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1648U - 红冲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红冲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1648U
CN208671648U CN201821197843.5U CN201821197843U CN208671648U CN 208671648 U CN208671648 U CN 208671648U CN 201821197843 U CN201821197843 U CN 201821197843U CN 208671648 U CN208671648 U CN 208671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furnace body
elevating hopper
cylinder
fix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978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兆庆
姜新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hen L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hen 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hen L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hen 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978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1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1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16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冲加热炉,涉及红冲加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炉体,还包括位于出料口一端的上料装置、位于上料装置下方的传送装置和位于出料口对应处的推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斗和均布在上料斗内的隔板,隔板的底端距上料斗内壁的距离与物料的直径相同;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架、传送带、均布在传送带上的固定座、开设在固定座上表面的容纳槽以及驱动传送带运转的驱动组件;固定座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于传送带的表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逐根夹持物料进行加热,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利用上料斗逐根向传送带上落料,再用推料装置将物料逐根推入炉体内加热,不需人工逐根夹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

Description

红冲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冲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红冲加热炉。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前进,科技的发展,机械工业对机械零部件提出了新的机械强度要求,而提高机械零部件的机械强度,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改变零部件的材质,二是改变它的加工方法。红冲炉所运用的红冲工艺就是通过改变加工方法来提高零部件的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实际上是一种热挤压工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现有的红冲工艺,在加工时,需要工人使用工具夹持铜棒,放入高温的红冲炉内,铜棒在红冲炉内被加热至赤红后,工人再将铜棒夹持到冲床处加工。上述加工过程中,工人需要用工具逐个夹持铜棒放入红冲炉内,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冲加热炉,其通过能够逐根下料的下料斗和运输物料的传送装置,将物料逐根运输至红冲炉中进行加热,不需人工逐根夹持物料进行加热,降低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冲加热炉,包括炉体、开设在炉体两端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位于炉体内的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均布有多个沿炉体长度方向排列的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且呈弧形设置的加热板;还包括位于出料口一端的上料装置、位于上料装置下方的传送装置和位于出料口对应处且用于将物料推入加热室内进行加热的推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位于炉体出料口一端的上料斗和均布在上料斗内且竖直设置的隔板,所述上料斗的底部开设有上料口,上料口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与物料的长度和直径相同,上料口上设置有用于封闭上料口的上料门;所述隔板的底端距上料斗内壁的距离与物料的直径相同,隔板将进料斗均分成多个容纳腔,容纳腔的长度和宽度与物料的长度和直径相同;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架、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且长度方向与炉体进料方向相互垂直的传