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8798U -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8798U
CN208188798U CN201820928945.3U CN201820928945U CN208188798U CN 208188798 U CN208188798 U CN 208188798U CN 201820928945 U CN201820928945 U CN 201820928945U CN 208188798 U CN208188798 U CN 208188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penholder
card slot
guide surface
handwr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289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国威
胡元亮
李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289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8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8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8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包括:笔杆;笔尾帽,所述笔尾帽安装在所述笔杆的顶部,其上连接有伸入笔杆内的卡勾,且所述笔尾帽能沿着笔杆的轴向移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笔杆内,对笔尾帽施加由笔杆的底部向顶部的方向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及滑槽机构,所述滑槽机构设置于所述笔杆内,其上设置有滑动引导部和卡槽,当所述笔尾帽由笔杆的顶部向底部移动时,连接于所述笔尾帽的卡勾在所述滑动引导部的引导作用下,滑入所述卡槽内实现与所述卡槽的卡合,或者弹出所述卡槽实现与所述卡槽的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笔体弹出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体收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笔被逐渐应用于手机等便携式终端。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导致便携式终端变得更轻、更小,以至于对与便携式终端配合使用的触控笔等外围设备的尺寸及内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触控笔,为了方便携带以及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较为优选的方式是将触控笔的尺寸减小,直接收纳于手机等便携式终端内,那么如何将收纳于手机等便携式终端内的触控笔取出成了大家研究的新内容。就现有技术而言,多采用按压弹出机构将笔从手机等便携式终端中取出,触控笔按压弹出的形式主要是主动轮与从动轮配合实现按压弹出功能,这样的实现形式不仅使笔体内部结构复杂,而且体积大,组装困难,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体弹出结构的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成本低,且可应用于多种需要进行收纳的手写用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笔体弹出结构,包括:
笔杆;
笔尾帽,所述笔尾帽安装在所述笔杆的顶部,其上连接有伸入笔杆内的卡勾,且所述笔尾帽能沿着笔杆的轴向移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笔杆内,对笔尾帽施加由笔杆的底部向顶部的方向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及
滑槽机构,所述滑槽机构设置于所述笔杆内,其上设置有滑动引导部和卡槽,当所述笔尾帽由笔杆的顶部向底部的方向移动时,连接于所述笔尾帽的卡勾在所述滑动引导部的引导作用下,滑入所述卡槽内实现与所述卡槽的卡合,或者弹出所述卡槽实现与所述卡槽的脱离。
可选地,所述滑动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由所述笔杆的顶部向底部倾斜延伸,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面的下方,所述卡勾端部的勾取部能沿着所述第一引导面向所述笔杆的底部移动,当所述勾取部越过所述第一引导面的底端后,进入所述卡槽中并与所述卡槽卡合。
可选地,所述滑动引导部还包括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卡勾从卡槽中向远离第一引导面的底端的一侧移动并从卡槽中弹出。
可选地,所述滑动引导部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位于所述卡槽的下方,所述引导件靠近所述第一引导面的表面为止挡面,所述止挡面对越过所述第一引导面的底端的勾取部形成止挡。
可选地,所述滑动引导部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位于所述卡槽的下方,所述引导件远离所述第一引导面的表面为弹出引导面,所述弹出引导面在从所述笔杆的顶部向底部的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一引导面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弹出引导面引导所述勾取部从所述卡槽中脱离。
