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0121U - 触控笔 - Google Patents

触控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0121U
CN219800121U CN202320742125.6U CN202320742125U CN219800121U CN 219800121 U CN219800121 U CN 219800121U CN 202320742125 U CN202320742125 U CN 202320742125U CN 219800121 U CN219800121 U CN 219800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stylus
main body
elastic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21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令全
宋述盛
林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21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0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0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0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笔,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触控笔更换不同直径尺寸的笔头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该触控笔包括笔身组件和笔芯组件,笔身组件包括笔身主体和第一笔头,第一笔头连接于笔身主体的一端,第一笔头具有导孔,笔芯组件包括笔芯、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笔芯具有第二笔头,笔芯滑动设置于笔身主体中,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笔身主体和笔芯抵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笔芯背离第二笔头的一端,笔芯背离第二笔头的一端设置有卡勾部,卡勾部与第二弹性件卡接,以使第二笔头收缩在第一笔头内,或者,卡勾部与第二弹性件脱离,以使第二笔头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从导孔伸出,从而提高触控笔切换不同尺寸笔头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触控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笔。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示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了提高操作的便利性,触控屏也在显示设备上得到广泛使用,而触控笔可以便于用户与触控屏进行人机交互。
相关技术中,触控笔包括主动式和被动式等不同类型,其中,被动式触控笔可以模仿手指的触摸效应,触控笔的笔头是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泡棉、金属、导电刷等,不同之间尺寸的笔头可以产生不同的触控识别的参数,因此可以用于触发显示设备的不同功能。
然而,目前的触控笔在使用时,不同直径尺寸的笔头更换费时费力,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笔,可以克服目前触控笔在使用时,更换不同直径尺寸的笔头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提高触控笔切换不同直径尺寸笔头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笔,该触控笔包括:
笔身组件,笔身组件包括笔身主体和第一笔头,第一笔头连接于笔身主体的一端,第一笔头具有导孔;
笔芯组件,笔芯组件包括笔芯、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其中,笔芯具有第二笔头,笔芯滑动设置于笔身主体中,第二笔头与第一笔头相对;
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笔身主体和笔芯抵接;
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笔芯背离第二笔头的一端,笔芯背离第二笔头的一端设置有卡勾部,卡勾部与第二弹性件卡接,以使第二笔头收缩在第一笔头内,或者,卡勾部与第二弹性件脱离,以使第二笔头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从导孔伸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笔身主体的侧壁可以设有插孔,第二弹性件具有弹性触头和卡接孔,弹性触头插设于插孔;弹性触头至少部分可以从插孔伸出至笔身主体外侧,且卡勾部与卡接孔卡接,或者,弹性触头可以收缩于插孔内,以使卡勾部与卡接孔脱离。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可以包括形变段、两个延伸段,两个延伸段分别连接于形变段的两端且朝向相同方向延伸;弹性触头和卡接孔均设置于第二弹性件靠近笔芯一侧的延伸段上,且弹性触头位于延伸段背离形变段的一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笔身主体的内壁可以设有导向槽,第二弹性件设有至少一个卡接凸起,卡接凸起滑动设置于导向槽内。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卡接凸起可以包括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第一卡接凸起设置于第二弹性件背离笔芯一侧的延伸段上,第二卡接凸起设置于形变段。
