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出式按键及设有该弹出式按键的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出式按键及设有该弹出式按键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弹出式按键从功能实现方面分类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依靠电机驱动棘轮机构实现游戏按键的弹出和收回;另一种是通过外部拨动式开关实现游戏按键的弹出和收回。前者采用的棘轮机构,由于棘轮机构本身的特性,电机驱动棘轮机构时需要执行两个动作,伸出和收回才可以实现按键弹出,因此电机需要执行两个行程才可以完成棘轮机构的伸出和收回,而两个行程会造成按键弹出时间比较长,从而影响按键弹出效率;同时棘轮机构的体积比较大,占用了大量的整机空间,影响其他器件的摆放,比如电池;而且由于棘轮机构自身的限制,电机的方向智能竖直放置,同样对整机内部的空间布置影响比较大。外部拨动式开关的游戏按键,由于有外部的拨动键,会在整机外侧开孔,整机外侧开孔就会破坏整机外观效果的完整性;同时由于有拨动开关的存在,会占用较大的横向空间,同样会影响整机内部的空间布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弹出时间短且占用空间小的应用于智能终端的弹出式按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弹出式按键,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智能终端的内部,所述智能终端的外壳上设有供所述按键弹出的开口;还包括按键座,所述按键座包括平台段和凸台段,所述凸台段较所述平台段更靠近所述开口,所述按键底部与所述平台段接触时,所述按键位于初始位置,所述按键与所述凸台段接触时,所述按键位于弹出位置;所述按键座内部设有第一磁铁组,所述按键内部设有第二磁铁组,所述第一磁铁组与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数个磁极不同的磁铁块;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按键座连接;所述第一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磁铁块与所述第二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磁铁块相吸引,使得所述按键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按键座沿所述按键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一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磁铁块与所述第二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磁铁块由相互吸引切换至相互排斥,使得所述按键向远离所述按键座的方向移动,直至被弹出至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平台段与所述凸台段之间设有一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为曲面或斜平面,所述按键的底面与所述过渡面接触的一侧设有倒角;所述按键座远离所述按键的端面设有电信号元件,所述按键受到一外部压力,并将所述压力通过所述按键座传递至所述电信号元件,使得所述电信号元件被激活;所述按键座与所述电信号元件之间还设有弹性件,用于接收所述压力并将所述压力反弹至所述按键,以将所述按键弹回至原始状态。
优选地,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和设于所述按键主体两侧的按键支脚,所述平台段包括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所述凸台段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二凸台设于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当所述按键位于初始位置时,两个所述按键支脚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二平台接触,所述按键主体与所述第二凸台接触,且所述按键主体位于所述开口的内部;当所述按键位于弹出位置时,两个所述按键支脚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接触,且所述按键主体位于所述开口的外部。
优选地,当所述按键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所述第二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在所述按键的弹出瞬间,所述第一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所述第二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排斥;当所述按键位于弹出位置时,所述第一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所述第二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台靠近所述按键的端面设有一号磁铁块,所述按键主体靠近所述按键座的端面设有二号磁铁块、三号磁铁块、四号磁铁块,所述二号磁铁块、三号磁铁块、四号磁铁块距所述第一凸台的距离依次越来越远;当所述按键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一号磁铁块与所述二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在所述按键的弹出瞬间,所述一号磁铁块与所述三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排斥;当所述按键位于弹出位置时,所述一号磁铁块与所述四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
优选地,所述二号磁铁块、所述三号磁铁块、所述四号磁铁块的磁极相同;所述一号磁铁块为多级磁铁;当所述按键位于初始位置时,对所述一号磁铁块通电使其磁极与所述二号磁铁块的磁极相反;在所述按键的弹出瞬间,对所述一号磁铁块通电使其磁极与所述三号磁铁块的磁极相同;当所述按键位于弹出位置时,对所述一号磁铁块通电使其磁极与所述四号磁铁块的磁极相反。
