(第一中心轴线);CE:卡合中心;CM:中心轴线(第三中心轴线);CN:中心轴线(第二中心轴线);CT:中心轴线;FLA~FLD:流路;FM:膜;FP1~FP3:外力;L1:角部;L2:角部;L3:角部;ML3:旋转力矩;MR3:旋转力矩;MXY1:旋转力矩;MXY1t:旋转力矩;MXY1w:旋转力矩;MXY2:旋转力矩;MXZ:旋转力矩;PC:第一中心面;PCP:平面;PL:第三中心面;PN:第二中心面;R1:角部;R2:角部;R3:角部;R30:四边形;RN1:第一端子列;RN2:第二端子列;W241:范围;W242:范围;W246:范围;WA:范围;WE:范围;XCP:中央;cp:接触部;cpc:中央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液体喷射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90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中绘制有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图1的X轴、Y轴和Z轴与其他图的X轴、Y轴和Z轴相对应。关于此后所示的图,也根据需要标注有X轴、Y轴和Z轴。将沿着X轴的方向作为X方向,将沿着Y轴的方向作为Y方向,将沿着Z轴的方向作为Z方向。另外,将X方向的一侧的方向作为+X方向,将X方向的另一侧的方向作为-X方向。另外,将Y方向的一侧的方向作为+Y方向,将另一侧的方向作为-Y方向。另外,将Z方向的一侧的方向作为+Z方向,将另一侧的方向作为-Z方向。在液体喷射系统90设置在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XY平面(水平面)上的状态下,Z方向为上下方向,+Z方向为重力反方向(上方向),-Z方向为重力方向(下方向)。另外,在液体喷射系统90中,Y方向为前后方向,X方向为宽度方向(左右方向)。
液体喷射系统90具备由两种容器10、20构成的容器套件5和液体喷射装置50。在液体喷射系统90中,由使用者向液体喷射装置50的容器支架60可装卸地安装两种容器10、20。液体喷射装置50是能够对应向最大约A3尺寸的纸张的印刷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50具有能够喷射三种以上的液体的打印头540。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头540能够喷射颜色不同的四种墨水(黑色墨水、黄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青色墨水)。在此,也将容器10称为“第一容器10”,将容器20称为“第二容器20”。
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在X方向上排列并安装在容器支架60上。第一容器10容纳一种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器10容纳黑色墨水。第二容器20容纳黄色墨水、品红色墨水和青色墨水这三种墨水。即,第二容器20容纳打印头540所能够喷射的三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种)的液体中除了第一容器10所容纳的一种液体以外的剩余种类的液体中的多种液体。在此,安装在容器支架60上的容器的数量、种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两个第一容器10和一个第二容器20安装在容器支架60上。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根据容器的数量改变容器支架60的结构即可。另外,容纳在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中的液体的种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在第二容器20中容纳其他颜色(例如,浅品红色、淡青色)的墨水。另外,第二容器20可以是能够容纳两种液体的结构,也可以是能够容纳四种以上的液体的结构。
除了容器支架60之外,液体喷射装置50还具备控制部510和具有容器支架60的托架520。托架520具备上述的打印头540。液体喷射装置50使墨水从安装在容器支架60上的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经由后述的液体供给针向打印头540流通。流通至打印头540的墨水从打印头540向纸、标签等印刷介质515喷出(供给)。由此,利用打印头540向印刷介质515印刷文字、图形以及图像等数据。
控制部510控制液体喷射装置50的各部分。托架52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印刷介质515相对移动。打印头540具备墨水喷出机构,其将从安装在容器支架60上的容器10、20供给的墨水向印刷介质515喷出。控制部510与托架520之间通过柔性电缆517电连接,打印头540的墨水喷出机构基于来自控制部510的控制信号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520具备打印头540和容器支架60。这样,在使打印头540移动的托架520上的容器支架60上安装容器20的液体喷射装置50的类型亦称为“托架装载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与托架520不同的部位构成不动的容器支架60,经由柔性管向托架520的打印头540供给来自安装在容器支架60上的容器20的墨水。这种打印机的类型亦称为“非托架装载型”。
液体喷射装置50具备主扫描输送机构和副扫描输送机构,该主扫描输送机构和副扫描输送机构用于使托架520与印刷介质515相对地移动而实现对印刷介质515的印刷。液体喷射装置50的主扫描输送机构具备托架电机522和驱动带524。通过驱动带524向托架520传递托架电机522的动力,使托架520沿着X方向往复移动。液体喷射装置50的副扫描输送机构具备输送电机532和压纸卷筒534,通过向压纸卷筒534传递输送电机532的动力,从而向+Y方向输送印刷介质515。有时亦将托架520往复移动的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将输送印刷介质515的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扫描方向为X方向,副扫描方向为Y方向。主扫描输送机构的托架电机522和副扫描输送机构的输送电机532基于来自控制部510的控制信号而动作。
A-2.托架520的结构:
图2是托架520的第一俯视图。图3是托架520的第二俯视图。图4是托架520的第一立体图。图5是托架520的第二立体图。图6是说明接点机构70A的结构的第一说明图。图7是说明接点机构70A的结构的第二说明图。图2还图示有已正确地安装在容器支架60的设计好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的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正确地安装在设计好的安装位置的状态”是指,容器10、20位于后述的容器侧端子组的各端子分别与液体喷射装置50的接点机构70的装置侧端子组的对应的各端子接触的位置的状态。
容器支架60(图4、图5)具有五个壁部601、603、604、605、606。由这五个壁部601、603、604、605、606形成的凹部成为用于安装容器10、20的容器安装部602(亦称为“容器容纳室602”)。容器安装部602(图2、图3)具有位于+X方向侧并用于安装第一容器10的第一安装部602W和位于-X方向侧并用于安装第二容器20的第二安装部602T。容器安装部602的上侧(+Z方向侧)开口,容器10、20经由该开口在容器支架60上装卸。将壁部601亦称为“装置侧底壁部601”。将壁部603亦称为“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将壁部604亦称为“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将壁部605亦称为“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05”。将壁部606亦称为“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06”。
装置侧底壁部601(图4)形成凹形状的容器安装部602的底面。第一~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03、604、605、606从装置侧第一壁部601向+Z方向立起,形成凹形状的容器安装部602的侧面。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与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在Y方向上对置。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位于-Y方向侧,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位于+Y方向侧。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05与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06在X方向上对置。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05位于+X方向侧,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06位于-X方向侧。
容器支架60(图3~5)还具备多个液体供给针640和具有装置侧端子的多个接点机构70。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液体供给针640设置有四个。在区别使用四个液体供给针640的情况下,使用标号“640A”、“640B”、“640C”、“640D”。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接点机构70设置有两个。在区别使用两个接点机构70的情况下,使用标号“70A”、“70B”。
液体供给针640(图5)设置在托架520(容器支架60)内的容器安装部602上。液体供给针640在内部具有使液体流通的流路。液体供给针640插入到容器10、20的对应的液体供给口180、280(图2)内。由此,容纳在容器10、20中的液体被导入至液体供给针640的内部的流路。被导入至液体供给针640中的液体被供给到打印头540。
液体供给针640(图5)是从装置侧第一壁部601向+Z方向延伸的部件,具有基端部645和顶端部642。液体供给针640的基端部645侧为圆柱形状,顶端部642侧为随着朝向+Z方向侧而外径变小的大致圆锥形状。基端部645形成液体供给针640的-Z方向侧端部。顶端部642形成液体供给针640的+Z方向侧端部。在顶端部642上,形成有用于将从容器10、20供给的液体导入至内部的流路的导入孔。液体供给针640具有沿着Z方向的中心轴线C。
四个液体供给针640A~640D(图3)在X方向上排列配置。四个液体供给针640A~640D配置在装置侧底壁部601中的、由从装置侧底壁部601向+Z方向立起的框状的装置侧限制壁部615包围的部分中。三个液体供给针640A~640C配置在由装置侧限制壁部615包围的区域中的、位于-X方向侧的区域611内。一个液体供给针640D配置在由装置侧限制壁部615包围的区域中的、位于+X方向侧的区域612内。在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安装在容器支架60上的状态(安装状态)下,装置侧限制壁部615限制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的移动。具体而言,装置侧限制壁部615限制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的沿着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XY平面的移动。关于通过装置侧限制壁部615来限制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的移动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三个液体供给针640A~640C(图3)配置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三个液体供给针640A~640C分别插入到第二容器20所具有的三个对应的液体供给口280中。由此,容纳在第二容器20中的不同种类的液体分别在三个液体供给针640A~640C内流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供给针640A中流通黄色墨水,在液体供给针640B中流通品红色墨水,在液体供给针640C中流通青色墨水。液体供给针640D插入到第一容器10所具有的一个液体供给口180中。由此,容纳在第一容器10中的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黑色墨水)在液体供给针640D内流通。流入各液体供给针640A~640D的液体被供给至打印头540(图2)。
接点机构70(图4)设置在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上。接点机构70A具有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二容器20的后述接触部接触的装置侧端子(装置侧端子组799)。接点机构70B具有在第一容器10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一容器10的后述接触部接触的装置侧端子(装置侧端子组799)。
由于两个接点机构70A、70B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利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的接点机构70A进行说明。接点机构70A(图6、图7)具有与第二容器20(在接点机构70B的情况下为第一容器10)的容器侧端子组接触的接点形成部件703、704。在接点机构70A(图6)上,以与容器侧端子组499的各容器侧端子431~439对应的方式,以大致一定的间距交替地形成有深度不同的两种的多个狭缝701、702(图7)。
在各狭缝701、702内,配置有保持部件705(图6)。在各狭缝701、702的保持部件705中,嵌入有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接点形成部件703、704。接点形成部件703、704能够以与保持部件705接触的部分为支点,两端部向包含Y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接点形成部件703、704的两端部中向容器安装部602内露出的端部792与第二容器20(在接点机构70B的情况下为第一容器10)的电路基板400(在第一容器10中为后述的电路基板30)所具有的各容器侧端子431~439中的对应的容器侧端子弹性接触。如图6所示,端部792被容器侧端子组499向-Y方向侧按压,由此与无负荷状态相比向-Y方向侧弹性变形。由此,通过端部792向+Y方向按压容器侧端子组499,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接点形成部件703、704与容器侧端子组499的接触。
在容器侧端子431~439中,与接点形成部件703、704接触的部分成为接触部。在图7中,示出有接点形成部件703、704的与容器侧端子431~439接触的部分710~790。即,与容器侧端子431~439接触的部分710~790作为用于将液体喷射装置50的控制部510(图1)与容器侧端子431~439电连接的装置侧端子而发挥功能。以下,将图7所示的与容器侧端子431~439接触的部分710~790亦称为装置侧端子710~790。另外,将装置侧端子710~790亦统称为装置侧端子组799。
另一方面,接点形成部件703、704中位于容器安装部602的外侧的端部793(图6)与设置在液体喷射装置50的中继基板790A上的端子71~79中的对应的端子弹性接触。
容器支架60还具备装置侧卡合部632(图4)、作为限制部的限制部635(图4、图5)、容器识别用凸部616(图3)、装置侧突起638(图3、图5)。
装置侧卡合部632(图4)设置在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上,并且设置在比接点机构70靠+Z方向侧。装置侧卡合部632设置有两个。在区别使用两个装置侧卡合部632的情况下,使用标号“632A”、“632D”。装置侧卡合部632是从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向容器安装部602侧(+Y方向侧)突出的突出片。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设置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的装置侧卡合部632A卡定第二容器20的后述的卡合部件。在第一容器10的安装状态下,设置于第一安装部602W上的装置侧卡合部632D卡定第一容器10的后述的卡合部件。
限制部635(图4、图5)是从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向容器安装部602侧(+Y方向侧)突出的壁部。限制部635位于比装置侧卡合部632靠下侧且在Z方向上至少位于接点机构70所处的范围内。限制部635设置有三个。在区别使用三个限制部635的情况下,使用标号“635A”、“635B”、“635C”。