可选地,所述卡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笔杆的底部,所述引导件呈尖榫型结构,所述引导件的尖端朝向所述卡槽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滑动引导部还包括复位引导面,所述复位引导面位于所述卡槽远离所述第一引导面的一侧,所述复位引导面沿平行于所述笔杆的轴向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引导面的末端与所述复位引导面对接。
可选地,所述卡勾为具有弹性的金属件,当所述勾取部沿着所述第一引导面或第二引导面移动时,所述卡勾处于偏斜状态具有弹性回复力,使勾取部越过第一引导面的底端弹入到卡槽,或使勾取部能脱离卡槽实现复位。
可选地,所述笔杆中形成有卡止勾,所述卡止勾位于所述滑槽机构上方,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脱离后能与所述卡止勾相互卡接。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笔杆的底部,所述连接件具有上端面,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顶抵在所述上端面和笔尾帽的内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排列的多个环槽,且在每两个邻近的环槽之间形成凸起部,所述连接件的凸起部与所述笔杆的底部固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滑槽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的凹槽,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滑槽机构通过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中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笔尾帽上连接有直杆,所述连接件的端面上形成有孔,所述直杆插入所述孔中,所述弹性件可套设在所述直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笔,包括上述笔体弹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配备有上述触控笔,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上设置有容纳所述触控笔的柱形孔,所述触控笔插入所述柱形孔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体弹出结构方案,相对于现有的弹出机构结构简单,通过笔尾帽、弹性件及滑槽机构的巧妙配合,省去了如主动、从动轮机构等零部件,使得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且在装配及应用上更方便,加工成本更低。同时,该笔体弹出结构方案在实施时受限小,可以应用于多种需要容纳的手写用笔中。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体弹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体弹出结构中笔尾帽和直杆、卡勾配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体弹出结构内滑槽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体弹出结构中卡勾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体弹出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部分附图标记说明。
1.笔杆,1-1.卡止勾,2.笔尾帽,3.弹性件,4.滑槽机构,4-1.第一引导面,4-2.复位引导面,4-3.止挡面,4-4.第二引导面,4-5.弹出引导面,4-6.卡槽,4-7.引导件,5.连接件,5-1.环槽,5-2.凸起部,6.卡勾,6-1.勾取部,7.直杆,A.原始/复位状态位置,B.卡合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体弹出结构,参照图1、图2所示,包括:笔杆1,笔杆1的顶部安装有笔尾帽2。笔尾帽2上连接有伸入笔杆1内的卡勾6。
可选地,卡勾6可以从笔尾帽2的内表面向外伸出。卡勾6沿着平行于笔杆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卡勾6的末端形成有勾取部6-1,勾取部6-1使得卡勾6能够勾挂在特定结构上。笔尾帽2以及其上连接的卡勾6能够沿着笔杆1的轴向移动。
配合参阅图3,笔体弹出结构还包括滑槽机构4,滑槽机构4设置在笔杆1内。在滑槽机构4上设置有滑动引导部和卡槽4-6,滑动引导部被配置为能够引导卡勾6向下移动,滑入并卡在卡槽4-6内,实现与卡槽4-6的卡合;并且,还能够引导卡勾6从卡槽4-6中脱离,实现与卡槽4-6的分离并使卡勾6顺利复位。
进一步地,笔体弹出结构还包括有弹性件3,弹性件3被配置为用于对笔尾帽2施加弹性作用力,该弹性作用力的方向是沿着从笔杆1的底部向顶部的方向。弹性件3可以设置在笔杆1内。通过弹性件3的作用,笔尾帽2和卡勾6能够在不受到限位限制时,沿着笔杆1的底部向顶部的方向移动。
配合参阅图4,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体弹出结构的动作原理,如下:首先,笔尾帽2位于原始/复位状态,对应卡勾6位于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两者由笔杆1的顶部向底部的方向运动时,滑动引导部对卡勾6施加作用力,使卡勾6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卡勾6能够滑入或弹入卡槽4-6内。此时,笔尾帽2收缩在笔杆1中,对应卡勾6位于卡合位置B,上述动作过程为笔尾帽2向笔杆1内运动实现卡合固定的过程。
