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1311U - 载带的入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载带的入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1311U
CN208731311U CN201821089616.0U CN201821089616U CN208731311U CN 208731311 U CN208731311 U CN 208731311U CN 201821089616 U CN201821089616 U CN 201821089616U CN 208731311 U CN208731311 U CN 208731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omponent
air
carrier band
turntable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896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凃穂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zheng International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zheng International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zheng International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zheng International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1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1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带的入料装置,用于对一电子元件进行包装,其包含一传送单元、一承载单元,以及一真空产生单元。该传送单元包括一座体、一设置于该座体上以带动该电子元件移动的转盘,以及一设置于该座体上且开设有一第一气孔的传送轨道,该承载单元包括一载带、一形成于该载带上的容置槽,以及一开设于该容置槽上的第二气孔,该传送轨道的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相连通,以形成一气流通道,该真空产生单元包括一与该气流通道连接的第一空气源,以及一控制该第一空气源运动的电磁阀,该电磁阀控制该第一空气源以将气体输送至该气流通道。

Description

载带的入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入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载带的入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元件的尺寸逐渐变小、精密度逐渐提高,在制造过程中,部分电子元件会附着细微的灰尘或是制程瑕疵等无法避免的因素,为了维持质量稳定,会先进行良率检测作业,待确认质量无虞后才会进行包装程序,以提升电子元件的良率以及可靠度。
电子元件的检测、包装通常是通过一包装机进行,而检测、包装方式是将电子元件倒入震动盘内,通过震动盘的震动,将各电子元件沿着震动盘边缘分别送出,并通过传送轨道将电子元件送至入料装置,进行检测、密封包装。现有技术在进行包装时,通过吸嘴将电子元件吸起并伸入包装用的载带的容置槽内,之后,载带受输送机构的带动向前平移,以带走位于容置槽中的电子元件,并进行下一循环。
然而,当电子元件的重量较重,吸嘴吸起电子元件的时间就会拉长,而直接影响生产线的产出效率,再者,由于吸嘴是以负压吸取电子元件,若电子元件的表面呈现不规则状,或是有表面不得刮伤的限制,仅依靠吸嘴吸起不规则状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的突出的接脚恐无法顺利落入容置槽内,亦或是在入料过程中以及输送机构位移时,产生电子元件的表面刮伤的问题。
上述缺点都显现公知电子元件在进行封装过程所产生的种种问题,长久下来,常常导致电子元件的工作效率不佳,因此,现有技术确实有待提出更佳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带的入料装置,适用于对一电子元件进行包装,其包含一传送单元、一承载单元,以及一真空产生单元。
该传送单元包括一座体、一设置于该座体上以带动该电子元件移动的转盘,以及一设置于该座体上且开设有一第一气孔的传送轨道,该承载单元可分离地设置于该传送轨道中,其包括一载带、一形成于该载带上的容置槽,以及一开设于该容置槽上的第二气孔,该传送轨道的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相连通,以形成一气流通道,该真空产生单元包括一与该气流通道连接的第一空气源,以及一控制该第一空气源运动的电磁阀,该电磁阀控制该第一空气源以将气体输送至该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磁阀可控制该第一空气源将气体由该气流通道向上吹气,使该电子元件悬浮于该转盘中,而不落入该容置槽内,或控制该第一空气源将气体由该气流通道向下吸气,使位于该电子元件落入该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入料装置还包含一入料单元,其包括一位于该转盘上方的压块,以及一使该压块升降运动的动力源,该动力源使该压块向下移动伸入该转盘中,以将悬浮于该转盘中的电子元件朝该容置槽方向推进。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入料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压块上方的吸嘴、一贯穿该吸嘴与该压块的吸气通道,以及一与该吸气通道连接的第二空气源,该吸气通道用以辅助该电子元件悬浮于该转盘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压块具有一靠近该电子元件的第一面,以及一远离该电子元件的第二面。