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6788A - 自動筆 - Google Patents

自動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6788A
TW201806788A TW105126981A TW105126981A TW201806788A TW 201806788 A TW201806788 A TW 201806788A TW 105126981 A TW105126981 A TW 105126981A TW 105126981 A TW105126981 A TW 105126981A TW 201806788 A TW201806788 A TW 2018067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en
moving
moving member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6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6020B (zh
Inventor
吳建明
Original Assignee
吳建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吳建明 filed Critical 吳建明
Priority to TW105126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6020B/zh
Priority to US15/660,937 priority patent/US1034344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6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602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6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678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7/00Ball-point pens
    • B43K7/12Ball-point pens with retractable ball p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8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8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 B43K24/084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with saw-like or analogous cam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動筆,由筆管、筆芯、限位件、移動件及形變件所構成,移動件能進行移動來改變與限位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並能同時擠壓形變件,使得筆芯能由牴觸於筆管開口的伸出位置移動至位於筆管內部的收縮位置,其中,由於形變件受到移動件擠壓能產生形變,使得筆芯位於伸出位置時,移動件仍能由遠離於筆芯端部的第一位置移動至接近於筆芯端部的第二位置,藉此,移動件位於第二位置時,筆芯能持續位在伸出位置,進而使筆芯能持續牴觸於筆管開口,來以確保在筆芯在書寫時不會晃動。

Description

自動筆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筆,特別是一種筆芯身出於筆管時,筆芯能持續牴觸於筆管開口的自動筆,藉以能避免筆芯於書寫時產生晃動。
原子筆是一種書寫工具,並利用筆芯在大氣壓力與油墨重力的雙重作用下,使油墨由油管流向原子筆筆尖的滾珠,進而使油墨黏附於滾珠上,致使於書寫過程中,黏附於滾珠表面的油墨能隨著滾珠在紙張表面上的滾動而黏附於紙張表面以形成字跡,藉以達到書寫的目的,然而,目前市面上已有一種常見的按壓式原子筆,而按壓式原子筆經由按壓能將筆芯的筆頭外凸於筆管的開口或將筆頭移入至筆管內部。
為了使筆芯的筆頭能外凸於筆管的開口,筆管開口的大小會大於筆芯的管徑,因而,當筆芯的筆頭外凸於筆管的開口時,筆芯與開口之間會產生間隙,進而於書寫時,筆芯會牴觸於開口,使得筆芯呈現傾斜狀態,藉此,所書寫出來的字體,可能因為筆芯呈現傾斜狀態而發生字體不正確的情事。
有鑑於目前常見的原子筆具有目前的缺失,實有必要針對原子筆進行創新改良,使得筆芯伸出於筆管開口時,筆芯的筆頭能持續牴觸於筆管的開口,藉以筆芯於書寫過程中不會產生晃動。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進行書寫時,筆芯的筆頭能持續牴觸於筆管的出筆口,藉此,於書寫過程中,筆芯能因筆頭牴觸於出筆口而不會產生晃動。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自動筆,主要由一筆身以及一切換裝置所構成,上述筆身具有一筆管以及一位於上述筆管內部的筆芯,上述筆管具有一出筆口,而上述筆芯於一端形成一管徑大於上述出筆口的筆頭。
上述切換裝置,組裝於上述筆管與筆芯之間,並能帶動上述筆頭能在一凸出於上述筆管的伸出位置與一位於上述筆管內部的收縮位置之間移動,由於上述筆管的出筆口孔徑小於上述筆頭的管徑,使上述筆頭移動至上述伸出位置時,上述筆頭抵靠定位於上述出筆口。
於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切換裝置包含:一限位件、一移動件、一復歸件以及一形變件。上述限位件形成於上述筆管,並具有一用以限制上述筆頭持續位於上述收縮位置的第一牴觸點與一用以限制上述筆頭持續位於上述伸出位置的第二牴觸點,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二牴觸點之間形成一移動路徑,而上述第一牴觸點的水平高度位置低於上述第二牴觸點。其中,上述移動件活動組接於上述限位件,並能用以推抵於上述筆芯,而上述移動件能由一遠離於上述筆芯端部的第一位置沿著上述移動路徑至一接近於上述筆芯端部的第二位置,來以推抵於上述筆芯,使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二牴觸點兩者其中之一移動至另一者。