送带、均布在传送带上且相邻两个之间留有间隙的固定座、开设在固定座上表面且轴线方向与传送带长度方向相同的容纳槽以及位于支撑架上且驱动传送带运转的驱动组件;所述炉体的进料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的一侧,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与容纳腔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固定座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于传送带的表面,当固定座位于上料口的正下方时,固定座的上表面距上料口距离与物料的半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需要加热的物料倒入上料斗内,因为上料斗内由隔板将上料斗隔成了多个容纳腔,且容纳腔的长度和宽度与物料的长度和直径相同,物料会沿隔板逐根堆叠在各个容纳槽内,因隔板的底端距上料斗内壁的距离与物料的直径相同,因此隔板的底部只允许通过一根物料,传送带将固定座向炉体的进料口处传输,当传送带上的固定座传输到上料口下方时,上料口距固定座的距离等于物料的半径,因此物料由固定座的上表面阻挡,物料不会掉落,传送带继续向炉体的进料口处传输,当固定座上的容纳槽与上料口位置上下对应时,固定座不再阻挡物料下落,物料沿上料口掉落至容纳槽内,传送带继续传送,容纳槽与上料口错位时,固定座的上表面继续阻挡物料下落,传送带传输,容纳槽与上料口位置上下对应,物料下落至容纳槽内,传送带将容纳槽内的物料继续向炉体的进料口运输,当运输至推料装置处时,推料装置将容纳槽内的物料推入加热板内;上料斗和固定座上的容纳槽相互配合,能够将实现逐根落料,推料装置能够将物料逐根推入加热板内加热,不需人工逐根夹持物料进行加热,降低工作量,工作强度低,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料装置包括位于传送带远离炉体一侧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伸缩杆的轴线与加热板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固定座传输至第一气缸伸缩杆一端时,第一气缸的伸缩杆将容纳槽内的物料推入加热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将固定座运输至第一气缸的一端时,第一气缸的伸缩杆将容纳槽内的物料沿容纳槽的轴线方向推入进料口内的加热板内,下一个物料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位置对应时,第一气缸再次将物料推入加热板内,物料在加热板内沿加热板的轴线方向逐根排列,不需人工将物料逐根夹持进行加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斗的顶端固设有呈方形设置的导料筒,导料筒的外壁上固设有振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料筒能够防止在向上料斗内倒入物料时,物料滚落,在导料筒的外壁上设置振动电机,不仅能够便于将导料筒内的物料振动至各个容纳腔内,也能够对上料斗进行振动,防止相邻容纳腔内的物料在同时下落时,卡在上料斗的内壁和隔板的底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架上均设置有位于传送带侧面的挡板,挡板靠近第一气缸的一端位于第一气缸靠近上料斗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支撑架上设置位于传送带两侧的挡板,挡板能够防止传送带在传输过程中,上表面不平整,物料沿容纳槽滑出,挡板靠近第一气缸的一端位于第一气缸靠近上料斗的一侧,挡板在防止物料滑出容纳槽的同时并不阻碍第一气缸将容纳槽内的物料顶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位于上层传送带下方且与上层传送带的下表面接触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的位置与上料口的位置上下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掉落至固定座上的容纳槽内时,因传送带具有弹性,有物料掉落时,会上下起伏,与上层传送带下表面接触的缓冲组件,能够在传送带上下起伏时,对传送带进行缓冲,使传送带保持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撑架内壁上的固定板、均布在固定板上的弹簧、固定在弹簧远离固定板一端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与上层传送带的下表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掉落至固定座上时,传送带会因为增加了物料的重力上下起伏,当传送带的下表面向下接触到缓冲板时,弹簧对缓冲板起到移动的缓冲作用,进而缓冲板对传送带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使传送带保持平稳,防止位于容纳槽内的物料因传送带的上下起伏,与容纳槽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架上均设置有位于传送带两侧的防偏组件,所述防偏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定位座、固定在定位座靠近传送带一侧且位置上下对应的两根连接杆、竖直设置在两根连接杆之间且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外壁与传送带的侧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传送时,会在其宽度方向上产生一定的偏移,传送带的侧面与转动辊相互接触,当传送带在传送时,会带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在转动时位置不会移动,因此能够防止传送带在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上偏移,使容纳槽的位置与上料口的位置上下对应,防止物料掉落时出现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架上均转动连接有位于转动辊一侧的按压辊,所述按压辊的轴线方向水平设