其中,导向槽包括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分别设置于笔身主体的内壁的两侧,第一卡接凸起可以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第二卡接凸起可以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中可以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卡接凸起可以与第一定位孔卡接;和/或,第二导向槽中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卡接凸起可以与第二定位孔卡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卡勾部朝向第二弹性件的一侧设有导向面,卡勾部插入卡接孔时,导向面与卡接孔的边缘抵接并相对滑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笔身主体的内壁可以设有第一限位部,笔芯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弹性件套设于笔芯的外侧,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抵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上可以设有限位槽,笔芯的外壁可以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穿设于限位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笔身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三笔头,第三笔头设置于笔身主体背离第一笔头的一端,第二弹性件背离笔芯的一侧可以与第三笔头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包括笔身组件和笔芯组件,笔身组件包括笔身主体和第一笔头,第一笔头连接于笔身主体的一端,第一笔头具有导孔,笔芯组件包括笔芯、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笔芯具有第二笔头,笔芯滑动设置于笔身主体中,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笔身主体和笔芯抵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笔芯背离第二笔头的一端,笔芯背离第二笔头的一端设置有卡勾部,卡勾部与第二弹性件卡接,以使第二笔头收缩在第一笔头内,或者,卡勾部与第二弹性件脱离,以使第二笔头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从导孔伸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笔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使得第二笔头可以相对于第一笔头进行便捷地伸缩,从而提高触控笔切换不同尺寸笔头的便利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笔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笔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第二弹性件与笔身主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E位置的局部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笔芯在笔身主体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笔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笔身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G位置的局部视图;
图17为图15中H位置的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笔身组件;110-笔身主体;111-插孔;112-第一导向槽;113-第二导向槽;114-第一定位孔;115-第二定位孔;116-第一限位部;117-限位槽;120-第一笔头;121-导孔;130-第三笔头;
200-笔芯组件;210-笔芯;211-第二笔头;212-卡勾部;2121-导向面;213-第二限位部;214-第三限位部;220-第一弹性件;230-第二弹性件;231-弹性触头;232-卡接孔;233-形变段;234-延伸段;235-第一卡接凸起;236-第二卡接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触控笔包括主动式和被动式等不同类型,其中,被动式触控笔可以模仿手指的触摸效应,触控笔的笔头是导电材料,例如导电泡棉、金属、导电刷等,不同之间尺寸的笔头可以产生不同的触控识别的参数,因此可以用于触发显示设备的不同功能。但是,目前的触控笔在使用时,不同直径尺寸的笔头更换费时费力,需要拆卸笔头,在换取不同尺寸的其他笔头,用户体验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笔,通过在笔身和笔芯上分别设置不同尺寸的笔头,并且通过利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对笔芯相对于笔身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控制不同笔头的相对位置,使得触控笔可以在不同尺寸的笔头直接便捷地切换,改善用户体验。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触控笔的组成>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的爆炸图。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笔,该触控笔包括:笔身组件100和笔芯组件200,笔身组件100包括笔身主体110和第一笔头120,第一笔头120连接于笔身主体110的一端,第一笔头120具有导孔121,笔芯组件200包括笔芯210,笔芯210具有第二笔头211,笔芯210滑动设置于笔身主体110中。
可以理解的是,笔身主体110可以为空腔结构,笔芯210滑动设置于笔身主体110内部的空腔中,第一笔头120连接在笔身主体110的端部,且导孔121可以连通笔身主体110内的空腔与外部空间,第二笔头211的直径小于第一笔头120的直径,且第二笔头211的直径小于导孔121的直径,以使第二笔头211可以相对于导孔121伸出或者缩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笔头211从导孔121伸出时,第二笔头211位于第一笔头120的端部外侧,从而触控笔可以通过第二笔头211实现触控功能,而当第二笔头211从所述导孔121缩回时,触控笔的端部为第一笔头120,此时可以通过第一笔头120实现触控功能。