此外,上述復歸件用以將上述筆頭由上述伸出位置帶動至上述收縮位置,而上述形變件組裝上述移動件與筆芯之間,並當上述筆頭位於上述伸出位置時,上述移動件位於一在上述移動路徑上的第三位置,而上述形變件受到上述筆芯與移動件共同擠壓而壓縮形變,使得上述移動件仍能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限位件進一步於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二牴觸點下方設有一第一引入點與一第二引入點,而上述移動件移動到上述第三位置時,上述移動件的高度位置同時高於上述第一引入點與第二引入點,並且,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一引入點之間形成一將上述移動件移動至上述第一牴觸點的第一接觸面,而上述第二牴觸點與第二引入點之間形成一將上述移動件移動至上述第二牴觸點的第二接觸面,上述第一接觸面不平於上述第二接觸面,而上述第一接觸面與第二接觸面兩者與一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一鈍角。
此外,上述限位件於上述第一引入點與第二引入點兩者下方設有一能將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二牴觸點兩者其中之一移動至另一者的導引部,上述導引部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水平高度位置低於上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上述第一端與第二端兩者其中之一縱向對應於上述第一接觸面,另一者縱向對應於上述第二接觸面。
再者,上述導引部於上述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形成一能將上述移動件移動至上述第二端的導引面,上述導引面不平行於上述第一接觸面與第二接觸面,而上述導引面與上述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一銳角,其中,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三位置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上述移動件牴觸於上述導引面而進行旋轉運動。
於此實施例中,上述移動件移動上述移動路徑至上述第二位置時,上述復歸件能帶動上移動件由上述第二位置移動至上述第一位置,使得上述移動件牴觸於上述第一牴觸點或第二牴觸點。
上述移動件具有一下滑移塊、一移動板以及一帶動上述下滑移塊與移動板移動的上滑移塊,上述移動板位於上述上滑移塊與下滑移塊之間,而上述下滑移塊具有一用以牴觸於上述形變件的第一本體與一形成於上述第一本體的第二本體,並且,上述限位件延伸形成一牴觸板,而上述復歸件一端牴觸於上述牴觸板,另一端牴觸於上述移動件的第二本體,使得上述筆頭由上述收縮位置移動至上述伸出位置時,上述復歸件受到上述牴觸板與第二本體擠壓而縮短長度。
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移動路徑呈現直線樣態,使得上述第二牴觸點位於上述第一牴觸點的正下方,而上述移動件具有一彈性臂,又當上述移動件分別位於上述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時,上述彈性臂能直接牴觸於上述第二牴觸點與第一牴觸點。並且,上述筆芯延伸形成一壓縮凸塊,而上述筆管於上述出筆口內形成一壓縮凸柱,又上述復歸件一端牴觸於上述壓縮凸塊,另一端抵觸於上述壓縮凸柱。
然而,於前述兩種實施例中,上述移動件位於上述第一位置時,上述移動件牴觸於上述第一牴觸點或第二牴觸點,而上述移動件位於上述第三位置時,上述移動件的高度位置高於或平行上述第二牴觸點。
又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限位件設有一對應於上述移動路徑的第一限位軌道,上述移動件組裝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使得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二牴觸點沿著上述第一限位軌道移動至第一牴觸點時,上述移動件牴觸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的壁面而進行轉動。
於此實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軌道設有一第一區段以及一相交於上述第一區段的第二區段,使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二牴觸點兩者其中之一移動至另一者時,上述移動件能牴觸於上述第一區段與第二區段而以兩種移動方向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並且,上述第一區段與第二區段兩者分別呈現不同傾斜方向,使上述移動件沿著上述第一區段與第二區段移動時,會帶動上述移動件進行旋轉運動。
其中,上述限位件設有一能進行轉動的轉動殼體以及一固定連接於上述筆管的固定殼體,上述轉動殼體連接於上述固定殼體,並帶動上述移動件進行轉動,而上述固定殼體具有上述第一限位軌道,又上述轉動殼體經由旋轉能改變與上述固定殼體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上述移動件受到上述轉動殼體帶動而由上述第一位置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
再一較佳實施中,上述移動件設有一定位塊,上述定位塊穿過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並外凸於上述筆管以形成一外凸區段,而上述第一區段垂直於上述第二區段,而上述第二區段呈現水平樣態,使上述移動件沿著上述第一區段進行直線運動,後再以旋轉運動將上述移動件移動至上述第二區段。
其中,上述限位件設有相互樞轉連接的一轉動殼體以及一固定殼體,上述轉動殼體設有上述第一限位軌道,並能進行轉動,上述固定殼體設有一交錯排列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的第二限位軌道,而上述移動件的移動件同時穿設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與第二限位軌道,並且,上述轉動殼體經由轉動能改變與上述固定殼體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上述移動件透過同時穿設於第一限位軌道與第二限位軌道而由上述第一位置移動與第二位置其中之一移動至另一者。
然而,於前述四種實施例中,上述形變件受到上述筆芯與移動件共同擠壓而形成一壓縮長度,上述壓縮長度等於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三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之間的縱向距離,而上述筆頭位於上述收縮位置與伸出位置的距離等於上述移動件位於上述第一位置與第三位置之間的縱向距離。