置,按压辊的外壁与传送带的上表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传送带出现偏移,传送带的侧面会向外扩张,轴线方向水平设置的按压辊能够将向外扩张的传送带表面进行按压,使传送带向外扩张的一侧保持水平,使传送带上的容纳槽与上料口对应精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固设有位于加热板两侧的定位板,定位板与导向槽的长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位于加热板内加热时,因推料装置持续向加热板内推入物料,因此加热板内的物料沿加热板向出料口移动,当物料在前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位置偏移而从加热板中掉落,在加热板的两侧设置定位板,能够对前移的物料进行导向和定位,防止物料从加热板中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板上均匀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加热丝设置在加热室的四壁上,在加热板上开设通孔,能够便于加热室底部的加热丝对加热板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使物料受热均匀,提高加热速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料斗和固定座相互配合,能够使出料斗逐根下料,利用传送带将容纳槽内的物料传输至炉体的进料口,推料装置将物料逐根推入炉体内进行加热,不需人工逐根夹持物料进行加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用于对传送带进行缓冲的缓冲组件,能够对传送带进行缓冲,防止物料掉落至容纳槽内时,传送带上下起伏,增加传送带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防偏组件,利用竖直设置的转动辊与传送带的一侧相互接触,防止传送带在其宽度方向上产生偏移,使传送带上的容纳槽便于与上料口对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突出显示加热室而作的剖视图;
图3为上料装置和传送装置的轴测图;
图4为突出显示容纳腔而作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C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突出显示炉体和出料装置位置关系而作的轴测图;
图9为出料装置的轴测图。
图中:1、炉体;11、支撑腿;12、进料口;121、进料导向板;122、进料导向槽;13、出料口;131、出料导向板;132、出料导向槽;14、加热室;15、加热丝;16、支架;17、加热板;18、定位板;19、通孔;2、上料装置;21、上料斗;211、支撑杆;212、上料口;213、上料门;214、支撑板;215、支撑座;216、安装板;217、滑移柱;218、缓冲弹簧;22、隔板;23、容纳腔;24、导料筒;25、振动电机;3、传送装置;31、支撑架;32、传送带;33、固定座;34、容纳槽;35、驱动组件;351、主动辊;352、从动辊;36、挡板;37、缓冲组件;371、固定板;372、弹簧;373、缓冲板;38、防偏组件;381、定位座;382、连接杆;383、转动辊;39、按压辊;4、推料装置;41、第一气缸;42、圆盘;43、推料环;5、出料装置;51、主滑道;511、滑槽;512、推料口;513、加强杆;52、副滑道;53、承载箱;531、收纳腔;532、导向面;533、顶出口;534、滑移口;535、导向管;536、固定台;537、导向筒;54、顶出组件;541、第三气缸;542、固定杆;543、顶杆;55、辅助推料组件;551、辅助板;552、第四气缸;553、推料板;56、支座;561、导轨;562、滑移槽;563、安装座;564、第二气缸;565、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红冲加热炉,参见图1,包括炉体1、位于炉体1一端的上料装置2、位于上料装置2下方的传送装置3、位于炉体1一端且用于将物料推入炉体1内的推料装置4、位于炉体1远离上料装置2一端的出料装置5。
参见图1和图2,炉体1的底部固设在炉体1底面的支撑腿11支撑,炉体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12和出料口13,炉体1内设有长度方向和炉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的加热室14,进料口12和出料口13分别与加热室14的两端连通,进料口12内固设有进料导向板121,进料导向板121上表面开设有弧形的进料导向槽122,出料口13内固设有出料导向板131,出料导向板131上表面开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出料导向槽132,进料导向槽122和出料导向槽13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加热室14的四壁上均固设有加热丝15,加热室14内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支架16,支架16上固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加热板17,加热板17的轴线与进料导向槽122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加热板17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导向板121和出料导向板131固定连接,加热板17的两侧固设有长度方向与加热板17长度相同的定位板18,加热板17上均匀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9;上料装置2位于炉体1上进料口12的一端,出料装置5位于炉体1上出料口13的一端;上料装置2将物料逐根掉落在传送装置3上,传送装置3将物料传送至推料装置4处,推料装置4将物料沿进料导向槽122的轴线方向将物料逐根推入支架16上的加热板17上,加热室14内的加热丝15对物料进行加热,加热板17两侧的定位板18能够防止物料在移动时,与加热板17上脱离,从加热板17上掉落,加热完成的物料由不断进入加热室14内的物料顶出加热室14,被顶出的物料沿出料导向槽132推至出料装置5处,出料装置5将从滑出的物料进行逐根排列出料。
