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5039U - 余料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余料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5039U
CN215625039U CN202122018624.4U CN202122018624U CN215625039U CN 215625039 U CN215625039 U CN 215625039U CN 202122018624 U CN202122018624 U CN 202122018624U CN 215625039 U CN215625039 U CN 215625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ket
clout
excess material
collecting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86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丁丁
赵晓柏
杨希
冯利君
高辰壮
黄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186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5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5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5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料收集装置,包括:放件台、余料收集部和转移装置。所述放件台适于与至少用于输送余料的余料输送装置的末端邻接;所述余料收集部设置在所述放件台的下方;所述转移装置设置于所述放件台且用于将来自所述余料输送装置的余料转移至所述余料收集部内。该余料收集装置能够满足生产线较短的情况下的余料收集,无需设置较长的传送皮带,以使占用的空间更小,更便于余料的收集。

Description

余料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余料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天窗顶盖外板生产时会产生整块的余料,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额外增加转接皮带,以将余料通过较长的皮带传送到线体外进行收集,但较长的传送皮带所需的放置空间较大,不便于布置,尤其对于生产场地较小的老工厂,因此导致余料的收集较困难,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余料收集装置,该余料收集装置能够满足生产线较短的情况下的余料收集,无需设置较长的传送皮带,以使占用的空间更小,更便于余料的收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余料收集装置,包括:放件台,所述放件台适于与至少用于输送余料的余料输送装置的末端邻接;余料收集部,所述余料收集部设置在所述放件台的下方;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设置于所述放件台且用于将来自所述余料输送装置的余料转移至所述余料收集部内。
进一步,所述转移装置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转移装置以所述进料端高、所述出料端低的方式倾斜地配置于所述放件台。
进一步,所述转移装置相对所述放件台的台面倾斜角度为8°-12°。
进一步,所述余料收集部包括:框架;收集篮,所述收集篮设置于所述框架,所述收集篮的长度和/或宽度可调。
进一步,所述收集篮包括:相对设置且间隔开的第一篮体和第二篮体,所述第一篮体的至少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篮体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改变所述第一篮体相对所述第二篮体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一篮体包括:第一活动板和一对第一边板,一对所述第一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两端;所述第二篮体包括:第二活动板和一对第二边板,一对所述第二边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固定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相对设置且可相对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所述余料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挡管和第二挡管,所述第一挡管和所述第二挡管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相对远离的侧壁上,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位置调节孔和多个第二位置调节孔,所述第一挡管可选择性地配合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孔中,所述第二挡管可选择性地配合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孔中,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板。
进一步,所述余料收集装置还包括:垫管,所述垫管位于所述收集篮内且固定于所述框架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放件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移装置的安装空间,所述余料收集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的上方以显露或遮蔽所述转移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该余料收集装置能够满足生产线较短的情况下的余料收集,无需设置较长的传送皮带,以使占用的空间更小,更便于余料的收集。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料收集装置与余料输送装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料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件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料收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料收集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余料收集装置,200-余料输送装置,300-余料,1-放件台,2-余料收集部,3-转移装置,31-进料端,32-出料端,21-框架,22-收集篮,221-第一篮体,222-第二篮体,2211-第一活动板,2212-第一边板,2221-第二活动板,2222-第二边板,4-第一挡管,5-第二挡管,2213-第一导向板,2223-第二导向板,6-垫管,11-安装空间,33-滑轨,34-滑轨架,35-滑轮,12-第一插销,213-第二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料收集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料收集装置100可以包括:放件台1、余料收集部2和转移装置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料收集装置100用于收集由余料输送装置200输送来的余料300,例如,天窗顶盖外板冲压成型后得到的余料300。其中,余料收集装置100用于收集余料300,而余料300由至少用于输送余料300的余料输送装置200输送至余料收集装置100,且余料收集装置100适于配置在余料输送装置200的末端。也就是说,天窗顶盖外板冲压成型后得到的余料300会通过余料输送装置200(例如,较短的传送带)输送到余料收集装置100处,以使余料收集装置100能够收集且暂存余料300,之后可采用叉车等转运设备对余料300进行转运。
