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0415U - 汽车坐垫 - Google Patents

汽车坐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0415U
CN208630415U CN201821029966.8U CN201821029966U CN208630415U CN 208630415 U CN208630415 U CN 208630415U CN 201821029966 U CN201821029966 U CN 201821029966U CN 208630415 U CN208630415 U CN 208630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seat portion
duct
backres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299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andu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陆晓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陆晓辉 filed Critical 陆晓辉
Priority to CN2018210299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0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0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04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坐垫,包括有一坐部、一靠背部、一连通罩;坐部和靠背部内分别设有送风风道,且坐部和靠背部上分别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送风风道相连通的吹风孔;连通罩可拆卸地连接在汽车空调出风口处,连通罩通过送风波纹管连通于坐部、靠背部的送风风道,空调出风口通过连通罩、送风波纹管、送风风道与吹风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坐垫,坐部和靠背部均开设有吹风孔,自空调出风口吹出的冷风经连通罩、送风波纹管、送风风道输送至吹风孔为人吹风,实现坐垫为人体的降温功能;风源来自空调出风口,无需额外增加供风设备,利用汽车本身设备即可,同时,连通罩与空调出风口可拆卸连通,便于拆装。

Description

汽车坐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汽车坐垫。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为调节车内温度都设置空调,通过设置在车内的空调出风口(如图1所示,空调出风口内设有用于调节风向的排风格栅;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出风口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图1所示的,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即可)为车内送热风或冷风,以达到调节车内温度的目的,提高车内人员的舒适度。目前,虽然车内整体温度便于通过空调调节,但乘客或驾驶员坐在座椅上,臀部与座椅接触,而普通汽车的座椅又不具备调温功能,常常发现坐在座椅上温度不适,特别是夏天长时间坐在座椅上,不适感比较明显。
如果可以在座椅上放一个用于辅助调温的坐垫,夏天时,坐垫能吹冷风,冬天时,坐垫能吹热风,那么乘客或驾驶员即使长时间坐在座椅上,也会感到温度舒适,特别是夏天,坐在吹着冷风的坐垫上,感觉非常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用于降温和加热的汽车坐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汽车坐垫,包括有一坐部、一底端可前后翻转地连接于坐部后端的靠背部,还包括有一与汽车的空调出风口相对应的连通罩;所述坐部和靠背部内分别设有送风风道,且坐部和靠背部上分别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送风风道相连通的吹风孔;所述连通罩可拆卸地连接在汽车空调出风口处,所述连通罩通过送风波纹管连通于坐部、靠背部的送风风道,空调出风口通过连通罩、送风波纹管、送风风道与吹风孔相连通。
作为连通罩结构特征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通罩包括有一连通波纹管、一固定在连通波纹管一端的密封盖、固定在密封盖上且与连通波纹管相连通的导风管、固定在导风管内的挂钩,所述连通罩通过按压连通波纹管覆盖在空调出风口上、挂钩勾在空调出风口的排风格栅上实现与空调出风口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连通罩结构特征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通罩包括有一右端敞口的透明塑料筒体、一固定在透明塑料筒体底部且与透明塑料筒体内腔相连通的导风管、至少一个可在透明塑料筒体内腔里横向往复移动的挂钩,所述挂钩的左端可横向移动地穿过透明塑料筒体的左侧壁后固定有一个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透明塑料筒体的左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压缩弹簧;所述连通罩通过透明塑料筒体覆盖在空调出风口上、按压挂钩勾在空调出风口的排风格栅上实现与空调出风口的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透明塑料筒体的右端端面上固定有一环形的橡胶密封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送风波纹管一端固定连通于导风管、另一端固定连通于坐部的送风风道,所述坐部的送风风道与靠背部的送风风道通过柔性连接管连通在一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坐部和靠背部表面分别均匀嵌入有若干个凹穴,各吹风孔均开设在凹穴内以将凹穴与送风风道连通。