参见图3和图4,上料装置2包括上料斗21和均布在上料斗21内的隔板22,上料斗21的两侧固设有竖直的两根支撑杆211,上料斗21的底部呈倒金字塔型,且底部开设有上料口212,上料口212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物料的长度和直径相同,上料口212一次仅能掉落一根物料,上料口212处开设有上料门213,上料门213与上料口212滑移连接,滑移方向为传送装置3的传送方向;隔板22竖直固定在上料斗21内,多个隔板22将上料斗21均分成多个容纳腔23(在此实施例中以五个为例),隔板22的顶端与上料斗21的顶端平齐,隔板22底端与上料斗21底部的距离与物料的直径相同,容纳腔23的宽度与物料的直径相同,容纳腔23的长度与物料的长度相同,物料在容纳腔23内轴线水平,且逐根排列在容纳腔23内,当上料门213打开时,容纳腔23内的物料逐根向上料口212处移动;上料斗21的顶端固设有呈方形设置的导料筒24,导料筒24的外壁上设置有振动电机25。
参见图3和图5,上料斗21的外壁上与支撑杆211相互对应处竖直固设有支撑板214,支撑板214的顶端固设有水平设置的支撑座215,支撑板214靠近上料斗21的一侧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216,安装板216水平设置,且与支撑座215位置上下对应,支撑座21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滑移柱217,滑移柱217上套设有缓冲弹簧218,滑移柱217的底端穿过安装板216且在安装板216上能够上下滑移,缓冲弹簧218的两端焊接在支撑座215的下表面和安装板216的上表面;当振动电机25振动导料筒24时,上料斗21上下振动,从而带动支撑座215按压缓冲弹簧218,缓冲弹簧218能够对上料斗21进行缓冲。
参见图3和图4,传送装置3包括固定在上料斗21下方的两个水平设置的支撑架31、位于支撑架31之间且长度方向与炉体1的进料方向相互垂直的传送带32、均布在传送带32上的固定座33、开设在固定座33上表面的容纳槽34以及位于支撑架31上用于驱动传送带32运转的驱动组件35;支撑架31的长度方向与炉体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固定座33底部中间位置处与传送带32的表面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座33之间留有间隙,固定座33的长度方向与传送带32的传送方向相互垂直,容纳槽34呈半圆形设置,且轴线方向与传送带32的传送方向相互垂直,传送带32的出料端位于炉体1上的进料口12处,固定座33的上表面与上料口212之间的距离等于物料的半径,当固定座33上的容纳槽34与上料口212位置上下对应时,上料斗21内的物料掉落在容纳槽34内,当传送带32运输,使容纳槽34与上料口212错位时,固定座33的上表面与上料口212之间的距离等于物料的半径,物料不能掉落在容纳槽34内;驱动组件35包括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架31转动连接的主动辊351和从动辊352、带动主动辊351转动的电机(图中未显示),主动辊351和从动辊352分别位于支撑架31的两端;两个支撑架31上均固设有呈L型设置的挡板36,挡板36位于传送带32的一侧,且挡板36相互靠近的一侧与固定座33的两端相互接触,能够防止掉落在容纳槽34内的物料在传送带32运输时,沿容纳槽34的轴线方向滑出。
参见图4和图6,两个支撑架31之间设有位于上料口212下方的缓冲组件37,缓冲组件37包括固定在两个支撑架31之间的固定板371、均布在固定板371上表面的弹簧372、固定在弹簧372顶端的缓冲板373,缓冲板373的上表面与上层传送带32的下表面相互接触,当物料掉落在容纳槽34内时,会使传送带32上下起伏,利用缓冲板373和弹簧372,能够对传送带32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传送带32因物料掉落而上下起伏,导致物料沿容纳槽34滑出。
参见图3和图7,两个支撑架31上均设置有位于传送带32一侧的防偏组件38,能够防止传送带32在主动辊351上传输时发生偏移,防偏组件38包括固定在支撑架31上表面且位于挡板36靠近主动辊351一端的定位座381、固定在定位座381上且位置上下对应的两根连接杆382、竖直设置在连接杆382之间且与连接杆382转动连接的转动辊383;定位座381呈L型设置,两根连接杆382固定在定位座381靠近传送带32的一侧,且长度方向与传送带32的传输方向相互垂直,转动辊383的外周壁与传送带32的一侧相互接触,当传送带32传输时,转动辊383能够转动,防止传送带32在主动辊351的轴线上移动而产生偏移;定位座381设置连接杆382的一侧上转动连接有轴线水平设置的按压辊39,按压辊39的外周壁与上层传送带32的上表面接触,当传送带32传输时,按压辊39能够转动,当传送带32产生偏移,因转动辊383的阻挡而向上扩张时,按压辊39能够按压传送带32向上扩张一侧的上表面,使扩张的传送带32保持平整。
参见图3和图8,推料装置4包括固定在支撑架31远离炉体1一侧的第一气缸41和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41伸缩杆上的圆盘42,第一气缸41伸缩杆的轴线与炉体1内的加热板17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挡板36靠近第一气缸41的一端与第一气缸41不接触,圆盘42靠近炉体1的一侧上固设有呈环形设置的推料环43,推料环43的外径与圆盘42的直径相同,圆盘42的外周壁与容纳槽34滑移连接,推料环43与圆盘42的轴线与加热板17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当传送带32将装有物料的固定座33传输至第一气缸41的伸缩杆处时,第一气缸41的伸缩杆顶出,圆盘42和推料环43相互配合,能够将物料沿容纳槽34的轴线方向,将物料从进料导向槽122上推到加热板17上。
