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12910U - 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12910U
CN208812910U CN201821319957.2U CN201821319957U CN208812910U CN 208812910 U CN208812910 U CN 208812910U CN 201821319957 U CN201821319957 U CN 201821319957U CN 208812910 U CN208812910 U CN 208812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ing piece
control arm
lug boss
recess por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199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瑛
郎锡泽
刘士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199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12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12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12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臂衬套,包括具有连接通孔的衬套内筒、套设在衬套内筒的外侧的衬套外筒和固定填充在衬套外筒与衬套内筒之间的弹性隔振体;在弹性隔振体的一端设置有配合件,在配合件上设置有与连接通孔对应的配合件通孔;在弹性隔振体的端部上设置有隔振体凹部;在配合件上朝向隔振体凹部延伸有配合件凸起部,配合件凸起部位于配合件通孔的一侧,配合件凸起部至少部分位于隔振体凹部内。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体。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控制臂衬套及车体,其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使用,其能够改变控制臂衬套的刚度和调节其刚度特性曲线中的线性段的长度,优化调试结果,提高调试效率,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的控制臂衬套是底盘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零件,影响着车辆的操稳性、平顺性、NVH等性能。而衬套刚度曲线的线性段长度和刚度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参数。汽车开发过程中,在初期CAE(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经过多轮实车调试才能获得满足最终要求的衬套。通常在调试过程中,改变衬套线性段长度只能通过供应商重新开发衬套样件才能实现,时间长、成本高,而且往往会同时造成衬套刚度的改变,不利于对线性段长度的解耦分析,影响最优线性段长度的选择。如何在调试中更好地对衬套刚度和线性段长度进行优选,并提高调试效率,是当前衬套调试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其能够改变控制臂衬套的刚度和调节其刚度特性曲线中的线性段的长度,优化调试结果,提高调试效率,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控制臂衬套,包括具有连接通孔的衬套内筒、套设在所述衬套内筒的外侧的衬套外筒和固定填充在所述衬套外筒与所述衬套内筒之间的弹性隔振体;
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一端设置有配合件,在所述配合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通孔对应的配合件通孔;
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端部上设置有隔振体凹部;
在所述配合件上朝向所述隔振体凹部延伸有配合件凸起部,所述配合件凸起部位于所述配合件通孔的一侧,所述配合件凸起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隔振体凹部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配合件,两个所述配合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两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端部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振体凹部;
在所述配合件上相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配合件凸起部;
每个所述配合件凸起部至少部分位于相应的所述隔振体凹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振体凹部包括凹部底面和靠近所述衬套内筒侧的凹部侧面;
所述凹部底面、所述凹部侧面分别与所述衬套外筒的内表面连接;
所述配合件凸起部包括凸起部底面、靠近所述配合件通孔侧的凸起部第一侧面和远离所述配合件通孔侧的凸起部第二侧面;
所述凸起部第一侧面、所述凸起部第二侧面分别与所述凸起部底面连接;
所述凸起部底面与所述凹部底面接触,所述凸起部第一侧面与所述凹部侧面接触;
在所述凸起部第二侧面与所述衬套外筒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外筒面向所述隔振体凹部侧的内表面为第一弧形曲面;
所述凸起部第二侧面为第二弧形曲面;
所述第一弧形曲面对应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形曲面对应的圆心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件包括呈圆环状的配合件主体,所述配合件通孔设置在所述配合件主体的中部;
所述配合件凸起部连接在所述配合件主体上靠近所述弹性隔振体侧;
所述第二弧形曲面与所述配合件主体的外圆周面平齐。