作为送风风道技术方案的一种选择,所述坐部和靠背部为空心结构,所述送风风道为坐部、靠背部的空心内腔,送风波纹管通过坐部、靠背部的空心内腔与吹风孔相连通。
作为送风风道技术方案的一种选择,所述坐部和靠背部为空心结构,所述送风风道为固定在坐部、靠背部内部的送风管,各吹风孔与送风管相连接,送风波纹管通过送风管与吹风孔连通。
作为送风风道技术方案的一种选择,所述送风风道为开设在坐部、靠背部内部的送风道,各吹风孔与送风道相连通,送风波纹管通过送风道与吹风孔相连通。
作为送风风道技术方案的一种选择,所述坐部、靠背部均是由两层格栅板卡接叠放在一起形成的,两层格栅板之间形成有放置空间;所述吹风孔为格栅板上的格栅孔,所述送风风道为固定在放置空间内的输送风管,该输送风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输风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垫,其坐部和靠背部均开设有吹风孔,自空调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经连通罩、送风波纹管、送风风道输送至吹风孔为人吹风,实现坐垫为人体的降温(或加热)功能;上述冷风(或热风)的风源来自空调出风口,无需额外增加供风设备,利用汽车本身设备即可,同时,连通罩与空调出风口可拆卸连通,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提及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垫结构的侧视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靠背部翻转至水平状态时坐垫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靠背部翻转至水平状态时坐垫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靠背部翻转至水平状态时坐垫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通罩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坐垫结构的侧视角度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靠背部翻转至水平状态时坐垫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连通罩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1-空调出风口,11-排风格栅;2-坐部;3-靠背部;4、4'-连通罩,41-连通波纹管,42-密封盖,43、43'-导风管,44、44'-挂钩,45、45'-橡胶密封圈,46-透明塑料筒体,47-按压板,48-压缩弹簧;5-吹风孔,51-凹穴,52-空心内腔,53-送风管,54-送风道;6-送风波纹管;7-格栅板,71-放置空间,72-输送风管,73-输风孔;8-柔性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3、及图6可知,汽车坐垫,包括有一坐部2、一底端可前后翻转地连接于坐部2后端的靠背部3、一与汽车的空调出风口1相对应的连通罩4。
所述坐部2和靠背部3内分别设有送风风道,所述坐部2的送风风道与靠背部3的送风风道通过柔性连接管8连通在一起,坐部2和靠背部3上分别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送风风道相连通的吹风孔5,且所述坐部2和靠背部3表面分别均匀嵌入有若干个凹穴51,各吹风孔5均开设在凹穴51内以将凹穴51与送风风道连通。即各个凹穴51通过吹风孔5与送风风道相连通在一起,自送风风道吹出的风可通过吹风孔5、凹穴51吹向人体。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坐部2和靠背部3为空心结构,所述送风风道为坐部2、靠背部3的空心内腔52,凹穴51通过吹风孔5直接连通空心内腔52。
所述连通罩4可拆卸地连接在汽车空调出风口1处,具体是:所述连通罩4包括有一连通波纹管41、一固定在连通波纹管41一端的密封盖42、固定在密封盖42上且与连通波纹管41相连通的导风管43、固定在导风管43内的挂钩44,所述连通罩4通过连通波纹管41覆盖在空调出风口1上、挂钩44勾在空调出风口1的排风格栅11上实现与空调出风口1的可拆卸连接。将连通波纹管41罩在空调出风口1上,用以将空调出风口1吹出的风导入连通波纹管41内,再按压连通波纹管41使挂钩44伸入空调出风口1内并钩住排风格栅11实现将连通罩4挂在空调出风口1位置处,进而空调出风口1吹出的风即可通过连通波纹管41、导风管43输出,图6中的箭头代表风向。为了提高连通波纹管的连通密封性,所述连通罩4还包括有一固定在连通波纹管41的另一端端面上的环形的橡胶密封圈45,当连通波纹管41被按压贴合在空调出风口位置处时,利用橡胶密封圈45有助于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漏风。
所述连通罩4通过送风波纹管6连通于坐部2、靠背部3的送风风道,具体是,所述送风波纹管6一端固定连通于导风管43、另一端固定连通于坐部2的送风风道,送风波纹管6通过坐部2、靠背部3的空心内腔52与吹风孔5相连通,空调出风口1通过连通罩4、送风波纹管6、送风风道与吹风孔5相连通。即,空调出风口1吹出的风经过连通波纹管41、导风管43、送风波纹管6进入坐部2的空心内腔52,同时坐部2的空心内腔52通过柔性连接管8与靠背部3的空心内腔52相连通,如此,送风波纹管6输送的风进入坐部2和靠背部3的空心内腔52,然后风再经过吹风孔5、凹穴51吹向人体,为人体降温、加热,实现坐垫的降温加热功能。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图2、图4、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坐部2和靠背部3为空心结构,所述送风风道为固定在坐部2、靠背部3内部的送风管53,各吹风孔5与送风管53相连接,送风波纹管6通过送风管53与吹风孔5连通。即本实施例的送风风道采用了另一不同于实施例一的方案来实现的。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风道为开设在坐部2、靠背部3内部的送风道54,各吹风孔5与送风道54相连通,送风波纹管6通过送风道54与吹风孔5相连通。即本实施例的送风风道也采用了另一不同于实施例一的方案来实现的。