第一限制部635A位于比接点机构70A更靠-X轴方向侧的位置。第二限制部635B位于比接点机构70A更靠+X方向侧的位置,且比接点机构70B更靠-X方向侧的位置。第三限制部635C位于比接点机构70B更靠+X方向侧的位置。
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以在X方向上夹持接点机构70A的方式配置。即,接点机构70A配置在由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形成X方向的侧面的空间部中。另外,第二限制部635B和第三限制部635C以在X方向上夹持接点机构70B的方式配置。即,接点机构70B配置在由第二限制部635B和第三限制部635C形成X方向的侧面的空间部中。
第一限制部635A(图5)具有在X方向上与接点机构70A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对置的第一限制壁面635fa。第一限制壁面635fa形成第一限制部635A的+X方向侧侧面。第一限制壁面635fa是朝向+X方向的面。即,第一限制壁面635fa是与Y方向和Z方向大致平行的面。
第二限制部635B(图4)具有在X方向上与接点机构70A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对置的第二限制壁面635fb。第二限制壁面635fb是在X方向上隔着接点机构70A的装置侧端子组799而与第一限制壁面635fa对置的面,是朝向-X方向的面。即,第二限制壁面635fb是与Y方向和Z方向大致平行的面。第二限制壁面635fb形成第二限制部635B的-X方向侧侧面。第二限制部635B还具有在X方向上与接点机构70B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对置的第三限制壁面635fc(图5)。第三限制壁面635fc形成第二限制部635B的+X方向侧侧面。第三限制壁面635fc是朝向+X方向的面。即,第三限制壁面635fc是与Y方向和Z方向大致平行的面。
第三限制部635C(图4)具有在X方向上与接点机构70B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对置的第四限制壁面635fd。第三限制部635C也可以构成为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05的一部分。第四限制壁面635fd是在X方向上隔着接点机构70B的装置侧端子组799而与第三限制壁面635fc对置的面,是朝向-X方向的面。即,第四限制壁面635fd是与Y方向和Z方向大致平行的面。
容器识别用凸部616(图3)是用于防止第二容器20以外的容器安装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的部件,是从装置侧底壁部601向+Z方向延伸的凸形状。第二容器20具有与容器识别用凸部616嵌合的凹凸部。第二容器20以外的容器,例如第一容器10、在机型不同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使用的容器,不具有与容器识别用凸部616嵌合的凹凸部。通过容器识别用凸部616,能够减少安装与本来安装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的第二容器20不同的容器的可能性。容器识别用凸部616位于第二安装部602T中的+X方向侧(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05侧)和+Y方向侧(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侧)。
装置侧突起638(图3、图5)是从装置侧第一壁部601向+Z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装置侧突起638插入到第二容器20的后述的凹部中。装置侧突起638位于第二安装部602T中的+Y方向侧(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侧)。
容器支架60还具有引导用凸部617(图3~5)。引导用凸部617是设置于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与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06交叉的角部,并向容器安装部602的第二安装部602T侧突出的部件。引导用凸部617从装置侧第一壁部601向+Z方向延伸。引导用凸部617引导第二容器20向第二安装部602T的安装。另外,引导用凸部617是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二容器20抵接的部分。
容器支架60(图3~5)还具有划分壁604R。划分壁604R是从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向容器安装部602的内侧(-Y方向侧)突出的板状部件。划分壁604R从装置侧底壁部601延伸至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的上端部。划分壁604R位于第一安装部602W与第二安装部602T的边界。
图8是用于说明打印头540的示意图。图9是图2的9-9截面图。打印头540(图8)具有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544B、544C。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图9)与容纳一种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黑色墨水)的第一容器10的第一液体容纳室100(图9)连通。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喷射第一容器10容纳的一种液体。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与第二容器20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图9)连通。第二种喷射口部544B与第二容器20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B(图9)连通。第二种喷射口部544C与第二容器20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C(图9)连通。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容纳黄色墨水,第二液体容纳室200B容纳品红色墨水,第二液体容纳室200C容纳青色墨水。即,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544C与第二容器20所容纳的多种液体的每种对应地设置,分别喷射多种液体的对应的液体。
如图8所示,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和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544B、544C分别具有形成在打印头540的下表面542上的多个喷射口546。经由液体供给针640(640A~640D)以及流路FLA~FLD(图9)向打印头540供给的液体从喷射口546向外部(例如,印刷介质515)喷射。在区别使用各喷射口部544A~544D所具有的喷射口546的情况下,使用标号“546A”、“546B”、“546C”、“546D”。
从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的各喷射口546D(图8)喷射从第一容器10向打印头540供给的一种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黑色墨水)。从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544C的各喷射口546A~546C分别喷射第二容器20所容纳的三种液体中的一种液体。具体而言,从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的各喷射口546A喷射黄色墨水,从第二种喷射口部544B的各喷射口546B喷射品红色墨水,从第二种喷射口部544C的各喷射口546C喷射青色墨水。三个喷射口部544A~544C的各喷射口546A~546C的数量相同。
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所具有的喷射口546D的数量比各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544C所具有的喷射口546A~546C的数量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口546D的数量为喷射口546A、喷射口546B、喷射口546C的数量的三倍。由此,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每单位时间能够喷射液体的最大喷射量比各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544C多。例如,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的最大喷射量为6g/分钟,各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544C的最大喷射量为2g/分钟。另外,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和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544C的最大喷射量通过喷射口546D的数量以及喷射口546A~546C的数量进行调整,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控制液体的喷射的液体喷射机构(例如,压电振动元件)的种类或性能而改变最大喷射量,也可以通过改变喷射口546A~546D的开口直径而改变最大喷射量。
A-3.容器的内部结构和容器的安装状态的概略说明:
利用上述图9和图10对第一容器10、第二容器20的内部结构以及第一容器10、第二容器20向容器支架60的安装状态的概略进行说明。图10是图2的10-10截面图,另外,示意性地示出图10的一部分。
如图9所示,在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在X方向上,第二容器20与容器支架60(具体为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06)的间隔D1比第一容器10与第二容器20的间隔D2大。
在第一容器10向容器支架60的安装状态下(图9),液体供给针640D插入到第一容器10的液体供给口180内。由此,经由液体供给针640D从第一液体容纳室100向打印头540供给黑色墨水。第一液体容纳室100不具有用于保持(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体。即,第一容器10是直液型的容器。在第一液体容纳室100内,配置有用于对连接第一液体容纳室100与液体供给口180的流路进行开闭的阀机构150。阀机构150例如是与日本专利特开2013-248786号公报的阀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阀机构150具有封堵连通孔142的阀体152。连通孔142和阀体152设置在连接第一液体容纳室100与液体供给口180的流路的中途。由于墨水从第一液体容纳室100朝向液体供给口180流动,因此将液体供给口180侧作为下游侧。连接第一液体容纳室100与液体供给口180的流路一般通过阀体152受到施力部件155的作用力而封堵连通孔142而被关闭。在该状态下,在比阀体152靠下游侧的液体被消耗,阀体152的下游侧的负压成为规定的大小时,阀体152克服施力部件155的作用力而向离开连通孔142的方向位移。当阀体152脱离连通孔142时,液体经由连通孔142从阀体152的上游侧的部分向下游侧的部分供给。当向比阀体152靠下游侧的部分供给了规定量的液体而成为预先设定的压力(负压)时,阀体152基于施力部件155的作用力而以封堵连通孔142的方式位移。另外,第一液体容纳室100与大气连通,随着液体的消耗,向第一液体容纳室100导入大气。
在第二容器20向容器支架60的安装状态下,对应的液体供给针640插入到第二容器20的液体供给口280内。由此,经由液体供给针640从第二液体容纳室200向打印头540供给黄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青色墨水。第二容器20具有分别容纳三种液体的多个(本实施液体中为三个)第二液体容纳室200。在区别使用三个第二液体容纳室200的情况下,使用标号“200A”、“200B”、“200C”。三个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C以彼此的液体不混合的方式被间隔壁22、23划分。在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中容纳有黄色墨水,在第二液体容纳室200B中容纳有品红色墨水,在第二液体容纳室200C中容纳有青色墨水。三个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C分别容纳有液体吸收体(液体保持部件)299。液体吸收体299是用于通过规定的毛细管力而保持(吸收)液体的部件,例如可以是氨酯泡沫那样的发泡性部件,也可以是将聚丙烯加工成纤维状的材料捆扎而成的纤维部件。各液体吸收体299配置在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C内的大致整个区域。与第一液体容纳室100不同,在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C中未设置阀机构150。在第二容器20中,由于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C内的负压通过液体吸收体299的毛细管力而被维持,因此不需要阀机构150。另外,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C的上游侧部分分别与大气连通,随着液体的消耗,向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C导入大气。
在液体供给口180、280A~280C的内部分别配置有阀机构284。阀机构284(图10)对液体供给口180、280的内部流路进行开闭。阀机构284从液体供给口180、280的顶端侧起依次具备密封部(阀座)287、阀体286、施力部件285。密封部287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密封部287例如由橡胶、人造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密封部287被压入液体供给口180、280的内部。密封部287通过在安装状态下与液体供给针640的外周面气密性接触,从而抑制液体从液体供给口180、280与液体供给针640之间的间隙漏出到外部。阀体286是大致圆柱状的部件。阀体286在容器10、20被安装到容器支架60之前的状态(未安装状态)下,被施力部件285向朝向密封部287的方向施力,封堵形成在密封部287上的孔。即,在未安装状态下,阀机构284为关闭状态。施力部件285为压缩螺旋弹簧。在容器10、20的安装状态下,通过液体供给针640将阀体286向离开密封部287的方向按压,使阀体286脱离密封部287。由此,阀机构284成为打开状态。
如图10所示,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第二容器20的卡合部件230卡定于装置侧卡合部632A的下侧的面633。面633是朝向-Z方向的面。卡合部件230是为了将第二容器20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而由使用者操作的部件,是具有弹性的手柄。卡合部件230具有卡定于面633的容器侧卡合部235。安装状态的第二容器20受到从接点机构70A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向电路基板400的容器侧端子组499的+Y方向的作用力(外力)FP1。另外,安装状态的第二容器20受到因液体供给针640将阀体286向+Z方向侧上推而使施力部件285压缩进而产生的外力(反作用力)FP2。另外,安装状态的第二容器20通过由液体供给针640A~640C按压密封部287而弹性变形。由于该弹性变形的反作用力,受到沿着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XY平面的外力FP3。外力FP3包括X方向的外力、Y方向的外力。
在安装状态下,第二容器20的容器侧卡合部235卡定于装置侧卡合部632A的面633。通过容器侧卡合部235与装置侧卡合部632A卡合,限制第二容器20因外力FP2而向+Z方向移动。关于用于限制第二容器20因外力FP1或外力FP3而移动的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A-4.第一容器10的详细结构:
图11是第一容器10的第一立体图。图12是第一容器10的第二立体图。第一容器10向容器支架60的安装方向为-Z方向,拆卸方向为+Z方向。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容器10的外观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第一容器10的外表面(外壳)12具备六个面。六个面是底面14、顶面13、正面(第一侧面)16、背面(第二侧面)15、左侧面(第三侧面)17、右侧面(第四侧面)18。六个面13~18构成第一容器10的外壳12。各面13~18为平面状。所谓平面状包括,面整个区域完全平坦的情况、以及在面的一部分具有凹凸的情况。即,也可以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些许凹凸。各面13~18的俯视图中的外形均为大致长方形。
第一容器10具有容纳一种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黑色墨水)的第一液体容纳室100。第一液体容纳室100容纳的一种液体(黑色墨水)是含有颜料的墨水(颜料墨水)。颜料墨水是使颜料分散在水等分散介质中的墨水。
底面14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一容器10的底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底面壁部(底壁)14”。另外,顶面13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一容器10的上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顶面壁部(上壁)13”。另外,正面16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一容器10的正面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正面壁部(正面壁)16”。另外,背面15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一容器10的背面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背面壁部(背面壁)15”。另外,左侧面17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一容器10的左侧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左侧面壁部(左侧面壁)17”。另外,右侧面18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一容器10的右侧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右侧面壁部(右侧面壁)18”。另外,“壁部”或“壁”不需要由单一的壁形成,也可以由多个壁形成。
顶面13与底面14在Z方向上对置。顶面13位于+Z方向侧,底面14位于-Z方向侧。在安装状态下,底面14与容器支架60的装置侧底壁部601(图4)相对。顶面13和底面14在安装状态下为水平的面。顶面13和底面14与背面15、正面16、左侧面17、右侧面18以大致直角相交。顶面13和底面14是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面。顶面13和底面14是与Z方向正交的面。当将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面(与Z方向正交的面)作为XY平面时,顶面13和底面14是与XY平面平行的面。
背面15与正面16在Y方向上对置。背面15位于-Y方向侧,正面16位于+Y方向侧。在安装状态下,背面15与容器支架60的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图4)相对。在安装状态下,正面16与容器支架60的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图4)相对。背面15和正面16在安装状态下为垂直的面。背面15和正面16与顶面13、底面14、右侧面18、左侧面17以大致直角相交。背面15和正面16是与X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背面15和正面16是与Y方向正交的面。当将与X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与Y方向正交的面)作为XZ平面时,背面15和正面16是与XZ平面平行的面。
左侧面17和右侧面18在X方向上对置。左侧面17位于+X方向侧,右侧面18位于-X方向侧。在安装状态下,左侧面17与容器支架60的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05(图4)相对。在安装状态下,右侧面18与第二容器20相对。左侧面17和右侧面18在安装状态下为垂直的面。左侧面17和右侧面18与顶面13、底面14、背面15、正面16以大致直角相交。左侧面17和右侧面18是与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左侧面17和右侧面18是与X方向正交的面。当将与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与X方向正交的面)作为YZ平面时,左侧面17和右侧面18是与YZ平面平行的面。
如果比较第一容器10的长度(Y方向的尺寸)、宽度(X方向的尺寸)、高度(Z方向的尺寸)的尺寸,则长度最大,宽度最小。另外,第一容器10的长度、宽度、高度的大小关系可以任意地变更,例如也可以使高度最大,宽度最小,还可以使高度、长度、宽度分别相等。
如图11所示,在底面14上突出配置有一个液体供给口180。液体供给口180为大致圆筒形状。液体供给口180具有沿着Z方向的中心轴线CT。如图9所示,在第一容器10安装在托架520上的安装状态下,设置在容器支架60的第一安装部602W(图2、图3)上的液体供给针640D(图2)插入液体供给口180中。在液体供给口180的端面上形成有用于使第一液体容纳室100的墨水向外部流通的开口188。在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50的第一安装部602W之前的第一容器10中,开口188被膜183封堵。膜183构成为,在第一容器10向第一安装部602W安装时,被液体供给针640D弄破。
如图12所示,在背面15的、距离底面14比距离顶面13更近的位置设置有电路基板30。
电路基板30的结构与后述的第二容器20的电路基板400相同。形成有多个(九个)接触部的多个(九个)容器侧端子31形成在电路基板30的表面上。多个容器侧端子31在安装状态下分别与接点机构70B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图4)接触。由此,电路基板30与液体喷射装置50的控制部510(图1)电连接。另外,在电路基板30的背面上,设置有可改写的存储装置(存储器)。在存储装置中,存储有第一容器10的墨水消耗量或墨水颜色等与第一容器10有关的信息。
另外,在背面15的比电路基板30靠顶面13侧处,设置有作为手柄的卡合部件120。卡合部件120的-Z方向侧的端部与背面15连接,以-Z方向侧的端部为中心向具有Y方向成分量的方向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被用于第一容器10向容器支架60(图1)的装卸。卡合部件120具有容器侧卡合部122,该容器侧卡合部122卡定于装置侧卡合部632D(图4)的下侧的面(朝向-Z方向的面)633(图10)。容器侧卡合部122是从卡合部件120的主体向-Y方向侧突出的突起。
如图11所示,在右侧面18上形成有大气导入口19。大气导入口19是用于向第一液体容纳室100导入大气(空气)的开口。
A-5.第二容器20的详细结构:
图13是第二容器20的第一立体图。图14是第二容器20的第二立体图。图15是第二容器20的俯视图。图16是第二容器20的仰视图。图17是第二容器20的后视图。图18是第二容器20的主视图。图19是第二容器20的左视图。图20是第二容器20的右视图。图21是电路基板400的主视图。图22是电路基板400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第二容器20与具备一个液体供给口的其他容器(第一容器)10在X方向上排列地安装在托架520上。与第一容器10的情况相同,第二容器20向容器支架60的安装方向为-Z方向,拆卸方向为+Z方向。
第二容器20(图13)的长度(Y方向的尺寸)、宽度(X轴方向的尺寸)、高度(Z方向的尺寸)的尺寸,则长度最大,宽度最小。另外,第二容器20的长度、宽度、高度的大小关系可以任意地变更,例如也可以使高度最大、宽度最小,还可以使高度、长度、宽度分别相等。另外,第二容器20的X方向的尺寸比第一容器10大。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容器20的外观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第二容器20的外壳21具备六个面。六个面是底面201、顶面202、第一侧面(正面)204、第二侧面(背面)203、第三侧面(左侧面)205、第四侧面(右侧面)206。六个面201~206构成第二容器20的外壳21。各面201~206为平面状。所谓平面状包括,面整个区域完全平坦的情况、以及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凹凸的情况。即,也可以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些许凹凸。各面201~206的俯视图中的外形均为大致长方形。
第二容器20(图15)具有在内部分别容纳上述多种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黄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青色墨水)中的一种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第二容器20容纳的多种液体(黄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青色墨水)分别是染料墨水。
底面201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二容器20的底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底面壁部(底壁)201”。另外,顶面202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二容器20的上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顶面壁部(上壁)203”。另外,第一侧面204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二容器20的正面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正面壁部(正面壁)204”。另外,第二侧面203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第二容器20的背面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背面壁部(背面壁)203”。另外,第三侧面205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左侧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左侧面壁部(左侧面壁)205”。另外,第四侧面206是包含在安装状态下形成右侧壁的壁的概念,也可以称为“右侧面壁部(右侧面壁)206”。另外,“壁部”或“壁”不需要由单一的壁形成,也可以由多个壁形成。
如图19所示,底面201与顶面202在Z方向上对置。底面201位于-Z方向侧,顶面202位于+Z方向侧。在安装状态下,底面201与容器支架60的装置侧底壁部601(图4)相对。底面201和顶面202在安装状态下为水平的面。底面201和顶面202与第一侧面204、第二侧面203、第三侧面205、第四侧面206以大致直角相交。底面201和顶面202是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面。底面201和顶面202是与Z方向正交的面。当将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面(与Z方向正交的面)作为XY平面时,底面201和顶面202是与XY平面平行的面。
如图15所示,第一侧面204与第二侧面203在Y方向上对置。第一侧面204位于+Y方向侧,第二侧面203位于-Y方向侧。在安装状态下,第一侧面204与容器支架60的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图4)相对。第二侧面203与容器支架60的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图4)相对。第一侧面204和第二侧面203在安装状态下为垂直的面。第一侧面204和第二侧面203与底面201(图19)、顶面202(图19)、第三侧面205、第四侧面206以大致直角相交。第一侧面204和第二侧面203是与X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第一侧面204和第二侧面203是与Y方向正交的面。当将与X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与Y方向正交的面)作为XZ平面时,第一侧面204和第二侧面203是与XZ平面平行的面。
如图15所示,第三侧面205与第四侧面206在X方向上对置。第三侧面205位于+X方向侧,第四侧面206位于-X方向侧。在安装状态下,第三侧面205与第一容器10相对。在安装状态下,第四侧壁206与容器支架60的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06(图4)相对。第三侧面205和第四侧面206与底面201、顶面202、第一侧面204、第二侧面203以大致直角相交。第三侧面205和第四侧面206是与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第三侧面205和第四侧面206是与X方向正交的面。当将与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与X方向正交的面)作为YZ平面时,第三侧面205和第四侧面206是与YZ平面平行的面。
如图13和图17所示,第二容器20在第二侧面203上具有电路基板400和卡合部件230。
第二侧面203具有第一面部242、第二面部241和突出面部245。突出面部245是比第一面部242以及第二面部241更加向容器支架60侧(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Y方向侧)突出的部分。突出面部245的壁的厚度(Y方向的尺寸)比第一面部242和第二面部241的壁的厚度(Y方向的尺寸)大,刚性比第一面部242以及第二面部241高。突出面部245具有第一突出面部246和第二突出面部247,第一突出面部246在X方向上设置在第一面部242与第二面部241之间,第二突出面部247与第一突出面部246的+Z方向侧端部连接。第一面部242位于比第一突出面部246更靠作为X方向的一个方向侧的-X方向侧的位置。第二面部241位于比第一突出面部246更靠作为X方向的另一方向侧的+X方向侧的位置。
第一突出面部246从底面201与第二侧面203相交的部分向+Z方向延伸至第二容器20的Z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第一突出面部246是大致长方形形状的部件。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第一突出面部246配置在第一限制部635A与第二限制部635B(图4)之间。在第一突出面部246上设置有电路基板400。在电路基板400的表面400fa上,配置有与第二安装部602T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图7)接触的多个接触部cp。表面400fa作为配置多个接触部cp的配置部发挥功能。关于电路基板400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第一突出面部246具有位于第一面部242侧(-X方向侧)的第一侧部246B和位于第二面部241侧(+X方向侧)的第二侧部246A。第一侧部246B是形成第一突出面部246的第一面部242侧的侧面,是朝向-X方向的部分。第二侧部246A是形成第一突出面部246的第二面部241侧的侧面,是朝向+X方向的部分。
在第一侧部246B上,设置有向-X方向突出的第一突起249。在第二侧部246A上,设置有向+X方向突出的第二突起248。第一突起249和第二突起248在Z方向上位于比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更靠顶面202侧(+Z方向侧)的位置。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第一突起249与第一限制部635A(图5)抵接。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第二突起248与第二限制部635B(图4)抵接。
在第一面部242上,与突出面部245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凹部222。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22设置有三个。在第二面部241上,与突出面部245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凹部221。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21设置有三个。通过凹部222、221能够提高第一面部242和第二面部241的刚性。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凸部以代替凹部222、221,也可以设置凹部222、221和凸部这两者。这样,也能够提高第一面部242和第二面部241的刚性。