优选地,还包括摆臂和固定轴,所述摆臂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轴上,且设于所述按键座与所述弹性件之间;所述按键受到一外部压力,并将所述压力通过所述摆臂传递至所述电信号元件,同时,所述弹性件将压力反弹至所述摆臂,使得所述摆臂绕所述固定轴向所述开口移动,以将所述按键弹回至原始状态。
优选地,所述按键座包括按键座本体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按键座本体垂直,所述按键座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摆臂固连;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按键座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延伸部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凹槽,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被限制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凸块在所述凹槽内沿所述连接杆上下移动,使得所述按键座相对于所述连接杆上下移动;所述按键主体的周向设置有一圈卡环,所述卡环设于所述开口内,当所述按键位于弹出位置时,所述卡环与所述外壳抵触,以防止所述按键从所述智能设备中脱落。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按键座通过驱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按键座垂直;所述驱动杆上设有凹槽,所述按键座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被限制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凸块在所述凹槽内沿所述驱动杆上下移动,使得所述按键座相对于所述驱动杆上下移动;所述按键主体的周向设置有一圈卡环,所述卡环设于所述开口内,当所述按键位于弹出位置时,所述卡环与所述外壳抵触,以防止所述按键从所述智能设备中脱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设有上述的弹出式按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弹出式按键设置于智能终端的内部,不影响整机外观的完整性,提升了智能终端外观的美观性、加强了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2.利用磁铁的相互吸引使得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座紧密接触,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机械连接而导致的零件结构多、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同时利用磁铁的相互排斥实现所述按键相对于所述按键座弹出得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机械连动结构,反应做动时间迅速、弹出效率高、弹出时间短;
3.通过在所述平台段与所述凸台段之间设置所述过渡面,且将所述按键的底面与所述过渡面接触的一侧设为倒角,以减小在所述按键座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按键受到的阻力,保证所述按键能顺利与所述凸台段接触;
4.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二平台的相互配合使得按键与按键座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定。
5.通过设置所述摆臂,加强所述按键的回弹感,使操作者的使用体验佳。
6.通过设置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块,保证所述按键座在可被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左右移动的前提下、还能稳定的上下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按键位于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按键座移动后使所述按键位于弹出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按键位于弹出位置时按压所述按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按键座移动后使所述按键复原于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按键,2-按键座,3-1-一号磁铁块,3-2-二号磁铁块,3-3-三号磁铁块,3-4-四号磁铁块,4-驱动电机,5-电信号元件,6-固定轴,7-摆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见附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弹出式按键1,按键1设于智能终端的内部,智能终端的外壳上设有供按键1弹出的开口;还包括按键座2,按键1与按键座2配合,在智能终端内部,按键座2为按键1提供支撑。按键座2包括平台段和凸台段,凸台段较平台段更靠近开口。当按键1底部与平台段接触时,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当按键1与凸台段接触时,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按键座2内部设有第一磁铁组,按键1内部设有第二磁铁组,第一磁铁组与第二磁铁组包括数个磁极不同的磁铁块。还包括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与按键座2连接,用于驱动按键座2沿按键1的径向移动,进而切换按键1位于平台段的状态和按键1位于凸台段的状态。