进一步地,使笔尾帽2和位于卡合位置B的卡勾6向下移动时,卡槽4-6和滑动引导部能够配合引导卡勾6从卡槽4-6中脱出,使卡勾6从卡合位置B返回到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此时笔尾帽2对应回到原始/复位状态。在上述的动作过程中,笔尾帽2和卡勾6会沿着由笔杆1的底部向顶部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体弹出结构的优点在于,通过滑动引导部和卡槽4-6对卡勾6的引导作用,就可以实现笔尾帽2缩入笔杆1和弹出笔杆1的动作。相对于现有的笔体弹出结构,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主动轮、从动轮等旋转传动机构,有效的简化了其中的结构。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笔体弹出结构的零部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明显减少,加工和装配过程都更为简化。
本实用新型就滑动引导部提供了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可选地,如图3所示,滑动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面4-1;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面4-4。第一引导面4-1用于引导卡勾6与卡槽4-6卡合,第二引导面4-4用于引导卡勾6从卡槽4-6中脱离,实现复位。
具体地,第一引导面4-1从笔杆1的顶部向底部倾斜延伸,其延伸方向相对于笔杆1的轴向具有一定倾斜和弯曲。卡槽4-6则位于第一引导面4-1的下方。
在笔尾帽2和卡勾6执行向下移动并使卡勾6卡入卡槽4-6的动作时,配合参阅图2及图4,首先,随着卡勾6向下移动,第一引导面4-1会逐渐推动卡勾6的勾取部6-1,使卡勾6向侧面变形,卡勾6自身产生弹性形变作用力,即在第一引导面4-1的作用下,勾取部6-1沿着第一引导面4-1向远离笔杆1的轴中心移动,使卡勾6产生了靠近所述轴中心的回复力。然后,当卡勾6向下移动到越过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时,卡勾6在自身弹性形变作用力的驱动下会向卡槽4-6处移动,进而使勾取部6-1进入并卡合到卡槽4-6中,到达卡合位置B。
继续参阅图3,第二引导面4-4则沿着从笔杆1的顶部向底部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第二引导面4-4与第一引导面4-1优选是以沿着上述方向逐渐远离笔杆1的轴中心的形式延伸。
配合参阅图4,在笔尾帽2和卡勾6执行向下移动并最终使卡勾6回到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的动作时,首先,按压笔尾帽2,使得卡勾6再次向下移动,第二引导面4-4能够引导勾取部6-1在水平及竖直方向上都远离卡槽4-6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勾取部6-1完全脱离于卡槽4-6的范围。
进一步地,在解除使笔尾帽2向下移动的作用力后,笔尾帽2以及卡勾6会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进而使卡勾6返回到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对应笔尾帽2返回到原始/复位状态。
优选地,滑动引导部还可以包括引导件4-7,如图3所示。引导件4-7位于卡槽4-6的下方相对靠近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其用于与第一、第二引导面4-1、4-4以及卡槽4-6配合,以提高勾取部6-1卡入、脱离卡槽动作执行的可靠性。引导件4-7上靠近第一引导面4-1的表面为止挡面4-3,止挡面4-3被配置为用于对越过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的勾取部6-1形成止挡。
具体如图4所示,当勾取部6-1与第一引导面4-1脱离时,由于卡勾6受自身的弹性形变作用力的作用,如果没有止挡面4-3的存在,则勾取部6-1存在向右直接越过卡槽4-6而复位回到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无法卡在卡槽4-6中的可能性。在这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止挡面4-3,能够对从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脱离的勾取部6-1形成止挡,进而引导勾取部6-1顺利地卡在卡槽4-6中。
进一步优选地,止挡面4-3的顶端高于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从而保证止挡面4-3一定能够防止勾取部6-1直接越过卡槽4-6。
可选地,如图3所示,引导件4-7的远离第一引导面4-1的表面作为弹出引导面4-5。弹出引导面4-5被配置为与第二引导面4-4配合,共同引导卡勾6的勾取部6-1从卡槽4-6脱离。弹出引导面4-5沿着从笔杆1的顶部向底部的方向,朝远离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的方向倾斜延伸。
具体如图4所示,在笔尾帽2和卡勾6受到向下移动的作用力而执行卡勾6从卡合位置B返回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时,勾取部6-1与卡槽4-6分离,勾取部6-1沿着第一引导面4-1和弹出引导面4-5的表面,顺势滑至卡槽4-6的右侧。即,勾取部6-1移动到脱离卡槽4-6的位置。在解除驱使笔尾帽2向下移动的作用力后,笔尾帽2和卡勾6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使卡勾6回到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对应笔尾帽2返回到原始/复位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引导面4-4和弹出引导面4-5可以是相互垂直的表面。这样,两者可以分别从勾取部6-1的正面和侧边对勾取部6-1实现引导作用,确保勾取部6-1能从卡槽4-6中脱离。