本發明之特點在於筆頭位於伸出位置時,筆頭抵靠定位於筆管的出筆口,同時,形變件受到上筆芯與移動件共同擠壓而壓縮形變,使得移動件依然仍能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即可讓移動件由第二牴觸點與第一牴觸點兩者其中之一移動至另一者,進而使筆頭能透過定位塊牴觸於第二牴觸點而持續牴觸於筆管的出筆口,藉此,於書寫過程中,筆芯因筆頭牴觸於出筆口而不會產生晃動,進而書寫出來的字體能降低發生錯誤的機率。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發明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自動筆1主要由一筆身10以及一切換裝置20所構成,上述筆身10具有一外觀呈現圓柱形的筆管11,上述筆管11的上下兩端分別形成一外觀呈現錐狀的出筆口111以及一外觀呈現圓形的穿設開口112,上述出筆口111與穿設開口112之間形成一位於上述筆管11內部的收容空間113,上述收容空間113內設有一夾固件12以及一筆芯13,上述夾固件12一端具有一組裝空間121,另一端具有一外凸於上述穿設開口112的組裝桿122,上述筆芯13的頂端組裝於上述夾固件12的組裝空間121,而上述筆芯13的底端設有一外觀呈現錐狀的筆頭131,上述筆頭131的管徑大於上述出筆口111的孔徑,其中,上述夾固件12的組裝桿122頂端水平外凸形成一牴觸凸塊122a,而上述夾固件12與筆芯13兩者皆在上述筆管11的收容空間113內進行上下直線移動,使得上述筆芯13的筆頭131能在一位於上述收容空間113的收縮位置131a(如圖4B所示)以及一外凸於上述收容空間113的伸出位置131b(如圖4G所示),並且,當上述筆頭131位於上述伸出位置131b時,由於上述出筆口111的孔徑小於上述筆頭131的管徑,使上述筆頭131抵靠定位於上述出筆口111,進而使上述筆頭131的局部區段外凸於上述出筆口111,而上述筆頭131未外凸於上述出筆口111的部分則位於上述筆管11的收容空間113。
如圖所示,上述切換裝置20組裝於上述筆管11與筆芯13之間,並主要由一固定不動的限位件21、一能進行移動的移動件22、一受到按壓能進行移動的按壓件23、一受到擠壓能改變兩端距離的復歸件24以及一受到擠壓能形變的形變件25所構成,上述限位件21內部具有一連通於上述限位件21上下兩端的固定空間211,並螺旋嵌合於上述筆管11的穿設開口112,使得上述固定空間211連通於上述筆管11的收容空間113,進而使上述夾固件12的組裝桿122位於上述固定空間211內。
請參閱圖1與圖3所示,上述限位件21的固定空間211凹設形成一呈現環形的移動軌道212以及凸出形成一呈現環狀的牴觸板213,上述移動軌道212一側向上凹設形成複數個第一定位空間214,上述複數個第一定位空間214沿著上述移動軌道212間隔等距排列,而在上述兩第一定位空間214之間各向上凹設有一容置體積小於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二定位空間215,另外,上述移動軌道212的另一側設有複數個等距排列的導引部216。
如圖所示,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兩端各形成不同水平高度的第一引入點214a以及一第一牴觸點214b,上述第一引入點214a的水平位置低於上述第一牴觸點214b,而上述第一引入點214a與第一牴觸點214b之間形成一呈現傾斜狀態的第一接觸面214c;上述第二定位空間215一端形成一水平位置相同於上述第一引入點214a的第二引入點215a,另一端形成一水平位置低於上述第一牴觸點214b的第二牴觸點215b,上述第二引入點215a與第二牴觸點215b之間形成一呈現傾斜狀態的第二接觸面215c,如圖所示,上述第一牴觸點214b與第二牴觸點215b之間形成一移動路徑217,而上述第一接觸面214c不平行於上述第二接觸面215c,並且,上述第一接觸面214c與第二接觸面215c兩者與一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一鈍角A1(參圖4C所示)。
此外,上述導引部216位於上述第一引入點214a與第二引入點215a下方,而上述導引部216兩端各形成不同水平高度的一第一端216a與一第二端216b,如圖所示,上述第一端216a的水平位置高於上述第二端216b,而上述第一端216a與第二端216b之間設有一呈現傾斜樣態的導引面216c,其中,上述第一端216a與第二端216b兩者其中之一縱向對應於上述第一接觸面214c,另一者縱向對應於上述第二接觸面215c,並且,上述導引面216c不平行於上述第一接觸面214c與第二接觸面215c,而上述導引面216c與上述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一銳角A2(參圖4C所示),藉此,由於上述第一接觸面214c與第二接觸面215c與上述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鈍角A1,而上述導引面216c與上述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A2,使得上述第一接觸面214c與第二接觸面215c的傾斜方向不同於上述導引面216c的傾斜方向。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上述移動件22位於上述限位件21的固定空間211內,並套設於上述夾固件12的組裝桿122,使上述移動件22能沿著上述移動路徑217在一遠離於上述筆芯13頂端的第一位置221(參圖4A所示)與一靠近於上述筆芯13頂端的第二位置222(參圖4F所示)之間進行上下移動,藉以改變與上述限位件21之間的相對位置,其中,上述移動件22位於上述牴觸凸塊122a下方,並主要由一上滑移塊223、一下滑移塊224以及一移動板225所構成,上述上滑移塊223位於上述下滑移塊224上方,而上述移動板225具有一組裝於上述移動軌道212的定位塊225a,並介於上述上滑移塊223與下滑移塊224之間,又上述下滑移塊224具有一第一本體224a以及一形成上述第一本體224a的第二本體224b。於此實施例中,由於上述移動件22能在上述固定空間211內進行移動,使上述上滑移塊223能選擇性牴觸於上述牴觸凸塊122a,同時使上述定位塊225a能由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一牴觸點214b與第二定位空間215的第二牴觸點215b其中之一經由牴觸於上述導引部216的導引面216c而移動至另一者,至於,上述按壓件23螺旋嵌合於上述移動件22的上滑移塊223。
