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44550U - 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44550U
CN208644550U CN201821222974.4U CN201821222974U CN208644550U CN 208644550 U CN208644550 U CN 208644550U CN 201821222974 U CN201821222974 U CN 201821222974U CN 208644550 U CN208644550 U CN 208644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hell
fixing groove
elongated member
assemb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229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海青
余强
曹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eakthrough Electrical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eakthrough Electrical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eakthrough Electrical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eakthrough Electrical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229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44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44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44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包括沿轴向前后依次设置的部件输送部、接口对接部以及用以承载定位壳体的壳体承托部,所述的部件输送部包括上表面形成有轨道的部件基架,设置在轨道一侧的驱动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轨道上且相邻之间通过联动索连接的多个部件载架,所述的部件载架用以定位承托所述的部件且最前端的部件载架与所述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接口对接部为形成有导向通孔的导向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利用多个部件载架实现对长条形部件的多点支撑,仅前端的部件载架施以驱动,当向前输送时借助部件和部件载架间的摩擦实现向前移动联动输送,实现了多点承载的同时,优化了传送距离。

Description

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母线槽是一种高效的供电装置,在合理配电和大电流安全输电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尤其适应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生产用电;传统的母线槽通常由金属板作为外壳,导电排作为输电导体,使用绝缘材料作为隔离层,加上其他有关元件组成一个输电系统,其中母线槽使用的是封闭式槽体,即在封闭的母线直线段上固定距离设置固定的输出端,配合专用工具安装连接件输出电流到末端的用电设备上。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母线槽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母线槽包括腔式母线壳体5、绝缘板30和母线铜排10,所述的腔式壳体包括顶板和两个侧壁板,在所述的侧壁板内侧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槽,一般来说,在所述的两个侧壁板上分别上下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固定槽;所述的绝缘板的数量与固定槽的数量相匹配,其对应地卡嵌在所述的固定槽内且其内侧设置有铜排固定槽,所述的铜排匹配地卡嵌在所述的铜排固定槽内并深入预定距离。
同时,需要将铜排和绝缘板的组合件,简称组件装配在母线壳体的固定槽内,或者将其他类似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的固定槽中时,均在进行装配时存在以下问题:
1、在部件向母线壳体的装配时一般依靠人工穿线,母线壳体长度较长,一般长数米甚至更长,装配费时费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2、组件在装配时容易弯曲,进一步导致装配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以将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的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实现了自动导向装配,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方法,该方法实现了部件装配时的全程承托,避免变形,而且复位快捷,提高了流水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包括沿轴向前后依次设置的部件输送部、接口对接部以及用以承载定位壳体的壳体承托部,所述的部件输送部包括上表面形成有轨道的部件基架,设置在轨道一侧的驱动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轨道上且相邻之间通过联动索连接的多个部件载架,所述的部件载架用以定位承托所述的部件且最前端的部件载架与所述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接口对接部为形成有导向通孔的导向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部件载架包括底载板,竖直地设置在所述的底载板上用以夹持定位所述的部件的两对定位辊,其中,所述的最前端的部件载架的前端侧用以顶持部件前端的前挡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部件载架包括底载板,设置在底载板上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两侧及顶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壳体的固定槽对应用以定位所述的部件的嵌装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支撑板的两侧还设置有外限位板以防止所述的部件脱出嵌装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最前端的部件载架的前端侧用以顶持部件前端的前挡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驱动机构为同步带,所述的轨道为一个或两个直线导轨,所述的底载板底部设置有滑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接口对接部前侧的部件余端顶入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部件基架上且受驱动在顶持态和避让态间切换的顶入气缸,所述的顶入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且端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的壳体的固定槽对应的顶舌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部件基架上固定设置有竖直导轨,在所述的竖直导轨上设置有由升降气缸驱动的升降板,所述的顶入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壳体承托部包括壳体基架,沿直线间隔布列的多个载座,以及设置在壳体基架尾部用以将所述的壳体的前端部插入所述的导向通孔内的端顶板,所述的端顶板由气缸驱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长条形部件为绝缘板和铜排构成的组件,所述的壳体为母线壳体,载架的数量为3-5个。