进一步地,在沿着所述衬套内筒的轴向上,所述衬套内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隔振体的长度;
所述配合件主体套在所述衬套内筒上;
所述配合件主体与所述弹性隔振体的端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车体,包括副车架和汽车悬架,所述副车架包括车架安装支座,所述汽车悬架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具有连接套管;
所述控制臂还包括如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控制臂衬套;
所述连接套管套接在所述控制臂衬套上,所述控制臂衬套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车架安装支座连接;
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和所述配合件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安装支座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和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的连接板,在两块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
所述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主体,所述连接套管的外管壁与所述控制臂主体紧固连接;
所述连接套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连接件穿过两块所述侧板,并与两块所述侧板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臂衬套主要由衬套内筒、弹性隔振体、衬套外筒和配合件组成。其中,衬套内筒、弹性隔振体和衬套外筒从内到外依次连接。配合件通孔与连接通孔相对应,使连接件穿过以将控制臂衬套固定安装。隔振体凹部位于连接通孔的一侧,配合件凸起部位于配合件通孔的一侧,配合件凸起部朝向隔振体凹部延伸,且配合件凸起部至少部分位于隔振体凹部内。通过改变配合件凸起部在隔振体凹部内的占据空间,即可改变控制臂衬套的刚度和其刚度特性曲线中线性段的长度,从而提高调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臂衬套,其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使用,其能够改变控制臂衬套的刚度和调节其刚度特性曲线中的线性段的长度,优化调试结果,提高调试效率,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臂衬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控制臂衬套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控制臂衬套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控制臂衬套中的配合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控制臂衬套中衬套内筒、弹性隔振体和衬套外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体中控制臂安装在车架安装支座上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控制臂与车架安装支座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00-控制臂衬套; 1-衬套内筒; 11-连接通孔;
2-弹性隔振体; 21-隔振体凹部; 211-凹部底面;
212-凹部侧面; 3-衬套外筒; 4-配合件;
41-配合件通孔; 42-配合件凸起部; 421-凸起部底面;
422-凸起部第一侧面; 423-凸起部第二侧面; 43-配合件主体;
300-车体; 310-车架安装支座; 311-侧板;
312-连接板; 313-安装空间; 320-控制臂;
321-连接套管; 322-控制臂主体; 33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臂衬套100,包括具有连接通孔11的衬套内筒1、套设在衬套内筒1的外侧的衬套外筒3和固定填充在衬套外筒3与衬套内筒1之间的弹性隔振体2。
在弹性隔振体2的一端设置有配合件4,在配合件4上设置有与连接通孔11对应的配合件通孔41。
在弹性隔振体2的端部上设置有隔振体凹部21。
在配合件4上朝向隔振体凹部21延伸有配合件凸起部42,配合件凸起部42位于配合件通孔41的一侧,配合件凸起部42至少部分位于隔振体凹部21内。
也即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臂衬套100主要由衬套内筒1、弹性隔振体2、衬套外筒3和配合件4组成。
其中,衬套内筒1、弹性隔振体2和衬套外筒3从内到外依次连接。配合件4设置在弹性隔振体2的一端。
弹性隔振体2为能够通过弹性形变进行隔离振动,降低振动传递的结构体,包括橡胶件、塑料件或者其他类似物。配合件4可以为弹性结构体或者刚性结构体,只要能够与弹性隔振体2配合以改变控制臂衬套的刚度即可。
配合件通孔41与连接通孔11相对应,意味着外部的连接件能够穿过配合件通孔41和连接通孔11,使控制臂衬套100能够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由此,配合件通孔41的开口方向沿着连接通孔11的开口方向。优选地,配合件通孔41与连接通孔11同轴布置。
在弹性隔振体2的端部上设置有隔振体凹部21,隔振体凹部21位于连接通孔11的一侧,即隔振体凹部21位于连接通孔11的外侧。在配合件4上设置有配合件凸起部42,配合件凸起部42位于配合件通孔41的一侧,配合件凸起部42朝向隔振体凹部21延伸,且配合件凸起部42至少部分位于隔振体凹部21内。
配合件凸起部42与隔振体凹部21配合,并能够对配合件4限位以防止配合件4在使用时转动。
配合件凸起部42与隔振体凹部21配合时,配合件凸起部42在隔振体凹部21占据一定的空间,使隔振体凹部21的空隙部分的体积发生变化,即弹性隔振体2在该位置的弹性性能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控制臂衬套100的刚度,控制臂衬套100的刚度特性曲线中的线性段的长度也会相应改变。通过多次改变配合件凸起部42占据隔振体凹部21的空间可以获取优化的控制臂衬套100的刚度特性曲线中线性段的长度。