可选地,如图3所示,引导件4-7呈尖榫型结构,上述止档面4-3和弹出引导面4-5可以分别位于尖榫型结构的两侧,两个表面沿着从笔杆1的顶部到底部的方向,以相对远离的形式延伸。引导件4-7的尖端朝向卡槽4-6内侧。其中止档面4-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引导面4-1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使勾取部6-1从第一引导面4-1过渡到止档面4-3上的过程更顺滑,可靠性更高。
可选地,如图3所示,卡槽4-6可以呈倒V型或倒U型结构,卡槽4-6的开口方向朝向笔杆1的底部。这种结构设计更有利于勾取部6-1卡在卡槽4-6中。当勾取部6-1向下运动越过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后,卡槽4-6内表面上的两个侧壁能够对勾取部6-1起到引导作用,提高勾取部6-1准确滑入卡槽的可靠性。
可选地,滑动引导部还可以包括复位引导面4-2,如图3所示,复位引导面4-2位于卡槽4-6的远离第一引导面4-1的一侧。复位引导面4-2沿平行于笔杆1的轴向的方向延伸,并且,复位引导面4-2可以相对于第二引导面4-4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也就是说,复位引导面4-2是沿平行于笔杆1的轴向方向倾斜延伸。由于复位引导面4-2平行于笔杆1的轴向,因此其能够对勾取部6-1起到更顺畅的引导作用,使所述勾取部6-1沿着笔杆1的轴向向顶部移动。进一步地,复位引导面4-2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使得卡勾6可以顺畅地释放因变形产生的形变作用力,进而沿着复位引导面4-2复位。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复位引导面4-2由左向右逐渐向纸面内侧倾斜。第二引导面4-4的末端与复位引导面4-2对接。如图4所示,在卡勾6执行返回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的动作时,勾取部6-1会滑动到第二引导面4-4的末端,此时复位引导面4-2对勾取部6-1起到引导作用,使勾取部6-1能够平顺地从第二引导面4-4过渡到复位引导面4-2,以更顺利地回到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
优选地,卡勾6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件。当勾取部6-1沿着第一引导面4-1移动时,勾取部6-1会被第一引导面4-1推动变形,进而向一侧偏斜。此时,卡勾6自身能够产生弹性回复力。这样,当勾取部6-1越过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时,卡勾6的弹性回复力能够使勾取部6-1弹入到所述卡槽4-6中。
进一步地,当勾取部6-1向下沿着第二引导面4-4移动时,所述卡勾6的弹性回复力能够进一步释放,从而驱使勾取部6-1从卡槽4-6中脱离并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到达复位引导面4-7以实现复位。具有良好弹性形变能力的卡勾6能够更好地执行上述动作。优选地,卡勾6整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耐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且金属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力,即卡勾6优选由具有弹性且耐磨的金属件构成。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笔杆1中还形成有卡止勾1-1,卡止勾1-1位于滑槽机构4的上方。当卡勾6和笔尾帽2位于原始/复位状态时,卡勾6的勾取部6-1能够与卡止勾1-1形成卡接,卡止勾1-1起到限制卡勾6以及笔尾帽2的位置的作用。避免卡勾6和笔尾帽2受到弹性件3的作用力而弹出笔杆1。
可选地,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笔体弹出结构还可以包括连接件5。连接件5在该结构中可以起到对各个部件实现相互固定连接、各个机构相互衔接配合的作用。连接件5固定连接在笔杆1的底部,连接件5的上部形成有上端面,该上端面用于与弹性件3形成配合,弹性件3的一端顶在该上端面上,另一端则顶在笔尾帽2的内表面上。当笔尾帽2向下移动时,弹性件3被压缩,并产生弹性作用力。
为了连接连接件5和笔杆1,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在连接件5的外表面上设置相互平行排列的多个环槽5-1,且在每两个邻近的环槽5-1之间形成凸起部5-2,连接件5的凸起部5-2与笔杆1底部的内表面固接。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连接件5的外表面上的多个环槽5-1呈等间距且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地,在所有的凸起部5-2的外壁上涂上胶,采用粘结的方式使连接件5与笔杆1紧密的固接在一起。其中,由于凸起部5-2较高,所以在涂胶过程中其上多余的胶会顺着流入两侧的环槽5-1内填充环槽5-1与笔杆之间的空隙,使得连接件5与笔杆1更紧密的固接在一起。