实施例四:
参照图1、图6、图7和图8,汽车坐垫,包括有一坐部2、一底端可前后翻转地连接于坐部2后端的靠背部3、一与汽车的空调出风口1相对应的连通罩4。
所述坐部2和靠背部3内分别设有送风风道,所述坐部2的送风风道与靠背部3的送风风道通过柔性连接管8连通在一起,坐部2和靠背部3上分别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送风风道相连通的吹风孔5。具体是:所述坐部2、靠背部3均是由两层格栅板7卡接叠放在一起形成的,两层格栅板7之间形成有放置空间71,一个格栅板的边缘处固定有若干个卡柱,另一个格栅板的边缘处固定有与卡柱相对应的卡筒,利用卡柱与对应卡筒的卡接配合实现两层格栅板卡接拼装在一起;上述的吹风孔5即为格栅板7上的格栅孔,所述送风风道为固定在放置空间71内的输送风管72,该输送风管7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输风孔73,坐部2内的输送风管72与靠背部3内的输送风管72通过柔性连接管8连通在一起,输送分管72内输送出的风自输风孔73输出、穿过格栅孔后吹向人体。
所述连通罩4可拆卸地连接在汽车空调出风口1处,具体是:所述连通罩4包括有一连通波纹管41、一固定在连通波纹管41一端的密封盖42、固定在密封盖42上且与连通波纹管41相连通的导风管43、固定在导风管43内的挂钩44,所述连通罩4通过连通波纹管41覆盖在空调出风口1上、挂钩44勾在空调出风口1的排风格栅11上实现与空调出风口1的可拆卸连接。将连通波纹管41罩在空调出风口1上,用以将空调出风口1吹出的风导入连通波纹管41内,再按压连通波纹管41使挂钩44伸入空调出风口1内并钩住排风格栅11实现将连通罩4挂在空调出风口1位置处,进而空调出风口1吹出的风即可通过连通波纹管41、导风管43输出。
所述连通罩4通过送风波纹管6连通于坐部2、靠背部3的送风风道,具体是,所述送风波纹管6一端固定连通于导风管43、另一端固定连通于坐部2的送风风道,空调出风口1通过连通罩4、送风波纹管6、送风风道与吹风孔5相连通。即,空调出风口1吹出的风经过连通波纹管41、导风管43、送风波纹管6进入坐部2的输送风管72,同时坐部2的输送风管72通过柔性连接管8与靠背部3的输送风管72相连通,如此,送风波纹管6输送的风进入坐部2和靠背部3的输送风管72,然后风再经过输送风管72上的输风孔73输出、穿过格栅板7上的格栅孔后吹向人体,为人体降温、加热,实现坐垫的降温加热功能。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连通罩的结构方案,用以替换上述实施例一至四中的连通罩,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参照图9所示,所述连通罩4'包括有一右端敞口的透明塑料筒体46、一固定在透明塑料筒体46底部且与透明塑料筒体46内腔相连通的导风管43'、两个可在透明塑料筒体46内腔里横向往复移动的挂钩44',所述挂钩44'的左端可横向移动地穿过透明塑料筒体46的左侧壁后固定有一个按压板47,所述按压板47与透明塑料筒体46的左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压缩弹簧48;所述连通罩4'通过透明塑料筒体46覆盖在空调出风口1上、按压挂钩44'勾在空调出风口1的排风格栅11上实现与空调出风口1的可拆卸连接。而且,所述透明塑料筒体46的右端端面上固定有一环形的橡胶密封圈45',当透明塑料筒体46被贴合在空调出风口1位置处时,利用橡胶密封圈45'有助于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漏风。而且,上述的导风管43'与实施例一至四中的导风管43作用相同都是为了将连通罩与送风波纹管6固定连通在一起。
将透明塑料筒体46覆盖地罩在空调出风口1上,用以将空调出风口1吹出的风导入透明塑料筒体46内,再按压按压板47、压缩弹簧48使挂钩44'向透明塑料筒体46的右端移动并伸入空调出风口1内,然后挂钩44'勾住排风格栅11实现将连通罩4挂在空调出风口1位置处,进而空调出风口1吹出的风即可通过透明塑料筒体46、导风管43'输出,图9中的箭头代表风向;然后风即可沿着连通在导风管43'上的送风波纹管6输送给送风风道即可。

Claims (10)

1.汽车坐垫,包括有一坐部、一底端可前后翻转地连接于坐部后端的靠背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与汽车的空调出风口相对应的连通罩;所述坐部和靠背部内分别设有送风风道,且坐部和靠背部上分别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送风风道相连通的吹风孔;所述连通罩可拆卸地连接在汽车空调出风口处,所述连通罩通过送风波纹管连通于坐部、靠背部的送风风道,空调出风口通过连通罩、送风波纹管、送风风道与吹风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罩包括有一连通波纹管、一固定在连通波纹管一端的密封盖、固定在密封盖上且与连通波纹管相连通的导风管、固定在导风管内的挂钩,所述连通罩通过按压连通波纹管覆盖在空调出风口上、挂钩勾在空调出风口的排风格栅上实现与空调出风口的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罩包括有一右端敞口的透明塑料筒体、一固定在透明塑料筒体底部且与透明塑料筒体内腔相连通的导风管、至少一个可在透明塑料筒体内腔里横向往复移动的挂钩,所述挂钩的左端可横向移动地穿过透明塑料筒体的左侧壁后固定有一个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透明塑料筒体的左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压缩弹簧;所述连通罩通过透明塑料筒体覆盖在空调出风口上、按压挂钩勾在空调出风口的排风格栅上实现与空调出风口的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塑料筒体的右端端面上固定有一环形的橡胶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波纹管一端固定连通于导风管、另一端固定连通于坐部的送风风道,所述坐部的送风风道与靠背部的送风风道通过柔性连接管连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部和靠背部表面分别均匀嵌入有若干个凹穴,各吹风孔均开设在凹穴内以将凹穴与送风风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