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4516U - 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和混合动力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和混合动力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74516U CN208774516U CN201821295366.6U CN201821295366U CN208774516U CN 208774516 U CN208774516 U CN 208774516U CN 201821295366 U CN201821295366 U CN 201821295366U CN 208774516 U CN208774516 U CN 2087745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mounting assembly
- power
- stringer
- power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车辆悬置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包括动力总成和车辆纵梁,车辆纵梁包括对置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动力总成包括沿车辆纵梁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变速器;第一动力装置两个侧面通过悬置总成分别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连接;第二动力装置两个侧面通过悬置总成分别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连接;车辆纵梁上连接有辅助悬置横梁,变速器的顶端吊装在辅助悬置横梁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结构能够减小动力总成各部件所承受的弯矩和内应力,悬置点布局合理,增加了动力总成的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车辆悬置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另外还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新能源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混合动力车型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之一。因此,各大车辆企业已经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混合动力车型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当中,而针对混合动力车辆的创新也将会是一种新的技术趋势。
传统能源车辆的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一般地,传统能源车辆的动力总成采用五点悬置或四点悬置固定在车架上,其中,前两点悬置布置在发动机本体上,后三点悬置或后两点悬置布置在变速器本体上。而与传统能源车辆的动力总成不同的是,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总成中无疑要增加新型的动力源装置,优选地,新型的动力源装置中包括动力电机。由于引进了新型的动力源装置,因此,混合动力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就变成了研究的热点,尤其是针对同轴并联P1(Position 1)构型方案和同轴并联P2(Position 2)构型方案的研究。
P1构型方案与P2构型方案有所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在混合动力车辆P1构型方案中,动力总成主要部件的连接方式依次是发动机、新型的动力源装置、第一离合器和变速器。而在混合动力车辆P2构型方案中,动力总成主要部件的连接方式依次是发动机、离合器、新型的动力源装置和变速器。尽管P1构型方案与P2构型方案有所区别,但依旧可以总结出,不论是P1构型还是P2构型,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都引入了新型的动力源装置。
由于引入了新型的动力源装置,所以,动力总成的体积有所增加,尤其是动力总成的总长度大幅增加。此时,若仍沿用传统能源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的布置形式,将动力总成后悬置布置在变速器上,将导致位于发动机前端的动力总成前悬置位置与位于变速器上的动力总成后悬置位置之间跨距过大,这样会使得发动机与车架连接处之间的应力增大,也会使得变速器壳体与车架连接处之间的应力增大,同时动力总成中间零部件结构承受的弯矩和内应力也大幅增加,总而言之,传统能源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不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如果将传统能源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应用在混合动力车辆上,那么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总成的使用可靠性得不到保障,故此,需要大力研发新的、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悬置系统布置结构。
鉴于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属于混合动力车辆底盘布置设计的核心技术。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包括车辆纵梁,所述车辆纵梁包括对置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沿车辆纵梁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变速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两个侧面通过悬置总成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两个侧面通过的悬置总成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连接;所述车辆纵梁上连接有辅助悬置横梁,所述变速器的顶端通过悬置总成吊装在所述辅助悬置横梁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一个侧面通过前置第一悬置总成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另一侧面通过前置第二悬置总成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较佳地,所述前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前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前端位置;所述变速器的顶端通过后置悬置总成吊装在所述辅助悬置横梁上。
较佳地,所述前置第一悬置总成、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前置第二悬置总成呈一字型结构排布,或者呈倒置V型结构排布。
较佳地,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一个侧面通过中置第一悬置总成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另一侧面通过中置第而悬置总成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较佳地,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呈一字型结构排布,或者呈倒置V型结构排布。
较佳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发动机总成,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所述发动机总成和所述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采用并联式结构连接;所述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包括动力电机和第一离合器,所述动力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连接。
较佳地,所述动力电机与所述发动机总成直接连接;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机侧面两端,或者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两端。
较佳地,所述动力电机与所述发动机总成之间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机侧面两端,或者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两端,或者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两端。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采用该结构能够合理分配动力总成上各悬置总成的载荷,能够减小动力总成内部结构或零部件所承受的弯矩和内应力。该结构采用五点悬置结构,使得动力总成前置悬置总成、中置悬置总成和后置悬置总成的跨度尺寸布局合理,不必额外加强发动机缸体或变速器壳体强度,增加了动力总成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第二动力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第二动力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第二动力装置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第一动力装置1、第二动力装置3、变速器5、辅助悬置横梁6、后置悬置总成7、前置第一悬置总成11、前置第二悬置总成12、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第一纵梁51和第二纵梁5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包括动力总成,动力总成通过悬置总成与车架纵梁连接。车辆纵梁包括对置设置的第一纵梁51和第二纵梁52。动力总成至少包括两个动力装置,动力总成包括:第一动力装置1、第二动力装置3和变速器5。第一动力装置1、第二动力装置3和变速器5沿车辆纵梁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第一动力装置1两个侧面和第二动力装置3两个侧面均通过对应的悬置总成分别与第一纵梁51和第二纵梁52连接。即第一动力装置1一个侧面通过前置第一悬置总成11与第一纵梁51连接,第一动力装置1另一侧面通过前置第二悬置总成12与第二纵梁52连接;第二动力装置3一个侧面通过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与第一纵梁51连接,第二动力装置3另一侧面通过中置第而悬置总成22与第二纵梁52连接。第一纵梁51和第二纵梁52之间还连接有辅助悬置横梁6,变速器5的顶端通过悬置总成吊装在辅助悬置横梁6上,即变速器5的顶端通过后置悬置总成7与辅助悬置横梁6连接。