可选地,滑槽机构4可以是直接一体成型在笔杆1的内表面上的结构;或者,滑槽机构4也可以是独立的构件,其通过特定的装置固定设置在笔杆1中。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滑槽机构4为独立的构件,可以将其插入到笔杆1中与连接件5形成固定连接,从而固定在笔杆1中。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5通过在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块,实现与滑槽机构4的连接。滑槽机构4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的凹槽。当滑槽机构4和连接件5要固定连接在一起时,连接件5外表面上的凸块与滑槽机构4上的凹槽相互插接固定,该插接固定方式为可拆卸地插接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笔尾帽2上还连接有直杆7。相应地,连接件5的上端面上可以形成有孔。直杆7的一端与笔尾帽2的内端面连接,直杆7的另一端伸入到连接件5的孔内。该直杆7能够对笔尾帽2和卡勾6整体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直杆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笔杆1的轴向。在直杆7的引导作用下,笔尾帽2和卡勾6能够平顺地沿着笔杆1的轴向移动,不易发生偏斜。在卡勾6受到作用力而偏斜、变形的情况下,直杆7与上述孔的配合关系对笔尾帽2以及笔杆1之间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提高各机构之间的配合顺畅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对连接件5上的孔的深度进行设计,可以对笔尾帽2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当直杆7随笔尾帽2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直杆7的端部顶在孔的底部,从而阻止直杆7以及笔尾帽2进一步向下移动。这种设计能够避免笔尾帽2过度伸入到笔杆1中。
进一步可选地,弹性件3可以是弹簧。该弹簧套设在直杆7上,抵接于笔尾帽2的内端面与连接件5的上端面之间。
可选地,为了延长使用寿命,直杆7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以下配合参照图3及图4所示,对触控笔弹出结构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第一阶段:压缩阶段;
起初,笔尾帽2处于原始/复位状态,卡勾6位于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即勾取部6-1与卡止勾1-1卡合(如图1所示)。当笔尾帽2第一次受到按压时,卡勾6由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沿滑槽机构4的第一引导面4-1向下滑动,当卡勾6的勾取部6-1与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脱离后,勾取部6-1会打在止档面4-3上。此时解除按压动作,笔尾帽2和卡勾6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及止挡面4-3的引导下向上移动,使卡勾6到卡合位置B(即卡槽4-6内),卡勾6的勾取部6-1卡合在卡槽4-6内,实现了压入卡合的过程,此时笔尾帽2大部分位于笔杆1内。
具体地,当第一次按压笔尾帽2后,由于卡勾6在开始阶段沿着第一引导面4-1向下滑动,使卡勾6一直处于偏斜状态,一直存在回弹力,保证其通过第一引导面4-1后能顺利到达卡合位置B(即卡槽4-6内),完成压缩阶段的过程。其中,在卡勾6由第一引导面4-1到卡合位置B(即卡槽4-6内)的过程中,止挡件4-3起到了阻止卡勾6因受回弹力的作用使勾取部6-1直接越过卡合位置B(即卡槽4-6内)而复位到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的作用。此处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勾取部6-1卡合在卡槽4-6中时,卡勾6仍处于偏斜状态,只是偏斜角度变小,仍存在一定的回弹力。
第二阶段:弹出阶段
经过压缩阶段后,笔尾帽2大部分位于笔杆1内,卡勾6位于卡合位置B,当再次按压笔尾帽2时,卡勾6的勾取部6-1与卡槽4-6分离。在按压笔尾帽2的过程中,卡勾6向下运动,沿着滑槽机构4上的第二引导面4-4以及弹出引导面4-5滑动到复位引导面4-2,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回到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笔尾帽2对应回到原始/复位状态,完成弹出过程。
具体地,在弹出阶段,向下按压笔尾帽2,卡勾6由卡合位置B(即卡槽4-6内)向下运动,受到斜向的第二引导面4-4以及侧面的弹出引导面4-5的作用,勾取部6-1能够顺滑地向图4所示的右下方移动到第二引导面4-4的末端,离开卡合位置B(即卡槽4-6)。
进一步地,由于卡勾6仍具有一定的回弹力,以及复位引导面4-2相对于第二引导面4-4也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所以勾取部6-1能够顺畅地滑动到复位引导面4-2上,此时解除按压动作,勾取部6-1会沿着复位引导面4-2向上移动,完成复位过程,回到原始/复位状态位置A,此时笔尾帽2向上移动,恢复到原始/复位状态,即完成弹出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体弹出结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通过按压笔尾帽就可以实现压缩和弹出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所配备的触控笔均可以采用该笔体弹出结构。另一方面,本结构不仅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的触控笔上,还可以用在需要将普通的书写用笔进行收纳的实施方式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触控笔,该触控笔中包括了上述笔体弹出结构。其中,笔体弹出结构的笔杆可以由触控笔的笔杆构成,所述笔尾帽设置在触控笔的顶部。该笔尾帽通过收纳在触控笔内部的滑槽机构、弹性件等机构,能够在触控笔的顶部进行伸缩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电子设备配备有上述触控笔。相应地,电子设备的主体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触控笔的柱形孔,触控笔可以插入其中。在将触控笔收纳于电子设备中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笔尾帽使其缩入笔杆中(对应于上述压缩阶段),此时笔尾帽的外表面与电子产品的表面齐平,实现触控笔的收纳操作。在需要使用触控笔时,用户可以再次按压笔尾帽,笔尾帽能够从笔杆中弹出,恢复到原始位置(对应于上述弹出阶段),从而凸出于电子产品的表面,便于用户用手拔出触控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杆(1);
