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1394U -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1394U
CN208851394U CN201820684784.8U CN201820684784U CN208851394U CN 208851394 U CN208851394 U CN 208851394U CN 201820684784 U CN201820684784 U CN 201820684784U CN 208851394 U CN208851394 U CN 208851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plate
sweeping robot
elastic component
h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847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芳非
徐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847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51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1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1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撞板和弹性件;所述撞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撞板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装配部和抵持部;所述装配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撞板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所述撞板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产品。其中,扫地机器人正在逐步取代人工成为家庭清洁的主要参与者。
目前,扫地机器人在清扫过程中实现智能转向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通过在行进过程中检测(如红外线检测)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当检测到前方的预设距离内存在障碍物时则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转向,该第一种方式中计算障碍物的位置以及实现转向的算法较为复杂,且由于障碍物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等可能因为实际环境复杂多样性,导致检测精度不高;第二,通过在行进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根据碰撞发生的位置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并根据障碍物的位置选择对应的转向策略,该第二种方式的检测精度高,是目前所主要采用的方式。
然而,上述第二种方式在具体实现时,扫地机器人与障碍物每次发生碰撞后将发生一定的形变,目前已知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中,往往忽略其发生碰撞后如何迅速恢复形变的能力问题,导致已知的扫地机器人每次发生碰撞后恢复形变的时延较大,甚至不时出现发生形变后恢复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影响扫地机器人通过下一次碰撞而实现转向的性能,导致扫地机器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生撞击后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形变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撞板和弹性件;所述撞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撞板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装配部和抵持部;所述装配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撞板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所述撞板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的内表面的接触点与所述底座圆心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30°~120°。
其中,所述抵持部包括分别从所述装配部的两端向所述撞板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二折弯部共同形成从所述装配部向所述撞板所在位置渐扩的形状,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二折弯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上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挂钩,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挂钩对应的卡柱,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挂钩挂接在所述卡柱上而与所述底座连接。
其中,所述装配部上设置有舌片,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舌片对应的凸起,所述舌片抵持在所述凸起的下方以限制所述弹性件相对所述底座的移动。
其中,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设有卡勾,所述底座的前侧设有与所述卡勾对应的止挡部,所述撞板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所述止挡部卡设于所述卡勾内而连接,所述止挡部用于限制所述撞板向远离所述底座所在方向的位移。
其中,所述撞板的内表面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对应的导向凹槽,所述导向杆容置于所述导向凹槽内,所述撞板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杆顺沿所述导向凹槽运动。
其中,所述装配部包括与底座连接的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凸杆,所述抵持部包括与所述凸杆连接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凸杆连接,另一端分别抵持在所述撞板的所述定位凹槽内。
其中,所述撞板为圆弧板,所述圆弧板的圆心与所述底座的圆心重合。
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撞板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抵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因为所述抵持部是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两侧的,所以所述弹性件施加在所述撞板上的抵持力的受力点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撞板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后,所述弹性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而相对所述撞板产生的均匀抵持作用力以推动所述撞板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直至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抵持部相对于所述撞板恢复至呈对称状态,所述弹性件施加在所述撞板上的抵持力的受力点平衡位置即为所述撞板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如此,扫地机器人在每次发生碰撞后均能够迅速且有效的恢复至碰撞前的形态,确保扫地机器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去掉撞板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弹性件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底座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撞板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底座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撞板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底座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微动开关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底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家用电器产品的快速发展,对家用电器产品的工作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是针对这些需求提出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11、撞板12和弹性件13;所述撞板12设置于所述底座 