一种所述的装配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间隔分布在轨道上的部件载架上装载并定位部件,装载壳体并使其前端深入所述的导向通孔中,
2)最前端的部件载架受驱动向后移动输送部件,其余部件载架同时向后移动,部件后端插入导向块的导向通孔内并引导插入至对应的固定槽;
3)最前端的部件载架被限位后反向移动并通过联动索带动其余部件载架反向移动并使其间隔分布在轨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3)中还包括利用顶舌板将部件余端顶入壳体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利用多个部件载架实现对长条形部件的多点支撑,仅前端的部件载架施以驱动,当向前输送时借助部件和部件载架间的摩擦实现向前移动联动输送,实现了多点承载的同时,优化了传送距离,而且,通过联动索的约束,可以实现复位时各部件载架的均布,利用导向板的导向可实现顺利稳定插入,减少人工参与,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母线槽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以将绝缘板和铜排部件装入母线壳体的装配装置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以将绝缘板和铜排部件装入母线壳体的装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以将绝缘板和铜排部件装入母线壳体的装配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部件载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6的正视图;
图8所示为部件载架另一实现方式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8的斜视图;
图10所示为余端顶入机构结构示意图。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中,所述的长条形部件可以单体或者组合体,本实用新型以铜排和绝缘板构成的组合件为例进行示范性说明,所述的装配装置包括沿轴向前后依次设置的部件输送部6、接口对接部7以及用以承载定位所述的壳体的壳体承托部8,所述的部件输送部包括上表面形成有轨道的部件基架61,设置在轨道一侧的驱动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轨道上且相邻之间通过联动索连接的多个部件载架62,所述的部件载架62用以定位承托所述的部件30(因为铜排内藏在绝缘体中,该处籍以绝缘板表示长条形部件,即组件)且最前端的部件载架与所述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接口对接部7为形成有导向通孔的导向块,其中,所述的导向通孔的后端为允许所述的壳体5前端插入并被定位,所述的导向通孔的前端形成有导向坡面以便部件顺利插入其中。本实用新型为便于描述,以部件输送部侧为前或前侧,以壳体承托部为后或后侧,此限定仅为描述便利,并不构成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利用多个部件载架实现多点支撑,仅前端的部件载架施以驱动,当向前输送时借助部件和部件载架间的摩擦实现向前移动输送,实现了多点承载的同时,优化了传送距离,而且,通过联动索的约束,可以实现复位时各部件基架的均布,利用导向板的导向可实现顺利稳定插入,减少人工参与,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承托部8包括壳体基架81,沿直线间隔布列的多个与壳体形状相适应载座82,以及设置在壳体基架尾部用以将所述的壳体端部插入所述的导向通孔内的端顶板83,所述的端顶板由气缸驱动。还包括壳体前端定位的壳体压杆84,所述的壳体压杆受驱动升起或降落或者摆开避让,实现装载避让以及装配时的压紧,所述的壳体开口朝下被固定在壳体基架上且前端部深插入所述的导向通孔中,即可完成后续的部件插入。
其中,所述的部件载架62的数量为3-5个,视部件的长度不同,还可以更多,所述的驱动机构为同步带63,同步带带动部件载架沿轨道往复移动,所述的轨道为一个或两个直线导轨,所述的底载板底部设置有滑块。
实施例二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部件载架62包括底载板624,固定设置或一体形成在底载板上的且宽度方向与轨道垂直的支撑板626,所述的支撑板两侧及顶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壳体的固定槽对应用以定位所述的部件的嵌装槽625。同时,在所述的最前端的部件载架的前端侧用以定位部件前端的前挡板可保证插入的力度,避免出现部件的轴向移动甚至脱出。利用嵌装槽的定位方式,可以实现快速卡装,而且,在所述的支撑板的两侧还设置有外限位板627以防止所述的部件脱出嵌装槽。所述的外限位板可采用弹簧扭转式,即装配式将其水平定位,装载后使其竖直并锁定,这样既可实现便捷装配和过程中的稳定定位。而且可以实现顶部部件的同步装载。
实施例三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部件载架62包括底载板621,竖直地设置在所述的底载板上用以夹持定位所述的部件的两对定位辊622,以及所述的最前端的部件载架的前端侧用以定位部件前端的前挡板。
采用对定位辊进行竖直定位,夹持定位效果好,而且对部件的摩擦力小,采用前挡板的顶持力辅以各定位辊的导向,能保证最终的顺利插入,当需要同时装配上下两组部件时,可以分两组分别载入底载板上设置受驱动上下移动以在壳体内侧底部固定槽和顶部固定槽间切换的托板,利用托板实现位置切换。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定位托板进行隔离定位,实现四个部件同步插入。
所述的定位托板可采用旋转式结构,即为便于底部的部件装载,装载下部部件时使其沿前后方向设置,然后旋转使其沿垂直于前后方向即可实现承托作用,即可定位承托上部的部件,其中底部或上部是与开口朝下的壳体内的固定槽相对应的,具体实现上,在底载板上两组定位辊之间设置支撑筒,所述定位托板中部形成有可匹配插入所述的支撑筒内的转杆,同时,在支撑筒上端形成有十字定位槽或90°导向槽等,定位托板底部形成对应的定位凸棱,即可实现两种状态的切换和稳固,优选,在支撑筒和定位托板间设置拉簧以提高使用感受。
实施例四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接口对接部6前侧的部件余端顶入机构9,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部件基架61上且受驱动在顶持态和避让态间切换的顶入气缸90,所述的顶入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且端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的壳体的固定槽对应的顶舌板91,所述的部件基架上固定设置有竖直导轨,在所述的竖直导轨上设置有由升降气缸92驱动的升降板93,所述的顶入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板上。
利用顶入气缸的大行程配置,可以保证部件载架不能送入的余端直接全部顶入壳体,完成全部装配,利用升降板升起构成避让,落下时完成顶出,操控简单,对部件载架不构成影响。