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传送单元还包括两个左右分设于该转盘与该载带之间的限制块,且延伸至该容置槽的上方,用以保持并限制悬浮于该转盘中的电子元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为上下对应设置,且位于该两个限制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气孔位于该容置槽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转盘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承载槽,用以容置该电子元件于其中,以带动该电子元件随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空气源保持真空吸气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电磁阀可控制该第一空气源由该气流通道向上吹气,使该电子元件悬浮于该转盘中,或是控制该第一空气源由该气流通道向下吸气,使位于该转盘中的电子元件落入该容置槽内,突破表面呈现不规则状、重量较重、或表面不得刮伤的电子元件限制,避免该电子元件产生刮伤的问题,以提升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剖面示意图,说明入料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位于一悬浮位置的状态;
图2所示为说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是位于一入料位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相关申请专利特色与技术内容,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载带的入料装置的较佳实施例,适用于对一电子元件1进行包装,其包含一传送单元2、一承载单元3、一真空产生单元4,以及一入料单元5。
该传送单元2包括一座体21、一设置于该座体21上以带动该电子元件1移动的转盘22、一设置于该座体21上且开设有一第一气孔231的传送轨道23,以及两个左右分设于该转盘22与该承载单元3之间的限制块24。其中,该两个限制块24用以保持并限制该转盘22中的电子元件1的位置。
再者,该转盘22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承载槽221,用以容置该电子元件1于其中,以带动该电子元件1随之移动。实际实施时,该多个承载槽221也可设计为阶梯状的承载槽221,以容置该电子元件1于其中,满足不同型态的电子元件1的使用状态。
该承载单元3可分离地设置于该传送轨道23中,其包括一载带31、一形成于该载带31上的容置槽32,以及一开设于该容置槽32上的第二气孔33,该传送轨道23的第一气孔231与该第二气孔33相连通,以形成一气流通道330。于此,该传送轨道23开设有一槽体(图未绘出)用以设置该载带31于其中。
进一步地,该传送单元2的两个限制块24是分设于该转盘22与该载带31之间,且该两个限制块24的一部分是延伸至该容置槽32上方,而遮蔽该容置槽32的部分空间,以保持并限制该转盘22中的电子元件1的位置。
再者,该第一气孔231与该第二气孔33为上下对应设置,且位于该两个限制块24之间,而该第二气孔33则位于该容置槽32的中间位置。
该真空产生单元4包括一与该气流通道330连接的第一空气源41,以及一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运动的电磁阀42,该电磁阀42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以将气体输送至该气流通道330。
较佳地,该电磁阀42可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将气体由该气流通道330向上吹气,使该电子元件1悬浮于该转盘22的承载槽221中,而不落入该容置槽32内,或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将气体由该气流通道330向下吸气,使位于该电子元件1落入该容置槽32内。
其中,该第一空气源41保持真空吸气状态,且真空吸气为负压,实际实施会设置一压力开关(图未绘出)于该座体21上检测气体的变化量。于此该电磁阀42可调整该第一空气源41的真空吸气状态的负压值,当吹气量大于真空吸气量则变吹气状态,并通过一设置于该第一空气源41上的逆止阀(图未绘出),防止气体在切换时逆向回冲。较佳地,通过该第一空气源41保持真空吸气,再配合该电磁阀42调整出气量,可避免仅以真空进行吸气所产生切换速度慢的问题,进而提升工作的顺畅与效率。
该入料单元5包括一位于该转盘22上方的压块51,以及一使该压块51升降运动的动力源52,该动力源52使该压块51向下移动并伸入该转盘22中,以将悬浮于该转盘22中的电子元件1朝该容置槽32方向推进。
进一步地,该入料单元5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压块51上方的吸嘴53、一贯穿该吸嘴53与该压块51的吸气通道54,以及一与该吸气通道54连接的第二空气源55,该吸气通道54用以辅助该电子元件1悬浮于该转盘22中。
其中,该压块51具有一靠近该电子元件1的第一面511,以及一远离该电子元件1的第二面512,且该第一面511较该第二面512靠近该吸嘴53。
实际实施时,该电子元件1可相对该载带31在一悬浮位置A以及一入料位置B间转换,当该电子元件1位于该悬浮位置A时,该转盘22带动该电子元件1移动至该容置槽32上方,该动力源52不使该压块51运动,而该电磁阀42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将气体由该气流通道330向上吹气,使该电子元件1悬浮于该转盘22中,不落入该容置槽32,且该压块51位于该转盘22上方,以抵挡该电子元件1不被向外吹出,而位于该电子元件1的左右两侧的两个限制块24,则可保持并限制该电子元件1的位置。