11的一侧,所述弹性件13位于所述底座11与所述撞板12之间;所述弹性件 13包括装配部14和抵持部15;所述装配部14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抵持部15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12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15抵持在所述撞板 12面向所述底座11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13在所述撞板12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11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所述撞板12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底座组件包括底座11、撞板12和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的抵持部15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12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 15抵持在所述撞板12面向所述底座11的内表面上,因为所述抵持部15是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12中心线两侧的,所以所述弹性件13施加在所述撞板12 上的抵持力的受力点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所述弹性件13在所述撞板12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11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后,所述弹性件13通过恢复弹性形变而相对所述撞板12产生的均匀抵持作用力以推动所述撞板12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直至所述弹性件13的所述抵持部15相对于所述撞板12恢复至呈对称状态,所述弹性件13施加在所述撞板12上的抵持力的受力点平衡位置即为所述撞板12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如此,扫地机器人在每次发生碰撞后均能够迅速且有效的恢复至碰撞前的形态,确保扫地机器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所述底座11可以是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由多个结构件分别成型后再组装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撞板12可以是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所述撞板12的材料可选用抗冲击性能较强的塑料材料,例如PA66、PC、POM 材料等。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撞板1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1 的一侧,且相对于底座11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撞板12与所述底座11之间形成可活动的连接,能够让所述撞板12在被撞击时相对于所述底座11产生一定范围内的位移,便于更好地进行缓冲,减少外力对扫地机器人的冲击。所述弹性件13可以是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的元件,如弹片、扭簧等,只要是能够形成与所述底座11连接的所述装配部14、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12中心线两侧且与所述撞板12的内表面抵持的所述抵持部15的任意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弹性变形的元件即可。所述弹性件13的材料通常选用弹性性能较好的材料,如可以选用硅锰弹簧钢如60Si2Mn制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撞板12为圆弧板,所述圆弧板的圆心与所述底座11的圆心重合。所述撞板12通常设置于扫地机器人工作时行进的方向上,具体可设置在所述底座11面向扫地机器人工作时行进方向的侧面上,所述撞板12的大小可以只是设置在所述底座11的一侧,也可以是环绕整个所述底座11的外侧设置,这样,当扫地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首先受到障碍物撞击的部位就是位于外侧的所述撞板12,将所述撞板12设置在扫地机器人的运动方向上一方面能够及时触发扫地机器人的转向动作,另一方面,能够对扫地机器人起到防护作用。
请参见图3,所述弹性件13的所述抵持部15在所述撞板12表面的接触点 21与所述底座11圆心32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30°~120°。其中,所述弹性件 13的高度与所述底座11大致平齐,所述弹性件13的接触点21和所述底座11 圆心32位于同一个平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中,所述接触点 21与所述底座11的圆心32连线形成的夹角范围为30°~120°,即所述接触点 2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夹角范围内,这样,在扫地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当所述撞板12上的不同部位受到撞击时,都能使得所述撞板12上受到撞击的部位和所述接触点21之间具有相对较短的距离,所述撞板12受到撞击的部位和所述接触点21之间具有相对较短的距离能够使得所述撞板12被撞击后因撞击产生的作用力相对均匀地分散在所述撞板12上,所述撞板12的运动会更加平稳,当所述撞板作用于所述弹性件13使其产生弹性变形时,所述弹性件13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撞板12上时会更加均匀和稳定,使得所述撞板12被撞后能够更加快速地回到初始位置。
请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弹性件13的所述抵持部15包括分别从所述装配部14的两端向所述撞板12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41和第二折弯部42,所述第一折弯部41和所述二折弯部42共同形成从所述装配部14向所述撞板12所在位置渐扩的形状,所述第一折弯部41和所述二折弯部42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12中心线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3为弹片,采用片状的弹性元件13一体折弯成型,其中,位于两端所述第一折弯部4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相对于中央的所述装配部14 的折弯角度为110°~120°之间,采用所述折弯角度使得所述弹性件13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与扫地机器人所述撞板12受到撞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相匹配,能够获得最佳的缓冲效果,使得所述撞板12被撞后快速地回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折弯部4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分别包括与所述装配部14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从所述连接端向外延伸至与所述撞板12的内表面抵持的自由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部4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的所述自由端可以形成为向对应的连接端所在方向弯折的折边,该折边可以通过将自由端的末端一体折弯形成。