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5629U -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5629U
CN208705629U CN201821630183.5U CN201821630183U CN208705629U CN 208705629 U CN208705629 U CN 208705629U CN 201821630183 U CN201821630183 U CN 201821630183U CN 208705629 U CN208705629 U CN 208705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array substrate
layer
reflecting surface
recess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301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凤云
卓恩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301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5629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4610 priority patent/WO2020073404A1/zh
Priority to US16/245,370 priority patent/US2020011030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5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5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其中,阵列基板包括:基板和反射电极,反射电极设于基板,反射电极包括第一凹部,第一凹部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增大显示器显示的视角范围以及显示的亮度。

Description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一般有穿透式液晶显示器、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半反半透液晶显示器。其中,穿透式液晶显示器利用画面背面的背光源作为显示用的光源,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利用外部光线作为显示用的光源,半反半透液晶显示器利用外部光线和背光源两者作为显示用的光源。可根据不同环境的光源特点不同而选取不同的液晶显示器,如光线充足的场景可采用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光线较暗的场景可采用穿透式液晶显示器,光线变化的场景可采用半反半透液晶显示器。
然而,在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中的反射电极表面是平坦的,反射光只有在特定的方向上亮度才会较亮,导致显示器显示的视角范围较窄。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旨在增大显示器显示的视角范围以及显示的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
基板;和
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设于所述基板,所述反射电极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具有开口,所述反射面的倾斜度自邻近所述开口边缘向远离所述开口边缘呈减小设置。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反射面为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平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反射面为平面,且至少一个所述反射面为弧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具有开口,定义与所述开口边缘连接的反射面为第一反射面,定义与所述第一反射面连接的反射面为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弧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设于所述基板的可透光的像素电极层,一部分所述像素电极层形成透射电极,另一部分所述像素电极层覆盖有反射层形成所述反射电极,所述反射层设有所述第一凹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像素电极层覆盖有所述反射层的表面设有用于成型第二凹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像素电极层位于所述透射电极的表面凸出,所述反射层覆盖于所述第二凹部形成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凹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栅极,设于所述基板上;
栅绝缘层,覆盖于所述栅极上;
有源层,设于所述栅绝缘层上,且与所述像素电极层连接;以及,
源极,设于所述有源层上。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基板;以及,
反射电极,形成于所述基板,所述反射电极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基板;以及,
反射电极,形成于所述基板,所述反射电极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器的阵列基板的反射电极上设置由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连接而成的第一凹部,各个反射面由于具有不同的倾斜度可将不同方向上前光源或者外界自然光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使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增大,并且向反射光可朝不同的方向进行反射,增大显示器显示图像时的视角范围,从而使用户可在不同的方向观看显示器时均可获得较佳的显示画面,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阵列基板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阵列基板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基板 210 第一凹部
200 反射电极 211 反射面
300 像素电极层 400 透射电极
310 凸起部 320 第二凹部
500 反射层 600 栅极
700 栅绝缘层 800 有源层
900 源极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设置具有如下结构的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基板100和形成于基板100上的反射电极200,其中,反射电极200包括第一凹部210,第一凹部210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