笔尾帽(2),所述笔尾帽(2)安装在所述笔杆(1)的顶部,其上连接有伸入笔杆(1)内的卡勾(6),且所述笔尾帽(2)能沿着笔杆(1)的轴向移动;
弹性件(3),所述弹性件(3)设置于笔杆(1)内,对笔尾帽(2)施加由笔杆(1)的底部向顶部的方向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及
滑槽机构(4),所述滑槽机构(4)设置于所述笔杆(1)内,其上设置有滑动引导部和卡槽(4-6),当所述笔尾帽(2)由笔杆(1)的顶部向底部的方向移动时,连接于所述笔尾帽(2)的卡勾(6)在所述滑动引导部的引导作用下,滑入所述卡槽(4-6)内实现与所述卡槽(4-6)的卡合,或者弹出所述卡槽(4-6)实现与所述卡槽(4-6)的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面(4-1),所述第一引导面(4-1)由所述笔杆(1)的顶部向底部倾斜延伸,所述卡槽(4-6)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面(4-1)的下方,所述卡勾(6)端部的勾取部(6-1)能沿着所述第一引导面(4-1)向所述笔杆(1)的底部移动,当所述勾取部(6-1)越过所述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后,进入所述卡槽(4-6)中并与所述卡槽(4-6)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引导部还包括第二引导面(4-4),所述第二引导面(4-4)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卡勾(6)从卡槽(4-6)中向远离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的一侧移动并从卡槽(4-6)中弹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引导部还包括引导件(4-7),所述引导件(4-7)位于所述卡槽(4-6)的下方,所述引导件(4-7)靠近所述第一引导面(4-1)的表面为止挡面(4-3),所述止挡面(4-3)对越过所述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的勾取部(6-1)形成止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引导部还包括引导件(4-7),所述引导件(4-7)位于所述卡槽(4-6)的下方,所述引导件(4-7)远离所述第一引导面(4-1)的表面为弹出引导面(4-5),所述弹出引导面(4-5)在从所述笔杆(1)的顶部向底部的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一引导面(4-1)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弹出引导面(4-5)引导所述勾取部(6-1)从所述卡槽(4-6)中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6)的开口朝向所述笔杆(1)的底部,所述引导件(4-7)呈尖榫型结构,所述引导件(4-7)的尖端朝向所述卡槽(4-6)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引导部还包括复位引导面(4-2),所述复位引导面(4-2)位于所述卡槽(4-6)远离所述第一引导面(4-1)的一侧,所述复位引导面(4-2)沿平行于所述笔杆(1)的轴向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引导面(4-4)的末端与所述复位引导面(4-2)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6)为具有弹性的金属件,当所述勾取部(6-1)沿着所述第一引导面(4-1)或第二引导面(4-4)移动时,所述卡勾(6)处于偏斜状态具有弹性回复力,使勾取部(6-1)能越过第一引导面(4-1)的底端弹入到卡槽(4-6),或使勾取部(6-1)能脱离卡槽(4-6)实现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1)中形成有卡止勾(1-1),所述卡止勾(1-1)位于所述滑槽机构(4)上方,所述卡勾(6)与所述卡槽(4-6)脱离后能与所述卡止勾(1-1)相互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固定连接在所述笔杆(1)的底部,所述连接件(5)具有上端面,所述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顶抵在所述上端面和笔尾帽(2)的内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排列的多个环槽(5-1),且在每两个邻近的环槽(5-1)之间形成凸起部(5-2),所述连接件(5)的凸起部(5-2)与所述笔杆(1)的底部固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滑槽机构(4)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的凹槽,所述连接件(5)与所述滑槽机构(4)通过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中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尾帽(2)上连接有直杆(7),所述连接件(5)的端面上形成有孔,所述直杆(7)插入所述孔中,所述弹性件(3)可套设在所述直杆(7)上。