而改变配合件凸起部42在隔振体凹部21内的占据空间,可以通过更换配合件4、改变配合件凸起部42的形状和结构,或者改变配合件凸起部42插入隔振体凹部21的深度等方式实现。
这里的刚度衬套特性曲线指的是控制臂衬套100的变形量与施加在控制臂衬套100上的载荷力一一对应的关系曲线。这里的线性段指的是在刚度衬套特性曲线上的直线部分。线性段对应的是,在对控制臂衬套100施加载荷力的过程中,载荷力与控制臂衬套100的变形量呈线性关系,载荷力越大,控制臂衬套100的变形量也越大。线性段的长度指的是在刚度衬套特性曲线上的直线段的长度。
在汽车调试过程中,每次测试改变配合件凸起部42在隔振体凹部21中的占据空间。优选地,配合件4可以设计多个不同尺寸的试验件,每次用配合件4与弹性隔振体2配合,获取到相应的控制臂衬套100的刚度特性曲线和线性段长度。当然,隔振体凹部21的尺寸也可以改变,用同一配合件4对不同尺寸的隔振体凹部21的弹性隔振体2进行测试。通过多次测试,可以获得最优的匹配结果。
现有技术中,控制臂衬套加工一旦完成,其刚度和线性段长度已确定。如果想改变其中某个值,只能供应商重新开发新的样件,但这样控制臂衬套的刚度难以保持不变。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臂衬套100,通过改变配合件凸起部42在隔振体凹部21内的占据空间,即可改变控制臂衬套100的刚度和其刚度特性曲线中线性段的长度,从而提高调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臂衬套,其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使用,其能够改变控制臂衬套的刚度和调节其刚度特性曲线中的线性段的长度,优化调试结果,提高调试效率,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较佳地,在弹性隔振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合件4,两个配合件4对称地布置在弹性隔振体2的两端。
为了使控制臂衬套100具有对称的刚度特性曲线,两个配合件4对称地设置在弹性隔振体2的两端。
较佳地,如图1-5所示,在弹性隔振体2的端部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振体凹部21。
在配合件4上相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配合件凸起部42。
每个配合件凸起部42至少部分位于相应的隔振体凹部21内。
也即是,隔振体凹部2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这些隔振体凹部21间隔地布置在弹性隔振体2的端部上。
在配合件4上相对地设置有配合件凸起部42,即每个隔振体凹部21对应一个配合件凸起部42。每个配合件凸起部42至少部分位于相应的隔振体凹部21内。相邻两个配合件凸起部42在隔振体凹部21中的占据空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多个隔振体凹部21均匀地分布在衬套内筒1的四周,有利于控制臂衬套100的刚度分布更均匀。
较佳地,如图3-5所示,隔振体凹部21包括凹部底面211和靠近衬套内筒1侧的凹部侧面212。
凹部底面211、凹部侧面212分别与衬套外筒3的内表面连接。
配合件凸起部42包括凸起部底面421、靠近配合件通孔41侧的凸起部第一侧面422和远离配合件通孔41侧的凸起部第二侧面423。
凸起部第一侧面422、凸起部第二侧面423分别与凸起部底面421连接。
凸起部底面421与凹部底面211接触,凸起部第一侧面422与凹部侧面212接触。
在凸起部第二侧面423与衬套外筒3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为了便于加工和调节,提高调试效率,隔振体凹部21包括凹部底面211和凹部侧面212,凹部底面211位于隔振体凹部21上远离配合件4的一侧,凹部侧面212位于靠近衬套内筒1侧,凹部侧面212为曲面,凹部底面211优选为平面。凹部底面211与凹部侧面212连接。
在沿着衬套外筒的轴向上,衬套外筒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弹性隔振体2的长度,隔振体凹部21的一侧靠近衬套外筒3的内表面,且凹部底面211、凹部侧面212分别与衬套外筒3的内表面连接。
配合件凸起部42包括凸起部底面421、凸起部第一侧面422和凸起部第二侧面423。其中,凸起部第一侧面422靠近配合件通孔41,凸起部第二侧面423远离配合件通孔41,凸起部第一侧面422、凸起部第二侧面423分别与凸起部底面421连接。
凸起部底面421与凹部底面211接触,凸起部第一侧面422与凹部侧面212接触,有利于增加配合件凸起部42与隔振体凹部21之间的接触面积,起到限位作用。
在凸起部第二侧面423与衬套外筒3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预设间隙可以为零,也可以大于零。当预设间隙为零时,意味着配合件凸起部42完全占据了隔振套筒凹部的空间。在汽车调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该预设间隙的大小来改变控制臂衬套100的刚度和刚度特性曲线中线性段的长度,从而提高调试效率。
较佳地,如图3-5所示,衬套外筒3面向隔振体凹部21侧的内表面为第一弧形曲面。
凸起部第二侧面423为第二弧形曲面。
第一弧形曲面对应的圆心与第二弧形曲面对应的圆心重合。
为了便于安装、观察和测量,提高调试效率,第一弧形曲面对应的圆心与第二弧形曲面对应的圆心重合在一起,它们对应的圆心角相等,意味着第二弧形曲面上任意相邻的两点与第一弧形曲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相等。
较佳地,如图3-5所示,配合件4包括呈圆环状的配合件主体43,配合件通孔41设置在配合件主体43的中部。
配合件凸起部42连接在配合件主体43上靠近弹性隔振体2侧。
第二弧形曲面与配合件主体43的外圆周面平齐。
也即是,配合件4主要由配合件主体43和配合件凸起部42组成。其中,配合件主体43呈圆环状,配合件通孔41位于配合件主体43上。
配合件凸起部42固定在配合件主体43上,并朝向隔振体凹部21延伸。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空间,第二弧形曲面与配合件主体43的外圆周面平齐,即凸起部第二侧面423与配合件主体43的外圆周面平齐。