示例性的,直径较小的第一笔头120可以实现在显示设备的触控屏上进行书写等功能,直径较大的第二笔头211可以实现擦除等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分别对触控笔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笔身组件100]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笔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C方向的剖视图;
请参照图1至图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笔身组件100包括笔身主体110和第一笔头120,笔身主体110可以为杆状结构,第一笔头120可以连接在笔身主体1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且第一笔头120可以通过可拆卸地方式与笔身主体110连接。
示例性的,笔身主体110的端部外壁可以设置有外螺纹,而第一笔头120与笔身主体110连接的一端可以设有内螺纹,从而第一笔头120可以通过螺纹旋接的方式于笔身主体110连接。当然,第一笔头120还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方式与笔身主体110连接,只需边缘第一笔头120拆卸即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笔身主体110的外壁上可以设置有摩擦部,或者套设有摩擦垫,摩擦部或摩擦垫可以靠近第一笔头120设置,从而便于用户在使用触控笔时进行握持,以增大握持触控笔的摩擦力,避免利用触控笔在触控屏上书写时打滑。
需要说明的是,笔身主体110内部的空腔在朝向第一笔头120的一端开口设置,第一笔头120在相对于笔身主体110拆下时,笔身主体110的内部空腔露出,可以通过笔身主体110这一端的开口对笔芯组件200进行装配,从而提高笔芯组件200相对于笔身主体110进行拆装的便利性。
[笔芯组件200]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第二弹性件与笔身主体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图8中D-D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图9中E位置的局部视图。
请参照图1至图1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笔芯组件200包括笔芯210、第一弹性件220和第二弹性件230,其中笔芯210的端部设有第二笔头211,第一弹性件220和第二弹性件230用于使笔芯210可以相对于笔身主体110进行滑动,以实现第二笔头211相对于第一笔头120从导孔121伸出或缩回。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220的两端分别与笔身主体110和笔芯210抵接,第二弹性件230设置于笔芯210背离第二笔头211的一端,笔芯210背离第二笔头211的一端设置有卡勾部212,卡勾部212与第二弹性件230卡接,以使第二笔头211收缩在第一笔头120内,或者,卡勾部212与第二弹性件230脱离,以使第二笔头211在第一弹性件220的弹力作用下从导孔121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220对笔芯210施加的弹性力可以朝向第一笔头120上的导孔121,即第一弹性件220为笔芯210提供的弹力使得笔芯210形成从导孔121伸出的趋势,这样,在笔芯210的卡勾部212与第二弹性件230分离时,可以依靠第一弹性件220的弹力将第二笔头211维持在从导孔121伸出的状态,进而实现利用第二笔头211在触控屏上实现稳定的触控功能。
此外,第二弹性件230可以相对有笔芯210固定设置在笔身主体110的内部空腔中,当卡勾部212与第二弹性件230卡接时,第二笔头211从导孔121缩回,即第二笔头211位于第一笔头120内部,此时,第一弹性件220维持压缩的状态,第二弹性件230可以克服第一弹性件220的弹力,维持住笔芯210在笔身主体110内的位置,以保持住第二笔头211相对于第一笔头120的缩回状态,从而实现利用第一笔头120在触控屏上进行触控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触控笔由第二笔头211切换呈第一笔头120,可以通过握持触控笔并按压第二笔头211实现,使得第二笔头211从导孔121缩回,并且卡勾部212与第二弹性件230卡接,这一过程中,笔芯210克服第一弹性件220的弹力。而将触控笔切换由第一笔头120切换呈第二笔头211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弹性件230与卡勾部212脱开,使得笔芯210在第一弹性件220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笔身主体110移动,第二笔头211从导孔121伸出至第一笔头120外部。
下面对第二弹性件230的具体结构以及第二弹性件230在笔身主体110内部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笔芯在笔身主体中的装配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F-F方向的剖视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笔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中笔身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G位置的局部视图,图17为图15中H位置的局部视图。
请参照图1至图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笔身主体110的侧壁可以设有插孔111,第二弹性件230具有弹性触头231和卡接孔232,弹性触头231插设于插孔111,通过弹性触头231可以相对于插孔111进行移动,且弹性触头231相对于插孔111移动过程中,可以实现第二弹性件230的弹性变形,从而实现卡勾部212与卡接孔232的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触头231至少部分可以从插孔111伸出至笔身主体110外侧,且卡勾部212与卡接孔232卡接,从而将笔芯210的第二笔头211维持在缩回的状态。用户可以在笔身主体110的外壁上按压露出的弹性触头231,以克服第二弹性件230的弹力,将弹性触头231收缩至插孔111内,使得第二弹性件230产生弹性变形,进而使卡勾部212与卡接孔232脱离,这样,笔芯210便可以在第一弹性件220的作用下,使第二笔头211相对于第一笔头120从导孔121伸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30可以为弹片结构,且第二弹性件230具有弹性臂,通过弹性臂的弯折形变进行弹性变形。