第二突出面部247是沿着X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第二突出面部247与卡合部件230的基端部(第一端部)231连接。
如图17所示,电路基板400设置在第一突出面部246上。电路基板400具有形成于+Z方向侧的端部的凸台槽401和形成于-Z方向侧的端部的凸台孔402。电路基板400利用凸台槽401和凸台孔402而固定在容器20的第一突出面部24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台槽401和凸台孔402穿过第二容器20的X方向的中央,并且与同Y方向和Z方向平行(与X方向垂直的)平面PCP相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凸台槽401和凸台孔402中的至少一者从电路基板400省略,而使用粘接剂将电路基板400固定于第一突出面部246,也可以使用设置于第一突出面部246侧的卡合爪(图中未示出)固定电路基板400。
如图22所示,电路基板400具有设置在作为配置部的表面400fa上的容器侧端子组499(图22)和设置在背面400fb上的存储装置420。表面400fa和背面400fb为平面。表面400fa是与第二容器20的安装方向(-Z方向)平行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400fa是与X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在安装在第二容器20上的状态下,将表面400fa中位于最靠+Z方向侧的部分(一边)亦称为基板端部405。
容器侧端子组499由九个容器侧端子431~439构成。存储装置420存储与第二容器20有关的信息。作为与第二容器20有关的信息,例如具有表示容纳的液体的种类的信息、表示容纳的液体的量的信息、表示液体的消耗量的信息、表示第二容器20的制造年月日的信息。
如图21所示,九个容器侧端子431~439分别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以形成两列与安装方向即-Z方向大致垂直的列的方式配置。大致垂直的列是在第二容器2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的列。将两个列中的安装方向的里侧(-Z方向侧)的列称为第一端子列RN1(下侧列RN1),将安装方向的近前侧(+Z方向侧)的列称为第二端子列RN2(上侧列RN2)。即,第一端子列RN1与第二端子列RN2的Z方向的位置不同。具体而言,第一端子列RN1位于比第二端子列RN2更靠-Z方向侧的位置。在各端子431~439的各自的中央部,存在与接点机构70A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图5、图7)接触的接触部cp。上述第一端子列RN1和第二端子列RN2也可以认为是由多个接触部cp形成的列。
各容器侧端子431~439可以根据功能(用途)分别如下称呼。另外,为了明确与液体喷射装置50侧的端子的区别,也可以在各名称之前附加“容器侧”来进行称呼。例如,“接地端子437”也可以称为“容器侧接地端子437”。
<第一端子列RN1>
(1)安装检测端子(第一端子)435
(2)电源端子436
(3)接地端子437
(4)数据端子438
(5)安装检测端子(第二端子)439
<第二端子列RN2>
(6)安装检测端子(第三端子)431
(7)复位端子432
(8)时钟端子433
(9)安装检测端子(第四端子)434
形成第一端子列RN1的端子435~439的各接触部cp和形成第二端子列RN2的端子431~434的各接触部cp相互错开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接触部cp被配置成所谓的交错状。
四个安装检测端子431、434、435、439用于通过检测与设置在接点机构70A上的对应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图4)的端子的电接触的好坏,从而由液体喷射装置50检测容器20是否正确地安装在容器支架60的设计好的安装位置。因此,四个安装检测端子431、434、435、439也可以称为“安装检测端子组”。在实施方式中,四个容器侧端子431、434、437、439在电路基板400的内部相互电连接,在第二容器20安装在容器支架60(图4)上时,通过接地端子437与液体喷射装置50侧的接地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其他五个容器侧端子432、433、436、437、438是存储装置420用的端子。因此,五个端子432、433、436、437、438也可以称为”存储器端子组”。
复位端子432接收对存储装置420的复位信号RST的供给。时钟端子433接收对存储装置420的时钟信号SCK的供给。电源端子436接收对存储装置420的电源电压VDD(例如,额定3.3V)的供给。接地端子437接收对存储装置420的接地电压VSS(0V)的供给。数据端子438接收对存储装置420的数据信号SDA的供给。
作为安装检测端子组的一个的第一端子435包括位于容器侧端子组499中的最靠-X方向侧的位置的第一外侧部分435P。作为安装检测端子组的一个的第二端子439包括位于容器侧端子组499中的最靠+X方向侧的位置的第二外侧部分439P。作为安装检测端子组的一个的第三端子431包括位于第二端子列RN2中的最靠-X方向侧的位置的第三外侧部分431P。作为安装检测端子组的一个的第四端子434包括位于第二端子列RN2中的最靠+X方向侧的位置的第四外侧部分434P。
具有多个接触部cp中的、在X方向上设置在中央的接触部(中央接触部)cp的接地端子437设置在与平面PCP相交的位置。在将中央接触部cp与其他接触部cp区别使用的情况下,使用标号“cpc”,而且,剩余的端子431~436、438、439的接触部cp设置在以该平面PCP与接地端子437的交线为轴线而线对称的位置。即,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九个)接触部cp以平面PCP为中心对称地配置。另外,平面PCP是与后述的第一中心面PC相同的面。
如图17所示,电路基板400的多个接触部cp在第二侧面203上的距离底面201比距离顶面202更近的位置处,在X方向上排列配置。在X方向上排列是指多个接触部cp配置在X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接地端子437(图21)构成为,当第二容器20向容器支架60安装时,在其他容器侧端子431~436、438、439(图21)与接点机构70A(图4)接触之前,与接点机构70A接触。由此,从容器支架60向电路基板400最初施加的作用力产生于第二容器20的X方向的中心。因此,施加在电路基板400上的作用力作为使第二容器20向X方向倾斜的力所发挥的作用被抑制,能够使第二容器20向设计好的安装位置安装。另外,由于接地端子437比其他容器侧端子431~436、438、439先与容器支架60的接点机构70A接触,因此即使在向第二容器20侧施加了意外的高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接地端子437的接地功能而减轻因高电压所致的不良情况。
如图13和图17所示,作为手柄的卡合部件230设置在第二侧面203上的接触部cp的顶面202侧。即,卡合部件230的至少一部分在X方向上位于多个接触部cp所处的范围WA(图21)。卡合部件230具有:-Z方向侧的第一端部(基端部)231、+Z方向侧的第二端部(顶端部)232、以及位于第一端部231与第二端部232之间的容器侧卡合部235。第一端部231与第二侧面203的第二突出面部247连接。卡合部件230以第一端部231为中心,以第二端部232侧接近或远离第二侧面203的方式,向具有Y方向分量的方向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用于第二容器20向容器支架60(图4)的装卸。容器侧卡合部235是从卡合部件230的主体向-Y方向侧突出的突起。容器侧卡合部235沿着X方向延伸。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容器侧卡合部235的上表面卡定于装置侧卡合部632A的下侧的面633(图10)。通过按压第二端部232使其接近第二侧面203,使容器侧卡合部235向第二侧面203侧位移,从而解除该卡定。
如图14所示,第二容器20具有设置在底面201上的液体供给部289、突起262、263和凹部264。液体供给部289从底面201向-Z方向突出。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液体供给部289的至少-Z方向侧部分配置在由装置侧限制壁部615包围三个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的区域611(图3)内。液体供给部289具有:奇数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以及与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分别对应地设置的三个周围部件283A、283B、283C。在不区别使用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的情况下使用标号“280”。在不区别使用三个周围部件283A、283B、283C的情况下使用标号“283”。
如图14和图16所示,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配置在底面201上的距离第二侧面203比距离第一侧面204更近的位置。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配置在底面201上的、距离第二侧面203比距离第一侧面204与第二侧面203的中间位置更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配置在第二侧面203的附近。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配置在底面201上的偏向第二侧面203侧的位置。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分别为圆筒形状,-Z方向侧从底面201突出,+Z方向侧位于外壳21的内部。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分别具有沿着Z方向的中心轴线CM、CC、CN。在不区别使用中心轴线CM、CC、CN的情况下,使用“中心轴线CX”,
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在X方向上排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中心轴线CM、CC、CN位于与X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换言之,三个中心轴线CM、CC、CN全部位于与X方向以及Z方向平行(与Y方向正交)的XZ平面上。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只要是以沿着X方向的规定的直线与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相交的方式配置即可,三个中心轴线CM、CC、CN也可以不必全部位于同一XZ平面上。在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的各自的内部,配置有上述阀机构284(图10)。
如图16所示,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中,液体供给口(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位于中央(-X方向侧或+X方向侧起第二个)。位于中央的含义是指,在X方向上排列的N个(N为3以上的奇数)液体供给口中,从X方向的一个方向侧(例如,-X方向侧)开始数,位于第{(N+1)/2}个的位置。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的中心轴线CC在X方向上穿过第二容器20的中央XCP,并且与同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与X方向垂直的)平面PCP相交。
如图9和图16所示,其他两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C位于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的旁边。液体供给口280C位于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的+X方向侧。液体供给口280C位于X方向上靠近托架520(图4)的中心的一侧。即,液体供给口280C在X方向上位于比液体供给口280A更靠第一安装部602W(图4)侧的位置。液体供给口280C位于第一容器10侧。液体供给口280A位于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的-X方向侧。即,液体供给口280A在X方向上位于距离第一安装部602W(第一容器10)最远的一侧。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的中心轴线CC亦称为第一中心轴线CC。另外,将液体供给口280C的中心轴线CN亦称为第二中心轴线CN。
如图14所示,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分别在-Z方向侧端部具有开口288。开口288是圆形。另外,液体供给口280也可以不是圆筒,开口288也可以不是圆形。液体供给口280只要是液体供给针640能够插入的形状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安装状态下的液体供给针640的中心轴线CT视为液体供给口280的中心轴线。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容器20安装在托架520上的安装状态下,设置在容器支架60的第二安装部602T(图2、图3)上的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插入到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中。即,在第二容器20安装在托架520上的安装状态下,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接纳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如图14所示,在安装于第二安装部602T之前的第二容器20中,开口288被膜FM封堵。膜FM构成为,当向第二安装部602T安装第二容器20时,被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弄破。
如图15所示,液体供给口280A与容纳黄色墨水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连通,将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的黄色墨水向液体供给针640A供给。液体供给口280B与容纳品红色墨水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B连通,将第二液体容纳室200B的品红色墨水向液体供给针640B供给。液体供给口280C与容纳青色墨水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C连通,将第二液体容纳室200C的青色墨水向液体供给针640C供给。
如图14所示,周围部件283A、283B、283C是从底面201向-Z方向突出的部件。周围部件283A从液体供给口280A的外周面向Y方向两侧(+Y方向侧和-Y方向侧)突出。周围部件283B从液体供给口280B的外周面向Y方向两侧(+Y方向侧和-Y方向侧)突出。周围部件283C从液体供给口280C的外周面向Y方向两侧(+Y方向侧和-Y方向侧)突出。周围部件283A、283B、283C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与装置侧限制壁部615(图3)在X方向和Y方向上对置。由此,能够降低在安装状态下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沿X方向和Y方向移动的可能性。另外,三个周围部件283A、283B、283C中的、中央的周围部件283B在+Y方向侧侧面具有限制凸部282。限制凸部282位于比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更靠+Y方向侧的位置。限制凸部282比中央的周围部件283B的表面中的其他部分更加向+Y方向突出。限制凸部282沿着Z方向延伸。限制凸部282在第二容器20向第二安装部602T(图2、图3)的安装状态下,与装置侧限制壁部615(图5)抵接。
突起262、263分别从底面201向-Z方向突出。突起262、263的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将突起262、263中的一个亦称为第一突起262,将另一个亦称为第二突起263。如图14和图16所示,突起262、263分别设置在底面201上的、距离第一侧面204比距离第二侧面203更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262、263以与第一侧面204的下端部接触的方式设置。第一突起262和第二突起263以隔着包含中央的液体供给口280B的中心轴线CC且与X方向垂直的平面PCP的方式设置。第一突起262设置在底面201上的接近第三侧面205的位置。第二突起263设置在底面201上的接近第四侧面206的位置。关于突起262、263的功能将在后面叙述。