反之,当该电子元件1位于该入料位置B时,该动力源52使该压块51向下移动至该转盘22中,而该电磁阀42则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将气体由该气流通道330向下吸气,使位于该转盘22中的电子元件1落入该容置槽32内。当该第一空气源显示为负压时,表示该电子元件1已落入该容置槽32内,该载带31受一输送机构(图未绘出)的带动向前平移,以带走已位于该容置槽32的电子元件1,该动力源52使该压块51向上复位,而该电磁阀42则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向上吹气,以进入下一个循环的运动。特别说明的是,当该电子元件1落入该容置槽32内,而该第二气孔33被该电子元件1所遮蔽时,真空量因该第二气孔33被遮蔽而瞬间增加,所以瞬间变化的真空量作为该电子元件1落入该容置槽32的定位的依据。
透过该电磁阀42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由该气流通道330向上吹气,使该电子元件1悬浮于该转盘22中,或是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由该气流通道330向下吸气,使位于该转盘22中的电子元件1落入该容置槽32内,可突破表面呈现不规则状、重量较重、或表面不得刮伤的电子元件1限制,以避免该电子元件1未完成落入该容置槽32中,即被该输送机构带离而产生刮伤的问题,以提升产品的良率。
较佳地,当该电子元件1的重量较重时,再通过贯穿该吸嘴53与该压块51的吸气通道54设计,提供一向上的吸力,辅助该电子元件1悬浮于该转盘22中。另外,开设于容置槽32的中间位置的第二气孔33,以及上下对应设置的第一气孔231与该第二气孔33所形成的气流通道330,是对悬浮于该转盘22中的电子元件1给予一由下至上且位于该电子元件1的中间位置的吹气,可减少该电子元件1向一边倾斜的受力不平均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载带的入料装置,通过该传送单元2、该承载单元3、该真空产生单元4,以及该入料单元5之间相互设置,该电磁阀42可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由该气流通道330向上吹气,使该电子元件1悬浮于该转盘22中,或是控制该第一空气源41由该气流通道330向下吸气,使位于该转盘22中的电子元件1落入该容置槽32内,可突破表面呈现不规则状、重量较重、或表面不得刮伤的电子元件1限制,避免该电子元件1未完成落入该容置槽32中,即被该输送机构带离而产生刮伤的问题,以提升作业效率与产品的良率,从而确实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做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 电子元件 4 真空产生单元
2 传送单元 41 第一空气源
21 座体 42 电磁阀
22 转盘 5 入料单元
221 承载槽 51 压块
23 传送轨道 511 第一面
231 第一气孔 512 第二面
24 限制块 52 动力源
3 承载单元 53 吸嘴
31 载带 54 吸气通道
32 容置槽 55 第二空气源
33 第二气孔 A 悬浮位置
330 气流通道 B 入料位置

Claims (10)

1.一种载带的入料装置,适用于对一电子元件进行包装,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传送单元,包括一座体、一设置于所述座体上以带动所述电子元件移动的转盘,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开设有一第一气孔的传送轨道;
一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传送轨道中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一载带、一形成于所述载带上的容置槽,以及一开设于所述容置槽上的第二气孔,所述传送轨道的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孔相连通,以形成一气流通道;以及
一真空产生单元,包括一与所述气流通道连接的第一空气源,以及一控制所述第一空气源运动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空气源以将气体输送至所述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的入料装置,其中,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空气源将气体由所述气流通道向上吹气,使所述电子元件悬浮于所述转盘中,而不落入所述容置槽内,或控制所述第一空气源将气体由所述气流通道向下吸气,使位于所述电子元件落入所述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的入料装置,还包含一入料单元,所述入料单元包括一位于所述转盘上方的压块,以及一使所述压块升降运动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使所述压块向下移动并伸入所述转盘中,以将悬浮于所述转盘中的电子元件朝所述容置槽方向推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带的入料装置,其中,所述入料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压块上方的吸嘴、一贯穿所述吸嘴与所述压块的吸气通道,以及一与所述吸气通道连接的第二空气源,所述吸气通道用以辅助所述电子元件悬浮于所述转盘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带的入料装置,其中,所述压块具有一靠近所述电子元件的第一面,以及一远离所述电子元件的第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带的入料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