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3592U - 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3592U
CN208833592U CN201821623542.4U CN201821623542U CN208833592U CN 208833592 U CN208833592 U CN 208833592U CN 201821623542 U CN201821623542 U CN 201821623542U CN 208833592 U CN208833592 U CN 208833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fixture block
clamping
pedestal
steel 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235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银明
朱业金
杨学东
王守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Kejie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ejie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ejie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ejie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235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3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3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3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用于夹紧钢帘线,其中,夹紧平台包括基座、夹紧机构及第一驱动件,基座的顶部具有可接触并支撑钢帘线的支撑部,夹紧机构与基座可转动连接,以在基座上沿竖直方向往复转动,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基座上,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夹紧机构连接以驱动夹紧机构转动;检测装置包括上述夹紧平台。本实用新型在待机或无需夹紧钢帘线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对工作空间的占用,并且避免影响钢帘线运输效率。

Description

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帘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帘线在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弓高及扭转检测,以确定钢帘线的质量。钢帘线的弓高及扭转检测过程一般为:将缠绕有钢帘线的工字轮放置于物料台的指定位置后,通过人工等方式将钢帘线从工字轮牵引出3米,由于该段距离的钢帘线不能作为被检测对象,因此利用截断装置将该段距离的钢帘线截断,同时对剩余钢帘线在截断处进行折弯,继而将折弯后的钢帘线从工字轮牵引出6米至检测位,松开钢帘线,钢丝开始发生扭转,通过视觉系统捕捉钢丝折弯处扭转过程的图像,以进行扭转检测,待扭转检测完成后,在6米钢丝线之间截取400mm作为弓高检测的待检测钢丝,继而使待检测钢丝处于自然弯曲状态,通过视觉系统获取该段钢丝的弯曲图像,以进行弓高检测。
现有将钢帘线牵引至检测位的方式为设置一种检测滑台,该检测滑台包括基座及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固定设置在基座上方,夹紧机构用于夹紧钢帘线,基座下方连接有直线导轨,以使基座能够沿直线方向往复运动,检测滑台在使用时,通过夹紧机构夹紧钢帘线,待对钢帘线进行截断及折弯操作后,通过基座的移动,带动钢帘线移动至检测位。该检测滑台的设置能够取代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上述检测滑台在待机或无需夹紧钢帘线的情况下,夹紧机构占用较大的工作空间,从而容易影响帘线的移动,以及容易与其他运动部件发生干涉,进而严重影响了对钢帘线的检测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在待机或无需夹紧钢帘线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对工作空间的占用,并且避免影响钢帘线运输效率的夹紧平台,以及应用该夹紧平台的检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夹紧平台,用于夹紧钢帘线,包括基座、夹紧机构及第一驱动件,基座的顶部具有可接触并支撑钢帘线的支撑部,夹紧机构与基座可转动连接,以在基座上沿竖直方向往复转动,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基座上,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夹紧机构连接,以驱动夹紧机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机构连接于所述基座的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件为驱动缸,第一驱动件位于基座的下方,第一驱动件的缸体部与基座铰接,第一驱动件的缸杆部与所述夹紧机构铰接,以通过伸缩带动夹紧机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的下部固定设置有滑块,以带动基座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支撑座,可夹紧钢帘线的夹爪,可带动夹爪做夹紧运动的同步件,以及可驱动同步件运动的第二驱动件,支撑座与所述基座可转动连接,以在基座上沿竖直方向往复转动,夹爪、同步件及第二驱动件均设置于支撑座上,夹爪为多个,多个夹爪并排设置,同步件与夹爪连接,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同步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夹爪