上述復歸件24位於上述限位件21的固定空間211,上述復歸件24一端牴觸於上述下滑移塊224的第二本體224b,另一端牴觸於上述限位件21的牴觸板213,其中,上述復歸件24能向上推抵於上述移動件22,使得上述移動件22的定位塊225a能持續牴觸於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一牴觸點214b或是上述第二定位空間215的第二牴觸點215b,如圖所示,上述形變件25位於上述復歸件24內側,並於一端牴觸於上述下滑移塊224的第一本體224a,另一端牴觸於上述夾固件12,於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復歸件24可設為一彈簧或是兩磁鐵,而上述形變件25可設為一彈簧。
請參閱圖4A至圖4C所示,於具體應用時,將上述按壓件23往下按壓,使上述按壓件23帶動上述移動件22沿著上述移動路徑217朝向上述第二位置222進行移動,進而使上述定位塊225a由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一牴觸點214b朝向上述導引部216的導引面216c進行移動,當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一位置221朝向上述第二位置222移動的過程中,上述移動件22能經由上述形變件25與夾固件12而帶動上述筆芯13朝向上述出筆口111移動,使上述筆頭131由上述收縮位置131a移動至上述伸出位置131b,同時,上述移動件22的下滑移塊224與上述牴觸板213兩者共同擠壓於上述復歸件24,使縮短上述復歸件24兩端的距離。
當上述筆頭131位於上述伸出位置131b時,上述移動件22位於一在上述移動路徑217上的第三位置226,藉此,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一位置221沿著上述移動路徑217移動至上述第三位置226之間的縱向直線距離等於上述筆頭131由上述收縮位置131a移動至上述伸出位置131b之間的直線距離,此外,上述移動件22位於上述第三位置226時,上述定位塊225a的高度位置高於上述第二定位空間215的第二牴觸點215b,然而,當上述移動件22位於上述第三位置226時,上述定位塊225a的高度位置高於上述第二牴觸點215b僅方便說明之用,亦即當上述移動件22位於上述第三位置226時,上述定位塊225a的高度位置可平行於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二牴觸點215b。
請參閱圖4D與4E所示,當上述筆頭131位於上述伸出位置131b時,由於上述筆頭131牴觸於上述出筆口111,使得上述夾固件12與筆芯13無法在向下移動,進而由於上述移動件22與夾固件12之間設有上述形變件25,使得上述形變件25受到上述移動件22與夾固件12兩者共同擠壓而造成上述移動件22依然能沿著上述移動路徑217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而上述移動件22繼續往上述第二位置222移動的情況下,上述形變件25同時受到上述下滑移塊224的第一本體224a與牴觸板213共同擠壓而縮短以形成一壓縮長度S,而上述壓縮長度S等於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三位置226移動至第二位置222之間的縱向直線距離,其中,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三位置226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的過程中,上述定位塊225a向下移動而牴觸於上述導引面216c,並沿著上述導引面216c而移動至上述第二端216b,進而使上述移動板225透過上述定位塊225a牴觸於上述導引面216c而進行旋轉運動。
請參閱圖4F至圖4H所示,當上述定位塊225a位於上述第二端216b時,停止按壓上述按壓件23,使上述復歸件24向上推抵於上述移動件22,進而使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二位置222向上直線移動至上述第一位置221,同時使上述定位塊225a由上述導引部216的第二端216b向上移動至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一接觸面214c,並且,上述定位塊225a沿著上述第一接觸面214c朝向第二牴觸點215b移動,致使上述定位塊225a透過上述復歸件24而持續抵頂於上述第二定位空間215的第二牴觸點215b,藉此,當上述定位塊225a牴觸於上述第二牴觸點215b時,上述定位塊225a的水平高度位置低於上述第三位置226,使上述筆頭131能透過上述定位塊225a持續抵頂於上述第二定位空間215的第二牴觸點215b而能保持在上述伸出位置131b,進而能便於使用者進行書寫,並且,上述筆芯13因筆頭131牴觸於上述出筆口111而不會產生晃動,進而書寫出來的字體能降低發生錯誤的機率。
請參閱圖5A與圖5B所示,當使用者不需要進行書寫時,按壓上述按壓件23,使上述按壓件23帶動上述移動件22沿著上述組裝桿122由上述第一位置221向下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此時,上述定位塊225a由上述第二定位空間215的第二牴觸點215b朝向上述導引部216的導引面216c進行移動,而上述夾固件12與筆芯13兩者因上述筆頭131抵靠於上述出筆口111固定不動,當上述定位塊225a向下移動而牴觸於上述導引面216c時,上述定位塊225a會沿著上述導引面216c而移動至上述第二端216b,進而使上述移動板225透過上述定位塊225a牴觸於上述導引面216c而能進行旋轉轉動。
請參閱圖5C至圖5E所示,當上述定位塊225a位於上述第二端216b時,停止按壓上述按壓件23,使上述復歸件24向上推抵於上述移動件22,進而使上述移動件22沿著上述移動路徑217由上述第二位置222向上移動至上述第一位置221,致使上述上滑移塊223牴觸於上述夾固件12的牴觸凸塊122a而帶動上述筆管11由上述伸出位置131b移動至上述收縮位置131a,同時,上述定位塊225a由上述導引部216的第二端216b向上移動至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一接觸面214c,並且,上述定位塊225a沿著上述第一接觸面214c朝向第一牴觸點214b移動並驅使上述移動件22進行旋轉運動,致使上述定位塊225a透過上述復歸件24而持續抵頂於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一牴觸點214b,藉此,上述筆頭131能透過上述定位塊225a持續抵頂於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一牴觸點214b而保持在上述收縮位置131a,以便於使用者收納,進而能避免上述筆頭131劃破紙張或是衣物。