进一步,放件台1适于与余料输送装置200的末端邻接,以方便接收余料300,其中,余料收集部2设置在放件台1的下方,以使余料300能够通过放件台1掉落到余料收集部2内,即余料收集部2适于暂存余料300。
再进一步,转移装置3设置于放件台1且用于将来自余料输送装置200的余料300转移至余料收集部2内。也就是说,转移装置3能够将运输到余料输送装置200末端的余料300自动转移到余料收集部2内,以避免操作人员手动操作,从而节省了人力,以实现余料300的自动化回收。
并且,由于设置了能够自动收集余料300的余料收集装置100,因此,无需设置较长的传送带而将余料300输送到线体外进行收集,从而可减少所占用的布置空间,以更便于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余料收集装置100,该余料收集装置100能够满足生产线较短的情况下的余料300收集,无需设置较长的传送皮带,以使占用的空间更小,更便于余料300的收集。
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转移装置3具有进料端31和出料端32,其中,进料端31为转移装置3与余料输送装置200邻近的一端,而出料端32为转移装置3远离余料输送装置200的一端,且转移装置3以进料端31高、出料端32低的方式倾斜地配置于放件台1,以使余料输送装置200运送到进料端31的余料30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以及转移装置3的导向作用下自动的运动到转移装置3下方的余料收集部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移装置3相对放件台1的台面倾斜角度为8°-12°,以在保证转移装置3有效的导向功能的同时,更便于转移装置3的布置。即如果设置的角度过小,则余料300将不能够通过转移装置3自动运动到余料收集部2内,而如果设置的角度过大,则转移装置3会与其下方设置的余料收集部2产生干涉。
优选的,转移装置3相对放件台1的台面倾斜角度为10°。
参照图3,转移装置3包括:滑轨33、滑轨架34和滑轮35,其中,滑轨架34设置在放件台1上,滑轨33沿余料输送装置200的延伸方向(余料300的运动方向)固定在滑轨架34上,滑轮35可转动的设置在滑轨33上,以导向余料300,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余料300与转移装置3之间的摩擦力,以更便于余料300的运动转移,进一步避免余料300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卡顿的现象。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实施例,余料收集部2包括:框架21和收集篮22,收集篮22设置于框架21,框架21用于支撑收集篮22,以使收集篮22能够稳定的设置,进而便于收集篮22稳定的收集余料300。其中,收集篮22的长度和/或宽度可调,以能够改变收集篮22的容积大小,从而使收集篮22能够收集且暂存不同大小的余料300,提高收集篮22的通用性。即操作人员可根据余料300的体积大小来适当改变收集篮22的长度和/或宽度,从而改变收集篮22的容积,以便于收集不同大小的余料300。
进一步,参照图4,收集篮22包括:相对设置且间隔开的第一篮体221和第二篮体222,即第一篮体221与第二篮体222之间限定出收集篮22的储存空间,其中,第一篮体221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第二篮体222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改变第一篮体221相对第二篮体222的距离,进而能够改变储存空间的容积大小。
再进一步,第一篮体221包括:第一活动板2211和一对第一边板2212,一对第一边板2212设置在第一活动板2211的两端,第二篮体222包括:第二活动板2221和一对第二边板2222,一对第二边板2222设置在第二活动板2221的两端,其中,第一边板2212和第二边板2222固定于框架21,而第一活动板2211和第二活动板2221相对设置且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能够改变收集篮22容积的大小。也就是说,在使第一活动板2211和第二活动板2221相对靠近时,收集篮22的容积会变小,反之,收集篮22的容积会变大。由此,更便于操作人员调节收集篮22容积的大小。
如图4和图5所示,余料收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挡管4和第二挡管5,其中,第一挡管4和第二挡管5分别为竖向延伸的挡管,且第一挡管4和第二挡管5分别固定在第一活动板2211和第二活动板2221的相对远离的侧壁上,框架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位置调节孔和多个第二位置调节孔,其中,第一挡管4可选择性地配合在任意一个第一位置调节孔中,第二挡管5可选择性地配合在任意一个第二位置调节孔中,从而改变第一活动板2211与第二活动板2221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了收集篮22的容积。
具体地,在进行收集篮22的容积调节时,操作人员可向上拉动第一挡管4和第二挡管5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其从原对应的位置调节孔内脱出,之后再将挡管插入其他位置调节孔内,从而能够完成收集篮22容积的调节。优选的,可同时调节第一挡管4和第二挡管5的插接位置,以便于保证收集篮22的上开口时刻能够与转移装置3的出料端32正对设置,从而保证了收集余料300的稳定性。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第一活动板22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板2213,第二活动板222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板2223。其中,第一导向板2213和第二导向板2223均构造为倾斜板,第一导向板2213和第二导向板2223能够对从收集篮22的上开口进入到收集篮22内的余料300进行有效的导向,以避免从转移装置3处向下滑落的余料300掉落到收集篮22外,从而保证了余料300收集的准确性。
如图4所示,余料收集装置100还包括:垫管6,垫管6位于收集篮22内且固定于框架21的上表面,其中,掉落到收集篮22内的余料300适于支撑放置在垫管6上,由于垫管6的上表面与框架2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且框架21背离余料输送装置200的一侧上端敞开设置,因此能够满足叉车的货叉进入到间隔空间内以将余料300拖走,以便于清空收集篮22,进而使收集篮22能够持续收集余料300。
参照图1-图3,放件台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转移装置3的安装空间11,即放件台1上开设有安装孔,转移装置3适于安装在安装孔处,且余料300适于通过安装孔而掉落到收集篮22内,进一步,余料收集装置100还包括:盖板(图中未示出),盖板可分离地设置在安装空间11的上方以显露或遮蔽转移装置3。也就是说,操作人员可以在需要收集余料300时将盖板从安装空间11处拿开,以敞开转移装置3,从而便于余料300的收集,而在不需要收集余料300时,可使用盖板遮挡住转移装置3,以有效的保护转移装置3。
如图3和图5所示,放件台1的下部具有第一插销12,框架21的下部具有第二插销213,放件台1适于通过第一插销12插入地面而稳定的限位在地面上,框架21适于通过第二插销213插入地面而稳定的限位在地面上,从而通过第一插销12和第二插销213能够将余料收集装置100整体稳定的限位在地面上,以便于稳定收集余料300。