较佳地,如图1-5所示,在沿着衬套内筒1的轴向上,衬套内筒1的长度大于弹性隔振体2的长度。
配合件主体43套在衬套内筒1上。
配合件主体43与弹性隔振体2的端部接触。
也即是,衬套内筒1的端部伸出在弹性隔振体2的外侧,使配合件主体43套接在衬套内筒1上,即衬套内筒1的外筒壁与配合件通孔41的孔壁接触。配合件主体43与弹性隔振体2的端部接触,从而对配合件4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安装和操作。
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体300,包括副车架(图中未标示)和汽车悬架(图中未标示),副车架包括车架安装支座310,汽车悬架包括控制臂320,控制臂320具有连接套管321。
控制臂320还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控制臂衬套100。
连接套管321套接在控制臂衬套100上,控制臂衬套100通过连接件330与车架安装支座310连接。
连接件330穿过连接通孔11和配合件通孔41。
也即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体300,主要由副车架和汽车悬架组成。副车架具有车架安装支座310,车架安装支座310用于与汽车悬架连接。汽车悬架包括控制臂320,而控制臂320包括控制臂衬套100和连接套管321。
关于控制臂衬套100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请参看前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连接套管321套接在控制臂衬套100上,控制臂衬套100通过连接件330与车架安装支座310连接。连接件330穿过连接通孔11和配合件通孔41。连接件330包括螺栓、螺钉、螺母等能够连接两个物体的类似物。
在汽车调试时,将配合件4与弹性隔振体2合理布置,使配合件凸起部42置于隔振体凹部21中,然后将控制臂衬套100整体压入连接套筒321中,控制臂衬套100可以位于连接套筒321内,也可以端部伸出在连接套筒321的外侧;然后通过连接件330固定在车架安装支座310上,即可实现车体300对应这部分的安装。当改变改变配合件凸起部42在隔振体凹部21内的占据空间时,即可改变控制臂衬套100的刚度特性曲线和线性段长度,优化调试结构,提高调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体,其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使用,其能够改变控制臂衬套的刚度和调节其刚度特性曲线中的线性段长度,优化调试结果,提高调试效率,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较佳地,如图6-7所示,车架安装支座310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311和连接在两块侧板311之间的连接板312,在两块侧板311与连接板312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313。
控制臂320包括控制臂主体322,连接套管321的外管壁与控制臂主体322紧固连接。
连接套管321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空间313内,连接件330穿过两块侧板311,并与两块侧板311连接在一起。
也即是,车架安装支座310主要由两块侧板311和连接板312组成。
其中,两块侧板311相对地布置,并分别与连接板312连接。在两块侧板311与连接板31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313。副车架可以通过侧板311和/或连接板312连接,实现与车架安装支座310连接。
控制臂320主要由控制臂主体322、连接套管321和控制臂衬套100组成。其中,连接套管321的外管壁与控制臂主体322固定连接。连接套管321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空间313内,且连接套管321的延伸方向与两块侧板311的连线平行或相交。
连接件330穿过两块侧板311、连接通孔11和配合件通孔41,即穿过安装空间313,并与两块侧板311连接在一起,使控制臂衬套100、连接套筒321、控制臂主体322与车架安装支座310连接在一起,实现控制臂320与车架安装支座310连接,从而实现汽车悬架与副车架连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控制臂衬套,包括具有连接通孔的衬套内筒、套设在所述衬套内筒的外侧的衬套外筒和固定填充在所述衬套外筒与所述衬套内筒之间的弹性隔振体;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一端设置有配合件,在所述配合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通孔对应的配合件通孔;
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端部上设置有隔振体凹部;
在所述配合件上朝向所述隔振体凹部延伸有配合件凸起部,所述配合件凸起部位于所述配合件通孔的一侧,所述配合件凸起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隔振体凹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配合件,两个所述配合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隔振体的端部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振体凹部;
在所述配合件上相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配合件凸起部;
每个所述配合件凸起部至少部分位于相应的所述隔振体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体凹部包括凹部底面和靠近所述衬套内筒侧的凹部侧面;
所述凹部底面、所述凹部侧面分别与所述衬套外筒的内表面连接;
所述配合件凸起部包括凸起部底面、靠近所述配合件通孔侧的凸起部第一侧面和远离所述配合件通孔侧的凸起部第二侧面;
所述凸起部第一侧面、所述凸起部第二侧面分别与所述凸起部底面连接;
所述凸起部底面与所述凹部底面接触,所述凸起部第一侧面与所述凹部侧面接触;