参见图8和图9,出料装置5包括与出料导向板131固定连接的主滑道51、与主滑道51远离炉体1一端固定连接的副滑道52、位于副滑道52远离主滑道51一端的承载箱53以及位于承载箱53上且用于将承载箱53内物料推出的顶出组件54;主滑道51远离炉体1的一端向下倾斜,副滑道52远离主滑道51的一端向下倾斜,副滑道52的最底端的高度小于主滑道51最底端的高度;主滑道51上表面开设有呈弧形设置的滑槽511,滑槽511的宽度与物料的直径相同,滑槽511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物料逐根沿滑槽511滑出,副滑道52的宽度与物料的长度相同,主滑道51和副滑道5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当物料滑动至主滑道51的底端时,改变滑动方向,沿副滑道52滑出,并掉落在承载箱53内;主滑道51远离副滑道52的一侧上开设有推料口512,主滑道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杆513,加强杆513的一端固定在炉体1靠近出料口13的一点,另一端固定在副滑道52的底部,防止倾斜的主滑道51和副滑道52因物料过重而与炉体1脱离;推料口512上设置有辅助推料组件55,辅助推料组件55包括固定在主滑道51外壁上的辅助板551、固定在辅助板551上的第四气缸552、固定第四气缸552伸缩杆上的推料板553,推料板553呈弧形设置,且与推料口512滑移连接,当物料沿滑槽511的轴线方向滑移至主滑道51的底端时,利用第四气缸552带动推料板553在推料口512内滑移,将位于主滑道51底端的物料推至副滑道52内,副滑道52内物料的轴线方向与主滑道51内物料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参见图7和图8,承载箱5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收纳腔531(在此实施例中以三个为例),收纳腔531的宽度与物料的直径相同,收纳腔531的长度与物料的长度相同,因此物料只能逐根竖向排列在收纳腔531内;收纳腔531顶端的两侧均固设有两个倾斜设置的导向面532,两个导向面532的底端相互靠近,且两个导向面532底端的距离与收纳腔531的宽度相同;承载箱53一侧的底部开设有与三个收纳腔531一一对应且与收纳腔531内部连通的顶出口533,承载箱53另一侧开设有三个与顶出口533位置一一对应的滑移口534,顶出口533和滑移口534均呈圆形设置,且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承载箱53的外壁上固设有三个与顶出口533位置一一对应的导向管535,导向管535的轴线与顶出口533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导向管535的内径与顶出口533的直径相同,便于对推出的物料进行导向;承载箱53靠近滑移口534的一侧上固设有固定台536;顶出组件54包括固设在固定台536上的两个第三气缸541、固定在两个第三气缸541伸缩杆上的固定杆542、固定在固定杆542远离第三气缸541一侧且与三个滑移口534一一对应的顶杆543;顶杆543与滑移口534相互滑移,固定杆5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气缸541的伸缩杆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承载箱53靠近滑移口534的一侧上固设有三个与滑移口534位置一一对应且呈圆筒型的导向筒537,顶杆543、导向筒537和滑移口534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顶杆543在导向筒537和滑移口534内滑移;地面上固设有水平的支座56,支座56上固设有长度方向与炉体1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导轨561,承载箱53的底面设置有与导轨561相互配合的滑移槽562,支座56的一侧上竖直固定有安装座563,安装座563上固设有第二气缸564,第二气缸564的伸缩杆与承载箱53的一端固定连接,承载箱53靠近第二气缸564的一侧上固设有轴线方向与第二气缸564轴线方向相同的两根导向杆565,导向杆565与安装座563水平滑移连接,第二气缸564能够沿滑移槽562的方向推动承载箱53,使承载箱53在炉体1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使多个收纳腔531依次对准副滑道52的底端,接收由副滑道52滑出的物料,当每个收纳腔531内均有物料时,驱动第三气缸541带动顶杆543在滑移口534内滑移,将位于收纳腔531内的物料从顶出口533顶出。
该红冲加热炉的工作原理:将物料倒入上料斗21内,开启振动电机25,振动电机25能够便于物料轴线水平的竖向排列在各个容纳腔23内,开启电机,主动辊351转动,使传送带32开始传输,当固定座33上的容纳槽34正对上料口212时,抽出上料门213,上料斗21内的物料沿上料口212逐根下落,固定座33上的容纳槽34与上料口212上下对应时,物料掉落在容纳槽34内,传送带32将承载物料的容纳槽34运输至第一气缸41处,第一气缸41的伸缩杆对准容纳槽34时,驱动第一气缸41的伸缩杆伸长,将容纳槽34内的物料沿进料导向槽122推入加热室14内的加热板17上,第一气缸41的伸缩杆收回,再次对下一个固定座33上的物料进行顶出,将物料逐根推入加热板17上,不需人工逐根夹持物料进行加热,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第一气缸41不断逐根推入物料,在加热板17上的物料会逐根沿出料导向槽132从出料口13处滑出,从出料口13处滑出的物料沿主滑道51向下滑动,当物料掉落在主滑道51的最底端时,驱动第四气缸552,第四气缸552伸缩杆上的推料板553在推料口512内滑移,将位于主滑道51最底端的物料推落在副滑道52内,物料沿副滑道52向下滑动,驱动第二气缸564,使第二气缸564带动承载箱53在炉体1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使承载箱53上的收纳腔531依次对准副滑道52的底端,物料沿副滑道52逐根掉落在不同的收纳腔531内,此时驱动第三气缸541,使第三气缸541带动顶杆543向滑移口534内滑移,将位于收纳腔531内的物料沿顶出口533顶出,操作人员即可由顶出口533处逐根取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冲加热炉,包括炉体(1)、开设在炉体(1)两端的进料口(12)和出料口(13)、位于炉体(1)内的加热室(14);
所述加热室(14)内均布有多个沿炉体(1)长度方向排列的支架(16)和固定在支架(16)且呈弧形设置的加热板(17);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出料口(13)一端的上料装置(2)、位于上料装置(2)下方的传送装置(3)和位于出料口(13)对应处且用于将物料推入加热室(14)内进行加热的推料装置(4);