如图14和图16所示,凹部264设置在底面201上的、距离第一侧面204比距离第二侧面203更近的位置。凹部264以与第一侧面204的下端部接触的方式设置。凹部264位于第一突起262与第二突起263之间。凹部264、第一突起262和第二突起263沿着X方向排列配置。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凹部264接纳装置侧突起638(图3、图5)。
如图14和图18所示,第二容器20具有设置在第一侧面204上的凹凸部257。凹凸部257设置在第一侧面204中的X方向的一侧(+X方向)的端部(角部)L1和X方向的另一侧(-X方向)的端部(角部)R1的至少任一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凸部257设置于第一侧面204的端部L1。即,凹凸部257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同第一侧面204与第三侧面205相交的端部L1接触。
凹凸部257具有凸部250和由凸部250划分的凹部252。凹凸部257从第一侧面204的底面201侧向顶面202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凸部257从第一侧面204与底面201相交的部分向+Z方向延伸至第一侧面204的Z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凹部252的-Z方向侧为了接纳容器识别用凸部616而开口。凹凸部的形状根据容器的种类(型号等)而有所不同。仅在具有图14和图18所示的形状的凹凸部257的第二容器20安装于第二安装部602T(图2、图3)的情况下,凹凸部257与容器识别用凸部616(图3)嵌合。具体而言,与凹凸部257的凹部252的形状对应的容器识别用凸部616嵌入凹凸部257的凹部252。即使欲将不同种类的容器安装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那种容器的凹凸部与容器识别用凸部616的形状不一致,凹凸部的一部分会与容器识别用凸部616碰撞。因此,无法将不同种类的容器安装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这样,通过凹凸部257,能够防止不同种类的容器被安装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
如图14所示,第二容器20还具有凹部258,该凹部258设置于第一侧面204与第四侧面206相交的角部R1。凹部258从第一侧面204的底面201侧向顶面202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58从第一侧面204与底面201相交的部分向+Z方向延伸至第一侧面204的Z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凹部258具有从第一侧面204和第四侧面206分别向外壳21的内侧凹陷的形状。凹部258具有朝向-X方向的面258fa和朝向+Y方向的面258fb。
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凹部258接纳引导用凸部617(图3、图5)。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凹部258也可以设置在角部R1、第一侧面204与第三侧面205相交的角部L1、第二侧面203与第三侧面205相交的角部L2(图15)、第二侧面203与第四侧面206相交的角部R2(图15)中的至少一个角部。
如图13所示,由于在第二侧面203上设置有第一面部242、第二面部241以及突出面部245,因此能够使第二侧面203成为凹凸结构。由此,能够提高第二侧面203的刚性。另外,通过在第二侧面203中刚性更高的突出面部245(具体为第一突出面部246)上设置电路基板400,能够降低突出面部245因外力而变形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设置在电路基板400的表面400fa上的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另外,通过在刚性更高的突出面部245(具体为第二突出面部247)上设置卡合部件230,能够降低突出面部245因外力而变形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向卡合部件230施加过度负荷的可能性,能够减少卡合部件230的变形、容器侧卡合部235与装置侧卡合部632A的卡定位置的偏移。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另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容器20在第二侧面203上设置有突出面部245,在与第二侧面203在Y方向上对置的第一侧面204上未设置有突出面部。使用者在将第二容器20向托架520安装时,能够将突出面部245作为标记。因此,能够降低第二容器20以第一侧面204与第二侧面203相反的状态安装在托架520上的可能性。
另外,如图13所示,通过在第一突出面部246上设置电路基板400,在使用者或制造者搬运第二容器20等时,在误导致其落下的情况下,电路基板400的表面400fa比其他部位先与落下面碰撞的可能性被提高。即,在第二容器20落下的情况下,电路基板400和存储装置(存储器)被积极地破坏。由此,在将第二容器20安装在托架520上时,液体喷射装置50的控制部510能够容易地检测出第二容器20的不良。在第二容器20中的、接触部cp以外的部分(例如,顶面或底面)破损的情况下,在将第二容器20安装于托架520时,控制部510无法检测出第二容器20的不良,尽管第二容器20破损,但液体喷射装置50仍会动作,有可能导致液体喷射装置50损坏。
A-6.第二容器20的各要素的位置关系:
图23是用于说明第二容器20的各要素的位置关系的图。在图23中,图示有在Y方向中的从第二侧面203侧朝向第一侧面204侧的方向(+Y方向)上观察时的第二容器20。
如图23所示,将包含第一中心轴线CC,且与X方向垂直的面(与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作为第一中心面(规定YZ平面)P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面PC与上述平面PCP(图17)一致。将包含第二中心轴线CN,且与X方向垂直的面(与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作为第二中心面PN。将包含第三中心轴线CM,且与X方向垂直的面(与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面)作为第三中心面PL。将容器侧卡合部235的X方向的中心作为卡合中心CE。在X方向上,将第一突出面部246所处的范围作为范围W246,将第一面部242所处的范围作为范围W242,将第二面部241所处的范围作为范围W241。
设置在多个接触部cp中的X方向的中央的中央接触部cpc与第一中心面PC相交。另外,卡合中心CE位于从第一中心面PC向+X方向偏移的位置。卡合中心CE位于第一中心面PC与第二中心面PN之间。另外,在X方向上,多个接触部cp的一部分位于容器侧卡合部235所处的范围WE内。即,在从+Z方向侧观察第二容器20时,在X方向上,多个接触部cp的一部分与容器侧卡合部235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中央接触部cpc在内的一部分接触部cp在X方向上位于范围WE内。
第一突出面部246与第一中心面PC相交。另外,在X方向上,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的中心轴线CC位于第一突出面部246所处的范围W246内。另外,在X方向上,比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靠-X方向侧的液体供给口280A的中心轴线CM位于第一面部242所处的范围W242内。另外,在X方向上,比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靠+X方向侧的液体供给口280C的中心轴线CN位于第二面部241所处的范围W241内。
A-7.关于施加于容器20的外力:
图24是用于说明施加于第二容器20的外力的第一图。图25是用于说明施加于第二容器20的外力的第二图。在第二容器20向容器支架60的安装状态下,向第二容器20施加外力FP1(图25)、外力FP2(图24)、外力FP3(图25)。
外力FP1(图25)是从接点机构70A的装置侧端子组799向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施加的外力(作用力)。外力FP1为+Y方向的力。外力FP2(图24)是因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向+Z方向侧上推阀体286而使施力部件285压缩进而产生的外力(反作用力)。外力FP2为+Z方向的力。外力FP3(图25)是密封部287因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而弹性变形,从而由弹性变形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外力。外力FP3是沿着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XY平面的力。通过外力FP1~外力FP3,第二容器20即使在安装于第二安装部602T的状态下,也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移动。
另外,在托架520位于移动方向的折返地点(移动方向的切换地点)的情况下,托架520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变大,第二容器20产生由加减速引起的大的惯性力。通过该惯性力,在第二容器20中产生旋转力矩MXZ、MXY1、MXY2。
通过旋转力矩MXZ(图24),第二容器20以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向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的插入位置为中心,在沿着与X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XZ平面的方向DXZ上摇动。由旋转力矩MXZ引起的第二容器20的移动离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严格地说,液体供给针640与阀机构284的密封部287的接触部位)越远就越大。另外,通过旋转力矩MXY2(图25),第二容器20以中心轴线CC附近为中心,在沿着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XY平面的方向DXY2上旋转。另外,通过旋转力矩MXY1(图25),第二容器20的第一侧面204侧以中心轴线CC附近为中心,在沿着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XY平面的方向DXY1上旋转。由旋转力矩MXY1、MXY2引起的第二容器20的移动离中心轴线CC越远就越大。另外,以三个中心轴线CM、CC、CN为中心的XZ平面或XY平面的旋转移动或摇动也可以视为以第一中心轴线CC为中心的旋转移动或摇动。这是因为,第一中心轴线CC位于三个中心轴线CM、CC、CN的X方向上的中央。
与第二容器20相同,在第一容器10上也可以产生外力FP1~FP3的作用或旋转力矩MXZ、MXY1、MXY2。但是,由于第二容器20是容纳多种墨水的容器,因此存在重量比第一容器10大的倾向。因此,第二容器20较大地承受由托架520的加减速而产生的惯性力,并且旋转力矩MXZ、MXY1、MXY2也变大。即,第二容器20有可能随着托架520的往复动作而大幅移动。在第二容器20中,为了适当地维持装置侧端子组799与接触部cp的接触,需要与第一容器10不同的手段。
A-8.关于限制第二容器20的移动:
A-8-1.关于外力FP2和旋转力矩MXZ
图26是用于说明为了限制第二容器20的移动的结构的图。图27是用于说明限制第二容器20的X方向的移动的图。
如图26所示,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容器侧卡合部235(严格地说,容器侧卡合部235的上侧的面)卡定于装置侧卡合部632A的下侧的面633。由此,例如,能够降低因外力FP2或旋转力矩MXZ(图24)的影响导致的第二容器20的移动。由此,能够减少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相对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位置的变动,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通过将接触部cp配置在第二侧面203的距离底面201侧比距离顶面202更近的位置,即靠近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的位置处,从而也可以抑制图24所示的旋转力矩MXZ对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造成的影响。如上所述,由旋转力矩MXZ引起的第二容器20的移动离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严格地说,液体供给针640与阀机构284的密封部287的接触部位)越远就越大。接触部cp设置在靠近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第二容器20以中心轴线CM、CC、CN为中心,在沿着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XY平面的方向DXY2上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在X方向上,多个接触部cp的一部分位于容器侧卡合部235所处的范围WE内。即,在X方向上,范围WE与范围WA在一部分重叠。另外,卡合中心CE设置在第一中心面PC与第二中心面PN之间。通过这些结构,也能够抑制旋转力矩MXZ对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造成的影响。关于其理由,以下利用图24进行说明。
将第二侧面203、第三侧面205、顶面202相交的部分作为角部L3。将第二侧面203、第四侧面206、顶面202相交的部分作为角部R3。当假定第二容器20不具有卡合部件230时,因托架520加减速而产生的旋转力矩MXZ在角部R3和角部L3上大致相同。当托架520在-X方向侧折返时,旋转力矩MXZ中的在图24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矩MR3施加于角部R3(第一情况)。另外,当托架520在+X方向侧折返时,旋转力矩MXZ中的在图24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矩ML3施加于角部L3(第二情况)。旋转力矩MR3的大小和旋转力矩ML3的大小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如上利用图9所述,在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在X方向上,第二容器20与容器支架60的间隔D1比第一容器10与第二容器20的间隔D2大。因此,通过旋转力矩MR3而能够使角部R3向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06侧旋转的空间比通过旋转力矩ML3而能够使角部L3向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05侧旋转的空间大。因此,角部R3有可能比角部L3更大幅地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卡合中心CE设置在第一中心面PC与第二中心面PN之间。即,卡合中心CE位于距离角部R3更远的位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限制由旋转力矩MR3引起的角部R3的移动。
如图23所示,通过使多个接触部cp的一部分在X方向上位于容器侧卡合部235所处的范围WE内,能够减少由旋转力矩MXZ引起的接触部cp的位置的XZ平面内的变动。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如图26所示,第二容器20因受到+Z方向的外力FP2,以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为中心,向箭头RYZ方向旋转。箭头RYZ所示的方向的旋转是指,沿着与Y方向和Z方向平行的YZ平面的旋转。另外,箭头RYZ所示的方向的旋转是第二侧面203的下部向+Z方向提升,第一侧面204的上部向-Z方向下降的旋转。当第二容器20向箭头RYZ方向旋转时,突起262、263与装置侧底壁部601抵接。由此,第二容器20向箭头RYZ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如图16所示,突起262、263以隔着包含中央的液体供给口280B的中心轴线CC且与X方向垂直的平面PCP的方式设置有两个。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限制第二容器20向箭头RYZ方向的旋转。