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及支撑块,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均设置于支撑块上,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对应设置,以做夹紧或松开钢帘线的相对运动,所述同步件与第一夹块或第二夹块连接,以使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相对运动,支撑块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支撑块之间设置有支撑件,以支撑第一夹块,所述支撑件为弹性件,所述第二夹块具有动力输入端,第二夹块与支撑块活动连接,以在当动力输入端有动力输入时,在支撑块上做靠近或远离第一夹块的往复运动,所述同步件与第二夹块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以带动第二夹块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直线导轨及夹紧平台,直线导轨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夹紧平台为如上所述的夹紧平台,夹紧平台位于直线导轨的上方,夹紧平台与直线导轨连接,以沿直线导轨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还包括可带动所述夹紧平台沿直线导轨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可控制第三驱动件动力输出的控制器,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支撑架上,夹紧平台上设置有可检测夹紧平台移动距离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向控制器输出距离信号,控制器与第三驱动件电性连接,以在当距离信号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第三驱动件停止动力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夹紧平台,通过将夹紧机构与基座可转动连接,同时设置可驱动夹紧机构转动的第一驱动件,在待机或无需夹紧钢帘线的情况下,能够将夹紧机构向下转动,以避开钢丝帘线,同时留出运输及检测钢丝帘线所需的工作空间,从而能够避免与钢帘线发生接触摩擦,以及避免与其他动力部件发生干涉,进而提高了钢帘线的运输效率。
2、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上述夹紧机构,在待机或无需夹紧钢帘线的情况下,能够将夹紧机构向下转动,以避开钢丝帘线,同时留出运输及检测钢丝帘线所需的工作空间,从而能够避免与钢帘线发生接触摩擦,以及避免与其他动力部件发生干涉,进而提高了钢帘线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体现夹紧平台下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紧机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紧机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紧平台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紧平台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以上各图中:1、基座;2、夹紧机构;3、第一驱动件;4、滑块;5、支撑座;6、夹爪;7、同步件;8、第二驱动件;9、第一夹块;10、第二夹块;11、支撑块;12、支撑件;13、动力输入端;14、支撑架;15、直线导轨;16、导向轴;17、第一导向槽;18、第二导向槽;19、挡块;20、护板;21、托板;22、第四驱动件;23、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在夹紧平台实际使用状态下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7,一种夹紧平台,用于夹紧钢帘线,包括基座1及夹紧机构2,基座1的作用是支撑夹紧机构2,基座1的顶部具有可接触并支撑钢帘线的支撑部,以避免因钢帘线的下垂而影响截断折弯及检测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待机或无需夹紧钢帘线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减小对工作空间的占用,并且避免影响钢帘线运输效率,本实用新型夹紧平台还包括第一驱动件3,夹紧机构2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以在基座1上沿竖直方向(为夹紧平台使用状态下的竖直方向)往复转动,第一驱动件3设置于基座1上,第一驱动件3的动力输出端与夹紧机构2连接,以驱动夹紧机构2转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夹紧平台,通过将夹紧机构2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同时设置可驱动夹紧机构2转动的第一驱动件3,在待机或无需夹紧钢帘线的情况下,能够将夹紧机构2向下转动,以避开钢丝帘线,同时留出运输及检测钢丝帘线所需的工作空间,从而能够避免与钢帘线发生接触摩擦,以及避免与其他动力部件发生干涉,进而提高了钢帘线的运输效率。
针对夹紧机构的结构,其可以为:在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夹紧机构2包括支撑座5,可夹紧钢帘线的夹爪6,可带动夹爪6做夹紧运动的同步件7,以及可驱动同步件7运动的第二驱动件8,支撑座5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以在基座1上沿竖直方向往复转动,夹爪6、同步件7及第二驱动件8均设置于支撑座5上,夹爪6为多个,以对多条钢丝进行夹紧,多个夹爪6并排设置,同步件7与夹爪6连接,第二驱动件8的动力输出端与同步件7连接,以实现同时驱动多个夹爪6进行运动。