請參閱圖6所示,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差別在於上述筆身10的結構樣態以及上述復歸件24的組裝位置,而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的結構將不再贅述,於此實施例中,上述筆芯13的外周側延伸形成一位於上述收容空間113的壓縮凸塊132,而上述出筆口111內形成複數個間隔環狀排列的壓縮凸柱114,其中,上述復歸件24位於上述筆管11的收容空間113內,並一端牴觸於上述壓縮凸塊132,另一端抵觸於上述壓縮凸柱114。如圖所示,當上述筆芯13的筆頭131由上述收縮位置131a移動至上述伸出位置131b時,上述壓縮凸塊132與壓縮凸柱114兩者共同擠壓上述復歸件24,以縮短上述復歸件24兩端距離的長度。
請參閱圖7所示,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差別上述限位件21與移動件22的結構樣態,而上述筆身10、復歸件24與形變件25相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此不加以贅述,上述限位件21僅具有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與第二定位空間215,而上述移動路徑217呈現直線樣態,使得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位於上述第二定位空間215的正上方。
此外,上述移動件22進一步由一彈性臂227連接於上述定位塊225a,藉此,於此實施例具體應用時,上述移動件22位於上述第一位置221時,上述定位塊225a透過上述彈性臂227而直接抵靠於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的第一牴觸點214b,當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一位置221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時,上述定位塊225a牴觸於上述第一引入點214a,並透過上述彈性臂227而脫離於上述第一定位空間214,進而上述移動件22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時,上述定位塊225a透過上述彈性臂227而抵靠於上述第二定位空間215的第二牴觸點215b,使上述筆頭131能持續位於上述伸出位置131b。
請參閱圖8所示,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差別在於上述形變件25的組裝位置,其餘結構樣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在此部加以贅述,如圖所示,上述形變件25一端牴觸於上述夾固件12的牴觸凸塊122a,另一相對端牴觸於上述按壓件23,藉此,當上述筆頭131位於上述伸出位置131b時,上述牴觸凸塊122a與按壓件23兩者同時擠壓上述形變件25,使得上述移動件22受到上述按壓件23帶動而能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
請參閱圖9與圖10所示,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二較佳實施例差別在於上述切換裝置20,於此實施例中,上述切換裝置20主要由上述限位件21、移動件22、復歸件24以及形變件25,並且,與第二較佳實施例相同之部分在此不加以贅述,如圖所示,上述限位件21設有一能進行轉動的轉動殼體218以及一樞轉連接於上述轉動的固定殼體219,上述轉動殼體218具有對應於上述移動路徑217的第一限位軌道218a,而上述固定殼體219固定連接於上述筆管11的穿設開口112,並具有一呈現直線樣態的第二限位軌道219a,上述第二限位軌道219a交錯排列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
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一側具有一第一區段218b,另一側具有一第二區段218c,上述第一區段218b與第二區段218c兩者分別呈現不同的傾斜方向,使得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呈現V字型的外觀樣態,此外,上述移動件22的定位塊225a同時穿過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與第二限位軌道219a。
請參閱圖11A與圖11B所示,於具體應用時,逆時針轉動上述轉動殼體218,以改變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與第二限位軌道219a兩者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一位置221沿著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向下移動,進而帶動上述筆頭131由上述收縮位置131a移動至上述伸出位置131b,同時,上述移動件22透過上述定位塊225a牴觸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的壁面而進行旋轉運動。
請參閱圖11C所示,當上述筆頭131位於上述伸出位置131b時,上述移動件22位於上述第三位置226,其中,由於上述筆頭131牴觸於上述出筆口111,使得上述筆芯13無法在往下移動,進而由於上述移動件22與筆芯13之間設有上述形變件25,使得上述形變件25受到上述移動件22與筆芯13兩者共同擠壓而讓上述轉動殼體218能繼續進行逆時針旋轉,致使上述移動件22同樣也能繼續沿著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而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
上述移動件22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的過程中,上述移動件22會經過上述第一區段218b與第二區段218c兩者之間的交界處,並再沿著上述第二區段218c移到上述第二牴觸點215b,藉此,上述移動件22的定位塊225a位於上述第二牴觸點215b而使得上述筆頭131持續位於上述伸出位置131b,此外,由於上述第一區段218b與第二區段218c兩者的傾斜方法不相同,使上述移動件22透過上述定位塊225a牴觸於上述第一區段218b與第二區段218c能以兩種移動方向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