在所述凸起部第二侧面与所述衬套外筒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外筒面向所述隔振体凹部侧的内表面为第一弧形曲面;
所述凸起部第二侧面为第二弧形曲面;
所述第一弧形曲面对应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形曲面对应的圆心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包括呈圆环状的配合件主体,所述配合件通孔设置在所述配合件主体的中部;
所述配合件凸起部连接在所述配合件主体上靠近所述弹性隔振体侧;
所述第二弧形曲面与所述配合件主体的外圆周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臂衬套,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衬套内筒的轴向上,所述衬套内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隔振体的长度;
所述配合件主体套在所述衬套内筒上;
所述配合件主体与所述弹性隔振体的端部接触。
8.一种车体,包括副车架和汽车悬架,所述副车架包括车架安装支座,所述汽车悬架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具有连接套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臂衬套;
所述连接套管套接在所述控制臂衬套上,所述控制臂衬套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车架安装支座连接;
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和所述配合件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安装支座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和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的连接板,在两块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
所述控制臂包括控制臂主体,所述连接套管的外管壁与所述控制臂主体紧固连接;
所述连接套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连接件穿过两块所述侧板,并与两块所述侧板连接在一起。
CN201821319957.2U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 Active CN208812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9957.2U CN208812910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9957.2U CN208812910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12910U true CN208812910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7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19957.2U Active CN208812910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12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0672A (zh) * 2019-09-23 2019-12-31 安徽誉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金属衬套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0672A (zh) * 2019-09-23 2019-12-31 安徽誉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金属衬套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55422A1 (en) Steering triangle
CN208812910U (zh) 一种控制臂衬套及车体
CN103660829B (zh) 一种麦弗逊式汽车前悬架结构
AU2010272539B2 (en) Central spring support for a cantilever spring suspension in a vehicle, especially with two axles
US10471789B2 (en) Suspension device
CN206177541U (zh) 一种衬套刚度测试工装和设备
CN207931410U (zh) 控制臂总成及汽车
CN106864241A (zh) 一种载货车动力总成的悬置总成
CN204236160U (zh) 一种摆臂衬套以及汽车
CN202378680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装置
CN207889480U (zh) 横向稳定杆与连接杆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7106086U (zh) 一种高效汽车下摆臂
CN209654522U (zh) 一种汽车谐振块装置及汽车
CN211731568U (zh) 后悬置总成及车辆
CN210003726U (zh) 橡胶衬套
US20200247205A1 (en) Monolithic suspension module
CN204383564U (zh) 一种用于独立前悬挂的中间拉杆
CN204755719U (zh) 电动自行车后减震器
CN208101679U (zh) 双层隔振悬置及汽车
CN208855344U (zh) 汽车悬架衬套、悬架及汽车
CN104442337A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CN208801245U (zh) 用于固定汽车减震器的夹持装置
CN112141208A (zh) 一种车辆转向控制结构、车辆悬架结构和车辆
CN108688428A (zh) 扭梁后悬架
CN204985482U (zh) 电动自行车后减振器阻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