部和靠背部为空心结构,所述送风风道为坐部、靠背部的空心内腔,送风波纹管通过坐部、靠背部的空心内腔与吹风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部和靠背部为空心结构,所述送风风道为固定在坐部、靠背部内部的送风管,各吹风孔与送风管相连接,送风波纹管通过送风管与吹风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为开设在坐部、靠背部内部的送风道,各吹风孔与送风道相连通,送风波纹管通过送风道与吹风孔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部、靠背部均是由两层格栅板卡接叠放在一起形成的,两层格栅板之间形成有放置空间;所述吹风孔为格栅板上的格栅孔,所述送风风道为固定在放置空间内的输送风管,该输送风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输风孔。
CN201821029966.8U 2018-07-02 2018-07-02 汽车坐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30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29966.8U CN208630415U (zh) 2018-07-02 2018-07-02 汽车坐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29966.8U CN208630415U (zh) 2018-07-02 2018-07-02 汽车坐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0415U true CN208630415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2996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30415U (zh) 2018-07-02 2018-07-02 汽车坐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04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8460A (zh) * 2020-09-28 2020-12-15 德清之家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狗用坐垫吸毛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8460A (zh) * 2020-09-28 2020-12-15 德清之家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狗用坐垫吸毛装置
CN112078460B (zh) * 2020-09-28 2021-08-13 湖州瑞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狗用坐垫吸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1866B (zh) 操作地连接至加热通风空调设备的座椅装置
US20070262621A1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luid through a vehicle seat
CN208630415U (zh) 汽车坐垫
CN114683982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以及车辆
CN207328211U (zh) 汽车
CN101100163A (zh) 客车内废气自动排出换气装置
CN209381858U (zh) 一种汽车座椅通风加热装置
CN213920762U (zh) 一种汽车座椅垫
CN103507684A (zh) 一种气囊式座椅
CN210591286U (zh) 用于车辆的前排吹脚风道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274489U (zh) 汽车坐垫及汽车
CN207274490U (zh) 汽车座椅通风功能面板
CN206664370U (zh) 内置式车用温控负离子座椅
CN1982119A (zh) 一种汽车座椅通风调温系统
CN206623714U (zh) 一种带控制开关的腰部支撑装置
CN218948997U (zh) 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
CN209096547U (zh) 一种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汽车座垫套及汽车座垫
CN2589262Y (zh) 汽车清凉通气垫
CN208021141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系统
CN206983802U (zh) 一种座椅通风结构
CN107804202A (zh) 利用汽车空调出风口拓展的通风坐垫
CN210760359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排座椅的通风机构
CN213442211U (zh) 一种透气性强的汽车座椅坐垫
CN20371362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CN220884141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5

Address after: 510000 Guangming Street 29-2, Gangfeng Village, Yongning Street,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Bandu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Heshui Road, Xiatang Town, Changfeng County,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 Xiaohui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2