针对上述夹爪6的结构,其可以为: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夹爪6包括第一夹块9、第二夹块10及支撑块11,第一夹块9及第二夹块10均设置于支撑块11上,第一夹块9与第二夹块10之间对应设置,以做夹紧或松开钢帘线的相对运动,同步件7与第一夹块9或第二夹块10连接,以使第一夹块9与第二夹块10之间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相对运动,支撑块11与支撑座5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一夹块9与支撑块11之间设置有支撑件12,以支撑第一夹块9,支撑件12优选为弹性件(如碟簧、弹簧及橡胶套等),以能够包容钢丝直径的容差,即增加对不同规格钢丝的包容性,支撑件12优选为两端分别与第一夹块9及支撑块11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一夹块9的稳定性;支撑块11上设置有导向轴16,导向轴16连接于第一夹块9与支撑块11之间,导向轴沿着第一夹块9的运动方向设置,支撑块11上沿着导向轴16的轴向开设有通孔,导向轴16的一端套接于支撑块11通孔的内部,并且与支撑块11的通孔滑动配合,以在支撑块11上沿轴向往复运动,导向轴16的另一端与第一夹块9固定连接,以与第一夹块9同步移动,支撑件12套设于导向轴16的外部,以沿导向轴16伸缩,从而提高对第一夹块9缓冲作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对钢帘线夹紧过程的可靠性。
针对夹爪6的具体结构,进一步如图5所示,第二夹块10具有动力输入端13,第二夹块10与支撑块11活动连接,以在当动力输入端13有动力输入时,在支撑块11上做靠近或远离第一夹块9的往复运动,同步件7与第二夹块10的动力输入端13固定连接,以带动第二夹块10往复移动;支撑块11具有与支撑座5接触并固定的固定端部,以及连接第一夹块9及第二夹块10的连接端部,支撑块11的固定端部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7,第一导向槽沿着第二夹块10的运动方向延伸并贯穿支撑块11,以使得同步件7能够各个夹爪6的支撑块11,从而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进而减小了占用空间;支撑块11的连接端部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8,第二导向槽18沿着第二夹块10的运动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槽18与第一导向槽17连通,第二夹块10的动力输入端13与第二导向槽18滑动配合,以使得第二夹块能够在支撑块11上沿着第二导向槽18往复运动;第二夹块10上开设有沉头孔,以放置螺栓,沉头孔优选为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沉头孔贯穿第二夹块10并且与第一导向槽17连通,以通过螺栓将同步件7固定于第二夹块10的动力输入端13上。
针对同步件7及第二驱动件8的结构,及其与夹爪6的连接关系,其具体可以为: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件8优选为气缸,第二驱动件8优选为两个,夹爪6对应于两个第二驱动件8优选为两组,每组夹爪6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在每组夹爪6中,两个夹爪6优选为共面且相互平行,两组夹爪6分别连接有一个同步件7及一个第二驱动件8,以分别受两个第二驱动件8的驱动,从而能够适应于不同直径钢帘线夹紧的需要,避免因钢丝直径不同导致的夹不紧现象;支撑座5上固定设置有挡块19,挡块19呈U型,挡块19位于两组夹爪6之间,以将两组夹爪6隔开,挡块19的两侧臂分别正对两组夹爪6,挡块19的两个侧壁分别与其相邻的支撑块11固定连接,两组夹爪6优选为对称设置于挡块19的两侧;第二驱动件8的缸体部与支撑座5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8的缸杆部与同步件7固定连接,以带动同步件7沿直线往复移动;同步件7优选为L型板件,同步件7的一弯折部与第二驱动件8连接,同步件7的另一弯折部套接于两个夹爪6第一导向槽17的内部,第二夹块10的动力输入端13与同步件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以使得第二夹块10沿着夹爪6的第二导向槽18随同步件7同步运动。
针对同步件7及第二驱动件8的结构,及其与夹爪6的连接关系,其具体还可以为:第二驱动件8优选为气缸,第二驱动件8为一个,第二驱动件8的缸体部与支撑座5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8的缸杆部与同步件7固定连接,夹爪6优选为四个,四个夹爪6并排设置且相互平行,同步件7为一个,同步件7穿过四个夹爪6的第一导向槽17并与每个夹爪6的第二夹块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以同时带动四个夹爪6的第二夹块10往复移动。
针对夹紧机构2与基座1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其具体可以为:如图1和图2所示,夹紧机构2连接于基座1的端部,以此在待机或无需夹紧钢帘线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夹紧机构2更好地让出运输及检测钢丝帘线所需的工作空间,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与钢帘线发生接触摩擦,以及进一步避免与其他动力部件发生干涉,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钢帘线的运输效率;第一驱动件3优选为气缸,以能够对夹紧钢帘线需求做出快速的响应,第一驱动件3位于基座1的下方,第一驱动件3的缸体部与基座1铰接,第一驱动件3的缸杆部与夹紧机构2铰接,以通过伸缩带动夹紧机构2转动;夹紧机构2优选为与基座1的端部铰接,具体的,支撑座5上固定设置有铰接支座,铰接支座优选为两个,两个铰接支座间隔且相互对称设置,铰接支座与基座1铰接,以能够带动夹紧机构在基座1上转动;支撑座5上固定设置有传动支座,传动支座位于两个铰接支座之间,第一驱动件3的缸杆部与传动支座铰接,以通过传动支座带动夹紧机构沿竖直方向往复转动。
上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件3还可以为液压缸等其他驱动缸。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1的下部固定设置有滑块4,以带动基座1移动,从而在夹紧钢帘线后,具备牵引钢帘线移动的效果。