所述弹性件13的所述装配部14装设于所述底座11上时,所述抵持部15通过所述折边与所述撞板12的内表面接触并抵持在所述撞板12上,该折边与所述撞板 12的内表面接触一侧呈平滑的弧面状,可以增加所述第一折弯部4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与所述撞板12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加所述弹性件13 与所述底座11和所述撞板12所共同形成的底座组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且所述弹性件13与所述撞板1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平滑面接触,可以减少所述弹性件13与所述撞板12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当所述撞板12受到外力时,如所述撞板12与障碍物碰撞而受到向所述底座11中心方向的外力时,所述撞板12相对所述底座11向所述底座11中心方向产生位移,所述撞板12向所述底座11 中心方向挤压所述弹性件13,使得所述弹性件13的所述抵持部15之间的夹角呈变大的趋势而发生弹性形变,当所述撞板12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所述撞板12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后不再与障碍物接触时,所述弹性件13的所述抵持部 15之间的夹角逐渐恢复到初始大小而恢复弹性形变,从而推动所述撞板12恢复运动到产生碰撞前的初始位置,所述弹性件13与所述撞板12之间再次达到平衡状态,使得所述撞板12的恢复会更加稳定。
请参见图4和图5,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折弯部4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42上面向所述底座1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挂钩53,所述底座11上设有与所述挂钩53对应的卡柱51,所述弹性件13通过所述挂钩53挂接在所述卡柱51上而与所述底座11连接。其中,所述弹性件13的挂钩53可以采用冲压和折弯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卡柱51设置于所述底座11的边缘且靠近所述撞板的位置处,所述卡柱51相对所述扫地机器人的底面垂直延伸。所述弹性件 13安装于所述底座11时,可将所述弹性件13的所述挂钩53正对在所述卡柱 51的顶端,首先将所述卡柱51的顶端收容于所述挂钩53内并将所述弹性件13 顺沿所述卡柱51逐渐向下滑动,使得所述挂钩53分别挂接在对应的所述卡柱 51上;如此,所述弹性件13通过所述挂钩53挂接在所述卡柱51上,可以限制所述弹性件13沿垂直于所述卡柱51的方向,即扫地机器人的径向方向而脱离底座。可以理解的,当需要将所述弹性件13从所述底座11上拆卸时,可以将所述弹性件13顺沿所述卡柱51的方向向上滑动,直至所述卡柱51的顶端划出所述挂钩53即可,从而方便所述弹性件13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13的所述装配部14上设置有舌片 44,所述底座11上设置有与所述舌片44对应的凸起52,所述舌片44抵持在所述凸起52的下方以限制所述弹性件13相对所述底座11的移动。
其中,所述舌片44为从所述装配部14靠近所述底座11的表面向所述底座 11的方向延伸的弹片,所述装配部14上与设有所述舌片44的相应部位为镂空部,当所述舌片44受到外力挤压时可以对应收容于所述镂空部,当所述舌片 44未受到外力挤压时则保持相对所述装配部14靠近所述底座11的表面突出的状态。所述弹性件13安装于所述底座11时,可将所述弹性件13置于所述底座 11的上方且保持所述舌片44与所述凸起52对齐,将所述弹性件13逐渐向下滑动,所述舌片44受到所述凸起52的挤压而对应收容于所述装配部14的镂空部内,当所述弹性件13向下滑动至所述舌片44位于所述凸起52的下方时,所述舌片44不再受到外力的挤压而相对所述装配部14靠近所述底座11的表面突出,如此,所述舌片44会抵持在所述底座11上的所述凸起52的下方,防止所述弹性件13相对所述底座11向上滑动。所述弹性件13通过所述舌片44抵持在所述凸起52的下方,可以限制所述弹性件13沿垂直于所述底座11的底面的方向,即扫地机器人的轴向方向运动而脱离所述底座11。
请参见图6,所述撞板12面向所述底座11的内表面上设有卡勾62,所述底座11的前侧设有与所述卡勾62对应的止挡部61,所述撞板12和所述底座 11之间通过所述止挡部61卡设于所述卡勾62内而连接,所述止挡部61用于限制所述撞板12向远离所述底座11所在方向的位移。如此,扫地机器人的所述撞板12和所述底座11之间通过所述止挡部61卡设于所述卡勾62内而连接,其中,所述卡勾62受到所述止挡部61的抵挡而不能向远离所述底座11中心的方向运动,即通过所述卡勾62与所述止挡部61的配合防止了所述撞板12从所述底座11上向远离所述底座11中心的方向脱离出来;另一方面,所述止挡部61靠近所述底座11的中心的一侧形成一收容空间,卡勾62相对于所述止挡部 61沿所述底座11的径向可以在该收容空间内产生运动,即撞板12在受到障碍物撞击后可以相对于所述底座11沿径向向靠近所述底座11的中心的方向产生位移,所述撞板12相对于所述底座11产生位移的范围可以通过该收容空间的大小进行调节,通过所述撞板12的卡勾62与所述底座11的所述止挡部61之间相互配合,确保了扫地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述撞板12的不同位置点发生碰撞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11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位移。
请参见图7,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撞板12的内表面上设有导向杆 71,所述底座11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71对应的导向凹槽72,所述导向杆71 容置于所述导向凹槽72内,所述撞板12相对于所述底座11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杆71顺沿所述导向凹槽72运动。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导向杆 71为圆柱杆,所述导向凹槽72为圆柱形凹槽,所述圆柱杆和所述圆形凹槽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撞板12相对所述底座11产生位移的方向相同,所述导向杆 71收容于所述导向凹槽72内,所述导向杆71的外表面和所述导向凹槽72的内表面之间为间隙配合方式,当所述撞板12受到撞击产生位移时,所述导向杆 71跟随所述撞板12而运动,具体的,导向杆71顺沿所述导向凹槽72朝向底座11的中心所在方向运动,这样,所述导向凹槽62和所述导向杆61对所述撞板12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使得所述撞板12的运动方向稳定,更加容易恢复到初始位置。
请参见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撞板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底座的示意图,所述装配部14包括与底座11连接的插接板81,所述插接板81的两端分别设有凸杆82,所述抵持部15包括与所述凸杆82连接的第一弹簧83 和第二弹簧86,所述撞板12面向所述底座11的内表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83和所述第二弹簧86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弹簧83和所述第二弹簧 86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凸杆82连接,另一端分别抵持在所述撞板12的所述定位凹槽内。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11上设置有卡槽84,所述插接板81固定插接在所述卡槽84内,所述插接板81和所述卡槽84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方式。所述插接板8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凸杆82,两个所述凸杆 82呈两者之间形成30°~120°大小的夹角设置,第一弹簧83和第二弹簧86 分别与对应的凸杆82连接。这样,当所述撞板12受到外力时,如所述撞板12 与障碍物碰撞而受到向所述底座11中心方向的外力时,所述撞板12相对所述底座11向所述底座11中心方向产生位移,所述撞板12向所述底座11中心方向挤压该第一弹簧83和第二弹簧86,使得第一弹簧83和第二弹簧86发生弹性形变,当所述撞板12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所述撞板12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后不再与障碍物接触时,所述第一弹簧83和第二弹簧86恢复弹性形变,从而推动所述撞板12恢复运动到产生碰撞前的初始位置,所述弹性件13与所述撞板12之间再次达到平衡状态,使得所述撞板12的恢复会更加稳定。