由于目前显示器中的反射电极200的表面一般是平坦的,反射光只有在特定的方向上亮度才会较亮,导致显示器显示的视角范围较窄。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在显示器的阵列基板的反射电极200上设置由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连接而成的第一凹部210,从而使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增大,增大显示器显示图像时的视角范围,有利于用户可在不同的方向观看显示器时均可获得较佳的显示画面,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阵列基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应用于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中,具体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
如图1至2所示,该阵列基板包括基板100、设于基板100上的反射电极200、栅极线、源极线、薄膜晶体管。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源极线交叉设置形成显示面板的像素区域。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在基板100上分别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和反射电极200。
其中,反射电极200包括第一凹部210,第一凹部210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基板100上可使用具有良好反射特性材料制作的反射电极200,通过反射电极200反射前光源或者外界自然光的光线实现画面显示。第一凹部210的内壁可具体由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拼接而成,第一凹部210的内壁由于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可将不同方向的入射光线进行反射,并且可使同一方向入射的光线所形成朝不同的方向的反射光。倾斜度为第一凹部210的内壁与基板100之间所形成夹角的大小。每个像素单元中,反射电极200上的第一凹部210可根据需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反射电极200具体为在基板100上形成的电极层,电极层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基板100贴合,第二表面可朝向基板100凹陷形成上述第一凹部210。另外,第二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凸起的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围设形成上述第一凸部。此外第二表面上设置的凸起可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内表面与第二表面围设形成上述第一凸部。其中,第二表面为反射面,可对入射光进行反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器的阵列基板的反射电极200上设置由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连接而成的第一凹部210,各个反射面211由于具有不同的倾斜度可将不同方向上前光源或者外界自然光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使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增大,并且向反射光可朝不同的方向进行反射,增大显示器显示图像时的视角范围,从而使用户可在不同的方向观看显示器时均可获得较佳的显示画面,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凹部210具有开口,所述反射面211的倾斜度自邻近所述开口边缘向远离所述开口边缘呈减小设置。第一凹部210背离所述基板100的一侧具有开口,反射面211距离第一凹部210的开口边缘越远,反射面211的倾斜度越小。与开口边缘连接或靠近开口边缘的反射面211的倾斜度大于位于第一凹部210中部或靠近第一凹部210中部的反射面211的倾斜度,其中,位于第一凹部210中部的反射面211的倾斜度可为0度。由于靠近开口边缘的反射面211的倾斜度比靠近第一凹部210中部的反射面211的倾斜度小时,相邻的倾斜度较大的反射面211与倾斜度较小的反射面211的连接处会形成朝向开口凸出的凸起,凸起可能会阻挡在第一凹部210中部的反射面211形成的部分反射光导致显示画面的亮度不均匀。而在靠近开口边缘的反射面211的倾斜度比靠近第一凹部210中部的反射面211的倾斜度大时,相邻的倾斜度较大的反射面211与倾斜度较小的反射面211的连接处会形成背离开口方向的凹陷,不会对反射光有阻挡效果。因此,反射面211按照上述分布设置,有利于保证光线可在第一凹部210中均匀有效的反射。
第一凹部210的内壁在同一个反射面211的倾斜度可为一致,也可为不一致。当同一个反射面211内的倾斜度不一致时,该反射面211不同位置的倾斜度自临近开口边缘向远离开口边缘逐渐减少。具体的,如图1所示,各反射面211可具体为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平面。由于平坦的电极表面的成型过程对工艺的要求相较于曲面低,因此通过设置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平面拼接形成第一凹部210的内壁,有利于缩短阵列基板的制作过程和保证反射电极200成型的质量。
此外,如图2所示,反射面211还可设置为:至少一个反射面211为平面、且至少一个反射面211为弧面。其中弧面的设置可无需不同倾斜度的平面拼接,便可直接形成连续的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避免了反射面211的连接处无法反射光的缺陷,有利于提高光线在第一凹部210中均匀有效的反射。
具体的,定义与所述开口边缘连接的反射面211为第一反射面,定义与所述第一反射面连接的反射面211为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弧面。其中,当第一凹部210由间隔设置的凸起形成时,第一反射面具体为该凸起围设形成上述第一凹部210的表面,第一反射面的数量与凸起的数量一致。当第一凹部210由环形凸起或电极层的反射面凹陷形成时,第一反射面为与开口边缘连接的一斜面。第二反射面与第一反射面拼接形成第一凹部210的内壁。第二反射面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倾斜度,弧面的倾斜度为弧面上某一点的切线与基板100之间夹角的大小。第二反射面中部的倾斜度小于第二反射面边缘的倾斜度,第一反射面的倾斜度大于第二反射面中任一个位置切线的倾斜度。通过上述方式,将与开口边缘连接的第一反射面设置为平面,将位于第一凹部210中部且与第一反射面连接的第二反射面设置为弧面,有利于在有限的像素单元的空间位置内通过第一凹部210中部的弧面可实现以最少的反射面211便可得到较广的视角范围。其中,第一反射面作为第二反射面与开口边缘的过渡部分,有利于第二反射面在成型时的成型质量控制。
具体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设于所述基板100的可透光的像素电极层300,一部分所述像素电极层300形成透射电极400,另一部分所述像素电极层300覆盖有反射层500形成所述反射电极200,所述反射层500设有所述第一凹部210。像素电极层300具有由可透光的电极材料形成,反射层500由具有优良的反射特性的材料制成。部分的像素电极层300覆盖有反射层500,使光线不可透过像素电极层300、而是在反射层500上进行反射后实现图像的显示。没有覆盖反射层500的部分像素电极层300则可透过光线实现图像的显示。因此,没有覆盖反射层500的部分像素电极层300在阵列基板上形成透射电极400,覆盖有反射层500的部分像素电极层300在阵列基板上形成反射电极200。具体的,可透光的像素电极层300可由ITO(Indium Tin Oxides,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制成,反射层500可由铝制成。