如图16所示,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配置在与X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由此,即使第二容器20向图26所示的箭头RYZ方向旋转,也能够防止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向三个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的侵入的程度、侵入的位置因每个供给口而变化。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与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的连接,能够减少液体的泄漏或空气向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的侵入。
A-8-2.关于外力FP1、FP3
如图26所示,施加于第二容器20的Y方向的外力中的+Y方向的外力为外力FP1和外力FP3,-Y方向的外力仅为外力FP3。因此,第二容器20具有与-Y方向相比较大地承受向+Y方向施加的外力的影响的倾向,向+Y方向移动的可能性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位于比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更靠+Y方向侧的位置的限制凸部282(图14)与装置侧限制壁部615抵接。由此,能够限制第二容器20向+Y方向侧的移动。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如图23所示,通过使中央接触部cpc与第一中心面PC相交也可以抑制外力FP1和外力FP3对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造成的影响。通过中央接触部cpc与第一中心面PC相交,如图26所示,能够通过中央液体供给口280B和装置侧端子组799夹持多个接触部cp。由此,能够减少接触部cp脱离装置侧端子组799的动作。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如图27所示,因外力FP3中的X方向的分量而产生的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的X方向的移动能够通过使周围部件283A、283B、283C与装置侧限制壁部615在X方向上相对而进行限制。在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欲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周围部件283A、283B、283C与装置侧限制壁部615抵接。由此,第二容器20沿X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A-8-3.关于旋转力矩MXY1、MXY2
图25所示的旋转力矩MXY2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抑制:将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配置在底面201上的距离配置有接触部cp的第二侧面203比距离第一侧面204更近的位置。如上所述,由旋转力矩MXY2产生的第二容器20的移动离中心轴线CM、CC、CN越远就越大。接触部cp设置在靠近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的中心轴线CM、CC、CN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第二容器20以中心轴线CM、CC、CN为中心,在沿着与X方向和Y方向平行的XY平面的方向DXY2上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
图25所示的旋转力矩MXY1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抑制:在设置在底面201上的、距离第一侧面204比距离第二侧面203更近的位置的凹部264(图14)中插入装置侧突起638(图3、图5)。即,通过装置侧突起638插入到凹部264中,能够限制第二容器20向方向DXY1的移动。另外,由于能够限制第二容器20向方向DXY1移动,因此也能够限制第二侧面203侧的方向DXY2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能够良好地维持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如图23所示,中央接触部cpc不是与第二中心面PN或第三中心面PL相交,而是与第一中心面PC相交。由此,能够减少图25所示的旋转力矩MXY1的影响。以下,对中央接触部cpc的位置与图25所示的旋转力矩MXY1的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图28是表示第一参考例的第二容器20V的示意图。图29是表示参考例的第二参考例的第二容器20W的示意图。参考例的第二容器20V、20W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容器20的不同点是电路基板400在第二侧面203上的配置位置。在图28所示的第二容器20V中,电路基板400配置在第二侧面203上的偏向+X方向侧的位置,电路基板400的中央接触部cpc与第二中心面PN相交。在第二容器20W(图29)中,电路基板400配置在第二侧面203上的偏向-X方向侧的位置,电路基板400的中央接触部cpc与第三中心面PL相交。
如图28所示,在电路基板400配置在偏向第三侧面205侧(+X方向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当托架520向+X方向加速移动时,在角部R1的部分产生大的旋转力矩MXY1t。通过该旋转力矩MXY1t,第二容器20V将向箭头DXY1t所示的方向大幅旋转。而且,电路基板400的附近也将向箭头DXY2t所示的方向大幅旋转。即,电路基板400上的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变大。
如图29所示,在电路基板400配置在偏向第四侧面206侧(-X方向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当托架520向-X方向加速移动时,在角部L1的部分产生大的旋转力矩MXY1w。通过该旋转力矩MXY1w,第二容器20W将向箭头DXY1w所示的方向大幅旋转。而且,电路基板400的附近也将向箭头DXY2w所示的方向大幅旋转。即,电路基板400上的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变大。
另一方面,如图2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当以中央接触部cpc不是与第二中心面PN或第三中心面PL相交,而是与第一中心面PC相交的方式设置电路基板400时,在托架520向+X方向加速移动时、向-X方向加速移动时,第二容器20的角部R1、R2都会产生相同程度的旋转力矩MXY1。该旋转力矩MXY1比图28所示的旋转力矩MXY1t以及图29所示的旋转力矩MXY1w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容器20中,能够使托架520向+X方向加速移动时的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比第二容器20V小。另外,能够使托架520向-X方向加速移动时的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比第二容器20W小。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A-8-4.关于旋转力矩MXZ、MXY
如图23所示,多个接触部cp配置成以第一中心面PC为中心在X方向上对称。在第二容器20受到旋转力矩MXZ(图24)或旋转力矩MXY2的影响而以第一中心轴线CC附近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在+Z方向或±X方向上处于距离第一中心面PC最远的位置的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有可能最大。在将+Z方向或±X方向上处于距离第一中心面PC最远的位置的接触部cp的位置变动的大小设为最大变动量时,多个接触部cp配置成以第一中心面PC为中心在X方向上对称的情况下的最大变动量,能够控制成比多个接触部cp相对于第一中心面PC在X方向上不对称地配置的情况的最大变动量小。
利用图30~图32,对因旋转力矩MXZ、MXY或外力FP3的X方向的分量引起的第二容器20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0是图23的30-30截面图。图31是图30的由四边形R30包围的部分的示意图。图32是图23的32-32局部截面图。图30和图32中示出有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的容器支架60和第一容器10的截面。
如图30所示,在安装状态下,引导用凸部617收纳于凹部258内。如图14所示,凹部258从底面201侧向顶面202延伸。通过在凹部258内接纳引导用凸部617,在安装状态下,凹部258的朝向-X方向的面258fa与引导用凸部617抵接。由此,在安装状态下,能够限制第二容器20向-X方向侧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第二容器20具有与容器识别用凸部616嵌合的凹凸部257。凹凸部257从第一侧面204的底面201侧向顶面202侧延伸。由此,在安装状态下,能够限制第二容器20沿着与Z方向正交的XY平面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凹凸部257的凸部250在X方向上夹持容器识别用凸部616,因此能够限制第二容器20沿X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在安装状态下,划分壁604R与第三侧面205抵接。由此,在安装状态下,能够限制第二容器20向+X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如图31所示,第一突出面部246的第一侧部246B和第二侧部246A(图23)位于第一限制部635A与第二限制部635B(图4)之间。即,第一突出面部246配置在X方向上由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夹持的位置。由此,在安装状态下,能够限制第二容器20的第二侧面203侧沿X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如图4所示,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利用在容器安装部602中与第一面部242和第二面部241在Y方向上对置的空间来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该空间而增大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的Y方向的尺寸(厚度),从而提高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由于能够利用刚性高的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而限制第一突出面部246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
如图23所示,第一突出面部246在X方向上设置在第一面部242与第二面部241之间,另外,液体供给口280B的中心轴线CC在X方向上位于第一突出面部246所处的范围W246内。由此,在X方向上,能够通过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图4),从第一突出面部246的X方向两侧(+X方向侧和-X方向侧)均衡地限制第一突出面部246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另外,由此,能够使第一面部242和第二面部241的X方向的尺寸在某种程度上较大。其结果,能够使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的X方向的尺寸与第一面部242和第二面部241对应地在某种程度上较大,因此能够提高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由于能够利用刚性高的第一限制部635A和第二限制部635B而限制第一突出面部246的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
如图32所示,在第二容器20的安装状态下,第一突起249(图17)与第一限制部635A的第一限制壁面635fa(图5)抵接,第二突起248(图17)与第二限制部635B的第二限制壁面635fb(图4)抵接。由此,能够进一步限制第一突出面部246沿X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接触部cp的位置的变动,因此能够进一步良好地维持接触部cp与装置侧端子组799的接触。
如图17所示,第一突起249和第二突起248在Z方向上位于比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cp更靠顶面202侧的位置。即,第一突起249以及第二突起248与第一限制部635A以及第二限制部635B(图4、图5)的抵接位置设置在距离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与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接触的部分较远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少由旋转力矩MXZ引起的第二容器20的方向DXZ(图24)的移动(摇动)。
如图17所示,第一突起249和第二突起248在Z方向上位于比卡合部件230更靠底面201侧的位置。即,第一突起249以及第二突起248与第一限制部635A以及第二限制部635B(图4、图5)的抵接位置设置在距离接触部cp比距离卡合部件230更近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少由旋转力矩MXZ引起的第二容器20的方向DXZ(图24)的移动(摇动)。
A-9.容器套件和液体喷射系统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二容器20容纳多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种)液体,与将容纳多种液体的每种的容器分别设置相比,能够使容器套件5或液体喷射系统90小型化。另外,通过更换容纳多种液体的第二容器20,与分别更换容纳各种液体的容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更换的时间精力、频率。另外,容器套件5具有未容纳液体吸收体299的直液型的第一容器10和容纳有液体吸收体299的液体吸收体型的第二容器20。通过利用两种类型的容器,能够活用结构简单且低价的液体吸收体型和结构稍微复杂却适合高速印刷的直液型这两者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器10是直液型容器。因此,即使在将第一容器10的液体高速地向打印头540供给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气泡的流入,从而能够顺利地从打印头540喷射液体。另一方面,第二容器20是液体吸收体型的容器。因此,当将第二容器20的液体高速地向打印头540供给时,液体吸收体299内的墨水的流动跟不上墨水的供给速度,从而有可能导致在液体吸收体299内墨水的层被空气切断。由此,有可能导致不向打印头540侧供给而残留在液体吸收体299内的墨水的量(残留墨水量)增多。另外,由于墨水在液体吸收体299内的流动被空气切断,因此有可能导致气泡流入打印头540。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有黑色墨水的直液型的第一容器10在高速印刷时和低速印刷时使用,容纳有彩色墨水的液体吸收体型的第二容器20仅在低速印刷时使用。由此,能够进行使用黑色墨水的高速印刷,并且能够减少第二容器20的残留墨水量。另外,由于能够降低气泡从第二容器20向打印头540排出的可能性,因此也能够抑制印刷质量的降低。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容器支架60具备第一安装部602W和第二安装部602T。即,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90是以两种类型的容器10、20分别安装在特定的安装部602W、602T为前提而构成的,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50的结构复杂化。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直液型的第一容器10中容纳含有颜料的墨水(颜料墨水),在液体吸收体型的第二容器20中容纳染料墨水。颜料容易沉降,但由于第一容器10未容纳有液体吸收体,因此即使在颜料沉降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向第一容器10施加振动而容易地使颜料分散。由于在液体吸收体型的第二容器20中使用染料墨水,因此不会产生如含有颜料的墨水那样的沉降的问题。由此,能够降低从液体喷射装置50喷射的墨水的浓度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将容纳在第一容器10中的黑色墨水设为颜料墨水,在向普通纸印刷的情况下,能够比染料墨水更难以渗出。另一方面,通过将容纳在第二容器20中的彩色墨水设为染料墨水,能够提高向特殊纸印刷的情况下的显色性。即,根据本实施方式,黑白印刷在普通纸上高速地实施、彩色印刷在特殊纸上低速地实施,由此能够应对多种印刷。