第一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第二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相吸引,使得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并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驱动电机4驱动按键座2沿按键1的径向移动,移动方向为:由凸台段朝向平台段,在此移动过程中,原本相互对应的第一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第二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位置发生变化,此时,第一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第二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由相互吸引切换至相互排斥,由于按键座2的相对于开口的轴向距离固定不变,从而使得按键1向远离按键座2的方向移动,直至被弹出至开口,此时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驱动电机4驱动按键座2沿按键1的径向移动,移动方向为:由平台段朝向凸台段,在此移动过程中,原本相互对应的第一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第二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位置发生变化,此时,第一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第二磁铁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由相互排斥切换至相互吸引,由于按键座2的相对于开口的轴向距离固定不变,从而使得按键1向靠近按键座2的方向移动,直至从开口被吸回至初始位置。
较佳地,平台段与凸台段之间设有一过渡面,过渡面优选斜平面,且按键1的底面与过渡面接触的一侧设有倒角,以减小在所述按键座2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按键1受到的阻力,保证所述按键1能顺利与所述凸台段接触。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斜平面亦可设为曲面,此处不做限制。按键座2远离按键1的端面设有电信号元件5,按键1受到一外部压力,并将压力通过按键座2传递至电信号元件5,使得电信号元件5被激活,以实现按键1的按压作用。具体的,按键座2与电信号元件5之间还设有弹性件,用于接收压力并将压力反弹至按键1,以将按键1弹回至原始状态,以供下一次按压使用。
本实施例的一次完整做动周期为: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驱动电机4驱动按键座2的沿按键1径向移动,使得按键1被由初始位置变为弹出位置;按压弹出位置的按键1,触发电信号元件5;弹性件将被按压下的按键1反弹至弹出位置;驱动电机4驱动按键座2的沿按键1径向移动,使得按键1被由弹出位置变为初始位置。
较佳地,按键1包括按键1主体和设于按键1主体两侧的按键1支脚,凸台段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平台段包括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且第二凸台设于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第一凸台与第一平台之间设有过渡面,第二凸台与第二平台之间亦设有过渡面,在按键座2的移动过程中,减少两个按键1支脚的与按键座2之间的阻力。当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时,两个按键1支脚分别与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接触,并被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两端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限制,按键1主体与第二凸台接触,使得按键1与按键座2形成稳定的结合状态,此时按键1主体位于开口的内部。当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时,两个按键1支脚分别与第一凸台、第二凸台接触,且按键1主体位于开口的外部。
作为可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了按键1与按键座2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具体的,按键座2包括一个平台段和一个凸台段。初始位置时,按键1位于平台段,并与平台段稳定接触;弹出位置时,按键1位于凸台段,并与凸台段稳定接触。
值得说明的是,平台段需设置一段缓冲距离,供按键1切换与按键座2的贴合和弹出状态。缓冲距离根据实际应用的磁铁块的磁力及按键1的重量综合设计,使得按键1在缓冲距离内能顺利被弹出至高出凸台面,以弹出开口。
优选地,当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第二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在按键1的弹出瞬间,第一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第二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排斥;当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时,第一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磁铁块与第二磁铁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可以理解为,在本发明提供的所有实施例中,当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时,按键1与按键座2既可为相吸的稳定接触状态,也可为缺失磁力的正常接触状态。而需要说明的是,当按键1与按键座2为缺失磁力的正常接触状态,需要在按键座2上设置挡块,防止按键1径向移动而脱离设计位置。
优选地,第二凸台靠近按键1的端面设有一号磁铁块3-13-1,按键1主体靠近按键座2的端面设有二号磁铁块3-2、三号磁铁块3-3、四号磁铁块3-4,二号磁铁块3-2、三号磁铁块3-3、四号磁铁块3-4距第一凸台的距离依次越来越远。当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时,一号磁铁块3-1与二号磁铁块3-2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得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驱动电机4驱动按键座2移动后,一号磁铁块3-1不再与二号磁铁块3-2相对应,而与三号磁铁块3-3相对应且相互排斥,此时将触发按键1的瞬间弹出;当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时,随着驱动电机4继续驱动按键座2移动,一号磁铁块3-1不再与三号磁铁块3-3相对应,而与四号磁铁块3-4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