如图1-图3所示,放件台1的下端具有滚轮,放件台1通过滚轮支撑在地面上。由此,便于操作人员推动放件台1以改变放件台1的设置位置,从而使余料收集装置100能够放置在不同的余料输送装置200的末端,以便于收集不同的余料300,并且也更便于调节放件台1与余料收集部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余料300能够准确的落入到余料收集部2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余料收集部2的下端也具有滚轮,余料收集部2通过滚轮支撑在地面上。由此,便于操作人员推动余料收集部2以改变余料收集部2的设置位置,从而更便于调节放件台1与余料收集部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于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件台(1),所述放件台(1)适于与至少用于输送余料(300)的余料输送装置(200)的末端邻接;
余料收集部(2),所述余料收集部(2)设置在所述放件台(1)的下方;
转移装置(3),所述转移装置(3)设置于所述放件台(1)且用于将来自所述余料输送装置(200)的余料(300)转移至所述余料收集部(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3)具有进料端(31)和出料端(32),所述转移装置(3)以所述进料端(31)高、所述出料端(32)低的方式倾斜地配置于所述放件台(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3)相对所述放件台(1)的台面倾斜角度为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料收集部(2)包括:
框架(21);
收集篮(22),所述收集篮(22)设置于所述框架(21),所述收集篮(22)的长度和/或宽度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篮(22)包括:
相对设置且间隔开的第一篮体(221)和第二篮体(222),所述第一篮体(221)的至少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篮体(222)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改变所述第一篮体(221)相对所述第二篮体(222)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篮体(221)包括:第一活动板(2211)和一对第一边板(2212),一对所述第一边板(2212)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板(2211)的两端;
所述第二篮体(222)包括:第二活动板(2221)和一对第二边板(2222),一对所述第二边板(2222)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板(2221)的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边板(2212)和所述第二边板(2222)固定于所述框架(21),所述第一活动板(221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21)相对设置且可相对靠近或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挡管(4)和第二挡管(5),所述第一挡管(4)和所述第二挡管(5)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221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2221)的相对远离的侧壁上,所述框架(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位置调节孔和多个第二位置调节孔,所述第一挡管(4)可选择性地配合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孔中,所述第二挡管(5)可选择性地配合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孔中,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活动板(2211)与所述第二活动板(2221)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22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板(2213),所述第二活动板(222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板(222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管(6),所述垫管(6)位于所述收集篮(22)内且固定于所述框架(21)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件台(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移装置(3)的安装空间(11),所述余料收集装置(100)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1)的上方以显露或遮蔽所述转移装置(3)。
CN202122018624.4U 2021-08-25 2021-08-25 余料收集装置 Active CN215625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8624.4U CN215625039U (zh) 2021-08-25 2021-08-25 余料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8624.4U CN215625039U (zh) 2021-08-25 2021-08-25 余料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5039U true CN21562503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02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8624.4U Active CN215625039U (zh) 2021-08-25 2021-08-25 余料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5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5919B2 (en) Machine tool with a machine base
CN109368168B (zh) 衬套外管全自动内涂胶生产线的送管系统
EP0790864A1 (de) Vorrichtung zum verteilen von versandstücken
CN104975330A (zh) 电镀线钢珠转移下料机构
CN210365736U (zh) 一种三工位托盘供料器
CN215625039U (zh) 余料收集装置
CN214326176U (zh) 半导体切筋系统自动换管机构
CN213170140U (zh) 一种理料机的理料机构
CN210213961U (zh) 一种汽车座椅垫片的自动伺服送料机构
CN107985975B (zh) 集罐输送平台
CN210360108U (zh) 一种送料机构及装配设备
CN210794876U (zh) 一种适用于测包机的上料机构
CN209009522U (zh) 一种馈线卡c型架成型加工自动上料系统
CN211034187U (zh) 管件输送装置
CN212892099U (zh) 滑槽及分拣设备
CN113977120A (zh) 激光切割机自动封闭落料装置
CN211969986U (zh) 贴标机的取料输送系统
US2136560A (en) Conveyer discharge apparatus
CN109502242A (zh) 一种带限位机构多点卸料皮带式输送机
CN219949624U (zh) 一种骨架油封收集装置
CN215885295U (zh) 一种管件送料装置
CN217946633U (zh) 一种移动式皮带输送机
CN219990528U (zh) 轴向一贯机散装收料装置
CN213536131U (zh) 一种废料收集装置
CN217534485U (zh) 一种纸板边料输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