其中,第二弹性件230可以包括形变段233、两个延伸段234,两个延伸段234分别连接于形变段233的两端且朝向相同方向延伸,从而通过形变段233构成可以弹性变形的弹性臂结构,两个延伸段234可以起到对形变段233支撑以及受力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230可以横置在笔身主体110的空腔内,且位于背离第一笔头120的一端,形变段233与笔身主体110的一侧内壁抵接,两个延伸段234均与笔身主体110的另一侧内壁抵接,而弹性触头231和卡接孔232均可以设置在第二弹性件230靠近笔芯210一侧的延伸段234上,且弹性触头231位于延伸段234背离形变段233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笔身主体110的两端均可以开口设置,使得笔身主体110的空腔沿笔身主体11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弹性件230可以在笔身主体110背离第一笔头120的一端的开口插入笔身主体110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身主体110的内壁可以设有导向槽,第二弹性件230设有至少一个卡接凸起,卡接凸起滑动设置于导向槽内,导向槽可以对第二弹性件230插入笔身主体110提供导向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槽在笔身主体110的内壁上沿所述笔身主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卡接凸起可以设置在延伸段234的端部,或者,卡接凸起可以设置在形变段233上,亦或者,延伸段234和形变段233上均可以设置有卡接凸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卡接凸起可以包括第一卡接凸起235和第二卡接凸起236,第一卡接凸起235设置于第二弹性件230背离笔芯210一侧的延伸段234上,第二卡接凸起236设置于形变段233,第一卡接凸起235和第二卡接凸起236可以分别沿不同的导向槽滑动,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件230的不同侧均可以得到导向支撑。
其中,导向槽可以包括第一导向槽112和第二导向槽113,第一导向槽112和第二导向槽113分别设置于笔身主体110的内壁的两侧,第一卡接凸起235可以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112,第二卡接凸起236可以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槽11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向槽112和第二导向槽113可以平行设置,且均沿笔身主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第二弹性件230的上下两侧可以通过第一卡接凸起235和第二卡接凸起236分别抵接在第一导向槽112中和第二导向槽113中,也可以提高第二弹性件230在笔身主体110内部的安装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230可以整体呈“U”形结构,第一卡接凸起235和弹性触头231分别位于两个延伸段234的端部,在第二弹性件230插入笔身主体110的内部时,第一卡接凸起235和弹性触头231均可以沿第一导向槽112滑动。
此外,形变段233可以相对于两个延伸段234呈弧形隆起,第二卡接凸起236可以设置在形变段233隆起的中间位置,即第二卡接凸起236位于形变段233中部隆起的高点,从而提高第二弹性件230的受力稳定性,在弹性触头231受到按压时,弹性触头231所在的延伸段234可以受力传递至形变段233,形变段233的形状便于其弯曲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带动延伸段234的位置产生变化,使得卡勾部212可以与卡接孔232脱开。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112中可以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14,第一卡接凸起235可以与第一定位孔114卡接。第一定位孔114可以位于第一导向槽112的靠近笔芯210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230插入笔身主体110内部时,第一卡接凸起235可以从第一导向槽112上远离笔芯210的一端滑动至第一导向槽112靠近笔芯210的一端,并且滑入第一定位孔114中,实现对第二弹性件230的定位卡接,以提高第二弹性件230在笔身主体110内部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和安装结构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向槽113中可以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15,第二卡接凸起236可以与第二定位孔115卡接,第二导向槽113的延伸长度可以长于第一导向槽112,第二导向槽113靠近笔芯210的一端可以与插孔111连通,而第二定位孔115可以对第二弹性件230插入笔身主体110后的第二卡接凸起236的位置进行定位,第二卡接凸起236与第二定位孔115的配合方式与第一卡接凸起235与第一定位孔114的配合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笔芯210的卡勾部212与第二弹性件230的卡接孔232的具体卡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勾部212朝向第二弹性件230的一侧可以设有导向面2121,卡勾部212插入卡接孔232时,导向面2121可以与卡接孔232的边缘抵接并相对滑动,以使得卡勾部212滑入卡接孔232内,完成卡接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面2121可以相对于笔芯210的移动方向倾斜设置,而卡接孔232的边缘可以具有倾斜面,卡接孔232边缘的倾斜面在卡勾部212插入时与导向面2121抵接,导向面2121相对于卡接孔232边缘的倾斜面滑动,从而提高卡勾部212插入卡接孔232的顺畅性。
此外,卡勾部212的背离第二弹性件230的一侧可以具有抵接面,抵接面可以垂直于笔芯210的移动方向,从而在卡勾部212插入卡接孔232之后,抵接面可以抵接在卡接孔232背离笔芯210的一侧,从而防止卡勾部212从卡接孔232中脱出,提高笔芯210与第二弹性件230之间卡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示例性的,卡勾部212可以通过悬臂结构设置在笔芯210背离第二笔头211的一端,使得卡勾部212可以相对于笔芯210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卡勾部212在插入卡接孔232的过程中,卡勾部212的导向面2121在与卡接孔232的边缘抵接下,可以迫使卡勾部212的悬臂结构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便于卡勾部212插入卡接孔232内。