14.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所述的笔体弹出结构。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配备有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笔,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上设置有容纳所述触控笔的柱形孔,所述触控笔插入所述柱形孔中。
CN201820928945.3U 2018-06-15 2018-06-15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8188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8945.3U CN208188798U (zh) 2018-06-15 2018-06-15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8945.3U CN208188798U (zh) 2018-06-15 2018-06-15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8798U true CN208188798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29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28945.3U Active CN208188798U (zh) 2018-06-15 2018-06-15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87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7687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51030A (zh) * 2020-09-22 2022-03-29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滑动机构和具有其的隐藏式把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7687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51030A (zh) * 2020-09-22 2022-03-29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滑动机构和具有其的隐藏式把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7212B (zh) 一种键盘
CN110014771B (zh) 一种扭转卡位笔
CN208188798U (zh)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CN111619268B (zh) 一种自扭转延伸卡扣笔
CN101841581B (zh) 手写笔弹出机构
US890260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ejection mechanism
CN108595034A (zh) 笔体弹出结构、触控笔以及电子设备
CN104175964B (zh) 一种自弹式卡片槽装置
CN102340955A (zh) 手写笔固定结构
CN110356144A (zh) 一种双向摁压伸缩笔
CN108459740B (zh) 切换组件
CN110962489A (zh) 一种笔帽滑动笔
CN108170213A (zh) 一种触控笔收纳和回弹结构
CN107104014B (zh) 按键、键盘及按键制造方法
CN111431548B (zh) 弹出装置及终端设备
US7854559B2 (en) Pen with double pen barrel
TW201806788A (zh) 自動筆
JP5389708B2 (ja) 入力ペン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8848726U (zh) 复位装置及智能笔
CN110303800B (zh) 一种可换笔芯的压缩笔
CN101742864B (zh) 定位机构
CN109203774B (zh) 甩动式手写笔及其使用方法
CN111813244B (zh) 触控笔结构
TWI439203B (zh) 手寫筆彈出機構
CN107149251B (zh) 手机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09

Address after: 100193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ongbeiwang West Road No. 8 Building Hanvo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VON C-P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3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rtheast Wang West Road, building three, floor 5, layer 8

Patentee before: HANWA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5

Address after: 100193, No. 5, building 8, No. three northeast Wang Xi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HANW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3 Hanwang Building 8, northeast Wang 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VON C-PE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