优选地,前置第一悬置总成11和前置第二悬置总成12连接在第一动力装置1的前端位置,后置悬置总成7连接在变速器5尾端顶部位置。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第二动力装置的主视图;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第二动力装置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第二动力装置的左视图。优选地,前置第一悬置总成11、第一动力装置1和前置第二悬置总成12呈一字型结构排布。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第二动力装置3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呈一字型结构排布。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动力装置1为发动机总成,第二动力装置3为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发动机总成和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采用并联式结构连接,第二动力装置3包括动力电机和第一离合器,动力电机与发动机总成连接,且动力电机通过第一离合器与变速器5连接,即形成混合动力同轴并联P1(Position 1)构型方案。P1构型方案的缺点在于,只有第一离合器用于控制动力的切断和输出,因此采用P1构型方案的车辆,不能够有纯电动工作模式。
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连接在动力电机侧面两端,或者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连接在第一离合器两端。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应该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的混合动力车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前置第一悬置总成11、第一动力装置1和前置第二悬置总成12呈倒置V型结构排布。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第二动力装置3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呈倒置V型结构排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动力装置1为发动机总成,第二动力装置3为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发动机总成和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采用并联式结构连接,第二动力装置3包括动力电机、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动力电机通过第一离合器与变速器5连接,动力电机还通过第二离合器与发动机总成连接,即形成混合动力同轴并联P2(Position 2)构型方案。P2构型方案相比于P1构型方案而言,其能够实现纯电动驱动的技术效果。
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连接在动力电机侧面两端,或者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连接在第一离合器两端,或者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连接在第二离合器两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动力装置1为发动机总成,第二动力装置3为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发动机总成和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采用并联式结构连接,第二动力装置3包括动力电机、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动力电机通过第一离合器与变速器5连接,动力电机还通过第二离合器与发动机总成连接,即形成混合动力同轴并联P2(Position 2)构型方案。P2构型方案相比于P1构型方案而言,其能够实现纯电动驱动的技术效果。
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连接在动力电机侧面两端,或者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连接在第一离合器两端,或者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连接在第二离合器两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后置悬置总成7、前置第一悬置总成11、前置第二悬置总成12、中置第一悬置总成21和中置第二悬置总成22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包括车辆纵梁,所述车辆纵梁包括对置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沿车辆纵梁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变速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两个侧面通过悬置总成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两个侧面通过悬置总成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连接;所述车辆纵梁上连接有辅助悬置横梁,所述变速器的顶端通过悬置总成吊装在所述辅助悬置横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一个侧面通过前置第一悬置总成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另一侧面通过前置第二悬置总成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前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前端位置;所述变速器的顶端通过后置悬置总成吊装在所述辅助悬置横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第一悬置总成、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前置第二悬置总成呈一字型结构排布,或者呈倒置V型结构排布。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一个侧面通过中置第一悬置总成与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另一侧面通过中置第而悬置总成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呈一字型结构排布,或者呈倒置V型结构排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发动机总成,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所述发动机总成和所述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采用并联式结构连接;所述集成式动力电机总成包括动力电机和第一离合器,所述动力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机与所述发动机总成直接连接;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机侧面两端,或者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两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机与所述发动机总成之间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动力电机侧面两端,或者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两端,或者所述中置第一悬置总成和所述中置第二悬置总成连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两端。
10.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95366.6U CN208774516U (zh) | 2018-08-13 | 2018-08-13 | 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和混合动力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95366.6U CN208774516U (zh) | 2018-08-13 | 2018-08-13 | 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和混合动力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74516U true CN208774516U (zh) | 2019-04-23 |
Family
ID=66156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95366.6U Active CN208774516U (zh) | 2018-08-13 | 2018-08-13 | 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和混合动力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7451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99588A (zh) * | 2021-10-19 | 2021-12-17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辆 |
-
2018
- 2018-08-13 CN CN201821295366.6U patent/CN20877451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99588A (zh) * | 2021-10-19 | 2021-12-17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774516U (zh) | 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和混合动力车辆 | |
CN20593089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 |
CN109037540A (zh) | 一种液冷复合式电池托盘 | |
CN105882953A (zh) | 飞行器 | |
CN205440370U (zh) | 一种高速列车座椅的扶手及其镁合金座椅 | |
CN205666273U (zh) | 电池包 | |
CN208111534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固定结构 | |
CN202827800U (zh) | 一种客车车身骨架结构 | |
CN105857398A (zh) | 一种通用式纯电动客车底架结构 | |
CN108859851A (zh) | 锂电池乘用车换电系统 | |
CN208142250U (zh) | 复合材料电池箱下箱体 | |
CN204871587U (zh) | 一种飞机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 | |
CN207041314U (zh) | 一种电动床框架结构 | |
CN206590735U (zh) | 双层轿厢层间距调节装置 | |
CN2846336Y (zh) | 集装箱双层装载轿车结构 | |
CN211314755U (zh) | 一种铝挤出型材底板和侧板拼接结构 | |
CN207565312U (zh) |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脚及发动机安装机构 | |
CN209366277U (zh) | 一种消防车底盘结构 | |
CN201931278U (zh) | 一种数控机床鞍座 | |
CN208233260U (zh) | 一种二轮电动车的电机安装结构 | |
CN208094399U (zh) |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汇流排结构 | |
CN207311626U (zh) | 车辆 | |
CN206690909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四轮轮式驱动电路 | |
CN205801244U (zh) | 一种通用式纯电动客车底架结构 | |
CN209329045U (zh) | 电池托盘及隔离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