请参见图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1上设置有微动开关91,所述微动开关 91的操作柄92抵持在所述撞板12面向所述底座11的内表面上,所述微动开关91通过导线与扫地机器人的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撞板12在扫地机器人受到障碍物撞击时会因为受力产生位移,位移会触发撞板12后的微动开关91动作,微动开关91的动作会进一步触发扫地机器人内部的智能元件执行相关转向动作。
本申请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所述扫地机器人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中,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可以包括装设于底座上的清洁机构、转向装置及盖设于底座上方的盖板,所述底座和盖板共同形成收容所述清洁机构和转向装置的容置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撞板和弹性件;所述撞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撞板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装配部和抵持部;所述装配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撞板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所述撞板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的内表面的接触点与所述底座圆心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30°~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包括分别从所述装配部的两端向所述撞板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二折弯部共同形成从所述装配部向所述撞板所在位置渐扩的形状,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二折弯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上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挂钩,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挂钩对应的卡柱,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挂钩挂接在所述卡柱上而与所述底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上设置有舌片,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舌片对应的凸起,所述舌片抵持在所述凸起的下方以限制所述弹性件相对所述底座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设有卡勾,所述底座的前侧设有与所述卡勾对应的止挡部,所述撞板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所述止挡部卡设于所述卡勾内而连接,所述止挡部用于限制所述撞板向远离所述底座所在方向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撞板的内表面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对应的导向凹槽,所述导向杆容置于所述导向凹槽内,所述撞板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杆顺沿所述导向凹槽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包括与底座连接的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凸杆,所述抵持部包括与所述凸杆连接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凸杆连接,另一端分别抵持在所述撞板的所述定位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撞板为圆弧板,所述圆弧板的圆心与所述底座的圆心重合。
10.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
CN201820684784.8U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Active CN208851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4784.8U CN208851394U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4784.8U CN208851394U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1394U true CN208851394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0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84784.8U Active CN208851394U (zh) 2018-05-09 2018-05-09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513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386A1 (zh) * 2020-09-11 2022-03-17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机器人
CN114829085A (zh) * 2019-12-20 2022-07-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9085A (zh) * 2019-12-20 2022-07-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29085B (zh) * 2019-12-20 2023-1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052386A1 (zh) * 2020-09-11 2022-03-17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51394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CN105089349A (zh) 把手模块
CN105914073A (zh) 按键
CN103065842A (zh) 按键
CN106333468A (zh) 射出装置
CN211559939U (zh) 扫地机器人
CN207055443U (zh) 智能扫地机
CN203693520U (zh) 一种可升降拖把桶
CN208722809U (zh) 碰撞开关装置及清洁装置
CN208188798U (zh)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CN208468395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TW201732854A (zh) 按鍵及其鍵盤
CN110277264A (zh) 按键结构
CN213519691U (zh) 一种弹出式按键及设有该弹出式按键的智能终端
CN110155406A (zh) 用于捆扎机器人的杆结构、绑扎机器人
US9741502B2 (en) Mechanical axle structure for key
CN205564550U (zh) 动触头机构和隔离开关
CN112071687A (zh) 一种弹出式按键及设有该弹出式按键的智能终端
CN209489963U (zh) 智能清洁设备
CN105464496B (zh) 静音门碰
CN215457740U (zh) 缓冲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08601138U (zh) 一种轴承生产用切割设备
CN216907881U (zh) 一种前撞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CN215128081U (zh) 扫地机
CN205514366U (zh) 用于吸尘器的推杆及具有弹性释放的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9

Address after: No.39 Caohu Avenue, Xiang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eizhizong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9 Caohu Avenue, Xiang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144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