請參閱圖12A至12C所示,當使用者不需要進行書寫時,順時針轉動上述轉動殼體218,使得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二位置222沿著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移動至上述第一位置221,進而使上述復歸件24推動上述筆芯13由上述伸出位置131b移動至上述收縮位置131a。
請參閱圖13圖所示,於第六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的外觀樣態,如圖所示,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的第一區段218b呈現縱向樣態,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的第二區域呈現水平樣態,使得上述第一區段218b垂直於上述第二區段218c,使得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外觀呈現L字型。
請參閱圖14A與圖14B所示,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一位置221至第二位置222的過程中,上述移動件22先沿著上述第一區段218b進行直線運動,後再轉動上述轉動殼體218,使上述定位塊225a進入上述第二區段218c。
請參閱圖15所示,於第七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上述限位件21與移動件22,上述限位件21如同第五較佳實施例係由上述轉動殼體218與固定殼體219所構成,但是,上述轉動殼體218用以帶動上述移動件22進行轉動,而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形成於上述固定殼體219,並且,上述移動件22的定位塊225a穿過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並外凸於上述固定殼體219以形成一外凸區段225b。
於具體應用時,逆時針轉動上述轉動殼體218,使得上述移動件22由上述第一位置221沿著上述第一限位軌道218a而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進而使上述定位塊225a牴觸於上述第二牴觸點215b,致使上述筆頭131能持續位於上述伸出位置131b,然而,藉由上述轉動殼體218將上述移動件22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僅方便說明之用,亦即使用者能藉由上述外凸區段225b來帶動上述移動件22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222。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發明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發明精神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1‧‧‧自動筆
10‧‧‧筆身
11‧‧‧筆管
111‧‧‧出筆口
112‧‧‧穿設開口
113‧‧‧收容空間
114‧‧‧壓縮凸柱
12‧‧‧夾固件
121‧‧‧組裝空間
122‧‧‧組裝桿
122a‧‧‧牴觸凸塊
13‧‧‧筆芯
131‧‧‧筆頭
131a‧‧‧收縮位置
131b‧‧‧伸出位置
132‧‧‧壓縮凸塊
20‧‧‧切換裝置
21‧‧‧限位件
211‧‧‧固定空間
212‧‧‧移動軌道
213‧‧‧牴觸板
214‧‧‧第一定位空間
214a‧‧‧第一引入點
214b‧‧‧第一牴觸點
214c‧‧‧第一接觸面
215‧‧‧第二定位空間
215a‧‧‧第二引入點
215b‧‧‧第二牴觸點
215c‧‧‧第二接觸面
216‧‧‧導引部
216a‧‧‧第一端
216b‧‧‧第二端
216c‧‧‧導引面
217‧‧‧移動路徑
218‧‧‧轉動殼體
218a‧‧‧第一限位軌道
218b‧‧‧第一區段
218c‧‧‧第二區段
219‧‧‧固定殼體
219a‧‧‧第二限位軌道
22‧‧‧移動件
221‧‧‧第一位置
222‧‧‧第二位置
223‧‧‧上滑移塊
224‧‧‧下滑移塊
224a‧‧‧第一本體
224b‧‧‧第二本體
225‧‧‧移動板
225a‧‧‧定位塊
225b‧‧‧外凸區段
226‧‧‧第三位置
227‧‧‧彈性臂
23‧‧‧按壓件
24‧‧‧復歸件
25‧‧‧形變件
A1‧‧‧鈍角
A2‧‧‧銳角
S‧‧‧壓縮長度
圖1為本發明自動筆於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2為本發明自動筆於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限位件的立體剖視圖; 圖4A~4H為筆頭由收縮位置移動至伸出位置的示意圖; 圖5A~5E為筆頭由伸出位置移動至收縮位置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自動筆於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自動筆於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自動筆於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自動筆於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10為本發明自動筆於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1A~11C為筆頭由收縮位置移動至伸出位置的示意圖; 圖12A~12C為筆頭由伸出位置移動至收縮位置的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自動筆於第六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4A~14B為移動件沿著第一限位軌道移動的示意圖;以及 圖15為本發明自動筆於第七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Claims (16)