实施例五
一种所述的装配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间隔分布在轨道上的部件载架上装载部件,装载壳体并使其前端深入所述的导向通孔中,
2)最前端的部件载架受驱动向后移动输送部件,其余部件载架同时向后移动;
3)随着部件载架的移动,部件后端插入导向块的导向通孔内并引导至对应的固定槽;
4)最前端的部件载架被限位后反向移动并通过联动索带动其余部件载架反向移动并使其间隔分布在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4)中还包括利用顶舌板将部件余端顶入壳体的步骤。
采用上述方法,在对接部件内实现了部件和壳体的对接和插入引导,保证了插入的顺利进行,而且,在插入过程中,利用多个部件载架承托定位,避免部件变形,最后利用顶舌板直接顶入使其深入壳体内,实现了产品一步加工到位,提高整体效率。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向前后依次设置的部件输送部、接口对接部以及用以承载定位壳体的壳体承托部,所述的部件输送部包括上表面形成有轨道的部件基架,设置在轨道一侧的驱动机构,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轨道上且相邻之间通过联动索连接的多个部件载架,所述的部件载架用以定位承托所述的部件且最前端的部件载架与所述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接口对接部为形成有导向通孔的导向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载架包括底载板,竖直地设置在所述的底载板上用以夹持定位所述的部件的两对定位辊,其中,所述的最前端的部件载架的前端侧用以顶持部件前端的前挡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载架包括底载板,设置在底载板上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两侧及顶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壳体的固定槽对应用以定位所述的部件的嵌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撑板的两侧还设置有外限位板以防止所述的部件脱出嵌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前端的部件载架的前端侧用以顶持部件前端的前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同步带,所述的轨道为一个或两个直线导轨,所述的底载板底部设置有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接口对接部前侧的部件余端顶入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部件基架上且受驱动在顶持态和避让态间切换的顶入气缸,所述的顶入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且端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的壳体的固定槽对应的顶舌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基架上固定设置有竖直导轨,在所述的竖直导轨上设置有由升降气缸驱动的升降板,所述的顶入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升降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承托部包括壳体基架,沿直线间隔布列的多个载座,以及设置在壳体基架尾部用以将所述的壳体的前端部插入所述的导向通孔内的端顶板,所述的端顶板由气缸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条形部件为绝缘板和铜排构成的组件,所述的壳体为母线壳体,载架的数量为3-5个。
CN201821222974.4U 2018-07-31 2018-07-31 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 Active CN208644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22974.4U CN208644550U (zh) 2018-07-31 2018-07-31 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22974.4U CN208644550U (zh) 2018-07-31 2018-07-31 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44550U true CN208644550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87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22974.4U Active CN208644550U (zh) 2018-07-31 2018-07-31 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445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0991A (zh) * 2019-07-03 2019-09-27 武汉欧易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wdm特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0991A (zh) * 2019-07-03 2019-09-27 武汉欧易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wdm特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19875U (zh) 电机的转子与轴承的自动组装机中的压装机构
CN205801073U (zh) 移动式全方位换电装置
CN208644550U (zh) 长条形部件装入壳体固定槽的装配装置
CN105819209A (zh) 一种环状零件上料机构
CN208385489U (zh) 动力电池安装装置和客车
CN202827183U (zh) 中低速磁浮车用异型直线电机
CN104274985A (zh) 能实现三维空间运动的飞行装置
CN208680883U (zh) 母线组装系统
CN106449880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转运装置
CN114421366A (zh) 一种电缆走线支撑装置
CN108819783A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垂直升降类立体车库
CN109014809A (zh) 母线组装系统及穿插方法
CN204615046U (zh) 一种面板可推出式插座
CN208628782U (zh) 硬质板条插入槽式板体的装配装置
CN209250172U (zh) 一种滑动式低压母线槽
CN204761922U (zh) 推拉式模块支撑梁及模块组件
CN202608529U (zh) 电池舱及其导向机构
CN208469861U (zh) 一种菌包运输装置
CN220244417U (zh) 一种定子送料滑道
CN210005651U (zh) 直流电机性能自动测试机构
CN210488658U (zh) 一种接货装置、出货系统及售货机
CN205221879U (zh) 流水线滑台垂直切换件
CN108907647B (zh) 硬质板条插入槽式板体的装配装置及穿插方法
CN217115000U (zh) 一种水电接头驱动装置、电池架及换电站
CN204720795U (zh) 配电柜重型安装板挂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