另外,与喷射第二容器20的液体的第二种喷射口部544A、544B、544C相比,喷射第一容器10的液体的第一种喷射口部544D的每单位时间能够喷射的最大喷射量较多(图8)。由此,能够在高速印刷时使用第一容器10的墨水。另外,由于在低速印刷时使用第二容器20,因此能够降低液体吸收体299内的墨水的流动被空气切断的可能性。
B.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或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也可以是如下变形。
B-1.使用转接器的容器:
图33是用于说明使用转接器270的第二容器20a的图。第二容器20a具有外部罐2002、管2001和转接器270。外部罐2002和管2001在图33中各示出一个,但实际上为了向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供给墨水而各设置有三个。
转接器27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能够在容器支架60的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转接器270在通过管2001从外部罐2002供给墨水这一点上与第二容器20不同。转接器270在顶面202上具有用于将管2001与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连接的三个开口部。
三个外部罐2002(在图33中仅示出一个)容纳用于向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供给的三种液体(黄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青色墨水)的各一种。三个管2001(在图33中仅示出一个)使对应的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与外部罐2002连通。如果外部罐2002的液体用尽,则更换为新的外部罐2002或向外部罐2002补充液体。转接器270可以是三种液体预先容纳在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中,也可以通过从外部罐2002供给液体而容纳。
图34是用于说明使用转接器270b的第二容器20b的图。对与第二容器20a(图3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第二容器20b具有外部罐2002、管2001b和转接器270b。外部罐2002和管2001b在图34中各示出一个,但实际上为了向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供给墨水而各设置有三个。
转接器270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能够在容器支架60的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为了确保与第二容器20的兼容性,转接器270b例如具有电路基板400、卡合部件230。转接器270b不具有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顶面202、第三侧面205和第四侧面206。转接器270b的底面201以三个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能够插通的方式形成有三个开口。
三个管2001b(在图34中仅示出一个)直接与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连接。由此,从外部罐2002经由管2001b直接地向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供给液体(黄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青色墨水)。如果外部罐2002的液体用尽,则更换为新的外部罐2002或者向外部罐2002补充液体。另外,转接器270b只要是能够将管2001b直接与液体供给针640A、640B、640C连接的结构,则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转接器270b也可以具有顶面202、第三侧面205、第四侧面206中的至少一个面。在转接器270b具有顶面202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顶面202设置插通管2001b的开口。
B-2.与第二容器的外形相关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容器20的外壳21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图13),但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即,第二容器的外壳(顶面、底面、侧面)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完全的长方形。也可以是具有圆角的长方形、在边的一部分上设有凹凸的长方形、椭圆或长圆的形状。以下,对与第二容器的外形相关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5是第二容器20c的概念图。第二容器20c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第二容器20c的外壳21c具有在从第四侧面206侧观察时有圆角的长方形的形状。另外,第二容器20c在第二侧面203侧具有卡合部件230和电路基板400。另外,在第二容器20c的底面201侧,设置有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另外,当从第一侧面204侧观察第二容器20c时,第二容器20c具有一定的宽度。
图36是第二容器20d的概念图。第二容器20d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第二容器20d的外壳21d与第二容器20(图13)的外壳21同样地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与第二容器20的较大差异在于第二侧面203的一部分具有凹部213这一点。凹部213从第三侧面205延续至第四侧面206而形成。像这样,第二容器20d只要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则也可以在外壳21d的各面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凹部。另外,第二容器20d只要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则也可以在外壳21d的各面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凸部。
图37是第二容器20e的概念图。第二容器20e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第二容器20e的外壳21e与第二容器20(图13)的外壳21同样地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与第二容器20e的较大差异在于顶面202与第二侧面203相交的角部向-Z方向和+Y方向凹陷这一点、以及底面20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这一点。像这样,只要第二容器20e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则外壳21e的各面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倾斜,也可以以各面的至少一部分缺失的方式凹陷。
B-3.局部具有能够移动的部分的第二容器: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容器20的外壳21一体地构成,但也可以构成为,只要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则一部分可以相对于外壳21移动。以下说明具体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38是第二容器20f的概念图。第二容器20f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第二容器20f的第一突出面部246能够相对于外壳21f移动。第二容器20f的第一突出面部246通过弹簧88与第二侧面203连接。在将第二容器20f向第二安装部602T安装时,通过使弹簧88压缩而使第一突出面部246向第二侧面203侧移动,从而能够将第一突出面部246配置在第一限制部635A与第二限制部635B(图4)之间。
图39是第二容器20g的概念图。第二容器20g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第二容器20g的第一突出面部246能够相对于外壳21g移动。在第二容器20g的第一突出面部246中,一端部被设置在第二侧面203上的铰链89支撑,另一端部能够以铰链89为支点进行旋转移动。在将第二容器20g向第二安装部602T安装时,通过使另一端部以铰链89为支点旋转移动而使第一突出面部246与第二侧面203接触,从而能够将第一突出面部246配置在第一限制部635A与第二限制部635B(图4)之间。
图40是第二容器20h的概念图。第二容器20h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第二容器20h的突出面部245能够相对于外壳21h移动。第二容器20h的突出面部245通过弹簧88与第二侧面203连接。当将第二容器20h向第二安装部602T安装时,使弹簧88压缩而使突出面部245向第二侧面203侧移动。由此,能够将第一突出面部246配置在第一限制部635A与第二限制部635B(图4)之间,并且能够使卡合部件230的容器侧卡合部235卡定于装置侧卡合部632A。
B-4.二体型的容器: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容器20是外壳21和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一体形成的,但只要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则也可以构成为由两个要素构成的二体型的容器。以下对二体型的容器进行说明。
图41是二体型的第二容器20i的概念图。图42是二体型的第二容器20i的示意图。第二容器20i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第二容器20i具有壳体部件277和容纳部件278。容纳部件278在内部具有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如果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的液体用尽,则将容纳部件278更换为新的部件,或补充液体。
第二容器20i的外壳21i由壳体部件277的外壳277i和容纳部件278的外壳278i的组合构成。容纳部件278不但具备第二液体容纳室200A、200B、200C,还具备卡合部件230、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容纳部件278的外壳278i具备相当于第二容器20i的各面201~206的面201i~206i。底面201i与顶面202i在Z方向上对置,第二侧面203i与第一侧面204i在Y方向上对置,第三侧面205i与第四侧面206i在X方向上对置。底面201i位于-Z方向侧,顶面202i位于+Z方向侧。第二侧面203i位于-Y方向侧,第一侧面204i位于+Y方向侧。第三侧面205i位于+X方向侧,第四侧面206i位于-X方向侧。在第二侧面203i上设置有卡合部件230,在底面201i上设置有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
壳体部件277的外壳277i具备相当于第二容器20i的底面201、顶面202、第一侧面204、第二侧面203、第三侧面205的面。相当于第二容器20i的第四侧面206的面为开口206。在第二侧面203上设置有第一突出面部246和电路基板400。在底面201上形成有-X方向和Z方向开口的开口部292。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插通于开口部292(图42)。在第二侧面203上,形成有-X方向和Y方向开口的开口部293。卡合部件230插通于开口部293(图42)。
图43是二体型的第二容器20j的概念图。图44是二体型的第二容器20j的示意图。第二容器20j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第二容器20j具有壳体部件279和容纳部件278。由于容纳部件278是与第二容器20i相同的容纳部件278(图41),因此省略说明。
第二容器20j的外壳21j由壳体部件279的外壳279j和容纳部件278的外壳278i的组合构成。壳体部件279具有相当于第一侧面204、底面201和第二侧面203的面。相当于顶面202、第三侧面205、第四侧面206的面是开口。另外,第二侧面203仅形成与底面201连接的-Z方向侧部分,并不形成+Z方向侧部分。在底面201上,形成有在插通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的Z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292j。通过使容纳部件278从壳体部件279的+Z方向侧向-Z方向侧移动,从而将液体供给口280A、280B、280C插通于开口部292j而形成第二容器20j(图44)。
B-5.关于卡合部件230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第二容器20中,卡合部件230是与第二侧面203连接且具有弹性的部件(图13),但只要可以卡定于装置侧卡合部632A(图4),则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下面对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45是用于说明第二容器20k的图。与第二容器20的不同点在于,第二突出面部247延伸至顶面202与第二侧面203交叉的部分这一点、以及卡合部件230k不弹性变形这一点。第二容器20k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卡合部件230k是从第二突出面部247向-Y方向突出的实心的部件。卡合部件230k具有容器侧卡合部235。另外,也可以代替卡合部件230k而设置从第二侧面203或从第二突出面部247向-Y方向突出的突起,使该突起作容器侧卡合部235发挥功能。
图46是用于说明第二容器20l的图。与第二容器20的不同点在于,第二侧面203l具有凹部233、卡合部件230k的结构、以及具有弹簧234。第二容器20l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凹部233形成于第二侧面203l中的比配置有电路基板400的部分靠顶面202侧。凹部233是向+Y方向凹陷的形状,-Y方向侧开口。第二容器20l具有将凹部233的+Y方向侧的面与卡合部件230k连接的弹簧234。通过该弹簧234,卡合部件230k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即,卡合部件230k可以位于凹部233内,或者位于凹部233的外侧。卡合部件230k构成为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容器侧卡合部235向装置侧卡合部632A(图5)的卡定和卡定的解除。另外,第二容器20l的卡合部件230k与第二容器20k的卡合部件230k是相同的结构。
图47是用于说明第二容器20m的图。与第二容器20k(图45)的不同点在于,能够将第二容器20m的卡合部件230k从外壳21分离。第二容器20m与第二容器20具有兼容性,并且能够在第二安装部602T上装卸。第二容器20m的卡合部件230k的结构是与第二容器20k的卡合部件230k相同的结构。例如,在将外壳21安装于第二安装部602T之后,只要以第二容器20m的卡合部件230k的容器侧卡合部235卡定于装置侧卡合部632A的方式将卡合部件230k插入第二安装部602T即可。另外,也可以使第二容器20m的卡合部件230k和第二突出面部247分别具有相互嵌合的在Z方向上延伸的轨道。通过该轨道,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件230k引导至第二安装部602T内的卡定位置。