  1. 一種自動筆,包含: 一筆身,具有一筆管以及一位於上述筆管內部的筆芯,上述筆管具有一出筆口,而上述筆芯具有一筆頭;以及 一切換裝置,組裝於上述筆管與筆芯之間,並能帶動上述筆頭能在一凸出於上述筆管的伸出位置與一位於上述筆管內部的收縮位置之間移動; 其特徵在於:上述筆管的出筆口孔徑小於上述筆頭的管徑,使上述筆頭移動至上述伸出位置時,上述筆頭抵靠定位於上述出筆口; 而上述切換裝置,包含: 一限位件,形成於上述筆管,並具有一用以限制上述筆頭持續位於上述收縮位置的第一牴觸點與一用以限制上述筆頭持續位於上述伸出位置的第二牴觸點,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二牴觸點之間形成一移動路徑; 一移動件,活動組接於上述限位件,並能由一遠離於上述筆芯端部的第一位置沿著上述移動路徑至一接近於上述筆芯端部的第二位置,來以推抵於上述筆芯,使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二牴觸點兩者其中之一移動至另一者;以及 一形變件,組裝上述移動件與筆芯之間,並當上述筆頭位於上述伸出位置時,上述移動件位於一在上述移動路徑上的第三位置,而上述形變件受到上述筆芯與移動件共同擠壓而壓縮形變,使得上述移動件仍能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自動筆進一步具有一將上述筆頭由上述伸出位置帶動至上述收縮位置的復歸件。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移動件移動上述移動路徑至上述第二位置時,上述復歸件能帶動上移動件由上述第二位置移動至上述第一位置,使得上述移動件牴觸於上述第一牴觸點或第二牴觸點。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限位件延伸形成一牴觸板,而上述復歸件一端牴觸於上述牴觸板,另一端牴觸於上述移動件。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筆芯延伸形成一壓縮凸塊,而上述筆管於上述出筆口內形成一壓縮凸柱,又上述復歸件一端牴觸於上述壓縮凸塊,另一端抵觸於上述壓縮凸柱。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移動件位於上述第一位置時,上述移動件牴觸於上述第一牴觸點或第二牴觸點。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形變件受到上述筆芯與移動件共同擠壓而形成一壓縮長度,上述壓縮長度等於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三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之間的縱向距離,而上述筆頭位於上述收縮位置與伸出位置的距離等於上述移動件位於上述第一位置與第三位置之間的縱向距離。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移動件位於上述第三位置時,上述移動件的高度位置高於或平行上述第二牴觸點。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限位件進一步於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二牴觸點下方設有一第一引入點與一第二引入點,而上述移動件移動到上述第三位置時,上述移動件的高度位置同時高於上述第一引入點與第二引入點。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一引入點之間形成一將上述移動件移動至上述第一牴觸點的第一接觸面,而上述第二牴觸點與第二引入點之間形成一將上述移動件移動至上述第二牴觸點的第二接觸面,上述第一接觸面不平於上述第二接觸面,而上述第一接觸面與第二接觸面兩者與一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一鈍角。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限位件於上述第一引入點與第二引入點兩者下方設有一能將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一牴觸點與第二牴觸點兩者其中之一移動至另一者的導引部,上述導引部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水平高度位置低於上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上述第一端與第二端兩者其中之一縱向對應於上述第一接觸面,另一者縱向對應於上述第二接觸面。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導引部於上述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形成一能將上述移動件移動至上述第二端的導引面,上述導引面不平行於上述第一接觸面與第二接觸面,而上述導引面與上述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一銳角。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三位置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上述移動件牴觸於上述導引面而進行旋轉運動。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移動路徑呈現直線樣態,使得上述第二牴觸點位於上述第一牴觸點的正下方,而上述移動件具有一彈性臂,又當上述移動件分別位於上述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時,上述彈性臂能直接牴觸於上述第二牴觸點與第一牴觸點。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限位件設有一對應於上述移動路徑的第一限位軌道,上述移動件組裝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使得上述移動件由上述第二牴觸點沿著上述第一限位軌道移動至第一牴觸點時,上述移動件牴觸於上述第一限位軌道的壁面而進行轉動。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動筆,其中,上述移動件具有一下滑移塊、一移動板以及一帶動上述下滑移塊與移動板移動的上滑移塊,上述移動板位於上述上滑移塊與下滑移塊之間,而上述下滑移塊具有一用以牴觸於上述形變件的第一本體與一形成於上述第一本體的第二本體。
TW105126981A 2016-08-24 2016-08-24 自動筆 TWI596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6981A TWI596020B (zh) 2016-08-24 2016-08-24 自動筆