帘线是否水平对于其截断折弯及扭转检测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在需要对钢帘线截断及折弯,以及在当对钢帘线扭转检测的时候,现有检测滑台却无法保证帘线处于水平状态,进而导致对钢帘线的截断折弯,以及对钢帘线扭转检测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基座1的支撑部上设置有可从钢帘线下方托起钢帘线的托板21,以及可带动托板21升降的第四驱动件22,第四驱动件22与托板21连接(包括直接连接,以及通过中间设置传动件或传动机构间接连接),以驱动托板21升降。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夹紧平台,通过设置托板21,以及可驱动托板21升降的第四驱动件22,在对钢帘线截断折弯及扭转检测时,第四驱动件22带动托板21上升,以从钢帘线的下方托起钢帘线,使得钢帘线保持水平,从而能够得到较好的截断折弯效果,并且在扭转测量时能够更加贴近人工检测工艺,进而提高了对钢帘线扭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第四驱动件22的结构,及其与托板21和基座1的连接关系,其可以为: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22为驱动缸(如气缸或液压缸),第四驱动件22沿竖直方向设置,第四驱动件22的缸体部与基座1固定连接,第四驱动件22的缸杆部与托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以通过伸缩带动托板21升降。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1的支撑部开设有安装槽23,安装槽23优选为两个,两个安装槽23间隔分布,安装槽23沿竖直方向贯通基座1,第四驱动件22优选为气缸,以能够针对截断折弯及检测钢帘线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响应,第四驱动件22优选为一个,第四驱动件22的缸体部套设于其中一个安装槽23的内部并与基座1固定连接,以此一方面在保证托板21稳定升降的基础上,能够简化机构且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增加第四驱动件22,提高了使用过程的灵活性;托板21为长条状,两个安装槽23沿托板21延伸方向分布,托板21的顶面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
参见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14、直线导轨15及夹紧平台,支撑架14用于支撑夹紧平台,直线导轨15固定设置于支撑架14上,所述夹紧平台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检测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夹紧平台位于直线导轨15的上方,夹紧平台与直线导轨15连接,以沿直线导轨15往复移动,进而实现对钢帘线的牵引。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上述夹紧平台,在待机或无需夹紧钢帘线的情况下,能够将夹紧机构向下转动,以避开钢丝帘线,同时留出运输及检测钢丝帘线所需的工作空间,从而能够避免与钢帘线发生接触摩擦,以及避免与其他动力部件发生干涉,进而提高了钢帘线的运输效率。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直线导轨15为两个,两个直线导轨15平行且间隔设置,基座1的底部固定刚设置有护板20,护板20为两个,两个护板20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护板20分别固定连接于基座1底部的两端,滑块4为两组,以分别固定于两个护板20的内侧面上,每组滑块4的数量为两个,每组滑块4中,两个滑块4沿直线导轨15延伸的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滑块4与直线导轨15滑动配合连接,以沿直线导轨往复直线移动。
为了实现对钢帘线自动且精准的牵引,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带动夹紧平台沿直线导轨15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可控制第三驱动件动力输出的控制器,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支撑架14上,夹紧平台上设置有可检测夹紧平台移动距离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向控制器输出距离信号,控制器与第三驱动件电性连接,以在当距离信号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第三驱动件停止动力输出,从而使得钢帘线被精确牵引至所需的距离。
上述中,针对第三驱动件的结构,其可以为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第三驱动件通过同步带及同步轮组合,或者通过丝杠的传动,带动夹紧平台沿直线导轨往复移动。

Claims (10)

1.一种夹紧平台,用于夹紧钢帘线,包括基座(1)及夹紧机构(2),基座(1)的顶部具有可接触并支撑钢帘线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件(3),夹紧机构(2)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以在基座(1)上沿竖直方向往复转动,第一驱动件(3)设置于基座(1)上,第一驱动件(3)的动力输出端与夹紧机构(2)连接,以驱动夹紧机构(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2)连接于所述基座(1)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为驱动缸,第一驱动件(3)位于基座(1)的下方,第一驱动件(3)的缸体部与基座(1)铰接,第一驱动件(3)的缸杆部与所述夹紧机构(2)铰接,以通过伸缩带动夹紧机构(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为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下部固定设置有滑块(4),以带动基座(1)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2)包括支撑座(5),可夹紧钢帘线的夹爪(6),可带动夹爪(6)做夹紧运动的同步件(7),以及可驱动同步件(7)运动的第二驱动件(8),支撑座(5)与所述基座(1)可转动连接,以在基座(1)上沿竖直方向往复转动,夹爪(6)、同步件(7