所述像素电极层300覆盖有所述反射层500的表面设有用于成型第二凹部320的凸起部310,所述凸起部310相对于所述像素电极层300位于所述透射电极400的表面凸出,所述反射层500覆盖于所述第二凹部320形成所述反射电极200的第一凹部210。像素电极层300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基板100贴合,第二平面可设有用于成型第二凹部320的凸起部310,在平面上间隔相对设置的凸起也可为一环形的凸起,凸起部310的内表面与上述第二平面围设形成第二凹部320。反射层500中设有上述第一凹部210。具体的,像素电极层300可整体呈平坦结构,只在反射层500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凹部210。为了降低反射电极200的整体厚度,像素电极层300覆盖有发射层的位置可设有第二凹部320,反射层500覆盖于第二凹部320形成上述的第一凹部210,反射层500可具体覆盖于第二凹部320上厚度均匀的层状结构。应用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液晶层对应透射电极400的所在位置为透射区,对应反射电极200的所在位置为反射区。通过上述方式,可使液晶层在透射区的厚度大于在反射区的厚度,有利于调节已经通过透过区的液晶层的透射光和已经通过反射区的液晶层的反射光的光程差。
其中,凸起部310的顶部可具体设置有平坦部,反射层500同时覆盖于平坦部以及第二凹部320。平坦部的设置有利于增大反射层500与像素电极层300之间的附着力。
具体的,阵列基板还包括栅极600、栅绝缘层700、有源层800以及源极900。其中栅极600设于基板100上,栅绝缘层700覆盖于栅极600上,有源层800设于栅绝缘层700上、且与像素电极层300连接,源极900设于有源层800上。阵列基板的上述结构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每个像素单元均设有一个薄膜晶体管,每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600均与阵列基板上的栅极线连接,每个薄膜晶体管的源极900均与阵列基板上的源极线连接。其中,源极900与有源层800接触、有源层800与像素电极层300连接,能够在避免形成源漏金属电极时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造成破坏,同时,使用像素电极层300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直接接触,不需要漏极金属,降低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与像素电极层300之间的电阻,大大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特性。
在成型时,可先在基板100上形成一层未进行图案化的透明电极,通过半色调曝光的方法在该层透明电极上蚀刻出上述的像素电极层300。具体的,采用具有不同光透射率的半色调掩膜进行像素电极层300的蚀刻,半色调掩膜具体包括遮光部和透光部,遮光部的光透射率为0,透光部的光透射率大于半透过部的透射率。半色调掩膜上的透光部、遮光部的分布依据像素电极层300在基板100上的分布位置以及、由像素电极层300形成的透射电极400和反射电极200的分布位置以及投射电极和反射电极200的形状结构等而进行具体设置。在曝光时,遮光部对应的透明电极的厚度不会发生改变,透光部对应的透明电极的厚度会在曝光的过程中逐渐变薄。具体的,可具体设有多个具有不同光透射率的透光部以形成上述像素电极层300的结构。具体的,透明电极蚀刻的深度越大,对应的该位置上透光部的光投射率便越高。
在曝光时,半色调掩膜与层状的透明电极间隔设置。具体的,可通过第一透光部对应形成的部分像素电极层300作为透射电极400,第一透光部的作用下透明电极的厚度变小但仍保留一定的厚度的层状结构以形成透射电极400;通过与第一透光部连接的遮光部对应形成上述凸起部310的顶部;通过与遮光部连接的第二透光部对应形成上述的第二凹部320,其中,第一透光部的光透射率大于第二透光部的光透射率。第二透光部中光透射率可适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而对应呈阶段性变化或连续变化。若在基板100上设置薄膜晶体管或无需设置任何层状结构的位置,可通过光透射率最大的第三透光部经过曝光后形成,第三透光部的作用下对层状的透明电极进行曝光,可使透明电极完全为蚀刻,不会在基板100上残留。像素电极层300形成后,在凸起部310的顶部以及第二凹部320的内部覆盖形成厚度均匀的反射层500,以使部分像素电极层300与反射层500结合形成反射电极200。
此外,在像素电极层300形成后,可同样通过半色调曝光方式在基板100上依次形成栅极600、栅绝缘层700、有源层800以及源极900。采用半色调掩膜形成阵列基板上不用形状、分布于阵列基板上不同位置的像素电极层300、栅极600、栅绝缘层700、有源层800以及源极900层等,有利于简化整个阵列基板的制作过程,提高阵列基板、应用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以及设有该阵列基板的显示器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于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阵列基板包括基板100和形成于基板100上的反射电极200。该反射电极200包括第一凹部210,第一凹部210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阵列基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显示面板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可为可对光线进行反射的液晶显示器,可具体为全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器或半透半反型的液晶显示器等。该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于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阵列基板包括基板100和形成于基板100上的反射电极200。该反射电极200包括第一凹部210,第一凹部210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211。阵列基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显示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和
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设于所述基板,所述反射电极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且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反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具有开口,所述反射面的倾斜度自邻近所述开口边缘向远离所述开口边缘呈减小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射面为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平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反射面为平面,且至少一个所述反射面为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定义与所述开口边缘连接的反射面为第一反射面,定义与所述第一反射面连接的反射面为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弧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设于所述基板的可透光的像素电极层,一部分所述像素电极层形成透射电极,另一部分所述像素电极层覆盖有反射层形成所述反射电极,所述反射层设有所述第一凹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层覆盖有所述反射层的表面设有用于成型第二凹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像素电极层位于所述透射电极的表面凸出,所述反射层覆盖于所述第二凹部形成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凹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栅极,设于所述基板上;