US15/660,937 US10343445B2 (en) 2016-08-24 2017-07-26 Retractable p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6981A TWI596020B (zh) 2016-08-24 2016-08-24 自動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6020B TWI596020B (zh) 2017-08-21
TW201806788A true TW201806788A (zh) 2018-03-01

Family

ID=60189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6981A TWI596020B (zh) 2016-08-24 2016-08-24 自動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3445B2 (zh)
TW (1) TWI5960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3076B (zh) * 2018-06-29 2019-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伸縮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1846B1 (ko) * 2018-05-08 2021-11-05 동아연필(주) 노크식 펜
US11723655B2 (en) 2021-05-17 2023-08-15 Applied Medical Technology, Inc. Magnet-assisted suture grasp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3526A (en) * 1960-12-19 1964-05-19 Hartley Pen Co Writing instrument with largecapacity cartridge
US3419336A (en) * 1966-07-18 1968-12-31 Norbert A. Kirk Ball point pens
US6257787B1 (en) * 2000-06-28 2001-07-10 Norbert Kirk Ball point pen smooth touch
CA2484081C (en) * 2002-04-17 2011-06-21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Self-sealing retractable writing instrument
CN2614919Y (zh) * 2003-05-07 2004-05-12 珠海市春天文具制品有限公司 自动铅笔
CN1785691B (zh) * 2005-02-04 2010-04-14 陆军明 一种led发光笔
TWM422479U (en) * 2011-09-27 2012-02-11 Mike & Tony Trading Co Ltd Multicolor automatic marking pen
TWM477390U (zh) * 2014-01-06 2014-05-01 Mang Kao Entpr Co Ltd 具觸控座之自動筆按把裝置
TWM491583U (zh) * 2014-07-18 2014-12-11 you-sheng Xie 筆芯伸縮控制結構之改良
TWM490971U (zh) * 2014-08-05 2014-12-01 Mang Kao Entpr Co Ltd 抗壓自動筆模組
CN204687613U (zh) * 2015-05-06 2015-10-07 凌一洲 一种自动圆珠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3076B (zh) * 2018-06-29 2019-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伸縮筆
US10503284B1 (en) 2018-06-29 2019-12-10 Acer Incorporated Retractable p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56705A1 (en) 2018-03-01
TWI596020B (zh) 2017-08-21
US10343445B2 (en)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6020B (zh) 自動筆
JP6304958B2 (ja) 消去部材を備えた筆記具
CN111619268A (zh) 一种自扭转延伸卡扣笔
KR20070102727A (ko) 필기구용 이동 거리 증대 기구
KR101259127B1 (ko) 스타일러스 펜 기능을 가지는 필기구
JP6226414B2 (ja) スリムタイプボールペン
JP5473876B2 (ja) タッチペン
TWI460617B (zh) A pen-shaped input device that can change the softness of the stroke
KR20120082997A (ko) 터치펜 기능을 갖는 다용도 필기구
CN109857195B (zh) 输入单元及具有所述输入单元的笔记本电脑
JP3195847U (ja) スタイラス
US7854559B2 (en) Pen with double pen barrel
US3427113A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writing appliances with retractable writing elements
US10639927B2 (en) Knock type pen
JP6306909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TWM607250U (zh) 圓規
TW202218899A (zh) 按壓式書寫文具
CN109203774B (zh) 甩动式手写笔及其使用方法
KR20170111171A (ko) 열변색성 필기구
JP2013082160A (ja) 多芯式筆記具
TWM486806U (zh) 觸控筆
JP2015057328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ペンを搭載した筆記具
TW201243657A (en) Stylus
CN219800121U (zh) 触控笔
TWI464628B (zh) 觸控筆及具該觸控筆之可攜帶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