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位于炉体(1)出料口(13)一端的上料斗(21)和均布在上料斗(21)内且竖直设置的隔板(22),所述上料斗(21)的底部开设有上料口(212),上料口(212)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与物料的长度和直径相同,上料口(212)上设置有用于封闭上料口(212)的上料门(213);
所述隔板(22)的底端距上料斗(21)内壁的距离与物料的直径相同,隔板(22)将进料斗均分成多个容纳腔(23);
所述传送装置(3)包括两个支撑架(31)、位于两个支撑架(31)之间且长度方向与炉体(1)进料方向相互垂直的传送带(32)、均布在传送带(32)上且相邻两个之间留有间隙的固定座(33)、开设在固定座(33)上表面且轴线方向与传送带(32)长度方向相同的容纳槽(34)以及位于支撑架(31)上且驱动传送带(32)运转的驱动组件(35);
所述炉体(1)的进料口(12)位于所述传送带(32)的出料端的一侧,传送带(32)的长度方向与容纳腔(23)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固定座(33)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于传送带(32)的表面,当固定座(33)位于上料口(212)的正下方时,固定座(33)的上表面距上料口(212)距离与物料的半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冲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装置(4)包括位于传送带(32)远离炉体(1)一侧的第一气缸(41),第一气缸(41)伸缩杆的轴线与加热板(17)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固定座(33)传输至第一气缸(41)伸缩杆一端时,第一气缸(41)的伸缩杆将容纳槽(34)内的物料推入加热板(1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冲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斗(21)的顶端固设有呈方形设置的导料筒(24),导料筒(24)的外壁上固设有振动电机(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冲加热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31)上均设置有位于传送带(32)侧面的挡板(36),挡板(36)靠近第一气缸(41)的一端位于第一气缸(41)靠近上料斗(2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冲加热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31)之间设置有位于上层传送带(32)下方且与上层传送带(32)的下表面接触的缓冲组件(37),缓冲组件(37)的位置与上料口(212)的位置上下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冲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37)包括固定在支撑架(31)内壁上的固定杆(542)、均布在固定杆(542)上的弹簧(372)、固定在弹簧(372)远离固定杆(542)一端的缓冲板(373);
所述缓冲板(373)的上表面与上层传送带(32)的下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冲加热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31)上均设置有位于传送带(32)两侧的防偏组件(38),所述防偏组件(38)包括固定在支撑架(31)上的定位座(381)、固定在定位座(381)靠近传送带(32)一侧且位置上下对应的两根连接杆(382)、竖直设置在两根连接杆(382)之间且与连接杆(382)转动连接的转动辊(383);
所述转动辊(383)的外壁与传送带(32)的侧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冲加热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31)上均转动连接有位于转动辊(383)一侧的按压辊(39),所述按压辊(39)的轴线方向水平设置,按压辊(39)的外壁与传送带(32)的上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冲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17)的两侧均固设有定位板(18),定位板(18)与加热板(17)的长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冲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17)上均匀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9)。
CN201821197843.5U 2018-07-26 2018-07-26 红冲加热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71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7843.5U CN208671648U (zh) 2018-07-26 2018-07-26 红冲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7843.5U CN208671648U (zh) 2018-07-26 2018-07-26 红冲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1648U true CN208671648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31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9784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71648U (zh) 2018-07-26 2018-07-26 红冲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1648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4688A (zh) * 2019-11-19 2020-02-21 长兴鼎瑞钢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件防尘用保护套自动套装设备