栅绝缘层,覆盖于所述栅极上;
有源层,设于所述栅绝缘层上,且与所述像素电极层连接;以及,
源极,设于所述有源层上。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为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阵列基板。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21630183.5U 2018-10-08 2018-10-08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 Active CN208705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0183.5U CN208705629U (zh) 2018-10-08 2018-10-08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
PCT/CN2018/114610 WO2020073404A1 (zh) 2018-10-08 2018-11-08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
US16/245,370 US20200110305A1 (en) 2018-10-08 2019-01-11 Display and display panel,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0183.5U CN208705629U (zh) 2018-10-08 2018-10-08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5629U true CN208705629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47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0183.5U Active CN208705629U (zh) 2018-10-08 2018-10-08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5629U (zh)
WO (1) WO202007340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4935B2 (en) * 2001-07-04 2004-05-11 Lg. Philips Lcd Co., Ltd. Array panel for a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917417B2 (ja) * 2001-12-11 2007-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TWI292625B (en) * 2006-01-02 2008-01-11 Au Optronics Corp Fabricating method for pixel structure
CN101158793B (zh) * 2007-11-19 2010-12-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KR101821167B1 (ko) * 2011-08-30 2018-0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 구조를 갖는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038075B1 (ko) * 2012-12-14 2019-10-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5118150A (ja) * 2013-12-17 2015-06-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10476033B2 (en) * 2014-11-27 2019-11-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KR20170052447A (ko) * 2015-10-30 2017-05-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3404A1 (zh)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84769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965331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7132687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JP200922966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1018024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03002872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921580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3987120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8120528A1 (zh)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212461009U (zh) 一种显示屏、拼接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WO2020124896A1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7861286A (zh) 显示面板
JP2006113259A (ja) Ocbモード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CN208705629U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
WO2020063343A1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JP429748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30192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110305A1 (en) Display and display panel,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US742063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particular irregularity controlling structure
JP2008233729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US11280943B2 (en) Color film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JP3909565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と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013724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9006853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59610B (zh)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