)及第二驱动件(8)均设置于支撑座(5)上,夹爪(6)为多个,多个夹爪(6)并排设置,同步件(7)与夹爪(6)连接,第二驱动件(8)的动力输出端与同步件(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6)包括第一夹块(9)、第二夹块(10)及支撑块(11),第一夹块(9)及第二夹块(10)均设置于支撑块(11)上,第一夹块(9)与第二夹块(10)之间对应设置,以做夹紧或松开钢帘线的相对运动,所述同步件(7)与第一夹块(9)或第二夹块(10)连接,以使第一夹块(9)与第二夹块(10)之间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相对运动,支撑块(11)与所述支撑座(5)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9)与所述支撑块(11)之间设置有支撑件(12),以支撑第一夹块(9),所述支撑件(12)为弹性件,所述第二夹块(10)具有动力输入端(13),第二夹块(10)与支撑块(11)活动连接,以在当动力输入端(13)有动力输入时,在支撑块(11)上做靠近或远离第一夹块(9)的往复运动,所述同步件(7)与第二夹块(10)的动力输入端(13)固定连接,以带动第二夹块(10)往复移动。
9.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4)、直线导轨(15)及夹紧平台,直线导轨(15)固定设置于支撑架(14)上,所述夹紧平台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平台,夹紧平台位于直线导轨(15)的上方,夹紧平台与直线导轨(15)连接,以沿直线导轨(15)往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带动所述夹紧平台沿直线导轨(15)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可控制第三驱动件动力输出的控制器,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支撑架(14)上,夹紧平台上设置有可检测夹紧平台移动距离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向控制器输出距离信号,控制器与第三驱动件电性连接,以在当距离信号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第三驱动件停止动力输出。
CN201821623542.4U 2018-09-30 2018-09-30 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 Active CN208833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3542.4U CN208833592U (zh) 2018-09-30 2018-09-30 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3542.4U CN208833592U (zh) 2018-09-30 2018-09-30 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3592U true CN208833592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17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23542.4U Active CN208833592U (zh) 2018-09-30 2018-09-30 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3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5464A (zh) * 2021-12-21 2022-03-25 无锡华工大光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帘线取样机及钢帘线检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5464A (zh) * 2021-12-21 2022-03-25 无锡华工大光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帘线取样机及钢帘线检测设备
CN114235464B (zh) * 2021-12-21 2023-11-17 无锡华工大光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帘线取样机及钢帘线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57507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检测用夹紧装置
CN205820339U (zh) 芯轴自动检测装置的夹持输送机构
CN104816925A (zh) 样盘运送机构
CN208833592U (zh) 夹紧平台及检测装置
CN110487652A (zh) 特种通信光缆反复弯曲试验系统
CN108747476A (zh) 一种夹持装置
CN106808495A (zh) 一种具有过压检测功能的机械手夹爪
CN208833593U (zh) 夹紧工作台及检测装置
CN208262649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口径镜片的检测夹具
CN204660681U (zh) 样盘运送机构
CN203526926U (zh) 穿纤装置
CN208825445U (zh) 预处理工作台及检测装置
CN219455742U (zh) 一种电工套管抗压试验机
CN208537306U (zh) 电源线拉扭力试验机
CN108975053B (zh) 一种线束绕线装置
CN209242328U (zh) 一种自动布线装置放线机构
CN108711506B (zh) 机械式自动循迹绕线排线器
CN109435532A (zh) 一种圆柱笔杆旋转装置
CN109531093A (zh) 一种上料台机构
CN107462862A (zh) 一种电表检测装置
CN210620974U (zh) 双工位拉链头自动上挂装置
CN208860684U (zh) 压丝组件及检测装置
CN209456761U (zh) 一种钢丝绳收线机
CN104440049A (zh) 穿纤装置和穿纤方法
CN209578670U (zh) 一种上料台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