CN112719165A (zh) * 2020-12-25 2021-04-30 重庆市鹏宇五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平缝机机针生产用设备
CN112936128A (zh) * 2021-01-25 2021-06-11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计算机主板加工固定装置
CN113172197A (zh) * 2020-07-24 2021-07-27 海盐鼎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加温炉
CN114192428A (zh) * 2021-12-17 2022-03-18 仪征常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流水线用汽车门外板智能上料装置
CN114192657A (zh) * 2021-11-11 2022-03-18 江苏京沂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锰铜分流器成产用冲压装置
CN115265184A (zh) * 2022-06-28 2022-11-01 泰州市华信工业炉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式电阻加热炉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4688A (zh) * 2019-11-19 2020-02-21 长兴鼎瑞钢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件防尘用保护套自动套装设备
CN113172197A (zh) * 2020-07-24 2021-07-27 海盐鼎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加温炉
CN113172197B (zh) * 2020-07-24 2022-12-13 海盐鼎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加温炉
CN112719165A (zh) * 2020-12-25 2021-04-30 重庆市鹏宇五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平缝机机针生产用设备
CN112936128A (zh) * 2021-01-25 2021-06-11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计算机主板加工固定装置
CN114192657A (zh) * 2021-11-11 2022-03-18 江苏京沂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锰铜分流器成产用冲压装置
CN114192428A (zh) * 2021-12-17 2022-03-18 仪征常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流水线用汽车门外板智能上料装置
CN114192428B (zh) * 2021-12-17 2024-04-02 仪征常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流水线用汽车门外板智能上料装置
CN115265184A (zh) * 2022-06-28 2022-11-01 泰州市华信工业炉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式电阻加热炉
CN115265184B (zh) * 2022-06-28 2023-11-14 泰州市华信工业炉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式电阻加热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71648U (zh) 红冲加热炉
CN109941726A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110770131B (zh) 用于将敞口袋中的散料压实的压实站和方法
CN111745447B (zh) 一种用于管材切割的上料装置
CN109850230A (zh) 一种塑料袋全自动整理捆扎系统
CN107598525B (zh) 一种套筒下料方法
CN208805035U (zh) 红冲自动加热炉
CN110294332B (zh) 一种自动倾倒设备
CN108422189A (zh) 相框自动组装线
CN216686235U (zh) 一种管体运输装置
CN109665138A (zh) 一种专用于塑料袋捆扎的自动转向输送装置
CN213651005U (zh) 一种pla管布料机构
CN215478140U (zh) 高效率的螺母上料装置
CN112847027B (zh) 一种钳压式接头成型装置
CN214649566U (zh) 全自动围条机
CN209567115U (zh) 一种专用于塑料袋捆扎的自动转向输送装置
CN210794876U (zh) 一种适用于测包机的上料机构
CN206868738U (zh) 一种型材抬起装置及型材吹扫装置
CN111300121A (zh) 一种空中分料搬送线
CN110355291A (zh) 一种钢管扩缩口设备和钢管扩缩口的方法
CN219134669U (zh) 管材排料装箱机构、半自动装箱机及全自动装箱机
CN212058243U (zh) 一种加工铝材的热剪炉装置
CN215625039U (zh) 余料收集装置
CN219484368U (zh) 一种不锈钢管上料传输装置
CN218022558U (zh) 一种塑料米自动包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