下面对第一弹性件220在笔身主体110内的设置方式,以及对笔芯210的作用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笔身主体110的内壁可以设有第一限位部116,笔芯210的外壁可以设有第二限位部213,第一弹性件220套设于笔芯210的外侧,第一弹性件2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部116和第二限位部213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116相对于第二限位部213位于背离第一笔头120的一侧,第一弹性件220位于第一限位部116和第二限位部213之间时,第一弹性件220在压缩状态对第二限位部213的弹力朝向第二笔头211相对于第一笔头120伸出的方向。
示例性的,第一限位部116可以与笔身主体110一体成型,且第一限位部116可以为笔身主体110的内壁周向的加强筋,而第二限位部213可以与笔芯210一体成型,且第二限位部213可以为笔芯210的外壁周向的加强筋。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6上可以设有限位槽117,笔芯210的外壁可以设有第三限位部214,第三限位部214穿设于限位槽117,从而可以对笔芯210的周向转动进行限位,以防止笔芯210在笔身主体110内部产生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限位部214可以为笔芯210的外壁上的加强筋,且第三限位部214可以沿笔芯21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笔芯210插入笔身主体110背部时,第三限位部214与限位槽117插接配合,可以对笔芯210的绕其轴向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保证笔芯210的端部的卡勾部212可以与第二弹性件230上的卡接孔232相对,以便实现卡勾部212与卡接孔232的卡接过程。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笔身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三笔头130,第三笔头130可以设置于笔身主体110背离第一笔头120的一端,第二弹性件230背离笔芯210的一侧可以与第三笔头130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笔头130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笔身主体110连接,或者第三笔头130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笔身主体110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第二弹性件230装配至笔身主体110的内部后,再将第三笔头130装配至笔身主体110上,利用第三笔头130的端部与第二弹性件230抵接,可以对第二弹性件230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第二弹性件230从笔身主体110上滑出。
此外,第三笔头130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笔头120的直径,第一笔头120、第二笔头211和第三笔头130可以分别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在触控屏上实现不同的触控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可以应用于显示设备中,对显示设备的触控屏进行触控操作,显示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商用或家用显示屏等、车载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笔包括笔身组件100和笔芯组件200,笔身组件100包括笔身主体110和第一笔头120,第一笔头120连接于笔身主体110的一端,第一笔头120具有导孔121,笔芯组件200包括笔芯210、第一弹性件220和第二弹性件230,笔芯210具有第二笔头211,笔芯210滑动设置于笔身主体110中,第一弹性件220的两端分别与笔身主体110和笔芯210抵接,第二弹性件230设置于笔芯210背离第二笔头211的一端,笔芯210背离第二笔头211的一端设置有卡勾部212,卡勾部212与第二弹性件230卡接,以使第二笔头211收缩在第一笔头120内,或者,卡勾部212与第二弹性件230脱离,以使第二笔头211在第一弹性件220的弹力作用下从导孔121伸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笔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220和第二弹性件230,使得第二笔头211可以相对于第一笔头120进行便捷地伸缩,从而提高触控笔切换不同尺寸笔头的便利性。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笔包括:
笔身组件,所述笔身组件包括笔身主体和第一笔头,所述第一笔头连接于所述笔身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笔头具有导孔;
笔芯组件,所述笔芯组件包括笔芯、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笔芯具有第二笔头,所述笔芯滑动设置于所述笔身主体中,所述第二笔头与所述第一笔头相对,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笔身主体和所述笔芯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笔芯背离所述第二笔头的一端,所述笔芯背离所述第二笔头的一端设置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卡接,以使所述第二笔头收缩在所述第一笔头内,或者,所述卡勾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脱离,以使所述第二笔头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从所述导孔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主体的