作为可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了磁铁块排布的第二种实施例。具体的,第二凸台靠近按键1的端面设有一号磁铁块组,按键1主体靠近按键座2的端面设有二号磁铁块组、三号磁铁块组、四号磁铁块组,一号磁铁块组、二号磁铁块组、三号磁铁块组、四号磁铁块组分别包括多个同磁极的磁铁块。二号磁铁块组、三号磁铁块组、四号磁铁块组距第一凸台的距离依次越来越远。当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时,一号磁铁块组内至少一个一号磁铁块与二号磁铁块组内的至少一个二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得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驱动电机4驱动按键座2移动后,一号磁铁块组内的一号磁铁块都不与二号磁铁块组内的任一一块二号磁铁块相对应,并且,一号磁铁块组内的至少一个一号磁铁块与三号磁铁块组内的至少一个三号磁铁块相对应且相互排斥,此时将触发按键1的瞬间弹出;当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时,随着驱动电机4继续驱动按键座2移动,一号磁铁块组内的一号磁铁块都不与三号磁铁块组内的任一一块三号磁铁块相对应,并且,一号磁铁块组内的至少一个一号磁铁块与四号磁铁块组内的至少一个四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
作为可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了磁铁块排布的第三种实施例。具体的,第一凸台靠近按键1的端面设有一号磁铁块;第一平台靠近按键1的端面设有二号磁铁块、三号磁铁块,二号磁铁块、三号磁铁块距第一凸台的距离依次越来越远;第二凸台靠近按键1的端面设有四号磁铁块;两个按键1支脚靠近按键座2的端面分别设有五号号磁铁块和六号磁铁块,且设有五号磁铁块的按键1支脚相对于设有六号磁铁块的按键1支脚更靠近第一凸台。当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时,五号磁铁块与三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得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驱动电机4驱动按键座2移动后,五号磁铁块不再与三号磁铁块相对应,而与二号磁铁块相对应且相互排斥,此时将触发按键1的瞬间弹出;当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时,随着驱动电机4继续驱动按键座2移动,五号磁铁块不再与三号磁铁块相对应,而与一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同时,六号磁铁块与四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了磁铁块排布的第四种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磁铁块排布的第三种实施例的更优选方案。具体的,第一凸台靠近按键1的端面设有一号磁铁块组;第一平台靠近按键1的端面设有二号磁铁块组、三号磁铁块组,二号磁铁块组、三号磁铁块组距第一凸台的距离依次越来越远;第二凸台靠近按键1的端面设有四号磁铁块组;两个按键1支脚靠近按键座2的端面分别设有五号号磁铁块组和六号磁铁块组,且设有五号磁铁块组的按键1支脚相对于设有六号磁铁块组的按键1支脚更靠近第一凸台。一号磁铁块组、二号磁铁块组、三号磁铁块组、四号磁铁块组、五号磁铁块组、六号磁铁块组分别包括多个同磁极的磁铁块。一号磁铁块组、二号磁铁块组、三号磁铁块组、四号磁铁块组、五号磁铁块组、六号磁铁块组在按键座2的移动过程中的相互对应位置关系同本发明提供的磁铁块排布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一号磁铁块、二号磁铁块、三号磁铁块、四号磁铁块、五号磁铁块、六号磁铁块的相互对应位置关系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磁铁块排布的第五种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按键1与按键座2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案。具体的,按键1靠近按键座2的端面设有一号磁铁块;凸台段设有二号磁铁块,平台段设有三号磁铁块和四号磁铁块,且三号磁铁块设于缓冲距离上。当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时,一号磁铁块与四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得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驱动电机4驱动按键座2移动后,一号磁铁块不再与四号磁铁块相对应,而与三号磁铁块相对应且相互排斥,此时将触发按键1的瞬间弹出;当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时,随着驱动电机4继续驱动按键座2移动,一号磁铁块不再与三号磁铁块相对应,而与二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了磁铁块排布的第六种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磁铁块排布的第五种实施例的更优选方案。具体的,按键1靠近按键座2的端面设有一号磁铁块组;凸台段设有二号磁铁块组,平台段设有三号磁铁块组和四号磁铁块组,且三号磁铁块组设于缓冲距离上。一号磁铁块组、二号磁铁块组、三号磁铁块组、四号磁铁块组分别包括多个同磁极的磁铁块。当按键1位于初始位置时,一号磁铁块组内至少一个一号磁铁块与四号磁铁块组内的至少一个四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得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驱动电机4驱动按键座2移动后,一号磁铁块组内的一号磁铁块都不与四号磁铁块组内的任一一四号磁铁块相对应,并且,一号磁铁块组内至少一个一号磁铁块与三号磁铁块组内至少一个三号磁铁块相对应且相互排斥,此时将触发按键1的瞬间弹出;当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时,随着驱动电机4继续驱动按键座2移动,一号磁铁块组内的一号磁铁块都不与三号磁铁块组内的任一一三号磁铁块相对应,并且,一号磁铁块组内至少一个一号磁铁块与二号磁铁块组内至少一个二号磁铁块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