单元还包括两个左右分别设置于所述转盘与所述载带之间的限制块,且所述两个限制块延伸至所述容置槽的上方,用以保持并限制悬浮于所述转盘中的电子元件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带的入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孔为上下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两个限制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带的入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气孔位于所述容置槽的中间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带的入料装置,其中,所述转盘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承载槽,用以容置所述电子元件于其中,以带动所述电子元件随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的入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源保持真空吸气状态。
CN201821089616.0U 2018-06-05 2018-07-10 载带的入料装置 Active CN2087313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7512 2018-06-05
TW107207512U TWM569730U (zh) 2018-06-05 2018-06-05 Carrier feed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1311U true CN208731311U (zh) 2019-04-12

Family

ID=65034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89616.0U Active CN208731311U (zh) 2018-06-05 2018-07-10 载带的入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223198U (zh)
CN (1) CN208731311U (zh)
MY (1) MY194512A (zh)
TW (1) TWM5697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8965A (zh) * 2019-07-19 2021-01-19 智仁画像科技有限公司 出货带装填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293A (zh) * 2021-03-31 2021-06-29 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极管封装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113885089B (zh) * 2021-09-29 2022-11-04 九江市庐山新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件薄型载带检测检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8965A (zh) * 2019-07-19 2021-01-19 智仁画像科技有限公司 出货带装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94512A (en) 2022-11-30
TWM569730U (zh) 2018-11-11
JP3223198U (ja)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31311U (zh) 载带的入料装置
CN202244163U (zh) 编带机电子元件上料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全自动编带机
CN106333604B (zh) 一种智能烹饪装置的固体物料投料系统
CN102310956A (zh) 编带机电子元件上料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全自动编带机
CN109411399A (zh) 一种新型自控压力晶片压覆搭载装置
CN207818822U (zh) 一种锂电池底盖自动上料机构
CN207141529U (zh) 一种芦笋自动装箱运送的打包装置
CN109677652A (zh) 一种试卡包装装置
CN209411258U (zh) 一种基板自动吸取堆叠机
CN209366605U (zh) 自动装袋机
CN209080382U (zh) 一种摄像模组剥单设备
CN206857702U (zh) 一种贴泡棉设备
CN211140588U (zh) 一种胶囊型包装的震动盘
CN114313450A (zh) 一种基于翻转封装的票据打包机
CN204846474U (zh) 一种吸头自动装盒装置
CN108216740A (zh) 一种多色铅笔自动装筒机
CN108313429B (zh) 小罐茶自动包装机
CN210479246U (zh) 一种塑料托用分托模具及分托机
CN202587617U (zh) 一种贴片机的送料器
TW202116518A (zh) 樹脂供給機構、樹脂成形裝置及樹脂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CN207748092U (zh) 一种自动套袋包装机
CN206719645U (zh) 一种取袋装置
CN205470067U (zh) 包装袋自动包装机
CN110371399A (zh) 一种烟花包装线的自动分纸装置与分纸方法
CN110371391A (zh) 一种led散热器检测、分选、装箱的自动化流水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