侧壁设有插孔,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弹性触头和卡接孔,所述弹性触头插设于所述插孔;所述弹性触头至少部分从所述插孔伸出至所述笔身主体外侧,且所述卡勾部与所述卡接孔卡接,或者,所述弹性触头收缩于所述插孔内,以使所述卡勾部与所述卡接孔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形变段、两个延伸段,两个所述延伸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形变段的两端且朝向相同方向延伸;所述弹性触头和所述卡接孔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件靠近所述笔芯一侧的所述延伸段上,且所述弹性触头位于所述延伸段背离所述形变段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主体的内壁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弹性件设有至少一个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起包括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件背离所述笔芯一侧的所述延伸段上,所述第二卡接凸起设置于所述形变段;
所述导向槽包括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笔身主体的内壁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接凸起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卡接凸起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中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卡接;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槽中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部朝向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侧设有导向面,所述卡勾部插入所述卡接孔时,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卡接孔的边缘抵接并相对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主体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笔芯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笔芯的外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笔芯的外壁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穿设于所述限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身组件还包括第三笔头,所述第三笔头设置于所述笔身主体背离所述第一笔头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背离所述笔芯的一侧与所述第三笔头抵接。
CN202320742125.6U 2023-04-06 2023-04-06 触控笔 Active CN219800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2125.6U CN219800121U (zh) 2023-04-06 2023-04-06 触控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2125.6U CN219800121U (zh) 2023-04-06 2023-04-06 触控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0121U true CN219800121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2125.6U Active CN219800121U (zh) 2023-04-06 2023-04-06 触控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01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4771B (zh) 一种扭转卡位笔
CN109605986B (zh) 一种自扭转延伸卡扣笔
WO2020253545A1 (zh) 具有收放式笔夹的按动笔
US20090050378A1 (en) Stylu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9800121U (zh) 触控笔
CN110171231B (zh) 一种扭转伸缩笔
CN112835460A (zh) 一种手写笔
US20110227880A1 (en) Telescoping stylu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2735924U (zh) 一种手写笔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组件
JP2011204215A (ja) 入力ペン
CN112406365B (zh) 具有收放式笔夹的按动笔
CN110303800B (zh) 一种可换笔芯的压缩笔
KR20140025859A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펜 겸용 볼펜
KR101224583B1 (ko) 필기구
JP6778806B2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
CN216331077U (zh) 按动式笔
CN219016944U (zh) 触控笔及触控设备
JP7096412B2 (ja) タッチペン付き筆記具
CN215264731U (zh) 一种数码手绘笔
CN216653352U (zh) 摇杆组件、游戏手柄及电子设备
CN212219732U (zh) 一种书写笔及其笔夹装置
CN219162670U (zh) 一种笔尖组件及智能笔
CN220367582U (zh) 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JP2020067797A (ja) 位置指示器
CN217468856U (zh) 电子装置、电子笔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