较佳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磁铁块的由于磁极相反而产生相吸的效果、磁极相同而产生相斥的效果。具体的,可通过使用不同磁极的普通磁铁块进行排布实现相吸或是相斥的效果;还可通过全部使用多级磁铁,而对多级磁铁进行通电实现磁极的转换,本发明对磁铁相吸相斥效果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较佳地,还包括摆臂7和固定轴6,固定轴6与智能终端固定连接,摆臂7活动设置于固定轴6上,可绕固定轴6旋转;摆臂7还设于按键座2与弹性件之间,当按键1受到一外部压力时,此压力依次通过按键座2、摆臂7传递至电信号元件5,以激活电信号元件5。同时,弹性件将压力反弹至摆臂7,使得摆臂7绕固定轴6向开口处旋转,从而将按键1弹回至原始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轴6设于按键座2一侧,且靠近第二凸台。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轴6还可设于按键座2设有第一凸台的一侧,可实现传递压力和反弹力的作用既可,此处不做限制。
较佳地,按键座2包括按键座2本体和延伸部,延伸部与按键座2本体垂直,按键座2通过延伸部与摆臂7固连。驱动电机4设于摆臂7的下方,包括电机和伸缩杆,伸缩杆与按键座2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与延伸部平行设置,且连接杆与延伸部为活动连接,保证所述按键座2在可被所述驱动电机4驱动左右移动的前提下、还能稳定的上下运动。具体的,连接杆上设有凹槽,延伸部上设有凸块,凸块被限制在凹槽内,且凸块可在凹槽内沿连接杆上下移动,使得按键座2相对于连接杆上下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驱动电机4与按键座2联动的第二种实施例。驱动电机4与按键座2通过驱动杆连接,驱动杆与按键座2垂直,且按键座2与驱动杆为活动连接。具体的,驱动杆上设有凹槽,按键座2上设有凸块,凸块被限制在凹槽内,且凸块在凹槽内沿驱动杆上下移动,使得按键座2相对于驱动杆上下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驱动电机4与按键座2联动的第三种实施例。按键座2包括按键座2本体和延伸部,延伸部与按键座2本体垂直,按键座2通过延伸部与摆臂7固连。驱动电机4设于摆臂7的下方,包括电机和伸缩杆,伸缩杆与按键座2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延伸部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延伸部的两侧,驱动电机4驱动伸缩杆相对于按键径向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按键座2相对于按键1径向移动。具体的,驱动电机4驱动伸缩杆向第一凸台移动时,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延伸部、从而带动按键座2朝指向第一凸台的方向移动;驱动电机4驱动伸缩杆向第二凸台移动时,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延伸部、从而带动按键座2朝指向第二凸台的方向移动。
较佳地,按键1主体的周向设置有一圈卡环,卡环设于开口内,当按键1位于弹出位置时,卡环与外壳抵触,限制按键1的轴向运动,以防止按键1从智能设备中脱落。卡环与外壳之间设有弹性垫圈,用于缓冲按键1的弹出力,避免直接与外壳刚性接触。且由于弹性垫圈的设置,减少按键1的回弹力造成的轻微振动,加强操作者的使用体验。可以理解为,卡环适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弹出式按键,以防止按键1从智能设备中脱落和加强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下面详述本发明提供的最优实施例的完整做动过程。
参见图1-2,在初始位置,一号磁铁块3-1与二号磁铁块3-2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得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驱动电机4驱动连接杆沿按键1径向移动,从而带动按键座2径向移动,移动方向为朝向第二凸块,此时,一号磁铁块3-1不再与二号磁铁块3-2相对应,而与三号磁铁块3-3相对应且相互排斥,此时将触发按键1瞬间弹出,由于卡环的限制,按键1一部分位于开口外部,另一部分被限制在智能终端内部;随着驱动电机4继续驱动按键座2移动,一号磁铁块3-1不再与三号磁铁块3-3相对应,而与四号磁铁块3-4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使按键1与按键座2稳定接触,此时的按键1完成弹出过程。
参见图3,按压处于弹出位置的按键1,按键座2上的凸块在连接杆的凹槽内移动,使得压力依次通过按键座2、摆臂7传递至电信号元件5,从而触发电信号元件5;同时,弹性件将压力反弹,反弹力依次通过摆臂7、按键座2被传递至按键1,从而使被按压下的按键1反弹至弹出位置,此时的按键1实现按压功能。
参见图4,驱动电机4驱动连接杆沿按键1径向移动,从而带动按键座2径向移动,移动方向为朝向第一凸块,此时,一号磁铁块3-1不再与四号磁铁块3-4相对应吸引,而与三号磁铁块3-3相对应且相互排斥,此时将继续保持按键1的弹出位置;随着驱动电机4继续驱动按键座2移动,一号磁铁块3-1不再与三号磁铁块3-3相对应,而与二号磁铁块3-2上下对应且相互吸引,此时按键1由于磁力的吸力被拉回至智能终端的内部,且按键1的两个按键1支脚分别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稳定接触,此时的按键1完成收回过程。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设有上述任一弹出式按键的智能终端,通过设置,使得智能终端内的特定应用程序启动时,即可激活驱动电机4工作,使按键座2沿按键1径向移动,从而使按键1弹出以供按压使用。且智能终端内预设有特定指令,当驱动电机4收到特定指令时,使按键座2再次移动从而使按键1收回到原始位置。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