B-6.容器侧端子组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48~50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端子形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这些电路基板400a~400c与图21所示的电路基板400相比,仅容器侧端子431~439的表面形状不同。图48和图49的电路基板400a、400b的各个端子的形状不是大致长方形,而是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在图50的电路基板400c中,九个容器侧端子431~439排成一列,并且安装检测端子435、439配置在其两端。另外,安装检测端子431配置在安装检测端子435与电源端子436之间、安装检测端子434配置安装检测端子439与数据端子438之间。在这些电路基板400a~400c中,与对应于各容器侧端子431~439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cp的配置则与图21的电路基板400相同。这样,只要接触部cp的配置相同,作为各个容器侧端子的表面形状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图51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端子形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图51所示的电路基板400d的容器侧端子436、437、438的接触部cp设置在与表面400fa正交的面400fc上。面400fc是朝向-Z方向的面。像这样,只要接触部cp的配置相同,多个接触部cp的一部分也可以不设置在表面400fa上。
B-7.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第一安装部602W的第一容器10和安装于第二安装部602T的第二容器20中,由电路基板30的多个接触部cp构成的接触部组和由电路基板400的多个接触部cp构成的接触部组也可以设置于Z方向上不同的位置。Z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是指,只要电路基板30的接触部组与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组在Z方向上错开配置,则接触部组所处的Z方向的范围的一部分也可以在Z方向上重叠。由此,在第一容器10错误地安装于第二安装部602T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与第二安装部602T的接点机构70A电导通。因此,能够降低电路基板30的存储装置或电路破损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液体容纳室200A~200C由间隔壁22、23划分的容器用作第二容器20,但也可以将多个具有一个液体容纳室的容器接合等而一体化的容器用作第二容器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容器10不具有液体吸收体299,但也可以具有液体吸收体299。另外,第二容器20具有液体吸收体299,但也可以不具有液体吸收体299。另外,第一容器10容纳颜料墨水,但也可以容纳染料墨水。另外,第二容器20容纳染料墨水,但也可以容纳颜料墨水。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以及在打印机上使用的容器,也可以应用于喷射除墨水之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上使用的容器。例如,可以应用于如下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及其容器。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含有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精确地对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其他的具备喷出任意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拖尾成丝状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高粘度或低粘度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以及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也包括在“液体”中。另外,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也包括在“液体”中。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列举了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发明内容部分中记载的各个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并且,若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不作为必要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Claims (3)

1.一种容器,其与具备一个液体供给口的其他容器排列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的托架上,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当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作为Z方向、X方向和Y方向时,在所述X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托架;在所述托架内在所述X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液体供给针;设置在所述托架内的装置侧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托架内的装置侧卡合部,所述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Z方向上对置的底面和顶面;
在所述Y方向上对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三个以上的奇数个的液体供给口,其在所述X方向上排列配置于所述底面上的、距离所述第二侧面比距离所述第一侧面更近的位置,并且分别具有沿着所述Z方向的中心轴线;
多个接触部,其在所述X方向上排列配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距离所述底面比距离所述顶面更近的位置;以及
卡合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比所述多个接触部靠所述顶面侧的位置,其中,
在所述容器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安装状态下,
所述液体供给口接纳所述液体供给针,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装置侧端子接触,
作为所述卡合部件的一部分的容器侧卡合部卡定于所述装置侧卡合部的下侧的面,
当将所述三个以上的奇数个的液体供给口中的、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作为第一中心轴线,
将包含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且与所述X方向垂直的面作为第一中心面,
将位于所述中央的液体供给口的旁边的两个所述液体供给口中的、靠近所述托架的所述X方向的中心的一侧的所述液体供给口的中心轴线作为第二中心轴线,
将包含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且与所述X方向垂直的面作为第二中心面,
将所述容器侧卡合部的所述X方向的中心作为卡合中心时,
所述多个接触部中的设置在所述X方向的中央的中央接触部与所述第一中心面相交,
在所述X方向上,所述多个接触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器侧卡合部所处的范围内,
所述卡合中心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面与所述第二中心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在所述X方向上对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以及
凹部,其设置在以下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上: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交的角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交的角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交的角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交的角部,所述凹部接纳设置在所述托架上的、用于对所述容器的安装进行引导的引导用凸部,其中,
所述凹部从所述底面侧向所述顶面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X方向的一个端部和所述X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至少任意一个端部处,设置有与设置在所述托架上的容器识别用凸部嵌合的凹凸部,
所述凹凸部从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底面侧向所述顶面侧延伸。
CN201821517206.1U 2017-09-20 2018-09-17 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813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0091A JP2019055502A (ja) 2017-09-20 2017-09-20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180091 2017-09-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1370U true CN208881370U (zh) 2019-05-21

Family

ID=636426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1720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81370U (zh) 2017-09-20 2018-09-17 容器
CN201811081884.2A Pending CN109515002A (zh) 2017-09-20 2018-09-17 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1884.2A Pending CN109515002A (zh) 2017-09-20 2018-09-17 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84308A1 (zh)
EP (1) EP3459744A1 (zh)
JP (1) JP2019055502A (zh)
CN (2) CN20888137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53798A (ja) * 2020-09-25 2022-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22144519A (ja) 2021-03-19 2022-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N115107373B (zh) * 2021-03-19 2023-08-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90483B8 (en) * 1998-05-18 2011-01-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therefor
US6488369B1 (en) 2000-01-31 2002-12-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reliable electrical and fluidic connections to a receiving station
JP4539690B2 (ja) 2002-03-29 2010-09-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55556B2 (ja) 2012-05-31 2017-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6028424B2 (ja) * 2012-07-06 2016-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カートリッジ
JP6142571B2 (ja) * 2013-02-28 2017-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吐出装置
JP6197378B2 (ja) 2013-06-04 2017-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6287325B2 (ja) 2014-02-26 2018-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6651846B2 (ja) * 2015-12-28 2020-0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9744A1 (en) 2019-03-27
CN109515002A (zh) 2019-03-26
US20190084308A1 (en) 2019-03-21
JP2019055502A (ja)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81370U (zh) 容器
CN107297957B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2381045B (zh)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CN205498348U (zh) 液体收容体单元
TWI788384B (zh) 墨水補給容器
CN106004057B (zh) 容器、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US9199476B2 (en) Holder having detachable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and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CN108528045A (zh) 打印机、墨水瓶
CN104924768B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5966077A (zh) 栓部件以及液体收容体单元
CN105946368A (zh)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以及印刷装置
CN101342815B (zh) 液体容器与使用其的液体填充方法、以及液体再次填充方法
CN103481666A (zh) 盒和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CN107405925B (zh) 印刷装置
CN104553320A (zh) 液体喷射系统
CN106808807B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8430783A (zh) 液体供给单元
JP2018052038A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接続体
CN209022616U (zh) 容器
CN111356591B (zh) 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10752008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JP2020121415A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TW201718277A (zh) 液體供給單元及液體噴射裝置
CN108472963A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6004059A (zh) 盒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